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45阅读
  • 5回复

树栋备战国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04

树栋备战国展

  近几年,自己很少拿毛笔,与书友的聚会也由过去的每月四次减少到每月一次,这固然跟自己及书友们的工作环境变动有关,也跟各人对生活的认识产生变化有关。在书友中,除树栋外,余下的对书法的热情已褪色不少。
  上次书友小聚,树栋称近来备战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国展”),今天我特意去了他家一趟。
  树栋长于大草,他称自己近来除了加强练习外,还尝试创作,但一刀尺八屏用去大半,仍然写不出自觉满意的大草作品来;而有些作品在书写时,自我感觉良好,但过几天一看,又傻了眼。纵观他近期的作品,无法带给我一种从容不迫之感,令我难以在作品中看到一挥而就的效果。
  树栋待我浏览过他的作品后,打开电脑,将数位曾在过去的国展中获奖的作者的大草作品找出来。他认为,这些获奖者的大草作品表面看来有点混乱,但细看之下,其点划呈现给人以不急不燥之感。就我个人而言,论功力,树栋跟这些获奖者相去不远,主要问题出现在创作心态方面。
  我无法相信,一个个性不够强烈的人能写好大草。林散之曾这样看待《自叙帖》:“你学二十年,不一定写得进去;你写得进去,不一定出得来。”这话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学习大草,不能在点划上斤斤计较,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来发挥。
  大草的基本功就是点划与草法。大草的点划是没有标准可循的,我们难以对某一点某一划作出好与坏的判断,即使是儿童涂鸦式的点划,如果在作品中安排得好,亦堪称神来之笔。草法是一种约定俗成并行之有效的结字法则,你可以将某个字的某方面任意夸张,但脱离了法则就变成另一个字或成为别人无法释读的东西。草法的出现,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和无数人努力的结果,决不是单凭个人力量就可以一挞而就的。
  树栋在原有的书法基础上专攻大草已有七年时间,初时以黄庭坚为主,但伤于寒俭,接着又学孙过庭的《书谱》,继而取法二王、怀素、张旭、王铎、徐渭等。我相信,长于大草的人在学习上是决不会固守一家的,特别是印刷术发展的今天。如你学黄庭坚,但黄庭坚的生活经历与你不尽相同,你肯定会在学习他的过程中产生排他性,就如一对夫妇要经历过很多冲突才能形成一种类似天然的默契那般,所以,你必须要“博”来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东西,并通过书写将它们表达出来。按现时的情况来看,一个人如认真花上四、五年功夫,就可以对草书的点划产生较为强烈的感受和熟练运用草法。
  相信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那些在创作时在点划斤斤计较或对法帖亦步亦趋的人就是“字匠”,他们之所以愿意成为“字匠”,是他们担心自己的作品受到别人的指责所致;这样,当他们的作品在受到别人指责时,就可以利用他们所崇拜的法帖或书家来当挡箭牌了。当然,成为“字匠”也不赖,如用来教小学生,可以欺骗家长;用来参展,可迷惑或讨好评委及观众。但“字匠”是学书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有谁没对某法帖产生过崇拜心理呢。
  当一个人突破“字匠”的瓶颈后,就成了拥有强烈个性的人。他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进一步完善自己,就如徐悲鸿所说的“独持偏见,一意孤行”那样——大雅不群。这种人具体表现为:宠辱不惊。
  树栋虽看到自己的作品与那些在国展中获奖者的作品的差距,现时却无法以平常心来看待国展,在创作中仍受到国展影响而难以进入最佳状态,这意味着他未能做到宠辱不惊。
  备战国展对大多数自信水平不低又未曾入选过国展或在国展中未获过奖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将入选国展或在国展中获奖看成是自己努力及水平的见证。尽管这会受到一小部分人的质疑,但他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不是活在古代书法大师的圈子中。作为个人努力及水平的见证,其入选或获奖所获得的金钱奖励反而变得微得足道了。但好的作品往往在有意无意中完成,如抱着入选或获奖的心态而创作,等如戴上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过去所积累的功夫就变得流于片面,难以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况下的“佳作”,也就难以经得起自己静下心来时的推敲了。
  对一位书法爱好者来说,无法创作出自认满意的作品来,跟生活中遇到挫折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自信心受到打击的体现。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进行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解决方法,并付诸行动,就是在艺术上走了弯路,甚至因此而养成不良的学习态度,陷身于其中,难以自拔。记得数月前,树栋被调到大江中学任教,于一次小聚中,我拿出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的文集来让大家过目。喜仍称自己读中学时非常喜欢东山魁夷的散文,甚至发展到用钢笔抄录下来的地步。树栋对此有点不以为然,他称在大江中学任教期间,闲余时间基本用来临摹徐渭的作品,现已可背临其中数帖。但这次备战国展的作品中,却发现不到徐渭的痕迹,他说:“学了大半年徐渭,一旦离开徐渭进行创作,又回到以前的风格中去。”
  读书或钻研其它学问,尤其是对经典著作的研读,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统称为“字外功”(我更喜欢称作“字内功”)。在一些与书法有关的文章中,常常谈到阅读经典著作对书法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不厌其烦地称历代书法大家都是大学问家。但“字外功”与书法水平的提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不对这一问题深入追问而标榜学问对书法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就犯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的毛病,这是做学问的大忌。
  由于环境的局限或其它原因影响,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其中有不少自己没有能力找到答案或无法从身边的人的口中得到令自己感到满意的解释。如不少人在儿童时期对自己从何而来产生好奇,并将这疑问诉诸父母。有些父母为了逃避某种禁忌,其答案具有神话色彩,有些父母则依据现代生理学的观点来回答。遗憾的是,这些父母自认正确的回答都非自己的孩子所能理解。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新的疑问又会在孩子内心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的次数越多,无法找到满意答案的问题亦越多。众所周知,人在遭遇到挫折时,会将目光更多地关注自身,潜伏的问题亦在这个时候不由自主地重新进入到意识之中;人如果无法为这些问题找到自认合理的答案,很容易就产生愤世嫉俗的心态或无法理智地看待外面的世界。
  经典著作是人类史上的智者的生活经验总结,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极难找到一位在这方面与这些智者匹敌的人。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品所记录的的总结对任何时代的人都是有用的,我们那些无法理解或无法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满意解释的问题,或许会从这些经典著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的提高,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自觉进行修正之故,同时亦意味着他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情绪不容易过于激动,这不就是“平常心”吗;而国人常说的“养气”,不就是关于认识自己的情绪倾向和控制情绪方面的学问吗。一个人如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万物,就能在人生的得失面前保持冷静,这种气度反映在书法作品上,就是狂放而不失于粗野,精细而不流于纤巧,这不就是书法至境的根本要求吗。
  人随着年龄增长,虽见识渐广,但思想也容易走向僵化,就如在学书过程中变成“字匠”那样。我与树栋都是成年人,自知不能对他规劝太多,只希望他能在国展前创作出一幅好的大草作品来,入展则更佳。
  2007年7月19日晚

分享到
离线拾得和尚

发帖
225
金钱
260
经验值
1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6-04
同意砂锅兄的看法,越是想成功越不会成功.把创作的过程当成是一种享受吧,或喝上两杯再来,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成了

发帖
3689
金钱
16079
经验值
157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6-09
和尚,不要教坏沙锅,你自己光说不喝!从来没见你醉过。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6-10

心下较些子:
和尚,不要教坏沙锅,你自己光说不喝!从来没见你醉过。

那就更对了,不喝哪来醉?


发帖
3689
金钱
16079
经验值
157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6-12
心下较些子:
和尚,不要教坏沙锅,你自己光说不喝!从来没见你醉过。

那就更对了,不喝哪来醉?

和尚,待得颈椎增生康复之后,呵呵,听首长的话,找个机会开怀吧!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6-14
颈椎增生?和尚可要保重身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