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06阅读
  • 60回复

親子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jxc

发帖
3166
金钱
12874
经验值
78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1-24
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引用第10楼老梅靓女于2011-01-24 13:20发表的 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
美姐:多謝你坐在板凳上撐場.你的子女比我的大一些.又讀緊博士.很羨慕你喔.不用說你比我有經驗得多啦!万望多多指點.

靓靓谢谢你帖子和对我羡慕,深感遗憾.教和养和亲孩子是一门深奥科学,依家好多教育专家都不断探讨研究呢个问题.自己冇学过呢科更吾系专家,我体法认为不能三言两语能教育好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一定化多时间关心,接近,开导,了解他们最至关重要.另年代不同有不同要求,总之做父母从中要学习倾谈多的呢方面,取其更多经验,不是给他们吃饱穿暖算数甘简单.最重要教导子女达到所在年纪要求直至到出社会工作.
我非常赞成老梅靓女讲法,父母做好表率.和月海老同学也讲出现实情况父母在生活压力下应多关心了解孩子.千万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所需.谢谢两位高见!

yjxc
离线老梅靓女

发帖
5875
金钱
50216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1-24
引用第13楼月海的鱼于2011-01-24 14:09发表的  :
       亲子之情交流: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为了让家庭生活质量好些,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兼职。所以儿子每晚只能和奶奶一起吃晚饭,只有星期天才能与父母一起。虽然父母每天都会打几次电话给儿子询问情况,但实际上还是冷落了儿子。儿子满眶泪水说:“你们只顾赚钱,理过我吗?”听到这话做父母的不应说:“我们忙于工作都是为了你。”或“如果不理你,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应:“对不起!是我们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让我们谈谈……”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亲子之情却不容忽略。因为要多赚钱而剥削了孩子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机会,损失的肯定比金钱为多。越来越多的父母因忙碌而忽视了与子女的沟通,当工作停下来时,才发觉自己并不了解子女的想法与喜好,而子女亦因此觉得父母并不关心他们,亲情越发疏远。所以,不少所谓代沟问题都只是人为的,如果父母、子女能够有好的沟通,互相关心,又何来代沟呢?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即使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兼职,亦要多些与孩子沟通,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扩展亲子之情。


月海的魚:多謝你表達了我的心聲和描述了我的一些經厲.令我感触得熱淚盈眶.記得我小儿子念五年級的時候.全校拼字語文比賽得第一名.我既沒有去支持.也不知道.當天有白人客人到我店來告訴我.當時又歡喜又愕然.他看到我的表情.心中的明白.還笑笑口奉獻我一句.恭喜你.我明白你.不過下次盡量抽時間參加啦!此時此刻.我的內心變成了七味唐辛子.心想今天星期五.回到家再獎勵啦.怎知門一響大儿子跑到我面前.媽咪怎解你不參加我的打波比賽.人地個個父母都去.嘩一聲哭了出來.抱著儿子.細個仔也跑了過來.我也哭成一堆.孩子對不住.下次一定.從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何等重要.
[ 此帖被东成西就在2011-01-25 19:58重新编辑 ]
离线yjxc

发帖
3166
金钱
12874
经验值
78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01-24
回 16楼(老梅靓女) 的帖子
靓靓的确是关心了解孩子他们的感觉所需几甘重要啊!如果日你是去参加他们比赛还欢喜过回来接到你多多礼物啊!因为能即时和家长分享到得奖喜悦.谢谢和分享你的经历!
yjxc
离线duanfenren

发帖
4451
金钱
14956
经验值
191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01-25
回 14楼(老梅靓女) 的帖子
【老梅靓女】:讲起来如何教育好孩子还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呢。而对于生长在大陆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又有别于美国。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本班的同学网博客里也提过,而你现在提到的关于如何对“ABC竹升”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父母辈长于中国,很多观念和处理方式都按照中国那套来做,而子女这代纯属在美国土生土长,在学校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回到家里又要受到中国式的要求,真是两种不同文化相绞着,融合贯通最好,消化不了那就惨了。由于中美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差异,两种异质文化的冲击,使华裔家庭的育儿方法不得不要改变,先前习以为常的手段,被硬生生地拧了过来,故造成个别美国华人家长在子女教育上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做到既继续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吸收美国文化的精华,该有多好啊!而偏偏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着很多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说事事处处比我们高明,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有令我们借鉴的地方。曾见过一份杂志说:华裔美国女部长赵小兰是成功的“ABC竹升”。你看赵小兰能立身华府高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是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赵小兰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连老布什总统当年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先生(赵小兰父亲)一家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赵小兰的家长学学怎样管孩子!怎么管?答案应该是:将中国传统的孝顺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通过沟通后产生共同意识,从而达成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呢。希望在本帖里见到更多的网友和校友一齐加入讨论这方面的教育,分享各自的心得和体会。
[ 此帖被duanfenren在2011-01-25 04:32重新编辑 ]
离线龍的传人

发帖
20709
金钱
14
经验值
6055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01-25
引用第6楼老梅靓女于2011-01-24 11:29发表的  :
師叔.多謝你的捧場和有興趣一起研討和分享<親子之情>.還有......如果你帶小朋友去見親戚朋友.他們稱贊你的孩子很聰明.你心里當然很高興啦.但有很多人往往出自謙虛.都說那里是.反過來說蠢到吆.我覺得這一點會傷到小孩的自尊.你認為.........呢?


靓女:越睇越覺得为人父母甚艰难,我吾知怎讲咯

[font='lucida]

知足常樂
离线老梅靓女

发帖
5875
金钱
50216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1-01-25
引用第19楼双面人于2011-01-25 11:52发表的  :
靓女:越睇越覺得为人父母甚艰难,我吾知怎讲咯

[font='lucida]
.......

師叔!你講得冇錯.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但正因如此.所以我很希望校友們能一齊分享他們難辛得來的成效或提出養儿育女的難題讓大家一齊探孝下咯.謝謝!
离线劳胡里

发帖
492
金钱
627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1-01-25
当正自己是成功妈妈?谁抚养小孩不辛苦呢!
离线东成西就

发帖
1873
金钱
41118
经验值
22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1-01-26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艾美(Amy Chua)出版了「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华尔街日报以「华人母亲为何比较厉害」为题,登出书摘,当中近乎「虐待」的管教方式引起各界的广泛讨论。

蔡艾美生于菲律宾的华裔家庭中,父亲为柏克莱的教授,她与丈夫同为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育有两名女儿。书中刻画中国父母管教小孩的方式是不淮外宿、不淮整天玩乐、不许看电视或打电动、不可以练习钢琴或小提琴外的乐器、不淮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只能拿第一(体育和戏剧除外)、成绩只能拿A,诸如此类的严格教管,让许多採放任式教育的西方父母咋舌。

蔡艾美认为,西方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与感受,唯恐伤害到孩子,像是面对孩子的体型,中国妈妈会直接说“胖子,该减肥了”,但西方父母会迴避“胖”这个字,深怕会伤害到孩子。

端芬海阳东成村人, 西方美国纽约就业.
      
离线meisjewelry

发帖
23382
金钱
10075
经验值
1347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1-01-26
引用第22楼东成西就于2011-01-26 11:45发表的 :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艾美(Amy Chua)出版了「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华尔街日报以「华人母亲为何比较厉害」为题,登出书摘,当中近乎「虐待」的管教方式引起各界的广泛讨论。
蔡艾美生于菲律宾的华裔家庭中,父亲为柏克莱的教授,她与丈夫同为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育有两名女儿。书中刻画中国父母管教小孩的方式是不淮外宿、不淮整天玩乐、不许看电视或打电动、不可以练习钢琴或小提琴外的乐器、不淮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只能拿第一(体育和戏剧除外)、成绩只能拿A,诸如此类的严格教管,让许多採放任式教育的西方父母咋舌。
蔡艾美认为,西方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与感受,唯恐伤害到孩子,像是面对孩子的体型,中国妈妈会直接说“胖子,该减肥了”,但西方父母会迴避“胖”这个字,深怕会伤害到孩子。
.......

多谢楼上各位的分享!《亲子之情》我想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最原始的亲子情应该是父母找到食物给子女,帮助子女挡风挡雨;随着社会历史不断演变,国家法律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亲情的看法也在变化,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严格要求,棍子出秀才,前段时间报纸报道过父母太过严格,把小孩打死。而西方美国的教育方法子女有自尊,不能打,不能骂,只能交朋友的方法商量开导,报纸有报道过老师都不敢上课或不愿意上某一级,或某一班课。中美方法各有千秋!关于读书聪明与否,好与坏,我们也曾经是别人的小孩,我们也曾经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我记得1年级到初中1年级读书很差,无论如何都无法读进去,直到初中二年级才开始读进去,期末考试总分成绩比全班第二名老同学陈伟华多100分,初中三年级开始预习,老师在黑板讲错了,我为他更正过,到了端芬中学,读高中,数学老师给过我好高骛远的评语,临近考试没有上学1个月,考试总分比第二名朱国伟同学多30分,哈哈!实际上我开始读进去是父母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才开始发生。我亲身经历结论:不要强求子女,让他们自由发挥,让他们一辈子无怨无悔!


我在进行之中的亲子之情就是最原始的:尽自己能力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庭状况,遇到事情决定时,解释为什么这样决定,身教做人处事的方法。啊?想向亿万富豪父母学习?想去海外旅游?想住别墅开跑车?等我发达先再讲啦!哈哈哈!
离线老梅靓女

发帖
5875
金钱
50216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1-01-26
引用第21楼劳胡里于2011-01-25 21:18发表的  :
当正自己是成功妈妈?谁抚养小孩不辛苦呢!

老孤狸.我成功与否.正在實踐中.只要得到親人互相尊重.网友校友的支持就已滿足.你撫養小孩應該不辛苦吧!.因為你有你的獨特個性和善長......批評与教育不是嗎?
离线老梅靓女

发帖
5875
金钱
50216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1-01-26
引用第23楼meisjewelry于2011-01-26 16:08发表的  :
多谢楼上各位的分享!《亲子之情》我想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最原始的亲子情应该是父母找到食物给子女,帮助子女挡风挡雨;随着社会历史不断演变,国家法律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亲情的看法也在变化,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严格要求,棍子出秀才,前段时间报纸报道过父母太过严格,把小孩打死。而西方美国的教育方法子女有自尊,不能打,不能骂,只能交朋友的方法商量开导,报纸有报道过老师都不敢上课或不愿意上某一级,或某一班课。中美方法各有千秋!关于读书聪明与否,好与坏,我们也曾经是别人的小孩,我们也曾经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我记得1年级到初中1年级读书很差,无论如何都无法读进去,直到初中二年级才开始读进去,期末考试总分成绩比全班第二名老同学陈伟华多100分,初中三年级开始预习,老师在黑板讲错了,我为他更正过,到了端芬中学,读高中,数学老师给过我好高骛远的评语,临近考试没有上学1个月,考试总分比第二名朱国伟同学多30分,哈哈!实际上我开始读进去是父母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才开始发生。我亲身经历结论:不要强求子女,让他们自由发挥,让他们一辈子无怨无悔!

我在进行之中的亲子之情就是最原始的:尽自己能力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庭状况,遇到事情决定时,解释为什么这样决定,身教做人处事的方法。啊?想向亿万富豪父母学习?想去海外旅游?想住别墅开跑车?等我发达先再讲啦!哈哈哈!


梅版主:講得好!不給他們壓力.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嘗試.跌倒就會學爬起身.不過我認為小孩開始上學之時多些培養閱讀能力和對學習感興趣.打好基礎也很重量.當然你例外啦.你素質好.聰明過人.憑我的經驗.他們上幼稚園之時.我就喜歡買看圖識字.看圖識拼音給他們.慢慢就搵适合他們年齡的故事書我現在想返覺得是真有效喔.還有.......有時間再討論啦!謝謝你
!
离线yjxc

发帖
3166
金钱
12874
经验值
78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1-01-26
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引用第10楼老梅靓女于2011-01-24 13:20发表的 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
美姐:多謝你坐在板凳上撐場.你的子女比我的大一些.又讀緊博士.很羨慕你喔.不用說你比我有經驗得多啦!万望多多指點.
靓靓经验指点谈不上,体会有一点是否正确还需大家讨论.中西方亲子及教育各有可取稍有差异,能取其精华结合利用,家长明确理解,配合学校社会进行开放式教育,放下老一套命令式.在这廿几卅年里艰难又糊涂地扯大左两个子女走上了社会有点体会如有不足望大家多多指教.
有些家长只重视子女知识能力培养,往往以子女成绩的高低为标准.往往忽视左子女感受,在繁重的功课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竟争下,家长对其子女有极高的期望,变左儿女心理压力更大.我一惯主张吾使得到第一最好,自己尽努力就好.另现在年代在转型生活物质条件变化,另到一些青少年故执,偏激,烦躁的现象都有,直接严重影用响左心理健康.父母亲子之情万万不能忽略,而要多加注意在各方面多关心,多理解和尊重,正确引导培养子女有健全的人格,待人处世的良好情懆和适应自立能力.给子女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千万不要官僚式,而要开放式耐心及平等交流.和子女做知心朋友好重要,及观察了解子女在各年龄段的心理情绪变化,父母要避免在子女身上压服一切,而要多滴亲近耐心倾谈,问其所想所需和兴趣,让子女感到有个温暖家庭,及有一片美丽的心灵天空.
谢谢大家参与讨论!

yjxc
离线老梅靓女

发帖
5875
金钱
50216
经验值
1194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1-01-26
Re: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引用第26楼yjxc于2011-01-26 18:29发表的 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
靓靓经验指点谈不上,体会有一点是否正确还需大家讨论.中西方亲子及教育各有可取稍有差异,能取其精华结合利用,家长明确理解,配合学校社会进行开放式教育,放下老一套命令式.在这廿几卅年里艰难又糊涂地扯大左两个子女走上了社会有点体会如有不足望大家多多指教.
有些家长只重视子女知识能力培养,往往以子女成绩的高低为标准.往往忽视左子女感受,在繁重的功课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竟争下,家长对其子女有极高的期望,变左儿女心理压力更大.我一惯主张吾使得到第一最好,自己尽努力就好.另现在年代在转型生活物质条件变化,另到一些青少年故执,偏激,烦躁的现象都有,直接严重影用响左心理健康.父母亲子之情万万不能忽略,而要多加注意在各方面多关心,多理解和尊重,正确引导培养子女有健全的人格,待人处世的良好情懆和适应自立能力.给子女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千万不要官僚式,而要开放式耐心及平等交流.和子女做知心朋友好重要,及观察了解子女在各年龄段的心理情绪变化,父母要避免在子女身上压服一切,而要多滴亲近耐心倾谈,问其所想所需和兴趣,让子女感到有个温暖家庭,及有一片美丽的心灵天空.
谢谢大家参与讨论!



美姐!又學了很多東西.多謝!如果早滴認識你有多好呀!就唔使走咁多彎路咯!還有.......慢慢再頃啦!哈哈......
离线yjxc

发帖
3166
金钱
12874
经验值
78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1-01-26
Re:Re: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引用第27楼老梅靓女于2011-01-26 18:51发表的 Re: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
美姐!又學了很多東西.多謝!如果早滴認識你有多好呀!就唔使走咁多彎路咯!還有.......慢慢再頃啦!哈哈......
吾好甘讲谢谢参与讨论
yjxc
离线龍的传人

发帖
20709
金钱
14
经验值
6055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1-01-27
Re:Re:Re: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引用第28楼yjxc于2011-01-26 19:04发表的 Re:Re: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
吾好甘讲谢谢参与讨论





親子之情系无止境的哲学思想,人类几千年来所谓成功例子系经作家,心理家,行为家把一个人推向成功之路,未必象文章甘写得完好无缺,也未必系属实,就算佢讲得十全十美,象文章甘去实行親子,也无法适合劳苦大众,所以从条件.环境.生活.左邻右里,长辈.后辈.....各方面去做。不是孩子读书聪明,就系父母親子教育好,而应该归功于孩子的努力,作为父母只能为孩子学习创造环境曾经努力过,孩子长大后能出人投地,作为父母这也只能为孩子占点光和内心的自我安慰也.....因为父母系有责任为孩子生长中去帮助佢,也是作为父母的应有责任。
我地呢班半唐番,洋唐参半,是有必要接受下西方教育,采取开放态度去在孩子生活中接受孩子的隨着年岁的改变和变化,我們要让孩子培养独立性,而不是要孩子按规矩生活,顽皮的孩子未必话吾好,听教听话的孩子未必系好好---小心这样的孩子永远从心灵上长不大,成为一个裙脚仔。
现在在百花齐放的社会里,多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独立成长,也是一个健康親子吧,让社会教育也是不錯的选择吧-----

知足常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