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50阅读
  • 34回复

摘荔枝(七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冬子

发帖
1215
金钱
61503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4-06-14
李户田:即使是格律,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一点变通也不能。除了字数不能出格外,平仄,韵脚都有某种小小的宽容。以前格律专家王力先生说过,(必要时)可押大致相同的韵。而如今过于強调古代的牛角钻更无意义。这也是一个专业理论。能有伍老师这种素质与兴趣的人今天极罕見,很难得。当然,

   格律是个空架子,诗以意为主.比如毛泽东的七律<<長征>>也是岀韵的,在没有找到更好合韵的字前题下,舍律就意是允许的.伍老师的诗,只是在未联的韵脚上,我看不出有必要一定要岀这个韵的.
        就诗词而论,从伍老师在台山网发表的作品来看,我个人感觉他的律诗的造诣要比词为高,仍从本首诗而言,瑕疪比较明显.七律要讲求起承转合,诗的气势必须贯注全篇. 细读<<摘荔枝>>,总给人松散的感觉,特别它的未联与诗很不和谐.  
离线伍灼培

发帖
231
金钱
658
经验值
185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4-06-14
据中华诗词学会(全国性权威诗词组织)文件,不管填词还是作诗,均可采用《词林正韵》为统一用韵,那些《佩文诗韵》、《平水韵》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击需求。我用的是《词林正韵》第七部。请好好查看。
第 七 部
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十三元(半)】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王番)鸳(宛鸟)蜿(氵爰)爰掀燔圈谖
【十四寒】寒韩翰[翰韵同]丹单安鞍难[艰难]餐檀坛滩弹残干肝竿阑栏澜兰看[翰韵同]刊丸完桓纨端湍酸团攒官观[观看]鸾銮峦冠[衣冠]欢宽盘蟠漫[大水貌]叹[翰韵同]邯郸摊(王干)拦珊狻鼾杆跚姗殚箪瘅谰獾倌棺剜潘拼[问韵同](上般下木)般蹒瘢磐瞒谩馒鳗钻抟邗汗[可汗]
【十五删】删潸关弯湾还环鬟寰班斑蛮颜奸攀顽山闲艰间[中间]悭患[谏韵同]孱潺擐圜菅般[寒韵同]颁(鬟下换曼)疝讪斓娴鹇鳏殷[赤黑色]纶[纶巾]
【一先】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地名]莲怜连田填巅鬈宣年颠牵妍研[研究]眠渊涓捐娟边编悬泉迁仙鲜[新鲜]钱煎然延筵毡旃蝉缠廛联篇偏绵全镌穿川缘鸢旋船涎鞭专圆员乾[乾坤]虔愆权拳椽传焉嫣鞯褰搴铅舷跹鹃筌痊诠悛(檀木换辶)禅婵躔颛燃涟琏便[安也]翩骈癫阗钿[霰韵同]沿蜒胭芊鳊胼滇佃畋咽湮狷蠲蔫骞膻扇棉拴荃籼砖挛儇欢璇卷[曲也]扁[扁舟]单[单于]溅[溅溅]犍
离线伍灼培

发帖
231
金钱
658
经验值
185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4-06-14
摘荔枝(七律)
挂绿吊红满野间,方圆十里展容颜。
斗筐盛载千箱果,扁担横挑两座山。
汗水化成丰硕景,辛劳绘就锦园湾。
荔乡春到花添翠,遍地新楼若苑源。
本诗首联曾作修改。我早些天去广东电白摘荔枝,电白是荔乡,我有感而发作的诗。起句是表现荔乡的丰收景象。第二句我看到当地的乡农肩挑两大筐荔枝好似两座山似的,那些车载的荔枝用一大筐一大筐装。第三句这些丰收的果实是用汗水、靠勤奋得来的。结句是全文的要求点,乡民辛苦了多年,农村盖了许多新楼房。这个春,并不一定是指春天,而是指丰收的季节,春字的用意多着的,比如春风满面、春色满园等。理解成单一的春天是错的。
离线伍灼培

发帖
231
金钱
658
经验值
185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4-06-14
文艺评论是应该的,我无可厚非,这也促进了我对诗词创作的提高。主要是善于的说理,我绝对支持,我要发上同学网,一是对同学网的热爱,二是看到同学网中有许多诗词界的朋友,会给我动力的。三是通过这个平台想结识一些诗词界的朋友。大家有机会回台山来,大家一起交流,我的手机13318667828,随时欢迎大家到访。我在台山诗词组织做事,我会组织台山诗友欢迎你们的到来。

诗词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位新手,我也是在2004年开始学习诗词的,没有进修过,多是自学和老一辈词长的指导,在作诗填词方面在不断探索之中,勤奋是主要的,但基础也很重要,在没有什么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摸索,踏入了诗词这一门槛,对我来说压力也大,我想,勤练必有成效,我就这样每天跟诗词捆绑在一起,从用韵到平仄对粘等等方面都进行认真的研究。虽然这样,但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古人说,诗言志,其实也言情,我就是在人生的经历中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写错了能得到诗友的指正,何乐而不为呢?放心吧,我会用心作诗,你们大胆地向我挑毛病好了。欢迎,欢迎!
[ 此帖被伍灼培在2014-06-14 22:40重新编辑 ]
离线冬子

发帖
1215
金钱
61503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4-06-15
伍灼培: 中华诗词学会(全国性权威诗词组织)文件,不管填词还是作诗,均可采用《词林正韵》为统一用韵,那些《佩文诗韵》、《平水韵》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击需求。我用的是《词林正韵》第七部。

      谢谢伍老师关于律诗用韵知识的指导.据知确有用<<词林正韵>>写律诗这一路.因为<<词林正韵>>是由<<平水韵>>归并而成,而且出现年代比较晚,和现代汉语比较靠谱,因此用它来写律诗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对于诗词的行家来说,大多数还是喜欢律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 一些汉诗团体还规定,如果用<<词林正韵>>或<<今韵>>写律诗时要注明.可见用<<词林正韵>>写律诗还只在推广阶段.



  
离线伍灼培

发帖
231
金钱
658
经验值
185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4-06-15
冬子好(恕我未得到你真实个人资料直呼),关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这是时代的必然,我们不必固守在一成不变的古旧文化之中,要有向前的意识,老一套的东西也要靠新人去改变(或许我是其中一份子吧),那些太过苛刻的(其实用起来当然很严谨)东西是需要继承地不断改进发展,我知道,老一辈多是用《平水韵》写作的,但是,我看中华诗词学会出版的《中华诗词》刊物,许多诗人都用了《词林正韵》作诗了,社会的进步证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当然,我不会反对诗人继续用《平水韵》作诗,因为《平水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也是在改革中形成的,时代的不同,人们的思维也跟着时代的轨迹转,墨守成规的东西也要在时代的步伐中加以改进,社会才有进步。
离线冬子

发帖
1215
金钱
61503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4-06-15
李户田:即使是格律,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一点变通也不能。除了字数不能出格外,平仄,韵脚都有某种小小的宽容。以前格律专家王力先生说过,(必要时)可押大致相同的韵。而如今过于強调古代的牛角钻更无意义

  我起先为什么钻"源" 字的 "牛角钻" ? 皆因 "苑源"读起来好抝口, 才质疑它是否岀韵了.既然按<<词林正韵>>可通用, "源"字作末联韵脚是不算出韵的.但是,从声韵来看 ," 源"字发音不够响亮 ,在" 苑" 这个类似发音的上声字的"挤压"下,简直成了一个"哑音" ,而且"苑源"意义不清,有"挂韵脚"的嫌疑 ,所以," 源"字在此处不可取."牛角钻"还是有意义的.
离线冬子

发帖
1215
金钱
61503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4-06-15
   伍叔叔:我(21楼)其实也回应了你(20楼) 了.过去,律诗要一韵到底,不能通押.现在用<<词林正韵>>定韵,几乎是等同用<<平水韵>>可以通押了.据一些用<<词林正韵>>作律诗的人介绍,他们首先考虑" 一韵" ,仍后在邻韵中选择与本韵最接近的字,这样用韵就宽容了,声韵也和谐.一些诗评家也指出,毛泽东一些"岀韵"的诗词,比严格按<<平水韵>>写的诗读起来更流暢,这是明证.具体到你的<<摘荔枝>> ,你可以在邻韵中去选合适的字作末联的韵脚,显然"源" 字不是最佳选择,和" 苑"摆在一起其缺点就更突出了.虽然我们不能说它出韵了,但这种情况还是要尽量去避免的.  

离线伍灼培

发帖
231
金钱
658
经验值
185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4-06-15
摘荔枝(七律)
挂绿吊红七彩斑,方圆十里展芳颜。
斗筐盛载千箱果,扁担横挑两座山。
汗水化成丰硕景,辛劳绘就锦园湾。
荔乡春到花添翠,姹紫嫣红满野间。
离线余宋一招

发帖
15609
金钱
43718
经验值
464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4-06-15
伍老师:荔枝今年是大丰收了,可要留意食量喔!
离线冬子

发帖
1215
金钱
61503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4-07-15
伍灼培: "据中华诗词学会(全国性权威诗词组织)文件,不管填词还是作诗,均可采用《词林正韵》为统一用韵,那些《佩文诗韵》、《平水韵》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

  伍老师: 读了这段话,为了丰富有关诗词格律的知识,我请教过一些诗词界朋友,也在网上搜索多时,纵有可用<<词林正韵>>作律诗之说,但没有你所说的分量这么重.我怀疑你所指的是<<中华新韵>>. 尽管<<中华新韵>>和<<词林正韵>>相对比较接近,但毕竞不是一回事. 现在诗词界用<<平水韵>>作律诗,一韵到底,填词用<<词林正韵>>的人居多.用<<中华新韵(14韵)>>, 则要在诗词旁注明" 新韵" . 下面我在网上搜索到如下的一段文字,是否可作为佐证?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对去年公布的两种简表以及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 此帖被冬子在2014-07-16 04:33重新编辑 ]
离线煙霞子

发帖
112
金钱
332
经验值
31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4-10-16
伍老師,顧名思義,詞林正韻本來就只是用來填詞用的,因為詞韻裏很多韻部是可以通用的,但詩就不可以了。以伍老師的才學,想必是知道的。既然遊戲的規則就是這樣,我們不妨還是按照古人定下來的規則來寫古詩吧。
氣奪山川,色結煙霞。
离线南山月

发帖
6
金钱
7
经验值
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5-02-02

格律没问题,没有出律、不失粘,是一首完整的七律。只是“源”字虽然出韵了,但属于“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得不用的格式。如:
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颔、頸两联确有“合掌之嫌。  末一句意思到了,但没说清楚。可以斟酌。个见。
离线冬子

发帖
1215
金钱
61503
经验值
48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5-02-04
回(27楼)南山月:

    你现在见到的是伍老师修改过的版本,当然是合律了, 原作失粘是明显的.
离线梅裔庆

发帖
1082
金钱
325073
经验值
368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5-06-06
時已久矣!不言也罢。众论有趣,提两句请指教。冬子论理,以格律为据,未见不对。老师陳述,
亦未错,最好除去“七律”两字,一刃而觧,大家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