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778阅读
  • 38回复

邝MM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网中人

发帖
1150
金钱
2011
经验值
152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8-12
应该称“邝”还是“邡”,有区别吗?楼上各位请解答。
离线yqc

发帖
5902
金钱
6303
经验值
5443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8-13
同一贵族血统。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8-13
邝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邝氏之先,始自方。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三月,发生“苗刘之变”,询公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询公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
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谆公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谆公1142年登进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临安京城大尹(汉代都城行政长官称尹),1168年,诰封光禄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辅助皇太子的官),宣城侯爵。何、冯夫人荣膺正一品夫人之封。谆公官居临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谆公上疏缓金伐元,次年被贬辞朝,带领全家南迁惠州河源县,1219年愤闷而死。谆公逝世后,兄弟三人,秉承遗嘱,遵从父命,分居各处。一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长守父墓。一声公迁新会县古冈(历史上曾置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新会又名冈州,古冈山在新会城附近,“古冈独松真茂盛”,是新会县八景之一),为新会、开平、台山三县邝氏之祖。一俊公返居南海大镇乡。
三世祖一声公生于1155年10月2日,终于1246年7月8日。26岁登第进士,点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历任刑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尚宝司署、钦差提督、刑部尚书,诰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后达三十余年。谆公逝世后,一声公于1225年由河源迁新会古冈,后又迁古博里潘村甲。木房(现属开平市辖)。一声公生二子。长子讳奎,字公昭,是开平潘村邝氏之祖。次子讳兴,字公表,生于1197年9月9日,终于1269年3月。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到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公表公是台山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
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自四世祖公表公至今约800年间,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台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镇的154条自然村。
公表公生四子:长子道昌、次子道真、三子道荣、四子道进。三子道荣无嗣,实际是道昌、道真、道进三大支系。
道昌系:以台城仓下管区为基地,分居在台城、四九两个镇的三个管理区24条自然村,365户,1418人。其中24世祖集充公由仓下迁居四九镇圹田管区莲圹村、中村,32户122人,四九镇松头管区龙安村5户30人。
道进系:子孙集中居住在斗山镇福场管区东洋村,及三合镇马山口村、下马跡村,125户600人。
道真系:居住遍布于全市12个镇123条自然村,2345户,10131人。
道真系又可以按七世祖仪凤、天锡兄弟分两支系。
仪凤支系:以三八镇新余管区洞美村为基地,分居于附城、三八、三合、四九、都斛、赤溪等六个镇,七个管理区的10条自然村,116户,526人。
天锡支系:是台山邝氏最大的支系,遍布全市35个管区的113条自然村,2229户,9605人,其中又可分冲云与岭背分支。
冲云分支(现三八镇冲云、云东、新余三个管区总称)以冲云为基地,分居在六个镇12个管区,54条自然村,共1044户,4559人。
岭背分支是以13世祖金华(云岫)由冲云迁居岭背繁衍的,以附城镇岭背为基地,子孙分居于三合、四九、附城、那扶、都伏等镇的14个管理区,38条自然村,共804户3395人。
刘真洞分支是以刘真洞为基地,12世祖郭安后裔,分居于5个镇9个管理区21条自然村共381户,1651人。

居住分布现状
支系 自然村 户数 人口数
总计 154 3267 13835
道昌 24 365 1418
道真 123 2345 10131
仪凤 10 116 526
天锡 113 2229 9605
冲云 54 1044 4559
岭背 38 804 3395
刘真洞 21 381 1651
道进 3 125 600
台城 377 1508
外县迁来 4 55 178

离线网中人

发帖
1150
金钱
2011
经验值
152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08-13
好详细的资料,难道 old5 已放弃摄影生涯跑到台山档案局工作?
再请教,后来为何“雷方邝”三姓组成了溯源堂。系吾系吾够人打,要联合起来啊?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08-14
       old5兄本不姓邝,竞对邝氏族谱有如此详尽系统的述说,佩服之极,一来想必仁兄有可靠渠道查询,二来可知仁兄对寻祖归宗亦有兴趣.本人姓林,附城长岭东湖村人氏.幼时听村里老班说本族可以一直追溯到商纣朝代,还与"纣王恋妲己"故事有关.祖父曾手抄族谱(家谱)一本,后被人借去不还,我为没有家谱而一直耿耿于怀,前年回乡试图找回,不果.请问仁兄有无其它方法再续家谱?家谱跟族谱有什么不同?如得赐教,甚幸,甚谢.
离线yqc

发帖
5902
金钱
6303
经验值
5443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08-14
louie:查查下你可能与林则徐、林彪有点亲戚关系,哈哈哈-------请谅!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08-14

雷、方、邝三姓源流概说
关于雷、方、邝三姓来历,邝氏族谱记述如下:“按吴邝氏之先,始自方来,方氏之始,本于神农,得姓曰雷。系神农氏(即炎帝)八代孙帝榆罔之子也,居雷泽以雷为氏,相黄帝伐蚩尤,得胜有功,封于方山,食其邑,因氏焉,历商周汉代,有伟人见于经史,亦复不少。”方氏族谱关于方氏根源:“方家之先,出自神农,神农娶莽水氏女,生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榆罔,榆罔生雷,封于方山,因地为氏焉。”《新百家姓》一书关于雷姓来源:“相传黄帝有个臣子雷公,他的后代称雷氏。”关于方氏来源:“古帝榆罔(神农氏之后)之子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县西北25公里处,东北距郑州105公里,距少林寺60公里。)后代随以地为姓。”《新百家姓》关于雷、方两姓来源与邝氏族谱所记相同。也就是说,神农八世孙帝榆罔之子居雷泽,以雷为姓,他助黄帝立了功,为表彰他的功迹,黄帝封方山于他。后子孙以地(方山)为姓,取方姓。传至江南方氏六世祖方殷符翁,生七子,长廷康、次廷年、三廷范、四廷远,以上四子均取方姓。五子廷英(江南方氏七世祖),生三子,长子以平,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年间(公元1129年)迁居广东南海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因此南海市大镇乡是邝姓发祥地。次子翔,居湖南。三子朝,居南京等地。六子廷辉,改姓旷。七子廷韬,改姓白。
综上所述。邝氏之先,始自方,方氏始自雷,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建在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的溯源家塾,门联曰:源同一脉,衍以三宗。肯定了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同源分流的关系。
三姓宗族团体组织名曰“溯源堂”。溯源堂组织建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的开平市水口镇溯源家塾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其次是美国二埠溯源堂始建于1859年,已有148年历史,美国大埠的原宗公所始建于1880年,大埠溯源总堂始建于1886年。溯源堂历史悠久,组织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加各大城市、古巴湾城、新加坡、菲济、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缅甸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溯源分堂。可以说,凡有三姓宗亲的地方,都建立起溯源堂。溯源堂组织健全,有章程,职员每年改选一次,全美溯源总堂设于美国大埠每三年召开一次全美溯源堂恳亲大会。1995年5月21日至25日,第21届恳亲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溯源堂经济实力雄厚,设有奖教奖学金、助学金、嘉奖金、敬老金、救济金等各种奖励福利基金。1926年还在台城创办了族刊《溯源月刊》,美国总堂创办了《溯源季刊》,它们起到了联络宗亲、沟通宗情、侨情、乡情的作用,把宗亲团结在溯源堂周围。

据我所知,为了编撰台山邝氏族谱,邝伟南先生曾经做过大量的族谱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他手头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著述。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7-8-14 12:34:16 编辑过]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08-14

回liuoe:

一、什么是家谱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二、家谱的内容

        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由于我没有台山林氏族谱抱歉!下面是我从网上搜到的:

林  一、姓氏源流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二、迁徙及主要分布
     林坚子孙在博陵一带发展繁衍。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
     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晋安林"来源于"济南林",林禄是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于晋安外,又有人迁居候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另外,"下邳林"传到林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
     "晋安林"开创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
     原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南迁,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派系。成为"濂江"、"控鹤"、"陶江"、"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从根源上说,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有些则由这些地方迁到台湾,然后再由台湾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
     
     三、群望堂号
     群望堂号是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是表示姓氏来源或血统所出的专用术语。在林姓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郡望堂号,其中的"西河"、"济南"、"下邳"、"南安"、"晋安"、"九龙"、"十德"、"九牧"等都有较大影响。
     "九龙门"和"十德堂"的来源:比干的子孙林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9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
     "忠孝堂"的来源:皇帝御赐的堂号,因这支林姓人的史祖林悦以忠孝见称而得名。
     "九牧堂"的来源:唐代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9人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四、家乘谱牒
     林姓由三年多年前的忠臣比干开基,在得姓伊始便使其姓族带上鲜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后的特色。这一特色经林姓历代先贤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得以长期保持和继承下来,并进一步发展为忠孝传家的传统家风。另外,林姓还重视家族教育、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等美德。
     1. 忠孝传家
     孝子林攒的故事,在福建莆田一带家喻户晓。
     2. 重视教育
     许多林姓家族中,不仅把忠、孝作为传统家风,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从小即具备报效国家或承传家业的良好素质。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中都能榜上有名,甚而给人留下了"没有林姓人便无法发榜"的印象。
     3.尊祖敬宗
     海外林姓近年到大陆的寻根活动,其寻根的地点除了祖居地外,又以到始祖比干墓地、闽林始祖林禄墓地、莆田九牧祠、湄洲妈祖庙等地的人为最多。
     
     五、历史名人
     1.政治名人
     比干:商纣王荒淫无道,上朝强谏,舍生取义,慷慨就死。
     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领导人之一。
     
     2.社会名人
     林禄:把林姓从北方带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响最大的"闽林"始祖。
     林默娘: "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
     
     3.海外名人
     (1)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2)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领导人
     (3)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
     (4)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人。
     (5)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6)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7)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8)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9)林德甫,文莱富商。
     (10)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11)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12)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13)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14)林训明,巴西黄豆大王。
     (15)林良实,马华公会会长。
     (16)林绍良,印度尼西亚商界大亨。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7-8-14 12:41:54 编辑过]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08-16

 

Old 5 拍了不少邝mm乡下的靓照片,放上來这个帖共赏可以吗?

离线邻家女孩

发帖
126
金钱
131
经验值
126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08-17
强烈提名伍老为75one宗族血缘委员会主任.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08-17
引用
原文由 yqc 发表于 2007-8-14 11:43:03 :
louie:查查下你可能与林则徐、林彪有点亲戚关系,哈哈哈-------请谅!

yqc

     子有可能.你亦要查下你个族谱,可能与陈宜禧或者陈蒙吉有血缘关系哇!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7-8-17 19:24:22 编辑过]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7-08-17
十分感谢old5仁兄的详细描述,令我对自已的宗族有所了解.
离线yqc

发帖
5902
金钱
6303
经验值
5443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7-08-18
引用
原文由 louie 发表于 2007-8-17 19:11:29 :
引用
原文由 yqc 发表于 2007-8-14 11:43:03 :
louie:查查下你可能与林则徐、林彪有点亲戚关系,哈哈哈-------请谅!

yqc

     子有可能.你亦要查下你个族谱,可能与陈宜禧或者陈蒙吉有血缘关系哇!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7-8-17 19:24:22 编辑过]


             呆很久以前已查过,冇!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7-08-19
唉----!yqc啊,丐可惜,却系四邑个名人,巧子毛缘?
离线邻家女孩

发帖
126
金钱
131
经验值
126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08-19
louie连陈蒙吉都搬出来.我知他有个部位很突出.哈哈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