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04阅读
  • 19回复

破锅子网上随谈:培养孩子学写字的意义(希望网友参与讨论,多提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0

  如何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莫过于让孩子对有益身心的东西产生兴趣,让兴趣来管教孩子,这恐怕是世上最高明的教育方法。

  尽管现时科技发达,用手抄写汉字显得有点落后,但谁也不能否认,在中国社会,熟悉汉字仍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存技能。而熟悉汉字的方法,离不开手写,这一点上过小学的人都有所体会。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1-20 11:57:20 编辑过]

分享到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20

  往后的事情就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兴趣和写字对孩子的未来有何意义(指品质方面)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21

难得烂砂锅对中国书法教育如此执着。小时候曾经是书法爱好者,只是现在对国内中小学书法教育了解不多。现在流行的就是从电脑打印大、小字,方便又省时。一般人可能不再太计较自己的字体漂亮与否。这样一来,从实用到审美都可能对书法失去一定的促进。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21
再来一小议。老师的字体写得好至为重要,特别是小学老师的字体。记得小学时代,很注意老师黑板书写字体,而且很多时候都想模仿老师的字。长而久之,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年台城东风小学的老师中,1970年我五年级时来了一位写仿宋体的老师余若源。余老师的仿宋字,培养了一代人写仿宋字。还有李灼林老师的硬笔和毛笔字俱佳,也影响过包括我在内的年轻学子。到了初中,象黄质甫的行书,梅庭达的行楷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我以为,中小学老师的培养应该有写字的一门。

[此帖子已被 远游客 在 2010-1-21 23:57:20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21

2000年初书法教育被国家教育部门列为美育二级教学科目,标志着书法课即将步入学校课堂。2007年8月广东省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书法教育课,可以说是书法教育的里程碑。可广东不少地方并未重视这一点,加上师资缺乏,这一点始终未能贯彻到位。

我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书法教育问题,而是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成年人做好了,儿童才能健康成长。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21

  榜样教育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虽然几乎人人都知道身教育重于言教,可身为父母的该怎样做呢?不少父母在别人面前赞自己的孩子聪明,可在家中的情况又如何呢?

  望子成龙恐怕是古今父母具有的心态,若父母不是龙,该拿什么去指导孩子成龙呢?不久前,我看到一网友上传的一个帖子:“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解读“钱学森之问 ”。朱原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校长,现在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网友所传的帖子内容是南方周末的记者与他的对话。我看到标题,心目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谁能为大师定位?朱虽是院士,又当过大学校长,可他算不算大师呢?他眼中的大师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他做不到这些,他又凭什么指导学生成为大师呢?此外,据我的理解,决定大师的最终是天赋、机遇这些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古今中外的大学根本无法制造大师。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1-21 11:20:23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21

  “孟母三迁”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且不说史上是否有这一回事,单是一个寡妇拖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搬家数次,就看出孟母的坚韧与执着,而她的搬家,其动机是来自是对孟子的关心,希望孟子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凭着这两点,就可以看出孟母的卓尔不凡。当然像孟母、孟子这样的人不多,可为人父母,该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呢?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21

  “孟母三迁”中,孟母是成年人,孟子是小孩子,成年人才能为小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这样,为人父母该怎样做呢?成年人总是喜欢对少年儿童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要靠你们。试问少年儿童如何理解这话呢?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1-21 11:35:28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1-21

  在确立成年人的素质是孩子教育的关键后,我们再进一步将目光放在成年人身上。

  现时提倡素质教育,可什么是素质呢?我采取直接理解的方式给出一个这样的答案:朴素的品质。我们活在一个一切已被合理解说的世界之中,这些解说容易令我们忽略了那些含有原初、本来意思的东西,如“温故而知新”几乎人人都能理解,可在一些自感新鲜的东西面前,我们往往无法按捺自己的好奇心,总想去了解一番,免得落后于别人。所以,我们眼中的“新”,往往是当代流行的信息,而非来于自身“温故”的收获。结果我们贮存了大量当代自己并没有消化掉的信息,在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下判断时,无意中就用上了这些信息作为依据,不知不觉间就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亦是因此,成年人在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时,往往用“知道得多”来作为标准。判断上的失误,教育方向上亦产生了失误,结果就出现了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老师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的现象。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1-24 10:21:48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1-21

  成年人看似比孩子有主见,可这些主见是建立在无数偏见的基础上,故成年人提高素质的目的就是既有主见又乏偏见。在今天的社会里,成年人最大的偏见是来自对社会缺乏责任感。我不否认参加慈善活动、当义工等是对社会负责的体现,但这最终是少数人自愿去做,尤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不少慈善筹款活动是政府通过摊批的形式来进行的,若非如此,结果不得而知。不过由此可见,若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觉去尽一番心意,摊派的事就少得多了。而从一些公共场所的“请勿践踏草地”、“便后冲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各种提示中,不难发现中国公民普遍缺乏公德心。缺乏公德心即缺乏社会责任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被孤立感和缺乏安全感。当然,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寄寓,古往今来不乏圣哲,他们尽心尽力去宣传自己的观点,最终是劳而无功。我只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因贪图一时方便而留给别人不方便。

  成年人有了公德心,无论怎么说,也称得上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合格的榜样。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1-22

  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命运如何都非我们所能预知,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彻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自以为言之有理或合理的观点在那个不可知的上帝面前都打了个折扣,这决不是什么宿命论或有神论,而是对事实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估我们的能力。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1-22 11:03:27 编辑过]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1-22
  过去的学校教育讲究“德智体”,其中德育与体育的课程较少,尤其是德育,学前儿童所接受的是成年人命令式的该这样不该这样,进入学校后,德育在其它课程面前变得无关痛痒,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毕业几乎都没有得到改善。德育对人的品质影响最为直接,除去遗传因素外,情绪病、心理病、婚变、治安等跟其都有直接关系。从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及一些专业课程的兴起中,我们可以看到智育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变化而作出一些可喜的改变,这多少减少了学生那种“毕业数年后,知识都退还给老师了”的尴尬。体育因为各种大型运动会、各种联赛受到国人的关注,一些父母也开始关注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可除了专业体育学院外,一般学校对此仍欠重视。而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所开设的培训班课程来看,艺育(艺术教育)堪称是课外兴趣班的重点,以台城为例,课余除各种补习班外,在兴趣班中,音乐、舞蹈、书画属于主流;不久前来访的珠海书友称,他开设的书法培训班有学生70多人,人数在珠海属中上。究竟艺育的意义何在呢?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1-24
  在我打算再进一步谈论时,觉得还是有所保留为上。
  中国现时的文化由农耕向商业转营,若教育不在德智体方面进行调整,必然会导致民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其结果如何不难预见。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1-24
  在古希腊,人们将教育看作是“灵魂转移”,这一点跟佛教的“灌顶”有同工之妙。或许,灵魂问题是永不过时的教育问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1-25

俺的就保留,从网上搜来一些谈论学书法的意义的小文让对此有兴趣的人进行思考:

 

学习书法的意义

  书法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璀璨。中华民族在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文字的书写,因为他不只是生活、文化、思想和科学交流的媒介,而且其艺术价值非常高。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人们逐步忽视了写字的训练,所以,写出的汉字很难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平,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质。

  一. 静心的培养

    学习书法,首先要求人要坐得住。心静是学习书法的首要问题。静亦净,就是要求人能平静下来,停止一切活动,心里没有一切与写字无关的杂念,心静如水,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古人曾说“静能养神”、“静能养身”。习书需要静,静能延年。因此学习书法不但使人能做到静得下来、做得下来,对人身的健康有好处,还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工作、学习、和做事的良好习惯,都有很好的帮助。

  二. 持之以恒的培养

    学习书法,其次要求人要有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性的问题。学习书法,要提高写字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得到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每天不间断的临摹学习才能获得。而临摹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进步又是很慢的,所以,一部分人就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学习训练起来就不积极主动,今天高兴了就写几个字,明天不高兴了就不写了。因此习书没有成功。然而,另一部分人坚定了信心不间断的练习,最后不但提高了写字水平,还磨炼了人的毅力。

  三. 一丝不苟的培养

  一丝不苟是书法临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而不少人就不会临摹,甚至不喜欢临摹。大家是不是知道,提高写字的水平是临摹,而学习其他任何知识都需要临摹。如学写作文时要按例文写,学解数学题时要按例题作,这不都是临摹吗?如果你不按例文写和按例题去解题,你能学到写作和解题的方法吗?既然是临摹,就要一丝不苟,不能改变原意。原貌是什么样,写出字就什么样。而这时,有的人一临写不像,就丧失了意志,不能控制自己随意乱写了起来。所以,学习书法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学习书法要善用三官,一官为眼(用眼善传,会“偷”),二官为脑(用脑去思,能“悟”),三官为手(用手勤练,寻 “巧”)。另外,学习书法不但要多写善练一丝不苟,还要做到心态平衡、拼搏永恒。

  四. 鉴赏水平的培养

  鉴赏水平是人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五. 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六. 良好品德的培养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国贼、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兴,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总而言之,学习书法,不但提高了人的写字水平,传成了民族的文化艺术,还修练了人的涵养素质,所以学习书法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学习书法的意义及方法步骤。  

  何谓书法?书法原指写定记事的技艺。为战国所独有。它依附文字内容而存在,而后书体渐多,技法日精,字的点画篇章之间,气韵蕴籍,风神荟萃,足以表达出优秀作者的性格,感情、趣味、素养等精神因素,便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所以千古年来,书法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热爱。  
  为了学好书法,下面给同学们读读学习书法的意义和方法步骤。  
  学习书法的意义从大的方面说,学习书法主要有实用和欣赏两方面的意义,还有学习做人,陶冶情操,强健身体,启发智慧等多方面的意义,就是说,学习书法,在培养人的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都有作用,学习书法不仅是继承我国的丰富遗产,同时对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有三个面向和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书法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书法(写字)首先是一种表达概念,进行交际的实用工具,写字是给自己,特别是给别人看的。这就需要在字形和写法上有一定的规范,大家都遵守这一规范,才能进行交流。由于有电脑打字,多年来不注重写字的基本功训练,许多学生写的字老师都不认识,甚至过段时间自己也不认识了,这必然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又会影响本职工作的正常进行,起码白白浪费掉别人的许多时间。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为《人民教育》题词中就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  
  国家教委给教育部和陈云同志也对书法教学作过专门指示,指出学习书法,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与未来的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书法(写字)有益于身体健康  

  练字对身体的积极影响,古人已有认识。如清代周星莲就曾经说过:“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百字,便觉令躁俱平,若行草,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又觉心灵焕发。”  
  现代生活节奏快,日趋紧张,复杂,所以包括书法在内的各种活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医学家认为:写字有调节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它能活血,通经络,有时还要求呼吸配合,从而使内脏功能得到调节,使进新陈代谢。  
  写毛笔字时涉及到身体许多部位的运动。如悬肘写字,肩、臂、腕、手指以及腰部等许多部位都在活动连两脚怎样安放都有讲究。有人认为,写字和练气功,打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练字还是休息脑子的一种积极手段。毛泽东同志曾说:“练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写字能使脑子得到休息从而使工作,学习时精神更好。  


  三、学习快步坷以改选心理结构,启发智慧  

  有些心理学家将注意力集中看作是“开启识之宫的金钥匙。”许多人,特别是青海年,好动大于好静,做事往往不认真,粗枝大叶,心猿意马,通过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写字,就可以培养人学会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书法美的学习和认识,还有益于提高审美情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四、学习书法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特征  

  可能人们还不太相信,通过对一个人的字迹分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其作出心理特征和气质特点的分析判断。  
  笔迹分析、笔迹心理学、笔相学,是西方广泛流行并倍受推崇的一门新型学科,从公认的材料看,研究手写笔迹 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一位位教士创立第一笔迹研究会,笔记研究才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1872年和1889年,两本当时最系统的笔迹学专著在巴黎出版,笔迹学才为世人瞩目并逐渐在西方流行昌盛起来。在欧洲许多国家,笔相学被当作心理学一门正统分支学科加以研究,并在大学开设了专业课程。在法国、意大昨、澳大利亚等国,字迹分析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遗产公证,瑞士和以色列也有半数以上的企业用字迹分析技术去挑选雇员,决定任用,而在美国,至少有九个州的法院将字迹作为侦破案件的重要工具。  
  我国是世界文字语言最发达的国家,最早的文字出现迄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且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文字是一咱被“物化”的语言。语言在“物化”的过程中,引起大脑、周围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内分泌及至血流量的一系列变化。从本质意义上讲,这还是被动应激的产物,而是人的思维直接调动和积极作用于生理机制的结果。不同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本质都必然引起妙而不同的生理变化,在各自的字迹中为下生理功能的痕迹。例如字体的大小、笔画的粗细、间隔的开阖,颜色的偏好、书写的速度、倾斜的方向、繁简的显现,书写和风格布局等等。这些痕迹就是生理对心理的直接揭示,是从人的心理本质流露出来的“蛛丝马迹。”  
  作为文字语言,人的笔记还有一个特点,即个体差异性,与口头语言不同的是:人说话时较随便,思维时间短,而书写则放大了思维过程,带有某种总结的味道,可以在“慢节奏中,细察心理的微妙变化。”  


  五、学习书法可以培养爱国情操  

  中国书法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谌称国粹,很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影响更大。据日本史书记载,公元285年(我国西晋时期)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尔后六款和北魏的书法开始在日本生根,汉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悉,日本 史部省规定,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书汪是必修课,还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每年都有好多日本友人到浙江兰亭来“朝圣”,五羲之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  
  现在,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越来越超出汉字的使用范围而被世界所认识。简练的线条丰富的结构,优美的造型,复杂的意境情趣。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引起了世界的重视。  
  1977年4月,美国邦鲁大学举办了首届国际书学史订座会,有200多位世界各地的学者,收藏家,书法爱好者参加,其中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这就是说明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影响之大。我们作为汉字故乡的中国人,难道不为所而高兴从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吗?不应该把实际收入学习写好吗?  
  六、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审美情操  
  汉字结构体千姿百态,书法之美,不可名状。或飘逸、或沉厚、或雄强、或精细、观之如睹山河之丽,令人心旷神怡。无疑,写字同弹琴、作诗、绘画一样,所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字的得好,不仅别人爱欣赏,自己更是乐在其中。  


  下面给同学们谈谈学习书法的方法步骤  

  一、思想重视,培养兴趣  

  思想重视是学习书法的关键。要整个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和提谪对学习书法重要性的认识。只对学习书法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有对书法学习的责任感与迫切感。  
  学习书法 的过程,也是不同提高学习书法兴趣起来的,兴趣的培养,产生,一是靠自己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二是靠教者培养和不断观察书法作品,开展书法讲评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这件事有兴趣,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书法学习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愿意学,就会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再到写得更好。  


  二、充满信心,百折不挠  

  学习书法,首先要抱定能学好的信心。同时要有充分 的思想准备,即准备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要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唾手可得的,写字也是这样的,肯定会遇到困难有时在一段时间内会有进步不大的感觉,我们不能因此而以为自己不是写字的料子,自暴自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字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不能要它会就会,更不能要它好就好,一定要经过练习才能会,才能好。练习写字当然用手,可是同时要用心,心到手到,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写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见,学习书法,短时间内是难以见效的。  


  三、端正思想,循序渐进  

  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端正思想,掌握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  
  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好比小孩子,先学坐,再学站,然后学走,最后学跑。这是一般的规律。从学习书法的过程讲,先学执笔,再学动笔,然后学基本笔画与结构,最后学章法布局。从学习步骤讲,应先摹后临,最后创新,从习字顺序讲:  


  (一)严格正字  

  严格正字即首先要把字写得正确,清楚,整洁,使字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  
  汉字有异体现象,一个汉字可能有几种、几十种写法,这显然不利于汉字准确的表达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写正体不写异体。所谓正体,就是国家批准实行的简化字体。纵观汉字的发展史,汉字的历史是个不断发展简化的历史,如“步”字,最早用十字路口两脚交叉,写成“会意字,(  ),后来觉得有一半十字路口也能说明问题,就简化成“    ”,再后一干脆用两脚交叉“  ”。  


  (二)先正楷,后行草  

  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楷书太慢,行草便捷,应该先学行草。”这种看法似乎有道理,实际不然,这是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不会坐,则不能站,不会站则谈不上走和跑,学书法也是如此。楷书是基本功,学好楷书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便容易上手。如果不学楷书,直接学行草,由于没有用笔基本功,会流于油滑飘浮,实不足取。  


  (三)先大字,后小字  

  先学大字,后学小字,这是古人学书法的经验之一,因为新学书法最重要的是掌握点画用笔,学大字能较容易的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有利于“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而小字因小,每个点画要完成一系运笔动作很困难容易产生一笔带过,马虎潦草的坏习惯;再则学大字结构张开,日蝗缩小容易;学小字成习惯后,放大会产生局促之感,所以,先学大字后学小字一条主要方法。  
 

  (四)先专一,后博学  

  新学书法,要选好一种帖,专心描写,不可见异思迁,好高骛远,每一名家,都有自己的用笔红十字特点和体系,不深入实践,难知其妙,如果忽而学欧,忽而学颜,忽而学柳,忽而学赵,打乱了各家体系的内部规律,其结果必然是哪一家的字都没有学好。因此,只有先专攻一家,然后才能博采众家之长。  

  总之,系统掌握书法理论,熟练掌握写字技法,就是学书法的主要目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