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刚刚从网上看到的趣味消息,抄来给大家开开心:
“维尔抗姆奥窝思道”——— 听不懂?那只能“俺么搔瑞”了。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张《迎世博双语指南》,把围观网友们都雷倒了。
这份指南出自上海卢湾区,全称是《卢湾区窗口服务与商业发展指挥部世博双语指南》。指南中列举了一些日常英语用语,除了中文释意,还用汉字在其后注音,而且不按单词将注音的汉字分隔开。比如,“Goodevening”后的注音是“古的衣服宁”。最长的一句,“I’m sorry,I canonly speak a littleEnglish”(对不起,我只能讲简单的英语),注音是“俺么搔瑞,挨坎翁累丝鼻科额累偷英格历史。”
这么长的一串汉字,一个跟一个不挨着,看上去着实怪异,难怪网友们纷纷惊呼“天雷滚滚”。上海的“宽带山”论坛里,似乎当地还把这些英语普及用语制成卡片了,“我也拿到这张卡了,真的无语啊,卢湾太牛了!”网友“lili”说。不停地有网友拿“俺么搔瑞“杰丝特哞闷特(justamoment)”来打趣。也有网友叫好的:“这样最通俗易懂也学得最快,只不过不够标准罢了,对于我们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人来说也许很好笑,不过对于那些老一辈,这样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了。”“就是给居委会的大妈们看的。”但也有网友不认同:“要完全按照中文能读下来的难度比直接读英语还高。”
其实,美好的世博不需要蹩脚的英语
在现实语境下,用汉字做注脚,是不少初涉英语者常用的“土法子”。不过,此举貌似有助于速学速记,实则对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并无裨益。不久前,针对“你好”注音为“贺漏”的英语学习教材,有英语专业的教授就指出说,这种错误的方式会影响外语学习者对音标的敏感度和读音的精确度。
其实,就连普通人也不难想象,按照这种“英译汉”的捷径即便学得滚瓜烂熟,待到实战时说出来的恐怕还是一口连外国人自己听不懂的“火星文”。“中国人听起来是外语,外国人听起来也是外语”,那该有多么难堪啊!反过来说,学会了“古的猫宁”,却还是逾越不了与外国人沟通的第一道障碍,这样的“双语指南”究竟能真正起到多大作用呢?
奥巴马访华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时,“现学现卖”用一句还算标准的上海俚语“侬好”作为演讲开场白,拉近了与青年学生的距离。这种沟通效果是建立在语言互通的基础之上。如果当时说的是一句“英语注明上海话发音”的走样的“侬好”,反响无疑会大打折扣。
辞旧迎新之际,上海世博会四大永久性建筑华灯初上、美轮美奂,与此相较,“俺么搔瑞”式蹩脚的“世博英语”尤显格格不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需要文明的上海作出表率。这种文明,不仅体现在物质精神的文明,语言文化的文明也是题中要义。要学外语就需学到位,“画虎不成反类犬”只会徒添尴尬。因此,笔者以为,汉语注明英语发音的权宜之计终究不是问题解决之道,要进行世博英语的推广,倒不如采取社区志愿者为市民进行英语简短培训等实效的措施。
记者致电卢湾区窗口服务与商业发展指挥部,希望了解到《指南》“背后的故事”,对方工作人员迟疑很久后遗憾地表示,具体情况他们也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