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482阅读
  • 1198回复

我是余小贞、越华63届毕业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1005楼 发表于: 2015-08-29



[ 此帖被ginsun在2015-08-29 14:20重新编辑 ]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1006楼 发表于: 2015-08-29
奥 巴马通过赖斯表达了不能出席阅兵的失礼之举!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1007楼 发表于: 2015-10-16



中国股民逃离后都去哪了?


伴随5万亿美元市值转眼化为乌有的中国股市暴跌,寻求安全避风港成的投资者的当务之急。那么,中国股民逃离后都去哪了?

    据报道,中国的投资者们在将现金投向他们所认为的避险投资产品,包括债券、保险产品、一线城市房地产以及艺术品。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说,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投资者追求蓝筹股票、债券及一线城市房地产。

    中国股市自年初以来一度上涨了超过一倍,但在6月份触顶后暴跌40%,并且自此之后陷入了一个窄幅波动区间,政府大力的救市措施也未能提振股价。

    股灾越发坚定了人民币认为中国股市就像赌场个赌场的看法,觉得有钱最好还是投在有形资产上。国庆假期里,中国人在一线城市忙着看房,在香港秋拍会上斥资数百万美元投资艺术品。

    地产业是中国投资者过去青睐的板块。由于中小城市建筑过剩,房地产业一直举步维艰。但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9月份有所改善,当时,全国房价较8月份增长了0.3%,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3%。

    投资者将购买集中于一二线大城市,押注当地的房地产更可能保值。毗邻香港的深圳以26.4%的同比增速跃居首位,其次是上海,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5%。

    上海志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经纪人马建伟说,今年春天,上海法租界附近区域的三居室房价从100万美元跃居至了最近的130万美元。他说,投资者坚信,房地产比股市安全。

    上周香港秋拍上,买家以高于估价的水平拍下了一些重要的艺术作品,但其他作品流拍。苏富比香港拍卖会总成交额为3.42亿美元,较拍卖会前的估计额高16%。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创作的中国皇室成员画像以1,76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皇室画像的拍卖纪录。

    在保利(Poly)香港拍卖会上,一位现居香港的内地企业家以67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长10米的《金陵图》,创下了香港拍卖会上中国古字画的纪录。

    保利执行董事赵旭称,尽管经济低迷,但顶级艺术作品价格一直未下滑。保利香港[4.22%]秋拍总成交额为9亿港元,仍不及春拍时的10亿港元成交额,但较去年秋拍成交额增长10%。

    但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这体现在作为拍卖册封面的作品也会流拍。在苏富比拍卖会上,36岁的中国艺术家谢墨凛创作的一组抽象画(一幅为粉色,一幅为红色)的估价为100万-150万美元,但最终流拍。

    Artshare.com创始人Alex Errera称,这显示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个人投资者正在减持股票,转向股票基金。据总部位于上海的理财产品在线卖场好买网(howbuy.com)的数据,9月份固定收益产品销售额与8月份相比增加50%,而同期股票基金销售额则减少50%。

    今年上半年好买网股票和债券基金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20亿元。多个股票基金均变更了授权,从而能够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

    上海耀之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伙人王鸣说,股市热的时候,一天的收益可能相当于债券一年的收益,因此债券就不被看好。上海耀之管理着人民币50亿元的资产。他说,现在风险偏好已经下降。


离线神州大地

发帖
747
金钱
9465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1008楼 发表于: 2015-10-19

习近平访英 栗战书紧张

facebooktwitter收藏电子报打印字体大小: 大 中 小墨言发表于:2015-10-18 19:44

北京时间10月19日,习近平启程对英国进行四夜三天国事访问。据报,出访前中南海“大内总管”栗战书指示外交、公安、国安等部门,对随行所有官员以及149位企业家进行了严格的审查。此次担任习专机飞行任务的仍然是访美时的机务组,他们来自有“VIP师”之誉的空军第34师。

习近平外防 栗战书角色吃重

海外媒体报导称:栗战书指示对习近平专机的机组人员进行再调查,尽管担负此次访英飞行任务的机组人员,仍是访美时的原班人马,但依例在出访前都要审查一次,容不得丝毫疏忽。

《华尔街日报》此前曾引述外国官员的分析认为,栗战书已经成为习近平的左右手,甚至在对外事务上,比一些资深外交官更为吃重。

从2012年9月开始,栗战书的职衔是中央办公厅主任,负责安排领导们的日常工作的时序细节,文件流程以及个人保安,但从来不涉及外交。相对而言,栗战书比前任的中办主任令计划权力更大,部分原因是他与习近平的友情建立于很久以前。在上世纪70年代,习近平和栗战书都在河北工作,习近平是正定县县委书记时,栗战书则在不远的无极县任县委书记。

栗战书也是中共政治局25个委员之一,由于他同时也是由习近平在2013年亲自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主任,他在外交政策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角色。《华尔街日报》称,栗战书到底以何身份随团访美,目前无从得知,虽然中办主任过去亦经常陪同国家主席出访。了解内情人士和分析家指出,习近平所建立的新领导架构,目的就是要绕过层层复杂的官僚制度,以让这个管理体制更有效率,因此有些资深的外交官被迫靠边站。

《华尔街日报》还认为,栗战书身为政治局委员,到了2017年,他很可能是晋身政治局常委的热门人选之一。

习近平专机真容曝光

不像美国总统有“空军一号”,中国没有元首专机,元首出访都是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新款机型临时改装而成;习近平出访所乘专机是国航一架注册号为B-2472的波音747-400型客机。该机平时执飞国内客运航线,出访时临时改装为专机。

习近平专机的首长仓

大陆媒体曾披露习近平专机B2472的客舱布局,大致分为四部分:前半段是国家领导人使用的首长席,包括客厅、办公室和卧室;中间是部长席,供主要陪同官员乘坐;再往后就是司局级官员的席位;最后的舱位安排给随行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此外,司局长席里面还设有警卫和医护人员的席位。他们坐得离领导人近一些,可以更加方便进出,及时为领导人提供服务。

前舱即习近平乘坐的舱段。它位于驾驶舱正下方的下层客舱前端,安置有10个可135°半平躺的座椅,呈鱼骨状排列。其座椅部置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基本不会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豪华,基本相当于商务客舱的水平。当然,前舱也会有些小惊喜,比如备份机B-2471的机舱隔断上就被画上了一幅国画。画面是颐和园昆明湖的景色。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1009楼 发表于: 2015-10-19

西媒:英倒向中国非权宜之计 令美国困惑

2015-10-18 22:57:49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英国,英国方面表现积极,称英中将进入黄金时代,美国的传统盟友现在如何高调示好中国,有西媒认为,英国的动作令盟友迷惑不解。

彭博社10月19日发表题为《英国隆重欢迎习近平,希望在与中国的贸易商进入黄金时代》(U.K. Throws Lavish Welcome for Xi in Hopes of 'Golden Era' in China Trade)的文章称,卡梅伦希望打开中国的钱袋,吸引中国价值成十亿的投资。中国打开投资龙头可以帮助解决中英之间不平衡的贸易关系,因为在获得中国大方投资上面,现在英国落后欧亚其他大国。中国官员已经表示,习近平访英期间会签署大量的协议。

尽管英国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对华欧盟贸易伙伴,但是,与其他四大欧盟经济相比,它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最大,与中国进口相比,这也反映了英国相对薄弱的商品和贸易出口。英国希望习近平在推进中国经济改革上取得进步,这样就可以为英国企业创造新的市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英国企业的另一个机会。为了表明英国多么希望在一带一路中获利,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成为英国首位访问新疆的高官。卡梅伦非常希望中国企业向英国投资,中国也表示出了这样的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在本月曾表示,习近平此次访问英国签订的协议将超越中国领导人此前访问英国时签订的协议。

中英热络令西方国家吃味

为了给习近平访问热身,奥斯本还在访华时宣布,英国政府将为英国的首座核电站提供31亿美元。中国核电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公司将在这个工程中占据一定的股份。中国将人民币国际化也将进一步提升,奥斯本在9月还呼吁英国和上海股市连接起来。

《华尔街日报》10月18日则发表题为《英国追捧中国招致批评》(U.K.’s Courtship of China Draws Criticism)的文章称,英国希望说服中国的投资者给英国的项目投资,但是,这也招致英国国内和盟友的批评。中国将习近平此次访问看作是表现中国在崛起时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对各国对中国军事力量、人权和经济前景的担忧。英国现在的对华策略与美国对华持怀疑态度截然不同。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主任豪克斯(Michel Hockx)称,英国渴望与中国建立关系为中国提供了与西方另一个大国建立关系的机会。尽管担忧中国经济发展放缓,英国仍将中国看成是促进出口的一次机会,并渴望在英国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上,从海外吸引更多的投资。在3月,英国成为西方国家首个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国家,此举引发美国官员的担忧,因为这一机构对华盛顿构成了挑战。

英国在网络攻击、南海问题上并没有像美国那样直言不讳。在英国,一些议员和评论人士就安全问题发声。2013年,英国议会负责监督情报部门工作的情报与安全委员会(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ommittee, ISC)就称让中国电信巨头华为英国电信业发挥重要角色,会让英国很容易招致网络袭击。英国政府也面临反对党派和人权组织的批评。

《金融时报》10月18日发表题为《英国红毯欢迎习近平是正确的》(UK is right to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to Xi Jinping)的文章称,英国“倒向”中国似乎不像只是权宜之计。2012年卡梅伦决定在伦敦会晤达赖喇嘛导致中英关系降至“冰点”后,英国在恢复关系的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都流露出“精心栽培”。威廉王子2015年早些时候亲手将女王的邀请交给习主席,也促进了双方间建立信任。但中英关系的最大提振仍是,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带头申请加入亚投行,为其它西方国家的加入铺平了道路。英国不断示好中国,已经在外交政策重点上与美国产生裂痕。

习近平此次访英之行将表明,英方在对华关系方面付出的可观“首付款”会不会带来切实回报。中方表示,计划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将该市列为中国时区以外首要的人民币业务金融中心。中国还计划在伦敦证交所和中国的证交所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为潜在的双向证券投资流动奠定基础。此外,双方预计将在习主席访英期间签署百余笔商业交易。文章最后写道,英国在冒着风险追求中英关系的“黄金十年”。然而,潜在商机的规模意味着,英国本周应该展开最红的地毯欢迎中国的领导人。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8日接受了路透社采访。谈到经济时习近平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不过,《金融时报》也在当天的《英国铺红毯欢迎习近平令传统盟友迷惑不解》(Britain’s red-carpet welcome for Xi baffles traditional allies)的一文中指出,英国将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威斯特敏斯特,甚至是英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大门都向习近平敞开,这令英国的传统盟友感到奇怪,同时也感到危险。美国政策制定者的一位高级顾问将英国描述成中国现在唯一一个可以影响的地方,因为英国非常渴望中国的投资。

一位西方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称,在英国对华问题上,可以说的就是完全是注重商业、毫无原则的。但是问题在于这能否起效。令西方政府感到失望的是英国不谈及中共的人权问题。卡梅伦和奥斯本将移除阻碍中英进入黄金时代的所有阻碍。诺丁汉姆大学的Steve Tsang教授称,从长期来看,奥斯本的方法将会起到反作用,他不会再说服中国政府尊重英国或者英国政府。通过告诉他们的中国客人,英国将会做出任何实际的动作好让中国接受英国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中国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路禾 编译)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1010楼 发表于: 2015-10-20
中英关系能否炼金 英国财相成关键手
欣予撰写2015-10-19 18:49:52
        当地时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远赴伦敦,进行了其上台以来的首次对英国事访问。对于这样一次被打上了开启中英关系“黄金十年”烙印的行程,其背后的“炼金术师”——英国财相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其中起到的独特作用,或许亦不应被无视。出身高门世族、受教于牛津大学,并曾加入“布灵顿俱乐部”(Bullingdon Club)的奥斯本,不仅有着传统英国贵族的精致有礼以及桀骜不驯,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务实精神在其身上同样显见。现年44岁的他,作为英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财政大臣、内阁第一大臣,为英国内外所知。不过,真正为其在全世界打响名号的,仍在于其实乃英国加入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的主要幕后推手。
2015年3月12日,奥斯本正式宣布,英国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消息一经公布,整个世界都为之一振。英国作为首个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西方国家,它的“任性”带来的直接后果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公开表示不满,其对于中英关系,乃至于西方世界同中国的关系同样是历史性的突破。

习近平抵达英国开始正式访问

当然,奥斯本在中英关系当中的重要推动作用绝不只此一处。2010年6月,奥斯本上任后第一次正式出国访问即选择了中国。当其利用造访上海世博会的30分钟间隙举行记者招待会,明确指出“中国是英国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大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英国政府欲借上海世博会契机,更全面地接触中国商业经济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精英人物,以便更进一步加强中英双边关系,并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其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已然明确,即带着促进中英合作的使命而来。
那时的欧洲刚刚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各国仍在为自己免于一场灾难唏嘘不已时,奥斯本却能够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着眼于搭乘中国经济腾飞之风,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真正觅得发展生机。当时年仅38岁的他有着超乎其年龄的老辣与果断,并在此后数年间,对中英关系都起到了重大影响。2013年,因其力促英国政府同意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核电项目,中国核电企业进军英国市场。之后,2014年10月,奥斯本宣布英国政府发行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使得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的西方国家。且伴随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越发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奥斯本也更加热衷于将伦敦金融城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奥斯本如此“不顾尊严地轰炸式示爱”中国,近些年来一直屡为英国媒体所诟病,但不容置疑一系列举动背后,难掩的是他的务实。相比于2010年奥斯本刚上台时,仅有400多家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占英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比例不到1%。今天的英国不仅连续5年成为欧盟内第二大对华实际投资来源地,英国更是目前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占中国对欧投资总额的30%,比中国对法国和德国投资总额还要多,最近5年中国对英投资以每年85%的“不可思议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奥斯本的这样一种务实绝不仅仅反映在同中国经济合作这一单一领域之上,在其他方面更是有所展现。

2013年奥斯本出访北京时曾表示,他希望“改变英国对中国的态度”。他是这样说的,并且也是这样做的。习近平此次访英前夕,9月20日,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英国财相高调到访中国新疆,再一次掀起舆论热议的高潮。尽管其此行至乌鲁木齐被批为对“对人权活动人士的嘲笑”。不过相比于外界醋溜溜的讥讽,奥斯本显然更懂得这样一举之于中英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一味地以“意思形态差异”、“人权问题”为中英互动“加冕”,只能将两国关系推向负面。皆由此不难发现,在政治领域奥斯本同样是一个务实者。毫无疑问,自2010年以来,奥斯本及其所在保守党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中英关系的进一步向前,且这样一种情况或将继续延续。英国《每日电讯报》最新民调显示,奥斯本是英国保守党支持者最看好的下届首相人选,支持率近35%,远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伦敦市长约翰逊。届时如果其若能够当选,又能够满足世人怎样的期待?



(欣予 撰写)
离线wa2018

发帖
648
金钱
6101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1011楼 发表于: 2015-10-24

本帖选自微信

社会话题 来源:新京报 2015.10.23

“低收入男人共妻论”有多荒谬?

作者:侯虹斌

把人当货物,要求把人交由市场配置。所谓经济学思路解决光棍危机,是假设人没有感情,只有工具理性而已。

22日,浙江财经大学谢作诗教授的一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他说:“收入低的男人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几个人合起来找一个老婆”。刚看到时,我还以为是被人断章取义了,我仔细拜读了谢教授的博客原文,就明白了,他是很真诚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17.7,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而这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很显然,作为一个研究经济学的教授,他想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的思考方式,就是把人当货物,要求把人、尤其是稀缺的女人,彻底商品化,交由市场配置。他认为,市场有能力合理配置,能够让尽可能多的单身男人分配到女性这种稀缺商品了。你要说谢教授完全不尊重女人吧,也不对,稀缺商品么,还是挺宝贝的呢,怎么会不尊重呢。

谢作诗的原文是:“收入高的男人,会优先找到女人,因为他们出得起高价;收入低的男人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几个人合起来找一个老婆。这并不是我的异想天开,在那些偏远的穷地方,就有兄弟几个合娶一个老婆的,而且他们还过得其乐融融。”确实,这种情况存在,但,他们真的“其乐融融”吗?请问,既然一女侍多夫这么愉快,为什么只有在最穷的地方,才会出现几兄弟共娶一妻,大城市里的有钱人为什么不去过这么“其乐融融”的生活?

这说明,阻碍“几个人合起来娶一个老婆”的流行的,绝不是因为法律——你看,法律也反对“包二奶”,但被抓捕的贪官都有多位“二奶”,却没见过几个人合起来娶同一个老婆的。古代少数民族常有共妻现象或收继婚,女人在丈夫死后就得嫁给小叔子或继子、甚至继孙,那是因为他们极端贫困、女人就是财产。到了今天,不试图去解决这种悲剧,还想为陋习招魂,真是太有创意了。

同时,他还提出“允许同志合法结婚,可能也能缓解3000万光棍问题”的办法,假装忘记了,这个社会不仅有男同性恋,也有女同性恋呢。

基于理性的思考,这位经济学者总结道,“我们也可以选择既不允许一妻多夫,也不允许婚外性行为,那就只能接受社会不稳定了。”我很悲哀地承认,他说的是对的;但我更想在他的话之外补充:在当今中国的各种不平等不自由的情况下,即便允许一妻多夫、允许婚外性行为,甚至允许性交易合法化,社会也绝不会因此而稳定,甚至走向更危险。因为,有权有势的阶层(以男性为义),可以更名正言顺地获得更多性资源;届时,穷困的、本就不易娶到妻子的那部分单身汉,性资源只会更加匮乏,分配和争夺将会更猛烈。

所谓的经济学思路,是假设人没有感情,只有工具理性,只是服从于社会需求的蚂蚁。当某方面需求有空缺了,把另一只蚂蚁填上去就好,队伍就不会乱、人心就不会散了。但他没想过,人的欲望、需求、尊严感,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可能是无知无觉的恒定状态。

无可否认,这位经济学家所谈及的“方法”,在现实中早已存在,并不是他的发明。但我要重申:存在不等于合理,更不等于需要提倡;想用饮鸩来止渴,那就只能死得更快。

[ 此帖被wa2018在2015-10-24 03:22重新编辑 ]
离线wa2018

发帖
648
金钱
6101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1012楼 发表于: 2015-10-28

中方回应“将进一步作什么反应,是否采取军事行动”


2015年10月27日 20:12
来源:外交部网站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将于11月1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
原标题:2015年10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利比里亚共和国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将于11月1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问:据报道,美国拉森号军舰10月27日进入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请问中方有何评论?中方有关部门有何应对?
答:今天中午,外交部已经就此发表了声明,我愿在此重申一下。
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今天早晨王毅外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已对美方提出了严正警告,奉劝美方不要无事生非。
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为历代中国政府所坚持。
中方在自己领土上开展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从来没有、也不会对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造成任何影响。
中方一向尊重和维护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事实上,中方比任何国家包括某些域外国家都关心南海的航行安全与自由。但商业航行和军事活动不是一回事,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中方坚定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安全及合法、正当的海洋权益。对于任何国家的蓄意挑衅,中方都会坚决予以应对。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中方强烈敦促美方认真对待中方严正交涉,立即纠正错误,不得采取任何威胁中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危险、挑衅行为,恪守在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以免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
问:美国拉森号军舰接近了中国的哪些岛礁?是不是美济礁和渚碧礁?中方对拉森舰的跟踪是一艘还是多艘船,是昆明舰吗?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建议你向美方了解。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方依法采取了措施。我们坚决反对美方的这种行为。
问:中方还将进一步作出什么反应?
答: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从事正常的建设活动是完全合法的;我们出于为本地区航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服务、提供便利的考虑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相关建设活动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任何国家想通过搞小动作干扰甚至阻止中方开展上述合法、合理、合情的活动,我劝这些国家还是趁早丢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事实上,如果有关方面一再在本地区制造紧张,无事生非,最终也许会使中方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确实有必要加强、加快相关能力建设。我们奉劝美方不要弄巧成拙。
问:中方表示,对于任何国家的挑衅都会坚决予以应对。具体内容是什么?会达到怎样的程度?
答:中方关心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包括南海地区,但中方也不会容忍自己的主权权益和合理的安全权益遭到破坏和危害。我想说明的是,中方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一些分歧,但如果中方不得不作出反应,中方将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掌握采取反应的时机、方式和节奏。
问:这是否意味着中方将采取军事行动?
答: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
问:第一,此事发生在习近平主席结束访美之际,这是否意味着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越走越远,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第二,上个月,中方军舰通过阿拉斯加州海岸线12海里之内的范围,美国军方表示这是无害通过,没有作出强烈反应。有人把中方和美方反应做了比较,你认为有可比性吗?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两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就很多问题达成了重要共识。双方应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确保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切实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关于南海问题,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坦率交换了意见。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了一点,即不应制造对立与摩擦。我们希望美方珍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珍视两国关系,珍视两国人民的福祉,在这个问题上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已就此作过表态。塔纳加海峡是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该海峡的地理状况,所有船舶在该海峡内享有过境通行权。中国军舰的做法符合国际法,也符合国际实践。
美军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岛礁附近海域,与过境通行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属于所谓的行使航行自由,而是对中国主权和安全的威胁。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问:考虑到美方已经采取巡航行动,中方是否还会继续进行岛礁建设?
答:我刚才已经说过,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提供公共产品和便利服务的建设活动是完全合法、合理、合情的。如果有关国家想通过搞一些小动作干扰甚至阻止中方正常的建设活动,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我劝他们还是趁早丢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问: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最近说,中方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不会轻易付诸武力,这是否为中方回应美国的举动设定了标准?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排除了军方参与的可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此事?
答: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美国与美国领导人就这个问题进行坦率沟通的时候,已经一再表明中方愿本着最大诚意,通过和平手段与直接相关方妥善解决本地区的一些争议。范长龙副主席在香山论坛的讲话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意愿。但是,我们不希望中方到最后不得不认识到,我们确实有必要加快、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美国拉森号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答记者问
问:据报道,美国拉森号军舰10月27日进入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航行。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为历代中国政府所坚持。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不会对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造成任何影响。
中方一向尊重和维护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中方坚定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安全及合法、正当的海洋权益。对于任何国家的蓄意挑衅,中方都会坚决予以应对。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中方强烈敦促美方认真对待中方严正交涉,立即纠正错误,不得采取任何威胁中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危险、挑衅行为,恪守在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以免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
离线神州大地

发帖
747
金钱
9465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1013楼 发表于: 2015-10-28


时事评:【南海问题中的内忧与外患】



2015-10-27 22:26:59



就在中共在密室中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时候,美国开始又来中国南海“闹事”,派出军舰在中国在南海的岛礁12海里以内的海域航行。而中国政府采取了比较“软弱”的应对方式,激起了不少民众的不满。对此,国际关系学者储殷撰文分析了南海问题的实质,他认为南海问题应该区分岛屿和海的问题两个层面。岛屿的问题理站在中国这边,哪怕拿到国际法庭上去裁判,中国也未必会打输。但是在海的问题上,美国的举动则反映了它对于丧失全球霸权的担心,对此中国应该适当理解,相关部门和专家不应该极力鼓吹中美之间的战争,否则即便应了战争,也会输掉战略,正中了美国的“下怀”。

美舰拉森号在南海的一次蓄意挑衅,不出意料地引发了中国舆论场的爆点。网络里,右派揶揄军方光说不练,左派怒斥体制内投降派卖国,批评政府不够强硬几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民意。然而问题在于,由于部分媒体长时间不负责任的炒作,大多数对于政府、军方的批评都是在误解的基础上发生的。

南海问题再次引爆舆论,中国应该小心行事

我们在南海到底守的是什么?争的是什么?大多数批评者其实并不清楚。这些不清楚,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大众的无知,事实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关部门、专家、学者故意含糊的结果。这种含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与政策选择是有利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当中,这种无知的“民意”却已经在诸多方面构成了对于国家处理“南海问题”的重大负担,甚至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徒用来绑架国家的资源。
有鉴于此,对于南海问题的充分讨论与厘清,已经不应再拖延了。南海问题是岛的问题?还是海的问题?
“南海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岛礁被邻国侵夺的问题。这个侵夺的过程从日本战败之时就已开始。目前中国有42个岛礁被非法侵夺,其中越南占了近30个是主要侵占国。在岛礁的归属上,中国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立场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事实上,中国夺回岛礁最好的时机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如果当时乘势夺回岛礁,几乎会得到除苏联外,包含美、日、东盟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赞成。虽然由于中国奉行的和平崛起政策,中国在长时期内搁置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岛礁争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南海的岛屿、岛礁主权出现了问题。
即便我们今天走上国际法庭,菲律宾的起诉闹剧也根本不可能成功。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上国际法庭呢?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用双边谈判而非国际法上的诉讼来解决争端,另一个则是我们并不充分的信任国际法庭。随着中国全球性大国地位的确认,以及对全球治理的深度参与,我们其实未必会永远拒绝国际法庭的选项。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在于近几年来,岛屿争端的问题逐渐被扩大化为海域争端的问题。一旦涉及到了海域安全与通行权的问题,南海问题就不是简单的岛屿争议问题,而是一个权力掌控的问题。这也是美国高度关注中国在南海动作的根本原因。因为全球海域的自由畅通,至今为止仍然是全球性霸权的基础。维护全球海域的畅通,也是美国作为全球性帝国,其霸权存续的关键。这也是美国不惜挑衅中国,以舰艇侵入岛礁12海里的根本原因。
大多数中国人缺乏对海洋的理解,很多人倾向于以领土的概念去理解海域,但是陆地与海洋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的通行权在原则上是合法的。尤其是,我方只是强调九段性是历史性权力,既没有主张九段性等于领海,也没有在南海明确标识过领海线。这意味着,我方主张对南海的海域控制是缺乏依据的,事实上中国政府也一直强调,绝无控制海域,干扰航行自由的意图。事实上,中国政府不仅没有意图与美国在南海海域的通行权上较量,而且也是南海自由航行的最大受益者。
如果在南海问题上,谈岛屿归属问题,澄清海域控制问题,那么中国的权益不仅更加清晰,而且也更加能够服众。事实上,美舰的此次行为也是高度谨慎的,它只在海域控制权上宣示立场,而小心翼翼地避免了对中国岛屿主权的挑战。拉森号前往的是渚碧礁和美济礁的海域,这两座岛礁并非岛屿,而只是低潮高地,只有500米的安全区。美舰进入这两座岛礁的12海里范围,并不构成对于中国岛礁主权的侵犯。我们的军舰也曾进入过阿留申12海里内,美军也高度关注,但是也并没有将其视为对领海、主权的侵犯。
所以什么是南海的核心利益?岛屿主权是核心利益,我们寸步不可相让,尤其是绝不能允许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岛礁的进一步侵夺,但是海域的控制权、九段线的解读,却的确是一个可以谈、有的谈的议题。像现在社会上一谈到南海海域就以陆地思维,意图垄断的观点,其实是将我们的政府、军队逼上了零和博弈的道路,不仅让美国利用以使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恐惧心理,而且也扰乱了关注的焦点,反而让岛礁主权的问题被海域的争夺所遮盖了。
南海问题是战的问题?还是谈的问题?
中国和平崛起不过30年,刚富起来不过一代人,很多人就言必喊打。甚至出现了向网络作协主席请战的怪象。这非常的危险,它很可能将中国的周边变成一个巨大的泥潭,从而羁绊住中国走向世界性权力的过程。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处于高度复杂且危险的地缘环境当中,周边不仅核大国、大国、强国林立,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处于民族主义勃兴的阶段。打赢一场战争不难,但是打赢战争之后,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政治困境则是难而又难。我们不能畏惧战争,但是却要避免赢得了战争,输掉了战略的事情。
这个战略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中国的魅力与威信,在于它能带来繁荣、和平与共赢。我们要用融入全球而不是挑战霸权的方式,去参与全球治理并最终引领全球治理。也正因为此,中国政府在南海上的谨慎与温和恰恰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因为在东南亚的大棋盘上,中国主打的是经济牌,我们要用一带一路最终把东南亚与中国塑造成命运的共同体,而美国主打的则是安全牌,它试图通过制造与强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冲突,而将它们捆绑在自己的安全链条之上。冲突与摩擦恰恰会增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惧,让它们对美国更加依赖。
说句不客气的话,对于中国来说,真要收回被越南、菲律宾侵占的几十个岛礁,真不是困难的事情。用句玩笑话来说,甚至都用不上军队,武装几千城管就足以强拆掉这几个国家在我们岛礁上的违建了。但是打了以后怎么办?我们要看着东盟再次变成一个反华同盟?日本的重新武装甚至核武装化?还是要用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让本已面临强大压力的越南社会主义政权变色呢?
中国政府今天的稳重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确认,那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积极有为不是对和平崛起的摒弃,而是对和平崛起的继承与发扬。它意味着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加入全球治理,尤其是要以一种不轻言动武的姿态,去赢得世界的信任。其实,美国人最怕的恰恰就是这个,那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因其不争而无物不浸。坦率来说,那些对中国政府大加批评,意图裹挟民意的所谓鹰派,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种中国传统的智慧。因为,在南海问题上的“岛”“海”不分,强调对抗,其实恰恰跳进了美国人早已为你挖好的“中国威胁论”的大坑。要知道,我们刚在欧洲释放善意,美国人就在南海无事生非,这其中真的不无关联。

(山之巅 编辑)
离线神州大地

发帖
747
金钱
9465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1014楼 发表于: 2015-10-29

时事述评:   【美舰闯南沙12海里违法?解放军不拦截三原因】

路禾 陆莲撰写2015-10-28 10:23:23

习近平结束访美之后,有关美国要派遣军舰闯进南海新建岛屿12海里的声浪就此起彼伏,终于10月27日美国海军“拉森”号驱逐舰闯入南沙渚碧礁、美济礁12海里航行。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外交部27日一天两次召开记者会谈中国立场,中国驻美大使馆发布声明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当日接受CNN采访痛斥美国。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27日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Max Baucus)严正交涉。中国海军发言人和国防部发言人专门就此答记者问表明不满,此前解放军派出两艘军舰对美舰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从中国外交部和军方的反应来看,北京对于美国此举是相当恼火的。但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早在1958年中国就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第一条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中国此次并未如外界预想的那样,军舰直接开过去拦截美战舰,而是派出了中国海军“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和“台州”号巡逻舰实施监视、跟踪和警告。今年8月,美侦察机大张旗鼓闯入南海岛礁领空遭到中国战机强硬拦截;2001年,中国军机为了拦截最后直接与美军机相撞。为何中国之前在领空中对美表现得相当强硬,现在只是对美军舰发出警告、跟踪? 这是中国示弱的信号吗?领海与领空不同

根据领空主权原则,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中是没有“无害通过权”的,也就是说,外国军机在没有得到主权国家的许可之下,是不能进入中国领空的。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即它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地通过其领海的航行权利。无害通过权为外国军舰或民用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任何明礁(高潮高地)也具领海,但因不适人居,不具专属经济区。任何暗礁(高潮低地)不具领海。就目前中国控制的南海多数岛礁而言,它们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属于后两类,或者不具专属经济区,甚至不具领海。对于不具领海的暗礁,其上面以及附近的海域确属国际水域,各国船只具有通行权。

美军舰硬闯南海

按照这样的规定,美军有权进入在中国扩建之前的高潮低地海域,甚至有权对那些中国扩建之前的高潮高地的领海,在实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实施“无害通过”。 但是,美国行使在其认定的中国扩建前的高潮低地的国际水域航行权,必须证明那些岩石扩建前的高潮低地性,美国还无法做到。而中方要拒绝其进入,也必须证明那些岩石在扩建前的高潮高地性,中方也必须对此举证。美军并未举证就强行进入虽然显得霸道,但中方要以领海为由阻止美国进入,尚需提供理据。

这也就是中国只能是抗议,对美军行径予以监视的法理原因。亦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10月27日中午的谈话中称“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当天下午记者会上却改口将“非法进入”改成了“擅自进入”的原因。中方模糊的“附近海域”定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在所有交涉中并没有承认美国进入的是12海里领海。中国外交部称美国军舰进入的是“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军方称美国进入的是“南沙群岛有关岛礁近岸水域”。

中国多次宣称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此次“邻近海域”、“近岸水域”其实都是“附近海域”的变种表达。据查询,1974年,南越当局宣布将南沙群岛中的部分岛屿划归其福绥省管辖之后,中国外交部提出了“附近海域”这一词,至此之后,在涉及中国阐明对南海享有主权范围的官方文件中,均包含有关岛礁“及其附近海域”。

但“附近海域”并非严格的法律用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并无“附近海域”之概念,这一表述没有国际法理支撑,既不是领海也不是专属经济区,无法界定。因此,不少声音认为,“无明确的定义,其法律含意难以被人理解。”因此中国只能将美国的行为界定为挑衅、胁迫而不敢贸然对美军舰下手。

美军军舰此次进入的是渚碧礁和美济礁附近海域,这两个岛礁在未填海造陆之前属于低潮高地,并不享有12海里的领海权,只是有500米的安全区。现在美国进入12海里,实际上是试探中国是否将填海造陆之后的岛礁称为岛屿。中国谨慎行事却又军事外交联动批美国,展现的是类似于面对九段线的矛盾心理,如果认定美国进入12海里违法,就等于坐实了填海造陆后声索更多的领海主权,如果对美国进入12海里不闻不问等于默认美国进入12海里。中国现在的激烈表现,实际上是为此后厘清新造岛屿的属性作铺垫。

划定领海有难度

虽然中国主张在南海拥有主权,但除了在西沙群岛已宣布了领海基点、基线,在这些地方中国的领海范围和外部界线是明确的,中国在东沙和南沙群岛最基本的领海基线都没有测验完毕。

纵然对于中国来说,要证明自己在南海的主权,划定领海基点和基线非常有必要,但是,这非常困难,原因在于确定基点、基线的地方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非是随便找个岛礁或者暗礁就可以划个基点,需要在比较高的高地上才可以有基点。并且,哪些岛礁可以有领海,也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现在在台湾当局的控制之下,中国很难去太平岛划领海基点和基线。南沙群岛中的大多数岛礁也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控制,中国要对这些岛礁进行调查、研究几乎更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今年6月,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将很快结束部分在南海的岛屿建设相关活动,这意味着中国在南海的吹填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要修建飞机跑道、港口和军事设施等。而中国扩建岛礁完成后,再来讨论这些岛礁在扩建之前究竟是否属于高潮高地或低地,已失时机,即中方无法事后出示证据,以表明在扩建之前这是具有领海的明礁。

领海基线的划定困难重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西沙主权问题上底气十足,在南沙等问题上并没有十足把握的原因。

(路禾 陆莲 撰写)

离线神州大地

发帖
747
金钱
9465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1015楼 发表于: 2015-10-30

中国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引爆舆论

2015-10-30 01:19:57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取消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改为全面允许生两个孩子,以应对中国现有的“养老难、娶妻难、招工难”等即将爆发的大规模人口问题。中国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瞬间刷爆网络,显示出举国上下对这则消息的重视程度,不过大部分人对这项政策的效果持保留态度。

二孩政策引爆舆论《华尔街日报》文章说:周四宣布的举措是一次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转变,也表明中国承认未来几十年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生育率(即每名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在2013年只有1.17,低于正常的人口替换率水平(2.1)。人口学家一直在敦促中国政府采取进一步举措应对劳动力短缺,并应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华盛顿邮报》说,包括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王丰在内的许多中国问题专家长期以来一直警告中国正在滑向“人口悬崖”,王丰认为此次政策调整是一个“大好”消息,虽然其效果需要经过一代或者更多代人的时间才能显现。复旦大学人口学教授彭希哲表示,此次改革会令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进程略微放缓,但是不会改变这一趋势。从长期看,它将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但短期看,则会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因为会有更多的妇女停止工作去生育孩子。彭博社援引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的话说,“这表明中央想尽快采取行动,说明中国改革生育政策改革刻不容缓。他们等不及明年在人大会议上通过,现在就要出台新政策。”

《纽约时报》的文章说,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人口政策的改变来得太迟,已经无法助力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穆光宗认为,孩子养育成本和由此带来的困难也可能会让那些符合条件的夫妇放弃生育二胎。2013年底放松“单独二胎”以来,截至今年5月,中国全国共有约145万对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只占所有符合“单独二胎”夫妻数目的12%左右,这让人口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颇为失望,他们本希望通过这项政策调整能更好地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文章说,中国政府曾经说过,在仅仅15年时间里,中国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研究者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加大健康医疗和社会服务的负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很难维持经济的增长。英国《卫报》援引牛津大学人口学家Stuart Gietel-Basten的话说,“生育政策的这项调整对中国普通百姓和其领导人而言都是好消息,他们都将从中受益。短期看,完全取消放开生育限制也许不太可能,但从长期看,也并非不可想象。也许在未来5到10年时间里,他们会在某个时候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采取类似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刺激生育的措施。我确定这应该就是未来政策可能的走向。”

中国陷入养老困局澎湃新闻援引人口学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称,“全面两孩”实施后可能在2017年出现生育高峰,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500万。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也认为,“全面两孩”并不会像此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那样,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最高估计只有600万-700万。

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已经上递到决策层,该报告提出了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建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报告是应决策层要求上递的,显示了决策层对人口这个重大公共政策的关切,也传达出一个信号,生育政策有可能在一个很近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又是这个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按钮,跟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人口政策的重大转折必然要发生,而且是越早越好,我认为中央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上述知情人士说。2013年,中国启动了单独二孩政策,按照相关方面的预计,此后每年新增人口在200万左右,但是事实是,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

根据“一财”的报道,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扭曲,深度老龄化与严重少子化共存,此前预期中的第四次婴儿潮并未如期而至。不少人士呼吁,中国应该果断停止计划生育。2014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体现为程度高,还体现为老化速度快。尤其是196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后,老龄化更是加速推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与老龄化相对,少子化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查阅国家统计局历年的人口调查数据可以发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路走低,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10年的16.6%。

根据人口统计学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15%至18%即为“严重少子化”。青少年人口减少将对未来的消费、劳动力供应、创新等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另一个正在敲响的警钟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减少。根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3年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与此同时,现存的劳动年龄人 口内部也出现老化现象。这对长期以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是个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应不再充裕得“取之不竭”,支撑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

更值得关注的是,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人口结构叠加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直接给未来养老带来挑战。统计学者姚美雄认为,未来养老的财政供给压力将会增大,家庭和社会也面临养老风险的冲击。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将使大批中青年人口陷入养老困局。中国生育政策重要历程

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多好办事”,积极鼓励多生育,使全国人口失控地飙升;1949年至1970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10至20%。中国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社会发展等均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1973年,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政策,希望中国女性在24岁后生育、至少每隔3年才生育,以及每个家庭不生多于两个孩子。

1979年中共落实推行“一孩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1980年,中央政府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1年,第五届人大第十七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计划生育正式被列入中国宪法,定为基本国策。

1984年,各地政府陆续实施双独二孩政策,批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2001年,中国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8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中国人口少了4亿人。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单独二胎的政策试点工作。”2011年,全国31个省份推行双独二胎的政策,但仅适用于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情况。2011年7月,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枫指出,广东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二胎政策。广东在80至90年代,由于人力需求大,广东政府一直坚持宽松的人口政策,故不会因新政策而导致人口急升。2013年,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启动“单独二胎”政策。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1016楼 发表于: 2015-10-31



1300万“黑户”:我们是不被国家承认的人


2015-10-30 21:46:20
       中国为因应人口老化问题,未来将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等于宣告终结实行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然而,根据统计,中国已有1300多万超生“黑户人口”,在松绑一胎化政策当下,如何解决这个历史余毒,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开放二孩,“黑户”怎么办?

据《天下》杂志报道,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有1,300万“黑户”,占中国人口的1%,其中大部分是超生而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口,因而未能进行户籍登记。原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梁中堂曾公开表示:“只要计划生育与户口登记捆绑在一起,黑户问题就无法解决。”
而前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换句话说,中国实施数十年的一胎化政策正式画下句点,那么中国黑户、那些国家不承认的人是否可以获得救赎?
黑户本身是无辜的,他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被生下来。父母都是中国合法公民,黑户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呱呱坠地,却得像非法移民一样,在影子底下生活。
国际《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要求缔约各国对合法在其领土内居住的无国籍人,在从事工作以换取工资的权利方面,在自己经营农业、工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设立工商业公司方面,给予的待遇不得低于一般外国人在同样情况下所享有的待遇。结果,黑户甚至比监狱的犯人还要低一等的类「贱民」的人口阶层,罪犯还有劳动权利,劳动后可取得报酬。
黑户的影子人生
每个黑户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以20岁北京姑娘李雪为例,她生来就背负父母违法生育,却缴不出5,000元的社会抚养费的命运活着,于是薄薄的户口簿,成了生活中的难以承受之重。
李雪无法上学,无法搭飞机、出远门,打工难、找不到工作,无法结婚生子。要看病,得用姊姊的医疗本,用姊姊的借书证借书,作为姐姐的影子活着。
嫁到江苏的曾蕊(化名)一直到两年前,才“洗白”有了自己的户口。此前,家里没钱缴交计生罚款。后来长大了,父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跑了很多次村里、镇里、派出所,却一直被以各种理由耽搁了下来。去年他按照村干部要求缴纳了3,000元罚款,才把女儿的户口办了下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黑户都能洗白,许多黑户继续孕育下一代,孕育出“黑二代”,代代传承着历史遗憾。
卖婴、卖身与赎身
2013年10月,一对上海小夫妻将超生二胎“送”给在通讯软件认识的网友,引发舆论哗然。虽然几经波折孩子又回到父母身边,但孩子的身份问题难解。其实在中国,网络或现实生活送婴、卖婴事件和悲剧并非个案,2009年9月1日,陕西一名14岁女孩小敏因为没有户口不能报名入学,服农药自杀;2011年7月青岛高先生因为没有钱给孩子落实户口,欲以15万元卖身5年;2013年7月四川叙永县一名16岁女孩蔡艳琼由于没有户口参加中考自杀;2013年8月浙江温岭一名被收养13年、没有户口女孩宣称要自杀;2012年2月南京宋先生由于孩子没有户口当街卖孩子……,这些还都只是有在媒体上曝光的少数案例。
中国松绑一胎化,解除禁锢中国民众30多年的政策。然而,更重要的或许是,新政策能否溯及既往,泽被千万黑户,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真正实现当一个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生,且其父母为中国公民,不管他是如何出生的,是超生、私生还是其它,他生而即是中国公民的自然法权。


(乔克 综编)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1017楼 发表于: 2015-11-01

近思录:这是一场惨烈的“胜利”

穆尧
撰写2015-10-31 23:09:00

          尽管评价已实行35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仍为时尚早——毕竟,放开二胎仅仅是近年中国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一步而已,它并不意味着就此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民的生育权依然处于国家权力管制之下。当然,今天当“二胎”一夜之间“攻占”全世界的大头条位置时,人们有理由庆幸这一场“阶段性胜利”,只不过背后的数以万计的个体生命,直到今天没有人计算,没有人承认。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随后公布的会议公报宣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从1980年宣布执行完全的计划生育政策,到近年的“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胎,二胎几乎成为人们多年来在纠结的焦点。至此,人们似乎终于可以欢呼胜利了。在上海大兴土木的迪士尼突然来了力量,其CEO罗伯特•艾格((Robert A.BobIger))开玩笑说,要给中国领导人写感谢信,“感谢你们给我们送来了孩子。”而大陆券商也在计算这是一一个绝妙的盈利机会,未来二孩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每年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并将短期推涨楼市……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总结了计划生育政策的三大历史功绩,一是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等会比目前低20%以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三是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然而,今天中国人口红利被认为正是计划生育所终结的)。
诚然,人们有理由承认这些贡献,也承认当下因应时局变化调控人口政策的合理性。但是,35年间,中国成千上万家庭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从没有获得的官方的深刻检讨。


上个世纪最后20年开始的全面计划生育“血流成河”触目惊心

人口学专家反思计划生育的副作用,老龄化节节攀升、男女比例失调等等,自不待言。但鲜少有声音去揭露那段被血泪浸渍的记忆,甚至于现实。从1980年之前的国家鼓励个人自愿模式,到之后陈慕华的“一胎化”、钱信忠的“大结扎”,当时所发生的历史悲剧却少有官方去证实,更勿提正视了。公开研究资料称,从1982年年末开始,负责主导此事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转向激进的大结扎方式。1982年和1983年,结扎、上环和人工流产例数都不断创新高。据统计,1982年,全国累计男扎11,550,476人,女扎30,551,704人,其中农村男扎10,793,673人,女扎26,517,343人。1983年,全国累计男扎16,064,210人,女扎46,626,107人。另外,该年的人工流产例数也迅猛攀升,创下历史最高,以至从这一年开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报表中不再敢列出这一个指标。直到27年以后的2010年才由国家卫生部予以披露,达到1,437万例……

彼时计划生育领域的强迫命令和违法违纪现象,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有的地方出现过用野蛮的办法,抄家、封门、砸锅、扒房子、毁坏庄稼、牵走牲畜,破坏群众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甚至围村突击,拉人游街、变相监禁群众、株连亲属、乡邻等。有的地方甚至组织“夜袭队”,晚上去抓计划生育“超生户”或结扎对象。当时中共高层已然产生分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计生系统坐大几乎是自行掌握宽严,“这个地方的干群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有人骂计划生育干部断子绝孙,有人装疯卖傻打干部,有人放火烧干部家里的东西,有人砸干部家的玻璃窗。中央领导同志接到这样的群众来信不少,也有不少人为此上访。有些地方矛盾激化,出了人命。”(时任中央候补委员郝建秀语)
1983年12月,中央免去了钱信忠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职务平息众怒。然而,悲剧并未就此结束。实际上,《中国生育秘闻录》、《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成就背后的代价——农村妇女节育手术后遗症群体生存样态研究》等民间人士的篇章披露在发生在这背后惨烈的血泪故事。有人总结说,它对妇女造成至少三种伤害。一是身体伤害,多数后遗症患者长期忍受后遗症痛折磨,不仅干不了重活,连基本的自我照料都存在困难;二是精神伤害,由于长期经受病痛折磨,神情颓废、无望、或招致家人嫌弃;三是经济负担,多数后遗症患者需长期服用消炎药,成为家庭一项重大开支,拖跨整个家庭。事实上,血泪又何止在于妇女。由于当时卫生落后和匮乏,尤其是对于那么冒着生命危险侥幸降生的婴儿健康问题受到相当的影响,不仅成为社会负担而且导致身体素质的实际上下滑。2003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披露,在广西省,计划生育法规执行得相当严格,一些父母为了生儿子,将女婴送到黑市上卖掉。一位中国学者表示,当时80%被贩卖的婴儿是女婴。
2004年山东地级市临沂官方下达计生文件,遭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等人揭露“存在野蛮行为,比如强行对育龄妇女进行绝育手术、对生二胎的孕妇强行堕胎、引产,甚至随意抓捕亲属、逼迫家人交纳巨额罚金”,但此事为其引来牢狱之灾。直到今天,2012年陕西镇坪县怀有7月身孕的冯建梅因交不起4万元罚款,竟被计生人员强行暴力引产等事件时有耳闻。
也许人们认为,今天西方以人权的观点质疑今天所谓的计划生育的反人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政治偏见,认为当年中国可以选择不控制人口是在说风凉话。但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计划生育本身的政治正当性,而在于国家通过去强权去干扰与破坏一个正常的生理。这在世界古今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中国历史上饱经战乱后往往有官府鼓励人口增长之鼓励措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但毕竟是古代的极端案例。难怪此次二胎新政一出,民间腹诽颇多,诸如“党指挥枪”等透露对中共干涉“下半身”的荤话比比皆是。总之,计划生育并非中国所独有,但能如中国如此有成就,减少数亿人口增长者,恐怕空间绝后。育有一女两子的中国人口问题学者易富贤曾言辞激烈地炮轰,三十多年来也没有几个知识精英愿意站出来帮孩子说话。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中国几代知识精英的耻辱。但这又何尝仅仅是知识精英的耻辱。莫言脑海中的那只“蛙”不是嗫嚅了十几年才叫出第一声的吗?
仅仅是放宽计划生育,允许二胎,人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只能空留一句,多么痛的领悟!
(穆尧 撰写)


离线傲天

发帖
1491
金钱
52094
经验值
23
只看该作者 1018楼 发表于: 2015-11-03



中国别成为外国的“唐僧肉”


德国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理之一默克尔正在中国访问,她受到中方的特别礼遇。李克强总理邀请其前往自己的故乡安徽访问。这是密切双边关系的常见举措。随同默克尔来华的是一支庞大的商业团队。它们借助总理的影响力,与中国签订了数百亿欧元的巨额合同。

    就在本月,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到访英国,和英方一起,将双边关系升级至“黄金时代”。中国趁着英国在西方世界中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这一历史性机遇,主动伸出手,推动双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习近平在白金汉宫和唐宁街受到的隆重接待,似乎是新的双边关系水平的象征。在此访过程中,中英达成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合同。

    在同一时间点,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法国总统也会是中国的贵客。前者已在中国访问,后者也很快将踏上中国土地。威廉国王率领了人数达150人的庞大的经贸代表团,期待与中国加深经贸合作。威廉国王也是中国的特殊客人,因为就在去年,习近平曾将其作为开启欧洲访问的门户,并将其定位为中欧关系的门户。相似的提法还见于李克强顺访爱尔兰时,对爱尔兰总理的承诺。

    法国是中国传统的特殊战略伙伴。它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方建交的国家。在“帝国主义”封锁和贸易禁运的时代,法国的友好令中国感动,并得到了特殊地位。但在英国声言将成为中西关系的楷模后,这一关系面临考验。

    中国近一段外交似乎都在循着这一模式进行:彰显与所交往国家特别是重要国家的特殊关系,向每个国家都示好,都向其强调两国关系的特殊性,由于近期中欧国家关系互访频繁,因而显得十分突出,其实在与别的国家交往中也是这样。

    这些国家乐于中国和它们呼朋唤友,在全球经济前景莫测的时刻,中国仍是保持像样的经济增长率的大国,与中国密切经贸交往,符合其迫切的经济利益。当然,中国也有更多的战略考量,期冀通过此举,摆脱由于政治特异性而带来的孤独感,扩大友好国家范围,在一个由民主国家环绕的世界,减轻中国对政治安全的顾虑。另外,中国也希望别国间为了维系与中国某种特殊关系展开竞争,以使本国利益最大化。

    但这么做显然是把双刃剑,反过来,它也有可能被人利用。很难想象,欧洲这些西方传统的大国,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发源地,会和中国这样体制的国家感到亲近。就在不久前,它们还勇于就人权和宗教问题向中方表达立场。同时,它们是当今世界首要大国美国的亲密伙伴,也是包括美日在内的西方七国集团的成员,从长远来说,两种文明的冲突似乎难以避免,就像苏联曾经的历史一样。

    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很多人都想吃他的“肉”,有的采取强掳方式,有的以狐媚取之,有的以巧言惑之,总之各有妙招。目前的中外关系也具备相似特征。尽管增速显著放缓,国内经济危机重重,但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庞大的市场和资金来源国,因而对别国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如何尽可能多地吃中国的“唐僧肉”,想必是各国最重要的外交目标之一。

    所谓特殊关系,就是具有特异性的关系,如果中国和所有国家或者很多国家都是特殊关系,那就没有特殊关系了。而且,在中外交往中,中国很可能反过来成为被利用的对象。别人利用特殊关系的噱头,或者与中国领导人的亲密个人关系,获取经济好处。

    这种以强烈的利益动机推动的国家关系,也会随着利益需要的失去而解体。密切的价值观和政治联系,才是具有战略性的关系,也能维持长久。否则只能是战术性的权宜之计。很多国家或许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与中国交往的。

    如果将这种特殊关系与领导人私谊又能高度结合起来,那么领导人个人的决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是而论,在国与国关系中,政府决策如何避免个人随心的决策,一时的兴起,就是一个富有技术性但又非常关键的课题。在此情况下,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将政府决策置于监控之下,是必要举措。另一方面,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方式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是其根本要求。

    与众多国家大搞特殊国家关系的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特殊将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大可能赢得别国真正的尊重和看重。如此发展的结果就会变得更加孤立。


TOP



离线神州大地

发帖
747
金钱
9465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1019楼 发表于: 2015-11-04




不生二胎才是最要命的社会问题


18届5中全会最吸引人的亮点,就是宣布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离单独二胎政策的时间只有两年。这是习近平新一届领导做出最明智、最贴地气、最符合国情的一大举措,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庆幸。

    严格的“一胎”政策,有人认为可以让中国少生4亿人口,其实,“一胎政策”的作用被严重夸大。实际的效果不到2亿人。因为,就算没有计划生育,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教育发展,等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会不断下降。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40年前,印度的人口增长率超过2.5%,而现在只有1.2%。40年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现在不到0.5%。

    计划生育是一把双刃剑。对人均收入的提高,对环境压力的减少是有利的。但是,“一胎”政策却出现了一些非常负面的社会作用。例如,人口逆淘汰。优质、有钱、文化水平高的人群少生孩子,低收入和教育水平低的农民多生孩子,计划生育政策是收入两级分化的一个有力推手。再如,人口老化和人口结构扭曲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然而,计划生育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结婚和生小孩的积极性非常低落。

    首先,是所有受教育的中国人,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人,都习惯于少生小孩、晚结婚。以前是100年5代人,现在是100年不到3代人,就是因为晚结婚的习惯已经形成。在大城市里,由于教育发展,男女地位发生质的变化,而社会习俗却没有改变,也就是男人必须强于女人的习俗没有改变,导致成千上万的大龄女青年不结婚、不生孩子。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收入分配严重不公,使大多数年轻人眼睛不断的往上看,巴不得自己也成为生活品味高、大、上的那一族。女孩子、丈母娘,更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社会氛围,逼迫城里的男人们,不仅要疯狂赚钱,而且还要疯狂满足各种物资要求,才能娶到合适的老婆。而结婚以后,生活压力巨大,孩子在娘胎就怕输在起跑线上。因而,晚婚不必说,还要晚育、少育,甚至不育。

    在我的周围,老一代的人希望儿孙早结婚,多生孩子,可年轻人,由于上面所说的压力,跟本就不愿意多生。2013年“单独二胎”以来,应该有4百万对夫妻可以生二胎,而实际情况,却只有不到1百万对愿意生二胎。

    其三,中国年轻人现在每年有45万人出国留学,9百万人上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人都是晚婚少育的主,是中国生产优质后代的人力宝库。可是,随着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的欲望却越来越低。

    其四,收入分配差异,城市化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导致严重男女比例失调,在广大农村,有数千万的男人娶不到老婆,这是人口生育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许多发达经济体,包括上海和北京,如果没有移民和外来人口,那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负的。欧洲许多国家,允许国外移民,政府提供优惠的人口再生产政策,就是因为害怕人口自然下降速度过快。

    中国现在“全面实行二胎”,对许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政策,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已经与他们无关。因为,他(她)跟本不想生二胎了。

    所以,目前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允许生二胎的问题,而是如何鼓励生二胎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不出5年,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鼓励生二胎政策,例如提供优惠的产假福利,提供二胎小孩的生活补助或一次性奖励,等等。再过10年,计划生育政策就可能彻底取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