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是清朝末年以前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基本教材。由于文字简洁实用,易于记诵,所以被当时的社会广泛接受而成为儿童必读。因此,在那个时代只要受过教育的人大概都曾读过。就是在今天,虽然已不再作为小学课本,但是依然有许多父母把它介绍给孩子们做为课外读物。
《千字文》成书距离今天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了,是南北朝时人周兴嗣所编写的,据说梁武帝为了教皇子们写字,就命人在锺繇和王羲之的书法中,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来给皇子们临摹。这些字拓出后,梁武帝觉得凌乱无序,皇子们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就想把这些字按照声韵的方法重新编撰成有意义的文句,帮助皇子们学习。于是梁武帝就把很有才学的周兴嗣召来,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奉令后,绞尽脑汁,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把它编成,据说周兴嗣因而须发尽白。梁武帝见到文章后赞不绝口,因为周兴嗣竟然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一千个字,编写成一篇可以琅琅上口又寓意深远的绝妙好文。
由于《千字文》中没有一个字重复,而且又都是常用字,所以学会这一千字之后,一般人就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了,再说这些字的结构与笔划可说是汉字的代表,自然而然就成为儿童学习写字的好教材,就连历代许多著名书法家都很喜欢书写它。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中国传统的知识,始终都是最珍贵的资产,《千字文》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个字,但是它构思精巧、对仗工整,气势雄伟、易读易记。内容包含了天文、地理、自然、历史、人物掌故、典章制度、道德伦理以及修齐治平的道理,是一本难得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