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可奈何的移民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3月15日提供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愿同中国一起发展。但在国外投资人热捧的同时,作为中国投资主体之一的亿万富豪们却正在考虑从这片土地上加速离开。从相关政策层面来看,这里最少有三层原因。
其一是政策环境的不公平。在中国,国企享受超国民待遇,外企也有超国民待遇,唯独是民营企业没有国民待遇。在税收政策方面,即便是调整之后的2008年,民营企业25%的税率也远高于非居民企业。例如蒙牛乳业注册地在英属开曼群岛,蒙牛在中国的“身份”是外资,因此可以享受中国政府对于外资的优惠政策,仅仅在税收上,每年就可以比同样规模的民营企业少缴纳10亿元以上。
在融资方面,民营经济体的劣势则更加明显。根据《中国改革》杂志发表的数字显示,到2009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共建立了8,221个政府融资平台,占用贷款余额5.56万亿元。仅在2009年一年,这些政府融资平台所占全部贷款就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0%以上。2009年数万亿政府投资,除了政府自己所投的“铁、公、基”外,大都流入了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金融危机爆发后,武汉民营航空公司东星公司因为资金问题被迫破产,而同样巨亏的国有企业东方航空则获得政府70 亿的财政注资。大量的金融资源向国有经济倾斜,使得民营经济体获得融资的机会变小,融资成本增加,发展受到限制。
生存空间缩小也是中国富人撤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中国富豪经营的民营企业所能参与的行业受到限制,大多集中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利润被摊薄,他们对新的投资机会有着迫切的愿望。此时,国有企业集团却借助于政策设定、金融管制及微观干预的力量,在少数上游产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地位,攫取了超额利润。民营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下端,向上无法突破国企集团设置的“玻璃天花板”,向下是已经高度竞争的产业环境,生存空间狭小,市场环境稍有变化,就会造成大量企业的破产。
投资渠道受到限制,使得中国富豪在下游产业积累的财富不能通过向上游产业的投资得到释放,从而被迫进入房地产等行业。但是随着中国国内对于房地产行业泡沫的担忧逐渐增加,中国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越发严厉,中国富豪投资房地产的热情在下降。由此,资本出逃,富豪移民成为必然的结果。
金融危机后,面对国内投资不振的情况,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公民就业率、发展本国经济,收紧技术移民政策,放宽投资移民政策。加拿大对投资移民的投资由政府担保并且最终可以将资金收回,美国的EB-5投资则以门槛低为优势,从而吸引投资移民。中国富豪移民海外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新的资金,解决当地人的就业,促进当地的消费,必然受到欢迎。
中国富豪移民不仅造成了巨额资金外流,其最大的损失是在人才的流失上,移民者多为30至50岁的社会中坚分子,其中许多人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在移民时也将这些资源带去了国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出走对于未来中国民营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富豪作为中国改革30年的受益者,他们的产业、感情都源自并且扎根在中国,而移民后还会遭遇到语言、生活习惯、交际圈子等等的不便,移民固然不排除有换个新的生活方式的考虑,但更多的原因恐怕是一声无可奈何们的長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