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Q80GO:
位于台城岑边村的尧俊岑公祠,尽管造型简单,规模不大,但却是台城现存最古老的祠堂。fficeffice" />
台城尧俊岑公祠是为纪念宋朝上柱国卿岑尧俊而建,始建时间不详,但据传其历史比台城的还悠久。早在明朝的〈新宁县志〉就记载有:“始卜岑边村前地建城”的语句。
公祠规模并不宏大,看上去是一座普通的小瓦房。进得祠内可以看见神台左右有六幅画像,其中一幅是岑尧俊的画像。据历史记载,岑尧俊十八岁即高中进士,少年得志,后一直任朝廷官员,五十一岁时,迁往南雄珠玑巷,后来又迁至我市岑边村,晚年定居于此,卒后葬于台城横湖。岑尧俊共娶有四位夫人,育有五子,子姓蕃昌,至今,粤港澳,海外及广西东南部岑氏族人多为岑尧俊后代。
此外,还可以看见有岑氏始祖姬渠的画像,姬渠生于西周年间,距今2700多年。从头像上看,除了官吏外,这六人中最为出名的当数唐代的岑参,他有作品《岑嘉州集》传世,共存诗三百六十首,其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为人所熟悉,诗句“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广为传诵,是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之一。
百川东到海,何曾复西归。岁月流逝间,不少尧俊氏后代已走出原居地,遍布海内外,而这座并不起眼尧俊岑公祠是则成为他们追本溯源之地,凝聚各地尧俊岑氏乡亲的精神。
岑氏广东始祖尧俊公,生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丁丑)。其于端平二年(公元1235)考取乙未科进士时,年仅十九岁(古代年岁多以虚龄计算)。少年高第,功名早遂。
根据《恩平岑氏族谱》所载,尧俊公之官秩,共见两处有所说及。
一、“官至上柱国卿,(勋官可参政议事、共商国计。)”
二、“曾先后任外典(翰林院管佛经的外典籍的官员)、枢密(在枢密院掌管国家军事及边防等事务的官员)、内幕政事(在政事堂掌管内务的副宰相)等职,后赐柱国上卿(原为武官名,常以酬功臣,为勋官,柱国上卿即上柱国为正二品)”。
虽然,记载中没有年历任期,且有些混淆,但是大致上也可反映出尧俊公曾入翰林院,也曾在枢密院和议事堂任职。并获赐授上柱国官勋,还可以肯定曾在朝廷中枢机构参与朝政;因为议事堂是“宰执”高议事国大政的地方。 至于尧俊公获赐授的“勋”,通称“官勋”;为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
族谱说到尧俊公之南来广东,是因“宰相贾似道专政,去官南迁”,又说:“朝中贾相专政,尧俊公1268年退官南游广东”。面对当时已四面楚歌的南宋政权,尧俊公去官南下,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其长子岩永公早于威淳元年(1265),已在广东南恩州任官,亦可能与其南来广东原因之一。 后卒葬于飞鹅山。
(编辑于《江洲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