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865阅读
  • 15回复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陈海燕
 

发帖
547
金钱
848
经验值
4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台城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她的历史始于新宁县的设立。

    台城在明清两朝先后建起了众多烙上封建社会印记的文化设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古迹已经湮没,现在我们只能从文献资料中去记忆和认识这些文化古迹。fficeffice" />

 位于台城岑边村的台城最古老的宗祠:尧俊岑公祠

     

宁谧的祠堂前面,小孩子们在怡然自得地玩耍。一阵微风吹过,飘飘的,竟吹起了宗祠的些许神秘。

 

  

   光阴瞬间轮回,门外是人间朗朗乾坤,门内却是悠悠千年历史。神龛和牌位、烛台和高堂无时地释放着余威,这一切摆放和一切布置都渲染和映衬着无形的威严和神秘的气氛。

   大门掩饰不住岁月的洗礼,土黄的颜面,仿佛老人那张饱经风霜的脸。

[此帖子已被 燕福不浅 在 2009-11-26 19:51:00 编辑过]

小图 | 大图 图片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 台城老祠堂——岑家祠堂|家乡人和事
分享到
离线陈海燕

发帖
547
金钱
848
经验值
47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1-26

 

   一如我每次拍摄所遇到的情况,一位老婆婆好奇地走过来问我:“靓女,你也是老岑吗?”我摇摇头不好意思:“不,我不是。我只是喜欢拍摄老房子。”“那边还有一间呢,看起来更新!”在老婆婆的带领下,我终于找到了上次拍摄寻获不着的尧俊岑公祠

可爱的老婆婆,自创手势!

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多美的女士们!

[此帖子已被 燕福不浅 在 2009-11-27 15:37:02 编辑过]

离线玫瑰花

发帖
12133
金钱
120422
经验值
5074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6
以前住平湖路,每天都经过岑家祠堂,每逢登高时候,这间岑家祠堂非常热闹,我们同学踏浪狂歌就是岑家后人。
离线昨夜星辰

发帖
9605
金钱
7777
经验值
384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1-26

几市影相两个手指见得多,吗阿婆婆三个手指代表乜呀?

[此帖子已被 昨夜星辰 在 2009-11-27 1:54:45 编辑过]

离线余民

发帖
779
金钱
890
经验值
44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1-26
离线余民

发帖
779
金钱
890
经验值
44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1-26

生生不息,阿婆自创.

离线77Q80GO

发帖
196
金钱
375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1-26

楼主你留意一下墙上的五张照片,其中之一是唐代诗人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离线刘树民

发帖
24792
金钱
29646
经验值
559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1-2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诗。谢谢小妹,欣赏了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1-27

台城五龙中的龙光里,以前是清一色的岑姓,并且全是从岑边村搬过去并建了新屋的,所以龙光里的人大多都与岑边村的人是家亲,即原是同一个祖宗,我家就是其中之一.谢谢燕福不浅让我也看到了父亲这边的"岑家祠堂",上次是让我看到母亲园田村的"李姓旗石",这两样以前我都末曾见过,再次多谢燕福不浅.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1-27

猫在前面的小八婆很像她妈妈,有型有款,她爷爷看见乐开怀咯。

离线77Q80GO

发帖
196
金钱
375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1-27

位于台城岑边村的尧俊岑公祠,尽管造型简单,规模不大,但却是台城现存最古老的祠堂。fficeffice" />

    台城尧俊岑公祠是为纪念宋朝上柱国卿岑尧俊而建,始建时间不详,但据传其历史比台城的还悠久。早在明朝的〈新宁县志〉就记载有:“始卜岑边村前地建城”的语句。

公祠规模并不宏大,看上去是一座普通的小瓦房。进得祠内可以看见神台左右有六幅画像,其中一幅是岑尧俊的画像。据历史记载,岑尧俊十八岁即高中进士,少年得志,后一直任朝廷官员,五十一岁时,迁往南雄珠玑巷,后来又迁至我市岑边村,晚年定居于此,卒后葬于台城横湖。岑尧俊共娶有四位夫人,育有五子,子姓蕃昌,至今,粤港澳,海外及广西东南部岑氏族人多为岑尧俊后代。

此外,还可以看见有岑氏始祖姬渠的画像,姬渠生于西周年间,距今2700多年。从头像上看,除了官吏外,这六人中最为出名的当数唐代的岑参,他有作品《岑嘉州集》传世,共存诗三百六十首,其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为人所熟悉,诗句“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广为传诵,是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之一。

   百川东到海,何曾复西归。岁月流逝间,不少尧俊氏后代已走出原居地,遍布海内外,而这座并不起眼尧俊岑公祠是则成为他们追本溯源之地,凝聚各地尧俊岑氏乡亲的精神。

离线陈海燕

发帖
547
金钱
848
经验值
47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1-28
77Q80GO:

位于台城岑边村的尧俊岑公祠,尽管造型简单,规模不大,但却是台城现存最古老的祠堂。fficeffice" />

    台城尧俊岑公祠是为纪念宋朝上柱国卿岑尧俊而建,始建时间不详,但据传其历史比台城的还悠久。早在明朝的〈新宁县志〉就记载有:“始卜岑边村前地建城”的语句。

公祠规模并不宏大,看上去是一座普通的小瓦房。进得祠内可以看见神台左右有六幅画像,其中一幅是岑尧俊的画像。据历史记载,岑尧俊十八岁即高中进士,少年得志,后一直任朝廷官员,五十一岁时,迁往南雄珠玑巷,后来又迁至我市岑边村,晚年定居于此,卒后葬于台城横湖。岑尧俊共娶有四位夫人,育有五子,子姓蕃昌,至今,粤港澳,海外及广西东南部岑氏族人多为岑尧俊后代。

此外,还可以看见有岑氏始祖姬渠的画像,姬渠生于西周年间,距今2700多年。从头像上看,除了官吏外,这六人中最为出名的当数唐代的岑参,他有作品《岑嘉州集》传世,共存诗三百六十首,其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为人所熟悉,诗句“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广为传诵,是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之一。

   百川东到海,何曾复西归。岁月流逝间,不少尧俊氏后代已走出原居地,遍布海内外,而这座并不起眼尧俊岑公祠是则成为他们追本溯源之地,凝聚各地尧俊岑氏乡亲的精神。

 

   岑氏广东始祖尧俊公,生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丁丑)。其于端平二年(公元1235)考取乙未科进士时,年仅十九岁(古代年岁多以虚龄计算)。少年高第,功名早遂。

    根据《恩平岑氏族谱》所载,尧俊公之官秩,共见两处有所说及。

一、“官至上柱国卿,(勋官可参政议事、共商国计。)”

二、“曾先后任外典(翰林院管佛经的外典籍的官员)、枢密(在枢密院掌管国家军事及边防等事务的官员)、内幕政事(在政事堂掌管内务的副宰相)等职,后赐柱国上卿(原为武官名,常以酬功臣,为勋官,柱国上卿即上柱国为正二品)”。

    虽然,记载中没有年历任期,且有些混淆,但是大致上也可反映出尧俊公曾入翰林院,也曾在枢密院和议事堂任职。并获赐授上柱国官勋,还可以肯定曾在朝廷中枢机构参与朝政;因为议事堂是“宰执”高议事国大政的地方。 至于尧俊公获赐授的“勋”,通称“官勋”;为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

    族谱说到尧俊公之南来广东,是因“宰相贾似道专政,去官南迁”,又说:“朝中贾相专政,尧俊公1268年退官南游广东”。面对当时已四面楚歌的南宋政权,尧俊公去官南下,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其长子岩永公早于威淳元年(1265),已在广东南恩州任官,亦可能与其南来广东原因之一。 后卒葬于飞鹅山。

   (编辑于《江洲侨刊》)

 

离线陈海燕

发帖
547
金钱
848
经验值
47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1-28
岑氏名人

 

    岑锡祥,原藉广东新宁(台山)县岑边村,光绪六年庚辰十月十六日(1880年11月18日)生於乡下。传富公长子,生母伍大夫人。弟妹六:勤好、家宜、家仁、家学、家义。

                       

 

                        岑锡祥——《痛心之语》

     “余自七龄岁首,本(?)生母即行弃养,余妹勤好,仅五龄而已,同是丁零苦楚,无可言状。幸有祖母李氏、长姑亚香,抚存我等。……至秋间九月,余父乃娶我继母回家,料理抚育,而对於本生母未报源(?)恩於万一,痛心之至。长姑亚香,理余最为妥适,余甚感,不幸彼年及笄,人言佢身染大疾,不能同居。随往谭某医生家为妇,其病旋作旋辍,其时余年幼墀,欲一援手而无法,悲夫。
余七岁之前,无日不在病中,祖母维持调护,用功最多,余长大成人,犹赖祖母之力,但高等学堂学历太长,余未本科毕业,在丙午(1906)五月学程之中,祖母弃养,余未及知。及暑假返家,祭帐满挂孝堂,呼天抢地,已无及已,可哀奚如。

     余祖父未曾读书,不识文字,对於余之读书,任余择师,其途径亦不理会,历年照应费用,督促余父支给,并无怨言,甚是难得。恨余长期诵读,月无所入,未能一供甘旨,心常不安。及甲辰(1904)正月假满,余须回校,犹嘱家人,谓即有不测,勿使知闻,恐碍功课,其护助余之攻读为何如也。讵返校仅三天,即接家父报丧手札,赶速回家奔丧。对於养志养口体之事,未报万一,痛恨之至。

      余初应童子试、县试时,从谭师锡藩出馆,乃平平随考。迨府试时,跟住省城宏性书舍。至道试时,归住尧俊书院,禀保岑登瀛办理不周,不将我之入场排数示知,我误将我名在二十馀排者,列入四十馀排,名次己过迟,漏点而又不知补点,是科自摸封皮,痛心之至。余应王克鼎县试,得列全榜第捌名,人以为荣,余弃之而不考府试,已入广东大学堂矣。

      考学堂时,在督署,放榜时在督署,簪花敬酒顶带谢阙在督署,送往广东大学堂,即旧广雅书院肄业,卒业後有举人进士之名。迨後学堂改章。由大学而改高等预科,而高等本科,经肄业已三数年,自问亦不知为何如人,殊为海憾,痛心之至。……

      至甲辰(1904)四月,余再进庠,而科举又废,学堂大兴,校长教习之修金,比前大涨,每每校长能兼教员,年金可千一二百元,只教员一职,亦五七百元。有二三处欲聘余为校长兼教员,余久穷而心动矣。归与父商,父冀余更深造,不允所请,而余乃依然守穷如故,痛心之至。……

      覃寿(坤)宰新甯,脱去许多官场习气,往往出外探听案情,轻车減从,或携一仆招应而已。其创办新政颇多,如开劝学所以兴学务、开实业局以兴实业、开办巡警以理内政,气象为之一新。且开自治研究所,夫人人知自治规模,又开新甯中学堂,发票於留省学界,公举校长,可谓重视其事矣。迨票回县署公开,余得票式百六十馀张为最多,余为当选(其次二十馀票)中学将开,而覃公他调,余未得所趋承,痛心之至。

      票举余为新甯中学校长时,在二三月间,诸事大定,余乃回宁谒见覃邑宰,言余至六月时,方暇回甯办事;否则当另派人,六月时余乃毕业也。覃公先月已发给公事,即时许余至七月时,乃开课招生,未为延迟,并曰你须注重地方,专办是事可也。余遂辞出回省,继满学业。未几覃下任矣,故余与覃未经上下议论,畅谈办学宗旨,痛心之至。……

      余於辛亥(1911)正月,预备上京会试,惟一届三月,余丁外艰(父丧),呼天抢地,惨不成行。迨时至六月,再次整装,赴省候船,应第二次高等毕业会试,而凤山见炸,武汉反正成功,清社屋矣。其毫末无加之加套虚名,余何惜焉;惟与同辈比较,两次上京会试不果,痛心之至。……

      余未入学校,得力於黄植阶朝槐、赵鲁庵天锡、赵峄山宗坛诸先生为多。盖黄先生示我以经学;鲁庵先生示史学及文学理学;峄山先生示时务及经世之学。峄山先生,尤以家人子弟恺切见教也。惜夫植阶师吐血早亡;鲁庵师自张呜岐所办督学务处招见後,寂无发展,亦复早归道山;而以奖借後进著名之峄山师,避县务而出洋美国。余乃傍惶四顾,迷方无主,惟学堂之是赖,有时反每况愈下者,痛心之至。

      邓承稽为广东盟务处长,蒙委余为白石场长,余未及赴任,而邓已先去。承其乏者为区濂,自南洋怡保而回也。余上任後,见场务废弛,无事可办,因平柜陆屋,批商承办已久,场官所理者,只不完不备之灶税与丁课,收入无几,故由一等场而降为五等场,非自余始也。余以多暇之身,乃任职廉州中学,未及半年即调省下任,余乃急速回省,无所牵挂,所惜者廉州至北海之马路及东洋车路未妥耳,痛心之至。

      余自台山中学解职後,梅华重即聘余入韶南驰道公司帮忙。余与赵沅芬先後莅止,颇多谋划。奈因欧战事起,向外洋以集股,大非易为,余乃别寻生活,有往白石场之行。迨翊(明)年三月,立案得手,函电招回,余抵省归家,而欧战影响,大局已变,梅华重遂作美国之行,驰道成画饼矣,痛心之至。

      余辞官回省,察知韶南驰道,难以开办,浩然有脱高官绅学界,厕身商界之志。因余之祖父及父亲等,均在内地经商,渊源有自。故余往港充当教员,乃余为商之预备。迨教鞭仍执,倏至八月,余始滥竽上海保险公司,杂於工员之列,与人无所差别,痛心之至。……

      在港五阅月後,调往沪总局监视刘某,刘是贵州人,令上海公司损失最深,但夤缘(奉承)煜伯甚力,手段亦甚卑劣,我卒为其所排而南下矣,痛心之至“

                                                       ——(见岑锡祥《痛心之语》)。

      岑锡祥民国七年(1918)正月前往槟榔屿,发表宁阳会馆急宜兴办学校之演说,被邀拟定办学大纲及预算草案,并且被举荐为台山学校首二任正主席(1918 — 1920)、第三四任校董(1921 — 1922)、第五任经理部部长(1923)。台山学校开办於1918年9月5日。

        在私人业务方面,先在北索街 24,Pasar  Street 设立上海保水火险公司。民国廿二年(1933)九月创办福兴和临记於大门楼,经营中西生熟药材。此外,在柔佛峇都巴辖,置有天福园(树胶)九十六依葛,嗣归长子岑放琛(崇本):在爪哇有大东林园(咖啡)房屋五栋;椰园两段:锡矿数股等不动产。

     民国廿七年(1938)八月十五日他被举为广东国民大学名誉校董。历任平章会馆信理员、南华医院总理(1923 — 1926)、信理员(1939 — 1947)、台山宁阳会馆,台山卫生所要职、粤侨兼善会副会长,五福书院、广福宫信理员、中华总商会会董(1920 — 1935)(193 — 1947)、义务财政(1935 — 1939)、广商公所,一善会,槟华筹赈会名誉会长、振华国货公司发起人之一,极乐寺、佛学院、华北赈饥会委员,中华中学监学等职。

     他的编著有《识六百字能写信教科书》三册(一、二册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印刷,台山台城发行,四邑各书店分售,民国七年(1918)仲夏(五月)首版,三册未付梓)、《广东乡土格致教科书》四册,参订者:南海李应南、新甯黄培印刷所:粤东编译公司,发行所:文兴学社分售处:省佛各书坊宣统元年(1909)仲夏(五月)首版。《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二册(?)五版(?)与新甯黄(坤)合编,广州文兴学社印行。《实用影相学》文明书局(?)。《制造杂记》(手杪本)。《几何书》?册,本书与《广东乡土格致教科书》,在宣统元年(1909)十月,都得到广东提学使司发给奖凭和金牌。《槟城台山宁阳会馆缘起》、《曹芝君传叙》、《赵鲁菴先生集叙》、《槟城广汀会馆史略》等。

      发妻李氏、黄瑞意,都娶於光绪廿四年戊戍(1898)、妾侍朱英(颜绒、银绒)於民国十一年(1922)入门。岑翁有十一男、四女。卒於民国卅六年(1947)丁亥单二月十二日(阳历4月3日)未时(下午一点至两点59分)。合葬於白云山广东第三公冢。

                                                                   (作者:郑永美)

离线goodday
发帖
5
金钱
5
经验值
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1-30

哇,原来岑边村有丐久的历史噶,真系多解燕福不浅的报道~

离线zhiting
发帖
4
金钱
6
经验值
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12-08
回 楼主(燕福不浅) 的帖子
谢谢燕福不浅讓看到岑边的祠堂, 我也在岑边长大, 但离乡抬太久, 忘了的原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