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9486阅读
  • 558回复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70楼 发表于: 2010-03-21

木子哥: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膝头大过脾”只是其中一招,经过贫困,方知爱惜,经过饥饿,方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夜访德湛同学令我感触,同学之谊不必重复,德湛同学一家是支撑农业大国的千万农户之一,勤肯忠厚,尽职本份。墙上的幼儿认字图尤令人动容,愿小朋友明天会更好。

    

  木子哥所言极是。请转告劲波上网再次欣赏他47年前的“光辉形象”(他以前应该在我家看过这张照片),好在他“膝头大过脾”现象相对来说还不明显。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3-21 12:20:11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71楼 发表于: 2010-03-26
新发现的一中“史前时期”老照片(之二)

  

 

                                             新发现的一中“史前时期”老照片(之二)

 

        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时提到:我在台城镇二小读书时有一张人不及班主任肩高的合照(见下)。发帖时也找不到了。

-----------------------

龙卷风:

             

                         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之一)

                                      

                                          李江帆

 

 

                                  1.一中人马

 

 在台山,考入台山一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我记得读小学时在母校台城镇一小(后为台山县实验小学)二楼中厅看过毕业班自编的一个相声《一中人马》,指的就是有希望考入一中的同学。

 

1964年我从台山县实验小学毕业时,我所在的六(4)班有3人考入台山一中:我、李婉梨和黄海云。

 

婉梨是在我3年级从台城镇二小转学到一小时起就一直同班的同学。我和她有一张很有趣的照片,1963年台城国庆大游行时,学校安排她在游行队伍前举“小民兵”旗,我则扮成民兵举着大刀跟在她后面,有人看了笑称,整个情景就像“监斩”。海云则是在六年级并班时从他班转来的,实际上只做了一年同班同学。她是班中队长,我是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委。

 

1963年“六一”儿童节前,台城镇一小有20多位同学被评为台城镇少先队积极分子,在台城人工湖留下珍贵的历史照片(见下)。其中,13人后成为“一中人马”:64届卢植生(大队长)、李江帆(大队委)、陈佩芙(大队委)、李妙瑜(中队委)、黄桂贞(中队委);63届李柔珍(大队委)、邝健伦(大队委)、邝沃民(中队委);65届黄曼仪(大队委)、叶少兰(中队委)、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伟 黄" w:st="on">黄ersonName>梦雨(大队委)、陈卫权(大队委)、邝锦添(大队委)等。从照片可看出,当时生活水平还很低,同学们都是“赤脚大仙”。

                台城镇一小少先队积极分子合影 (1963.5.30 台城人工湖)

    三排左起 卢植生 谭新玲 李柔珍 沃民 启成 健伦 黄耐芳

    二排左起  ersonName ProductID="陈" w:st="on">陈济汉(ersonName>老师) 杨思恩 黄关爱 陈丽芳 李彩莉 ersonName w:st="on">李江帆ersonName> 陈佩芙  谭秀莲  黄曼仪 伍杏英

    一排左起  邝希荣(老师) 叶少兰  *ersonName ProductID="伟 黄" w:st="on">伟 ersonName>梦雨 李妙ersonName ProductID="瑜 黄" w:st="on">瑜 ersonName>桂贞 陈卫权 锦添  岑玉  岑植庭(老师)(黑体的后考入一中)

 

我曾就读的镇二小的同班同学陈小燕也考入一中。在小学一年级,我和她分别担任正副班长。1959年我们获学校积极分子奖励,班主任招静贤老师和当时还没到她肩高的我们合照过。那时我们真小啊!

 

我成为“一中人马”时才13岁,而我班有同学比我大几岁的。

                                   

                          

                       李江帆小学毕业证书上的半身照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1 0:11:58 编辑过]

 

-----------------------------------------

  

  最近意外找到了这张游行照片,真有如获至宝之感(见下)。

 

 

  照片拍照时间在1963年国庆节,地点在台山人民广场。台城镇一小就在广场旁边,没有围墙,学校常把广场当作学校活动场所,游行队伍应从一小出发进入广场。队伍前面举旗的是李婉梨。她是我班年龄比我稍大的同学,个头高出大家一大截,很可能因此被老师安排在游行队伍前任旗手,她手擎红旗上的字应是“小民兵”。我当时任少先队大队委,被老师安排扮成小民兵“方队”的领队,手持大刀跟在旗手后面。

 

看了这张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老照片,很有感慨。

 

一是感慨当年生活水平真低。照片上同学们正读小学五年级,标准年龄为12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一个个瘦骨嶙峋,营养不良,超大的膝盖皮包骨,全是“赤脚大仙”,反映了当年生活水平的低下。那时台城人家里和学校都没有早餐概念,一日只吃两餐饭。上午上课到11点肚子就饿得咕咕响。记得大概在4年级,有一次我饥饿过度致头晕眼黑,口吐白沫(台山称之为“发饭奶”),被发现后送到老师饭堂吃了一碗粥才缓解过来,印象很深。我以前在一个帖子上说过,我们这一代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这与我们在少年时代就经历过很多困难艰苦,从小就得到磨练密切相关。相比之下,90年代以来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简直是翻天覆地。如今很多小孩都不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了。现在的电影演员,即使是扮演爬雪山过草地本该饿得面黄肌瘦的“红军”战士的,一个个也是肥头大耳的,要找个瘦瘦的还真是“稀缺动物”。记得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演饰十年内战时期缺吃少穿(连盐都吃不上)的少年儿童潘冬子的小演员,是一副胖乎乎、营养过剩的样子,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二是感慨当年战备气氛真浓。1962年老蒋叫嚣反攻大陆,大陆战备气氛很浓。记得学校窗口玻璃全粘上防空袭的十字纸条,小学生常搞“战备训练”,我们常躺在广场地上,手举红缨枪对空练习瞄准“射击”敌机(第一次知道瞄准要有提前量)。故国庆游行以小民兵为主题是不奇怪的。后来我们进入台山一中读初中,小民兵活动还很多。记得林海老师任教时还写过作文《活跃在纱帽山下的小民兵》。

 

三是感慨岁月不饶人。当年的小同学稚气十足,如今正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大都逼近退休年龄,不由得你不服老。照片中扛红缨枪的同学应是同级的,但大都不记得是谁了,只认得前左4是朱劲波同学,他考入台山一中(64秋初1班),后来成了我最要好的好朋友之一,现在美国三藩市。婉梨考入台山一中(64秋初2班),后在侨中当老师,听说后来去了美国。照片中还有不少后来成为台山的64秋初同学。欢迎老三届老同学“指认”。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3-21 12:00:27 编辑过]

    令人高兴的是,最近这张在镇二小拍摄的我不及老师肩高的老照片也找到了,现上传如下。

   

    照片应该是1958年底或1959年初拍的。那时我在台城镇二小读一年级,班主任招静贤老师与我班参加学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同学在会场门口拍的合照。背景写着“积极分子代表热烈欢迎您”。从衣着看,应在秋冬时节,很可能是年终评选积极分子后拍的。招老师(中)亲切地搭着任正副班长的我(右)和陈小燕(左)的肩膀合照。前排同学如今还依稀记得名字:左起伦杰、*小梅、*丽侨、梅斧(*为姓,但记不起了,那时同学间互相叫名不叫姓,故印象不深)。我们胸前佩戴的是积极分子代表证(从伦杰的代表证撕口可以看出是纸制的),手上拿着的是会议奖品书签。可以看出,除了伦杰外,小燕和同学们都没穿鞋。至于我是否穿鞋,看不清楚。那时我脸胖乎乎的(我父亲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前任小学校长,家境是不错的),比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1963年国庆游行的“膝头大过脾”好多了。

招老师任我们班主任时,比较有印象的有几件事:

一是跟招老师学拼音。我是在1958年春季入小学读书的(此后改为秋季入学,故我在小学一年级读了三个学期)。19582月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上学期学的是类似方块字的注音,下学期才开始学用阿拉伯字母的汉语拼音。我的启ersonName ProductID="蒙" w:st="on">蒙ersonName>老师招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她的汉语拼音据认为是ersonName ProductID="全校" w:st="on">全校ersonName>老师中最好的。得益于她的教诲,我的汉语拼音基础比较扎实。招老师育人有方,和同学们有很深的感情。我记得她带班干部在台城逛街,去光声戏院一楼游乐场,自掏腰包请大家在玻璃地图上玩模拟驾驶只有小指头大的小汽车(用玻璃底下的电磁铁吸引),让我们这些稚气未脱的小干部大开眼界。

二是排练文艺节目。记得同学们由招老师导演在一个旧舞台上排练“拔萝卜”。我受老师安排扮演老公公,小燕扮演老太婆,还有同学扮演大萝卜、小姑娘和小动物。我脸上贴着胡子,弓着腰,唱着充满童趣的儿歌,步履蹒跚地上场:“拔萝卜,拔萝卜,嗨哟嗨哟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快来帮我拔萝卜……”这应该是我任主角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我现虽然记不得当年演出的具体细节,但我估计,同学们很可能是这样分工的:小个子梅斧扮演小狗,娇小的丽侨扮演小姑娘,高个子小梅扮演大萝卜,至于伦杰?想不起来了。由此看来,这些同学的确是班里的“积极分子”......那时学到的歌为数不多,很有印象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另一首是“小燕子”,每当老师教唱这首歌唱到“小燕子,穿花衣”时,班里的调皮同学就起哄取笑小燕,甚至还把她恼哭了。

.    第三是印象最深的,参加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劳动。记得电影院旁的空地架起炼铁炉,我在那看过铁水出炉, 很壮观。学校还在操场上垒起煤烧铁矿石(烧后易砸碎)。全班同学去一中操场捏煤球,还多次到通济桥外的矿石场碎矿石,自带铁锤和铁皮小圆环(用来防止碎石乱飞)。列队回来时一个小个子同学不知怎么走失了(后来找回)。那时读书比较听话,参加各项活动都很积极。大概因此被评为学校的“积极分子”。

    我在三年级转学到镇一小后,与二小同学就没有什么联系了。印象中,在二小同班同学中,只有小燕考入台山一中(64秋初1班),她妹妹双燕考入台山二中,其他同学后来在哪读书,如今在何方,都不清楚。那时也没有留下同学名录,名单也记不全。真希望有机会与儿时同学相聚叙旧啊。

招老师只教了我班一二个学期就调走了。我对此非常依依不舍,常常在睡梦中暗自流泪,醒来发现热泪盈眶。文革串-连时我第一次来到广州,按招老师临别时抄赠的、被我背得滚瓜烂熟的地址,在陶街找到了招老师。以后我在广州读大学、在佛山工作时也常拜访她。不过,80年代后她搬了家(旧居用来出租)就联系不上了。2000年底,我经多方寻找,终于重新与招老师取得联系。

对比1958年与2000年我和招老师的两张合照可以看出,42年后,“不及肩高”的对象已经发生逆转,由昔日稚气的我变成了如今年迈的招老师:以前是我不及她肩高,现在是她不及我肩高。这使我不禁感慨万千地想起一句话:教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我的成长,离不开包括招老师在内的、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的“照路”。在我成为大学老师之后,对昔日老师的教诲仍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衷心祝愿望在医院病榻中的招老师早日康复。

                       我和母亲(左)探望招老师(中)留影(2000.12.招老师家)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3-30 0:26:42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72楼 发表于: 2010-03-26
   招老师从台山调回广州后,在广州朝天路小学任教至教导主任,已退休多年,独居广州。膝下有一子,成家后移民澳大利亚定居。近年她患病长期在海珠区人民医院住院,靠雇请外省护工料理,身体孱弱,晚年生活不容乐观。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3-26 16:05:39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73楼 发表于: 2010-03-27
怀旧歌曲赠给老师和同学们

 

        怀旧歌曲赠给老师和同学们,祝大家永远年轻。

       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fficeffice" />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3-27 1:41:55 编辑过]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274楼 发表于: 2010-03-29

人在旅途中,今天才得有空进入哥哥的帖中一看。

多谢511001学姐的厚爱!

小妹有缘幸会各位学姐,祝各位新年进步,龙精虎猛!

 

(送上与仪姐的合照)

 

[此帖子已被 邻家小妹 在 2010-3-29 17:47:10 编辑过]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275楼 发表于: 2010-03-29

liyu:
谢谢!祝老同学龙卷凤合府,还有俩位妹妹以及所有台山同学和老师虎年幸福,生龙活虎!

 

liyu姐:

    谢谢您的祝福!早前网上多次联系,今终得见上一面,可惜只是匆匆一面,有机会再见!问候近安!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276楼 发表于: 2010-03-29
Laotao:
 


祝李江帆、邻家小妹、511001和老三屆同学们新春快乐、如意吉祥!

 

 多谢Laotao哥的祝福!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曾在我的《朝阳路》一帖中回复并发上一张与许锦裳老师的合照,再谢!遥祝安好!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277楼 发表于: 2010-03-29

 

 

记得九十年代初,下乡海南岛的知青曾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过一次下乡知青回顾展览,展出了他们当年许多黑白照片、下乡用过的个人物品甚至是农具,我曾饶有兴致地独自去参观过两次,我的朋友、同事听说后都觉得很奇怪:“你为何会对那段历史这么熟悉以及这么感兴趣?”

呵!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的哥哥姐姐与他们是同时代的人,我曾与这一代人休戚与共了很长的一段日子!

今天看了哥哥的回忆录、照片以及各位学长、学姐的共同回忆,建议你们也可考虑收集好这方面的资料以后,举办一个类似的展览(或展示),这对于“老三届”来说,应该是一次极具意义的集体回忆!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78楼 发表于: 2010-03-30
邻家小妹:

 

 

记得九十年代初,下乡海南岛的知青曾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过一次下乡知青回顾展览,展出了他们当年许多黑白照片、下乡用过的个人物品甚至是农具,我曾饶有兴致地独自去参观过两次,我的朋友、同事听说后都觉得很奇怪:“你为何会对那段历史这么熟悉以及这么感兴趣?”

呵!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的哥哥姐姐与他们是同时代的人,我曾与这一代人休戚与共了很长的一段日子!

今天看了哥哥的回忆录、照片以及各位学长、学姐的共同回忆,建议你们也可考虑收集好这方面的资料以后,举办一个类似的展览(或展示),这对于“老三届”来说,应该是一次极具意义的集体回忆!

 

    多谢小妹的建议。我们可以先来个网络展示,欢迎老三届同学们积极提供网文/网照,如资料积累够,将来说不定真的可以搞一个展览。作为第一步,建议我班没有参加百年校庆的同学提供照片发帖,先把全班同学的肖像空白填补了。如有条件,说不定像laocao二兄那样,搞一张模拟"毕业照"过过瘾。如同学们对此有兴趣,再扩展到本年级,其他年级......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79楼 发表于: 2010-03-31
李文嫦同学近照

                                                    李文嫦同学近照

       最近很高兴地收到在美国的李文嫦同学用电子邮件发来她和家人的一些近照。现代她将照片上传,供同学们欣赏。照片背景还望文嫦同学直接上网发帖说明。

            

       

      

      

      

  提起与文嫦的联系,还有一段趣闻。去年百年校庆前,我请在美国读书的儿子打电话告知我班在美的同学校庆聚会事、我的联系方式和台山同学网网址。校庆不久,我收到一封liwen的字母电邮,乍一看去,不知是什么文字,但不是英文,后来才醒悟:这是汉语拼音。得益于招老师教的几下“散手”,我还能把它们“翻译”成汉字。经求证在美国的小苏同学,知道liwen就是李文嫦,我班的水步同学,现在纽约。文嫦后来给我打电话煲了很长的电话粥。原来她在国内当过小学语文老师,汉语拼音功底不错,但她不善英文,就给我发汉语拼音电邮了。这真是一个独无仅有的奇特电邮。

   后来我建议文嫦,既然她汉语拼音基础好,何不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写中文?并发去搜狗拼音输入软件。此后不久,我高兴地发现,文嫦能用汉字给我发电邮了。她经常看台山同学网,并在电邮中还回忆了当年在一中读初中的难忘往事。她还提到一帮女生借兆勤的单车学车的趣闻。不过,在没征得她同意时,我不便将她发给我的电邮上传。在这里“将”她一军了,望她尽早掌握发贴技术,直接在此发帖回复。

   在一中读书时,我任4班班长,她和添筹一直任少先队中队长。在我最近找到的一篇作文中,还提到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我和文嫦一起代表我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想来应该是以我班当时的“党政领导”的身份敬献的。

   请大家对照下面的64秋初4班1969年的准毕业照,找一找哪位是李文嫦?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3-31 23:20:20 编辑过]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280楼 发表于: 2010-04-01
前排左一李文嫦,请代问侯她,谢谢.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281楼 发表于: 2010-04-02
Laotao:
 


祝李江帆、邻家小妹、511001和老三屆同学们新春快乐、如意吉祥!

 

 多谢Laotao哥的祝福!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曾在我的《朝阳路》一帖中回复并发上一张与许锦裳老师的合照,再谢!遥祝安好!

 
邻家小妹:你记性好,怪不得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因你提到许老师,而他是我高中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今年大年初一,许老师又和我们聚会,现传上相片看你还记得吗?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282楼 发表于: 2010-04-02

 

  Laotao哥:

   当然记得,许老师近年来几乎每隔一、两年都回台山,每次他都请我妈妈及一班老师饮茶聚旧,所以我能常看到他的照片,而且他是我先生的恩师,我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唯一可惜的是我跟老师缘悭一面。

   在许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他有几个得意门生并常把他们的名字挂在嘴边,我猜你一定是其中之一了!

   从照片上看,许老师精神很好,还是鹤发童颜样。方便的话,请代我向老师问好!并祝他健康长寿!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283楼 发表于: 2010-04-03
Laotao:
Laotao:
 


祝李江帆、邻家小妹、511001和老三屆同学们新春快乐、如意吉祥!

 

 多谢Laotao哥的祝福!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曾在我的《朝阳路》一帖中回复并发上一张与许锦裳老师的合照,再谢!遥祝安好!

 
邻家小妹:你记性好,怪不得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因你提到许老师,而他是我高中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今年大年初一,许老师又和我们聚会,现传上相片看你还记得吗?

   Laotao兄:许老师是和我家在环城北路(后朝阳路)相处了20多年的老邻居,一位在二中教书的尊敬学者。我在80年代搬家后就没见过他。我记得那时他样子清秀但瘦削。如果要类比,差不多像“革命样板戏”中与阿庆嫂对唱的“参谋长”,从照片上看现在可胖多了。不过看照片还能认得出来。谢谢你让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许老师的照片。有机会请代我问候他。谢谢。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284楼 发表于: 2010-04-03

江帆及小妹:寄黑上衣的你们应该认识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