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达姆(Carl Peter Henrik Dam)为丹麦生物化学家,就学于哥本哈根大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任教于该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辗转到美国数年,后又回到丹麦任职。
达姆于20年代后期即在哥本哈根大学从事鸡的胆固醇代谢研究,他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胆固醇的生物重要性的文件。当时一般认为,许多哺乳动物能在体内合成胆固醇,但设想鸡却缺乏这种能力。为了证实这种猜想,达姆用没有胆固醇却富有维生素A和D的食物饲养鸡。他观察到鸡也能合成胆固醇,但更重要的发现是:如果继续用这种食物饲养2-3周,则鸡出现皮下、肌肉和其他器官的出血现象,而且鸡发生出血凝固得很慢;而若在食物中加入脂肪、维生素C以及胆固醇,也对出血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达姆认为,这是由于在食物中缺乏一种未知的元素所致。
在寻找上诉食物中所缺少的因素过程中,发现绿色叶和猪肝是保护不犯出血病的最有效来源。达姆于1935年把此因素称为“维生素K”。K是斯堪的那维亚文和德文中“Koagulation”(凝固)一词中的第一个字母,这个物质是脂溶性的,可从紫花苜宿(alfalfa)中成功地分离出来(1939)。
由绿色植物中分离出的维生素K被称为K1,而由大肠腐败作用所产生的维生素K则称为K2,二者稍有不同,其差别首先由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Edward A.Doisv)观察到,并于1939年即将维生素K人工合成。1943年,达姆与多伊西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