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9448阅读
  • 558回复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20楼 发表于: 2011-06-23
       现在国内掀起唱红歌、读红书的热潮,这当然不是文革的回潮,而是人们怀旧的一种表现。唱老歌,可以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包括人和事、思想与感情等等。只要是老歌,我不管它是红歌、黄歌或绿歌,都喜欢听和唱,因为在人生过程中,这些歌曲曾经陪伴着自己走过那些难忘的岁月。这些歌曲叫人如何能把它忘掉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421楼 发表于: 2011-06-23
   谢谢龙卷风的怀旧歌,我似乎又满腔热情地回到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但是,我不喜欢<<老子英雄儿好汉>>那首歌,它令我们这些混蛋们难憾!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422楼 发表于: 2011-06-23
引用第421楼清一色于2011-06-23 14:08发表的  :
   谢谢龙卷风的怀旧歌,我似乎又满腔热情地回到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但是,我不喜欢<<老子英雄儿好汉>>那首歌,它令我们这些混蛋们难憾!

          我也不喜欢《老子英雄儿好汉》。但它毕竟是历史,是我脑海里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所以我能背出其歌词和旋律。记得二十年前有一次省里组织专家们参加联谊活动,考察珠三角经济。大家坐了几天车显得无聊,有人动议各人唱一首文革歌曲。我唱了一段《牛鬼蛇神歌》让年长于我的老艺术家们非常诧异。

   下面一段回忆反映了当年“黑七类”子女的心态,这可能是如今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的。
---------------------                                                 
                                         “黑话”事件

      我在台山一中读书的日子并不总是阳光灿烂的。文革初期,我经历了非常委屈的事,就是“黑话”事件。

      1966年6月文革爆发不久,我这个班长“靠边站”,班委会全面瘫痪。同学们发现,受班主任和学校重用的班长,竟然是“摘帽右派”儿子,一个“黑七类”子女(我父亲1958年被错划右派,1960年“摘帽”,1979年被认定错划予以改正,后加入中共,退休后任台城地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我年年被全班同学高票选为三好学生的事实这时也无济于事了。加之我当“班长工作积极负责,敢于批评不良现象”(班主任评语),敢于管组织纪律,工作方法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难免得罪了一些同学。这都使我在文革之初成为“应矢之的”。我很快被排斥在四舍值班守夜同学名单之外。

      我甚至发现,在我夜晚口渴起床从四舍走去膳堂喝开水时,也有同学一路偷偷跟踪我。想起四舍值班守夜原是由我安排的,而我自己连值班的资格现也被剥夺了,这一反差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使我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觉得非常难受。

      那时,很多政治待遇都被剥夺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晚自修,“红五类”(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子女去参加全校会议听传达,我和朱民英因属“黑七类”(地、富、反、坏、右、资本家、走资派。朱民英母亲任小学校长成了“走资派”)子女,没资格参加会议,两人在空荡荡的北院无所事事。没有担任班干部的他似乎若无其事,作为“靠边站”班长的我却百感交集。

       文革初期,同学中掀起改名潮——名字有“封资修”色彩的同学纷纷“破四旧”,把名字改为“革命”名字。当时盛行“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的反动血统论,“红五类”子女可改名(到学校总务处抽出胸章中的纸卡改名就行,学校没办正式更名手续,更不要说公安局了)。但规定“黑七类”子女不得改名,为的是“防范”他们改名换姓后干坏事。

     那时,我因父亲是“摘帽右派”被视为“黑七类”子女,不能改名,也不能领取当时还非常稀罕的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本。一天,我在南院看到一张抄写周总理讲话的大字报。他明确指出:右派分子摘了帽就属人民内部矛盾。我如获珍宝,马上去找班文革核心小组负责人陈德林同学转达周总理讲话精神,说我不属“黑七类”子女,要求发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本。他大概也知道了,就在北院中厅给我补发了。我马上奔去总务处改名——这毕竟是一种权利啊(此名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保密)。

    36年后,在2002年10月,我首次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在礼品店看到的毛主席像章就是文革初期我领到的那种款式,如获珍宝,马上“请”了10枚。我把毛主席像章佩戴在胸前,感慨万千地想:我曾经连这样的权利都没有啊。                    

     1966年7月1日下午,我班开会选举文革核心小组(相当于临时班委会),早就被排斥在外的我自然不是核心组成员候选人,对此我早有思想准备。我没有任何期望,对我没被选上,心情平静得很。

      恰好,当天看到的羊城晚报报道,某中学有一个班主任,上任时扬言“新官上任三把火”,频频出招在班里搞“和平演变”,在团支部和班委会的抵制下,他只烧了“两把火”,就给撤职了。我看后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管班里读报),就把报纸交给在课室外闲谈的几个同学看,并介绍说,这报纸讲“新官上任三把火,才放了两把火,就给撤职了”,值得一看,然后就回家吃饭了。

      没料到,这竟引起班里的轩然大波。当晚,我从家里回到课室自修。一进课室,就看到黑板上用粉笔写着的大字(大意):李江帆必须老实交代讲“新官上任三把火”影射核心组的黑话!其他班同学也纷纷来看热闹。我才想起闯祸了。当时全国声势浩大地批判三家村“黑话”,而当天是核心组“新官上任”呀。我感到有口难辩。  

      当时,文革工作组已进驻一中。一天晚上,负责我班的工作组员李某(县粮食局干部)叫我出去走廊谈话。他声色俱厉地批判我讲“黑话”,要我老实交代,根本不容我分辨。我委屈极了,对其水平之低非常失望。我仰望北方夜空,虔诚地相信:只有洞察一切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才能还我清白。

     一个月后,我吃惊地发现,“黑话”事件成为班核心组鉴定我“消极对待文化大革命”,“对自己的缺点百般辩护,坚持错误”的重要论据之一。这在我人生经历中留下了一个永难消逝的阴影,也成为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大挫折(想想那时才十五岁的我承受的政治压力)。

     还好,时过境迁,“黑话”如今再也不需要澄清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那份羊城晚报,把引起“黑话”事件的“始作俑者”复印下来留作纪念。

      2010年11月29日,我的一位博士生终于帮我实现了这个心愿。他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找到1966年6月30日《羊城晚报》,上面刊登的河南省许昌第一高中学生慕振奎写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是当年我看到的那篇文章。

      重读旧报,真有隔世之感。实际上,那位班主任只不过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自己的路要自己来铺”,搞考试分数评比等,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被“革命小将”慕振奎武断地扣上了推行“和平演变”的“阶级敌人”等吓人大帽子。慕振奎现在何方?在网上搜索“慕振奎+许昌”发现,大量网页报道的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河南许昌“慕振奎”,一个17年热情资助穷孩子读书的“下海”职工。年龄差不多,不知是不是同一个人。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6-25 14:23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23楼 发表于: 2011-06-23
引用第421楼清一色于2011-06-23 14:08发表的  :
   谢谢龙卷风的怀旧歌,我似乎又满腔热情地回到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但是,我不喜欢<<老子英雄儿好汉>>那首歌,它令我们这些混蛋们难憾!

         本人亦有同感,甚至于对当时非常轰动的《红卫兵战歌》也没有认真看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424楼 发表于: 2011-06-24
   我在台山一中渡过了将近六年的时光,我留恋那儿的一草一木。那六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六年。一幕一幕的往事,尤如发生在昨天。
    就说其中一件往事吧:(似乎有点不雅)一天,两位男生在厕所里对起话来了。甲:喂!你开大还是开小?乙:开大。甲:怎么闻不到?乙:唉,这年头,大便也不臭!    
   真那么巧,我们的伍校长把这段对话给听下来了。星期一在大礼堂开校会,上面那段对话是大会的主题,校长对全校师生进行阶级教育。批判这是反革命言论,对现实不满,对社会不满,对共产党不满......    
    那时,学生每月膳费7元,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每月9元,和老师同级。有些男同学偷偷跑到沙帽山,用矸头的空矸煑饭吃,免不了老师找他们"谈话"。龙卷风与蔡版住台城,相信没有这种遭遇吧?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425楼 发表于: 2011-06-24
好混乱的时代,周末活动,老师与学生合唱一首"敖包相会",就当成搞师生恋了.学生谈恋爱是要被开除的,可严重了.那时太严,丐时又太松.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426楼 发表于: 2011-06-24
引用第425楼511001于2011-06-24 13:57发表的  :
好混乱的时代,周末活动,老师与学生合唱一首"敖包相会",就当成搞师生恋了.学生谈恋爱是要被开除的,可严重了.那时太严,丐时又太松.

   高二时,解放军叔叔进驻学校,对我们进行军训。我们分小组到园田访贫问苦。叔叔带领我们步行到都斛支援收割。  
    一次,我们班到冲蒌吃贫下中农煑的"阶级飡",一位男同学(他恰是这个村的)没有吃阶级飡(很难咽),跑回家吃白米饭去了。回校以后,班干部(劳动委员)郑重其事组织开主题班会,严重批斗这位男同学没有阶级感情,资产阶级思想严重(他父親在美国)。更甚,批判他谈恋爱。说他经常与一位女同学说说笑笑,很谈得来。而且,总是晚自修前早点回课室聊天......无限上纲,还想要那位女同学站出来承认。唉!真象5版所讲,好混乱的时代。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427楼 发表于: 2011-06-25
那个年代缺吃少穿,营养不良很普遍。我虽住台城,但家境清贫,自小就没有早餐吃,上午上课到11点肚子就饿得咕咕响。小学一年级我在镇二小读书,因营养不良患水肿,和一批水肿同学享受“营养餐”待遇(黄豆粥),我至今还记得在大操场发“营养餐”的情景。1963年我的一张小民兵游行照片被laotao评论为“膝头大过脾”,话虽难听却也是实情。1964年我在一中读初一时,高一一个班主任糊里糊涂请了个在旧社会当资本家的家长来“忆苦思甜”,他在会上“忆苦”说,过去比现在好多了。结果班主任被撤职,只担任了我班班主任一个学期的谭槐俊老师被调离我班,去高一接替他当班主任。记得1966年6月1日初二时,我在台山一中吃“忆苦餐”(阶级餐,老糠煮的,很难咽),度过了我最后一个儿童节,至此告别了我的少年时代,被卷进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了。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6-25 02:18重新编辑 ]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428楼 发表于: 2011-06-25
   中学阶段,正是发育时期。尤其是那个年代,内宿的同学一般都没有吃早飡,到第四节下课的时候,已经饥肠咕咕。每到第四节下课铃响过以后,广播室的音乐就响起来了,而且,日日如常都是播<<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同学们(尤其是男同学)一听到这首歌,就冲锋陷阵起来了。我们大家都称这首歌为<<吃饭歌>>。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429楼 发表于: 2011-06-25
引用第419楼511001于2011-06-23 10:42发表的  :
老同学,潜水好久了,又出国讲学了?大家还等这你领我们高唱红歌,老歌呢.


为不造成“自然灾害”,久久浮上水面一下就得了。我很同意蔡学长(蔡板煮?)的高见:“现在国内掀起唱红歌、读红书的热潮,这当然不是文革的回潮,而是人们怀旧的一种表现。唱老歌,可以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包括人和事、思想与感情等等。只要是老歌,我不管它是红歌、黄歌或绿歌,都喜欢听和唱,因为在人生过程中,这些歌曲曾经陪伴着自己走过那些难忘的岁月。这些歌曲叫人如何能把它忘掉呢?”不过,现卡拉OK中红歌易找,“黑歌”难寻。但一中校长李泽槐当年在牛栏被迫唱《牛鬼蛇神歌》的情景在我脑中挥之难去。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6-25 12:05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30楼 发表于: 2011-06-26
引用第422楼龙卷风于2011-06-23 18:20发表的  :
          我也不喜欢《老子英雄儿好汉》。但它毕竟是历史,是我脑海里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所以我能背出其歌词和旋律。记得二十年前有一次省里组织专家们参加联谊活动,考察珠三角经济。大家坐了几天车显得无聊,有人动议各人唱一首文革歌曲。我唱了一段《牛鬼蛇神歌》让年长于我的老艺术家们非常诧异。
   下面一段回忆反映了当年“黑七类”子女的心态,这可能是如今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的。
---------------------                                                 
.......

         龙卷风:在领毛像章里您算是幸运了,最终还能从核心小组陈同学那里得到。而我的第一枚毛像章是自己掏腰包、冒着严寒排队从台城新华书店门市部购得的。想参加当时学校最大的红卫兵组织--红旗兵团,又在南院二楼靠学校大操场的一个教室里(红旗的总部),被红旗的一个头目黄x钧以家庭出身不好严厉拒绝了。想参加革命真难啊!最后,我们《惊雷兵团》与高中部的大同学组建了《五.二五兵团》,在《五.二五兵团》的战旗下,度过了在学校里最后的岁月。(刘毓华学长来访波士顿时,在席间发言称我为战友,令一些年轻人满头雾水,还以为我们是打越战时的战友。哈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431楼 发表于: 2011-06-26
这么说蔡版你差点和我成了战友了.哈哈,不管如何,过去的已成历史,从今往后,但愿我们这班同龄人在头版,木版,蔡版等几大版的带领下,能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432楼 发表于: 2011-06-26
[quote]引用第430楼szcai于2011-06-26 10:48发表的  :

         龙卷风:在领毛像章里您算是幸运了,最终还能从核心小组陈同学那里得到。而我的第一枚毛像章是自己掏腰包、冒着严寒排队从台城新华书店门市部购得的。想参加当时学校最大的红卫兵组织--红旗兵团,又在南院二楼靠学校大操场的一个教室里(红旗的总部),被红旗的一个头目黄x钧以家庭出身不好严厉拒绝了。想参加革命真难啊!最后,我们《惊雷兵团》与高中部的大同学组建了《五.二五兵团》,在《五.二五兵团》的战旗下,度过了在学校里最后的岁月。(刘毓华学长来访波士顿时,在席间发言称我为战友,令一些年轻人满头雾水,还以为我们是打越战时的战友。哈哈!)

     我在66年底-67年初有幸参加了“全国革命造反战斗兵团红卫兵台山一中分队”,设在南院二楼阳台的一课室,也算是“混”入了红卫兵(那时红卫兵已经平民化了)。司令是陈炳志。木子哥、阿狗、温氏(我拥有“专利”)、业鸿、劲波等都是战友。后来因不允许全国性组织存在,就改名为“呐喊”,在67年“复课闹革命”时,与红旗兵团、“五二五”等“大联合”,组成“台山一中红旗公社”。因此,我和你是同一“公社”的“社员”(后又成了都斛公社社员)。现将我保留至今的“旗牌”送给你留作纪念吧。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6-26 15:00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33楼 发表于: 2011-06-26
引用第432楼龙卷风于2011-06-26 14:22发表的  :
[quote]引用第430楼szcai于2011-06-26 10:48发表的  :
         龙卷风:在领毛像章里您算是幸运了,最终还能从核心小组陈同学那里得到。而我的第一枚毛像章是自己掏腰包、冒着严寒排队从台城新华书店门市部购得的。想参加当时学校最大的红卫兵组织--红旗兵团,又在南院二楼靠学校大操场的一个教室里(红旗的总部),被红旗的一个头目黄x钧以家庭出身不好严厉拒绝了。想参加革命真难啊!最后,我们《惊雷兵团》与高中部的大同学组建了《五.二五兵团》,在《五.二五兵团》的战旗下,度过了在学校里最后的岁月。(刘毓华学长来访波士顿时,在席间发言称我为战友,令一些年轻人满头雾水,还以为我们是打越战时的战友。哈哈!)
     我在66年底-67年初有幸参加了“全国革命造反战斗兵团红卫兵台山一中分队”,设在南院二楼阳台的一课室,也算是“混”入了红卫兵(那时红卫兵已经平民化了)。司令是陈炳志。木子哥、阿狗、温氏(我拥有“专利”)、业鸿、劲波等都是战友。后来因不允许全国性组织存在,就改名为“呐喊”,在67年“复课闹革命”时,与红旗兵团、“五二五”等“大联合”,组成“台山一中红旗公社”。因此,我和你是同一“公社”的“社员”(后又成了都斛公社社员)。现将我保留至今的“旗牌”送给你留作纪念吧。
.......

        龙卷风:不知道当年还有这么一个“旗牌”,如果是真而你也曾经拥有,那你就是“台山一中红旗公社”的一等社员啦。我从未佩带过“旗牌”,最多也只能算是二等社员了。改革开放以后,体制变了,“红旗公社”和“都斛公社”都成为了历史,我们也回到“村”里,成为了村民。听说村里最近要选村长(届长),唯一候选人是511001。我个人是完全赞同,不知你意下如何?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434楼 发表于: 2011-06-26
哎,蔡版呀,你就别添乱了,现在已不是文革那年代了,可乱不得呢,老三届最高领导是木蔡版二位,最具权威是头版,我是专门负责搬台椅的,做得不好,你们木蔡头版即管批评,保证接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