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我们宣传队的文胆侦察兵, 只用了那段段的几断的诗句, 浓缩了我们在那个年代. 那个学生的宣传队活动与经历, 从在那属于我们的山顶排练场, 到农村, 到工地的演出, 那种经历, 那种遭遇, 那种回忆, 又让我们历历在目, 好象有重现在我的面前, 那时我们的演出基本上都时靠骑着单车到演出场地的, "化妆台就寝, 蚊虫饱餐. 轻骑漏气, 路人饥谨."多么生动的描写, 简直又让我们在那路边的无耐(那时的夜路基本没路人的), 真是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可想而知, 那时我们只有十四.五岁, 这样的一个小孩, 现在还在家里撒着娇呢! 黑漆的路上, 只有听到肚字咕嚕咕嚕的叫......!又有的演出地由于太远了, 演出完又太晚了! 那只有睡在当地了! 那时的台山乡下, 有谁去过云南的山区, 也就是现在北方山区的水平, 那有蚊帐? 就连蚊香都没有, 回忆起来, 还满有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