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荒田的散文
朱晓剑
盛夏,收到刘荒田先生的新著《刘荒田散文精选》和《刘荒田小品文精选》。编者程国君说,荒田先生从1980年代移居美国之后,工作之余写诗,后来写散文写小品文,仅是小品文就有两千五百篇之多。有人说他写的是《读者》式小品。
此说我可不敢苟同。概因荒田先生的小品文,看上去跟《读者》相似,实则是内容更为丰富。在文章中,既有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有深度思考,或者说是从日常生活出发,抵达到某个精神高地。这种遐思,是一种思考能力,是沉静之后的反思。
荒田先生像许多移民一样,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但那并非是高贵的生活,幸好在闲暇之余,还在思考生活中的种种,微言大义,让人读到的哪里仅仅是乡愁。他对生活的爱,超越了国界。
在阅读荒田先生的作品时,我也注意到不少文化大家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比如王鼎钧先生、张宗子对其作品都有精到的评论,比如这类深入生活的篇章,别说在海外,就是在国内,以我阅读所及,毕竟也不多见。”
今年早些时候,我应邀为王鼎钧先生的《书滋味》写了一篇书评,刊发在媒体上,稍后,荒田先生在网上看见文稿,就转给了鼎公。这种文字因缘未必是值得书写的故事,却看见证一个作家对文字的敏锐。
这其实是我最关注的话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固然是千姿百态,每个人审视的角度也不同,但独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人眼前一亮,那是最精准的概括(书写)。这就像每天所记的日记,是不是能够带给人更多的深思,其实也是敏锐观察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荒田先生的匠心独运,读来真是别开生面。
我读荒田先生的作品,是不敢一下子读完,需慢慢地品味,才能获得的更多一些。其次是需要思考与互动的,否则,一目十行,固然可浏览个大概,所得肯定不多。散文写作,看似最易写作的方式,但如何超越、拒绝重复自我,则是一个艰难选择的过程。读荒田先生的散文、小品文,短短的篇章中,也别有故事。
能拥有一份取之不尽的遐思,这才是作家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了。
201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