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655阅读
  • 117回复

难忘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9-03-23
kwan.s.h:
      难忘!!!!!! 五湖四海之水化作黑無能表尽!!   不明不白.......
有怨倾诉,请讲出来,千万不要憋在心里,会焗坏。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9-03-23
kwan.s.h:
      难忘!!!!!! 五湖四海之水化作黑無能表尽!!   不明不白.......

 

有怨倾诉,请讲出来,千万不要憋在心里,会焗坏。

多谢参与!有容乃大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9-03-23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04 时代不能选择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3 18:04:22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9-03-23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05 需祭奠的年华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3 18:37:38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9-03-23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06 青春自己评说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3 19:21:55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9-03-23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07 抹不去的伤痕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3 19:32:22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9-03-24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08 生活不相信眼泪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4 19:31:59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9-03-24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09 世界大****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4 19:41:10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9-03-25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10 面对涌动的大潮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9-03-25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11 不曾失去的坐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9-03-26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12 同样拥有辉煌

   

[此帖子已被 211k 在 2009-3-26 23:45:07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9-03-27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1968-2008>

       中国老三届

   13 奠基心灵底色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9-03-27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资料搜集)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高小、初中或小部份高中程度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 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 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
  1.以年代划分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本文称之为“早期知青”。”。“早期知青”也有城市批量有组织的支边知青。
  2)一九六四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3)“老三届”(指1966年-1968年上山下乡),“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4-2 8:11:57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9-03-27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3-28 4:29:13 编辑过]

离线211k

发帖
9391
金钱
9535
经验值
2720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9-03-27
luo:.你好,欢迎你的到来,共同参与难忘的知青岁月,让大家有一个活动的平台。你放的音乐很动听有回忆的味道,可惜是自动播放,无法观看其它的记录片,相互发声影响了效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