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以旁观者的角度侃那酒的精神。
曾经读过这么一首越调 《小桃红》: ffice
ffice" />
一溪流水水溪云,雨霁山光润,野鸟山花破愁闷。乐闲身,拖条藜杖家家问。
问谁家有酒,见青帘高挂,
高挂在杨柳岸杏花村。
世间惟有酒忘忧,酒况谁参透?酒解愁肠破僝僽。
到心头,三杯涤尽胸中垢。
和颜润色,延年益寿,一醉解千愁。
也曾为主人翁的洒脱不羁沉醉,羡慕半醉半醒的佳境,也曾为自己的不善饮几乎“抱恨终生”。但回头再品此越调,试问若无失落沉闷作铺垫,何来的洒脱不羁?在此,美酒成了麻醉剂,岂不煞风景?因此啊,萝卜宁愿不要这洒脱,说俺这属于逃避?不是,只要你有理性把持,大可不必落魄如此吧?
省得人家说你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还是清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