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4383阅读
  • 691回复

越华中学老三届栏目开张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14
金钱
20629
经验值
60
只看该作者 570楼 发表于: 2012-01-27


英語經歷中國式改變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1月26日 02:05   僑報



  2011年12月26日,倫敦進入商品打折季,牛津街的商場裡人滿為患。圖為很多華人面孔衝進商場搶購商品。中新網


  就讀於上海協和國際學校的外籍學生19日齊聚一堂,迎接中國龍年。圖為學生們身穿漢服“背誦”三字經。中新社
  原先被人當做笑柄的“中國式英語”,如今正越來越猛烈地衝擊着英語詞彙庫。在過去一年的海外媒體涉華報道中,人們驚訝地發現,為了能更加形象、奪人眼球地描述中國特有的現象,記者們喜歡在報道中摻雜“中式英語”,甚至在報道一些中國新聞時,創造了中國專屬的英文詞彙。
  ungelivable
  “不給力”
  中國式英文風靡 海外媒體稱酷
  近年,中式英語“ungelivable(不給力)”風靡網絡,似乎標志著一個從“中國人背英語單詞”到“中國人造英語單詞”的跨越性時代拉開帷幕。《紐約時報》稱此事“非常酷”。
  北京《法制晚報》25日報道,過去那些被“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watch sister(表妹)”等中國式英語翻譯弄得雲裡霧裏的老外,開始覺得“中國製造”的英語“很有意思”。
  據悉,由中國網民創造,又經外媒報道的中國特色英文詞彙已有27個。比如將chinese(中國人)與consumer (顧客)合成的單詞“Chinsumer”,意指出國旅遊時揮金如土的“中國購物狂”。“antizen”譯為“蟻族”,是把“ant”螞蟻,加上“izen”作為尾碼,用來形容“80後”大學生低收入聚集的群體。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稱,中國特色的英語詞有趣而且貼切地反映了某種社會現象,或者是表達了某種個人感情。中國網民造詞的智慧不僅使英文有了特色,也使得漢語更加與時俱進。這種詞彙方面的力量更多是來自民間,是一種所謂的中西結合。
  與此同時,原先被人當做笑柄的“中式英語”如今正猛烈地衝擊着英語詞彙庫。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報告顯示,自1994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專家認為,隨着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文化正對世界文化形成強烈補充。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報道中國男多女少的現象時,將形容未婚男子的詞彙“光棍”直接翻譯為“guanggun”;《紐約客》描寫大陸新一代時出現了一個詞“憤青”(fenqing);諸如英國《衛報》等媒體還出現了描述“關係”的“guanxi”一詞。
  China Bear
  “中國熊”
  形容A股疲軟 割肉成股民心結
  “中國熊”——這個最新詞彙來源於英國《金融時報》對2011年A股的評價,它形象地描繪了2011年上半年讓投資者感覺過於漫長的A股市場。
  2011年一季度股市的走高,還讓投資者和券商高喊向3500點進軍,而二季度一個猛烈的回抽就讓還來不及盤點的賬面財富淪為黃粱一夢。滬綜指下挫5.68%,近八成個股告負,中小盤股更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有人評價A股已經成為賭徒和投機者的天堂。“中國熊”的吼聲猶如四面楚歌,割肉,還是不割肉,成為股民內心最大的糾結。
  有外媒則用“中國熊”指代那些認為中國經濟正在走下坡路的人。美國《福布斯》雜誌的文章稱,中國經濟一反悲觀者的預測,達到約10%的增長率。許多公開上市的大公司一再打破悲觀預測,一年又一年地從中國為股東們帶來不俗的數字。
  這些事實讓“中國熊”們沮喪、不舒服。“中國熊”如今面臨生存危機,多年來一再失算可能使他們對自己的信念産生懷疑。
  Chinawood
  “中國塢”
  追趕好萊塢 中國電影仍需加把勁
  “在本土和海外市場,中國電影都面臨好萊塢電影的激烈競爭。印度媒體別出心裁地用“中國塢”來指代正在發展中的中國電影業。
  2011年12月31日,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網站刊文稱,1997年後,大陸電影業經歷了一股新浪潮。作為宣傳工具的電影被賦予人文主義色彩,同時也被商業化。這些努力使中國電影進軍國際電影市場具備了正確的要素。2000年發行的功夫電影《卧虎藏龍》在國際上受到好評,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奬。
  就所拍攝的電影數量和票房收入而言,中國的電影業居世界第三。許多中國電影公司也開始向海外市場拓展。中國電影人還模仿好萊塢的電影製作風格和主題,並在其中融入中國文化和歷史題材,如《功夫》等電影。
  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影業,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即使政府和電影業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仍無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種成功。
  2011年在中國票房收入最高的5部電影中,有4部是好萊塢製作的。《功夫熊貓2》等以中國傳統為題材的美國電影令中國藝術家和學者惱怒,他們認為這些電影“劫持了中國文化”。印媒的文章指出,他們不應惱怒,而應研究一下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美國電影為何比同題材的中國電影拍得更好。
  缺乏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字幕障礙、推廣不力以及題材單一是中國電影無法在本土外走紅的原因。國際知名的中國電影明星正出現斷層,使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推廣更加困難。“中國塢”要達到與好萊塢同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Leading Dragon
  “領頭龍”
  中國提供推動力 發動全世界經濟
  2011年11月24日,BBC特意用了一個在英語中極不常見的詞彙“領頭龍”(leading dragon)來表述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
  這篇題為“中國,世界經濟領頭龍”的文章說,無論我們是否即將迎來“亞洲世紀”,有一件事很明顯:全球經濟的地理中心已經顯著地發生了轉移。如今,中國處於前沿和中心位置,而其發揮的領頭龍作用也有益於世界經濟發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急需增長髮動機。幸運的是,通過持續制定強有力且務實的經濟政策,中國能夠提供這種推動力。
  文章指出,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出口份額占全球的9.6%,緊隨其後的是德國、美國和日本。以當前美元購買力計算,中國人均收入為4400美元,已經成為一個中高收入國家。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為全世界之最。
  到2030年,中國人均收入大約可以達到美國的50%。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是美國的兩倍。而以市場匯率計算,20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至少能與美國持平。
  Naked Phenomen
  “裸現象”
  “裸”詞彙 代表中國時代新思潮
  “裸婚”、“裸考”、“裸辭”……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各種“裸”現象,自然會吸引大量外媒的關注。《基督教箴言報》的報道開頭就提醒讀者們稱,“這些有‘裸’字的新聞標題吸引了大量讀者,我希望當你點擊閲讀之後不會失望地發現,內容其實跟不穿衣服毫無關係。”
  該報介紹說,“裸婚”指的是盡管新郎不像傳統意義上那樣有房有車,但新娘仍然與之成婚。“裸婚”不僅是中國房價高的無奈,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男女平等獨立的體現。“裸辭”指的是人們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就把當前工作辭掉,這種曾經的非常之舉現在在都市年輕人中興起。在新的中國俚語中,學生們參加“裸考”,這代表他們沒有進行任何複習,彰顯着自信和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
  文章評論稱,這些“裸”詞彙代表着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國青年中逐漸興起一股時代思潮,一種鼓勵追求自由和獨立的時代精神。如果“裸”現象真的普及,將意味着中國社會的重大改變。
  Peking Pound
  “北京鎊”
  英國百貨公司 就像“中國大市場”
  2011年初,由於中國顧客消費能力很強,英國媒體基於“英鎊”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即為中國人所花的英鎊。英國《每日郵報》稱,“北京鎊”所消費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預計將會占整個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為了迎接中國顧客,倫敦的不少商店已經雇佣了會說普通話的店員,幫助顧客挑選商品、付款。倫敦最著名的百貨公司之一塞爾福裡奇百貨公司開通使用中國銀聯卡,更是促進了中國遊客的消費。由於中國顧客太多,有目擊者稱,現場就像是個“中國大市場”。
  零售業分析師喬納森·德梅洛說,中國人已取代了俄羅斯人和阿拉伯人,成為英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最大買家。
  德梅洛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讓奢侈品行業看到了一個新的巨大市場,但是由於進口商品的稅率較高,奢侈品在中國國內的售價比在英國貴了20%至30%。在過去2年中,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跌了30%左右,這更讓中國顧客消費慾望大漲。
  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中國式造句顯中國特色
  中國人造的英文句子叫做“Chinglish”。很多漢語造英文單詞,的確有證可考。但是如今很多中國網民用英語造的句子,就有很多搞笑的成分了:
  You don't bird me,I don't bird you!(你不鳥我,我也不鳥你!)
  We two who and who (咱倆誰跟誰 )
  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 (美中不足)
  heart flower angry open(心花怒放)
  go past no mistake past(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
  seven up eight down(七上八下)新浪社區
  辦稅大廳不是saloon
  官方標識仍需規範
  語言是時代變遷最敏感的反應器,中式英語繁盛的背後是中外交往更加密切、中國影響力的增強。同時更反映了當下解構文化、娛樂狂歡、顛覆權威等思潮的盛行。
  但是,標識、提示語、招牌更多是要承載服務引導溝通的功能,如果人們看到之後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那麼這些英語標識存在的作用除了好玩兒就別無其它了。例如海南某地的辦稅大廳的“大廳”翻譯成saloon,在英文裡,saloon準確的意思是聚會或者喝酒的地方,讓老外一看,還以為是休閑娛樂場所呢,這顯然有失嚴肅和規範。
  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指出,人們應該以寬容和客觀的態度對待中式英語。“物竟天擇,適者生存”這一法則對中式英語同樣適用。學生應學習使用現行的標準英語;官方應協助規範中式英語的運用。而作為一種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現的有趣文化現象,中式英語仍將以不可逆轉之勢在指責和寬容中繼續“成長”。
  因此,在中國式英語的娛樂功能受到歡迎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丟掉其溝通服務的功能,處理要適度,萬不可出現將稅務局翻譯成休閑娛樂場所的情況。
  長沙紅網

[font='Times New Roman']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71楼 发表于: 2012-01-28


中日上演「大使馆搬迁大战」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1月27日 00:40   中广新闻网


  中国与日本两国,最近为了搬迁大使馆的事情,争执不休。日本共同社报导说,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希望迁进在北京建成的新馆,不过大陆方面竟然声称,新盖好的日本大使馆,是「违章建筑」,让日本傻眼。报导说,中国去年打算搬迁驻日本大使馆,可是日本迟迟不批,中国可能是抓到了这个小辫子,于是迳行报复。
  不过一名日本大使馆官员,略感负气地表示,就算没水没电,没有天然气,他们也要搬进去。也有一名官员,不满在双方在交涉过程当中,中方始终态度冷淡,竟然放声大骂。目前瞭解,大陆方面计划,在交涉取得成果前,决不给日本新馆通上水电。

[font='Times New Roman']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72楼 发表于: 2012-01-28


中国禁日使用驻华新使馆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1月26日 15:51   澳洲日报

  围绕日本驻华大使馆希望迁入在北京兴建的新馆一事,日中两国正暗中激烈对抗。虽然新馆已于去年7月竣工,但中方认为这是“违章建筑”,不批准使用。日方的搬迁计划至今仍没有着落。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是中国驻日公馆的搬迁计划毫无进展,中方此举似乎意在“报复”。
  据共同社1月26日报道,日本大使馆的一名官员最近在搬迁交涉中不满中方态度冷淡,连珠炮般地发声斥责。而中方则计划在交涉取得成果前不给新馆通水电。日方官员甚至表示“就算没有煤气、没有水、没有电,我们也要搬。没办法(就是要搬)。”
  此事源于日方的一个基础性失误。日本政府从2006年起投入了约7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建造一座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的新使馆,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日方把原来的通顶设计改建为楼层走廊,使总面积比原来多了几个百分点。由于日方未提交设计改动的申请,中方便抓住了这一失误。
  原本这也不是大问题,但中方却庆幸此事“来得正好”。这是因为2010年秋发生日中撞船事件后,日本的反华情绪一度高涨。在此形势下,位于东京的中国驻日大使公邸、新潟市及名古屋市的总领事馆等因建筑老化有意搬迁的计划遭到了当地议会等方面的反对。
  特别是针对中国大使公邸的搬迁计划,日本外务政务官滨田和幸等人批评中方“正在抢购土地”,开展了反对搬迁的活动。
  中方则以日本大使馆新馆建筑违章问题为谈判“王牌”,希望两国努力就驻外公馆的搬迁和兴建事宜达成相互提供方便的协议。不过日方则以“国会不会批准这种协议”为由予以拒绝。另一方面,为打破僵局,日方也提出了表明诚意的妥协方案,即不使用需要签字的协议文件,而是采用确认外交事宜实际情况和表示抗议时使用的不签字备忘录的方式。
  两国政府去年12月曾基本达成共识,日方则以春节为目标推进搬迁的准备工作,不过中方以备忘录内容仅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一般性原则,并非切实承诺给中方提供方便为由,态度再度强硬了起来。
  中国外交消息人士表示,日方目前没有在中国兴建驻外公馆的计划,因此中方虽然明白这样不符合协议,但也不会让步。日方则反复重申“正在进行最后协调”。
  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双方必须重视改善关系的一年。日本政府高官透露称,两国政府将把此事“限定于事务性的层面,不会让其发展为政治性问题”。不过,虽然双方已非正式地就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达成了共识,但目前并无解决的眉目。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73楼 发表于: 2012-01-28


解读春晚导演哈文幕后身份:本是高干子弟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1月23日 15:51   澳洲日报


  赵本山在央视春晚第三次彩排前宣布退出龙年春晚。尽管老赵辞演有官方说法,但“赵本山与哈文关系一般”的说法在坊间颇有传播度。赵本山称霸春晚舞台多年,哈文第一次挂帅就敢拿赵家班开刀,是什么使得哈文有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我们为您揭露哈文的两重身份,也许您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身份一:
  高干女儿、主持人李咏的上司兼妻子
  网络搜索哈文的简历,除了央视龙年春晚总导演、央视3套总监助理的身份外,“李咏之妻”也是关键词条之一。2003年10月,哈文担任《非常6+1》制片人,由当时已通过《幸运52》蹿红的李咏担纲主持,该节目曾获得相当不错的收视率。此后,两人又合作过大型选秀节目《梦想中国》和综艺节目《咏乐汇》。实际上从二人的合作开始,作为制片人的哈文就一直是李咏的顶头上司。早前,李咏曾对外精粹地总结他与哈文的关系:“我在工作中寸土不让,但是生活中我都听她的,我没原则。”
  针对哈文一举拿下央视龙年春晚总导演帅印,有媒体曾报道其未经过竞聘,系直接任命。一时间坊间的“后台说”甚嚣尘上,还有爆料称其父是文化部高官。李咏在自传《咏远有李》中也曾说,哈文父亲确实非普通人。书中曾提到“开学第一天,哈文是坐着一辆小轿车来的。”“和哈文家人一起聊天,我才知道她父亲不简单,是一位中共高干。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本溪市税务局长,周恩来总理亲笔手书的委任状。1958年,他赴宁夏负责成立回族自治区的筹备工作。”
  身份二:
  《超女》教母夏青的同窗和竞争对手
  提到李咏哈文“夫妻店”之一的《梦想中国》选秀,不得不提到它的强劲对手、开辟了内地选秀元年的《超级女声》。巧合的是,《超级女声》台前幕后的功臣王鹏、夏青和哈文夫妻俩是大学同班同学。当年,这两档节目形成了PK之势,尽管有央视作为传播平台,但《梦想中国》还是败下阵来,曾有媒体在2005年赛后评论称无论在海选范围、节目编排还是选手水准上,两档节目都是高下分明,《梦想中国》完败。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74楼 发表于: 2012-01-28


学者评春晚30年:创新求变中体现出传统文化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1月23日 14:19   中国新闻网

  又是一年除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岁交子时,连天响彻的鞭炮声中,《难忘今宵》的旋律变为《天下一家》。从1982年开始的春晚在创新意识与怀旧氛围的交织下,度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
  今年的春晚,最具新意的是突出了家的概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俞虹认为,今年春晚把“家”作为核心词,在开场的节目中就有体现。几个家庭的表演,既有自然的“小家”概念,又有包含家国的“大家”概念,并引出孝道这一传统价值观,可以说是在创新求变中体现出传统文化。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中良也觉得,现代社会强调个性解放,经济的发展对以往的家庭结构产生很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春晚突出家庭伦理观念,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与以往春晚前只有少量“剧透”不同,今年春晚不仅提前两天公布了节目单,而且基本与直播内容相吻合。对此,电视节目策划人朱煦认为,这样做一方面体现出春晚主办者对节目的信心,另一方面观众由节目不确定而产生的期望,变成对节目有选择的观看,这个方法可以给春晚减轻压力,值得以后借鉴。
  作为一台有30年历史的综艺节目,要有创新突破并不容易。但俞虹认为,今年的春晚更轻松、自然,模式感更少。李云迪与王力宏的对弹表演,在传统与流行的对接中展现出音乐之美。舞美最大的变化是不尚华丽,用电视手段融合视觉感受,杂技《空山竹语》中绿色的竹海,色调祥和,与以往热闹的喜庆色彩有所不同。
  “今年的春晚站在30年的时间节点上,有不少怀念节目,使春晚的联欢气氛更浓。春晚不需要更华丽的舞台,却需要更多样的节目。上世纪80年代那种亲近的主持风格,放到今天也会使春晚更有看点。”朱煦如是说。(记者殷燕召)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575楼 发表于: 2012-01-29

多少年,多少路,回家是不悔的诺言,祝海内外的校友常回家过年!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76楼 发表于: 2012-02-02
俄媒称大多中国人不认韬光养晦
(香港)   (2012-02-02)
早报导



  (联合早报网讯)环球网援引“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网站1月30日报道,美国正在积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菲律宾和越南的军事合作,企图以此遏制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
  俄媒称,在中国较有影响的《环球时报》近日发表评论,呼吁对菲律宾实施经济制裁,回应菲扩大美军驻菲兵力的计划。这也是中方对1月26-27日菲律宾和美国战略防务对话的首次回应。在此次对话中,菲美双方讨论了美军战舰重返20年前被迫撤离的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并且在此常驻的方案。菲方主动请求美军加强在菲兵力部署,声称此举是为了对抗日益增长的中国威胁。菲方还计划邀请美国陆军在菲境内部署,要求与美方举行更多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媒体认为,中方应当向邻国表明,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企图成为美军备用机场,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作为对菲律宾行径的回应,中方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与菲方的经济联系。
  俄媒称,中国媒体的上述声明可以视为中方放弃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制订的韬光养晦策略的新证据。长期以来,这种策略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特色。但是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持续增长,加上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使得中国一些认为韬光养晦策略已经过时的人的声音更加响亮,他们呼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因此,考虑到中国可能的强硬反应,菲律宾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中到底能走多远。否则的话,在中菲关系因南海问题而日益紧张的条件下,菲方完全倒向美国,无异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专家莫西亚科夫认为,中国和菲律宾不久前曾经发生非常严重的冲突,当时菲律宾人声称准备拿武器保护自己的领土,争夺南沙群岛。此举将会导致中国南海完全有可能变成新的热点地区。他说:“站在菲律宾背后,还有越南背后的,可能就是美国。美国在那里已经有军事存在。为了对抗中国力量,菲律宾和越南需要至少不逊于中国的强大盟国。”
  俄媒称,美国不断干涉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声称南海是自己的国家利益地区。作为菲律宾的军事盟国,美国海军经常与菲军举行联合演习。为保持对该地区的关注,重返亚太,防范中国导弹攻击,美国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成倍增加在达尔文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美国空军也将在澳大利亚部署战略轰炸机、歼击机和空中加油机。美国还与新加坡达成军事合作协议,计划部署美军战舰。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利用东南亚国家,借助盟国之手,共同阻挠中国影响力的持续增加。最近两年来,美国还在积极加强与越南的军事联系,把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继菲律宾之后遏制中国的另外一个新平台。
离线太极之友

发帖
3893
金钱
46293
经验值
142
只看该作者 577楼 发表于: 2012-02-03
    愿搬起美国这块石头的人,扼在自己的脚上。
自觉调节生活
感悟正道人生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578楼 发表于: 2012-02-04


放棄美國國籍不再免費 須付450美元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2月03日 01:10   僑報

  【僑報訊】對一些人來說美國國籍是無價之寶,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一文不值。現在,國務院確認了美國國籍的價值,如果放棄美國國籍就得付450美元。
  據美聯社報道,此項收費從本月起生效。聯邦注冊機構稱,如果要放棄美國國籍,整個過程的費用從零變為450美元。
  國務院沒有說明用什麼方法以及為何如此計算全部費用。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國籍還是免費的。
  如果要繼續保持美國國籍另加一本護照作為證明的話,護照申請費猛升了27%,從55美元上漲到70美元。而護照安全保障費則暴漲了100%,由原來的20美元漲到40美元。此外,為了彌補成本,原本免費的新增護照頁現在也要加收82美元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579楼 发表于: 2012-02-05


大陆青年纾压 「每月与佛祖聊天」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2月04日 13:51   澳洲日报

  大陆贫富差距日大,年轻人对前途迷惘,「我不知道未来在何方,我还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有远大理想,但不知如何实现」。中国愈富愈崛起,诸如此类迷惘心声,已成大陆年轻一代心情写照。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报导,中国卅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社会中长大,他们对未来有一定期许;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出生于城市或农村等家庭背景影响未来发展,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倍感焦虑。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春铃说,他们都追求高质量生活,也想让其它人尊敬自己,这些人或许已患有「中产阶级焦虑症」。出了自己的看法。
  报导形容,在大陆最贫困的农村地区,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辍学,转往更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
  一名廿五岁的四川人卓宏说,一开始到东莞赚钱让他非常激动、开心,也一直存钱准备结婚。不过他发现,现在生活很难继续下去。
  卓宏说,他赚的钱不够在东莞买房子,但他已不想再回到那个道路泥泞,也没有工作的家乡。「我已过了重新开始的年纪,或许我十年前出来的决定是错的。」
  尽管城市里的年轻人有更多选择,但他们也感到困惑。上海一名廿四岁的倪小姐表示:「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我还没有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则认为,对于城里的年轻人而言,「房价太高」或许是最大的问题。
  一名上海年轻人说,几十年前,在毛泽东时代,这种事情还是不可想象的。他现在漫无目的,只能每月去一次上海静安寺,与佛祖聊聊天。「我认为,有信仰是件好事。」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580楼 发表于: 2012-02-09


中美回应:中国公民不能申请一年以上美签证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2月07日 03:50   中国日报

  (北京六日电)一张关于「中国公民不能申请一年以上美国签证」的图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中美官员回应财新记者采访,均表示有意改善签证互惠措施。
  2012年2月2日下午,一位名为「雯妞vivian」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佈了一张照片,内容为美国驻渖阳总领事馆的一张通知,该通知是和赴美签证一起发出的。
  该通知称:「美国政府期望给中国公民签发一年以上有效的签证。然而,至今未得到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根据中美外交对等原则,如果得不到中方合作,美方无法单边行动延长中国公民的签证有效期,因而我们只能给您颁发一年有效签证。我们为此带给您的不便表示遗憾。」
  该微博发出后,迅速被网友转发和评论,短短一天内,评论数高达三万多条。2月3日下午,博主自行删除了该条微博。但该微博引发的舆论对中国公民赴美签证问题的关注却热度不减。
  财新记者就此事对中美官方进行了采访,得到了中国外交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正式回应。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表示,该通知的确存在,并曾由美国驻渖阳总领事馆短暂发放。
  包日强在对财新记者的正式回复中,引用了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话:「我们愿意为中国公民发放有效期为5年的签证,无论他们访美目的是商务、旅行还是学习。基于长期以来的对等原则,我们已经正式告知中国政府,我们已準备好为我们的中国客人发放有效期为5年的签证,如果中国政府愿意给美国公民同等对待。我们正在等待答复。」
  包日强称,美方将努力寻找为中国公民赴美提供便利的方法,他们也期待继续与中国政府合作,使两国之间的旅行更加便利,这也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官员则对财新记者表示,在获悉美国驻渖阳总领事馆以在护照中夹带纸条的形式向办理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发佈消息后,中方即向美国驻华使馆核实;美方表示,驻渖阳总领事馆已停止上述行为。
  外交部上述官员称,目前美国公民申请中国签证手续非常简便。相对而言,中国公民申请美国签证还存在「手续复杂,背景调查时间长,预约面谈,留取指纹及拒签率高」等诸多问题。中方高度重视中美签证互惠问题,一直与美方保持密切接触。中方愿意与美方共同努力,尽快举行专门会谈,妥善解决两国人民往来中出现的问题,为两国人民往来提供便利。
  根据美国官方的统计数据,2011财年(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美国使领事官员总计处理超过100万中国人的签证申请,比上年同期增加34%。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发放率增加1.24倍。
  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1月19日,奥巴马总统签署了一项旨在促进美国旅游业发展的行政命令,其中包括下令美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着手简化和加速非移民签证的申请程序。舆论普遍认为此举将有利于数以万计的中国游客更加便捷地赴美。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81楼 发表于: 2012-02-12


中国人赴美签证放宽 两类人免“谈”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2月09日 01:03   凤凰卫视

  美国频频在华宣布签证利好政策。继年前发布签证新规后,美驻华使馆今天下午将宣布进一步放宽签证审理,让更多中国申请人享受免面谈的待遇。
  今年春节前夕,奥巴马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将采取多种签证便利措施振兴旅游业,重点吸引中国、巴西的游客。为落实总统的行政命令, 美驻华使馆将于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简化签证申请手续的细则。
  新举措将包括缩短签证审理时间、简化“低风险”申请人的签证手续等,为中国增发40%的旅游签证,并开放10万个新签证面谈机会。法晚记者提前拿到有关新政内容,为读者抢先进行解读。
  新政解读
  扩免签范围 两类人不用面谈了
  根据这项新计划,符合条件的“低风险”签证申请人不必再到使馆接受签证官面谈,可直接进行续签或获得签证。这类“低风险”申请人包括:
  a.签证到期续签的个人
  包括返回美国学校继续学业或研究的学生,或欲返回美国相同地点从事商业活动的商务旅行者。他们在以前申请签证的过程中曾接受面谈和全面筛检,续签时可不必再到使馆接受面谈。
  不过,申请人必须已经持有一个有效的美国签证(或者签证自失效日起不超过12个月,且之后没有被拒签过),并且再次申请相同的签证类型。
  b.首次申请签证的较年轻和年长的申请人
  这类申请人是80周岁以上或14周岁以下的人员,即使他们以前从未申请过赴美签证,同样有资格享受免面谈待遇,无需预约,也无需到使馆接受面谈。
  在华增发40%的旅游签证
  2012年,在中国签发的赴美旅游签证数量将比2011年增加40%。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大陆申请美国非移民签证的人数达100万人,共发布了90万个签证,签证通过率达到90 %。
  新开10万个面谈机会
  此外,按照新计划,美方希望到2013年处理至少400万份来自中巴两国的签证申请,其中中国220万,巴西180万。这个数字将是现在的两倍还多。为此,美国将为首次申请签证的中国游客开放10万个面谈机会。
  非移民签证最快三周完
  根据计划,非移民签证申请审理的时间,缩短至自递交申请起3周以内。而原来,所有签证审理需要3周以上。
  此外,面谈等待时间和等候领取签证的时间(指领事官员批准签证后将护照和签证返还给申请人所需的工作天数)将分别缩短至一周和5个工作日以内。
  不仅如此,按照新计划,处理非移民签证的能力将提高40%。
  完成该项计划,需要美国驻华使领馆做一系列的工作改变,包括:对华增派50名签证官(之前美国在华签证官不到100人);延长签证官受理签证的工作时间,在各使领馆增加签证处理窗口,配备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等。
  流程变化
  ▲第一部分:面谈之前
  1.交纳签证申请费。按新计划,未满14周岁或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申请人,或者持有过一个有效签证的申请人,可以通过中信银行代传递服务来申请新签证。使用此项服务的申请人不需要亲自到使馆面谈。(新变化)
  2.通过4008-872-333或021—38814611预约面谈时间。使馆提供加急预约面谈服务,申请人本人发送电子邮件至Bei-jingExpediteRequest@state.gov,说明加急理由。
  3.在线填写DS-160申请表,按要求准备材料。
  4.等候面谈,时间缩短至少于一周。(新变化)
  ▲第二部分:面谈
  1.面谈当日申请人携材料到使领馆,先在签证处外排队,然后过安检。
  2.进入签证大厅,到签证办理窗口递交材料。北京原有14个窗口,包括“递交申请材料窗口”、“指纹扫描窗口”和“面谈窗口”。计划新增4-8个窗口,可能用于递交申请材料和面谈。(新变化)
  3.指纹扫描,接受签证官面谈。等候指纹扫描和面谈的时间约为3个小时。
  提醒:符合中信银行免面谈代传递业务的要求,而且已在使馆提供十指指纹的续签申请人,无需再提供指纹。(新变化)
  ▲第三部分:面谈之后
  如果签证申请得到批准,使馆将会把印有签证的申请人护照在面谈后的5个工作日内(并不包括行政审理签证的时间,行政审理时间一般为3-4周)邮寄给申请人。
  按照新计划,美国今年向驻华使领馆增派50名签证官之后,签证审理的时间将缩短至少于3周。(新变化)文/记者 李莎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582楼 发表于: 2012-02-12


传瓦良格8月1日交付南海舰队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2月11日 18:21   澳洲日报

  有人说,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里,唯独中国没有航母。而且美、俄、英、法四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无一不在竭力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航母大国”地位:美国拥有现役航母11艘,占全球航母半数以上;俄罗斯竭力保留1艘满载排水量6.75万吨的大型航母;英国计划建造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新一代航母;满载排水量达4万余吨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仍是法国海空称雄之本。
  此外,再看看一些中小国家也都纷纷购买或自建航母。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中国周边的印度、日本和韩国。印度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三航母战略”:除购买和改装两艘航母外,正着手自建“维克兰特”号航母;日本“日向”级、DDH21“直升机驱逐舰”和韩国的“独岛”号都具备了“准航母”的功能。
  航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不讲大家也明白。特别是中国拥有广阔的海疆,以及海上重要的能源运输线,危及到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所以建造拥有航母是必然之路。俗话说的好,正所谓是“人有脸,树有皮,不争名誉,也要争口气!”
  2008年12月23日,在国防部就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等海域护航举行发布会上,时任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就放风表示,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具体要求。
  2009年3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2011年7月11日,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八一大楼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举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问到有关中国航母建设的问题,陈炳德回答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一艘废旧的航母,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也很有价值,至于会造几艘航母现在还未决定。
  27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航空母舰的发展问题。建造航空母舰十分复杂,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目前改造的这艘航母出海试验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整个改造工程进度来确定。航母的人才建设,是整个航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依靠我们自己力量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了解,中国首艘航母是2002年3月3日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号航母。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由大批拖轮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船坞进行改造。2009年5月底,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开始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也被铲去。同年10月,相控阵雷达安装基座出现在舰岛上。
  2010年5月30日,汽轮机组锅炉点火吹管。9月,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人员防坠网支架安装完毕。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12月24日,制冷机和动力舱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安装完毕。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7月3日,“88”大型辅助船现身大连,停靠在“瓦良格”边上,网友热情地将88号称为中国航母“保姆舰”。19日,“瓦良格”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22日,“瓦良格”飞行甲板开始多处同时涂装。8月4日,“瓦良格”附近加强管控禁止拍摄及窥视港区。10日,“瓦良格”首次试航。
  军方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2012年八一建军节宣布成军,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航母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初步计划日后将在南海服役。
  中国有辽阔的海疆,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建造航母。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购买了“基辅”、“明斯克”、“瓦良格”号等退役航母,并正式开始对航母的研发。
  特别是中国将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作为练习用航母;然后根据修理经验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3艘航母的体制。中国计划建造两艘拥有几乎无限续航力的核动力航母,显示中国有意朝远洋积极发展。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确立航母的运用体制,跨越“第一岛链”,从而突破只限于沿岸防卫的现况。
  即使拥有航母,中国也会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发展有限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必对此感到疑虑。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583楼 发表于: 2012-02-13

美国醒了,中国怎么办?


           ------ 阴转睛网友的观点------
建立在市场逻辑基础上的全球经济问题正在转变为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崛起和发展中国家与衰退中国家的矛盾正在激化,其中特别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那么美国和西方国家以此能够挽回其衰退的趋势吗?同时美国回来了,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这对中国战略和外交决策来讲已经是一个考验。21世纪第一个十年,对于美国来讲是失去的十年,对于中国来讲是发展与崛起的黄金十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始美国回来了,对于美国来讲这十年将是追补失去的十年,是重新确立世界霸权的十年,那么美国回来了,对中国意味什么呢?显然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首先,美国一回来就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重申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加固以其为主导的亚洲秩序,使中国处于一种被孤立和边缘化的位置。在舆论上,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并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政治与外交上,宣称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和大国主导地位,推行价值观外交,重新拼凑往日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对中国形成从东、南到西的C形包围圈。经济上,推出 TPP计划,以此排挤中国在亚太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最后,军事上,加紧部署,并联合相应国家轮番在南海,东海和黄海进行军事演习,制造摩擦和危机。其次,美国和西方国家加紧全球干预,试图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挽回其经济上的衰退,重修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大国秩序。其方法是锁定目标,然后加以围困,步步紧逼,实施群狼战术。具体分四步走,第一步制造舆论,妖魔对方,第二步制造地区分裂,挑起地区矛盾与冲突,推行以夷制夷的方法,而自己在后面不断煽动,通过出售武器,军演使地区局势趋于紧张。第三步制造目标国内部的矛盾,扶植和武装反对派,推动国内的政治动荡和混乱。第四部利用联合国安理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对目标国进行武力干涉,导致政权的更迭。这一方法在利比亚得逞后,正在被复制到世界其它地区,并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全球干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因为它成本低,无须自己投入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其次在道义上不会受到指责,相反得分不少,美国和西方国家反而成为维护正义与和平的象征,另外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可以由此出售大量武器装备赚钱,提振其衰退的经济。最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改变了其全球化的战略,退回到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往全球化的轮里倒沙子,制造贸易摩擦,将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硬币中国人民币升值,指责中国靠不公平贸易牟利,偷走设计和专利,还操纵汇率以压低价格。事实上,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冷战后全球化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他们试图通过全球化,打开全球市场,并以此推动全球西方化和美国化,达到历史的终结。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也推动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由于本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搬到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产业空洞化,产业空洞导致美国和西方失业率急剧上升,大批中产阶级失去了工作机会,生活每况愈下,社会矛盾加剧。由于美欧跨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搬到中国,而产品的终极目的地依然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由此导致美欧与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逆差加剧,贸易赤字急剧上升,美欧国家消费越来越依靠于从中国的进口,最后陷入目前的债务危机。所以全球化的发展显然已经不再有利于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当然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应该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与政治精英,而这成为导致美欧国家内部财富分配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曾对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作过深刻研究,他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从世界中心地带向边缘扩散,导致发达国家的衰退,而衰退中的大国对此有三种战略可选择,一最激烈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排除新兴国家的经济挑战和军事威胁;二是后退到贸易保护中去,或者削弱新兴国家的经济;三是采取使本国日趋衰退的经济振兴起来的政策措施。通常受到挑战的国家是把各种战略结合起来贯彻。目前作为受到挑战的国家美国和西方国家,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所谓美国回来了,其战略转变无疑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建立在市场逻辑基础上的全球经济问题正在转变为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崛起和发展中国家与衰退中国家的矛盾正在激化,其中特别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那么美国和西方国家以此能够挽回其衰退的趋势吗?同时美国回来了,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这对中国战略和外交决策来讲已经是一个考验。

离线傲天

发帖
1491
金钱
52094
经验值
23
只看该作者 584楼 发表于: 2012-02-14


                         王立军进美领馆 引爆政治炸弹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2月09日 03:45   中国日报


                                                                        
                                                                                                 王立军与上司薄熙来发生矛盾,导致他政坛失宠     
  (华盛顿八日电)根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国务院2月8日证实,中国重庆市副市长、原公安局长王立军本星期曾去过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来「自愿」走出领馆。
  据报导,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在华盛顿举行的例行记者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证实号称「打黑英雄」的王立军本星期早些时候和成都领馆人员见了面。
  她说:「王立军确实以副市长的身份要求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会面。会面时间订好。我们的人跟他见了面。他确实访问了领馆,后来自愿离开领馆。」
  据报导,至于王立军当时是否要求避难,纽兰说:「显然,我们不谈论和难民身份或者避难等有关的事宜。」
  这位国务院发言人拒绝披露王立军在成都领馆具体谈了什么话题。她还说,就她所知,美方后来和王立军没有任何联系。
  据报导,王立军是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干将,但最近突然被调离安全部门。坊间有推测说,因为王立军争议太大,薄熙来将他牺牲,而王痛骂薄「兔死狗烹」,揭发薄家腐败。2月7日,网络突然疯传说,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周围出现大量警察,装甲车上了街,原因是王立军到领事馆避难。传闻王立军在美国拒绝接收后离开领馆,重庆警方试图将其带走,但王最终被国安带到北京。2月8日,重庆官方宣布,副市长王立军「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
  对有关王立军是被迫离开美国领事馆的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对媒体重申王立军是自愿离开。她说:「他走了出去。这是他的选择。」
  「重庆模式」断条腿 18大布局乱了套
  重庆本来就是雾都,王立军事件更卷起重重政治迷雾。这个事件不仅重创重庆,还将波及中共十八大的政治部署和人事布局。
  王立军曾被认为是「打黑英雄」,又可能随他的直接上司薄熙来在中共十八大时返京,行情水涨船高。谁也没想到情势会如此快速逆转。春节前,传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人员到了重庆,当时重庆官场什么猜测都有,就是没猜到王立军会有事。结果中纪委一走,他的公安局长职位、操掌的重庆政法大权,全被拔除。
  王立军事件,首先将重创重庆。重庆这些年来成为焦点城市,靠两大动作,一是「打黑」,二是「唱红」。「唱红打黑」,创出一个「重庆模式」。
  王立军作为「打黑」的操盘手,一旦出事,「打黑」版本将彻底改写。就算压住不提,「重庆模式」的两条腿也断了一条;更不用说,这事件还可能继续揭露更惊人的情节。
  王立军事件像炸弹爆开,炸在一个极其敏感的时间点,那就是中共十八大已进入关键的筹备期,此事打乱了十八大筹备期的政治部署。





[font='Times New Roman']  薄熙来与夫人谷开来及儿子薄瓜瓜在一起

[font='Times New Roman']



[ 此帖被傲天在2012-02-15 12:09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