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过这样的心愿,以同学为蓝本,写下我们这代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那怕一人一语,都好。
结果不尽人意,我的这个主题,也只好搁浅下来。
然而我十分执意地,还想写写黄素贞。
素贞是我的好朋友。在旅奥的岁月里,她即使再忙,也常打电话与我聊天。使我对她客居它乡的生活与心情有较多的了解。明白到华人在外生活的艰辛与委屈。我常说,换了是我,早就放弃了,那样的坚持,真难为生命。
素贞具良家妇女所有的好品,勤俭,条理,细腻,谦虚,活泼,乐观,知性。
素贞在待人接物上,有她非常独特的过人之处,善解人意,烫贴,同情,谅解,助人不倦,诲人不倦。
八年前,素贞与丈夫结伴,离别家乡,到奥洲生活。
刚到异乡,举目无亲,她找到了我们的同学陈小英。
小英为她们接风,介绍奥国的风土人情。纯洁而珍贵的同学情,给素贞在异地谋生打了强心针。
很快,素贞在异国展开了艰难的谋生之旅。
首先是找住的地方,然后找到她的恩人麦老师,经老师的帮忙与指导,素贞很快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并安顿下来。
在后来的日子里,聪明,勤劳,热爱生活,从不言败,从不放弃的素贞,顶住了所有包括想家、语言不通、被异族轻视排斥等艰难困苦,顽强而勇敢地在奥国立足。她不断地尝试从事各种行业,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挫折,百般屈辱千般凄凉万般孤独。素贞从未倒下,而是狠狠抹去泪水,爬起来,继续努力前行。为自己的生存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很好地生存下来,生活下去,过上勤劳而有尊严的充实生活。并通过各种努力,把儿子送到新西兰留学,成功地圆了其出国梦。
八年后,为了亲情伦理,素贞毅然选择返回家乡,与亲人欢渡晚年。
回国后,素贞并未停下那勤劳的双手及聪敏的大脑,她起早贪黑地去上课,学习各种谋生的知识,考各种如点心,厨师、保险等专业牌,精神充沛地重新投入新的工作及生活。
素贞象勤劳的蜜蜂,欢快而活泼地唱着甜蜜的歌,拥抱失败,拥抱生活,拥抱所有涌向她生命的如意及不如意。幸福地为家庭,为社会,一盏盏地酿蜜。她值得我们所有人们敬重,爱护。是我们在失意时一首最昂扬的生命赞歌。
我不认为素贞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一种侨乡精神的缩影。
当我们慨叹生活不尽人意,无精打采,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时,当我们说找不到工作,无以为生,前路茫茫时。想想她,我们的同学,黄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