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短信fficeffice" />
据查,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是尼尔·帕普沃思发给朋友理查德·贾维斯的“圣诞快乐”。至今已经十五年了。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大凡重大节假日,要好的,不甚要好的,认识的,不甚认识的,总会通过手机短信发来一大堆祝福、祝愿之类的短信,以此表达问候之意,或巧妙地推销商品。有的搜肠刮肚想了好些绝句,上至苍天下至草木都被赋予了浓情厚意,生动形象。有时看着看着便觉得自己伟大起来,有时也会忍俊不禁吃吃的笑。初时觉得新鲜,也使劲地动脑筋编写短信乱发一通。因为玫瑰花曾经说过,回帖是一种美德,中国人传统上认为有来无往非礼也。故要花点时间扬美德,守礼节。后来,短信搞到群发,结果往往发现张三李四跟王五发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美句,于是明白几位想偷懒又不够聪明,便来个借花敬佛,或遵照鲁迅先生教诲,高举“拿来主义”的旗帜应付一下。越到后来,干这种活儿就越觉得没劲,慢慢地有些烦了。
短信的繁荣和泛滥,从绞尽脑汁的节假日问候延伸到闲聊,玩笑乃至传播粉色、灰色、黄色、红色“经典”。接收者在会议上,商洽中,进餐时阅读这些宝贝,自觉或不自觉地失惊无神“嘻嘻”一笑,往往能令身边的人在吓一跳的同时莫名其妙地面面相觑。这还算“喜剧”,最多受落一声“撞鬼”罢了。我曾经碰到过多次“小闹剧”。一次,收到一条热情洋溢的短信,大意是说,现正在西部旅行,此时此刻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拜托清风带去青藏高原的云彩,三江源的琼浆和九寨沟的空气,望笑纳云云。署名是小伍。我见电话号码不熟,本不想理会,但一转念,觉得人家远行还惦记着你,应当寄语道旅安。却又想当“君子”,不做“小人”,于是拨通了对方手机:“喂!你好!”答:“你好哎!”娇滴滴的声音,陌生哩。又问:“是小伍吗?”答:“不是,你打错电话了吧。”挂了。柠檬啊!约莫过了半个小时,还是“小伍”从那个号码再发来一条短信,解释说因自己的手机没电,向刚刚“捞熟”的团友借机发信,并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此时此刻才弄明白小伍原来是一位朋友的拍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ffice:smarttags" />2007年7月7日,几位仁兄发短信称“今天是7节,一千年后才再度出现,在此千载难逢的美好时刻,祝你······”一桶口水。同样的好事最近又重演,那是11月11日“光棍节”。大概是拨过我的电话没接听,便发来一条短信,说朋友中几位新旧光棍闷得慌,要找人陪过节,特邀我某时某刻到某酒楼共度良宵,末了附上一句,可千万别忘了带上你的礼物!记得早段时间网上就已经传开,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定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举行,如果最终作实,大可为热衷于短信恶搞的人士注入一针强烈的兴奋剂。
短信最大的好处在于占有弹性的时空优势,能避开直接通话和见面沟通都免不了的客气、小心、言不由衷。大可以潇洒发挥,甚至张扬放肆、狗胆包天、厚颜无耻。呜呼!短信能带给我们方便和快乐,也能带给我们麻烦和苦恼。下一个十五年到来的时候,还有手机短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