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海书院前身是溽海义学,其旧地原在水松塘东边,近朝阳门。溽海义学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于广海城东边朝阳门右侧,由当时县令康基田所创立,后因校舍年久失修而毁。道光季年(1823年),由矬洞都(广海古称)、潮居都(斗山、都伏一带)人士将“溽海义学”迁建于卫城(广海城)西北隅(即现址),并更名为“广海书院”。其时书院房舍,有正堂三进,副座一进。清道光乙已年(1845年),“广海书院”又复名“溽海义学”。1998年,学校师生在校园内寻觅到“溽海义学”石匾一块,石刻字为县令李延福手书。石匾重立于校园中心。光绪乙未年(1895年),当时政府委台山浮石赵天锡举人到广海、斗山、都伏一带向乡亲父老募捐扩建学校,建文阁于山巅,冠于藏书,在文阁西侧建一观海亭,并重新命名为“广海书院”。“广海书院”木匾为行书,是新宁知县吴丹桂亲笔题书,残存部分现收藏于学校图书馆,“观海亭”3字为赵天锡书。
民国初年,广海书院山长(主持人)赵天锡离任,由广海人陈景柳、陈星垣主持,并将书院改称为景星学校。民国十四年(1925年),县政府接办景星学校,更名为台山县立第三小学。抗日战争时学校更名为广海国民中心小学。1949年秋天,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广海中学筹建委员会,委派陈达时、李泽予任筹委正副主任,择定以广海书院为广海中学校址,得到黄、赵两姓大族支持,将两祖祠献出,作为广海中学校舍。经筹委推荐及台山县政府同意,决定聘请毕业于香港圣保罗英文书院并创办香港“用明中学”、澳门“****中学”的广海冲旁里黄伟韬先生担任广海中学首任校长,林沾光任副校长。 <摘自江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