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040阅读
  • 173回复

FLASH欣赏: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4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07-06-29
自由人, 我们很想听你的老三届知青故事. 谢谢!

发帖
9878
金钱
10964
经验值
6946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07-06-29
     其实老三届的故事不是我的故事! 那时我还小, 不过却经常生活在她们的当中, 对她们的人和事都很熟悉! 有过不少她们之间的故事!一段段她们心酸的往事, 再挖起那陈年的旧事, 不说也罢! 没有多少人还对他有兴趣! 是吗?
离线涟漪

发帖
118
金钱
152
经验值
75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07-06-29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题材.往事不勘回味.很爱听这首歌.一边听歌.百感交集.无限感慨.自由人弟弟他熟悉.了解这段历史.并理解我们的情感.因为他有一个当知青的老三届的姐姐.(在此请代向你姐姐问好.).我看经局外人来述说这段故事.我相信我们老三届的知青会赞同的.谢谢大家的心意.失去了的便永远也回不来了.得到的算是一种安慰吧.阿Q精神万岁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07-06-29

回忆过去是痛苦的, 但是如果不把悲惨的知青年代(指部分知青)告诉大家, 人们就不知历史的真相!fficeffice" />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07-06-29

知青图集(多维网)fficeffice" />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07-06-29
离线千堆雪

发帖
469
金钱
879
经验值
568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07-06-30

[此帖子已被 千堆雪 在 2007-9-16 11:56:49 编辑过]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07-06-30

知青上山下乡杂谈fficeffice" />

 

第一批是1953年到1966年文革前夕,响应的是政治口号是“缩小三大差别”和“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且基本是主动或半主动下去的,是局部和相对小批量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在继续读书、进入各行业就业以及参军等等出路之外的又一种选择。他们在下乡的地方或多或少起到了口号呼唤的内容。  

  第二批是1968至1971年文革中期的下乡知青,响应的政治口号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卷入的是“老三届”,既1966至1968的高初中毕业生,也是文革中所谓的“革命闯将”红卫兵,约1600万人。他们上山下乡有主动,也有半主动,但更多的是被动或强制性的人口迁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文革初期的倒行逆施,全国的工业、教育等领域遭到重创,高等教育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连续三年的高初中生积压在校无处可去,而几千万小学毕业生无校可进。于是就有了这次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青年人口迁移。几乎葬送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年华,是“文革”灾难性后果的重要构成。

  第三批是1972到1979年的中学毕业生。由于第二拨知青在农村苦难的命运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社会问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于是当局对严酷的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了政策性的“改良”:处理了一批残害知青特别是女知青的“坏蛋”;让部分知青“病退”回城,让部分知青进入厂矿和大中专院校读书。而这一批新知青下乡“动员”的方式有所和缓,强制性的力度有所减弱,大部分下乡地点由边远山区改为城市郊区;以集体场队取代星散的插队;注意给知青一些“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      由此也不难看出形成“运动”的第二批和第三批知青与第一批知青有不同。

 

  在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干预下,1979年的百万知青大返城给上山下乡运动划上了句号。但生活中的知青已经不再年轻,且大多伤痕累累,不少老知青在当代社会中正是由于缺乏知识和体力,成为首当其冲的“下岗人员”,但老知青因往昔的生活磨难而变得坚强而坚韧,大多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微笑着面对时代的挑战。
离线难得糊涂
发帖
93
金钱
93
经验值
93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07-07-08

每当想起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朋友们时, 心头总是悵然的. 曾经和我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过程的朋友, 我很想念你们, 不知你们现在好吗? 是否偶尔也会想起我呢? 或许将会永远断了联络, 但我永远都会希望你们过得好, 希望你们能够幸福.

祝所有当年台山一中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们幸福快乐.

[此帖子已被 难得糊涂 在 2007-7-10 10:19:22 编辑过]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07-07-09

谢谢Andyke,    一曲牵旧梦!

我也有同感!

离线涟漪

发帖
118
金钱
152
经验值
75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07-07-11
糊图同学.你真的不糊图.我们台山一中老三届的同学非常感谢你.谢谢你们的关注.理解.谢谢你们的祝福.USA168真象是我们的其中一员.我们每天都在关心同学网.谢谢大家.知青的年代是一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可惜我们难以表述.请原谅.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歉意.
离线liyu

发帖
1248
金钱
1770
经验值
567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07-07-11
No.71 

同学.你真的不糊涂.我们台山一中老三届的同学非常感谢你.谢谢你们的关注.理解.谢谢你们的祝福.USA168真象是我们的其中一员.我们每天都在关心同学网.谢谢大家.知青的年代是一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可惜我们难以表述.请原谅.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歉意.

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我也有同感!

涟漪同学:在我回城后的+多年中,经常有这样一个梦出现困扰着我,(就是知青都要回到原来下乡的农村或农场),往往是在梦中惊醒.可以想像,这样的知青经历是多么刻骨铭心!

 

[此帖子已被 liyu 在 2007-7-13 14:54:2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liyu 在 2007-7-13 15:01:5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liyu 在 2007-7-13 15:14:00 编辑过]

离线难得糊涂
发帖
93
金钱
93
经验值
93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07-07-12

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 我在北京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讨论过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 关于这段历史, 这位研究员曾走访了许多当年的农垦兵团,林场和茶场. 由于种种原因, 他遗漏了海水养殖场. 当他听了广东省台山海水养殖场的一些知青故事后, 他希望採访这些知青. 可惜的是, 他突然得了癌症辞世. 当年海水养殖场的知青, 也许被人们遗忘了. 而他们的经历, 却是相当感人的.

在当年广东省台山海水养殖场里, 也有一位台山一中老三届的知青. 他同样有许多艰险的知青经历. 可惜他无法在网中表述. 还有很多台山一中老三届的插队知青, 他们都有许多令人心酸的故事. 无论如何, 他们都挺过来了. 他们是生活的強者. 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此帖子已被 难得糊涂 在 2007-7-12 10:50:33 编辑过]

离线Conch
发帖
51
金钱
51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07-07-13
农场里的知青们虽然辛苦, 但是大家生活在一起, 是一个群体. 而很多插队知青都是孤独一人, 他们几乎沒有收入,有苦也无处诉. 比起农场的知青, 我相信他们当年的生活更加不容易.
离线USA168

发帖
2164
金钱
2432
经验值
1711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07-07-15

朋友们, 你们经历过失落的感受吗? 初高中的哥姐们都上山下乡了. 走资派的我小学毕业就被踼岀校门. 十二三岁的小孩成天流浪街头, 天天在门缝望着排队放学的学生们就偷偷地哭. 这种失落的感受, 唯有我们年代的人知道.fficeffice" />

兄姐们, 你们经受过饥饿的感觉吗? 你们上山下乡了, 我们牛鬼蛇神的子女街头流浪,检柴, 捉魚, 无所事事. 饥饿时, 捉来十多只蟑螂, 烧熟将头和内脏去掉, 其它全呑进肚.这种情景, 可能也仅是我们年代才出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