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88阅读
  • 39回复

2016年台山同学网“我最喜欢的网文评奖”结果公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52
金钱
4587
经验值
2049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6-10-01
优秀奖作品

浮石,一个连村名都有诗意的地方



    浮石,十坊(村)相连成一体,是台山的名村。
    
    说她是名村,有三点:其一是成立中国第一支农民排球队(1919年),其二是村人赵灼出版中国第一本英文语法书(1926年),其三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浮石飘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走近浮石,首先是被她优美的田园风光所吸引。涌动的稻浪,静淌的溪流,繁枝茂密的古榕,高耸挺拔的红棉;远处修竹摇曳,近处野花盎然,无不一步一画,景随步转。
    
    浮石的前门,是一座由海内外乡亲捐建的中式牌坊,红柱绿瓦,描凤雕龙,加上两旁威武的石狮子,彰显“台山第一村”的气势。顺着取名为“宗远路”的花荫大道,就会走进里面蜿蜒迂回的古老村落。
    
    而她在西面还有一个门——浮石西门,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古旧门楼,斑驳的墙体,在高大的凤凰树的衬托下不失特有的韵味。令人奇怪的是,“浮石西门”的字样是按照古代从右到左的书写顺序,而门楼另一面的“遐光晚望”四字,则是按现代的从左到右的写法。或许,这里面还隐藏有着一段故事。
    
    深入村巷内,更为她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所迷。村中保留有古老的祠堂,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风格,仔细观察还可以见到精致的木雕和砖雕。民国时期的青砖洋楼,飘拱而出的阳台下,“青天白日”的图案依旧清晰,保留着年代的记录。
    
    在兰溪边,走过清代的石板小桥,迎面是一个精致的小亭,门联“园小俨然庾子赋,觞流恰似右军亭”。亭内有墨客留下《浮石小兰亭序》,介绍她的典故。亭子的穹顶,宛如展翅的蝴蝶,内绘一朵海棠花。周边溪流脉脉,花木葳蕤,清风过处暗香浮动,果真有右军(王羲之)兰亭的神韵,庾信《小园赋》的意境。
    
    与小兰亭隔溪相望的,是北帝庙。每年的三月三“北帝诞”,闻名海内外的浮石飘色巡游,就是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游历十坊,吸引成千上百人,成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名片。

    目光穿行在巷道中,思绪与她的神韵在交流。说她文化底蕴深厚,信手拈来一户门前的石刻“靠井就地利,近墟得人和”,刻画得入木三分;说她乡情浓郁,村头巷尾见到张贴的大红榜,上面列着某某捐款建乡的数目;说她文明和谐,大处有镇政府“保护古村”的漂亮铭牌,小处是路边简易的垃圾收集箱,还有树下屋前正聚精会神看着报刊听着粤曲的公公婆婆的身影。

    这条宋朝赵氏后裔的皇族村,虽经历年的战乱和风雨洗礼,依然可以在井边、在踏步而过的石板桥,甚至在某个屋檐墙角,寻找出她的根。也就是她这条深深扎进乡土的根,养育着2万人的十坊人家,维系着故乡与海外赤子的情感,为她劳作,为她牵挂,为她骄傲。
    
     转身回望,仔细看牌坊“浮石”的两字,书法家在“石”字的一横下添了一点。有意?还是无意?待人考究吧。但“点石成金”的成语一下子灵光在我的脑海里。

     浮石,一个连村名都有诗意的地方,我会永远记得你,你可否记得这个匆匆的过客呢?

发帖
1052
金钱
4587
经验值
2049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6-10-01
优秀奖作品
早春的雨

     也许是闰月的原因吧,今年的春节迟迟未到,但是春天的脚步却悄悄地来临了。

     洛杉矶一连几天都在下雨,雨水宛如一条条银丝般从天上飘下来,落地无声,轻轻地滋润着大地,滋润着南加州的万物生灵。

     雨停了,被雨水洗刷得一尘不染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白云像一团团盛开的棉花飘在天上。家家户户门前的那片草地,被雨水滋润得绿油油的,酷似一床碧绿碧绿的绒毯,随着微风此起彼伏。本来饱受久旱摧残的树木早就有点凋零,但一夜之间又重新迸出了嫩芽。

      洛杉矶出了名的是阳光与海滩,常年阳光普照,难得下雨。这场早春二月的春雨,为干燥的洛杉矶带来了湿润,带来了生机。

      这使我想起了故乡。

      故乡在中国大陆的南方,是一个多风多雨的地方。与洛杉矶截然不同,这里的人们,每年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雨天中度过。

      新年伊始头一两个月,故乡还处于冬末,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毛毛细雨,既冷又湿,故乡的人们称这种雨为“微风雪水”。故乡是不下雪的,但人们将这种雨形容为雪水,可见其冰冷的程度。就连见惯了大雪的北方人遇到这种天气,也觉得难以忍受,俯首称臣。不过,小时候遇到这种天气,我是不怕的。因为不管外面的“微风雪水”是多么的寒冷,村里祠堂内却是热气腾腾的。每当这种天气来临,祠堂里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生火取暖,谈天说地,下棋玩牌,练拳舞剑,温暖得令人心情愉悦,全然不去理会外面那刺骨的“微风雪水”。

     到了三四月份,绵绵细雨下个不停。这时候的雨,虽然没有“微风雪水”那种刺骨的冻,但是十分的潮湿,连室内的墙壁都是湿漉漉的。此时正值清明前后,故乡的人们称它为“清明雨”。清明节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了悲哀氛围的节日,“清明雨”的到来,就像天空洒下了泪水,给前往扫墓的人们增添了几分哀痛,激起了人们对祖先无尽的追忆和思念。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这首诗中所描述的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六月份,端午节到了,雨水更多更猛了,还夹杂着行雷闪电。这期间,故乡的人们喜欢通过举办“划龙舟”和“吃粽子”这些活动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所以称这期间的雨为“龙舟水”。“龙舟水”多为强降水过程,动辄造成洪涝灾害。每逢遇到“龙舟水”肆虐,淌水过马路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我并不惧怕,最怕的是行雷闪电。尤其是住在十几层的高楼里,明知楼顶安装了避雷针,可是随着一道闪电划过,炸雷震耳,天空似乎被劈开两半,心里毛毛的。虽然已是几十岁的人,却常常被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往窗外望。

      七至九月份,进入台风多发季节。故乡是个沿海地区,强台风一个接一个地袭来。每当台风登陆或掠过,必然带来狂风暴雨,故乡的人们称这种雨为“台风雨”。“台风雨”的特点是风雨交加,横风横水。尤其是当十二级的台风登陆时,百年老树都会连根拔起,破坏程度之巨,令人不寒而栗。如果遇到水稻收割前来一场台风,那么,当年的农作物收成就会减少,给故乡的农民造成损失。

      不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从十月份开始,秋天到了,北风起了,故乡的雨开始越来越少了,阳光也越来越灿烂了。

      二十年前,移民来到了洛杉矶,与故乡相比较,这里又是别有一番天地。 洛杉矶的阳光是够充足的了,一年到头都是阳光普照,雨水却少的可怜。刚来时,迟迟不见下雨,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居住的时间长了,终于弄明白了,这里是一个四季不分明的地方,不太冷也不太热,只有阳光,没有雨水。我曾计算过,有些年份,一年到头下雨的时间不足十天。这样的天气,对于我这个见惯了风雨的人来说,虽然初时有点不习惯,但后来也就无所谓了,甚至越来越喜欢了。

     不过问题又来了,在洛杉矶住了十年八载后,回到故乡小住,碰到连绵不断的雨天,人却烦躁得不得了,逢人就赞洛杉矶的天气好,嘴上这样说,心也是这样想的,总想立刻飞回洛杉矶。

      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尽管你在故乡生活了几十年,一旦离开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来,就会不习惯了,又要重新适应了。反过来,当你来到了一个新地方,尽管一开始时不适应,但是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习惯了。

(注:(本文于2015年3月30日发表在北美《世界日报》家园版),报刊有字数限制,故见报时略有删节,此处是全文)

发帖
1052
金钱
4587
经验值
2049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6-10-01
优秀奖作品
梦中的故乡

多年前,曾前往位于南太平洋的美丽岛国旅游。
走出机场,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热情洋溢的阳光。碧蓝如洗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这真是名符其实“白云的故乡”,真像这个国家向外推广的旅游广告词一样:百分之百纯净新西兰!
亲戚来接我们去他家小住。

车刚上高速公路,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一眨眼的功夫,小雨变成了大雨。正昏昏欲睡间,突然,听到儿子雀跃的叫声:“你们看,彩虹!”抬头望出窗外,果不然:一条绚丽的彩虹正挂在前方的天空中,远远看去,就象高速公路上的一道彩桥!
亲戚一脸的笑容:“这种彩虹,这里天天有啦!“
正说话间,又听到儿子的欢呼声:“又有一条了!
一看,在原来的彩虹旁边,又慢慢浮现出第二条,两条彩虹几乎象粘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呀!
汽车开得飞快,我们就象是在追赶着彩虹,儿子兴奋极了,长这么大了,从没见过这般的美丽!

亲戚家的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刚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走出阳台,想看看四周景色。
山坡下不远处有一小池塘,傍晚的夕阳下,水面闪烁着粼粼波光,微风过处,池畔一棵老柳树上的垂垂柳枝,正轻佛着水面,一群快乐的鸭子正在水中游弋。
美景当前!我拿起相机冲了出门。

游罢归来,照片冲晒出来了,这一张有着美丽画面的照片被放大成十八寸,贴在办公案前的壁板上。
一天,单位分管工会的办公室主任找来,说上面要举行摄影比赛,本部门至今还没有作品送上,知我经常外出旅行,问能不能选几张,好让他交差。

其时,我桌上正摊开一大堆资料、文件,手头上正日夜赶写着一份报告,想想,哪有空闲回家选出几张底片,再跑去相馆放大呢?
灵机一动,指着壁板上的照片:“它可以吗?”主任掉头看了看:“行,就这张!”一边谢一边说:“得加个题目才好呢!”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就叫‘梦中的故乡’吧!”
其实,从看到照片那一刻起,“梦中的故乡”这句话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我没有跟他说,其实这并不是我的故乡。虽然,小时候在故乡也常常见到美丽的彩虹,但那已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过去了……
可我心里,一直对故乡的今天充满着希冀,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中看到她如这般的美丽!

一个多月后,主任笑盈盈地拿着一个信封和一张纸又找来。信封里装的是伍佰块钱,纸上印着的是这次摄影比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我的“梦中的故乡”荣获二等奖。
我们这个有着上千员工的单位,是一个真正的卧虎藏龙之地。曾有一次,不经意间翻阅一本上海总部出版的期刊,上面登载的一幅国画,竟然是一位经常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所作。

相信评委看上的,一定不是我的摄影技术。
相信打动评委的,一定是那美丽的画面、动人的题目。
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里,都积存着一份对故乡的美好希冀……

发帖
1052
金钱
4587
经验值
2049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6-10-01
优秀奖作品
重庆火锅


     是在很饿的时候扑向那火锅城的。那时重庆已是万家灯火。遍布山城的火锅店亦如灯火多得数不清。

    店里塞满男女,不花钱似的围住各自的炉火唏哩哗啦地一顿猛涮。团团热气冲腾出来,人连忙宽衣解带。火锅店是寒冬里的一把火,人未落座,已给烤得软酥酥的。

    “重庆火锅”近年随着南下大军在广东到处开花。我品尝过两三次,觉得不汤不水,不麻不辣,不伦不类而心有不甘。此刻,正宗的“重庆火锅”摆在眼前,岂容错过!  

    台即是灶,灶即是台。从台脚到台面,均用砖头砌就,贴上白瓷片,中央挖一个大洞,放一个脸盆大的不锈钢盆子。几块铁片,将盆子隔成十格八格,吃的时候就不用当打捞队长了。

    毛肚、鸭肠、黄喉、菇片、肥肠、贡菜、窝笋、藕片、腰片,还有什么耗儿鱼、金针菇、鸡腿菇、海哲丝……层层叠叠堆满了台面。汤滚开了,红稠稠的,油汪汪的,花椒、七星椒的碎瓣儿在汤水上面漂着,香气四溢哩!  

    饥肠辘辘啦,垂涎滚滚欲滴啦。忙不迭的夹菜落菜,滚它几滚,又忙不迭地送入等不及的嘴里。我的妈呀,眼泪都快落了!看这气雾缭绕的,香味弥漫的,而一桌白瓷片台面给连滴带洒处  处都油迹斑斑。好家伙,吃得大汗淋漓,眼水直喷,鼻涕欲流,连连擦掉了三个纸球。“重庆火锅”真家伙又麻又辣,还爽脆嫩滑,色香味形俱佳!

    吃着吃着,好象那盆火锅给全端进肚子里去了,“噗噗噗”在里面滚开了,一个火球似的在肠子里打滚,火烧火燎的。脸是红赤赤的,身是汗津津的,整个人儿要烧着了,我的妈哟,痛快哟。

   台面渐渐空落,腹部也渐渐臃肿,就艰难的站起来,步履也有点蹒跚了,眼睛却还是离不开那“扑哧扑哧”的火锅,贪着呢。舔舔舌头,厚厚的木木的,就是切下来也不会有感觉了。

    谁说广东人吃不了辣?当四川朋友夸我辣过本地辣椒,我还颇有点儿自豪哩。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广安,一大早在火车站等火车开来。      

   “今天还吃不吃火锅?”朋友问。

    我想也不想就答:“吃!”慢了又说,“可以吃得斯文一点。心里是在偷笑。

    刚说完,肚子猛地生痛,先是隐隐作痛,后是阵阵剧痛。站台上没有洗手间,只好盼火车来,像盼救星那般。冷汗一串串冒出来,却滴不下地,身子一阵阵发抖,肚子装了壶烧开的水似的翻滚,才猛然想起这是“重庆火锅”捣鬼,“重庆火锅”的后劲此刻才发作!好家伙,这个火辣辣的东西,在我的肚子、肠子里折腾着,又跳又蹦的,东拉西扯的,热热辣辣的,存心要出“格老子”的洋相。在一触即发的当儿,大救星——火车到了!跳上去,直扑洗手间。门却锁着,只好灰着脸守在门外又是跳又是蹦的,等那列车员慢腾腾打开门塞进去。

    人虚脱般走出来,朋友关切地问:“好点了没有?”“没事啦。”我笑了笑。幸亏他们听不到“格老子”刚才在厕所里的一顿鬼哭狼嗥。“重庆火锅”的后劲“格老子”我算是领教啦。

    总算熬过去了,舒舒服服地坐下来,“格老子”要闭目养神了,肚子却又紧急的痛起来,又是手脚发冷身子发抖冷汗直冒……“格老子”扑向洗手间,一串人在排队……

   那趟三个小时的火车,我乖乖地成了厕所的守门员。有人出来,马上跳进去,如此来回七八次……

   “重庆火锅”,“格老子”对你说一声——服啦!

发帖
1052
金钱
4587
经验值
2049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6-10-01
优秀奖作品
少小离家老大回


2010年4月20日,王少英、王少芬姐妹俩怀着对故土的一片深情,回到祖籍地都斛镇南村寻根拜祖,实现了多年来回乡寻根的夙愿。
1944年,王少英出生于都斛镇南村。她1岁左右辗转广州、香港生活,后在美国定居,此后从未回过家乡。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亲想回家乡看看的心愿一直未能了却。其父亲王景猷临终时嘱托她们一定要回到家乡寻找自己的亲人。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多年过去了,时间可以冲淡背井离乡游子心头那股抹不掉挥不去的乡愁,可淡薄不了子孙后代寻根的渴望。事业有成、六十多岁的王氏姐妹如今已经退休,安享晚年,但父辈的嘱托却一直挂在心头。 
  由于少小离家,时间久远,王氏姐妹只知道自己的家乡在都斛南村,而具体的地址却不得而知,也不知道家乡是否还有亲戚,因此王氏姐妹虽然想回祖籍地探亲拜祖,实现先辈夙愿,却一直未能成行。
    
为了回乡寻根,她们每次去美国唐人街的餐馆吃饭,就向人了解是否知道都斛这个地方。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她们见到父亲留下的书报中有《都斛侨刊》,便写信将祖辈的情况寄给侨刊社,请求协助。都斛镇有关部门随即在南村进行查询。经过调查,有关部门找到了其祖居及亲戚、原南村村委会书记王兆亮,并将消息告知她们。
踏上家乡的土地,王氏姐妹受到了家乡亲人的欢迎。姐妹虽只会看简单的汉字,但受父母影响,都会讲一口标准的都斛话。当她们接过《王慎德堂家谱》,在翻阅家谱看到祖父和曾祖父的名讳时,王氏姐妹喜出望外,因为家谱就是每个人给后代留下的文字传承啊。

王家祖居是一间三层洋楼,是由其祖父王敏达背井离乡前往加拿大谋生,赚了钱回乡建成的,在乡间小有名气。王氏姐妹来到仍保存完好的祖居,开门进屋,只见里面宽敞明亮,卧室里还放着以前用过的床、梳妆台,以及祖父从外国带回来的“金山箱”。姐妹俩把从美国带回来的祖父母、父母的合照挂在祖居的中堂,然后按照传统的仪式拜祭祖先。参观了祖居,在亲人陪同下,她们又来到祖祠……姐妹俩对在南村寻到自己的“根”非常高兴,她们在祖屋拍了许多照片。说要将照片带回去,让远在美国的家人睹物思乡,加深对家乡的感情。临别时,表姐妹与乡亲一一合照,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景十分感人。

当天下午,因为听妈妈说过她是都斛白石乡人,姐妹俩又来到了白石村。可是两姐妹只知道母亲叫陈月婷,母亲的哥哥叫陈瑞棠,外婆叫陈锦杏,其他情况一概不知。当村民得知她们回乡寻根,纷纷冒着大雨找村中老人了解,结果不用很长时间,就找到了几个远房亲戚和她们母亲家保存得很好的两间祖屋。对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祖屋,姐妹俩觉得很意外,家乡人有这么深厚的感情,真是很难得!

回乡期间,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的王氏姐妹还游览了桂林、西安、北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回去美国后,姐妹俩发来邮件说:家乡美丽的山水和建设的成就,消除了原来国外媒体负面宣传给我们带来了错误的看法,家乡人这么热情友善使我们留下了深刻现象。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在国外长大就不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其实他们是不对的!我们作为美国华人正在成长,在异国他乡出生都非常清楚我们是谁,即使我们讲不同的语言,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现在你们不是看到了很多年轻一代的回来中国找到自己的根吗?并表示以后还要带着自己的其他兄弟姐妹、孩子回来家乡探亲。

人,与生俱来,不可不知其祖,不可不知其名。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崇祖报德乃中华传统美德!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相信回乡寻根问祖的华侨会越来越多。

离线飞天笨鸟

发帖
706
金钱
65227
经验值
13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6-10-01
  恭喜《台山同学网》,恭贺各位得奖的高手!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6-10-01
       恭喜各位得獎的優秀作者們!
离线天启

发帖
19324
金钱
72878
经验值
324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6-10-01
祝贺奖的网友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6-10-01


               祝賀2016年台山同学网“我最喜欢的网文评奖”的获奖网友.祝贺台山同学网又迈进新台阶.
离线nylily

发帖
45738
金钱
4895168
经验值
8167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6-10-01
恭喜各位得獎的网友們!

发帖
10422
金钱
27623
经验值
5354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6-10-01
恭喜贺喜!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6-10-01
恭喜贺喜各位获奖者
离线飞天笨鸟

发帖
706
金钱
65227
经验值
13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6-10-01
回 Laotao 的帖子
Laotao:               祝賀2016年台山同学网“我最喜欢的网文评奖”的获奖网友.祝贺台山同学网又迈进新台阶.
 (2016-10-01 09:53) 

  恭喜司令
离线斜阳外

发帖
21662
金钱
160863
经验值
6387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6-10-01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kong

发帖
2941
金钱
351825
经验值
538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6-10-02
回 台山同学网 的帖子
台山同学网:一等奖作品
未知堂前燕,落在谁家院?
      在春风春雨里,我们一行踟蹰在废墟里。泥泞上是砖瓦碎片,我们迂回地避免泥浆濡湿鞋子。左边是星星点点白色野花,支愣着在一丛丛荆棘上。右边是随风摇曳的芒草,轻柔地左右摆,随着它的节奏,我感觉自 .. (2016-10-01 02:50) 

此次获奖文章中我投五票,其中四票中选,这篇文章六人投票,我为其中之一。
不到长城非好汉。多少好汉去长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