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1752阅读
  • 298回复

过埠新娘( 金山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50楼 发表于: 2011-06-01
谢老椰子插入益栈茶楼的故事,谢谢!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151楼 发表于: 2011-06-01
Re:回 151楼(Laotao) 的帖子
引用第153楼511001于2011-06-01 12:04发表的 回 151楼(Laotao) 的帖子 :
还见到有档卖魚的在益栈门口,买几条鲮魚返去拜神。据说当时收银的现在做了版主,武功还很高強。
错!拜神系用扁鱼,吾识问二嫂![表情]

         如果用扁魚拜神神子吾灵!!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52楼 发表于: 2011-06-01
呆再次咨询有关人咯,拜神系用扁鱼了!!!
离线芳草

发帖
4488
金钱
8132
经验值
1630
只看该作者 153楼 发表于: 2011-06-01



精彩的人生!精彩的文章!
老椰子!真好椰!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154楼 发表于: 2011-06-01
Re:回 151楼(Laotao) 的帖子
引用第153楼511001于2011-06-01 12:04发表的 回 151楼(Laotao) 的帖子 :
还见到有档卖魚的在益栈门口,买几条鲮魚返去拜神。据说当时收银的现在做了版主,武功还很高強。
错!拜神系用扁鱼,吾识问二嫂![表情]

   5版主,经求证:振迺白公当年确实是用鲮鱼拜神!
    你们下坪用扁鱼拜神?呆南村系用鲮鱼拜神哇。正如laotao话,"扁扁"声有勿好听呀,  "鯪强"才好听吔!嘻嘻!
[ 此帖被清一色在2011-06-03 04:20重新编辑 ]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155楼 发表于: 2011-06-01
   谢谢SYP、君子好逑、白兰花香、liyu、高伯、daminli、斌斌、jameskuang、西子、lele、大番薯、太阳风、VENG、芳草......老椰子好感激各位的支持与鼓励。谢谢大家!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156楼 发表于: 2011-06-01
引用第156楼511001于2011-06-01 12:19发表的  :
呆再次咨询有关人咯,拜神系用扁鱼了!!![表情]

       那位有关人事是否够专业?或者各地风俗不同,可能我也对你也对,不过扁扁声够吾爽啦,还求什么神!?还是用良、灵拜好。

离线遍地红

发帖
13108
金钱
66882
经验值
913
只看该作者 157楼 发表于: 2011-06-01
回 楼主(老椰子) 的帖子
上次看到1900年秋天,祖母再度怀孕,这次来再慢慢欣赏老椰子的佳作。老椰子的记忆力惊人,小辈万分敬佩!祝福老椰子健康快乐每一天!
功到自然成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58楼 发表于: 2011-06-01
风俗交落,照做而已,你丐有研究,抵你发啦.
离线老椰子

发帖
167
金钱
179
经验值
5
只看该作者 159楼 发表于: 2011-06-02
                                     过埠新娘----金山白

   (
因续接1楼无法发布,在此开帖連续)  
        
         祖父和儿子第一晚在镬耳屋的房间睡觉, 虽然枕头, 床单, 珠被都是在台城新买, 但是因为环境不同,整夜辗转反侧, 无法安眠,以至日上三竿, 仍未知醒,也 因房内没有阳光穿入之故。
    幸好住在大门口的堂嫂拍门叫喊 方知已经早上九点钟了。 堂嫂又代担水放满水缸, 才有干净水洗脸。( 要走出大厅天井, 始能漱口。)
   堂嫂又已经煮好饭菜, 等候两父子进食。 因睡眠不足, 胃口很差, 只吃少少, 便出门而去。
  祖父带锦泮行了几条巷, 去到另一堂兄的家中, 相谈关于煮餚之事。 最后决定只邀请最亲近的兄弟叔伯, 大概六围左右, 至于全村兄弟婶姆,等下年全家一齐回来时, 再在道占祖祠堂统统请齐吧。 同时马上给予艮両, 去四九圩买足材料, 又约定细仔( 乡下旧时公用仆人) 负责煮餚。一切谈妥, 临行时, 再三嘱咐堂兄要尽力帮忙办好。 然后带领锦泮到村面塘基一行, 见到池塘养有不少鲩鱼, 鲮鱼,鲤魚 扁鱼, 不时跳出水面。锦泮亦觉乡下朴实可爱, 远望后面一群大山, 其中最高的山峰, 被薄云轻轻罩住, 非常神秘。 祖父对锦泮逐个介绍: 最高的山峰叫瓶身,旁边的叫瓶旁, 那个象镬盖的山, 就叫镬盖山, 右边那排大山, 其中最高的, 叫做狮子头。
    锦泮再感受到南村虽然是山尾乡村,但景观雄伟, 空气清新, 非常难得。 和美国景色, 各有不同。 观看一会, 祖父又带锦泮横穿小水溪, 走进镬耳屋后面的空地, 见到一幅空地,适合建成两间小伙( 指未合正式规格的小面积房屋) 。  心想若然和昌迺在这片空地上, 起两间两层楼仔, 中间隔着小片空地做菜园, 极为理想。
   返回房间休息, 堂嫂又递上茶水解喝, 无微不至。 其实初见面时, 祖父已经给她一包很大的利是, 祖父的堂兄去了大吕宋(即墨西哥) 世情甚差, 很少家用寄回,育有一女孩, 生活相当困难。 好在堂兄三个弟弟都在美国, 每人帮助多少, 生活才能解决。后来更出钱给堂兄收个养子, 这是后话。
    过两日, 约好同亲兄弟一共六围, 在道占祖祠堂吃团聚餚, 大家离开三十年, 高高兴兴,饮酒吃餚, 感动非常,饮够吃饱。 道别前, 祖父再次讲明, 明年春天新宁铁路由公益到斗山全部通车之后, 他一定带齐家人回来,请齐源兴全部十八岁以上在道占祖见面吃餚。
    祖父对同亲各户, 已经派发利是, 各婶姆亦代表遂家派送香皂及火镰饼。  任务已经完成, 见锦泮不习惯在镬耳屋的房间睡觉,所以决定明天就离开南村, 返回广州市。
       祖父们起程返回广州市那天早上, 天还未亮 堂嫂已经拍门 叫醒起床梳洗, 赶快起程去四九火车站, 乘坐去台城的早班车( 在四九开七点半)。        
    祖父返回南村时, 是带有两个皮包, 内面放着衣服, 另一放满香皂和火镰饼。 现在回程也是两个, 不过装香皂和火镰饼那个就变成装满黑豆、 葛粉和猪仔莳干等四九土产。 这些都是乡亲的心事, 也是他们最好的手信了。 祖父见到这些故乡产物, 感动非常。
  
    几个送行的兄弟把皮包带著送祖父和锦泮行向狮山而去, 过了山坡不久 便到四九圩。 圩上糕点店已经开市, 于是买些糕点准备在火车上进食。 再行不久 到火车站,火车依时抵达,刚好七点十五分。 兄弟们送祖父和锦泮上车, 直到火车开行 始揮手告別。

          火车抵达台城车站, 祖父马上请了两顶阳江轿( 因为轿夫都是阳江人, 所以叫做阳江轿, 实有岐视的错误称呼) , 赶到大江圩去。 到达后,吃些饭菜, 再转换另外两顶轿子, 向公益埠而去。 到达公益已经是下午六点,要在附近旅馆过一个晚上,轿夫介绍到一家叫“观海”的小旅馆,因卫生条件不好,祖父決定住最大的“公益大酒店”。明天早晨再乘永发渡直达广州市长堤渡船码头,祖父已是识途老马, 知道讲价叫车仔拉到南关九曲巷。    返抵家门,各人都惊喜不已, 因为祖父说过回乡八九日, 现在七日便已回来, 出人意料。 祖母叫阿好马上准备热水给老爷和少爷沐浴, 然后去买些裹蒸粽及猪肠粉, 全家齐齐吃餐早膳。     锦泮返回九曲巷家里, 自然觉得舒服, 但是对故乡的印象, 却有新的认识, 竟然有了怀念的感觉。 祖父对各兄弟婶姆的热情, 加深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九曲巷家居生活; 渐渐已有规律, 各方面的安排, 都令祖父非常满意。 祖父对妻子儿子的前途,已有决定: 妻子和两个女儿, 会留在中国, 两个儿子将来一定要返回美国, 但先要逗留三两年学识唐话唐字, 然后再返美国读书。 祖母亦早已决定不再返去美国, 亦知道祖父的计划, 所以心知肚明, 不再噜叨了。  而且在省城有亲妹靠近照顾, 有妹仔服侍, 舒舒服服, 回想在美国时的巴闭无聊, 真是不堪回首。     
    九月学堂上课, 重文已经返学。 但是祖父却不愿锦泮去学堂读书, 却希望找个女教师到家里教孩子学习唐文。 经多方查询,卒获细妹的朋友间接介绍一位潘先生( 单身女性, 在一教会女校毕业), 性格善良, 有爱心和耐心。 祖父母都非常喜欢,最后决定聘请她到家里,先教锦泮和Mayme;  再迟一年再教George 。 潘先生见祖父母家人和善有礼, 决定担任这个华侨家庭的教师任务。
   双方订明每周上堂六日, 由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 要供应膳食, 膳后要休息半句钟头。 卒之双方都口头上同意, 薪金亦定明每月十五元, 最后亦决定十月一日正式授课。
    
             转瞬间, 开课日子已到。 潘女士一早带备教学工具: 小黑板、 粉笔、小课本、 练习部等。 她是教会学堂毕业, 不教经书古文,而采用当时较新的书本和教学方法。 先由单字, 发音, 解释, 然后词句等初步学起, 亦教些简单数学。 渐渐加入一些句子和解释, 循序渐进。不久之后, 各人都有明显进步, 连George也学识不少单字。 这时厅里一片念书朗读之声, 显得生气勃勃, 喜气洋洋。    潘女士亦觉得这些美国出生、 吃牛奶长大的孩子, 气质显然比本地孩子容易教导。 所以她也更加全心全力, 让这些孩子打好基楚, 将来出人头地。重文星期天或老师休息, 都来陪同温习, 显得更加热闹了。      到了腊月, 新春又快来临。 祖母回到广州之后, 开始把小足解放,不再用布条把脚缠绕着了。 过了九十日, 已经行动自如, 能和细妹嫂一齐到仑前亍市场, 买进过年货物如冬菰, 蚝豉, 腊肠, 腊肉, 腊鸭,海参等等, 准备开开心心过在广州第一个新年。
    
大除夕那天, 潘女士亦来上课。 过了中午, 她对祖母说要回家过年, 祖母知道她的意思, 就是不想防碍别人全家福, 欢欢喜喜庆祝新年。她从来不提自己的家事,只说她和一个同学共同租了一间房, 在万福路上。 屋主是一个中年寡妇, 包食住, 非常方便。 又说自己的单名叫云,同学姓吕, 其他便没有提及了。    祖母便说: 我已经当你是自己人, 好像妹妹一样,希望今晚除夕一齐去行花市, 高高兴兴过新年,而且帮忙照顾各孩子, 因为花市人头涌涌, 孩子容易走散。     潘云知道祖母对自己特别好感, 所以答应下来, 但说要回去通知她的同学, 然后再次回来。    
       那时广州市有好几个花市, 南关地区的, 就在万福桥旁的市集,由九曲巷行去, 并不很远, 不过祖母刚刚放脚, 行动较慢, 所以需要半个钟头左右。
  
      吃过晚餐, 祖母和潘云带领着三个孩子, 加上细妹和堂嫂带着重文, 浩浩荡荡地向往花市进发。

           到达了花市, 人来人往,果然人头涌涌。 各人要用手把小孩各个拉住, 免至失散。  祖母看中了一株桃花和两盆水仙花, 细妹选中一枝吊钟花,也买两盆水仙, 另外各人亦买了一盆金桔。各孩子见到花市百花争艳, 及叫卖声和高声讨价还价的情况, 真是在美国很难看到的热闹的怪现象。
             离开花市时, 吩咐Mayme和George要拉住大人的衫尾, 锦泮要行在各人的中间, 形成一个圈子。潘云右手拿住桃花, 左手托住一盆水仙,祖母也要托住一盆水仙, 细妹拿住吊钟花, 堂嫂托着两盆金桔, 慢慢地离开了这挤满人群的地方, 远远离开之后, 才放下心头大石。不久便返到九曲巷, 细妹和儿子堂嫂也顺路回当铺去了。 除夕行花市的节目 就此结束。
          祖父在新春到来的前一个月, 就叫文叔带去家具店, 买了一套酸枝( 红木) 组合, 包括太师椅、 贵妃床、茶几等并佩备棉布垫子。 另外一套新式饭桌和八张椅子,一个景德镇制造的大花瓶, 令到九曲巷屋内, 焕然一新。   各人从花市安然回来, 潘云
把桃花放进花瓶内, 又叫阿好拿盆水倒入瓶中, 水仙花也放在合适的位置。 桔子则放在观音像之前,室内布置充满新年气象。 大门外亦贴上挥春: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门口则贴出入平安, 诸事大吉, 厅内更有几个福字, 台上摆了一个全合,各式蜜饯糖果和十多封利是。 各小孩初次见到这种中国传统的新年摆设, 都感新奇和欣赏。   吃过除夕晚餐之后, 不久子夜到临。渐渐由远而近, 通亍都是财神到的呼叫声, 表示新年已到,于是开门派利是给最早到达的那几个, 其他就不必理会了。 跟着家家户户都燃放炮竹,振耳欲聋。 锦泮和弟弟反而觉得非常刺激和兴奋。 这就是炮竹一声除旧岁, 万象更新又一年。
    
   踏入新年的一刻, 祖父母马上派发利是给各孩子们, 每人两封。 潘云, 阿好同样得到两封。 潘云觉得这次能在李家过新年, 使自己回拾不少失去的欢乐, 及对人生观念的改变。
   孩子们都显得非常快乐, 认识到在唐山的新年节日气氛, 是美国不可能享受到的。 祖父母吩咐孩子去睡觉, 早上会有人来拜年的。 潘云则分配到阿好的阁楼同床休息, 她亦满意安排。
  早上九时, 细妹带儿子重文来姨丈家里拜年, 还带来了广州的特有食品, 搏撑( 借音: 是用鸡蛋, 面粉制作的特点), 作为拜年手信。经过互相祝贺新年旺相,人财两旺等贺词, 又互相派发新年利是。 逗留了一会, 吃了些糖果, 跟着便要去别的地方拜年去了。
   这一刻, 九曲巷附近人来人往, 人人都穿上新衣裳, 一片新年喜庆的景象。 不久, 潘云也向祖父母告辞, 要回去和同学会面。 亦对小孩们说: 要好好温习,几日后她会再来上课的。
    新年头几日, 亍上都是到处拜年的男士,各人虽素未谋面, 但都互相作揖, 并祝新年旺相, 恭喜发财!小孩子更走来走去,袋里放着一些利是钱,去找寻心爱的玩具, 如泥做的公鸡, 人物。又有亍头摆档, 即时用手工把各种颜色的蜡料捏造而成, 多数是古代的将军,一如戏剧上的扮相。 吸引不少途人观看。 生意方面, 以孩子购买为多, 亦是新年期间, 一种不可少的景象。
   大年初七过后, 各行各业, 都恢复经营,小童亦要返回私塾或学堂上课。 亍上那种嘘嘘嚷嚷的光景, 和儿童们的喧哗叫闹的情况, 渐渐稀疏下来, 一切都回复正常状态了。
   潘云于年初七早上, 便回九曲巷李府, 恢复家庭教师的任务。 锦泮经过多日未有接触课本, 有点心不在焉。但是Mayme 则非常专心温习, 所以在学习方面, 一向比兄长优秀, 甚得老师的欢心。
   元宵过后; 新年气象已经消失, 厅内摆设也回复正常。
   祖父则常到市场和商店走走, 买进一些适合物品, 以便返南村乡下时, 作为手信之用。
      祖父除了买糖果饼干, 又买海味干货, 用来煮餚之用。 更买一些药材, 膏丹丸散, 送给乡亲做手信, 以表心意。   
     祖父早已决定在新宁铁路由公益到斗山全程通车( 1909 年3 月) 之后, 就带领全家大小, 一齐返回南村祖屋, 拜祭祖先, 认识乡亲, 煮餚宴请全村父老, 及十八岁以上的壮丁, 一齐到道占祖祠堂欢宴。
      
     现決定在清明节前八日起程返乡。 祖父恐怕由邮局寄信 未必依时送达, 所以用巡城马( 专业人士, 有信用 和熟识地方形势, 把信件、 艮票、 货物、甚至领导旅客由甲地到乙地等各种各样的业务, 快捷可靠) 带封急信到四九圩的保元堂( 是南村兄弟驭迺开设的药材铺),再由驭迺通知堂弟在乡下请两架鸡公车(又称路車, 独轮木头车, 由一壮汉在后推动前进, 专门用来载运笨重的东西如磚头, 木材等等),并在四九请两顶桥子,按时 到火车站等候。
    
  祖父临近起程返乡之前, 有一个新的决定, 认为各儿女已经留在唐山学习, 居住。 就要用个中文名字, 所以和潘先生商讨, 决定把Mayme改个唐名叫丹桂, Rose叫月桂, George叫锦添,祖母亦非常赞成。    经过几日之后, 各人亦开始习惯这样的称呼了。            1909 年新历3 月28 日( 清明节前八日) ,祖父母及儿女们都在早上七点梳洗完毕, 准备起程返乡。    文叔亦准时请了黄包车和挑夫到达九曲巷屋外等候,把祖父母全家及行李统统送到长堤渡船码头。 祖父母事先已经征求潘云同意, 留在九曲巷陪伴阿好 照雇门户, 直至各人由乡下回来。 细妹,堂嫂每天早上亦会把食物送到, 一切安排妥当, 祖父母可以安心起程回乡了。
    
  祖父母们乘搭永发号花尾渡向公益埠方向驶去, 次日晨曦时候, 已经抵达公益码头。 祖父稍侯天色光亮, 便上岸找寻挑夫上船,把行李担到火车站( 今次带有两个金山箱, 是金山客衣锦还乡的架势表现)。 赶上开去宁城( 台城旧称) 的早班车( 在公益开七时正) 。祖父母和儿女们跟着挑夫到达火车站, 祖父支付了工钱, 又把两个金山箱托车务员存放在货卡( 车厢) 以策安全。        祖父母在广州市已经买了糕点; 准备在火车上充饥。 ( 在永发渡上的饭菜, 供应很好) 。        火车准时开行, 经万福寺站、 麦巷站、 大江站、 陈边站、 水步站、 东坑堡站、 板岗站 便到达宁城 。 因为每站必停, 方便旅客上落, 而且行车速度每小时约30 公里, 非常缓慢, 所以抵达宁城站, 已经是上午十一时正。        因为车速缓慢, 反而看到车外景色。 远远村落,都是一色的瓦平房  平实整齐。一个带着竹帽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拍打着牛脊,水牛听话地吃着青草,慢慢地向前,这景象真美。
       畦田上刚刚插秧完成, 幼小的翠绿禾苗, 就象一块大大的柔软的绿色地毡一样, 非常可爱。 远远亦可见到几个农夫,头载竹帽,扛着锄头,在畦田旁边的基埂, 慢慢地巡視, 好一幅春耕农忙后的景象。        
      锦泮, 丹桂虽然在美国也有乘坐火车, 但车速太快,又远离农村, 只见森林和河流, 很少看见农村景象, 现在可以清楚地欣赏唐山农村景色, 觉得很新奇有趣。
      火车到达宁城 车站,停了大半个钟头。 旅客争先拥后, 秩序非常混乱, 有些更载着竹帽, 挑着一担萝仔上車, 卡在車门的梯级上进退两难,令人啼笑皆非。    幸好祖父母们乘坐二等车卡( 厢) , 没有那种混乱情况。 ( 新宁铁路, 客运只分二等和三等两种)      由宁城站开去斗山站的列车, 于正午十二点开出。 亦停下列各站: 东门, 大亨, 松朗, 五十, 下坪, 便到四九车站。 月台上堂弟和几个南村兄弟,两顶桥子和两架鸡公车( 木头车) 在车站等候。 祖父带领妻子儿女下了火车, 吩咐车站工人帮手。把金山箱和行李搬到月台, 再放上鸡公车上, 用绳索扎实。 当时四九火车站工作人员只是及迺( 南村人) 及一助手, 所以比较方便。     祖父安排祖母和月桂、 丹桂和锦添, 分别乘坐一顶轿子。 祖父和锦泮就和一班兄弟跟着轿子和鸡公车, 步行到四九圩中心。    火车继续开行, 经大塘站, 红岭站, 冲篓站, 六村站, 到终点斗山站为止。 ( 新宁铁路由公益至斗山; 全长61.25 公里,共设19 个车站, 于1909 年3 月21 日正式通车。)     祖父吩咐堂弟购买些热糕点, 带到狮山顶休息时, 一齐进食。    行了20 分钟,卒之行上山顶。 各人及轿夫, 推车的兄弟都全部坐下休息。祖母亦带孩子们走出轿外, 吸取新鲜空气。 堂弟把糕点分发各人, 慢慢享用。在狮山顶,己清晰看到南村的面貌,   祖母和丹桂,月桂,锦添都是第一次见到自已
乡下的远景。 只见南村各村落, 尤如一条长蛇, 横卧在一群崇山峻岭之前, 虽说是穷乡僻壤, 但是能建成如此整齐村落,实在气势不凡, 令人感到赞叹不已。          

       各人在狮山顶休息完毕, 又起程向源兴里( 镬耳屋) 进发。 下山时, 轿子走在最前, 跟着的是鸡公车, 因为下斜坡的关系,鸡公车两旁要用一个兄弟支撑着, 才能顺利下到平地。 祖父和锦泮和两个兄弟包尾, 轿子和鸡公车先到达镬耳屋的巷口停下, 各人亦随着到达。祖父支付了轿费和鸡公车的工钱。   又通知兄弟把金山箱和行李抬到镬耳屋的祖屋, 堂弟负责开门及带领兄弟把箱头及行李安放在房内。   祖父忙于和各兄弟交代行山及煮餚事情, 锦泮负责带领母亲及妹弟们慢慢行向祖屋而去。 祖母对南村的印象, 确实不大理想, 由于她住惯广州市,而且她的外家 番禺细圩, 也是一个小市镇形式的乡村, 屋宇较大, 结构多元化, 内有花园和水井等。 而且细圩内小商店林立, 街市,茶楼,小食店, 样样齐全。 反观南村地处大山脚下, 是真正的堀尾乡村。 不过她亦明白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的道理, 那就随遇而安, 养大儿女,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祖母们走进祖屋正门, 住在前座的堂嫂和女儿站在走廊欢迎, 堂弟仍在房间打点。 最近已经添加一张新床, 足够祖父母全家睡眠之用。 金山箱放在地上, 等候祖父回来处理。 祖母和孩子们分别坐在两张床上, 其他一张则放着皮包。    不久堂嫂和女儿送上清茶解喝, 接着各同亲婶姆纷纷热情
送来自制的家乡甜糍和鸡笼( 咸水角) 等。 祖母开始觉得南村地方虽然老土,但感到十分亲切和温馨,这一点是细圩 所不能比的了。    祖父和兄弟们相量妥当, 回来把金山箱打开, 把糖果饼干取出, 吩咐各婶姆拿去分派给各户乡亲, 海味干货则留给煮餚之用。
           各婶姆派完糖果回来,合力搬一张八仙桌放在四伙人 共用大厅里,再摆放十张木椅, 和祖父母一家齐齐坐在一起, 品嚐婶姆拿来的南村风味糕点, 鸡笼等和祖父母带回来的糖果饼干。   同屋的堂嫂亦奉上清茶, 祖父母和儿女亦吃得津津有味 其他同亲婶姆亦赶来见面, 还带来活的嫩鸡, 作为一种心事。 祖母感觉非常开心和感动每人封回一包利是, 以表谢意 及礼尚往来的传统习惯。   所有活鸡都暂时放入一个大鸡笼, 安放在大厅前的天井旁边。    晚餐时间, 堂嫂已把饭菜弄好, 叫祖父母及儿女到大厅八仙桌坐好, 她和女儿把饭菜逐一送到桌上。 今天的菜式:白切鸡( 自养的嫩鸡项) 、 自晒腊肉、 咸鱼蒸猪肉、 鸡什芥菜汤。    两家共叙, 吃了一顿正式的家乡标准美食, 各人都赞叹不已。     晚餐后, 闲话家常, 然后返回房间休息。 各人虽然不习惯这个新环境, 但因过份疲劳,不久也安然入睡了。
         次日早晨, 堂嫂已经把昨天婶姆送来的糕点, 鸡笼( 咸水角) 弄热, 摆在八仙桌上, 通知祖父母们趁热进食。 祖父匆匆忙忙地吃了两件,便出门去和兄弟再谈行山、 煮餚的安排。 吩咐堂弟去订购一隻大烧猪及行山糍、 烧酒、 元宝、 香枝等等行山用品, 又赶搭火车去台城购买浮皮 、海参、 冬菰、 蚝鼓等等。 虽然祖父在广州已经买进不少海味, 恐防未够应用, 所以决定再购买多少, 以策万全也。
          祖母和两个女儿留在家中, 与来探访的婶姆倾谈。 锦泮, 锦添两兄弟跑到塘基玩耍,刚刚有两个村民 撑着竹排在眼塘( 池塘) 中心 用渔纲打鱼。 鱼塘是公家的, 但隔年投充一次, 价高者得,然后放下鱼苗养殖。魚笛  多数由南海县九江运来贩卖, 这些鱼苗贩子, 把鱼苗放到购买者的魚圹时,口中念着计算鱼苗的数量,快速到令人莫名其妙一个五、二个十、三个五、四个十.....这样,数四次五条己经是四十条了,而且直接放入魚圹,无从考究,這就是俗称九江佬唔呃人。
          打鱼佬有了收获, 便撑竹排靠着塘边。 看见锦泮两兄弟, 装扮不同, 知道是金山客振迺儿子。打鱼佬及拍挡都是南村人, 于是把一条大扁鱼送给两个孩子, 拿回家作为对振迺的心事。 锦泮亦不客气, 讲声多谢 便把鱼拿回家去。 堂嫂把鱼放入水盆, 等到晚餐时再用油煎香, 其味无穹。   

         锦泮走入大厅 祖母正和妯娌聊天, 告诉有个叔叔送条大鱼给他, 已经交给堂婶了。 说完后又和弟弟跑出屋外, 穿过横巷, 出了闸仔,路旁一条小溪, 流水清晰,小鱼历历可数, 非常可爱。 闸前有一石桥, 通过对面一条村庄, 锦泮并没有行过去。   两兄弟沿着小溪向下流行走,源兴里( 即镬耳屋) 除了池塘外围外, 三面都用砖墙包围着, 村庄头尾都有闸门方便出入, 晚上三更以后, 更夫( 保安人员, 都是村民担任。)便把闸门关闭, 防止不良份子进入村内。 村的左边的闸门, 叫做门楼, 建筑相当坚固。 锦泮和弟弟行到门楼, 溪边一棵苍老的榕树,树下安放两块长石板, 正是休闲的好去处, 已有几个乡民坐在石板上,一边闲聊一边 起劲地抽起水烟筒(  广州叫大碌竹)。他们已经见过锦泮,另外一个小孩 不用说己知是他的弟弟了。 其中一人对锦泮说: 喜欢乡下吗? 锦泮亦非常淡定地回答: 好中意。 说完后,两人步入门楼, 向文经祖祠堂及道占道祠堂逐一进入观看, 见到乡下地方, 居然有此庄严宏伟的建筑, 供给村民祭祀、 煮餚、 开会(以前乡间有任何违法事情 都在祠堂由父老判决, 俗称上祠堂) 等等活动, 实在令人感动赞叹。 锦泮虽然年幼, 但是已经对唐山的印象更加深刻和好感了。
       祖父楝定清明节前四日行山扫墓。 南村多数山墓所在地 叫做" 老黎", 是高山脚下的一块阔大山丘, 祖父的先人( 父亲, 祖父, 曾祖父)都葬在这里。    各兄弟已照祖父主意, 所有行山物品, 如烧猪、 行山糍等, 都依时由四九圩送到。 其他如有头鸡、熟鸭旦、 双蒸酒、元宝蜡烛、 香支、 炮仗等都己齐备。分工合作, 有人抬烧猪, 有人担行山糍和其他物品, 有人带锄头, 托盘, 簸箕等等。   各个负责工作的兄弟已经齐集, 于是按照次序起行。 陪同祖父及锦泮、 锦添( 祖母和两个女儿都没有去行山) 去行山的南村兄弟都有六七十人,浩浩荡荡地行去" 老黎" 墓地而去。 负责清理山墓地皮什草的兄弟已经完成工作,几个亲属將 各样物品摆放妥当,点燃蜡烛香支马上开始拜奉祖先的礼节。 先由祖父跪拜, 叩头三次, 再献酒 上香,  轮到锦泮, 锦添照样做齐。 各兄弟亦分别向各祖先叩头三次,接着点燃元宝, 再放炮仗。




  2006
年老椰子夫婦率部份儿、媳,女、婿,孙儿、媳,孙女、婿等回家乡祭祖。
   参加祭祖的还有金山白的外孙、外孙女及女儿,专程由广州和北京赶来。
  這是南村墓地老黎,這里葬有老椰子的祖母(金山白)、父亲李锦泮和列祖列宗。

         各种仪式完成后, 各人马上把各簸箕摆放在附近的草地上, 所有行山的兄弟都选择好位置, 坐在簸箕旁, 就好像现代人去野外烧烤一样。祖父三父子和几个同亲兄弟坐在一起, 不久负责传送食物的兄弟, 把各种食物烧酒送到每组地方, 于是开始饮酒吃烧猪、 鸡肉、鸭旦、 行山糍等,气氛非常热闹。 这次行山的每个环节, 令锦泮两兄弟最高兴,更难忘的 就是烧炮仗了, 因为在美国根本没有机会看见这样公开的随便燃放炮竹。     经过大半个钟头,各人差不多把食物和烧酒都消耗八八九九,留给祖母的食物 早已特别收起, 于是各人开始收拾各种物件和打扫地方。  祖父这次行山的心愿, 已经完满结束。  返到镬耳屋塘基, 各人取回借用的锄头、 簸箕等等, 又把吃剩的东西, 分给负责工作的兄弟。祖父对各兄弟再三道谢, 和儿子将烧猪、 鸡、 糍等食物带回祖屋, 给祖母和女儿享用
        行山后的第二天, 祖父又忙于和堂兄弟商量煮餚之事。 把已经由养猪村民买进的生猪用猪笼装住, 抬去祠堂。 又叫鸡贩依时把订购的阉鸡八十只,送到道占祖祠堂。 亦吩咐养鱼的兄弟送八十条大扁鱼去祠堂。 其他材料如绍菜、 罗白、 莲藕及猪皮, 海参、 蚝鼓、 蜡肉、 虾、细粉、腐竹等等,又油糖酒米配料样样齐全。   
      祖父决于清明前的两天, 在道占祖祠堂煮餚宴请道占祖所有父兄及十八岁以上壮丁齐齐吃餚,约三十圍,另 同亲婶姆妯娌大概五六围, 要吃尾席。
  
     负责劏猪及煮餚的细仔们及一班负责 处理其他杂务的妇女,早上六点, 已经到达祠堂 开始工作。
   细仔首先煮两大镬滚水, 准备把活猪劏杀, 然后放入镬内浸泡后再除去猪毛。 活猪被劏时的淒励叫声, 令人毛骨悚然。 子曰: 君子不入庖厨, 不忍食其肉!。不知是否真有道理, 或是伪君子之言!老实讲: 如果没有劏猪的, 我们那里有鲜美的猪肉吃呢。     
    各个负责劏猪、 杀鸡、 处理扁鱼、 切瓜菜、 浸材料等等工夫,足足做了四五个钟头。 休息一会, 吃些午饭, 又开始做烹饪工作。    吃餚时间定于下午五点, 是烧座地炮通知, 男席烧炮两次, 第一次是预备,第二次是入席。 女席吃尾围( 即是男人吃完 才轮到女性), 只烧炮一次。
    
     今日请饮, 男席二十八围(包括祖父母全家及堂嫂两母女) , 女席只得六围 全是同亲婶姆妯娌。      
     宴会的菜餚, 全部是家乡风味: 白斩鸡、 海参冬菇蚝鼓、南乳猪手、 芋头扣肉、 甜酸猪皮罗白、 蜡肉莲藕小炒、 煎扁鱼罗白垫底、 虾米煮津丝、 猪什煮绍菜、腐竹湯。      
     各人大赞菜餚丰富好味,都说好久没有吃过这样好餚了。
    
     祖父亦向各父老兄弟敬酒祝贺, 各人亦回复敬贺, 祝祖父母合家平安幸福, 发财顺利。    说完后, 各人继续饮酒食餚, 享受美味佳餚 直至六时半, 始告散席。 祖父母站在祠堂门口与各人道别, 尽了主家的礼数。 男席宣告结束, 又轮到女席吃尾围了。

       祖父母一家, 等候父兄们离开祠堂后, 亦回家休息。 不久堂嫂煲好热水, 各人轮流冲完暖水凉( 祖父临时用屏风在天井角落, 闸住两边, 做冲凉地方) 后, 倒床便睡, 因为太过疲劳之故。   次日早晨, 祖父精神爽利, 因为行山、 煮餚、 派糖果利是种种乡俗已经做妥, 心情当然轻松到极。        
   堂嫂一早煮好一锅芋水(用芋头、 米、早日剩下的 鸡笼等咸糍煮成的山尾佬粥水), 等待祖父母各人起床后 作早餐之用。 各人除了祖父之前吃过外,祖母及儿女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特别的早飡, 不过尝试了一口, 亦觉相当好味, 于是每人都食一大碗, 连说不错。
    
   祖父见堂嫂多日来, 对家人劳心劳力无微不至, 于是暗中再多给一些艮两, 表示感激。      
   祖父又约另一堂弟, 陪同到煮餚的细仔们家中, 每人再给一封利是,作为对各人落力煮餚的报答, 各人连声多谢!祖父们离开后, 各人都称赞祖父大方文明, 不像有些金山客,以为自己有几个钱, 便把双眼放上头壳顶,狗眼看人, 令人难堪!

  
祖父和堂弟继续行出闸仔, 顺住溪流向榕树头行去, 已经有几个兄弟坐在石板上, 抽吸着水烟筒, 见到祖父来临, 马上站起来打招呼。又讲昨晚宴会真系好好餚, 振迺非常舍得使钱, 希望返花旗再挣多多金仔, 再回来煮餚, 祖父亦客气一番。 忽然间一个兄弟,递支水烟筒给祖父啜番两口,祖父后生时亦吸过水烟筒, 因在美国居住长久, 觉得水烟筒你啜佢啜, 实在非常不合卫生。 但是不好意拒绝,只说我在金山已经习惯吸吕宋烟, 跟着在衣袋内拿出两支雪茄(cigar) , 自己点燃一支, 另一支送给那些兄弟试试。 吕宋烟味道浓郁,但是各兄弟仍然喜欢水烟筒的纯和, 而且吸烟时筒内水声咕咕噜噜, 又是一种享受。    大家又闲聊一会, 祖父对各人说要回家打点一切,后日就起程去广州市了。 各人于是祝贺祖父母及儿子, 旅途顺利!万事如意! 祖父连说多谢, 便和堂弟一起,打道回家去了。
        
      祖父回到家里 吃过午饭,便对祖母说后日便起程返回省城, 叫各人准备收拾齐衣服什物, 放入皮包。 至于被服、 床单、 枕头、 蚊帐等等,就吩咐堂嫂拿去涧头洗净, 晒乾, 再放入金山箱内, 放上阁仔, 等候下次回来时应用。 又吩咐初一, 十五点香拜祖先。 行山之事, 便由堂弟负责。堂嫂把房间收拾妥当, 钥匙仍交回堂弟保管, (这 堂弟就住在对面屋) 以免发生误会。  一切琐碎之事, 已交代清楚。    祖父又到对面屋,叫堂弟明日去四九找两顶相熟的轿子, 俾双倍价钱, 叫他们在明日早上六点之前到达镬耳屋巷口, 因为要赶去车站搭早班车去公益埠。 行李方面,只要两条担仔便可解决了。        临行前一曰, 祖父特别约一班和他上下年纪的兄弟, 在小伙( 闸口旁边一间房屋,是老更们睇更时休息场所, 平时亦开放给一些正经的人, 坐立倾谈之用) 开怀畅饮, 互相取笑为乐。 好像又回复到年少时代的光景。 最后酒尽人散,各人依依不舍, 互相珍重而别!
  祖父母们返回广州市的前一晚,   同在镬耳屋同住的两伙人; 及一些同亲婶姆兄弟都先后到来话别,个别送来不少手信: 有白云茶、 菜干、 番薯干、 葛粉、 黑豆等乡下土产。 祖母连声多谢, 随着送回每人红包一封。        各兄弟婶姆, 坐了一会并说了祝福祖父母合家: 出入平安, 万事胜意, 财源广进, 添福添寿等 然后告辞而去。      同屋的堂嫂见这么多手信,于是找来两个布袋( 乡下人多叫做索袋, 袋前端付有小麻绳可以把袋口拉埋) 。 把所有手信分别装好, 连同皮包一同担去四九。     堂嫂又漏夜炊了两盆糍糕, 甜咸各一, 分别用莲叶包裹, 放进一个小菜篮内, 给祖父母们在火车上充饥。 真是心细如尘,无微不至。
  
起程那天, 晨早五时, 各人已经起床梳洗, 未够六点便出到门口。 堂嫂母女合力把皮包和索袋放在门外, 两个堂兄弟马上用担干挑起, 放在肩上, 那个装载糍糕的小菜篮, 便由另一个兄弟挽着,一齐向巷口走去。     
   两个轿夫已经等候多时, 祖母和月桂坐第一顶轿, 小菜篮由祖母放在轿里。 另一顶轿则由丹桂和锦添乘坐。 安排妥当, 由轿子行头,担皮包兄弟及另一送行兄弟陪同祖父父子, 一路步行向狮山而去。    
   到达山顶, 轿夫和各人都停下休息。 因为要赶搭早班火车,所以只能停留五分钟, 又要急速地向车站进发。 经过四九圩也不停留,总之要赶到早班车 始能放下心头大石。到达时是六点三十五分,祖父支付了轿夫双倍人工, 并给各兄弟每人一包利是。 不久火车依时到
站, 各兄弟帮手把行李送上火车, 祖父母等也相继登上二等车箱,火车开动,祖父母在窗口和各兄弟和在车站工作的及迺挥手告别。
  
火车隆隆声向台城开去, 照样站站必停, 让客货上落, 到达宁城车站 已经是九点几钟。 台城是个大站, 上落客货特别多, 停了将近一个钟头。祖父母等有糍糕充饥, 边吃边欣赏旅客上上落落的种种神态, 混集一些吵闹声 和叫骂声, 刹是目不暇给。 不知不觉又听到汽笛大呜,火车慢慢蠕动向着公益镇方向驶去。 到达大江车站, 这里是一个较大的车站, 停得比一般小站的时间要长, 大概要在这里加煤加水,或是客货较多亦未可料。    最后 到达公益车站, 已经是下午三时正。   祖父对于请乘务员把行李放到月台及如何请咕哩, 都已非常在行, 总之有钱使得鬼推磨, 出外旅行, 出手大方些 就样样顺利了。   祖父楝中一个中年咕哩, 叫他把四个皮包挑到公益大酒店, 但要慢慢地行,  因祖母是放脚妇女,不能像常人的速度一样, 该咕哩亦一口答应, 大约行了五个字( (25 分钟) 便到达酒店门口, 祖父支了工钱,再约他明日早上在酒店门口等候, 再请他工作。
        
    今次祖父在酒店开了一个大双房, 足够全部家人休息之用。 职员把行李搬进房间, 又冲了一壶开水,祖父叫他五点钟时再来一次, 因为要叫莱吃饭, 职员应声知道了便离开。      职员离开后, 家人坐下休息及沐浴。五时正 职员拍门, 祖父开门让他进来, 叫他介绍公益大酒店附属餐厅有什么好莱色。 职员说: 老实讲最实际莫如生鱼片连汤 和大鸡三味, 已经足够你们吃饱及番寻味的了。     祖父亦觉得此人老实, 于是就依他介绍。 不久饭菜送到,果然真材实料, 生鱼和鸡都是新鲜宰杀, 加上锅气十足, 未吃先闻, 已经令人垂涎三尺。   各人在火车上只吃糕点, 事实亦相当肚饿, 所以吃起来 更是津津有味了。    吃饱晚餐, 交谈一些乡间趣事, 晚上睡觉,仍然是祖父和两个男孩, 祖母和两个女孩, 分睡两张大床。 一宿无话, 睡到天明。 职员依吩咐六时拍门叫醒各人起床,准备去码头搭永发号渡船返回广州市去。
     祖父离开酒店前, 先到账房结清账单 ,当职员把行李带出酒店门外, 祖父按照外国规矩, 给予小费, 职员连说多谢。     昨日预约的咕哩(挑夫) 已经坐在大门口旁边等候, 见到祖父等行出, 叫声早晨, 便把四个皮包挑上肩上。 祖父再次吩咐要慢慢地走, 咕哩知道祖父是大方之人,当然连声知道了。 各人跟着挑夫慢慢 行到码头, 祖父购了餐楼船票, 挑夫负责把行李担上船里。 祖父扶着祖母, 锦泮拖住月桂、 锦添行先,丹桂殿后, 全部顺利行入餐楼。 祖父亦已支付挑夫工钱及一些额外打赏。 找到床位号码, 把行李放好, 不久小汽轮的汽笛鸣叫几次,永发渡亦呜锣几次回应, 离开码头, 向潭江下游慢慢驶去。
           渡船开航两个钟头, 驶经雁洲湖。 这时 又是午饭时间, 办房伙记向每位乘客,询问需要那些菜餚做午餐,祖父见昨晚各人都吃得很饱,于是叫了两碟三丝炒麵和 三碗及第粥。 不久厨房工人将粥麵送到, 祖父先用细碗把及第粥分开六份, 用炒麵送粥, 滋味无穹, 好过吃饭多矣!    
       小汽轮拉着全无动力的渡船,航程将 经新会江门, 驶入顺德水域,而到达番禺地区的广州市。

             不久晚餐时间又到, 祖父觉得餐餐吃鸡, 不如换下口味, 照样来个生鱼球连汤、滑蛋虾仁、 蚝油牛肉、 豉汁排骨、 白饭六碗。吃过美味的晚餐己是黄昏时份, 不久黑夜来临, 永发号的船员高声叫喊: 礼乐埋岸! 只见一艘驳船泊在永发船边, 上岸的人甚少,但由礼乐上船的倒有十几人。 这里水流甚急,对于妇女和儿童上落都非常危险, 曾经有儿童不幸失足跌入河流的悲剧。
   永发号拖渡, 是一条平底木船, 设计上是适合在内河航行, 阻力较少, 船身前进, 只有水流擦过船边, 发出沙沙响声。 这样反而令到有些旅客, 像受到催眠术一样, 很容易进入梦乡。     经过整晚行船, 早上曙光乍现, 已经在顺德水域, 再行不久, 就到番禺地区, 离广州市长堤, 亦不远矣!。 早上八时左右, 永发号花尾渡终于抵达广州长堤。 泊好码头后, 旅客开始陆续上岸, 争先恐后, 在所不免。 祖父嘱咐家人, 不要心急, 等候其他旅客先行上岸, 然后慢慢未迟。    船仑内已有挑夫争取顾客, 祖父挑选一个貌似老实的中年汉子, 讲好价钱, 叫他慢慢地跟随大家行走。 去到岸上, 给了工钱和打赏。再叫四架车仔, 亦先行讲价, 以免到时打死狗讲价,这 因曾受过教训之故。     返抵九曲巷, 潘云和阿好闻声开门, 惊喜不已。随即把行李搬入屋内, 阿好忙于斟茶及准备暖水给各人洗面休息。 潘云见到各孩子回来, 亦非常高兴。 各人回到家里,都感到非常温暖。虽然对家乡亦有怀念, 但各种奔波劳碌, 亦要多日休息, 才能恢复正常。
      祖父母各人洗睑之后, 祖母随即叫阿好去通知细妹, 及买早餐回来充饥。 又顺便到市场购买蔬菜、 鲜鱼、 猪肉 回来煮午饭, 太迟恐街市佬收档了。 吩咐完毕; 阿好拿着银两和菜篮, 急速地走去当铺通知细妹。     半个时辰, 细妹和阿好 还带埋堂嫂, 把早餐吃的猪肠粉、 罗白糕、 芋头糕、 白糖糕、 咸煎饼; 摆满全张台。 另外在市场买了一条鲩鱼; 一斤半肥瘦猪肉, 十块豆腐, 斤半芥菜。 阿好把街市买来的东西拿入厨房, 再煲水冲茶, 非常敏捷。    各人 开始享受美味的大排档食品, 细妹和堂嫂只吃了一件白糖糕, 便赶回当铺工作, 但说傍晚再见。    早餐吃完, 阿好把台上的东西搬走并把台面抹净。 各人仍然坐着闲谈, 祖母对潘云说感谢她帮忙照顾门户, 希望她吃了午餐, 然后回家休息几天, 再来替孩子们上课, 潘云亦马上同意。
     数日后,各人已精神奕奕, 生活回复正常, 潘云亦已经回来教导孩子学习。    祖父则利用这段时间, 走去当铺请求文叔带路, 去买些象牙雕刻和一些特色礼品。     文叔于是带祖父先到大新路, 参观那些象牙专店, 让祖父先有点认识,但 不要马上就买, 叫做货比三家。祖父在美国华昌做买办, 当然明白这些道理, 但亦口头上多谢文叔的指导。    继续又行到双门底, 这里亦有不少专买中国工艺品的商店,参观了几间之后, 祖父已有多少印象, 马上提议到附近的茶楼饮茶, 文叔亦觉得有些口乾肚饿, 于是表示赞成。     祖父做东饮完茶 吃饱点心之后, 一同步行返到当铺, 祖父再礼貌上多谢文叔, 然后返回家去。祖父因为在五月中旬就要离开广州市, 返回美国工作, 到时必须带些礼物精品药材等, 送给西人朋友及 亲朋戚友, 祖父交流广阔, 这个礼数必不可少。
     祖父自已于五月中旬离开广州, 各人依依不舍, 文叔叫来两架车仔亲身送到省港码头, 并和祖父一起把行李带到船上的床位, 然后作揖而别。     港轮抵达香港, 马上请咕哩把行李担去干诺道裕生源金山庄 付了工钱。 庄口伙记马上搬行李上客房, 祖父给了打赏, 休息片刻, 上到账房, 同村兄弟已经代祖父订了船位, 过两日就要启航了。 祖父与庄口素有来往, 船费亦在帐目内扣除了。    祖父在香港过了两晚, 第三日上午庄口派伙记送祖父下船, 服务非常周到。祖父亦照例打赏,伙记除了多谢之外, 还祝祖父一路平安, 返回金山, 赚多多金仔, 再次回唐山亨福!   金山船依时启航, 经上海、日本横滨、夏威夷而抵达三凡市。 航行二十八日, 比较以前略为快速。 再乘火车到达纽约市, 已经是六月下旬了。
     火车到达纽约市中央车站,乘务员叫红帽子( 车站内的脚夫) 代祖父把行李带到的士站, ( 纽约开始有的士行驶)祖父给予工钱及小费,登上一架黄色的士直驶去Pell Street 协胜堂门口。 协胜人员, 见振乃突然来到, 不胜惊喜和欢迎返回本堂拜访,马上把行李带到客房。然后通知各高层,设宴为祖父洗麈!   晚宴设在杏花楼, 堂口人员陪同祖父到达酒楼时,已经有几位元老在座。祖父与各人逐一握手问候,心里有无限的感慨, 触景生情, 往事不堪回首。 各人亦对振迺了解, 惟有叫在下来齐齐吃番餐饭,不要再回忆旧事了。不久各人到齐,先向振迺祝福敬酒, 振迺亦回敬各元老同僚, 非常感动。 宴后送了各元老一点礼物, 以表敬谢之意。
     晚宴后, 陪同各旧同僚返回协胜总部, 在客厅倾谈了一会, 各人问及乡间情况, 祖父亦问纽约唐人街慨况, 彼此互相报道。最后各自回家, 互道晚安而别。   祖父在客房睡了一晚, 早上在协胜堂茶水部饮了杯咖啡及两片吐士( 炕面包) , 便带着礼物去访问西人朋友。 朋友写字楼离唐人街不远, 祖父安步当车,不久便到会计师楼。西人亲身开门, 迎接祖父, 互相客气一番。 祖父说明刚从中国回来, 特来拜访并送点礼物, 感谢已往多次帮忙,  坐了一会, 便告辞而去。     接着又到另一西人朋友( 律师助手) 写字楼, 朋友迎接入客厅见面, 祖父亦送了礼物, 坐谈片刻, 恐防他人工作,提前告别。   返回唐人街, 再到各同村兄弟工作地方, 逐一见面亦送点唐山药品, 表示心意。 各人亦问及乡下情况, 祖父亦一一详细叙述。 最后返回协胜,向各元老及旧同僚话别。 回到客房, 收拾行李, 堂口人员 帮忙把行李带到门口, 又走出大街, 招来一架黄色的士。 祖父向各人给予利是,并且万分感谢。 各人把行李放入的士, 始行离开。 祖父叫的士司机向中央车站驶去, 乘坐去美京的下午班次。
   的士赶到车站售票处, 顺利办妥一切登车手续。 这列快车, 中途不停站, 直达美京。 下午五时十五分便抵达美京联合车站,自己请脚夫把行李送到的士站,登上的士直接载到H.  street   华昌公司门口落车。 伙记见振乃回来, 忙把行李搬入店里,祖父支付了车资小费, 再行入店内。 相隔一年, 大家见面都非常高兴。 祖父虽然曾写信通知昌迺, 可能在六月底七月初回到美京, 但没有确定日子,所以昌迺没有去车站接车。 但已经吩咐伙记把三楼另一房间收拾妥当, 准备振迺回来居住。     老方陪着振迺上到三楼, 叫祖父休息后便下来饭厅吃饭, 亦己叫厨子加点菜餚了。    晚餐时, 大家都感到特别开心, 昌乃更问及南村各兄弟情况, 振乃一一告知。    收铺后, 老方和振乃一起行上三楼, 以后大家就是好邻居了。
         祖父在华昌休息三天才正式恢复买办工作, 昌迺可以多些时间打理洗衣店的生意了。 休息期间, 祖父趁机去拜访西人律师朋友 及李氏元老和南村兄弟, 每人都送了合适的礼物, 以示心意。      祖父当然更加感激昌迺一年来代理买办职务, 但两人关系特殊要好, 那就不必用语言来表达了。     祖父虽然已经正式工作多日,一切运作已回复正常, 但心中仍然很牵挂在广州市的家人, 担心他们没有男人当家, 安全和管理上 都会发生问题。但回心一念, 细妹夫妇就近照顾, 同时潘云有知识兼能干,都能替祖母解决问题。 想到这里, 就释然于心, 不再杞人忧天了。     祖母自从祖父返回美国, 初时亦觉得有些空虚和无聊, 但不久便开始习惯这新的生活环境 。见儿女在潘云的循循善诱之下, 学业都明显进步,细妹隔日必来探访, 潘云亦常常逗留在祖母家里, 替锦泮等补习, 并陪伴祖母倾谈。 祖母亦写信将详情告知祖父, 叫他不再担心。      祖母小足解放已有一年, 行走相当灵活。 常常趁潘云在家上课时, 便和亲妹, 堂嫂到附近市场采购各种必需品或食物, 生活上便加舒畅,心情亦觉轻松不少。
     振迺回华昌工作已经一个月, 因为在华昌居住, 所以更加努力工作。    不久昌迺亦办手续回唐山半年, 叫振乃每日到洗衣店埋柜,并把款项存入林肯银行。 祖父虽然工作很忙, 但替昌迺做事, 心安理得, 认为是报答昌迺对自己种种恩惠的好机会。 总之家人在唐山平安生活,便是人生一大安慰了。                祖母和细妹经常到附近走动, 细妹顺便介绍一班商人太太认识, 大家都住在附近, 互相拜访, 兴趣相投。 以后结伴饮茶, 睇大戏( 粤剧) , 打麻雀, 快活过神仙。 祖母喜欢抽水烟壶( 广州人叫水烟带), 亦喜欢饮酒助膳, 性格非常豪爽。     潘云对孩子们的功课, 认真细心指导, 学习很有进步。     时光消逝, 转眼又过了中秋, 跟着新春快到。
   春节到来, 照例行花市, 布置家居, 贴挥春, 派利是, 互相拜年, 恭喜发财等等俗套, 过了元宵 一切渐渐恢复平静。 半个月后,祖母约定细妹一起回番禺外家,这 是出嫁后第一次带领儿女回外家, 到时一定要带一个灯笼, 点亮着才进入外祖屋内。 这个礼节(好像叫做甥子归宗,老椰子五六岁时去过一次祖母外家, 也是提着一个小灯笼入门口, 印象深刻)我们台山人是没有的。      祖母带领四个儿女返回外家, 当然是轰动一时。     这里要补充由广州去祖母外家的路程:先由广州乘渡船到新造(番禺县城, 以出产大番薯出名), 再步行到细圩。 ( 约六公里) 祖母行远仍不方便, 要请一顶轿子把祖母和月桂 一起抬到祖母外家门口。      祖母带领孩子们由锦泮提着灯笼进入屋里, 亲属马上燃烧炮竹,表示庆祝。     锦泮兄妹各人, 见到外婆娘家果然和镬耳屋 大不相同,一入门口, 已见到一口水井, 地面用麻石铺砌,非常平滑, 入到内面, 亦非常宽敞,摆设高雅大方, 全是酸枝枱椅; 外祖父母招呼坐下休息。     祖母和细妹解开行李, 把礼物放上台面,然后分发给各位亲属世交。
    
   番禺不愧为渔米之乡, 家禽, 鲜鱼, 蔬菜随时可以购买。 所以祖母们抵达后的晚餐,非常丰富:有烧鹅、 鼓油鸡、生鱼葛菜汤、清蒸鲩鱼; 红烧扣肉,大魚大肉, 吃到肚满肠肥, 尽情享受。
   祖母和各亲人都喝酒作乐,非常陶醉。
  住了几天,锦泮, 锦添亦由家里的孩子带到附近的果园玩耍, 不过仍未合时,所有生果仍然未曾成熟,只有领略田园风光吧了。
  祖母担心南关家庭, 所以决定明日起程回广州。 外祖母见到月桂年纪细小,非常可爱, 而且仍未上课。 所以要求把月桂留下, 迟些再由细妹到来带回。 祖母见各人诚意要求,卒之答应把月桂暂时留下, 自己则和细妹及三个儿女返回广州去了。

     祖母等返回广州见家中井井有条,非常感谢潘云。 潘云和孩子们谈到这次到番禺玩耍的印象, 各人都说很好。       各儿女返回家里, 亦觉得比任何地方都要舒服, 这是习惯性造成,所谓龙床不如狗窝是也。     过两天潘云回来上课, 增加一些新的学习课题, 各人都肯专心学习, 潘云非常满意, 也就更用心把各孩子教育成材。     祖母休息两三日,开始又约各商家太太去行街睇戏, 间中趁潘云休息, 亦约太太们到家里, 搓几圈麻雀, 恢复金山婆的舒闲的生活
      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 1910 年的春天, 广州市天花疫症流行, 锦泮, 丹桂, 锦添都被传染(月桂仍在番禺幸免), 虽然经西医冶疗, 已经痊愈, 但是脸部瑕疵, 不能避免。这 对男孩的影响较微, 但对女孩 则是致命打击。 丹桂为此, 伤心欲绝, 甚至怨恨祖母把他们带回广州, 才遭遇此劫。 祖母对此亦无法安慰, 惟说这是天意吧了。    潘云最爱护丹桂, 所以尽力加以劝解, 说女性外貌虽然重要, 但内在美亦不容忽视, 只要自己努力充实自己, 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人, 不需要依赖别人而生活, 这样的人生, 更加有价值,更加 受到别人尊敬。 丹桂亦知道潘先生爱护自己, 所以亦点头对先生说: 我已明白道理, 我要努力学习上进, 不会辜负先生的期望。 瑕不掩瑜, 就是这个道理。
     祖父在美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时昌迺已经由唐山回来, 所以和他商量, 替祖父在华昌兼职三个月, 自己马上去办手续, 赶到广州市去带锦泮回美国念书。

      疫症过后, 细妹赶到番禺把月桂带回广州, 月桂回到家里,见到兄姊们的不幸, 虽然年幼, 但心里已经知道难过, 又不识得怎样安慰, 惟有抱着姊姊不断痛哭。
    祖母经过这个难过的打击, 开始减少活动, 除了出外购买食物之外, 其余时间, 都在家陪伴儿女, 弥补以前的豪放而不知爱惜儿女的态度。
    潘云明白了祖母的表现, 自己也更加努力把孩子们教到最好, 竭尽全力, 达到目的。
   七月初, 祖父由美国抵达广州, 在家里逗留不足一个月, 因为心情不好, 连南村都没有回去, 匆匆地带着锦泮返回美国去了。

     祖父和锦泮抵达纽约市, 祖父把儿子留在纽约读书, 请求最好的兄弟照顾, 由西人朋友介绍最好的学校,办妥入学手续 并在学校寄宿。 祖父才独自返回华昌工作。
   祖父带锦泮离开广州, 各人都感依依不舍, 家里顿然感到空虚,各弟妹都失去依靠的样子。
   潘云见到这种情况, 亦尽量多留在李家, 和孩子们多些亲近, 更和丹桂同房居住, 解除她的苦闷和忧伤。

    正当全家陷入低潮, 毫无欢乐气氛的时候, 细妹便常来探望家姊及甥子们, 有时更带儿子重文来和表姊弟们一起学习。每次 细妹买来许多点心, 让大家齐齐享用。 祖母又吩咐阿好尽量把饭菜弄到最好, 让孩子吃得开心。
   经过一段时间, 家里的气氛已经大大改善, 大家有说有笑, 孩子学习更加积极, 祖母和潘云都感到非常安慰。 潘云利用休息的时间, 带领着丹桂, 锦添到公众地方走动, 如公园, 大公司等人来人往的地方。 让孩子们知道并未受到岐视, 只是普通孩子一名吧, 令他们尽快恢复信心。
   时光消逝, 转眼又过了一年, 家中已经恢复原来的气氛, 孩子们学习更加进步, 连月桂也加入学习行列了。 祖母亦开始到街外探望以前经常来往的商家太太, 饮茶后亦带回大包点心给孩子们 。    潘云已经把李家当作是自己的家一样了。
    1911 年, 广州市是多事之秋。 经过黄花岗起义失败及温生才谋杀两广总督失败, 在天字码头 斩首示众, 人心惶惶。 但反清运动, 仍加强组织, 最终武汉起义成功,推翻满清腐败残忍政杈。 一时人心大快, 人民都安居乐业了。 还有一个小古仔: 关于一个满族恶少欺诈汉人的坏事, 他把一只小鸟放入茶楼饮茶用的有盖的茶具内( 广州人叫局盅, 所谓一盅两件, 由此而来)。 茶博士替他添加开水, 把盖子拿起,小乌即时飞去, 结果当然是赔钱了事。 行出门口,一吹口哨, 小鸟又飞回他的鸟笼里面。之后,在任何茶楼, 茶客如果不把茶具的盖子打开放在旁边,招待员是不会替这个客人添加开水的。 这个惯例, 与此古仔有没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丹桂和弟妹的学业,都有显著的进步 丹桂已经修读全部小学课程,可以进入中学念书了。
   潘云觉得丹桂和月桂两个乳名 太过通俗,在学校登记入学, 应该改个学名, 较为文雅。 于是替丹桂改用瑶芳, 月桂改为琦芳, 祖母亦表示同意。   以后两人念书做事, 都用新的名字, 旧的名字, 反而甚少人知道了。
     1912 年元旦, 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各地民众纷纷把脑袋后面的辫子剪去( 指男 性; 有侮辱性, 奴才的象征) , 表示解放了。
   广州市一向比较开放, 这时女子学校纷纷成立, 有真光女子中学, 协和女子中学, 坤维女子中学, 及以后的培道, 执信等等。 潘云选择了坤维, 因为师资良好, 而且就近南关地方,上学比较方便。 于是瑶芳就进入了坤维, 成为一个中学生了。
   潘云继续留在李家, 教导锦添和琦芳, 和替瑶芳放学回家补习功课。
   祖母的生活亦恢复八九, 但是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豪放了。 1916 年, 锦添已经完成了小学课程。
    祖父亦由美国回到广州市, 准备带锦添返美国念书。祖父另有一任务, 是要返回南村,建筑两间假三楼的独立房屋( 所谓假三楼,是第三层只有后面一半有上屋顶, 前面是阳台一样的设计,当时算是很新款的了)。 两间房屋分别是和昌迺, 各拥有一间, 成为友好的标誌。   
     祖父早已托堂弟把屋地购买, 准备建屋给锦泮结婚后居住, 也可以提供将来回乡时有落脚地方。
     经过三个月的赶工建筑, 两座假三楼同时建成。验收 证明各方面合格,并将 全部                       建筑工程款项, 交给承办工头。 并给建筑工友额外赏金。
    祖父把昌迺新屋钥匙交给昌迺家人( 昌迺有妻及二子) 。           自己则在大厅安装祖先神位,家具方面, 则待锦泮回来后自己选择。
    新屋入伙, 只请最亲近兄弟婶姆在镬耳屋大厅, 摆了三围, 莱餚亦非常丰富。
  次日安排一切, 又叫同屋堂嫂初一, 十五到新屋门口装香, 钥匙仍交对面屋堂弟保管。    再和一些同年兄弟见面, 便起程返回广州市去。
     祖父回到广州家里, 居住了一个月, 便带领锦添起程返回美国升学。     到达纽约市, 将锦添送入锦泮就读的学校, 亦拜托同村兄弟负责照顾。 临返华府前, 到协胜会见各元老及旧同僚 亦同各西人朋友见面及送多少礼品, 以表友谊长在。
    返到华昌, 各人见面都非常欢喜, 晚餐后, 单独和昌迺谈及家乡起屋等等事情,昌迺已经接到家人来信,一切明白了。     休息两日, 祖父又重新投入工作。 昌迺亦告代清楚, 华昌的各项運作, 又回复正常了。
    1917 年, 锦泮在纽约市的高中毕业, 祖父本来希望他马上回唐山结婚, 但以学生身份申请护照不大合适, 与律师商量,用华昌公司职员身份申请, 职业便是商人了。
    
      
    祖父接纳律师的意见, 索性聘用锦泮当为自己的助手, 协助出番任务。锦泮在纽约高中毕业, 番话当然胜任有余, 同时非常落力, 责任心很强。 祖父见状 心中暗喜, 认为将来是自己的承继人了。      任职半年,有华昌公司的证件及出粮单等等文件, 有西人律师代办, 1918 年3 月7 号锦泮的美国护照, 就由国务院寄到律师楼, 转交给锦泮持有。
    
  三月中旬, 锦泮便离开华昌, 经纽约, 三凡市, 向中国 广东出发。 到达广州市四月下旬, 在广州和母亲及两个妹妹同住了十多天, 便起程去南村故乡去了。

      
              1918
年锦泮返唐山时所持的美国护照。          

    锦泮这次回中国, 只带两个大皮包, 一个手提皮包。 在香港时, 裕生源兄弟已经代购齐火镰饼和香枧等手信。 又写信通知四九车站及迺叔, 述及锦泮已经到达香港, 不久便回南村, 叫堂嫂把镬耳屋的房间打点妥当。 ( 当时邮政局不到乡村派信的)
    由广州顺利返到四九车站, 及迺叔已经请了一架鸡公车, 把行李载到镬耳屋门口。 在塘基已经有人跑步通知堂兄嫂, 在门口欢迎入屋。
    锦泮入房把皮包打开, 取出火镰饼及香枧, 叫堂嫂帮手把手信送给各户人家, 尽了金山客必要完成的习俗。       堂嫂亦煮好一些简单饭菜, 给锦泮充饥。 跟着对面屋的堂叔, 带领到新建的楼仔, 入内详细观察, 看看应该如何布置。 不过锦泮已经心中有数, 只在楼下客厅稍为添置几件必要枱椅, 其他则结婚后再计划如何布置好了。
    堂叔见锦泮计划周详, 不禁称赞果然是有智识和头脑的后生仔, 前途不可限量也。
        锦泮看过新屋, 亦觉满意。 但决定暂时在旧房居住, 直至结婚为止。 而且在旧屋有堂婶照顾,样样方便。    过了两日,约同两个由纽约市回来准备结婚的同村兄弟, 联袂而往台城逛逛, 顺便看看家具。
      到台城后, 先到茶楼祭五脏腑, 然后慢慢地到商业区看看, 打个底子, 以便下次再来时, 决定如何购置。 行走个多钟头, 最后赶乘三点钟班车, 返回四九车站, 再打路行番南村而去。
     过了两天, 锦泮单身去到台城,在家具店购了几张枱椅, 由火车运到四九车站及迺代收, 再用鸡公车载返镬耳屋的新楼仔, 布置楼下客厅之用。
     在南村居住期间,有时和纽约回来的兄弟一齐去四九或台城逛逛。 但有时却单人匹马 到处游览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等等。      1918 年12 月14 日, 父亲与伍玉兰( 老椰子母亲) 结婚。 外祖父亦是纽约市洗衣店主人, 门户相当, 被认为是珠联璧合。
     父亲由1918 年6 月到1920 年6 月,共在台山居住两年, 据父辈( 亦是金山客) 对老椰子提及, 父亲曾在台城某中学任义务英文教师,但未能证实。
     1919 年12 月22 日, 老椰子在南村出生。    祖父非常高兴, 持别吩咐要在道占祖祠堂摆羌酌, 请齐所有同亲兄弟婶姆及所有父老出席。
    
    老椰子出世,全家都视为宝贝, 沉浸著欢乐气氛。
   1920 年6 月, 父亲李锦泮突然染上急症, 当时医疗落后, 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享年2 2 岁。(泪下)
   这个仿如晴天霹雳的噩耗, 令到全家悲痛欲绝。 母亲更加不知所措, 只有抱著六个月大的婴儿, 不断以泪洗脸, 低声饮悒。 但出乎意表, 母亲竟然是个坚强的女性, 从一而终, 把老椰子抚养成人。( 1994 年母亲在加州 屋仑市去世, 享年93 岁。儿媳以下共二十多人, 完成了祖父振迺的宿愿了)。   母亲和儿子继续留住南村生活, 幸有同亲叔伯婶姆照顾, 祖父亦特别吩咐和益铺仔, 供应各种认为上等食物, 给我们母子食用。
   1922 年初夏, 南村发生不幸事件, 竟然被古兜山贼匪打劫,掳去南村学校教师、学生十多人。 贼人离开南村, 向大山方向逃走。 乡人始组织武装人员, 追踪贼人至(地名小 半天) 山区, 彼此发生枪战, 村民李洪卓, 奋不雇身, 尾随贼人, 打死打伤贼匪多人。后因弹尽无援, 被贼人击毙。 族人哀其英勇, 立亭于狮山顶以纪念之。
   贼老劫学堂的事件, 很快便传到美国台山华侨社会, 各人都担心自己家乡的安危。于是乎每人都落力捐款回乡建筑炮楼, 购买枪支,以作防贼之用。 所以台山炮楼林立, 都是由那个时代开始。
    祖父知道这个消息, 非常担心媳妇和孙儿的安全。 所以即刻吩咐我俩母子, 搬去省城和祖母、 姑姑一起生活。   老椰子童年不只是在单亲家庭, 而且是全女性的家庭长大, 所以性格比较内向, 而且有点怕羞。 甚至有些亲戚当我是傻瓜一名, 这件事令我耿耿于怀。 所以老椰子奉劝成年人, 千万不要伤害小孩子的自尊心, 他们会永远记得, 怀恨在心的。
   母亲到了广州和祖母同住之后, 见到两个小姑, 教育文化比自己优胜百倍,于是埋头苦学, 力求上进。 后来卒偿所愿, 考入图强产妇科学校, 两年后完成所有课程, 成为注册助产士。 受聘在产科医院任职。


          无法在此連续,第18页继续,请谅!




[ 此帖被老椰子在2011-06-30 14:36重新编辑 ]
离线清一色

发帖
728
金钱
310751
经验值
147
只看该作者 160楼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163楼511001于2011-06-01 23:09发表的  :
风俗交落,照做而已,你丐有研究,抵你发啦.[表情]

  其实,这个问题也无从考究,讲成心而矣。依我看,用鲮鱼____是"美式",用扁鱼____是"中式",对吗?尊敬的伍版主!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61楼 发表于: 2011-06-02
大家继续听讲古.......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162楼 发表于: 2011-06-03
引用第156楼511001于2011-06-01 12:19发表的  :
呆再次咨询有关人咯,拜神系用扁鱼了!!![表情]

记得细佬仔时有童谣这样唱:"仲仲仲,过田洞,捉条鲮魚公,返去拜白公."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离线lele

发帖
1739
金钱
2938
经验值
226
只看该作者 163楼 发表于: 2011-06-03
老爷子讲古,有长度,有深度,有广度,还有亮度,真神也。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164楼 发表于: 2011-06-03
引用第168楼四叔于2011-06-03 04:39发表的  :
记得细佬仔时有童谣这样唱:"仲仲仲,过田洞,捉条鲮魚公,返去拜白公."不知是否与此有关?[表情]
.......


             肚......四叔还记得乃丐经典个歌仔!系吾系你造个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