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6623阅读
  • 2117回复

历史解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0楼 发表于: 2009-08-31

邓小平警告金日成:你敢与台湾建交中朝就断交[转帖]
 


自80年代初中国松动与韩国的关系以来,凡有较大的行动,都主动向朝鲜通报。1992年与韩国谈判建交自

然不能例外。但如何向朝方通报,却颇费斟酌。中共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决定以转达江泽民总书记口信的

方式,派国务委员兼外长的钱其琛前往平壤向金日成当面通报。
据中国驻韩国首任大使张庭延回忆,1992年7月15日清晨,钱其琛一行乘专机离京赴平壤。钱其琛见到金

日成后,金日成态度冷淡。
林锡星在《朝核危机的背后》也说,当金日成在外国新闻中获悉中韩建交的消息时,气得脸都发青,扬言

要在台北设立办事处等报复措施。朝鲜还指责中国“抗美援朝”是假,“保家卫国”是真。总之,朝鲜认

为自己被出卖了。
《中国和朝鲜的恩怨》里说,“中韩建交”对朝鲜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因为韩国当时是亚洲惟一和台湾

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邓小平为了改革开放,为了消除学 潮后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为了更好的解决

台湾问题,决定和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这个消息对金日成是一个晴空霹雳。
金日成后来向邓小平交涉:“既然你和我们的敌人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朝鲜可以和中国的敌人台湾建

立外交关系吗?”邓小平很强硬:“你们要是和台湾建交那么中朝断交。”
金正日接班 中朝关系雪上加霜
回顾中朝关系,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两国关系走到今天还是这般不冷不热。自从金正日接班后,两国

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在拒绝中国改革内政建议的同时,大批朝鲜饥民涌入中国,其中不少人通过北京的外

国使馆投奔韩国。金正日却反而认为是中国在拆朝鲜的台。
金正日最近更扬言,一旦朝鲜爆发战争,周边大国将无一幸免。这到底是在威胁美国还是威胁中国?
2000年北京申奥 朝鲜投反对票
随后,朝鲜在2000年中国申奥的事情上报复了中国。
1993年9月2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丧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许多人都流下

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申奥,没有人会认为中国会失败。一切都在算计之中,所以在投票的时候广播电视高规格报道,满以

为又可以激起一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潮。可是在全国民众翘首盼望的时刻中国却失败了,而出问题

的就是朝鲜将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
美朝传密谋建交 中韩应变
朝鲜对中韩建交的不满并没有就此完结。2007年5月,美国向朝鲜传出讯息,希望明年建交,并签定和约

,前提为平壤放弃核计划。美国派出超党派的私人代表团,名为寻找阵亡者遗骨,其实隐晦探索建交的可

能性,并有意外收获。消息令北京与首尔震撼,紧急应变。
中共随即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和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的东北亚,特别是韩国朝鲜问题专家学

者,面对急剧发展的新态势,尽快研判,拿出应对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认为,两个敌对数十年的国家建交“一路走来必定还会

磕磕碰碰”,但他承认,美国与朝鲜关系的坚冰已经打破,融化的速度超越人们的想像。
据中国政府事后掌握的情况看,美朝双方已“拐了个弯”地隐晦表达了建立邦交的可能。
朝鲜的一系列动作,其中都有对当初中国与韩国建交的不满。但无论如何,中国和朝鲜还是唇齿相依的邻邦。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1楼 发表于: 2009-08-31

美国新总统就职演讲全文[转帖]

 

 同胞们:

  我今天站在这里,深感面前使命的重大,深谢你们赋予的信任,并铭记我们前辈所付的代价。我感谢

布什总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他在整个过渡阶段给予的大度合作。

  至此,有四十四个美国人发出总统誓言。这些字词曾在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和宁静安详的和平年代诵

读。但是间或,它们也响彻在阴云密布、风暴降临的时刻。美国能够历经这些时刻而勇往直前,不仅因为

当政者具有才干或远见,而且也因为"我们人民"始终坚信我们先辈的理想,对我们的建国理念忠贞不渝。

  这是过来之路。这是这一代美国的必由之路。

  我们处于危机之中,这一点已得到充分认识。我国在进行战争,打击分布广泛的暴力和仇恨势力。我

们的经济严重衰弱,部分归咎于一些人的贪婪不轨,同时也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未能痛下决心,让国

家作好面对新时代的准备。如今,住房不再,就业减少,商业破产。医疗保健费用过度昂贵;学校质量没

有保障;而每一天都在不断显示,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在助长敌人的威风,威胁我们的星球。


  这些是危机的迹象,数据统计将予以证明。不易于衡量然而同样严重的是全国各地受动摇的信心——

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认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下一代人不得不放低眼光。

  今天,我告诉大家,我们面临的挑战真实存在,并且严重而多重。它们不可能在一个短时间内被轻易

征服。但是,美国,请记住这句话——它们将被征服。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因为我们选择希望而不是恐惧,选择齐心协力而不是冲突对立。

  我们今天在这里宣告,让斤斤计较与虚假承诺就此结束,让窒息我国政治为时太久的相互指责和陈词

滥调就此完结。

  我们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用圣经的话说,现在是抛弃幼稚的时侯了。现在应是我们让永恒的精神

发扬光大的时侯,应是选择创造更佳历史业绩的时侯,应是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崇高理想向前发展的

时侯:上帝赋予所有人平等、所有人自由和所有人充分追求幸福的机会。

  在重申我们国家伟大精神的同时,我们懂得,伟大从非天生,而是必须赢得。我们的历程从来不是走

捷径或退而求其次的历程。它不是弱者的道路——它不属于好逸恶劳或只图名利享受的人;这条路属于冒

险者,实干家,创造者——有些人享有盛名,但大多数是默默无闻耕耘劳作的男女志士,是他们带我们走

向通往繁荣和自由的漫长崎岖之路。

  为了我们,他们打点起贫寒的行装上路,远涉重洋,追求新生活。

  为了我们,他们在血汗工厂劳作,在西部原野拓荒,忍着鞭笞之痛在坚硬的土地上耕耘。

  为了我们,他们奔赴疆场,英勇捐躯,长眠于康科德、葛底斯堡、诺曼底和溪山。

  为了我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全力奉献,不辞劳苦,直至双手结起层层

老茧。他们看到的美国超越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雄心壮志,也超越了所有种族、财富或派系的差异。

  今天,作为后来者,我们踏上了这一未竟的旅程。我们依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我们的

劳动者的创造力并没有因为眼前的这场危机而减弱。我们的头脑依然像以往那样善于发明创新。我们的产

品与服务仍旧像上星期、上个月或去年一样受人欢迎。我们的能力丝毫无损。但是,维持现状、保护狭隘

的利益集团、推迟困难的抉择的时代无疑已成为过去。从今天起,我们必须振作起来,扫除我们身上的尘

土,重新开启再造美国的事业。

  无论我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有工作在等待着我们。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果敢而迅速地行动,我们将不

辱使命——不仅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要打下新的增长基础。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铺

设承载我们的商务和把我们紧密相连的电子通讯网络。我们将恢复尊重科学的传统,利用高新技术的超常

潜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并降低成本。我们将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为车辆和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造

我们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这一切我们必将做到。

  现在,有人怀疑我们的雄心壮志——他们说我们的体制不能承受太多的宏伟规划。他们的记忆是短暂

的,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个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就,忘记了一旦共同的目标插上理想的翅膀、现实的要求鼓起

勇气的风帆,自由的人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脚下的大地已经移动——那些长期以来空耗我们的精力的陈腐政治

观点已经过时。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政府太大还是太小,而是它是否行之有效——它是否能够

帮助人们找到报酬合理的就业机会,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费用适度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否能够确保他们在

退休后不失尊严。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向前推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计划和项目必须终止。作

为公共资金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承担责任——明智地使用资金,抛弃坏习惯,在阳光下履行职责——因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人民对政府的至关重要的信任。

  我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在于市场力量是替天行道还是为虎作伥。市场在生成财富和传播自由方面具有无

与伦比的力量,但这场危机提醒我们:没有严格的监督,市场就会失控——如果一个国家仅仅施惠于富裕

者,其富裕便不能持久。我们的经济成功从来不是仅仅依赖国内总产值的规模,而是还依赖繁荣的普及,

即为每一位愿意致富的人提供机会的能力——不是通过施舍——因为这才是最可靠的共同富裕之路。

  至于我们的共同防御,我们决不接受安全与理念不可两全的荒谬论点。建国先贤面对我们难以想见的

险恶局面,起草了一部保障法治和人权的宪章,一部子孙后代以自己的鲜血使之更加完美的宪章。今天,

这些理念仍然照耀着世界,我们不会为一时之利而弃之。因此,对于今天正在观看此情此景的其他各国人

民和政府──从最繁华的首都到我父亲出生的小村庄──我们希望他们了解:凡追求和平与尊严的国家以

及每一位男人、妇女和儿童,美国是你们的朋友。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再一次走在前面。回顾过去,几代

人在战胜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依靠的不仅仅是导弹和坦克,更是牢固的联盟和不渝的信念。他们懂得

单凭实力无法保护我们的安全,实力也并不赋予我们随心所欲的权利。相反,他们知道审慎使用实力会使

我们更强大;我们的安全源于事业的正义性、典范的感召力、以及谦卑和克制的平衡作用。

  我们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我们只要从新以这些原则为指导,就能应对那些新威胁,为此必须付出更

大的努力──推动国家间更多的合作与理解。我们将开始以负责任的方式把伊拉克移交给伊拉克人民,并

在阿富汗巩固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将与多年的朋友和昔日的对手一道不懈地努力,减轻核威胁,扭转全

球变暖的厄运。我们不会在价值观念上退缩,也不会动摇捍卫它的决心,对于那些妄图以煽动恐怖和屠杀

无辜的手段达到其目的的人,我们现在就告诉你们,我们的意志更加顽强、坚不可摧;你们无法拖垮我们

,我们必将战胜你们。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百衲而成的传统是一种优势,而不是劣势。我们是一个由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犹

太教徒和印度教徒、以及无宗教信仰者组成的国家。我们受惠于地球上四面八方每一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由于我们饮过南北战争和种族隔离的苦水,走出了那个黑暗时代并变得更加坚强和团结,我们不能不相

信昔日的仇恨终有一天会成为过去;部族之间的界线很快会消失;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共同的人

性将得到彰显;美国必须为迎来一个和平的新纪元发挥自己的作用。

  面对穆斯林世界,我们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对于世界上那些妄图

制造矛盾、将自己社会的弊端归罪于西方的领导人,我们奉劝你们:你们的人民将以你们的建设成就而不

是你们的毁灭能力来评判你们。对于那些依靠腐败、欺骗、压制不同意见等手段固守权势的人,我们提醒

你们:你们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但只要你们放弃压迫,我们将伸手相助。

  对于贫困国家的人民,我们保证同你们并肩努力,为你们的农田带来丰收,让清洁的用水取之不竭;

使饥饿的身体得以饱食,使饥渴的心灵受到滋润。对于那些象我们一样比较富裕的国家,我们要说我们再

不能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也再不能肆意消耗世界的资源。世界已经改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在思索我们面前的道路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感谢此刻正在偏远的沙漠和山区巡逻的英勇无畏的美

国人。他们向我们述说着什么,正如在阿灵顿(Arlington)公墓长眠的阵亡英雄在漫漫岁月中低浅的吟诵

。我们崇敬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捍卫着我们的自由,而且因为他们代表着献身精神,体现了超越个人,寻

求远大理想的意愿。然而,在这个时刻,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我们大家必须具备的正是这种精神

  虽然政府能有许多作为也必须有许多作为,但最终离不开美国人民的信仰和决心,这便是我国的立国

之本。正是因为人们在大堤崩裂时接纳陌生人的关爱之情,正是因为工人们宁愿减少自己的工时而不愿看

到朋友失去工作的无私精神,才使我们度过了最暗淡的时光。正是因为消防队员们有勇气冲进浓烟滚滚的

楼道,也正是因为做父母的希望培养一个孩子,我们才能决定最后的命运。

  我们面临的挑战可能前所未闻。我们迎接挑战的方式也可能前所未有。然而,我们赖以成功的价值观

──诚实和勤奋、勇气和公平、宽容心和探索精神、忠诚和爱国──均由来以久。这些价值观都是千真万

确的。这些价值观是我国整个历史过程中一股无声的进步力量。现在需要的便是重归这些真理。我们现在

需要做的是开创负责任的新时代──每一位美国人都需要认识到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对全世界都承担着

义务。对于这些义务,我们并非勉强接受,而是心甘情愿主动承担,同时坚信我们为艰巨的使命付出一切

,没有任何事可以如此满足我们的道义感,也没有任何事能如此体现我们的特性。

  这就是公民的义务和承诺。

  这就是我们自信的来源──认识到上帝呼唤我们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我们的自由和我们坚守的信条具有的意义──说明了为什么各种族、各类信仰的男女老少能在

这个雄伟的大草坪上欢聚一堂,也说明了为什么今天有人能站在这里进行最庄严的宣誓,但不到60年前他

父亲在当地餐馆还不能受到接待。

  为此,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记住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记住我们已经走过了多长的路。在美利坚诞生的

年月,在那些最寒冷的日子里,为数不多的爱国者聚集在一条冰河的岸边,身旁的篝火即将熄灭。首都已

经撤防。敌人正在进军。雪地沾满了斑斑血迹。在我们的革命何去何从,结局最难以估计的时刻,我国的

开国元勋决定向人民宣读以下这段话:

  "让我们昭告未来的世界......在这个酷寒的冬季,万物萧苏,只有希望和美德坚忍不拔......这个

城市和这个国家,受到共同危难的召唤,挺身而出,奋起迎战。"

  美利坚。在我们面临共同危难之际,在我们遇到艰难险阻的冬日,让我们牢记这些永恒的话语。心怀

希望和美德,让我们再一次迎着寒风中流击水,不论什么风暴来袭,必将坚不可摧。今后,让我们的后代

子孙如此评说:我们在遇到考验的时候没有半途而废,没有退缩不前,也没有丝毫动摇;让我们全神贯注

,高瞻远瞩,感谢上帝对我们的恩典,继承自由这个宝贵的传统,平稳安然地世代相传。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2楼 发表于: 2009-08-31

比较中国与巴勒斯坦富裕程度后的惊天结果[转帖]

 

悲惨的巴勒斯坦人一直就比沐浴在幸福阳光下的中国人民生活得好,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总会勒紧裤带,隔三差五地送钱捐物去关怀并不贫困的巴勒斯坦人民。

随着巴以之间冲突的愈演愈烈,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和生活状况也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媒体常常把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描述得极其悲惨:住在拥挤不堪的狭窄房屋内,没有卫生条件,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挨饿的儿童只有去捡以色列人的生活垃圾填肚子。在电视里我们看到过一个有9个孩子的水管工对记者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在中国日报记者席雪莲采写的一篇反映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专访----里,可以看到文中充满了痛苦万分,挣扎度日,小男孩们......实在太俄了等令人辛酸落泪的词汇。巴以冲突后,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处也警告有近半的巴妇女儿童每天的生活费支出不足2美元。

可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就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生养了9个孩子的水管工家庭能不贫穷呢?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调查也表明生育8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贫困的,其实这很好理解,北京市区职工平均年薪是2000美元,如果也平均生6个小孩的话,能不贫困吗?即使人均2美元的生活费支出一年就是720美元,这样一个3口之家的年生活费支出就是2160美元了,而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的人均全部消费支出也仅为610美元,农村就不提了。再说难民,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处平均每年拨给的救济款就人均80美元,各国政府给巴勒斯坦的实际援助是每年人均 200美元,这还不算民间慈善组织的捐赠呢,巴勒斯坦的儿童犯的着去捡垃圾吃吗?

只要仔细点,从中国官方报道的侧面也可以读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差:比如在中国日报里可以读到巴勒斯坦人在2000年9月前是不屑吃鸡脖子和鸡爪的,肥肉也是要扔掉的;在新华社驻加沙的记者马晓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一个在以色列境内做助理建筑工程师的巴勒斯坦人每月能挣1200美元,基本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一个加沙地带40岁的制衣厂工人每月也能有730美元的进账。教师和.的薪水就更不赖了。在只有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每6个就业人口中就有1领取俸绿的.,政府的26个部就有750 个部长,内阁成员就有31人, 在一些部里面有近一半的工作人员有部长头衔,教育部长司机的基本工资就是中学教师的两倍,一个相当于北京街道居委会大妈级的地方官员,开凌志,住别墅也一点不稀奇。

那么巴勒斯坦普通的老百姓们的生活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好参照系。如果按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地区无疑是个贫穷和落后的地方了。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世界平均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可称得上是个生活水准,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地区。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那么巴勒斯坦就是名符其实的高等发达国家了,因为官方的一个研究组已经把中国定位于初等发达国家。如果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标准,那么中国就有11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近8亿人口处于极度贫困。

如果把中国和巴勒斯坦比,那么中国在大多数方面要落后巴勒斯坦至少10年以上。

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7%的速度发展的话,那么中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劳动收入等方面要花13年(2.5倍),19年(3.6倍)和 32年(8倍)的时间才能达到巴勒斯坦地区2000 年的水平。况且2000年中国人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和受教育程度也只相当于巴勒斯坦20年前的水平。

即使根据官方公布的调查统计报告也可以看出巴勒斯坦人生活的富裕,要知道在巴勒斯坦可没有数字出官员一说,反而数字越低好处越多,所以可以认为巴勒斯坦官方的数字代表了实际水平的下限。

根据巴自治政府的统计,现由其管制的土地面积为6004平方公里,不到北京市的一半, 2000年总人口为286万(加上以色列管治的东耶路撒冷的36 万,共322万),其中的41%为难民, 平均每对夫妇生育6.3个小孩,总人口比上年增长6%,是同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6倍。0-18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56%,平均年龄不到17岁, 是个很年轻的国家。

巴勒斯坦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较高。 78%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国为36%),农业人口占10%左右,农业产值仅占GDP的6.5%, 2000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2100美元(中国为810美元),年人均工资为5136美元(中国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1070美元),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1190美元左右(中国为324美元)。若将世界上200 个国家和地区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下的话,那么巴勒斯坦的经济处于中段,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则处于上段水平。 2000年的失业率仍为 11.8%,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相当。

巴勒斯坦地区在1969--1979年间曾创下年均经济增长30%的奇迹, 94年自治以来,其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仍达8.6%,是西方国家的3-4倍。不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消费来源并不仅仅局限于GDP,因为每年由以色列提供的劳务收入有10多亿美元(合年人均350美元),各国政府给予的援助有5- 8亿美元(合年人均200美元),联合国难民署的拨款2-3亿美元(合年人均80美元),还有在海湾石油富国的劳务收入以及国际社会的民间慈善捐赠。这就解释了,在巴勒斯坦人的消费大大多于劳动付出的情况下,为什么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疑问,同时,也揭示了巴勒斯坦的寄生特性。

巴勒斯坦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比较发达,它从1968年起就一直实行10年的免费义务基础教育.。在2000年,幼儿园入学率高于除以色列和叙利亚以外的周边国家,95%的适龄青少年能读完10年级。平均每10 万人有一所大学,总人口中具有学士学位以上者接近8%(中国为1.6%,上海为5.2%),具有高中以上文凭者占36%(中国为14%,上海为23%);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90%为本科)人数为240人(中国为38人),在读研究生为25人(中国为2.4人),大学毛入学率为31%(中国为10%),高中的毛入学率为57%(中国为24%), 而且学校的师资水平很高,中学教师中有学士学位以上者占96%(其中硕士以上者占45%),大学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占44%,有硕士学位者占43%。

只有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地区还拥有10座博物馆,80座社会公共图书馆,341个体育俱乐部和30个青年中心,还有371家慈善机构及176肆座清真寺。巴勒斯坦人受教育的程度按世界人类发展署的标准在世界排名属中上水平(69名在 99/00年度,75名在97/98年)。而同期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排名世界第142位,如果按联合国新采用的人类发展指数算,中国被列为第101位。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3楼 发表于: 2009-08-31


万年井盖一开大雨就要来[转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新都等地因为乡镇水泥地面和乡村植被覆盖的地方受热不均,导致小范围强对流天气,引发八级狂风。一时间,自然界的神奇气象成为热门话题———蒙顶山上一块石头,竟能在揭盖之间“呼风唤雨”;攀西高原的“魔鬼雨”,天空雨丝飘飞,地上却不见雨水……
昨日记者获悉,距成都100余公里的蒙顶山上,有一口千年古井,只要揭开井盖就会下雨,盖上井盖雨就会停。记者专程前往,一探虚实。

传说:古井下藏“孽龙”

昨日中午,当地气象专家登上了蒙顶山,找到了这口神秘的古井:古井被三层石柱包围,旁边石壁上有风格各异的石刻。与普通水井相比,此井上多了一块雕龙的石盖。当地人说,盖井盖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原因是此井神奇无比,一旦揭开井盖,就会招来大雨!《名山县志》记载,此井叫古蒙泉,又名甘露井。

关于此井“呼风唤雨”,当地流传一个神话:古时天上孽龙撞破天宇,四处兴风作雨,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并捉孽龙囚于蒙山井中,上盖大石以镇之。后历千秋万代,孽龙虽困于井中而不得出,但若有人揭开井盖,孽龙必张开龙嘴,呼风唤雨,企图乘大雨飞出井外……

经历者:井盖一开必降雨

“一口井能呼风唤雨”,初次听说的人都难以置信,但山上的当地人语气却非常肯定,称很多游人也不信,都会亲自上前将石盖揭开。“不一会,豆大的雨点会噼里啪啦砸下来,慌得游人赶紧把石板盖上……”

我们找到了亲历者之一、正在附近做工的余君华。“几乎每次打开井盖,不久便会雨从天降。”余君华说,两天前,他请工人清掏井底沉积的淤泥,可刚掀开井盖不久,好好的晴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全身都淋湿透了!”旁边经历那场大雨的工人也这样说。

求证:两次揭盖现“奇景”

为了求证,我们决定亲自揭盖一试。走到井前,我们搬开了10多公斤重的井盖,露出了一个直径约0.3米的圆形井口,只见1米多深的井底,井水清澈无比。我们站在井口,等了约五六分钟,但没见雨从天降。面对此状,当地人指点说,开井盖者不单要有“诚心、心无杂念”,而且搬开井盖时,须发出声音。

依此说法,我们复原了井盖后,又重新揭开石板,并故意让其翻转落地,发出“咚”的一声。等了几分钟,还是不见有雨落下。难道此前的说法纯属巧合?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刚刚云雾萦绕的山顶上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此时离掀开井盖约20分钟。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约过了10多分钟后,云开雾散,雨滴无影无踪,露出晴朗湛蓝的天空。

揭秘:神力来源于声音?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同行的气象专家说,蒙顶山海拔1440米,山顶常年云遮雾绕,雨意氤氲,湿度极大,山顶一带几乎日日雨水不歇,年降雨量高达2200多毫米。据气象专家分析,其实这是大自然中一种极为有趣的气象现象:井周围一带的空气水汽含量十分充足,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引起了空气的振荡,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迅速造成连锁反应,并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而形成下雨、刮风等现象。气象专家指出:在井附近的地方,人若高声呐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不过降雨面积和雨量有限。

成都理工大学蔡开基教授对气象专家的观点表示赞同。他分析说:“井一般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方面是打开井盖时产生了声音,振动了空气中的丰富水汽;另一方面,在夏天,井内空气温度比井外略低,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暖空气汇合,也对下雨助了一臂之力.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4楼 发表于: 2009-08-31


中国空军人道正义远征[转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2年4月中旬,美国飞行员詹姆斯·杜立特驾驶B52轰炸机,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了日本本土,被奉为空袭日本本土第一人。其实,最早“空袭”日本本土的是中国空军,且较之杜立特早了整整四年,投下了百万份传单,史称“人道正义远征”。

  蒋介石决策只投“纸弹”

  芦沟桥事变起,全面抗战帷幕拉开。日军凭借其空中优势,狂轰滥炸我城镇乡村,我空军奋起还击,1938年2月间出敌不意,轰炸了台北日军基地,以示警告。日军不仅毫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轰炸徐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连学校、医院都不放过。我无辜同胞罹难无数,激起举国共愤,纷纷吁请政府以血还血,出动空军轰炸日本本土。
  对于此项反映了国民共同心声的呼吁,国民党军政要员虽多有表示赞成,但主张持谨慎态度的亦不乏其人,他们的理由是:空军本就敌强我弱,经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已遭受了严重损失,不宜再作冒险行动,以求保存血本。
  各种意见送达抗战最高统帅部的军事委员会,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的委员长蒋介石,经过再三审度,提出了一项颇有远见的奇特主张:派空军远征日本,不投炸弹而投“纸弹”,亦即散发传单。目的在于,一以突破日人妄认三岛不可进入之自大狂妄;二以示我全民抗战之决心与伟力;三以体现我中华民族人道正义、不滥伤无辜之德威。
  遵照蒋介石的指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军委会参谋长何应钦、航空委员会主任、第一夫人宋美龄、军委会副秘书长陈布雷等,着手制定了《空军对敌国内地袭击计划》,计划书旨要如下:
  空袭时间:5月中旬末两三天内;
  起飞地点:以浙江东部的宁波、诸暨为宜;
  使用武器:百万份文告,即传单;
  选用飞机:马丁139WC重型轰炸机。此种飞机从美国进口,时速快,航程远,载重量大,属当时世界之最。
  计划书送蒋介石核准后,进入准备阶段,其中一项是编写传单。国共第二次合作出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把这一任务揽下,交由他分管的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负责。传单有数十种之多,诸如《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工商业者书》、《告日本士兵书》等等。另有两种传单,由日本反战同盟中的反战作家鹿地亘编写,反战同盟人士还负责将传单翻译成日文付印。各种传单言简意赅,有劝谕,有告诫,有严厉警告。

  壮士请缨誓胜利完成使命

  此次远征,属史无前例之旷世壮举,能否圆满完成,关键之点,在于驾驶员的冒险犯难,勇决机智,高超技术及誓死执行。据此,钱大钧等用心物色遴选。
  1938年3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位精神抖擞的空军上尉军官,被引进了委员长办公室。他是谁?原来是空军轰炸机大队13队队长徐焕升。徐日前得悉了行将远征日本的计划,又听说上面为选择远征人员颇费踌躇,便毛遂自荐来向蒋介石请缨担此重任。
  徐焕升世居祖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今属上海市),龆龄入学,毕业于崇明中学,后考入江苏省立医科大学肄业。时正值北伐胜利,革命潮流澎湃,深受激励的他,毅然于1927年投考中央军校第六期交通大队,两年学完后选送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受训,以品学兼优奉派留洋,先在德国国立航空学校,后在意大利航空专业学校深造。学成归国,初任航空教导队教官,不久调委员长侍从室,担任蒋介石的专机驾驶员。全面抗战军兴,徐焕升自请决战前敌,遂调任现职,屡次出色完成任务。
  因为与侍从室及蒋介石的特殊关系,他得以先获远征机密。他午前先去见侍从室主任钱大钧,请钱向蒋介石转达自己的请战要求。蒋介石约他下午面谈。
  徐焕升立正敬礼,蒋介石指指沙发:“坐下来谈,不必拘礼。听说徐队长上午来过,是为远征日本的事?”
  “卑职愿驾机跨海东征,盼委员长准允。”
  “嗯,很好。”蒋介石点点头,“你是个高材生,又出洋深造过,技术拔萃,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应当说是合适的人选。”他的表情一变严肃,“只是此乃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首开驾机远征扶桑三岛,属史无前例之艰巨使命,意义重大,又必引国际间关注,所以务求成功,不许失败。”
  “卑职明白。”徐焕升挺胸起立,既示决心,更作誓言:“一定胜利达成!”
  “欲达成此神圣任务,须有勇于冒险犯难之大无畏精神,又事前准备务必缜密而充分。”蒋介石叮嘱过后问道:“航空委员会拟定调用马丁飞机上阵,你对此种飞机的性能了解吗?”
  徐焕升头头是道地回答:“马丁139WC的最大时速为383公里,最大航程为2140公里,装有两台功率为775马力的发动机,可携带1025公斤炸弹。浙东至日本九州约900公里,6个小时便可来回,装满机油可供往返,加上副油箱,可延长飞行时间。”
  “执行任务途中,要谨慎机敏,智勇兼备。”蒋介石加重了语气,“我不只要徐队长投放文告成功,而且要人、机安全归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圆满达成,有把握吗?”
  “有委员长指导在先,凭卑职的经验,绝无问题。”徐焕升充满了自信。
  “很好。”蒋介石的脸上绽出了笑容,他对这位部属的忠心与技术是信赖的,“我等着徐队长胜利的消息。”

  “请委员长静候佳音。”徐焕升敬礼告退。

  训练完备开赴前进基地

  远征的机组人员,最终由蒋介石核准敲定,共八名。他们是徐焕升上尉、佟彦博上尉、苏光华中尉、蒋绍禹中尉、刘荣光少尉、陈光斗少尉、吴积冲少尉、雷天春少尉。航空委员会定此次远征为双机编队,1403号马丁机为长机,由徐焕升驾驶,副队长佟彦博驾驶僚机1404号。
  紧张的出征前训练开始了。因是越洋长途飞行,中国空军的无线电导航,特别是夜间飞行导航尚欠完善。幸而徐焕升曾在德、意两国留学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邀集了几个电讯知己,自行设计了一套定向陆空电台连锁网。
  已定在夜间出征。高度保密中,八勇士几乎每天晚上升空演练,试验马丁飞机的全载重量与续航能力,熟悉越海飞行的仪器使用,掌握夜间无线电定向导航,又一次一次在漆黑的夜空中对着模拟目标投弹。
  蒋介石对这次远征极为关心,力主尽快进行,他在日记中写道:“空军飞倭土之宣传,须早实施,使倭国人民知所警惕。盖倭人夜郎自大,自以为三岛神州,断不会被人侵入,此等迷梦,吾必促之觉醒也。”他还不时向宋美龄、钱大钧、何应钦等人,了解徐焕升等八勇士的准备进程,并嘱在生活上给予特别的优待。
  5月中旬的一天,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到了远征勇士训练基地的汉口南湖机场,召见徐焕升、佟彦博等,听取了演练情况。鼓励之后,作训示承诺云:“人道正义远征之历史任务,将由你们去完成。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之分,为国家民族牺牲是光荣的,无论成功还是成仁,中央决不辜负你们。”
  徐焕升代表诸勇士朗声回答:“为达神圣使命之完成,即使碎骨粉身,也在所不惜!”
  经约两个月训练,克服了技术上的多种困难,已能运用自如,终于可以出发了。
  原计划利用5月中旬最后几天,借后半夜的晴朗月夜出征,不料连日阴云密布。如果这几天利用不上,就得再等一个月,然天时莫测,形势难料,谁知下个月可否顺利远征,八勇士因此忧心如焚。
  有了转机,据气象预测,19日晚上的天气有所好转,但仍不甚理想。
  不能再等了,徐焕升领衔向航空委员会要求,就在19日出征。他慷慨表示说:“革命军人应勇于知难而上,不畏艰险,气象虽稍有不利,然必能克服。”
  航空委员会请示蒋介石,蒋介石答复:准于19日远征倭土。他同时指示航空委员会:迷惑敌人,为远征提供掩护。
  日军通讯机构截获破译了中国空军支援津浦线作战的密码,中国战机也频频向北出动,由此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重点加强北边的空防。
  1938年5月19日,中国战机人道正义远征的壮举付诸实施。
  汉口南湖机场,下午15时过后,徐焕升、佟彦博英姿勃发,登上了各自驾驶的飞机。苏光华、蒋绍禹、刘荣光、陈光斗、吴积冲、雷天春跟着上机,各司其职协同执行任务。
  15时23分,两架战机载着百万份传单起飞,经安庆、杭州,降落在前进基地宁波的栎社机场。八勇士与机械师最后一次细细检查了机件各部,加足了燃油,确信万无一失后,饱餐一顿,休息待发,并电告武汉总指挥部。
  深夜23点钟,军事委员会命令下达:可以出击,限一小时内起飞。
  八勇士摩拳擦掌,激情满怀。徐焕升当即拍去一份辞行电报,誓不负使命,词色可称悲壮:
  职谨率全体出征人员,向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及诸位长官行最高敬礼,以示参与此项工作之荣幸,并誓各以牺牲决心,尽最大努力,完成此非常之使命。

  跨海东征撒下百万文告

  23时20分,八勇士走进机场,整齐排列,由徐焕升领着作庄严宣誓:“为吾中华,抗日救国,飞渡重洋,远征三岛。以吾神鹰,警告日寇,唤醒人民,制止战争。”
  23时48分,起飞命令传来,发动机轰鸣,徐焕升驾驶的马丁1403号机滑动,尖啸声中斜插云空,佟彦博驾着1404号机跟着腾空而起。一对战鹰朝着东北方的敌国勇猛进发,很快消失在夜空中。
  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刚才还是明月当空,一会儿变成了云遮明月。徐焕升通知佟彦博谨慎驾驶,又向总指挥部报告:“云太高,不见月光,完全用盲目(黑暗中)飞行。”
  半小时后,云层变低变稀,月亮从云层中闪出,徐焕升视为天赐良机,令加速飞行,再向指挥部报告:“现在月光中成队飞行,一切平安。”
  5月20日凌晨2点40分,已飞临日本领海上空。停泊海面的日本舰船,做梦也没有想到头顶上的是中国战机,以探照灯略作照射应付了事。徐焕升、佟彦博转移机翼闪逝云端,于敌舰迷离不辨中,直达九州的重要城市长崎。
  环飞一周侦明情形后,徐焕升发号施令:“目标,街市路灯,投弹。”同时报告指挥部:“抵达目的地,开始散发文告。”
  各机组人员以极其熟练而又迅速的动作,打开舱口,将传单接连推出,传单立时化作了万朵雪花纷落,潜无声息地降满了长崎的大街小巷和房顶院子。
  两机复成一线,直上青云,按预定计划,向西海岸飞去。从空中回顾俯视,长崎市的灯火突然熄灭,探照灯光束在空中乱舞,原来睡梦中的日军防空部队被机声惊醒又发现了传单,于是仓皇拉响了警报,实行紧急灯火管制,虽然照射搜寻,却不见中国战机踪影。
  徐焕升低头望去,日本沿海城市灯光星星点点,皆在沉寂状态。乘敌不备,招呼佟彦博低空高速飞行,掠过久留米、佐世保、佐贺、福冈、熊本及九州岛其他城市,这些城市立即被数不胜数的传单笼罩。
  经约一个小时,百万份传单散发完毕。然而,这些城市的日军尚未觉察,既未发射高炮,也未有空军拦截。
  徐焕升下令返航。战机改向西行,经日本西部海面时,日军舰只已得到了中国飞机来犯的警报,照明弹高挂,探照灯齐开,高射炮轰响。徐焕升、佟彦博早有准备,镇定自若施展娴熟技能,左躲右闪,堂皇而过。机后高射炮弹接踵炸裂,光闪烟飞,恰似那妍开礼花,欢送我英雄凯旋。

  晨曦初露,祖国沿海城镇灯光遥遥在望,两机上的勇士们为任务胜利达成而兴高采烈,彼此挥巾高吭,互致祝贺。红日东升时,身披霞光的两架战机飞临祖国领空,徐焕升的1403号机降落在江西南昌,佟彦博的1404号机降落在江西玉山。

  欢迎勇士凯旋蒋氏嘉勉有加

  八勇士稍事休息进餐,双机加油后再度起飞,约定在武汉上空会合,一起降落在汉口南湖机场。
  消息先已传到了武汉,三镇一片欢腾,军民百姓沉浸在空前未有的狂欢中,男女老少不期而集南湖机场,欢迎我空中英雄胜利归来。
  上午11点20分,战鹰已临汉口上空,大街小巷爆竹连天响,万众翘首仰望,振臂欢呼。
  飞机盘旋一周,徐徐下降。这时,场内场外数以万计的欢迎人群,挥舞起彩旗、帽子、手帕,宛若波涛翻滚;军乐声、鞭炮声、鼓掌欢呼声震耳欲聋,直冲云霄。
  “空军英雄万岁”声中,八勇士步下舷梯,站成一行,向欢迎人群敬礼致意。中外记者、电影摄影师争先恐后把镜头对准了他们,镁光灯闪烁,“嚓嚓”声四起,一个英国记者以敬佩的口吻,对中国同行说:“绝对的英雄,假使我是个女的,马上会爱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行政院长孔祥熙偕钱大钧、何应钦、中宣部长董显光、航空委员会政训处长蒋坚忍等军政要员,与八勇士一一握手道贺。钱大钧的女公子燕芸,向徐焕升等献上五彩缤纷的鲜花。这时,“中国空军万岁”、“欢迎空军英雄胜利归来”的口号声震天撼地,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接着,孔祥熙与何应钦分别代表国民政府与三军将士,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赞扬八勇士的英风伟绩:首创中国空军进入日本领空之光荣纪录,圆满完成扬威布德人道正义远征历史任务,获抗战史上无上荣光,誉腾全球。

 


  夹道欢呼声中,八勇士乘车前往空军政治部,所经之处万人空巷,追前逐后,争睹空中英雄的仪容风采,欢呼叫好声此起彼落。
  蒋介石夫妻以加倍的热情,接见了八位勇士。当传报八勇士到时,夫妻俩趋步门口迎接,蒋介石笑容满面握着徐焕升的手说:“好,好,你们辛苦了,你们胜利了,智勇双全,我向你们祝贺。”宋美龄一手挽着徐焕升,一手挽着佟彦博:“威震九州,真是飞虎将军,空中骄子!”

  各界慰劳 中共代表致送锦旗

  自当日下午2时起,武汉三镇各公团、机关、学校,敲锣打鼓涌向空军政治部,向八勇士慰劳致敬,锦旗、慰问信、花篮廊庭皆满,无不赞颂有加,敬仰备至。其中湖北省民众后援会赠送的锦旗上写着“威震东瀛”四个大字,汉口市党部的锦旗上则大书“扬威海外”。汉口各界名流送来了亲笔签名的慰劳书,其文云:我空军将士远征三岛,载誉凯旋,扬我国威,振我士气,最后胜利,左券可操,谨代表全市各界民众,敬致慰劳。
  5月22日,中共及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表王明、周恩来、吴玉章、罗炳辉,来到了国民党空军政治部,向八勇士表示热烈祝贺,并赠送了锦旗,上书:空军首次远征日本纪念,德威并用,智勇双全。
  王明先行致贺说:“我们听到这个具有国际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的远征消息,万分欣慰,这是给了抗战胜利的一个有力保证。”
  周恩来接着说:“我国的空军,确是一支新的神鹰队伍,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浓厚,而能建树如此多的伟大战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
  应在场的中共《新华日报》记者的邀请,徐焕升欣然命笔题词:新华日报,远征纪念,徐焕升。
  《新华日报》还以《我神勇空军征日创伟举》为题,播发了此次远征日本的电讯,并配发了社评《空军英雄远征的意义》。社评高度评价云:这一具有国际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说明了我国空军力量的增长,说明我国空军技术并不比日本落后,说明我们有能力去轰炸日本城市,这是对日本军阀的一个严重警告。这次胜利,向日本民众和全世界人士证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目的,我们的飞机只是散发了传单,并未实施轰炸,说明了中国的抗战只是反对日本军阀,并不是反对日本人民。这一事实可以告诉日本人民,中国不是他们的敌人,只有日本法西斯,才是他们的敌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传单的力量比炸弹更大。

  中外舆论赞扬 日本政府惶恐

  当时国内出版的大小报章,竞相报道我空军的远征壮举,从标题到内容,字里行间均充满激情,充满自豪,充满必胜信念,读来振奋人心。如《大公报》:“空军初次远征日本,在九州各地散发传单,夜半出发未明到达傍午归来,唤醒日本迷梦,发扬中国德威。”又如《申报》:“冲破万里长空,完成神圣使命,神鹰队长征三岛,散发传单不滥杀无辜,以正义人道告诫敌国。”再如《新华日报》:“我神勇空军征日创伟举,长崎佐世保传单飞舞惊破敌胆魂,我为维护人道免伤无辜并未投弹,警告残暴敌寇万吨炸弹随时可至。”香港舆论则说:“传单比炸弹更具威力,中国空军来去自如,足见日空防不可靠,今后日人不得安宁矣!”
  通过现代通讯工具,我人道正义远征消息飞传五大洲四大洋,立时成为轰动全球的特大新闻,各国电台、报章争相转发,热烈评论,深致赞扬。美联社说:“中国空军远征日本的成功,证实中国实力甚强,决非日本所能击败,其投下的是传单而非炸弹,堪称仁义之师。”路透社说:“日本一向吹嘘,其本土从未受到外来威胁,其空防咸针对美苏,而视中国空军不足畏,而今恰恰是中国的空军,创袭击日本之最先纪录,可谓一鸣惊人!”美国报纸评论道:“中国飞机往日本散发传单,唤醒日本国民,意义极为重大,且饶有趣味。”

  言之确凿,传单比炸弹威力更大。
  据事后从日本传出的消息,当我神鹰行将离开九州飞返时,“中国飞机空袭”的特急军情,始传到日本各地驻军及官署,立即引起极大慌乱,防空警报拉响,军政官员唯恐炸弹从天而降,没头苍蝇似地乱钻,寻找隐蔽处。街头巷尾,到处是惊慌失措的人群,当他们发现了散落遍地的传单时,争相拾起看阅,不少人当宝贝一样藏起来,因为传单上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了战争的****,明白了该怎么做:
  我们大中华民国的空军,现在飞翔到贵国的上空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国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领土上正在进行着灭绝人性的罪恶。
  老早从昭和六年,贵国军阀就对人民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只要满洲到手,就民富国强。可是占领满洲今已七年,在这七年之间,除了军部巨头做了大官成了暴发户以外,日本人民又得到些什么呢?只有沉重的捐税,昂贵的物价,贫困与饥饿,疾病与死亡罢了。
  日本工人诸君,解放是不会自己来的,现在正是人民争回自由的时候了。你们是掌握着生产,掌握着日本军阀之心脏的工人兄弟,觉醒诸君伟大的力量吧!诸君掌握着东洋的命运,打倒日本军阀,为着解除两国人民的苦痛,以同盟罢工来战斗吧!
  日本政府称我散发的传单为“神精战”,既怕又恨。九州的军警倾巢而出,在城镇乡村收集传单,立时销毁,又挨户追查,强令将传单交出;更严禁传播传单内容,违者以对天皇不忠论处。
  对于我战机空袭的事,日本政府缄口不言,在中国占领区,也严加封锁。上海的日军派遣军司令部派人至各报馆坐镇检查,凡涉及此项消息的,即使片言只语,悉数扣发。
  然而随着各国报道,特别是中国的日语广播,日本国民知道中国空军跨海东征的越来越多。难以隐瞒的狼狈窘境中,日本政府通过《朝日新闻》羞答答地供认:20日上午4时许,熊本、宫崎两县上空出现一架不明国籍的飞机,飞机飞走后,发现大量传单,这架怪机约一时后便消失了,其来历虽然不明,但从散发的传单内容看,可能是中国飞机。
  中国空军的人道正义远征,既首创二次大战中空袭日本之纪录,又一举打破了日本自吹“绝无外患之忧”的狂言,为我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增我军民抗战必胜信念,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5楼 发表于: 2009-08-31

怪才辜鸿铭:英文太简单,不倒读没意思[转帖]
 


   晚清民初人辜鸿铭,精通中学西学,能操多国语言,一生获了十三个博士学位。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晚清民初人辜鸿铭,精通中学西学,能操多国语言,一生获了十三个博士学位。那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若以读书的视角看去,其精彩看点,是他的背书怪才。

  一八六七年,十岁的辜鸿铭,跟随他的义父布朗,从南洋马来半岛前往英国爱丁堡,以背诵弥尔顿的《失乐园》开始西学。义父开讲,他跟着背。总共六千五百多行的无韵诗,很快就背得滚瓜烂熟。接着,他又背熟了《复乐园》等伟大诗篇。

  多年后,他的老友梁敦彦听说他六十多岁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失乐园》。就直言道,如现在你年轻二十多岁,我信。可你已这把年纪了,说说还行,不背也罢。老辜当即从架上取下一本《失乐园》,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一字不差流水般地背将起来。

  在爱丁堡,辜鸿铭他们爷俩边讲边背地背熟了莎士比亚戏剧,又开始背诵歌德的《浮士德》。

  那时,辜鸿铭不懂德语。布朗就说一句,辜鸿铭照着背一句。老少二人在手舞足蹈中,咿哩哇啦地终于把这部《浮士德》背得溜熟。布朗再逐字逐句讲解,时而德语,时而英语,父子们谈笑风生意趣盎然,《浮士德》也就装进了辜鸿铭的肚皮。

  一年后,辜鸿铭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以后,又求学德国莱比锡、法国巴黎,接受西洋正式教学,终成精通西学之人。单单语言一门,就通晓九种语言。

  有则故事说:一次,在公共汽车上,辜鸿铭竟然倒拿着报纸看,而且看得有滋有味。周围的英国人,个个笑得不亦乐乎,还嘲笑这个乡巴佬,根本不懂英文,等他们笑够了,辜鸿铭才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淡淡地说,“英文太简单了,不倒读简直没意思。”

  这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背”的艰辛。辜鸿铭回忆说,自己学希腊文,不知哭了多少次,但还是坚持背下去……背到后来,不但希腊文、拉丁文,就是其它各国语言、文字,一学就会。读此,不知那些对学习外语视为畏途的莘莘学子,有何感想?

  然而,精通西学的辜鸿铭,那时,对于中华文化之学的“中学”却是个弱项。

  《辜鸿铭传》载,阔别家人十四年的辜鸿铭返回马来半岛,一八八五年来中国,任职张之洞幕府。张的寿诞之日,辜鸿铭有幸与一代名儒沈曾植会面。二十七岁的辜鸿铭大谈西学。沈曾植慨然叹道:“你说的话,我都懂。你要懂我的话,还得读二十年中国书。”

  一晃二十年下来,又是张之洞生日那天,辜鸿铭与沈曾植再次在张府会面。辜鸿铭请差役将张之洞的藏书搬至前厅,沈曾植问他搬书干什么?辜鸿铭答道,“请教前辈,哪部书前辈能背,我不能背?前辈懂,我不懂?”沈曾植知其意思,说,“我知道你能背能懂了……”这则实录,可让我们想想再想想,辜鸿铭幕府的二十年中,一边忙于繁杂的事务,一边在张之洞的悉心教授之下,从最基本的《三字经》背起,到千家诗、到四书五经,到自号“汉滨读易者”、到成为一个研读《易经》的“读易老人”。

  正是这了得的背书功夫,日后,辜鸿铭在北大的讲台上,不带讲义,不带教材地讲课。一会儿英语,一会儿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兴之所至,随口而出,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学生们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如若今天的学子还能听听他讲课,准会逗一句时下的春晚名言:“太有才了!”

  然而,就是这个“在西洋人中间走红”的才华出众之人,在当时的国人眼中却是个怪人:怪在终生穿长袍马褂、怪在留小辫子、怪在自诩为老大帝国的最后一根辫子,还怪在娶妾、逛妓院,一手握女人小脚、一手下笔千言……

  但,笔者以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辜鸿铭纵然有着种种的怪,而在学问一事上,他的背书怪才“点石成金”般地成就了他学贯中西的文学才华,却是值得称道的。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是另回事了。(摘自:大公报)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6楼 发表于: 2009-08-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军中为什么没有许世友? [转帖]
 


• 许世友: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济南军区,广东军区司令,他出身少林寺,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武术高强,身经百战,在长征,抗战等重大战役里屡立奇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晚年他成功指挥了****,重创越南小霸.将他列入十大战将第十位,当之无愧.
• 有时候我一直在怀疑,许将军与彭大将军是不是亲兄弟?两人性格如此相似,一样的敢做敢为,一样的爱兵如子,一样的治军严格,一样的身怀绝技,一样的性格豪爽.只是彭总的性格豪爽中多了一分理智与冷静,和许将军却憨直的近乎可爱.也许,这也正是毛主席宠爱他的原因吧!
  许世友将军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快意恩仇,极重情意。自延安时代起就发誓对毛泽东誓死效忠。关于他的趣闻逸事数不胜数.比如他敢说敢当,在军委会议上当着毛主席的面骂江青是“白骨精。”在文革“二月逆流”里和王洪文拍桌子拍断了两根手指头。比如他好酒如命,大敌当前依然照喝不误,酩酊大醉后依然能身先士卒重创敌人.抗日战争中许将军醉酒斩倭寇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又比如他性格暴躁,一有不合意见就大发雷霆甚至在会议上动粗,情绪一不好能连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都晾到一边.更比如有时候,他性格脆弱的象小孩子.文革时有人贴了他的大字报.他一气之下来到北京,把毛泽东堵在卧室里哭,要毛泽东给他发“免死金牌”。弄的毛主席也哭笑不得。如果拿《水浒传》来比喻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无疑是宋江。而许世友将军,自然是那位性格憨直可爱勇猛善战的黑旋风李逵了。转自铁血
  许世友将军一生性格豪爽,治军严厉。在他七十岁担任广州军区司令的时候,他依然象一个普通战士一样下部队与士兵们练拼刺刀。一个战士在对练时把他失手打伤,许将军却大为喜悦,当场就把这位战士提拔成了营长。不过,也正是在许将军的从严治军下,广州军区成为文革时代全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两次全国军区大比武中荣获第一。
  许世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大刀他特别钟爱。他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是:部队枪弹不足,大刀是冷兵器中最为便当、最让敌人胆寒、最有号召力的一种兵器。
  抗战时期,一次,倭寇两个团向34团阵地发动进攻,妄图打开缺口南逃。敌人的轻、重机枪像一条条毒蛇吐着腥红的火舌,在红军阵地上舔来舔去;敌人的炮弹把无数碎石、泥块掀到半空。在炮火的掩护下,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嚎叫着向34团阵地扑来,突破了前沿阵地。  
  形势万分危急,许将军却依然稳做泰山,喝酒取乐。直到2两酒喝尽,他才从背上拔出雪亮的偃月刀,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挺身舞刀冲入敌群,同敌人展开肉搏。由于许世友经常教部下一些武功,34团人人都会打拳劈刀,敌人哪是他们的对手。红军战士像自己的团长一样,在敌群中左一刀,右一刀,前挑后戳,刀刀见红,砍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胆裂,狼狈逃窜。
  这就是抗战时期流传的许世友将军“醉酒斩倭寇”的故事。
  即使是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时期,许世友将军也是“四人帮”所不敢碰的一颗钉子。先是江青不知轻重,授意手下整许世友的黑材料。却被许世友演了一场“哭求免死牌”的闹剧。事后毛主席恼火的训斥江青“你惹他干什么!”从此无论林彪还是江青都对许将军敬而远之。毛主席去世后,许将军坚定的站在叶剑英一边,帮助叶剑英铲除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的局面。从此有了邓小平的复出与改革开放的开始。从这点上说,他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而且,他能大胆的批评毛主席“主席啥都好,就是讨了一个烂婆娘”。言语之中透着对毛主席的忠诚,却又让人忍俊不禁。   而许将军一生的最后也是最辉煌的一战,就是1979年的****。在这一战中,许将军尽显了一位大军事家的风范。首先,针对部队受文革冲击,破坏严重的问题。他严厉整顿,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面对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照顾”子女的招呼不为所动。并大声斥责“当官的娃娃是人,百姓的娃娃就不是人了。谁敢再找领导写条,我就让他儿子第一个去炸碉堡,去踩地雷!”言语掷地有声,透着一位共和国老将军的凛然正气!  
  1979年2月17日黎明,广西前线万籁俱寂。指挥所坑道的作战室里灯火通明,参谋们默默地等待着战斗发起时刻的到来。许世友快步来到作战室。他坐在军事地图旁,手持怀表,双眼紧盯着指针。  
  ??突然,他抬起头,放大嗓门庄严地宣布:“时间到,还击开始!”
  ?顷刻间,隆隆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火光映红了天空。中越边境广西段呈现出我军猛烈进攻的壮烈画面:一排排炮弹飞向敌阵,转瞬间敌人阵地上烈火团团,浓烟滚滚。30分钟后,一组组工兵在敌人的雷场上前仆后继;一排排坦克吼叫着向前推进;一群群步兵杀声震天地冲向敌群。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序幕全线拉开。
  不到3小时,战报如雪片般飞来:北集团突破了莫隆防线,消灭了莫隆地区的敌人。南集团突破了布局防线,打垮了布局地区的敌人,夺占了水口大桥。东集团突破了同登防线,正与敌人激战……
  仅仅十五天时间,面对曾让美国人后怕的越军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在老街,龙登等一系列攻坚战中重创敌人!许将军采取了黑虎掏心的办法!直捣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谅山。“下谅山而越王降”!是中国古代军事的一句老话。由此足见谅山的重要,可是许将军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击部队,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占领谅山,成建制歼灭苏联装备的越南王牌第六师和第八师共2万5千人,这是自朝鲜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出的又一次成建制歼灭敌人两个师的光辉战役。
  ****震惊了世界。在战役初期,苏联国防部长拉德里夫大笑:“让越南人教训教训中国人吧!”在越南吃了大亏的美国人曾幸灾乐祸的说:“这次该让中国人吃苦头了。”美国总统卡特闻得中国对越南动兵的消息曾叹息:“邓小平昏头了。”他们以为,中国也会象美国一样陷入越战的泥潭,几十年无法自拔,最终拖跨中国经济。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十五天,仅仅是十五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了河内北方的所有防线!几十万越军全军覆没。一千八百多处越南堡垒被摧毁。六个北方大城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抢掠一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朝鲜战争过了三十年后,再次让世界震惊。
  ****的意义是深远的,他锤炼了新一代的国防部队,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革进程。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说话底气,让欧美列强在毛泽东逝世后依然不敢小看中国。更重要的是,他有力的通过胜利推动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加快了祖国统一的进程。而且,世界还知道了,除彭德怀以外,中国还有一位叫许世友的战将。
  当然,****不是没有遗憾,比如撤退时候受越南游击队骚扰,伤亡过重。据统计,79年反击战牺牲的战士,百分之六十都牺牲在撤退时越南游击队的偷袭中。但是,他的功绩是无论如何也不容抹杀的。

  然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并不想把战争扩大,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邓小平选择了撤军。在这个问题上,许将军与中央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归国后被名升暗降,解除了兵权。

  而在这场战役里,许将军个人也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比如,面对越南的顽强抵抗,他下达了大屠杀的命令,结果解放军所到之处,越南寸草不生,许多村庄被屠杀一空。造成大量越南平民死亡。不过,出于战时特殊情况,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另外,出于对越南忘恩负义的愤懑,许将军在撤军的时候下达了“能带走就带走”的命令。结果越南北部各城市中国援助的工厂,企业,财产都被解放军抢掠一空运回国内,也正是这个决定,延缓了部队的撤退速度,使部队受到许多游击队偷袭,造成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伤亡。但是,作为一场战役的总指挥。许将军的功勋当之无愧,仅仅是这一战,他就可以获得民族英雄的称号。

  1985年10月22日下午4时,许将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中的他突然睁开眼,无力地握住妻子田普的手,吐出几个字。虽然含混不清,妻子却听懂了,他人生最后一句话是:“我……完蛋了!”和将军朝夕相伴40余年的妻子,完全理解这独特的遗言。  

  后事的处理与众不同,不是火葬,而是土葬。这是将军的强烈愿望,他要魂归大别山,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靠近母亲的墓穴,生前没能尽孝,死后要长伴老母。  

  邓小平同意许世友安葬的特殊处理。他说:“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和特殊功勋的人物。”邓小平特别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是特殊的特殊!1985年11月9日清晨,许世友的遗体安葬在大别山。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7楼 发表于: 2009-08-31

气出来的《陋室铭》 [转帖]
 


  刘禹锡的《陋室铭》表现出一种达观而又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然而,这篇名作竟然是气出来的。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得罪当朝的权贵宠臣,被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他应该住衙门里,并且应有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
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

  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他便将刘禹锡的住房调到更僻远的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成排的杨柳树。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是悠然自得,就又把他调到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时至今日,此文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老年生活报》11.21)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8楼 发表于: 2009-08-31


我的公务员元年[转帖]
 


 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公务员成了众多毕业生争抢的铁饭碗。在这把贴着“公务员”标签的椅子上,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有想铺就锦绣未来的,有图安逸稳定的,有冲着优厚福利的,还有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看看那些在以往考试
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在他们的公务员元年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识与人际的磨合远远超出想象。这里摘选两位公务员的自述。

和想象截然不同的第一年

  大学毕业前夕,我手里握着几个录用单位的通知书,可以去做编辑,可以去当银行职员,也可以当公务员,这些职业之间反差如此之大,实在让我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父母一锤定音:当公务员吧。他们定义好的职业只有一个标准:稳定。

  成为公务员之前,我对我的第一年有过很多想象:每天提前15分钟到单位打扫卫生,办公室里有一个热心多话的阿姨,一杯清茶几张报纸可以消磨整个下午……可是,一切和想象的截然不同。

  这一年里,我偶尔打过两三壶水,因为单位的保洁工作已经招标给专业的保洁公司;这一年里,局里没人有空和我聊家常,局里20多个人中有3个博士、10来个硕士,仅有的几个老本科生基本都是局领导,大家关注的是谁比谁文章写得好,专业搞得精。

  这一年里,我成了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的常客,出差时间占全年时间的一半,加班时间占节假日时间的一半。

  这一年里,我第一次为了买本杂志而左思右想,当我发现我的工资还没有上大学时父母给的零用钱多时,终于明白,想当个好公务员,前提是要有个殷实的家境,因为这份工作的报酬只能带给你温饱。

  要说这一年,我的幸福指数是很低的。头三个月,我整整看了三个月的旧文件,看得眼冒金星、头痛欲裂;接下来半年,我变成了空中飞人,被单位一再派到外地去工作。我被安排在单位的宿舍住,30平方米一居室,坐落在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里,而且是和另外一个女孩合住。

  如果说还有一件让我觉得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我被派出国参加会议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兴奋极了,打电话给老爸,他也自得地说:“看我帮你做的决定多英明,你们单位福利真不错。”直到办手续我才知道,原来我参加的这次会议是属于初级人员的一次工作交流,我要一个人去某国,而某国的官方语言不是英语。

  我乘坐深夜的航班出发,到达时是对方时间凌晨2点,我一个人拖着大行李在语言不通的异国折腾到凌晨4点才到酒店,8点半开始开会,会议结束当天下午去机场,坐晚班航班回国了。回来后老爸问我:“某国啥样啊?”我说:“不知道。”

  同学聚会说起各自的工作感受,大伙都说:“公务员怎么和想象的那么不一样?”我也常想,现在这个让我整天出差、工作繁多、工资很低、福利很少的工作除了稳定外,还有什么能说明它是一份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公务员工作?

  但是,如果让我回头再说这一年,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那么无所谓:

  阅读三个月的旧文件使我对工作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比处长预想的早了半年就可以承担处里的业务工作;高频度的出差让我迅速和各方面建立了联系,了解到基层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况;一个人忐忑不安地出国参加会议,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和经验。

  这就是我的公务员元年,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现实中,公务员的工作程序很多、层级很严、一项政策要经过反复推敲,确保出台时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公务员的工作不追求标新立异,更多的是沟通、协调和配合,我们负责的不是宏图伟业,而是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良性运转;公务员有职业性的严谨保守,却绝非一口官腔。

  我的体会是:公务员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已,你去努力,然后获得报酬,学到本领。如果你预期很高,它会让你失望,如果你预期很糟,它会让你惊喜。

(王简文)

先做人再做事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北京市某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

  刚从校园出来,就进入一个周围全都是中年人的机关,感觉确实有点儿沉闷。在我以往的印象里,公务员大都不苟言笑,男士都要西服领带,女士则是深色套装。

  第一天上班,我着实为“穿什么”费了一番心思。在爸妈的要求下,我穿着西裤第一次走进了办公室。结果,整个单位里,就数我穿得最正式。后来,我发现,就连局长也不会整天衬衫领带,其他人的服饰大多偏向休闲。

  正式开始工作之后,我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上班做什么?

  接电话、打电话、发通知、接收文件、安排会议、复印材料……我最初的工作是从打杂做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有人问我工作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总结了一个词组:处理公文。

  有一次,我忙活了一整天,打了电话无数,记不得说了多少话,就是因为早上接到某个公文,让当天下班前上报一个数字。报一个数字看似很简单,但它从哪里来?怎么来?是否能准确?我一天的工作就是处理了这个“数字”。

  机关与企业不同,每年入职的新人数量很少,也基本没有岗前培训。周边的同事,绝大多数都是工龄超过10年的老公务员,只有你两眼一摸黑,一切要从零开始。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或许会遇到愿意帮助你的同事;如果不太幸运,就只能靠自己,看别人做,然后小心地照猫画虎。

  公务员工作稳定、相对压力小、福利待遇好、收入有保障,但从另一面来看,这个职业最大的缺点就是内部环境过于稳定,缺乏变化和新意。而流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导致人事关系复杂。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公务员是一个“做人”重于“做事”的职业。作为新人,放低自己的姿态,请示领导、请教同事、汇报进度,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写公文、发文件,是一个公务员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在评价一个公务员是否优秀的时候,文章写得漂不漂亮是很重要的指标。

  我入职的时候正赶上国庆,处里每个人都忙得四脚朝天,我这个新人,被安排写工作总结。处里的大姐把当年工作的基本情况跟我简单介绍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还有哪些处室也参与了此项工作,最后把往年的总结拷给了我,说:“你就照着这个样子写,很简单的。”简单?!这根本是棘手!我完全不了解的事情,怎么总结?

  于是,我拿着通知写总结的文件,到参与工作的处室逐个请教。先请示处长,再请教处里的老师,人家都做了什么工作?该怎么表述?把每个细节都仔细记录下来。

  拿着一堆材料,我搜肠刮肚地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总结。拿给处长一看,就挨了批评:第一,没有把握住“总结”应有的表述方式,总结是陈述,不是描述,不能写成报刊文章;第二,虽然把其他处室的工作都写进总结了,但是立场不对,应该写成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工作,而不能看上去像我们拿着别人的工作成果在表扬自己。

(唐小三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49楼 发表于: 2009-08-31


大开眼界 美国禁书竟这样描写毛泽东[转帖]
 


  拉瑞斯约本海默(美国军事作家,评论家)
  是谁能把一个贫瘠的国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事实上我记得美国以前有一位总统他是乔治・华盛顿。

  他以贫弱的美国北方军,经过多年苦战打败了先进的南方殖民军。使得美国获得了统一与和平。但是,在东方一个大国,他就是中国。他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毛泽东先生。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压力下却取得了远远超越乔治・华盛顿的伟大成就。

  中国1949年毛先生建立了他领导的红色政权,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觉醒的时代。

  1950年我们的可爱的总统大人,他觉得北韩十分不听话,同时他更加厌恶中国新生的红色大国,为了灭绝赤色他决心先打掉北韩从而占领亚洲大陆一端,再谋求最终消灭赤色中国。

  随即他调兵遣将,以18国集团为核心,联合国安理会为民意。总计出兵51万3000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炮火50000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第1,2,3,7四只舰队群。以排山形式杀向北韩。

  在他看来,这样的现代化的庞大的军群,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当时的苏联也不敢与之交手。然而,他似乎忘记了,那位毛先生的伟大的军事战略胆量。毛在前苏联犹豫迟疑下,悍然单方面出兵抗击美国联军。于是一场惊人的战争就此爆发了。

  100万中国士兵,在没有远程炮火支援,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集群装甲突击的情况下,依靠着火器兵器时代最原始的卡宾枪(冲锋枪),手雷。打败了美国联军。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单独击败了世界力量的先例。但是,中国人也是遭受了525000人的惨烈伤亡换取的。

  但是对于一个几年前还在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在几年后,突然间打败了世界上当时的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奇迹除了毛先生敢于创造,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美国就这样丢下了113000名阵亡士兵,戴着84000名伤员,以及换回来的45000名被俘人员迈着沉重的脚步,蹒跚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前苏联的伟大人物赫鲁晓夫先生,上台来,他觉得中共的毛太不懂得什么叫:尊重苏联,竟敢违背他的指令。因此,他发动了一场更加荒谬的战役----中苏珍宝岛战役.苏军以一个远东集团军的一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团,总计约20000人在没有事先警告情况下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

  克师10个步兵师,3个防空炮师,3个机械化师的全套装备。而中国是最强的主战坦克T59型也就是前苏联的T54A。战斗全重只有36吨。如果与前苏联最新的T62型坦克对比,可以说对方无需开火,使用自身就可以T59撞翻。

  他打了!毛先生在接到边防军告警电报后,也做出了最快决定:打!就把他打疼!结果苏联人丢下了约1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气恼的回家去了。

  赫鲁晓夫接到失败的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隶属于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坦克装甲诸兵种元帅),3名大将,四名中将,24名上将,少将。抓捕了远东红旗134师(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
  在毛先生对外战争历史中,还有一场值得提起,那就是中印边界之战:麦克马红线。
  印度为了夺取那块30万公里的不毛之地,与中国军队公然交手。其实在印度背后有输了韩战无处撒气的华盛顿,有丢了珍宝岛满脸怒火的克里姆林宫。有祈求可以捞足好处的大英帝国,等等。他们几乎出现了从所未有的合作!

  苏联低价货款给印度尼赫鲁,装备了7个印度陆军师。华盛顿为了尼赫鲁大批战后物资。英国把自己的那些老式火炮都给了出来。一时间印度成了当时世界2大集团的宠儿。

  但是,短短的30天时间,印度军队全军溃败。但是在第2师作战术指挥教导的洛克弗菲希尔准将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他不如印度军队溃逃更加壮观。

  8940名印度军人葬身山谷,1370名士兵被俘一名准将被击毙,亚洲第一美国旅:“锡克”旅完了。英国全资资助“廓尔柯”营完了。而毛先生在他的官邸中南海战前就曾说:不管你说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们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毛先生的英明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拿回来30万公里土地(这个数字不准确)。消灭了印度联军,打败了美国与苏联的再一次的恐吓,这就是毛先生。

  毛先生一贯坚持自力更生,他坚决反对当时另一位中共领导所提:造----买----租的理论,但是也是由于他的如此英明,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核武器工业。制造远程洲际导弹。打造了核潜艇战略部队。

  制造了以TU16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为主的中程核武器空中投射能力。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没有现在改革成就国家资金薄如薄纸,但是他依旧搞了这些,在今天华盛顿严重难以承受的军事工业,他叫一个贫弱无力的中国从此站起来。

  不怕苏联,更加不惧怕我们。在他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候,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火炮与导弹防空营。

  我们国家:美国!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50楼 发表于: 2009-08-31


 中条山战役:娃娃兵跳崖 黄河首次大漂尸[转帖]

 

   抗战期间,日军飞机轰炸西安,黄河风陵渡口告急。一支由西安事变时杨虎城旧部改编的军队危难关头开赴中条山前线。上百名不满17岁的陕西娃娃兵战到最后一粒子弹,最后全部跳下悬崖悲壮殉国。这支关中子弟军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日前的一期节目就聚焦这群不怕死的战士。

  
  以下是节目文稿——

    1永济保卫战 五六百骸骨惊现西姚温村

  陈晓楠:从1938年3月开始,中国军队在卫立煌将军的率领下,退入山西中条山区抗击日军,当时蒋介石严令黄河以北的中国军队坚守中条山,不准一兵一卒退过黄河,而日军在“徐州会战”之后,又抽调了重兵分东西两路向中条山区的黄河渡口发起猛攻,东路日军在垣曲县的西阳河谷,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重创。

  西路日军呢,却直插永济企图夺取风陵渡打通进攻西安的通道,永济之战成为了关系中条山战局的关键点,而此时守卫永济县城的正是西北军原杨虎城旧部,国民革命军第31军军长孙蔚如将军,一场黄河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解说:山西运城永济市的西姚温村到处栽种着苍翠的柏树,这里的村民们对柏树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大运高速公路时,筑路工人们曾在西姚温村挖出了五六百具尸骨。经确认,人们发现这些尸骨是在抗战时的永济保卫战中,中国第31军团官兵的遗骸。

  郝仰宁(山西运城永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正好在这个西姚温村旁,因为当年这个西北军,在这里打这场恶仗的时候呢,一个营的官兵就在这里牺牲了。

  解说:张振基的父亲张玺文,就是这些殉难官兵中的一个,但他过去一直不知父亲遗骸的下落。

  张振基(张玺文烈士之子):1996年呢,我和我的老伴到永济去,我的,当时的想法就是到父亲牺牲的那个地方,要烧一张纸,也尽一下儿女的孝心,后来呢,发现它那儿正挖了一道沟,我就问那个村长,我说你们挖这道沟干什么,村长就跟我讲,还没来得及告诉你, 我们这个地方在修这个高速公路。

  张君祥(《立马中条山》作者):凑巧的是1996年永济在修这个高速公路的时候,在地里头,哎,把这个张玺文将军的全部那个骨骸,全部挖出来了。

  解说:至此人们明白了西姚温村村民们栽种柏树的原因,这一株株苍翠的柏树和深埋地下的烈士英灵,把人们带回到了当年那个炮火横飞的中条山。

  2 小小韩阳镇 阻击日军半月

  1938年日军攻克太原后,沿晋中平原一路南下,一举攻占晋南重镇永济,并占领了距潼关仅一河之隔的黄河要津风陵渡。

  这里便是山西、陕西交界处的风陵渡,传说中女娲曾在这里用黄河水和泥巴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中华”二字便源自“中条山”与风陵渡口度对面的“华山”之称谓,当地居民提起风陵渡的传说总是滔滔不绝。

  尚成麦(山西运城芮城县风陵渡镇张峪村村民):立马风陵望汉关,汉关指的是潼关的汉中第一关,也是中国的西北咽喉要道,第一关。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解说:风陵渡的对面就是陕西和西安的门户潼关,历史上潼关从来未被外敌强行攻破过,如果日军攻破潼关便可直取西安,再南下夺我战时陪都重庆则易如反掌。当时,日军在永济等地修筑机场开始飞越黄河,对西安等西北城市进行轰炸。

  孙存京(孙蔚如之子):西安当时混乱的,人思想混乱得很,那就是日本人要打进来,要打过来了,已经飞机都轰炸了,我给你说那个蒋鼎文已经打算放弃西安了。

  解说:孙存京的父亲孙蔚如原是17路军中最年轻有为的将领之一,抗战爆发38军扩编为31军团,孙蔚如升任军团长,面对日军威胁,为保卫大西北和数千万关中父老,1938年夏孙蔚如将军奉命率部东渡黄河,从西安开赴晋南前线抗击日军。

  胥继武(第三十八军一零一团士兵):我是7月1号由朝邑过的河,我比这个总司令部过去的早个十几天二十天,我想我们这一部分,都是在教导队里面抽出来的班长,都是能够测绘图的。

  解说:孙蔚如率部渡过黄河后,乘日军在晋南立足未稳,一举收复黄河东岸的永济等十几座县城并夺回了风陵渡,但是1938年8月“徐州会战”结束后,西路日军兵锋直指黄河风陵渡以威胁西安。风陵渡地处中条山西端,正在黄河东转的拐角上是连接华北、西北、华中三地之要津,据风陵渡不远的永济县城蒲州,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重镇,要保住风陵渡必先守住蒲州城。

  郝仰宁:这个城呢,背面就是水,就没有退路了,后面就是黄河,西北军当时呢过来以后呢,和当地的地方武装呢,主要就是要河东的居民呢,主要就是守住这个蒲州城,守住蒲州城以后,主要还是要让日军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

  杨圣清(抗战史专家):蒲州城一直到东边的西姚温万固寺,在这里就组成了一条防线。

  解说:蒲州城是风陵渡的门户,但地势并不险要,这座古城西临黄河,东北是一块开阔地,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通过开阔地就能直抵蒲州城下,但是在距蒲州城东南六七公里的中条山麓中,有一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万固寺,与次相对的是北面山中的普救寺。

  相传,这座普救寺正是《西厢记》中“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之地,这两座寺院都建在山上,如能控制这两个高地对保卫蒲州城事关重大。

  郝仰宁:普救寺的地势也比较高,万固寺的地势也比较高,这两个寺中间是一个低洼地带,然后从运城到蒲州城呢,它必须经过这一块,这可以说也是一个关口。

  解说:为阻挡日军,孙蔚如命第31军团在两寺之间的开阔地挖出一条深约一丈的反坦克壕。1938年8月,永济之战打响了,8月15日驻运城的日军第20师团以一个旅团的兵力,配有四个炮兵中队,三个坦克中队及十余架飞机,分三路向永济扑来。

  孙蔚如指挥第31军团一部奋力迎击日军,一场血战拉开了大幕,激战中,一股日军从右翼山地迂回包抄而来并攻占了万固寺,一下打乱了31军团的阵脚,原来日军久攻不下命汉奸带路,绕过壕沟,从西姚温村向万固寺包抄过来。

  孙蔚如急命教导团援救万固寺,教导团团长李镇西,亲率两个营夺回了万固寺,日军依靠寺后竹林的掩护向西姚温村撤退。

  张振基:当时把西姚温丢了以后啊,没有及时地给总司令部报告,孙蔚如总司令还认为西姚温在我们手里,这个时候呢,已经晚了,天黑了,当天还下着小雨。李镇西对我父亲说,怎么弄了半天还没有弄清情况,我父亲就给李团长就表示,就说管它是我们的人也好,是敌人也好,我们先冲进去再说。

  解说:张振基的父亲张玺文率教导团第三营官兵冲进西姚温村,但他没想到,日军在村内部署了重兵,第三营冲进村后,遭日军猛烈阻击。

  张振基:他们冲进去以后,日本人整个就把他们这一营人就包围了和敌人展开了巷战,打得很厉害,敌人也近不了他们身。

  解说:从傍晚苦战到第二天上午,第三营的官兵死伤大半,越战越少,而日军却越来越多。

  张君祥:日军不断拿东姚温给西姚温增加部队,咱的部队越战越少,到了黎明,咱这可以说是,一营人只剩下了一百来人。

  解说:这一仗教导团第三营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张玺文也壮烈殉国。

  郝仰宁:张玺文呢,当时以为这个西姚温村呢,是自己的人,但是呢,又不知道这里边有多少日军,有多少自己的人,后来呢,就在西姚温呢和日军呢就是短兵相接打了一场恶仗,最后可能剩了有十几个人突围出去。

  解说:日军乘势攻占了蒲州城,中国军队退守永济,与风陵渡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韩阳镇,当时第31军团的中国官兵背水而战,一个小小的韩阳镇日军攻了半月之久竟未拿下。

  杨圣清:陕西的老百姓也起来支援他,还有呢运城的这个,就是永济地区啊组织游击队。

  解说:最后,第31军团的官兵终因装备落后,在日军猛攻下伤亡惨重,被迫撤出了韩阳镇。永济之战虽以中国军队的撤退落下了帷幕,但却迟滞了日军在晋南的攻势,为中国军队在中条山的布防,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年“永济保卫战”殉难官兵的遗骨重见天日,从陕西赶来的烈士遗属,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为抗日英烈们修建了一座公募和纪念碑。

  陈晓楠:“永济保卫战”之后日军虽然攻占了风陵渡,但是由于中国军队迅速在中条山集结布防威胁日军后背,使得日军没有敢西渡黄河侵占西北,中国军队也因此在中条山站稳了脚跟。

  3、学八路军整训国民党旧部恶习

  “永济保卫战”之后,第31军团被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升任了集团军的总司令,第4集团军在永济之战当中消耗巨大,可是由于他们是杨虎城的旧部,所以得不到蒋介石的补充,如果要留在中条山坚持抗战的话,必须要补充军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时候他的部下第38军军长赵寿山呢,想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办法,从中共的八路军当中引进人才,帮助自己整训部队培养干部,这一想法的实施,使得第4集团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解说:1938年,在国共联合抗战的背景下,在山西前线抗战的赵寿命山部,曾奉命接受第二战区东路军朱德、彭德怀的指挥。蒋介石将这支军队派到最前线作战,部队伤亡巨大,得不到及时补充一时军心涣散。

  第4集团军原属杨虎城的西北军,本是一支旧式军队,杨信铁是38军军长赵寿山的外孙,他听老辈讲这支军队存留着旧式军队很多恶习,官兵盛行抽大烟。

  杨信铁(赵寿山之外孙):说个不好听的话,我外祖父也抽大烟,那个部队都在抽。

  解说:赵寿山部是第4集团军中,与八路军接触最早的部队,在接受过朱德、彭德怀指挥时,赵寿山看到八路军士气高昂,纪律严明,这对喜欢抽大烟的赵寿山触动很大,他痛下决心开展整军运动,提出“禁烟、禁赌、禁嫖”三大禁令,并提出“自我教育、自觉纪律、经济公开、人事公开”四大口号。

  杨信铁:经过整训以后呢,他把这些大烟盘子都收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摔下去。就说,如果谁抽格杀勿论,我要抽,你们就朝我打枪。

  解说:西北军重亲缘和老乡关系,原38军卫生兵胥继昌,就是跟着哥哥胥继武一起来到这支部队的。

  胥继昌(原第三十八军一零一团士兵):都是关中人,关系就不一样嘛,同乡关系,亲友关系,你像我参加部队把我的表哥领着去参加了,亲友也参加。

  解说:赵寿山部队里的中**组织,也在士兵间亲缘同乡关系的掩护下,不知不觉秘密发展起来。

  胥继昌:我知道的大概有五六个人,但是互相不说,单线联系,我组的底下,我的组长跟我能联系。

  解说:“永济”保卫战后第4集团军伤亡巨大,兵员得不到及时补充,赵寿山希望用中共的办法在部队内培养干部,他办起了教导大队前后共培养一千多人充实到38军所属部队。

  杨信铁:他完全是按照****那一套来培养干部,请的是****的教员,虽然自然任队长是吧,但是实际上的话是地下工委掌握的。

  解说:但****在38军中的秘密发展和活动引起了部队中,国民党政工人员的注意。

  胥继昌:那些人员也注意咱们的行动,他怀疑经常看你看的啥书,有时候你不在他翻你的书。这些政工人员就是蒋介石派的,他就在这个部队查看是不是有****的组织。

  解说:为此,蒋介石曾给第4集团军司令孙蔚如施加压力,要他约束部下停止与中共合作,孙蔚如在蒋介石的重压下,多次和赵寿山发生争执。

  杨信铁:争的很激烈,但是吵归吵,那个孙蔚如的话,也就是说反正这个话我也说了,他们也取消了,其实这个始终就没有取消,孙蔚如也知道的很清楚。

  解说:由于受八路军影响,赵寿山的部队很注意军民关系,他们不但军纪严明,还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胥继武:一个人每天节省一两粮,这就是我们部队,把这一两粮节省下来都给老百姓,那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老百姓都哭,说在哪里找这好的部队呢。

  杨信铁:要求部队的战士,甚至要给部队,要给群众要扫院子,担水。

  解说:在当年38军驻扎的地方,至今当地老百姓还能哼唱他们的军歌。

  王思恭(山西运城芮城县陌南坑南村村民):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的,为革命斗争而歌唱,你们有什么目的,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大家起来武装。

  陈晓楠:赵寿山学习八路军整训军队,很快在第4集团军的各部推广开来,第4集团军呢,从一支旧式军队变 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一时面貌大为改观。此后三年,中条山区没有发生大的战役,日军的攻击呢,也是零打碎敲式的,大小战斗虽然十几次之多但是规模都不大,其中以“六六血战”最为著名和惨烈,而完成这次战役的正是颇受****影响的第4集团军。

    4、“六六战役”黄河首次大漂尸

  解说:富平宁是山西运城市平陆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调查平陆历史时,在张村镇张峪村的村民村崔麦盛家中看到半截记载着96军177师阵亡士兵姓名的石碑,96军与38军都隶属颇受****影响的第4集团军,在平陆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第4集团军当年战斗时的掩体和工事,这些历经沧桑的战争遗迹,记录了1939年6月6日,发生在中条山西麓、平陆、芮城一带的一场恶战。

  1939年6月,日军第20师团和第35师团一部共三万余人,在三十多架战机掩护下向中条山西端的黄河渡口茅津渡发起进攻,当时中条山西端是孙蔚如的防线,此时第31军团已改为第4集团军,下辖赵寿山的38军、李兴中的96军和川军李家钰的47军,在茅津渡一带布防的是赵寿山第38军和李兴中第96军。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黄河三大古渡口,被称为“三晋屏藩”之地,当年的茅津渡十分繁华,如今只遗留下了一座城门。

  富平宁(山西运城平陆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这是茅津城的东南,就是小东南门,茅津城当时它这是门是有八个嘛,北面就四个门,东面大概是有个正东门,这是东南门。

  解说:当时,赵寿山的38军防守茅津渡以东的沙涧,新组建不久的李兴中第96军驻守在平陆和芮城的结合部陌南镇,这里面山背水几万人在这狭长地带,地形十分不利,时赵、李两军共两万六千余人,防守长达六十华里的战线,日军却有三万余人,占有绝对优势。

  富平宁:6月6日拂晓,日本人从陌南镇一下子到就是垣茅公路,就是张店那个狮周山,就是这个大概有一百华里吧。一百华里这个战线,分了九路。

  解说:李兴中,河北宁河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追随杨虎城参与“西安事变”,李兴中意识到96军这次成了日军围歼锁定的目标,他的侄子李宁早年在伯父家长大,曾听李兴中的部下讲过当时的情形。

  李宁(李兴中侄子):第4集团军总司令在这个指导思想上,指挥思想上是比较守旧的,他只知道守,派兵守,守了就坚持打,这种战术是比较陈腐的。

  解说:当时,日军集中兵力猛攻96军阵地,开战的第二天的6月7日防线便被日军突破,8日日军攻陷平陆,10日占领茅津渡,隔绝了38军和96军的联系。

  李宁:所以李兴中在这一点上啊,曾经有预见,就是日本还没有把他们隔断的时候,就曾经一再呼吁给赵寿山讲,说是看这样子,日本人可能是要集中的搞我们,搞96军,是务必请你这个大力支援。

  解说:李兴中部陷入日军重围,危急中,他向赵寿山求援,要赵在外部接应,自己率部突围。

  杨圣清:形势当时很危险的,敌人这时候占领了四边把我们围住,我们就处在一个锅底里,就是说当时形势很危险的。

  解说:赵寿山接到李兴中的求援,立即率部驰援,但在途中遭到日军阻击,李兴中率96军官兵战至下午四时许,陌南镇失守,官兵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面对着日军愈来愈小的包围圈,96军的177师陈硕儒师长,命令四十名机枪手排成一排,手持机枪向正面敌人猛扫。日军一时不知所措,96军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但军长李兴中和军部却没能跟上队伍,只好辗转来到黄河边,时河边只有一条小小的渔船。

  李宁:刚要上,一个家属就扑上去了,左摇有摇,那个船太小嘛,把那船给翻了,翻了以后就把李兴中就掉到黄河里面了,当时他的一个副官一看军长掉到黄河里面了,马上就跳进去了,赶快就抓住这个军长的衣服,已经冲了大概有五六里路,这才把军长拖上来。

  解说:这座土崖叫马头崖,高约百米,当年黄河河道就在崖下“六六战役”时,一百多名耗尽弹药的工兵营小战士,未来得及突围,在日军的压迫下退到马头崖上。

  杨信铁:都是一些娃娃,刚刚招来一些新兵,陕西人的性格嘛,宁死不屈嘛,有人说是冷娃,当时就是这样面对黄河,有的人就从悬崖上面跳下去了。

  张铁铮(原第四集团军后人):当时咱们这个中国的,咱们的战士不投降,坚决不投降,不管日本喊话,怎么也不投降,就在这,左边的山梁上,当时还有麦子,老百姓都见到抱着麦捆。

  解说:前面是凶残的日军,身后是悬崖绝壁,这些初次上战场的新兵为了不当俘虏,纷纷条下悬崖。据当地老乡回忆,他们看到大部分跳崖的战士都壮烈殉国了,因为人数太多就将他们的遗体,就近埋葬在了悬崖下的小路边。

  刘翻身(山西运城平陆县沙口村村民):当时的人埋在路边,前面就是大陆,就埋在路边,狗都没有刨过,就埋几天,狗都没有刨过。

  张振基:父亲拿些纸钱来烧,当时我不理解那个,父亲不给我告明,因为当时在那种情况下不告明,我以后才知道父亲是为了纪念,寄托他的哀思,纪念当时那些跳河的抗日战士。

  解说:当时没跟上部队的还有96军军部几十个机关的女兵,她们走投无路,手拉手从沙口滩走进了黄河被湍急的河水吞没。

  胥继昌:敌人过来把我们好像个簸箕一样,把我们围住了,所以好多人没有办法往北边去,死在黄河边上。

  解说:据统计,“六六战役”中仅96军伤亡就达五千多人,老百姓死伤更多,仅黄河沙口滩一带被日军枪杀的中国士兵和百姓达四五千人,河里满是浮尸成为抗战时期黄河的第一次“大漂尸”。

  杨信铁:有很多人呢,他就说我死了以后呀,下去没有烟抽,我没有后人,如果能给我抽一口烟就好,我外祖父就答应他,说我给你修一个碑,我将来给你点烟,我外祖父临死的前一年,他还到这个墓上去了,点这口烟。我们现在的话,也是每次上中条山,就是替前辈,为死去的这些先人,死去的这些先烈去点一口烟,去把山西的馒头,山西的面带上,让他们看看我们中国今天富强了。

  解说:后来,38军军长赵寿山收到一位老人来信,老人叫马吉甫,陕西朝邑马家村人,老人听说自己的儿子在战斗中阵亡给军长赵寿山的信中写道,当时人皆以为忧,我独以为喜,我喜其死得其所,现在该地点是否属我方所据,我欲前往搬骨,以遂伊母之愿。赵寿山读后大为感动,但苦于当时战况激烈,赵寿山只好修书一封劝慰老人,拟前来搬骨,事实已不可能,尚希以达观处之,勿以此而悲伤。

  陈晓楠:“六六”战役中国第4集团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却击退了日军对中条山最为凶残的一次进攻,由于吸收了中共的政工经验,第4集团军作战相当顽强,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赞为是“中条山的铁柱子”,不过也就在此时,一场危机正悄悄向中条山袭来。

  由于多次挫败日军,中条山的中国守军的开始骄傲开始麻痹,而日军却积蓄力量,谋划向中条山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51楼 发表于: 2009-08-31

 宋高宗和秦桧:中国史上最无耻的君臣组合[转帖]
 


当明君和忠臣共同出现一个历史舞台上,老百姓睡觉都能笑醒,唐太宗和魏征时代便是最好的诠释;如果昏君碰到一群忠心耿耿的臣子,运气好一些,这日子多少还能凑合下去;可要是让昏君和奸佞之臣搅和到一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对此,八百多年前的赵构和秦桧给出了答案。 
这二人中任何一个的光辉事迹都可以让人气得牙齿打颤了,要命的是,这哥俩儿还赶到了一块儿,把南宋王朝给折腾了个风雨飘摇。所以,小时候看《说岳全传》的时候总恨不得把秦桧给挖出来暴捶一顿才甘心。
赵构能当上皇帝,金人实在是功不可没,因为赵构是那个倒霉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如果不是金人把宋朝宗室掳了个差不多,而赵构却幸免于难,大宋的后半段历史还不知道会怎么演绎。按理说,在经历了这种种曲折与磨难之后,时来运转的宋高宗应该奋发图强,和金人一决高低,雪了靖康之耻才是,可赵构偏偏这么窝囊,似乎老早就被金人吓破了胆,装门面地打了几仗之后,就开始想着怎么能偏安一隅,保住这得来不易的帝位。
自己不争气也就算了,最可恶的是,手下人要是拼了老命去抗击金人的侵略,赵构心里也是不太高兴,唯恐惹怒了金兵,重新上演一遍靖康悲剧,所以,金人只要同意罢兵,不管提什么样的要求,割地、赔钱,哪怕是让赵构称臣,这哥们儿统统答应。这期间上演的一幕幕,和七个多世纪后的中法战争很有些相象,一群人提着脑袋打了大半天到最后却是满清帝国“不败而败”,法国人“不胜而胜”,让国人寒心不说,侵略者及其同伙们更是看着眼里乐在心里,于是,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赵构越是妥协,金人越是乐此不疲的打来打去,不用花费多大力气就能捞到许多好处,有哪个傻子会拒绝呢?
可要是一直任由金人把自己赶得东逃西窜也不行,要不然时间久了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了,于是,就得由人充当“和平使者”去和金人斡旋,使得赵构能够多睡几个安稳觉,而赵构心中这个理想的使者就是遗臭万年的秦桧。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想不让后人骂都难了。
就像历史上众多的小知识分子一样,刚出道的秦桧也没太大志向,能在乱世中填饱肚子,让自己和家人有安身立命之所也就够了,不过,秦桧的运气好像也不算差,总算混了个进士在官场上享了几天的太平日子,但是在被金掳走一回逛了一圈后,秦桧就患上了“恐金症”,还心甘情愿的替金人卖命,不遗余力地在南宋王朝内部打击排挤抗金将领,硬是凭着一己之力扭转了大好的抗金局势,无耻的奸臣很多,但能无耻到秦桧这个地步,还真是很不容易的事。
秦桧的斑斑劣迹,已经要让我出离愤怒了,总之,只要是祸国殃民的事,没有这哥们儿不敢干的。对内把持朝政,大肆打压忠臣良将,对金人则是不断的卑躬屈膝,大行投降卖国之举,使得大片国土沦入夷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秦桧最为臭名昭著的还是迫害大忠臣岳飞的种种举措。在那个时代,出现一个能打仗的忠臣不是很容易的事,但秦桧偏偏就觉得岳飞挡了自己的路,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岳飞即将收复失地的紧要关头怂恿赵构连发十道金牌勒令岳飞撤军,唯恐岳家军一旦尽雪前耻,自己和主子没有立足之地,还变着法的收回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接着便将岳飞逮捕入狱,在绞尽脑汁两个多月也给岳飞编织不出一个罪名后,最后痛下杀手,以“莫须有”的名义秘密处死岳飞,毁掉高宗王朝的中流砥柱。
其实,赵构和秦桧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赵构需要有一个人在宋金之间穿针引线,保住自己的帝位,秦桧更是要挟赵构以令天下,稳稳的坐好相位。两个无耻的人也就这样合作了近二十年,置黎民社稷于不顾。
但让人郁闷的是,就是这样两个败类,还能安享晚年,秦桧活了六十五岁,赵构也是差点儿向乾隆、武则天看齐,心安理得的当了几年太上皇。
这一页的历史,真的让人很无语。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52楼 发表于: 2009-08-31

马步芳荒淫无耻蹂躏女性不下5000人[转帖]


 


  网文综合

  马步芳(1903~1975)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字子香。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马步芳是马麒之子,马步青是其兄长。

  马步芳早年入宁海军官训练团,结业后任宁海巡防军营附、营长等职。1926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1928年后,任副旅长、旅长、师长。1932年1月兼青海省政府委员,旋又兼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1934年起,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其间曾派兵“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派兵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3月,任青海省政府主席,直至1949年。1943年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并挤走兄长马步青,并兼并其骑5军。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9年5月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7月正式任职,积极参加反共内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后,由新疆逃往印度。1950年,移居埃及,曾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马步芳为人荒淫无耻,在国民党上层中少见。在大陆时,他曾公开说:“生我、我生者外无不奸。”部属的妻女,自己家族的胞妹、侄女、兄嫂、弟媳,都难逃他的魔爪。

  马步芳兽性暴淫的行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凭借政治特权,奸淫某些部属的妻女,多次玩弄辖区内军政要员、土豪劣绅的眷属;二、罔顾纲常,违背伦理,勾引部分亲眷的内室,对自己的胞妹、侄女,堂兄、堂弟的妻妾也不放过。三、引诱或设计祸害在校女学生;四、抢夺民间某些妇女,魔爪伸向贫民的妻女和女难童;五、收买与霸占妓院的一些妓女。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8-31 17:11:16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53楼 发表于: 2009-08-31

司马相如的清高[转帖]
 

作者:汗青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看太史公《史记》,文字激扬,诚为无韵之诗;后来班固之《汉书》,虽激情稍减,然严谨、简洁有加,为后世官史之楷模。

  而太史公写有名的才子司马相如事,是其中一个名篇。

  据太史公书,相如做为梁孝王的门客,在梁孝王死后归家,因家贫无以自立,他的好友临邛令王吉邀请他前往,于是相如之临邛

。  那王吉对他非常恭敬,每天去拜见相如,而相如一开始还见他,后来则频频称病,干脆叫仆人回绝了事,只是那王吉却对他愈加地恭敬有加。由此可以知道,此刻的司马相如虽然寄人篱下,然而傲气却一分不减,可称人穷志不短。  从这里开始,一些有趣的事情开始发生了。

  在临邛有很多富贵人家,其中卓王孙家中有僮仆八百,另一人程郑亦有数百人,一日两人商量道:县令有贵客,我们应该招待一下。

  于是乎二人“并召令”。此处这个“召”字用得极妙。作为两个土豪,再怎么有钱,也应该是请县令,然而却说是“召”,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二人大约不但钱多,势力恐怕也不小,因此不太把县太爷放在眼里,可以去“召”本县的父母官来吃饭,而招待的主角还不是他县令本人。

  据说那天的客人以百数,只是到了日中,作为主角的司马相如还没有来,并且还着人来推说自己病了因此不能前去。这下让那临邛令大为着急,估计他那时候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但看着两个大土豪的面孔却是不敢动一筷饭菜,于是大约为了自己的肚子着想,他只能快快地前去,想法子把司马相如给弄到现场才好。  太史公接下去是这样描写相如去作客这一段的:

  “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

  而到了班固手上,这一节基本没作什么大的改动,只是一向以简练行文的他,在此处却相反多加了一个字,是为:“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此处的“为”通“伪”,也就是“相如伪不得已而强往”,只此一字之差,顿时令泰山崩塌于前。

  看司马相如先前对好友县令的态度,可以说不只是高傲,甚至有些桀骜无礼,所以很容易就能显出他人虽贫而傲气愈甚的气势。然而此刻却说他是“伪”不得已前往,也就是说其实他心里是愿意的。这样一来,司马相如的“清高”就大大的成问题了。

  到底司马相如是怎样呢,且再看看太史公的文章。

  “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原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间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看完这节,就可以知道司马相如其实是早知道“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而且“好音”的,“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由此可见,班固说司马相如“伪”不得已而强往,并没有冤枉他,另外一个证明就是他如果真的不得已,那么完全没必要在奏琴之时“为鼓一再行”,弹一曲应付应付也就罢了,何必要再接着连奏二、三曲呢。  关键是在这“为鼓一再行”的结果,乃是卓文君终于为相如的琴音和 “雍容间雅”的风姿所动(此处“间”音“闲”),“心悦而好之”。但作为一个新近才守寡的寡妇,又加上司马相如那“清高”的名声,却让她内心担忧“恐不得当”。  那知道这个时候司马相如却用重金买通卓府下人,主动来通“殷勤”。想当然这一来卓文君必定是喜出望外,于是马上连夜“亡奔”相如,和相如一起逃去了成都。

  再接下去的事情是到了成都后,卓文君发现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於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卓文君一下从家财万贯的富家妇成了家居徒四壁的贫妇,久之不乐是正常的。她的想法是父亲不给钱,也许是气她私奔丢了面子,那么向兄弟叔伯借钱,那些兄弟叔伯想来不会象他老子那样没台阶下而不借,而她一旦借了想来老子自然还是会替她还的,那不是一样吗。

  当下夫妇二人收拾一下又回去了临邛。

  那知道到了临邛,相如却没有按照卓文君的办法行事,而是把车骑卖了,开起了酒馆,不但如此,又命令文君去做厨娘,自己却穿了犊鼻裤去和酒保一起在铺面里打杂。

  这一来令卓王孙的宝贝女儿干起了粗活,女婿给人呼来喝去的,让卓王孙更没了面子。所以到最后不管是卓王孙心疼女儿也好,还是要面子也好,总之是“不得已”地屈服了,乖乖地给了司马相如百万钱,还贴上了无数僮仆,大约是怕了司马相如,唯恐有天再要他女儿去干粗活吧。于是司马相如揣了钱带了人浩浩荡荡地回了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其实司马相如完全可以不让卓文君当厨娘的,按照卓文君的办法,度日是绝无问题,倘若他司马相如真是安于清贫,愈贫愈傲,又何必巴巴地赶回临邛去开酒馆,成都也一样可以开,再者,他真要爱文君,那会舍得让从未挨过苦的她去做粗活。而就算开酒馆,那也未必非要文君下厨才成,加上卓文君大约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想想也知道做出来的菜式好吃也有限,难道不怕得罪客人么。

  回头看看他钱一旦到手,照单全收,全不嫌多,马上就赶回成都去,又是买田又是买房做富家翁享受起来了,就知道他这个去临邛开酒馆的招数,摆明就是以让卓文君抛头露面吃苦受累做筹码向卓王孙要钱的。  而他自己什么不好做,偏要穿上犊鼻裤做酒保被人差遣,不定还经常因为卓文君做的菜不好被人骂,他要是真的“傲气”,又那受得住做酒保给人呼喝来去?好歹他也是个文化人,做收银记账买菜总是没问题的吧,所以这说白了是做给卓王孙看的,就是存心要扫卓王孙的面子。

  说句老实话,我觉得司马相如可真够阴狠的,他的这份“清高”怕是没几个人能消受得起的  另外,司马相如是不是真的对文君本人倾心爱慕,有什么爱情,只恐怕亦是未可知之数。其一,他与文君在去卓府前从未谋面且相交甚短,文君既然窥琴悦之,则可知二人早先并不相识,也可知司马相如在花重金买通文君仆人,与文君“通殷勤”前都未见过文君。其二,窥琴之后,是相如主动买通文君仆人与之“通殷勤”,说明去之前相如早就有这个打算,不然无由他尚未见过文君才貌如何,便去钻营亲近的,这也又一次反证他去卓府的确是如班固所言一样,乃“伪”不得已,不是真的不得已。其三乃是在司马相如发迹后,纵情声色,最后欲纳一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终于忍无可忍,作《白头吟》一首,附书决绝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司马相如接书惶恐之下,遂不敢再起纳妾之念。

  由此可见,司马相如追求文君之事,除却钱财之后还有多少真正的爱情成分在内,是大可以质疑一番的。  只可惜“文君卖酒”后来却居然成了一段“才子佳人”追求爱情的千古佳话,成了追求自由恋爱的典范,以我想来,恐怕文君自己未必会做如是想,她倒是可能对司马相如“雍容间雅”的风姿和他这个才子的“才”,有着最深刻的切身体会吧。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2054楼 发表于: 2009-08-31

“七君子事件”****[转帖]
 

  “七君子”在社会各界营救出狱后,在爱国老人马相伯家合影。右起:李公朴、王造时、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章乃器、沙千里。
  2004年3月26日上午,一座再现1936年震惊海内外的“七君子事件”中的七位主角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形象的大型青铜雕像,在上海福寿园落成。雕像落成后,人们不禁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一幕: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11月22日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人释放。

  救国获罪入狱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我东北四省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成为主张抗日的喉舌,所刊载的文章多以鼓吹团结御侮、反对投降为内容。当时的政府当局非常恼火,勒令查封。不久,《新生周刊》又起而代之,继续为抗日救国鼓与呼。
  1935年上海文化界掀起文化救国运动,推举大律师沈钧儒为主席,邹韬奋等为执行委员,同时发表救国运动宣言。宣言说:“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中!‘以土事故,土不尽,敌不尽餍’,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负责指导社会使命的文化界,再也不能苟且偷安,而应当立刻奋起,站在民众的前面领导救国运动!”由此,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在祖国大地蓬勃开展起来,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人、青年学生,纷纷组织起来,唤起民众,宣传救亡图存。
  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全国20多个大城市,50多个团体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发表宣言,呼吁停止一切内战,释放政治犯,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敌政权。大会选举了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陶行知等40余人为执行委员。
  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表示赞同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剿共”,一致对外。这篇文章在全国各界影响很大。
  国民党反动派对“救国会”的活动十分恼火,1936年11月23日晨,在上海非法逮捕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七人。因为这七人都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并且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都是因为爱国而被捕入狱的,所以人们把这个事件称为“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被捕后,关押在上海公安局,12月4日移解到苏州吴县横街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史良因为是女性,被取保候审,但她认为“大丈夫敢作敢为”,又主动投狱,被单独关押在司前街女犯看守所。
  在看守所,沈钧儒等大义凛然,指着狱吏的鼻子责问:“我们犯了什么法?凭哪条哪款逮捕我们?”狱吏张口结舌,不能答对。看守所长闻讯前去解释:“这,这,这个,请原谅,由不得我们,我们这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你们要我说哪条哪款,我也确实说不上来。嘿嘿,委屈一下,委屈一下!”
  回头,看守所长觉得将沈钧儒等这批社会名流进行关押,确实于法无据,关了一夜后,未经请示,便自作主张取保释放了。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翁赞年听下属报告放人了,气得暴跳如雷,疾呼:“是有法律依据的!就是国民政府新近颁布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他们触犯了这个法的第六条。谁敢擅自作主放人?我将提请追查!”
  这一下,可吓坏了看守所长,于是,在第二天深夜1点多钟,“七君子”又被统统逮捕入狱。看守所长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心想:“好在是取保候审!”

  爱国斗争终获全胜

  “七君子”被捕后,社会各界的反响极大,全国人民以及海外爱国华侨纷纷向当时的政府提出抗议,“社会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紧急《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宋庆龄、李宗仁与白崇禧等政要人士也分别发表声明表示营救。1937年4月2日,中共中央也发表了《对沈、章诸氏被起诉宣言》,要求立即“释放沈、邹、章、李、王、沙、史诸爱国领袖及全体政治犯”。
  4月3日,政府当局不顾海内外人民的强烈抗议,悍然指令江苏省高等法院检察处对沈钧儒等人提起公诉,将沈钧儒等“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触犯了《中华民国刑法》第十一条、第二十八条和《中华民国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之规定,提请江苏省高等法院依法审判”。根据当时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每个刑事被告人可以委聘三个律师为之出庭辩护。出于要求抗日的决心和爱国主义之热忱,住沪20名著名大律师自愿组团担任义务辩护人。
  在6月25日的审理中,双方的交锋十分精彩。审判长问沈钧儒:“你赞成共产主义吗?”
  沈钧儒答:“赞成不赞成共产主义?这是很滑稽的。我请审判长注意这一点,就是我们从不读什么主义。如果一定说被告等宣传什么主义的话,那么,我们的主义,就是抗日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审判长:“抗日救国不是****的口号吗?”
  沈钧儒:“****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审判长的话被告不明白。”
  审判长:“那么,你同意****抗日统一的口号了?”
  沈钧儒:“我想抗日求统一,当然是人人同意的。”

  审判长:“你知道你们被****利用了吗?”
  沈钧儒:“假使****利用我们抗日,我们甘愿被他们利用!”
  审判长:“组织救国是****指使的吗?”
  沈钧儒:“刚刚相反,我们组织救国会,正是因为国内不安,要大家都来一致抗日,你这样的问话,是错误的。”
  审判长:“救国会办了登记手续没有?”
  沈钧儒:“救国会虽未登记,但所做的事情都是绝对公开的,如果认为未登记就是秘密活动,我们拿《宣言》来见吴审判长,又怎么解释呢?”
  检察官看到审判长被沈钧儒反驳得尴尬窘迫,下不了台,急忙扭转局面向史良发问:“你们的抗日救国组织未经登记,那么,你们的活动自然也是非法的,你知道吗?史良?”
  史良仗义执言:“抗日二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除非检察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才会判救国有罪!”检察官理屈词穷,十分狼狈。
  法庭进入辩论阶段。律师团的辩护词由著名大律师张志让执笔,洋洋两万余言,在法庭上朗朗宣读,句句掷地有声。针对《起诉书》莫须有的指控,辩护词义正词严地逐条批驳。在提到“危害民国”时,《辩护词》指出:“以被告等爱国之行为,而诬为害国;以救亡之呼吁,而指为宣传违反三民主义之主义,实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摧残法律之尊严,妄断历史之功罪。”辩护词以大量客观的事实和充分有力的论据证明被告无罪,要求法庭“依法判决,谕知无罪,以雪冤狱,而申正义”。
  在狱中,“七君子”赤诚炽热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青年看守文六。当文六提出了希望“七君子”书赠墨宝时,他们当即应允了这位有正义感的青年人的要求。1937年7月9日,“七君子”相继在一张巨幅宣纸上,为文六题写了各自的抗战词。当时年已63岁的沈钧儒首先执笔,书诗一首:“双眼看园扉,苦笑喊前进。闻之为泪落,神往北几省。矫矫传将军,力遏敌胆进。聊想及青岛,沈子呈夙敬。努力在前途,存亡悬一瞬。国难如此殷,吾侪乃见摒。哀哉勿自饭,驼耳犹知斗。”诗中赞扬了率部抗日的傅作义将军和主抗战的青岛市长沈鸿烈,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和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接下来,邹韬奋的题词是:“团结御侮。”
  李公朴的题词充满哲理:“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是自然的法则,我们应替天行道。”
  沙千里的题词则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王造时所书是:“我们应爱和平,但更爱正义,反搞强权。”
  章乃器所写的是:“秉出世观,下入世愿。”
  最后提笔的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史良,她满怀激情地写道:“敌人紧逼到这步田地,只有抵抗才能死里求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
  为了营救“七君子”,宋庆龄、何香凝、诸青来、胡愈之、胡子婴等16位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发表了《救国入狱运动宣言》,对当局是个震惊。《宣言》提出:“我们准备好去进监狱了!我们自愿为救国而入狱,我们相信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责任!”
  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在全民抗战呼声日益高涨的巨大压力冲击下,国民党当局不得已在1937年7月31日上午,通过法庭宣布释放“七君子”。

  背后有日本的压力

  在上海“七君子”铜像揭幕仪式结束后,邹韬奋的女儿、中国韬奋基金会秘书长邹嘉骊透露,从日本友人提供的1936年日本驻华外交人员给日本陆海军头目的八封密电中可以发现,日本军国主义者是“七君子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他们的施压,才造成了“七君子事件”。现在我们的史书在涉及“七君子事件”时,都说是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抗日民主运动,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日本友人仁木富美子提供了1936年日本军令部(当时日本海军最高统帅机关)的一份内部文件,这些文件时过半个多世纪在日本得以解密,从而使一些历史****大白于天下。文件内有当时日本陆海军参谋总部和日本驻华外交机构来往的23封密电,其中有8封密电涉及了“七君子事件”。这些密电铁证如山,证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幕后给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施加了种种压力,并指名道姓地要国民党当局逮捕“七君子”,这才迫使国民党当局制造了“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是1936年11月22日相继被捕的,从密电中可以发现,日本参与了“七君子事件”的全过程。在事件发生前四天,密电就称:“18日下午寺崎(日本驻沪领事)往访市府秘书长俞鸿钧,就已发电531号所述与之指出:……(一)逮捕除抗日救国会后台章乃器(原浙江实业银行副总经理)、沈钧儒(律师)、李公朴外尚有五人……”从这一密电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正是日方唆使国民党当局逮捕“七君子”。23日,日本驻上海大使馆致本国陆海军电(机密第352号):今日凌晨已在静安寺路署辖区与法租界分别将李公朴、沈钧儒、王造时三人(都有大学校长名义)及史良(女律师)秘密逮捕……同日,日本驻上海大使馆若杉总领事致本国外务省有田外务大臣第550号密电中指出:“23日上海俞鸿钧就已发电537号(一)项谓寺崎云:救国会后台章乃器、沈钧儒、李公朴、王造时、史良、邹韬奋、沙千里已于昨22日夜一举逮捕。”“又,本官本日下午因他事而会见市长。市长备述逮捕之苦心,坦陈将尽量作出努力,本官对此努力表示谢意。”
  这些密电终于揭开了一个历史的谜团,证实了“七君子事件”的主使者正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七君子”被捕前,上海市秘书长俞鸿钧曾对日方表示,对沈钧儒等人早已在监视之中,但是要有确凿证据才能加以逮捕。而日本领事寺崎却说“要等确凿证据那将遥遥无期”,必须立即动手,并且以正在待命的日本陆战队相威胁,说“倘使今后再惹起同样事态,说不定将发生不测的情况”。“七君子”被逮捕后,俞鸿钧立即通知了日方,市长吴铁城还向日方诉说了逮捕之苦心。
  邹嘉骊出示的这些证据,推翻了过去历史上对于“七君子事件”的传统说法,揭露了日军是这起事件的幕后主使这一历史****。

  “七君子”的归宿

  “七君子”中,邹韬奋后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于1942年11月到达苏北解放区。然而,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邹韬奋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邹韬奋于次年秘密到上海治病,后于1944年7月24日与世长辞,终年49岁。1944年9月中共中央致电他的家属,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李公朴于1946年7月与闻一多一起在昆明先后被暗杀,是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霍葵彰为讨好蒋介石派人干的。历史上曾一度认为是军统特务干的。
  沈钧儒是光绪进士,“七君子”的领头人,也是“七君子”中最幸运的一个。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他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举行开国大典时,沈钧儒以新中国首任最高法院院长身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病逝。在与中国****长期合作的民主人士中,沈钧儒曾被周恩来称为“左派的旗帜”。


  1952年8月,章乃器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粮食部长,以后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主建国会副主席。他曾提出“红色资产阶级”的说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章乃器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两面性也已经基本消灭了,留下来的只是残余或者尾巴罢了”。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笼统地提两面性,不利于调动工商界的积极性,与其笼统地提两面性,还不如在大力鼓舞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前提下,具体地指出必须改造的那些资本主义的思想作风。1957年6月5日起,他的言论遭到了全国性的批判,他本人也于一夜之间由著名的爱国人士变成了“极右派”、“右派头子”、“反共反人民的老手”。1958年1月31日前后,章乃器被撤销了所有的职务,仅保留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头衔。后来又被撤销了政协委员的头衔。1977年5月13日,章乃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80岁。他逝世时仍是一个没有任何职务的“摘帽右派”,只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当时,“七君子”中的两位健存者———史良和沙千里出席了追悼会。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章乃器的“右派”冤案终于在1980年6月平反昭雪。
  沙千里,字重远,上海市人,人称“沙僧”———毛泽东就曾这样称呼过他。1938年,沙千里参加了中国****。1949年,他随军南下,参加了接管上海市的工作,任上海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9月,他作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贸易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地方工业部部长,轻工业部部长,粮食部部长等职。1982年4月26日,沙千里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1949年6月,史良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的筹备工作。9月,她以民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良被任命为司法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57年以后,由于“左”的路线干扰,刚开始建立的法制遭到破坏,司法部被撤销,史良由司法部长改任人大常委委员。十年内乱开始后,史良也受到冲击,由于周恩来的保护,才免遭厄运。解放后,她将自己在1948年承办一件大遗产案所获得的报酬即在上海的十余幢房屋全部献给国家,另一栋三层楼的60余间房屋则拨给民盟上海市委作办公用。1985年9月6日,史良因病逝世,身后没有给亲属留下任何遗产。
  在当年的“七君子”中,解放后活下来的有五人,其中王造时是命运最悲惨的一个。王造时在“七君子”中年龄最小。1949年后,王造时的名字曾长期被湮没,与“七君子”中其他人的身居高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因是中央对他1941年致斯大林的公开信问题“存有误会”。当年,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苏日中立条约》签定后,他站在中国人民和爱国的立场上,感到“莫大的遗憾”,及时对苏日条约及其宣言中关系到我国领土主权问题表明了态度。解放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建交,两国友好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和加强,“公开信”成了反对苏联,反对斯大林了。
  1949年5月,史良北上前夕特地看望他,并透露因为这封公开信的问题“****对他有误会”。另外与他在全国政协大会上的一个发言也有关系:“做唐太宗固然不易,做魏征更难。做唐太宗的非有高度的政治修养,难得虚怀若谷;做魏征的非对人民事业有高度的忠诚,更易忧谗畏讥。我想,正在党内各级干部中像唐太宗的可能很多,党外像魏征的倒嫌其少。”这应该是当时在政协大会上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发言,《人民日报》也曾全文刊载。但随后他落了个“自比魏征,向党进攻”的罪名。
  因此,他只能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当教授,1957年他成为右派。“文革”中(1966年11月2日),王造时被捕入狱,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入狱。1971年8月5日病逝于狱中,骨灰盒上写着他的原名“王雄生”。7年后(1978年2月31日),他获得平反,接着,“右派”也“改正”了。
  他的去世对于“批判右派”的斗争,是极有讽刺意义的。一代文杰,铮铮爱国君子,没有死于蒋介石的“江苏高等法院看守分所”,却丧生于“四人帮”苛政下的“上海第一看守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