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045阅读
  • 173回复

FLASH欣赏: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4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难得糊涂
发帖
93
金钱
93
经验值
93
只看该作者 135楼 发表于: 2009-01-10
一个凄迷的老故事,迷濛了读者的眼睛.
做人太难,只想做一棵沉默的树??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136楼 发表于: 2009-01-11

130-133无法显示, 现经Conch编辑, 己经可以读到. 谢谢 Conch转帖这篇文章, 使我们知道这场知青大罢工的起因, 我想当年台山也有不少知青参加了全国知青大罢工, 但起因何在, 读完这篇文章后, 相信他们也解开了心中之迷.fficeffice" />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37楼 发表于: 2009-01-11
台山北陡蚝场是广东省属国营农垦水产农场之一.当年北陡蚝场的知青们也参加了这次全国国营农场知青大罢工.他们最后都获得了回城的权利.在台山北陡蚝场的知青中,有我们台山一中老三届的一位同学,还有台山一中和台山侨中73届的十六位校友.





[此帖子已被 Conch 在 2009-1-13 10:22:55 编辑过]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138楼 发表于: 2009-01-11

Conch:

   当年我们还都年轻,也都在为生计奔波.加上当时对知青大罢工运动的消息高度封锁,不是看了你的转载文章,可以说根本不知道这些事件.谢谢!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39楼 发表于: 2009-01-12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40楼 发表于: 2009-01-12
上面相片是当年广东省台山北陡蚝场,台山海晏华侨农场以及台山大隆洞林场等国营农场的知青代表.相片中的知青中有二位来自台山县台城镇.其余的来自其他城市.



[此帖子已被 Conch 在 2009-1-13 10:26:22 编辑过]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141楼 发表于: 2009-01-12
Conch,当年你也是其中一员吗?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42楼 发表于: 2009-01-13
liyu:
Conch,当年你也是其中一员吗?


是的.conch也在其中.conch人生最美好的十七至二十二岁是在广东省台山海水养殖场度过的.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143楼 发表于: 2009-01-13

当年滿怀希望的热血青年, 经过年月的消逝, 变成了失望. 自发生全国知青大罢工事件后, 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己停止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知青逐步回城, 安排工作, 生活重新点燃了希望. 眨眼几十年过去了, 往事历历在目.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  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  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  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  我们这一辈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 >fficeffice" />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144楼 发表于: 2009-01-13

  之前看Conch的文章,虽然是知青故事,感觉似乎是在遥远的地方,陌生的人和事的文章转载.原来并非如此.而且是你的回忆录作品.Conch,为你的昨天和今天喝彩.

[此帖子已被 liyu 在 2009-1-13 14:25:44 编辑过]


发帖
10422
金钱
27623
经验值
5354
只看该作者 145楼 发表于: 2009-01-13

故事续集???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46楼 发表于: 2009-01-14

谢谢liyu学姐.

青春无悔!? 人生无悔!?

[此帖子已被 Conch 在 2009-1-14 9:44:15 编辑过]

离线难得糊涂
发帖
93
金钱
93
经验值
93
只看该作者 147楼 发表于: 2009-01-14

                            人生无悔
 
   傍晩,台山海水养殖场的知青们完成了一天艰苦的作业.年青的conch与另一位知青划着小艇回小岛.
   小岛就在不远的前方. conch告诉同船的伙伴不要离开,他随后跳到海里要洗干净身上的臭汗和泥污. 然而,也许是风浪太大的缘故,同船的伙伴沒有听清楚conch的叮嘱,他自己划着小船回岛了.
   conch
独自浮沉在汹涌的波涛上. 海潮在暴涨,风浪越来越大. 因为逆流而游,无论conch多么努力,conch还是距离小岛越来越远.
   天色渐渐暗下,深沉的海洋变得令人恐怖. 精疲力尽的conch隐隐地感到双腿将要抽筋. 突然,一群沙魚呼啸着向conch游来. 它们在conch身边翻滾,巨大的尾巴不时地扇在conch的脸颊上. 刚从城市来的conch被吓得飞魄散. (那群魚其实不是沙魚, 是南海特有的白色中华海豚.当地人称之为白鼻.) 无情的死神已经悄悄地张开双臂,在等待着conch的到来. 作为知青的conch, 活在人间也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绝境中的conch在默默地向远方的亲人告别,向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告别.

   海面上出现了一艘正在划向小岛的小艇.小艇上有三位知青,为首的知青来自广东省江门市,他是场里有名的大力士.那小艇的出现,给了conch生命的希望. Conch拼命地向小艇挥手和呼喊.

   小艇上的三位知青终于发现了独自漂浮在海上的conch.他们拼尽全力划着小艇靠近conch,1000,500,100,50........当他们将conch打捞上船时,conch两眼翻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沒有了.

   南海的惊涛骇浪磨练出台山海水养殖场知青们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青春无悔!? 人生无悔!?


[此帖子已被 难得糊涂 在 2009-1-17 9:41:01 编辑过]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148楼 发表于: 2009-01-14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故事续集???

邓小平同志在“文革”结束复出后,高扬实事求是旗帜,拨乱反正,启动改革,从恢复高考制度做起,直至彻底解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正是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鲜明地指出,全国教育战线“文革”前17年工作,“主导方面是红线”,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是好的。这就从一个方面批驳并掀翻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政治思想认识基础。邓小平再次提出高中学生直接上大学之事。为什么他不赞同“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而主张直接招生呢?他的道理很简洁,“18岁到20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对青少年学生的劳动,邓小平有不同的看法,“劳动可以在中小学就注意。”“到农村劳动也可以搞一点,但不能太多。”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纠正了自己先前的一个看法。“过去我和外宾也讲过,中学毕业后劳动两年如何如何好。实践证明,劳动两年以后,原来学的东西丢掉了一半,浪费了时间。”这同要知识青年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宣教确已是南辕北辙了。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学生”,因为,“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该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人数占招生总数的20%~30%。于是,被积压和挤压在农村的知青中的佼佼者们,终于获得了返回城市进入大学殿堂的一个最后机会,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就可以在一种制度的保护下专注读书,从而也免受上山下乡之虞。

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为数不多的上山下乡知青回城圆了大学梦,这还只是解决了“少数人”的问题。高考制度恢复之时,正是知青返城风潮厚积欲发的关头,如何解决上山下乡运动一系列后遗症,化解因其未得到解决而对社会稳定的巨大冲击,这是很大的难题。在举国畅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风之际,人们已经冲破思想禁锢,重新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得失利弊,产生了强烈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场运动种种弊端的愿望和要求。邓小平顺应民意,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大手笔解决这一大难题。

“文革”结束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并未随之宣告终结,这主要是以往的政治场的巨大惯性仍在起作用。实际上,从经济角度上分析,这场运动已走到了尽头。邓小平曾赞同李先念的意见说:我们花了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李先念认为是城市、农村、家长和知青本人“四不满意”)对知青问题如不彻底解决,又会酿成危及安定团结的政治问题。邓小平的思路是——用经济手段解决这样的政治问题。1978年3月28日,邓小平在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指出:要研究如何使城镇容纳更多劳动力的问题。现在是搞上山下乡,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饭吃。我们第一步应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要开辟新的经济领域,做到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他还和华国锋讲,能不下乡的可以不去,每年花20亿,农民还不欢迎,和农民争饭吃。城市要想办法扩大就业门路。

1978年10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呈送的《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汇报纲领》时,邓小平再次提出,要真正解放思想,广开门路。他一是建议搞些卫星城镇,以解决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二是主张开辟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如轻工业、服务业、商业;三是提出要把劳动指标搞活点,控制太死了不好调节。他的讲话中已经含有丰富的关于转变僵化的大一统的劳动力管理体制、调节经济结构等改革设想,这实际上为彻底解决知青问题,以致最后结束知青上山下乡指明了方向。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全局性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的开始。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事实上的核心——邓小平的领导下,有步骤地解决包括知青问题在内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1979年至1981年3年间,城镇新就业人员累计达2622.6万人,原设想到1985年才解决的待业知青问题,提前到1981年末得以解决。由于知青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历经多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于1981年末悄然告以结束。改革至今的事实表明,城市多种经济不仅容纳下了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学毕业生,而且城市还容下了约6000万来自农村的民工。旧有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为历史。(来源:网易 bbs.163.com    
http://bbs.ent.163.com/bbs/lsj/113619692.html )
fficeffice" />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149楼 发表于: 2009-01-14
  那时我们下乡插队知青总是觉得,我们是被社会抛弃的....羔羊.国营农场知青待遇比较好,有工资,基本生活稳定.否不知处境比我们更艰难危险.看了Conch的帖,让人心惊胆跳,死里逃生的经历真是刻骨铭心.而且凭直觉认为USA168也是相片中一员吧?回城后参加高考,从此你们的命运就撑握在手中了.是吗?我们都要好好珍惜今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