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兰”梦
已故文友“米兰”的妹妹从大洋的彼岸回来,召集兰韵文学协会所有在家乡的“老兰”聚旧。
兰韵文学协会是由“米兰”牵头,汇集几位文友兴办于1985年,发展会员12人,每人取一个带兰字的笔名,创办“兰韵”(后改名蓝月亮)文学期刊。当时,因潮流时兴文学,吸引大量的拥趸,为此,兰韵文学协会还特举办了一期免费的文学培训班,并邀请国家级刊物《散文诗报》的主编刘冰和本地著名诗人陈日生讲课。此期文学培训班在当时影响广大,参加培训班的文学爱好者,在兰韵的带动和帮助下,成立了一个诗社和一个校园文学组,并积极向县刊、县报投稿,成为本地文坛的新鲜血液。此期的培训班,也使兰韵的声望在本地的文坛大振,各位“老兰”也借此高昂的士气勤奋笔耕,终于不负众望,县级、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刊物中,都有各位“老兰”的铅字,有的“老兰”加入了市作协、省作协。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红旗杂志社编审、著名作家柯蓝和夫人文秋同志到台山视察时,接见过几位“兰首”,并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和题字留念。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始,人们的目标转移了,文学再也不吃香,加上“老兰”们出国的出国,结婚的结婚,调工作的调工作,大家都忙个不亦乐乎,“兰韵”就无疾而终。各位“兰友”也因各有各忙,除了有大喜事外,基本上很难聚到一起。
也许是“米兰”的号召力还在,也许是为了见一见故友的妹妹,这次,家乡的“老兰”就算在百忙之中也抽时间出来,终于聚齐了。见面后,先是几番唏嘘,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兰”们,已经长出了不少白发,十二位的“老兰”有七人在家乡,三人在国外,还有两人已是阴阳相隔。二十多年的沧桑,把青春、激情、梦想、甚至生命都扼杀了,幸好,逝者已矣,活着的还在努力地生活,饱暖之余,还存着那一点点未了的心结——兰韵——文学。
谈现今的状况,说过去的逸事,在七嘴八舌中,气氛推到了高潮,虽然没喝酒,但人人兴奋莫名,个个争先恐后发言,一个接一个的话题,有激昂、有惆怅、有欢笑、有落寞……,大家好象都要把脑子里积存的往昔一下子摆到桌子上来。不知不觉间,已饭终人散,餐馆也静下来了,只剩下我们这一桌还在热情高涨地高谈阔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最后,我们合照留念,并请在座的台山同学网的网主——四哥,为我们在同学网上开一个“兰韵”专栏,让大家有一个沟通平台,无论在天南地北、大洋彼岸都可以方便地交流。
第二天,热心的四哥为我们建好了专栏。“菁兰”一马当先,发了一贴“再见兰花草”,并上传了那天的合照。余下的“老兰”们也不甘落后,发贴、回帖忙个不亦乐乎,一个星期不到,专栏已有主题十多个,回帖有几百,浏览有几千。更幸的是,去了M国已二十多年没联系的的“劲兰”,也风闻过来,热闹一番。一班志同道合的文友,历经二十载的沧桑,终于又聚到了一起。
也许,以后我们会点燃激情,再续过去的文学梦,不让已在逐浪发了过百万字小说的“海兰”专美;也许,以后我们会甘于平淡,只在网上聚聚旧,吹吹水;也许,以后我们可能会连网都不上;也许……。但我相信,无论如何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我们心中的“兰韵”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