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9461阅读
  • 558回复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65楼 发表于: 2010-01-04
一中师生新年欢聚
龙卷风:

 

   回顾我的人生道路,作为过来人,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在文革前得到台山一中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台山一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品行端正、人生观积极、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乐于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台山一中精神将使我们受益一辈子。fficeffice" />

元旦我回乡参加都斛中学65周年校庆时,意外接到抗美托服务员递来的一张纸条,约我相见。原来,她是来为都中校庆表演太极拳助兴的,从嘉宾名单中知我在现场,特意告诉我: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陈悦棠ersonName>老师从加拿大回国参加百年校庆还没回去,校庆日本拟参加我级同学聚会,无奈作为台山一中前任副校长,当晚要应酬太多,分身乏术,等抽空来到我届聚会点,聚会已结束,他没见到我很遗憾,很想见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是抗美班的班主任,虽没给我班上过数学课,但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中给我们讲过课。算起来,我和他没正式会面已有42年了。我知道,他是为学生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以至几次都跟抗美说想见见我。老师的真情使我非常感动,我马上决定调整行程,先拜会老师后再回广州。我请抗美约请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伉俪,学长朱伟申伉俪、学长李德珍、刘活波伉俪,以及我班许婉贞、雷兆勤同学,次日中午在天富文华酒店会晤并共进午餐。

 

12中午第一个到达的老师是陈老师。看着陈老师花白的头发,我几乎认不出来了。可是,他当年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给我们讲速算法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中提到这一点。40多年没谋面的师生见面,使得大家非常高兴,一肚子话不知从何谈起。客人到齐后,我发现我在不经意间居然把台山一中整个前“领导班子”几乎全请来了:除副校长陈悦棠老师外,还有常见面的校长朱伟申学长(台山一中65秋高班学长)、副校长李德珍学长(台山一中64秋高班和华南师大72级学长),教育局副局长刘活波学长(华南师大72级学长),此外,还有初次见面的陈太、朱太(台山一中65秋高班学长)。

 

            一中师生新年聚会(2010.1.2 台城)

  后排左起:雷兆勤、许婉贞、伍抗美、李德珍、刘活波、李德珍

  前排左起:朱伟申 李江帆 陈悦棠、陈太、朱太

  

  席间谈话的主题当然是师生叙旧。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向陈">向陈ersonName>老师讲述了初中“毕业”后到都斛当了五年知青,下乡期间读高中,后来读大学、读研究生、大学任教,从事第三产业研究的往事。陈老师饶有兴趣地询问了我在农村当知青时读高中,参加文化考试和被推荐读政治系的细节。我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在文革前得到台山一中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一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品行端正、人生观积极、适应性强、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乐于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一中精神将使我们受益一辈子。在成绩面前,我非常感谢母校,感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谢母校">谢母校ersonName>老师的教育和培养。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     ersonName>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ersonName>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 ersonName>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                陈悦棠ersonName>老师与64秋初级学生合影(2010.1.2 台城)

              左起:许婉贞 雷兆勤 陈悦棠老师 李江帆 伍抗美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ersonName>老师对我的体会非常认同。他说,他教了几十年书,作为台山一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认为60年代前期(1960-1965年)学生是发展最全面的、适应性最强的学生。教材编写得最好(试用过五年一贯制教材很好),教育方针全面,教学质量很高,做人与做学问(道德文章)的关系处理得最好。他还谈到,60年代初,有大学教师下放到台山一中充实师资队伍(如教64级代数的刘伟业老师是中南矿冶大学下放的),学生是全县最优秀的。到文革后期,一中骨干教师下放去支援四乡中学,一中师资不足要从小学抽调,加之按街道招生使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一度出现台城中学不如四乡中学的情况。这使我不禁想起我真是有福:在台山一中读初中时有幸得优秀教师任教,如谭槐俊、林海、李霭荣、刘伟业、胡栋培老师等;在都斛中学读高中时,仍得到全县的优秀教师教诲,如原台山一中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德超">翁德超ersonName>老师、化学科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树权">陈树权ersonName>老师等。

 

                                    一中校友合影(2010.1.2台城)

                        左起:许婉贞、雷兆勤、朱伟申、李江帆、朱太、伍抗美

 

 朱伟申学长深情地回忆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海">林海ersonName>老师对他的关怀、教育和培养的难忘往事。林老师是在越华中学教过他后调到一中任我班班主任的。我和他有很相似的成长经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都由林">都由林老师任班主任,自己都任班长,家庭出身都有阴影,都在文革期间受过冲击, 都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很大发展,以至于成为林海老师“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学生”。

 

                       林海老师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学生——朱伟申与李江帆合影(2010.1.2台城)

  

 

        陈悦棠老师伉俪与李江帆同学合影(陈师母不肯坐下,留下了这张“违规”照片。2010.1.2 台城)

 

 

                       陈悦棠老师与李江帆同学合影(2010.1.2台城)

 

   陈老师还告诉我们不少已移居海外的往日老师的信息。值此新年之际,谨借台山同学网,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祝母校兴旺发达,祝在海内外的校友和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胜意。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6 22:52:55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66楼 发表于: 2010-01-04

 

这次聚会的另一个大收获是,我在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处意外得到了我一直寻找的初中物理老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胡栋培">师胡栋培ersonName>老师的电话,和他通了电话,相约以后约时间去探望他。我在台山一中读书时唯一一张“文物级”照片“义务理发员”就是胡老师拍摄的。我问起此事时,他已毫无印象。我和兆勤、婉贞都记得他在科学馆讲第一节电学课时,预先打开磁带录音机偷录同学们在上课前围着他七嘴八舌的讲话然后播放给全班同学听的有趣场面。fficeffice" />

离线lzq4909
发帖
34
金钱
37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167楼 发表于: 2010-01-05

又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离线lzq4909
发帖
34
金钱
37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168楼 发表于: 2010-01-05
我记得当时用的是好大的、横卧式的、录音带也较宽的录音机,好像是给我们四班全体同学录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跟着又回放给我们听。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69楼 发表于: 2010-01-05
李江帆与朱伟申回忆林老师和谭老师的来往电邮

From: zws
Sent: Saturday, January 02, 2010 3:45 PM
To:
中大 李江帆

Subject:
林海老师相片 

fficeffice" /> 

江帆你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你是母校的骄傲,你是我们这辈人的楷模。难得我们曾经有过相似经历的青少年时期,并且更难得的是我们曾经共同拥有一位慈父般的好老师!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海">林海ersonName>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教诲,我无时不在怀念!现将我1996129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海">林海ersonName>老师开车接我到三藩市他家中的相片给你,还有近几年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朱伯翠">朱伯翠ersonName>老师和他们的儿子林焯、林立回来的相片和电邮转发给你。

--朱伟申

 


From: lijf

To: tszws
Subject: RE:
林海老师相片
Date: Sat, 2 Jan 2010 23:25:36 +0800

 

又,请告照片中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林ersonName>老师两个儿子的位置。 

 

伟申:

 

     你好。谢谢你的鼓励,感谢你发来的照片。我注意到你提到的日期1996129,也就是林老师去世前几周?我记得他是那年圣诞节前去世的。我等会就把它们上网。有空请浏览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ShowPost.asp?PageIndex=7&ThreadID=22967 特别是我与林老师一节(并请告知朱老师浏览)。抗美看了评论说是真情流露。的确,我是含着热泪写完的——我自己都被往事感动了。 

 

Best Wishes

 

李江帆

 


From: zws  
Sent: Sunday, January 03, 2010 11:52 PM
To:
中大 李江帆
Subject: RE:
林海老师相片

 

 江帆你好!


     这么快你就把那么多内容电邮了给我,非常感谢!你真是真诚而又勤快的人,怪不得你是那么的成功!


     看了你的《一中初中往事追忆》前后两部分,确实是真情流露,而且酣畅淋漓!那时候我们有太多类似的经历了,真是不堪回首。但感受着老师的关爱,依然是心存感激!我初一时林老师就动员我入团,可上头一直不批,是林老师在初二下向团委作担保,我才入了团;1977年恢复高考,我一直以为不会再有我辈之希望,直到离考试日还有一个月,我先后接到了我爸爸和林海老师的信,都是鼓励我必须应考的,那是我心中最崇敬的两位长辈了,那时我才下定了决心报考。因此我常常把林老师比作慈父。


     那次我是被广东省教育厅指派参加广东省教育考察团访问美国的,全团13人,除了我和番禺中学校长外,其余都是各地市的教育局长,从11281210,经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到达纽约、华盛顿、三藩市。我们是128到达三藩市,但也仅有三天时间,考察团安排的事情太多,加上我要兼顾的事情也太多,校友会两次会,朱氏两个拜会,还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拜会等等,但我还是安排了9号到林老师家,林老师一家十分高兴,隆重的欢迎我,当时很多人都问我,林老师平时很少出来,怎么他会亲自接你到家里?我把情况都说了,乡亲们和团友们都对林老师充满了敬意。可惜那真是最后的一面,甚至比你那次还更晚。但定格的林老师那亲切、开心的笑容,和他家依稀的情景,经常在我梦中重现。我想,世事也太凑巧,你我是林老师喜欢的两位学生,天公作美,让我们有机会最后能见到恩师!可惜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是那么快就乘鹤西去了!呜呼!


     与林老师一家的合照,朱老师后边的是他大儿子林焯,林老师后边的是他小儿子林立。他们都在一中毕业。


--朱伟申

---------------------------

 

From: lijf
To: tszws
Subject: RE:
林海老师相片

Date: Mon, 4 Jan 2010 02:01:38 +0800

 

伟申:

 

   谢谢你的回复。你是否介意我把你的复信作为回复贴到《一中初中往事追忆》后?

 

   此外,我现在还不明白,根据我的回忆,林老师是9612月圣诞节前去世的(印象中是劲波告诉我的),那么,你129去,他还好端端的,什么病发作这么快?听说是肝癌?

 

 Best Wishes

 

 李江帆

 


From: zws
Sent: Monday, January 04, 2010 11:39 AM
To:
中大 李江帆

Subject: RE:
林海老师相片

 

江帆你好!


     是啊!我也根本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相信林">相信林ersonName>老师那么快就走了!到底是那一天我也不清楚,他当时笑容是那么的灿烂,笑声朗朗中的言语,其音质、音量和节奏与当年在课堂上完全一样。整个人是那么的阳光、干练和开朗,车开得那么潇洒,又到多板街接我,又送我回酒店,一边开车还一边聊天!可我也是97年底才知道的,所以我97年初写《难忘的访美之行》时(刊登在《台中校友》1997年的9期),也还不知道,要不我在文章里一定有一段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关于林">关于林ersonName>老师的内容。据说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林ersonName>老师得的是重病,没有任何先兆,而且是突发大出血,他还在上班啊,第二天就不行了啊!那就是说,我后来写访美文章时,他已经去了!想起来真是不胜唏嘘!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朱">朱ersonName>老师也就是那时候不久,一头乌黑的美发就白了。


     既然你我共同拥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令人尊敬的、永远值得怀念的师长,也让我和你们班的同学们多了一份感情。而且你们班也有很多我的老朋友,李健才、伍岳维、林添筹、伍抗美等等,还有黄海云,在红卫兵 大-串-连期间,11位同学中也有她,一起在一中中厅向毛主席像宣誓,背起背包,打者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红旗,日行40公里,晚上还演出一场,几个月一直到井冈山、韶山,长沙。

 

   而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槐俊">谭槐俊ersonName>老师,你的另一位班主任,则与我又有另一段深情!高一时我当团支书,那时候高一和初一挂钩,刚好是与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经常联系,1970年我在乡下当民办教师,带队到公益学农,刚好打台风,全体临时搬到越华中学教学楼住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为我们打点一切,也幸亏是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要不那晚的大事件他和我都有大麻烦,这是一个很离奇的故事了。后来教育局分房子,我有幸又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谭">和谭ersonName>老师住同一栋楼,他住1楼,我住4楼,成了好邻居。可惜我搬走以后不久,他也仙逝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关于">关于老师的追忆,同学们都是有心的。我看了你的追忆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是思绪万千,你们班的同学跟帖都有这个愿望。我的文字,你如果觉得合适,就用吧!不过我那只是随手急就的。


     你的多幅珍贵相片都收到了。你那么的成功,是由于从小一贯的坚持!我会发给林立,请他转给老师的。相信林老师在天之灵,也会无限欣慰!


--朱伟申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5 11:04:17 编辑过]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70楼 发表于: 2010-01-05
多谢李江帆同学的宴请,席间深为你们的真挚情怀感动,快门拍下了师生42年后重逢的感人一刻!

[此帖子已被 511001 在 2010-1-6 15:38:26 编辑过]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71楼 发表于: 2010-01-05
忆当年的话匣一打开就一发不可收了,实在另人开怀!(得李江帆帮手,照片不再背光了,谢谢)

[此帖子已被 511001 在 2010-1-6 15:41:03 编辑过]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72楼 发表于: 2010-01-05
讲到激动处,这个刘活波局长干脆站了起来讲,有相为证: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73楼 发表于: 2010-01-05

   

lzq4909:
我记得当时用的是好大的、横卧式的、录音带也较宽的录音机,好像是给我们四班全体同学录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跟着又回放给我们听。

   以前用的是钢丝录音机,我没见过。胡老师那时用的是磁带录音机,一直到文革都是用这种录音机,我读大学时经常为专题报告录音并整理录音,用得很多。到70年代末开始流行卡式录音机。现在用的是数码录音机,用存储卡录音,淘汰磁带了。电视剧《潜伏》有一个情节是用卡式录音机的,那是40年代,哪有卡式录音机?那叫荒唐。剧中好像还出现了砖头式手机,也离谱了。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5 16:14:01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74楼 发表于: 2010-01-06
谭老师智擒色狼
 朱伟申:
    而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槐俊">谭槐俊ersonName>老师,你的另一位班主任,则与我又有另一段深情!高一时我当团支书,那时候高一和初一挂钩,刚好是与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经常联系,1970年我在乡下当民办教师,带队到公益学农,刚好打台风,全体临时搬到越华中学教学楼住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为我们打点一切,也幸亏是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要不那晚的大事件他和我都有大麻烦,这是一个很离奇的故事了。

                    谭老师智擒色狼

据我所知,伟申在电邮中提及发生在越华中学的“很离奇的故事”,也就是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中提到谭槐俊老师和我讲过的一个令人捧腹,发人深省的故事。fficeffice" />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老三届毕业离校后的1970年。那时谭老师已从台山一中调到越华中学任教(台山一中很多骨干教师被指派到四乡中学任教)。在三八公社任民办教师和校革委成员的朱伟申领队与4位老师和初高中毕业班80多人到公益学农。恰逢台风,师生们临时转到越华中学教学楼过夜。谭老师的宿舍就在教学楼里。他和朱伟申一起仔细安顿好学生住宿,为防晚上发生意外,在教学楼中搞好临时厕所,好让学生晚上上厕所不用走出大楼。在晚上临睡前,谨慎的谭老师还悄悄地用铁链把教学楼两个大门在里面反锁起来。

半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色狼潜入住满女生的课室,对熟睡中的一个漂亮女生上下其手,企图强暴。女生被弄醒后拼命反抗,大声呼叫,同一课室睡觉的女生都被惊醒了。色狼见势不妙,夺路而逃。这时,谭老师也被惊醒了。当他来到课室查看时,越华中学工宣队长出现了。他声色俱厉地质问谭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谭老师见到半夜出现在教学楼的工宣队长,觉得很不对劲:教学楼是被反锁着的,住在外面的工宣队长怎能进得来?他马上义正词严地反驳并提出质疑。

当晚,谭老师和朱伟申详细分析了工宣队长的九大嫌疑,第二天一早参加了越华领导班子的汇报会,并向工宣队派出单位台山磷肥厂党委报告。朱伟申代表学生和学校专程去过两次越华跟进此事。听说工宣队还想整谭老师,伟申据理力争。最后,在铁证面前,工宣队长不得不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个工宣队长原是广州军区某首长的警卫员,曾因生活作风出问题被处分,后转业到台山磷肥厂工作,被派到越华中学当工宣队长。那天,当三八的中学生来到越华中学时,他看到临时住在教学楼的漂亮少女,垂涎三尺,顿生歹意。他在白天利用自己冠冕堂皇的身份摸准了女生在课室睡觉的位置,计划好作案后逃离教学楼的路线,傍晚时分悄悄地潜伏在教学楼中。待到夜深人静时,工宣队长溜入睡满女生的课室里,搂着那熟睡少女妄干其“好事”,真是色胆包天。没料到,他失算了,结果栽在谭老师手里——他仓忙出逃时才发现,教学楼两个大门都被铁链反锁着,根本无法逃出去,只好硬着头皮折回来,搞了“贼喊捉贼”的闹剧,企图把脏水泼给谭老师。

最后,这个离奇故事以工宣队长被撤职,磷肥厂党委派人到伟申所在学校说明事件****并表示道歉而告终。“谭老师智擒色狼”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完全可以当作影视剧本素材。不过,发人深省的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谭老师没有用铁链锁上教学楼大门,当工宣队长逃出教学大楼带人返回倒打一耙时,谭老师和朱伟申就“大件事”了。显然,是谭老师社会经验的丰富,对学生的关爱,机警和智慧,使他谨慎地设了这一重要关卡,使工宣队长成为“瓮中之鳖”的。在那个“阶级斗争”极其尖锐以至什么荒唐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年代,谭老师以自己的智慧保护了学生,保护了朱伟申,也拯救了自己。作为谭老师的学生,我为有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和一身正气的老师感到自豪。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6 22:51:20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75楼 发表于: 2010-01-06
台山同学网网络警察的杰作

龙卷风:最后,这个离奇故事以工宣队长被撤职,磷肥厂党委派人到伟申所在学校说明事件****并表示道歉而告终。

附言:上面的“****”又是台山同学网网络警察的“杰作”,原文中的“真-相”居然被屏蔽了。按我管过BBS的经验,应该是网管把这些他认为是敏感的关键词“串-连”、“上-访”、“真-相”作为禁止出现的词语输入台山同学网软件造成的。台山同学网不要“串-连”“上-访”问题还不大,难道它连“真-相”也不要吗?简直是岂有此理。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6 22:26:14 编辑过]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176楼 发表于: 2010-01-06
一身正气!
离线陶然
发帖
6
金钱
6
经验值
6
只看该作者 177楼 发表于: 2010-01-06
从头到尾读龙卷风之杰作,受益良多,老同学如果把它拍成电视剧或短片,每个同学/朋友送个DVD该多好。不过下面文章有句话睇来睇就吾系好舒服,原来还是有分别个
<div style="FLOAT: right"> </div>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老三届毕业离校后的1970年。那时谭老师已从台山一中调到越华中学任教(台山一中很多骨干教师被指派到乡下中学任教)。在三八公社任民办教师和校革委成员的朱伟申领队与4位老师和初高中毕业班80多人到公益学农。恰逢台风,师生们临时转到越华中学教学楼过夜。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78楼 发表于: 2010-01-06
陶然:
从头到尾读龙卷风之杰作,受益良多,老同学如果把它拍成电视剧或短片,每个同学/朋友送个DVD该多好。不过下面文章有句话睇来睇就吾系好舒服,原来还是有分别个
<div style="FLOAT: right"> </div>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老三届毕业离校后的1970年。那时谭老师已从台山一中调到越华中学任教(台山一中很多骨干教师被指派到乡下中学任教)。在三八公社任民办教师和校革委成员的朱伟申领队与4位老师和初高中毕业班80多人到公益学农。恰逢台风,师生们临时转到越华中学教学楼过夜。

     

多谢陶然老同学指正。我的本意是,文革清理阶级队伍后,台山一中不少骨干教师被上级派到台城以外的中学任教,如台北、台南、沿海和上下川等公社中学任教,不是因为教师水平下降,而是当时形势所致。据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陈悦棠ersonName>老师回忆,当时提出“砸烂小宝塔”(指台山一中)的口号。每公社调两个一中老师去任教。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就是因此被调到越华中学任教的。

fficeffice" /> 

但是,我想不出用什么准确概念来概括这些台城以外的中学为好。

 

——称为“公社中学”?那时台城也算“台城镇公社”,加上对年青人来说,他们并不明白什么叫“公社”。此外,各公社虽然都有一间比较正规的“公社”中学(一直办到现在,现算镇办的),但除此以外还有民办学校,不算公社中学,如各公社一度兴办过的侨中(后来统统倒台)。

 

——称为“非重点中学”?但重点中学是变化的,台山一中曾是省重点中学,后成了县重点中学,文革后期曾取消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区分,台山一中被改名为“台城中学”,按台城的街道而不是按中考成绩招生的。再说,台城以外也有重点中学,如越华中学在五六十年代曾是省重点中学,称为“广东越华中学”。

 

考虑到相对于台城这个“城镇”区域而言,其他公社算是“乡村”区域,我就用了“乡下中学”概念,所指的是学校所在的区域而已,并无贬低越华中学或其他非台城中学的意思,当然也不是认为公益属“乡下”(其实,我也在“乡下中学”都斛中学读了两年高中)。那时在乡下的中学读书不见得比台城的中学差,正如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陈悦棠ersonName>老师所说,那时出现台城的中学教学质量不如四乡的中学的情况。不过,现在看来,“乡下中学”概念是有不妥,有点类似上海人把上海以外(除北京)的地方统统称为“乡下”一样,有点“大国(大城)沙文主义”味道。应称为什么才好,请老同学赐教。

 

我专门请教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他说台山教育系统确实没有用什么专有名词概括这些台城以外的中学。我考虑再三,觉得不如暂且称为“四乡中学”,因为“四乡”可泛指台城以外的地区,“农”的意味并不强,也没有“乡下”的“下”味,还可以把公社中学以外的侨中也包括进去。我征询过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的意见,他认为是可以的。不知老同学认为如何?

 

 

   至于文中提到伟申所在的三八公社的学校,虽设有初中和高中,但我记得似乎不是三八中学,而是三八小学,那时很多小学都设有附中(包括附属高中),如都斛的莘村、白石、丰江小学都有高中(所以这些学校干脆去掉“小学”称为“学校”)。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7 8:35:46 编辑过]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179楼 发表于: 2010-01-07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台山都称“市”了,算是“城市化”了,台城以外地区全称“镇”了,按理就没有“乡”、“四乡”和“四乡中学”了。但也不好称“四镇”呀,搞不好,人家会以为真的是指4个镇,甚至是“四大名镇”(宋代就有“四大名镇”的说法:北有朱仙镇,南有佛山镇,东有景德镇,西有汉口镇)。因此,任何概念其实都是相对的,很难滴水不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