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日就系中国个七夕了,关于七月初七的来源有着很多的美丽传说,现在的年青人多称之为情人节,揾个借口送花沟女也是乐事,我细个时,亦唔明白乜回事,只系左邻右舍会同我讲:田早磨仙咯,有冇喊你妈可个棉花包(麻袋)垫住个老友(屁股)从巷口磨到巷尾啊?想起细个时,虽然生活过得不怎么样,但那种古朴的童年快乐真系现在难见到,转眼又过几十年了,现在回味一下也是开心乐事,哈哈!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有关专家介绍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中国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七夕节、女儿节。此外,它还有很多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有此称,也称重七)、香日(俗称这天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也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民俗专家认为,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中国人十分喜爱的重要节日之一。传说牛郎织女每年都会在农历七月初七夜,即“七夕”相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始于汉代,七夕节当从汉代形成。七夕有很多节日习俗,如乞巧、晒书、晒衣、拜月、听悄悄话、储水等。
在中国,不管什么节日都离不开吃,七夕也不例外。七夕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为各种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七夕晚上,人们一面欣赏璀璨的星空,假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一面吃着各种巧食,为的就是乞巧心智和财智,同时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民俗专家还表示,古人选择七月初七绝非偶然,是人们对“七”有一种神秘感情,也与数字崇拜有关。古人对“七”的崇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
一个“七”尚不寻常,那么两个“七”更具神秘色彩。据《太平御览》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七月七日为良日”,故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的日子。这一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续齐谐记》载“七月七,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但更多的是把这一天视为相爱之人会面的美好日子。以后牛郎织女的相会期,被王母娘娘亲自指定为“七夕”,实际是人们对“七”,更是对“七七”所包含美好意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