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900阅读
  • 1198回复

我是余小贞、越华63届毕业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傲天

发帖
1491
金钱
52094
经验值
23
只看该作者 255楼 发表于: 2012-05-30
北京一招让菲佣百年不敢碰黄岩岛中国海军舰队在南海进行作战演练 菲律宾又出狂言,只要美国支持,就会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继续忍耐,以求菲美发生变化呢,还是做出适当的表示和反击,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呢?  而且菲律宾已经三番五次的说过,美国会支持或者帮助菲律宾的,那么对于此,中国是否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或者试探一下其中的虚实呢? 面对菲律宾,不要犯轻敌和主观主义错误   菲律宾不论是从国力上还是从军事实力上,甚至是国际影响力上,都与中国没有可比性!但是并不是说,这种天壤之别的实力对比,能够让中国获得实质性的优势! 大象虽然庞大,但是还是有老鼠这样的敌人的!更何况,老鼠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老虎在旁边看着呢!所以,在南海可能的军事斗争上,中国绝对不应该有轻敌的思想,更不应该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自古以来,犯了轻敌的思想,不但会导致军事上的失败,更重要的可能会引起众多的连锁反应!不仅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环境,更有甚者,可能会阻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新型防空驱逐舰编队 而且,南海作战的地域,靠近菲律宾,中国长途奔袭,本来就困难一些!加上美国从中不断的作梗,所以,中国看似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势的,但是实际上,中国的优势并不能完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南海之战,怎么打再追问   在南海之争问题上,存在着战术和战略的问题。战略上就是打与不打的问题;而战术上,则是怎么打的问题! 至于战略上,咱们暂且不过多的谈论,毕竟这是高层的问题!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在打的前提下,中国到底应该怎么打的问题。 目前,对于一旦开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打法!第一个就是低限度的,小规模的军事反击!做到让菲律宾退兵既可以了;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大打,不但打的菲律宾100年之内,连想黄岩岛的想法都不会有,甚至拉着美国一起打!中国要从南海的废墟上重新站起来!   两种方法,有利有弊!小打小闹,固然可以惩戒菲律宾,但是对于不知道疼痛得分菲律宾来讲,这种小规模的军事打击,带来的可能是菲律宾更大的反抗意识;甚至引发大规模的反华行为!而杀鸡就要用牛刀,虽然看似有些呆笨,但是这是一次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中国海军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海上编队 按照目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的军事实力,即便是牛刀的话,也不会是多大的牛刀! 所以在面对菲律宾可能的军事反击上,要一上手,就让菲律宾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要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全歼来犯之敌! 先不要说,犹犹豫豫容易错失战机,小打小闹,有可能把菲律宾打成一个中国最大的隐患!所以严打,彻底的打,打出中国坚强的作风和坚定的意志,还有与中国大国匹配的强悍作风,才是正道! 当然,中国或许会面临几年的外交上的起起伏伏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中国也可以承受的其这个问题,带来的损失![ 本帖最后由 乐嘉 于 2012-5-25 05:29 编辑 ]

发帖
914
金钱
20629
经验值
60
只看该作者 256楼 发表于: 2012-06-06

今日话题历史版

知青岁月:青春无悔还是不堪回首

近日,大型“青春励志剧”《知青》在央视热播,只播出短短数集,已引起了巨大争议[详细]。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看待那段岁月,究竟是“青春无悔”,还是“不堪回首”。“无悔论”者说:“这部剧告诉人们,逆境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这种苦难酿就成功的心态,是“青春无悔”的哲学基础,也是该剧“青春励志”的立足点。“有悔论”者们则说:“上山下乡”本就是一场苦难,部分人在逆境中的奋斗并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这种认知分歧,实在引人深思。

2012-6-4 第19央视热播剧《知青》剧照

所谓“青春无悔”,是“因为无何奈何,要自我安慰”

有一首知青诗歌这样写道:“我们说青春无悔/是因为无何奈何/要自我安慰”——自我安慰,不能接受自己的青春被操控,难以面对自己的青春无意义,这才是“青春无悔”的真相。

知青生活不美好,“有的精神失常,有的自杀”,某些地方“一百零三名干部奸污女知青”

《知青》 编剧梁晓声说,《知青》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们想给观众看到真正的知青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被浪漫化、被规避掉“生活”。 《知青》只播了两集,我们无法判断梁晓声是否在信口开河。不过,目前已有不少资料披露了当年知青的生活情景。农村生活贫苦,这是人所公知的,城市青年下乡后一下子就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其不适也可想而知。除了克服农村的生活困难外,知青还要承受管制和欺凌,在《中国知青梦》一书中,邓贤引用了大量官方档案描述了这知青被管制和欺凌的残酷一面:“(第十八团)排以上干部亲自动手四十八人,被打知青一百一十人,遭受三十几种刑罚,有的被打致残,有的内伤严重,有的精神失常,有的自杀(未死)……”“辽宁省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共发生摧残知青和奸污女知青案件三千四百多起,四川省三千二百九十六起……河北省,仅一九七二年奸污案一百一十九起。”“云南省知青办揭露: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零三名干部奸污女知青。”“第十团司令部参谋刀世美(正连级),有妇之夫,采用欺骗、引诱和胁迫等手段,鸡奸男知青二十余人”!…[详细]诚然,确实有部分知青是怀着某种理想主义去上山下乡的,但决不应该因为这部分理想主义,就遮蔽掉它背后的迷茫、苦闷乃至血腥。

知青们自己写诗说:“我们说青春无悔,是因为无何奈何,要自我安慰”

“这部剧告诉人们,逆境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让知青这一代回望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可以让他们的后代、今天的人了解那一段历史,为人们注进精神营养,珍惜今天。这就是电视剧《知青》的价值。”某文艺评论家如是说。该看法十分有代表性。这种苦难成功学,在90年代相当流行。在90年代后期,当年的青葱少年变成大叔了,他们回望和纪念自己的青春,部分人喊起来了“青春无悔”——“我吃了苦,但是我不后悔。”“青春无悔”的提出,源于一场知青“青春无悔”的展览及其出版的图书。据其发起者之一的王晓梅说:“我觉得青春无悔的含义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我是绝对不赞成上山下乡运动,像这样一场运动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毁灭。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呢,因为我们在这种环境中间,没有办法的时候,被迫走的一条路中间,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任何生活情况下,在艰难困苦之中,都能得到一种生活的体验,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了。”网络上流传着一首署名为张愚若、张谷若两位知青的诗歌,是作者参观崇明岛上东平森林公园里知青立下的“青春无悔”纪念碑后所作,其中有这样几句:我们说青春无悔/是因为无何奈何/要自我安慰——自我安慰,不能接受自己的青春被操控,难以面对自己的青春无意义,这才是“青春无悔”的真相。

更荒唐的是:这种“无悔”还被人为提升到“与共和国共苦难”的高度

“逆境更容易成才”、“吃得苦中,方为人上人”,在我们的文化中“苦难”有着救赎的意义。知青称“苦难”“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了”,喊“青春无悔”,多少源于这种对苦难的解读。然而,苦难对于知青来说,意义并不局限于此。一些知青认为“现在我们更能吃苦了,扛着共和国的苦难”,把个体的困难上升到“国家”层面。对此,刘亚秋在其《“青春无悔”:一个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一文中分析:“无悔被归因为‘与共和国共苦难’,换言之,我们‘扛’起了共和国的苦,在这里,无悔是通过个体的“苦”的意义转置实现的,即个体的苦提升为国家的苦难。”“知青文学、公开聚会等权力运作将这种苦感提升为一种国家的苦难。于是,不管多么琐碎的‘苦’都变成了一种庄严的‘苦难’,为国家‘扛着苦难’。‘苦’不仅对个人具有意义,而且因此获得了一种国家历史的意义。”但这种意义是如此荒唐——他们浑然忘了,这种“苦难”是谁强加在知青们头上的。受害者与施害者居然唱起了同一首奇妙的赞歌。

“无悔青春”是人为造成的历史失真,让人“误以为当年的知青今日大部份都是中流砥柱”

在90年代,大量的知青“怀旧”作品对往事魂牵梦萦、无限怀念,“无悔青春”成为热潮,随之也招来非议。郜元宝说“老知青中一部分‘成功人士’的回忆录及杂感汇编,知青作家自选集等,范围有限,不容易体现知青文学的全景与实绩。”张严正也在《其知青图书开始走出误区》一文中批评知青中少数成功精英对知青岁月的眷恋,给下一代造成错觉和迷茫:“一时间,多少知青看罢后,‘热泪欲零还住’,从而掀起了回首“无悔青春”的‘自恋情结’热潮。并引发了少数知青名人对黑土地和插队生活的眷恋、追忆和讴歌,从编写回忆录到筹办联谊会,从歌曲‘小芳’到‘老插酒家’,直到电视剧中出现的知青出身的厂长、经理。……正由于这种人为造成的历史失真,给下一代造成错觉和迷茫,误以为知青一代的成功与辉煌和苦难与汗水有着必然的相关关系,更误以为当年的知青今日大部份都是‘中流砥柱’。”…[详细]

高喊“青春无悔”的几乎全是知青中的精英,沉沦底层的知青是“沉默的大多数”

高喊“青春无悔”的几乎是知青中的精英,然而大部分没有话语权的知青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些真实生活现状是怎样的?《又说“老三届”》作者张地说:“据我所知,知青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处于很一般的水平,相当一部分还在为住房、子女、甚至为户口和找工作而奔波。”宁红岗则更为直接:“在扬起‘青春无悔’的漂亮大旗时,还应想想那些仍留在社会底层,没有机遇,没有能力,没有毅力再回升的知青,少说些豪言壮语。”…[详细]张地的描述较为笼统,在其背后,其实有很多鲜活的案例。譬如,知青回城后,为了生计奔波之余,他们成为城市边缘人,遭受歧视。某女知青说:“一个很大的理由就是我们到北京以后,人家不理解我们,人家排斥我们,其实我们原来是北京人,等我们下乡以后,他们就觉得把这些人赶走了,等这些人又回来了,然后就觉得这些人抢了他们什么,我也不明白北京人什么心理,是觉得这些知青回来呢给他造成什么交通堵塞,你老农民似的。”对于那些部分知青精英来说,他们高喊“青春无悔”,因为现在的成功了,可以从苦难中得到救赎,然而,对于这些为生活奔波劳碌、生活依然困苦的大部分知青来说,经历苦难后并没有迎来天堂,而是延续着另一种苦难,对于他们来说,青春真的无悔?或许那段苦难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简单的“受苦”,并没有过多的意义。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受苦的不仅是知青,还有数亿农民

“青春无悔”也好,“不堪回首”也罢,其实视线都局限在知青们自己身上。真正的悲剧是:迄今为止,极少有人、有作品关注到“上山下乡”的另一被波及到的群体——农民——他们当年遭受了怎样的冲击。他们同样也是这场运动的牺牲品,是苦难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知青文学”,他们也提炼不出“青春无悔”的口号,更不懂得将个体的苦难提升到“与国家共苦难”的高度以获取心灵安慰,他们才是真正的失语者,才是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

上山下乡让亿万家庭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

“上山下乡”,不仅牵扯着知青的命运,而且让整个家庭的陷入苦难的漩涡之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亿万家庭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譬如:“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的北京知青蔡连和,下乡三年后的第一次探亲就要结束时,其母亲脸上不时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在近乎恳求的挽留不成之后,埋头为他收拾行装时,突然倒在床上,顿时神智不清,送到医院紧急抢救,但已无回天之力。三年的苦熬苦盼,结局却是这样的凄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大声疾呼:天哪!世道对我为什么这样的不公平?母亲可以给我一切,我却给了母亲了什么呢?蔡连和的眼泪哭干、心都碎了。”

许多知青存在各种婚姻问题,下一代往往成为这种家庭缺陷的牺牲品

知青回城,带着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再加上原本知青的婚姻有诸多问题,家庭生活多少有所缺陷,所以知青的子女的成长道路也不平坦。陈红在其《帮助知青子女排除心理障碍的尝试》一文中谈及:“他们有的寄居在亲戚家里,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倍感孤独;有的即使受到祖辈的疼爱,但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思念之情苦苦地煎熬着这些幼小的心灵;有的较为幸运,能随父母一起返城,但父母由于工作差、收入低,生活的压力造成烦躁,有时会转嫁到孩子身上;有的父母由于自己的不如意,因而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能出人头地,一旦孩子不争气,父母或怒骂或棒打,家庭气氛异常紧张,给孩子心灵造成很大压力;还有些知青子女初到城市,生活上尤其是学习上不太适应,与其他同学在成绩上有明显差距,使他们心理上无法接受。所有这些不如意不顺利都给这些孩子脆弱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逐渐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孤僻、自卑、偏激、消沉等,形成了消极的性格特征。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知青下乡给本就已经被折腾得千疮百孔的农村造成了巨大负担

毛泽东当年号召知青下乡,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事实上,据很多知青反映,当年农村并不真正需要他们,反而有时候把他们当成负担——自49年以来,农村一直是以一种单向度的“城市输血管”的身份存在着,农民土地上微薄的收入,一直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最关键的“资本积累”;千万知青下乡,对本已不堪重负的农村而言,绝对是经济负担的又一次加剧。但知青们似乎并不能理解这一点,相反,他们在农村的某些行为,今日读来令人寒心——李复奎在其《难忘的知青岁月》一文记载了当年知青偷社员的鸡,不偷反而会被人嘲笑:“那时在男知青当中,没有偷过社员家的鸡,是胆小鬼的象征,会被别人嘲笑,所以,为了不被别人看不起,你无论如何都得去体验一回。……丢了鸡的社员,基本上没有‘吃了豹子胆’要找知青索要的,发觉鸡被偷了,都只有自认倒霉。当时在农村的知青,受到政策的保护,是农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贫下中农’并不敢公然欺负。”

除了给农村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外,下乡知青还给农村青年心理造成创伤,贾平凹在《我是农民》一文中谈及:“我那时是多么羡慕着从城里来的知青啊!他们敲锣打鼓地来,有人领着队来,他们从事着村里重要而往往是轻松的工作,比如赤脚医生、代理教师、拖拉机手、记工员、文艺宣传队员,他们有固定的中等偏上的口粮定额,可以定期回城,带来收音机、手电筒、万金油,还有饼干和水果糖。他们穿军裤,脖子上挂口罩,有尼龙袜子和帆布裤带……他们吸引了村里漂亮的姑娘,姑娘们在首先选择了他们之后才能轮到来选择我们。”

结语

“上山下乡”是一场悲剧;对“上山下乡”的解读在今天出现如此巨大的分歧,则是另一种更悲剧的悲剧。说一千,道一万,有一个事实无人能够否定:那是一场数千万人(知青)乃至数亿人(把农民包括进来)无法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运动;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犹如草芥。歌颂这样的运动,实在过于荒唐。据说,梁晓声最终接下《知青》剧本,与一位官员的这句话有关:“作家应该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的确,作家需要承担责任。同样是面对“苦难”,彼岸的米兰·昆德拉说:“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发帖
914
金钱
20629
经验值
60
只看该作者 257楼 发表于: 2012-06-07

今日话题历史版

“白卷英雄”张铁生出炉始末

近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辽宁一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的第五大自然人股东赫然是“文革”中著名的“白卷英雄”张铁生。据新闻报道,若该公司顺利上市,张铁生持有的3200多万股,价值将超过3亿元…[详细]昔日举国皆知的政治红人,在时过境迁多年之后,以这样一种方式“王者归来”,吸引的眼球自然不在少数。可惜的是,热议之余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那段“白卷英雄”的往事背后,藏匿着多少历史秘辛。本期专题,即尝试将这段历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前因后果。

2012-5-25 第15“白卷英雄”张铁生炮制始末

“白卷英雄”张铁生背后的高层政治秘辛

时过境迁,张铁生曾如此期许自己的后半生:“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太平常了,和我的同学朋友比,我没有一个方面是出色的。这些年拼命干事业,绝不是在努力向世人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过普通人的日子”。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想过普通人的日子”并不容易,因为张铁生其实不是张铁生,而只是一块用来打人的“有棱有角的石头”。

张铁生渴望上大学,不“反智”,交的也不是“白卷”

张铁生一夜成名,成为举国皆知的“白卷英雄”,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那篇《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可谓“居功至伟”。但现在回头再去看这篇报道,看张铁生写在试卷背后的那封信,也就是所谓的“发人深省的答卷”,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一个下乡知青无奈荒废了学业,又不甘放弃大学梦,所以希望“领导”能够“照顾”一下自己而已。正如张铁生自己所说:“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详细]所谓“我自幼的理想”,自然是大学梦无疑了。事实上,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大学梦,张铁生的信里没有丝毫反智的意思,最后也没有交“白卷”,其真实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这个成绩在当时,大概算是中等偏下。[详细]

毛远新删改了张铁生的原信,将单纯的“求照顾”扭曲成“阶级路线斗争”

张铁生在试卷背后写信的目的,只是“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却没有想到,这封信最后却到了当时掌权辽宁的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的案头。毛远新修改了张铁生的信,尤其是将信末“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这一关键内容删除——删除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了信的性质。张铁生写信的本意,是希望在升学时得到额外的关照;删除之后,信就被解读成向现行大学招生制度开炮。1976年《人民日报》转发《辽宁日报》的文章《一个反革命的政治骗局——“四人帮”炮制<答卷>作者这个假典型的调查》,披露了上述造假过程。[详细]按照毛远新的指示,《辽宁日报》7月19日以“编者按”的形式全文转载了删改过的“张铁生之信”。“编者按”里说:张铁生的这封信,“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随后,《人民日报》迅速跟进,于8月10日刊登了前文提到的那篇《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并同样用“编者按”的形式,将事情定性为阶级路线斗争——“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详细]

江青赞誉张铁生“是个英雄,敢反潮流”;毛远新称要拿张铁生“这个石头来打人”

《辽宁日报》和《人民日报》的编者案虽然将问题人为上升到了“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高度”,但并没有将“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究竟是什么彻底点明。不过可以参考毛远新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说法:“在今天,我们刚刚着手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居然有人千方百计逼迫工农兵去适应旧的教育制度,这实在是大有资产阶级反攻倒算之嫌”。毛远新还说:“(张铁生)是块有棱有角的石头,我要拿这个石头来打人了。”[详细]《人民日报》刊文之后,当时炙手可热的《红旗》杂志转载时也发表评论,说1973年新的大学招生制度(部分恢复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则称之为“反攻倒算”;江青更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详细]

毛远新所谓的“我要拿这个石头来打人了”,打的其实是周恩来和邓小平

删改“张铁生之信”的内容,改变信的性质,将其解读为向现行大学招生制度开炮,其目的,正如毛远新自己所说,其实和路线斗争没什么关系,或者说路线斗争也只是幌子,而是为了“拿这个石头来打人”。打的是谁呢?毛远新没有明说,但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新的大学招生制度,是谁搞出来的,自然就是打谁——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三年招生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说:“坚持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在群众推荐,政审合格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程度,保证入学学生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同时也要防止‘分数挂帅’”——此一时期,周恩来是国务院总理;这一《意见》,则是在刚刚复职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主持下出炉的。[详细]

江青赞誉张铁生“敢于反潮流”的“潮流”,指的是周恩来推动的对“文革”的实际否定

毛远新“拿这个石头来打人”的“人”是具体的,其代表人物就是周恩来(也包括该年3月份刚刚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江青赞誉张铁生“敢于反潮流”的“潮流”,自然也和周恩来有莫大关系。具体说来,就是指周恩来抓住林彪事件的契机,自1971年始,到1973年止,所极力推动“反左倾运动”,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努力恢复经济、恢复正常的政府运作;二是名义上不否定,但在实际上否定“文化大革命”。[详细]这一对“文革”的否定,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邓小平的复出——邓小平曾被当作“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1973年3月10日,在周恩来的一再努力下,邓小平复出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作为博弈的代价,“在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邓小平复职的《决定》的当天,周恩来正式向中央政治局请假,要求‘病休”两周”。这一博弈显然非常成功,因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复出,很显然意味着对“文革”的一种彻底否定。[详细1][详细2]

人民日报刊文,将张铁生捧成“反潮流英雄”

江青对张铁生的赞誉,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7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刊文《反潮流精神——赞〈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将张铁生正式捧上“反潮流英雄”的神坛。文章说:“在旧思想、旧习惯势力的面前,张铁生同志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呢?这个下乡锻炼已经五年、现在担任着生产队长的知识青年,采取的是反潮流的态度:对物理化学的试题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了‘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最‘发人深省’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一切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都要有反潮流的精神,都要坚持反潮流的斗争。”[详细]

江青给张铁生贴“反潮流英雄”标签有深意,因为“反潮流”三字是毛泽东的自我评价

“反潮流英雄”的标签被贴到张铁生身上,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反潮流”这三个字,其实曾是是毛泽东的自我评价。据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记载,1970年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在吴法宪的一则检讨下有过这样的批示:“什么伟大谦虚,在原则性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过。要敢于反潮流。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在庐山,我的态度就是一次反潮流。”[详细]毛泽东所谓“在庐山,我的态度就是一次反潮流”,与1973年党内外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其实高度一致,即:毛泽东站在了多数干部的对立面。这也正是毛泽东说自己“反潮流”的原因。

“反潮流”获得毛泽东支持后,被强行加入到了周恩来的中共十大政治报告当中

8月16日,人民日报将张铁生捧上 “反潮流英雄”的神坛;8月24日,周恩来作为毛远新“拿这个石头来打人”的对象,却在自己的中共十大报告中,加入了一大段肯定、鼓励“反潮流精神”的文字,实在意味深长。报告说:“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注意一个倾向掩盖着另一个倾向。反对陈独秀的‘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机会主义,掩盖着‘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纠正王明的‘左’倾,又掩盖着王明的右倾。反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掩盖着林彪的修正主义。这种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一种潮流来了,多数人跟着跑,只有个别人顶住的事,在历史上多次发生。今天,在国际国内斗争中,类似过去同资产阶级讲联合,忘掉了必不可少的斗争;同资产阶级决裂了,又忘掉了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联合的倾向,仍然可能出现。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而当一种错误倾向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要不怕孤立,敢于反潮流,敢于硬着头皮顶住。毛主席说:‘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毛主席就是在党内十次路线斗争中敢于反潮流,敢于坚持正确路线的代表和导师,我们每一个同志应当向毛主席好好学习,坚持这个原则[详细]。之所以“反潮流精神”会出现在周恩来的政治报告中,原因在于:这份报告,是由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并不真正代表周恩来的意志。[详细]

周恩来作报告的同日,在王洪文的主持下,把“反潮流精神”写入了党章

1973年8月24日,周恩来念完政治报告之后,王洪文开始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反潮流精神”写入了党章。报告说:“在这个方面,修改草案增写了哪些内容呢?……第三,要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毛主席指出: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许多同志在讨论修改党章时,联系党的历史和自己的经历,认为这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在民主革命前期,曾经几次出现过错误路线的统治,在民主革命后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也有过某种错误路线、某种错误观点一度被许多人当作正确的东西加以拥护这样的教训。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那些错误的东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事关路线,事关大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出以公心,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敢于反潮流。”[详细]

在“反潮流精神”的冲击下,周恩来推动的“反左倾”,被毛泽东扭转成了“反右倾”

“反潮流运动”汹涌澎湃,周恩来“反左倾”的努力,终于因为毛泽东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而被彻底扭转为“反右倾”,周恩来“否定文革”的努力也宣告失败。对这一结局,周恩来似乎早有预料——据1988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访问纪登奎谈话记录”的记载,听闻林彪的死讯,周恩来的反应是“嚎啕大哭”,“其间曾经几度哽咽失声”。如此强烈反应的原因,据纪登奎说,是因为他提及了“今后可以好好抓一抓国家经济建设了”这一话题,触及了周恩来的伤心之处。纪登奎说:“我们两人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事情闷闷不乐,便进去好言劝慰。开始时,总理只是听着,一言不发。后来当听我说到‘林彪已经自我爆炸了,现在应该高兴才是,今后可以好好抓一下国家的经济建设了’这样一席话时,显然是触动了他的心事,总理先是默默地流泪,后来渐渐哭出声来,接着又嚎啕大哭起来,其间曾经几度哽咽失声。我们两人见总理哭得这么伤心,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就站在一边陪着。最后,总理慢慢平静下来,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来:‘你们不明白,事情不那么简单,还没有完……’下面就甚么也不肯再说了。”周恩来对时局的悲观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也证明了其“事情不那么简单”的判断是完全准确的。面对从“反极左”到“反极右”的大逆转,周恩来虽然曾发出过“妈的,怎么不是极左,就是极左嘛”的愤怒之言,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因为“在毛泽东看来,批判极左思潮是同‘否定文化大革命’相关联的,他认定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而不是批判极左。这样,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努力就难于公开进行下去。”[详细1][详细2]

结语

知青张铁生怀揣着大学梦,在试卷背后抱怨自己“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的时候,断然不会想到,这封普普通通的“求照顾”的书信,会惊动共和国那么多的高层政要,引出那么多的政治纠葛,自己还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在某种程度上,张铁生是无辜的,莫名其妙被卷入最高层政治游戏之中的他,其实没有选择。张铁生似乎很早就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1975年,他曾在一次报告中说道:“现在我在政治舞台上讲演,很可能有一天把我推到历史审判台上批判,这是我早就考虑到了的。”1983年,锦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审判张铁生反革命案件,张铁生曾自我辩解道:“我那时头脑简单得像个牛犊子,只会鹦鹉学舌。别说野心,连私心我都严格控制着。”这番自辩其实可算实情。最终,这位“反潮流英雄”被认定犯有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还原“白卷英雄”张铁生背后的这些高层政治秘辛,既有助于后人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也提醒后人:建立一种健康的政治运作机制,是多么重要。唯如此,才可以使张铁生这般被突然卷入政治洪流的牺牲品不再出现。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58楼 发表于: 2012-06-07
看到转载这些文章,我头脑就想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不能接受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是书呆子。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别人(特别是报纸、电台)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就是书上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要把自己想象得比毛主席聪明。
[ 此帖被河山在2012-06-07 20:41重新编辑 ]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259楼 发表于: 2012-06-27



美国嘲笑中国是纸老虎?


美国多次表明不会介入黄岩岛事件,这除了令盟友菲律宾感到不满外,还惹来美国媒体连番批评。据香港中评社6月26日报道,近日,《华尔街日报》刊出专栏作家布特(Max Boot)的文章称,中国“虚有其表”,所以美国应该在黄岩岛事件上协助菲律宾,否则美国在盟友眼中“只会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文章指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主要有两大重点:第一、奥巴马会毫不犹豫地抵抗美国的敌人;第二、奥巴马会将重心由中东转向东亚,以便对抗美国的头号威胁——中国。在某些时候,奥巴马的确有奉行这两项外交原则;但在黄岩岛事件上,这些原则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章指责称,在1951年的《共同防御条约》约束下,美国是有责任保护菲律宾。不过,就算看到菲律宾现时遭受中国“欺凌”,奥巴马政府却继续保持中立。此外,菲律宾原本提出要将黄岩岛事件移交国际法庭处理,却被中国一口拒绝,因为中国“知道自己会输”。
  文章表示,在黄岩岛事件上,奥巴马政府并没有为菲律宾争取国际支持,也没有派出驱逐舰或其他军舰到黄岩岛。文章宣称,其实,就算美国这样做,也不会与中国爆发战争,因为“中国只是虚有其表的纸老虎”。
一起傾聽不同的聲音……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260楼 发表于: 2012-07-03


                      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2012年07月01日 18:44




  在今年的广交会上,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处境尴尬。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原材料上涨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大多数企业产品涨价是必然趋势,但出口企业却无法掌握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遭到不停地压价,接单还是不接单,进退两难。
  与此相类似的,就是“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架”的故事,也就是说中国要出口大量的低附加值商品,才能换回国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一不等式,是中国外贸产品定价权缺失、轻易受人摆布的集中体现,让无数国人黯然神伤。
  从今年广交会来看,由于不掌握定价权,“衬衫换飞机”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贸出口连年增长,中国制造商和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深入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在老外眼中,“中国制造”的形象究竟如何?“中国制造”在海外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今年世界经济在走下坡路,“中国制造”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6,420.6亿元,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今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恢复迟缓,导致中国制造业在海外的发展形势愈加严峻:自2004年起,欧盟已连续八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567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而今年前5个月,中欧贸易仅增长1.3%,出口还下降了0.8%。
  由GMC制造商联盟(该联盟由环球市场集团发起并成立的,由符合GMC八大标准的制造商组成的优质制造商群体)联手全国十二家媒体举办的“向世界出发——寻找中国制造的故事”大型采访活动在7月火热启动。作为国内首个探寻“中国制造”海外发展现状的活动,“向世界出发”将走访海外市场、商会协会、国际买家、国外专家学者和消费者,真实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制造”,讲述“中国制造”在海外的生存状态。本报记者将兵分四路,先后出发,聚焦同为“金砖国家”(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中国制造的商机和发展之路。今天,第一路记者陈聿敏将从北京出发,目的地是俄罗斯。
  据了解,“向世界出发”覆盖西欧、东欧、非洲、北美、南美、亚洲共5大洲、9个国家,路线的设置既包含了欧美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也有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四个金砖国家,充分考虑到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发展的对比。除联合发起的12家媒体之外,活动还得到了励展博览集团、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中国欧盟商会等8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将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更进一步了解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帮助“中国制造”和GMC优质制造商成长。

发帖
914
金钱
20629
经验值
60
只看该作者 261楼 发表于: 2012-07-05

香港已故富豪霍英东遗嘱:死后20年内不分遗产

2012年07月05日08:25四川新闻网我要评论(45)

字号:T|T

霍英东家族图

"向父亲遗嘱执行人追讨10亿港元欠款的事情是很早就列出来了,迟早一定要还的。这和分家产是两码事。"香港已故富商霍英东的儿子霍震寰近日在香港出席活动时,首次回应了霍家争产案件。6月29日,一间由霍震寰等控制的霍家财务公司--香港贷款财务有限公司(下称"财务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称霍英东生前曾向该公司借钱,现要求霍英东的遗产执行人从遗产中拨出一笔资金,以偿还该财务公司本金连利息10.68亿港元。

财务公司的"杀入",令尚无结果的霍家争产案,又多出一重纠结。"问题在于,财务公司的受益人与霍老遗产的受益人不是一个重合的群体。"一位香港资深律师告诉本报记者,不难想象,霍老遗产的受益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该律师称,即使这笔债务是家族性质的,如果不追讨回来而放在霍老遗产下平分,霍震寰等公司董事或股东能够分到的钱就大大减少了。

霍英东在2006年10月因病去世,遗下巨额家财。2006年霍英东去世时,霍家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全球第118位,资产估计为37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300亿港元)。资料显示,早在1978年,霍英东曾立下最后一份遗嘱。

在遗嘱安排中,霍英东所有太太和子女都是其遗产的受益人,遗嘱指示,受托人在霍英东死后20年内不可分配他的遗产。遗嘱还指定由大房的二儿子霍震寰、三儿子霍震宇、霍英东妹妹霍慕勤及妹夫蔡源霖担任遗产执行人,负责从遗产中按月向家族成员支付定额生活费。10.68亿港元欠款

本报获得的该案起诉状显示,本次代表财务公司起诉霍英东遗产执行人的律所为高露云律师事务所(Wilkinson &Grist)。该律所负责人表示,对此事不予置评。但消息称,近日,他曾透露,本案件是由原告董事局决定而提出的诉讼。香港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霍家的财务公司成立于1972年1月,董事包括霍英东大房的三位儿子霍震寰、霍震宇、霍震霆,霍震霆儿子霍启山及霍老三房小舅子林锡鎏。这意味着,提起向霍老遗产索赔的原告是霍家成员。

霍英东遗嘱指定的遗产执行人中,蔡源霖已于1993年去世,霍慕勤亦已85岁高龄。因此这份遗嘱的实际执行人只有霍震寰和霍震宇。据上述律师介绍,根据香港法律,立遗嘱人在去世后,其财产会进入遗嘱信托中。遗产的管理将由遗嘱中确认的遗嘱执行人操办。其他继承人不能直接参与遗产分配。换而言之,霍震寰和霍震宇两兄弟对霍英东留下的300亿港元家财具有非常大的决定权。

此外,子孙满堂的霍老为避免家族成员争产,还立下了禁止二、三房的子女从商的规定。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曾被媒体誉为"完美"的遗嘱设计,亦未能避免子孙卷入争产潮。

在上述诉讼中,财务公司向霍慕勤、霍震寰及霍震宇三名霍英东的遗嘱执行人追讨欠款和利息。由于霍英东遗嘱中规定,在他死后二十年内不可分遗产,因此,无论原告方提起的诉讼出于怎样的目的,若能胜诉,则财务公司几位受益人便可光明正大地从霍家财产中分走10.68亿港元。上述律师告诉本报,香港法律规定,无论债务人在世与否,一笔债务的追诉期为6年。若此时距离霍英东欠财务公司款项的时间为6年或以上,且在此期间,财务公司没有向霍英东追索赔款,则财务公司将失去追诉这笔欠款的权利。若此期间,财务公司曾向霍英东追诉款项,则追诉期从最后一次追讨的时间算起。

霍英东2006年病逝,距今已快到6年。"可能是财务公司追诉过程中,为满足以上法律,保持追诉权而采取的一个步骤。"上述律师判断。该案件将于今年9月20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审理。

一本笔记本引发的争端事实上,早在去年底,外面看一直"风平浪静"的霍家,已经开始财产纷争。

去年12月,霍震宇以霍英东遗嘱执行人身份上诉香港高等法院,控告包括霍震寰、霍慕勤及霍英东三房在内的16名家族成员,要求罢免另外两名遗嘱执行人--霍震寰和霍慕勤,正式引爆霍英东家族争产案。他指控,霍震寰担任遗产执行人过程中侵吞遗产,而霍慕勤年纪老迈,因此希望改由一名退休的上诉庭法官与他共同作为遗嘱执行人。今年4月,霍震宇再次入禀香港高院,将16名被告改成了14名被告。

上述律师称,由于被告改变,法院会允许原告撤销原来案件,重新提起诉讼。但诉讼当事人不可以就同一件事控告对方两次。目前,该案的被告包括霍震寰、霍震霆、霍慕勤以及持有家族股票的获多宝公司。霍震宇将矛头直指向两名兄长,向霍震寰追讨被侵吞的14亿港元遗产,并要霍震霆交出霍英东生前用来记录财产的数簿。

入禀状指出,霍震霆在父亲去世后取走了一个公文包,里面的笔记本记下了霍英东名下的资产和财务资料。霍震宇要求霍震霆交出这个笔记本。另外,入禀状显示,霍震寰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取走了霍英东放在瑞士苏黎世一家银行的保险箱,一个装有离岸公司不记名股票的信封,而该批股票是霍英东生前发行给获多宝公司的。2008年,霍震寰从离岸公司的银行户口转账多笔款项至自己的私人银行户口,涉款共约5200万港元。

霍震宇亦指控,霍震寰曾出示四份家族安排备忘,要求霍慕勤及家族内一、二、三房的成员,确认他本人是上述三项资产的受益人。他认为,家族安排备忘中同时列出一批父亲遗嘱内从未提及的珠宝,包括钻石、蓝宝石、红宝石及其他宝玉,总值约9000万港元。霍震宇要求霍震寰交代该批珠宝的去向。"问题的关键在于遗嘱赋予遗产执行人的权利是全权负责财产分配。"上述律师认为,只要听话,可能就能分得多一些。

本案将于今年7月底开审,高院会先按霍震宇要求进行简易判决,决定是否即时罢免霍震寰作为遗产执行人。此后,再审理霍震寰侵吞遗产的案件。香港《遗嘱认证及遗产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如果遗产的实际受益人主张遗嘱执行人管理遗产不当的诉求被法院采信,法院可以暂停或撤销遗嘱执行人身份,并规定由另一人继任遗嘱执行人管理遗产。

对于霍震宇的动作,目前,霍家大部分成员表示反对,霍震宇的母亲、他的两名胞兄及姑姑均明确提出反对。霍震寰去年底曾发表声明,称霍震宇的指控与事实不符,并称此事闹上法庭是不幸事件,对此感到痛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莹莹)


发帖
914
金钱
20629
经验值
60
只看该作者 262楼 发表于: 2012-07-05

英东身后事五年难了 港式豪门恩怨此起彼伏

2011年12月30日01:28经济参考报闫磊我要评论(0)

字号:T|T

霍英东身后事五年难了聚光灯下港式豪门恩怨此起彼伏

自古豪门是非多,遗产纠纷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香港富豪霍英东虽早早就将遗嘱订立,却仍难避免遗产争夺战,霍氏家族成员为争夺64亿港元遗产对簿公堂。霍英东2006年10月28日因病逝世,留下10年前就价值300亿港元的资本帝国,此后几年中儿女们也算相安无事。只是看似的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日前,霍英东长房三子霍震宇指责二哥霍震寰独揽大权,把遗产据为己有,诉至法院,要求罢免霍震寰及姑姑霍慕勤的遗产执行人身份。自此,霍家的遗产风暴拉开帷幕。业界权威专家称,该案值得内地新富阶层借鉴,应尽早规划遗产传承并且求助专业机构服务,以避免日后的纠纷隐患。

至少14亿元争议遗产据香港媒体报道,12月20日,霍英东长房三子霍震宇上诉控告身为霍英东集团总裁及遗嘱执行人的兄长霍震寰私吞至少14亿港元遗产,要求法院撤换遗产执行人,并由霍震寰交代遗产账目。不过,霍震寰对此诉状内容逐条发起猛烈反驳。按照惯例,传票在12个月内均有效,被告在收到传票14日内须向香港高等法院登记,之后将排期展开聆讯。

霍震宇在诉状中称,霍英东在1978年立下遗嘱,指定由胞妹霍慕勤夫妇、霍震寰以及霍震宇出任遗产执行人,但在霍英东妹夫去世后,遗产执行人变成3个,由于姑姑霍慕勤年事已高,实际上,遗产执行人就是霍震寰和霍震宇两兄弟。遗嘱规定,各房妻子和子女具有特定的遗产分配,每人每月享受固定生活费,三名执行人的期限为20年,从霍英东去世后开始计算。

霍震宇指霍震寰于2007年至2008年间要求三房人签署四份家庭协议,承认他个人拥有家族公司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350万股、3间总值7亿港元的离岸公司全部股份,及3个与父亲联名持有的银行户口,内有7.3亿港元存款。其中一份家族协议列出属于遗产的珠宝清单包括红蓝宝石、翡翠及其他价值连城的宝石,霍震寰声称总值9000万港元,并会自行决定如何分配给三房各成员。最后二房及三房成员全部签署家庭协议,并获分配5亿港元遗产,唯独霍震寰所属的长房兄弟姐妹及母亲吕燕妮拒绝,霍震寰遂于2008年7月与长房兄弟姐妹开会,声言拒绝签协议的成员会“无得分”,只能每月从遗产支取款项。

霍震寰声称海外公司股权及户口资产,价值仅14.36亿港元,但霍震宇认为估值过粗及已过时。霍震宇表示,曾要求胞兄交代账目,但胞兄仅披露霍英东在另一银行户口有2900万美元(约2.26亿港元)。目前霍英东妹夫蔡源霖已经去世,妹妹霍慕勤也年届85岁,霍震宇表示曾多番尝试接触姑母,但没有结果,因此要求法庭下令撤换胞兄及姑母,并委任御用大律师罗杰志与他共同担任遗嘱执行人,并交代账目。

据了解,上诉状中涉及16名被告。首被告霍震寰和次被告霍慕勤,与原告同是霍英东遗产执行人,其余14名被告包括霍英东元配吕燕妮、二夫人冯坚妮和三夫人林淑端,以及其他11名子女,包括立法会议员霍震霆。2006年霍英东去世时,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118位,身价估计为37亿美元,2008年,福布斯估计霍氏家族财产约45亿美元,排名香港第九。

霍英东家族企业主要包括有荣有限公司、霍兴业堂等,涉及地产、建筑、船务、酒店等多个领域,家族投资涉及的企业更多达80家以上。而引发霍英东家族争产案的是以下三项主要财产:霍英东家族控股公司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350万股(约占46%)普通股股权,超过50亿港元;霍英东生前成立的3间离岸公司的全部股份7亿港元;霍英东生前与霍震寰联名持有的三个银行户口存款7.36亿港元。

有可能成为拉锯战该案是进入旷日持久的拉锯,还是很快得出结果?北京中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两种局面均有可能出现,而且如果很快得出结果的话,将和澳门赌王何鸿燊家庭争产案相似,一定是以双方和解的方式,由原告方主动撤诉结案。

“进入持久战则意味着双方均将承受高额的律师费用和媒体聚光灯的双重考验,对于资产雄厚的一方来说,律师费用恐怕不是问题,但因此导致的媒体热炒和公众的指指点点恐怕是主要压力。”他举例说,在亚洲女首富龚如心与其公公王廷歆围绕其丈夫千亿遗产展开的争产案中,历时8年的诉讼中,双方不但在法庭上唇枪舌剑,而且在法庭外也展开舆论攻势,互相揭秘,导致了更大范围的影响。同样是持久诉讼,巴黎欧莱雅集团继承人与其女儿的长期诉讼中,也派生出多重纠纷,双方口角蔓延甚广。作为广受关注而且具有不凡影响力的华人家族,霍家争产案如进入持久拉锯战,其他亲属或相关大佬人物肯定会出面调停,但由于兄弟双方心态不同,结果则不得而知。

“如本案进入双方拉锯状态,一旦在某一审级的诉讼中,法院初步认定霍震寰有侵占遗产的情况,由于香港法律实行间接继承制度,遗产在分配前独立于继承人存在,而霍英东在遗嘱中也确定了其去世后20年为遗产信托状态,则霍震寰的侵占行为将演变为刑事犯罪,可能引发香港律政司启动相关的刑事调查程序。”陈凯表示。例如在龚如心案中,龚如心一审被认定伪造遗嘱,当时曾面临严重刑事犯罪的指控,甚至一度因此入狱,后缴纳了巨额保证金后方得以保释。新富阶层的传承专业性缺失

近些年来,香港富豪频频发生遗产争夺案,从此前被誉为世纪遗产案的龚如心遗产争夺到今年年初赌王何鸿燊案,每次都是满城风雨。近日前台湾首富王永庆长子王文洋也入禀香港高院起诉三房4名胞妹以及父亲生前亲信侵占近300亿元港币的遗产。聚光等下的家族财产纠纷官司此起彼伏。法律界专家近年来一直呼吁中国的遗产继承最好有专业的法律服务。但许多律师表示,我国内地的传承意识亟需更新。

陈凯说:“根据从业经验,我发现在国内企业家中,已经有部分人士开始考虑自己的传承问题,但大部分人对传承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区,有的人可能根本不考虑提前考虑进行传承安排,同时,大部分人在考虑传承安排时,更着重于企业由谁接班和家产如何分割等问题,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也不会去考虑如何通过法律安排避免各种风险,对于遗产信托等专业服务也知之甚少,亟需提高认识水平。”针对高资产人士,有机构提醒在规划遗产传承时尤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遗产范围。霍英东遗产案的争议焦点之一,就是霍震宇不清楚父亲霍英东遗产的范围,以致于霍震宇在诉状中主张的遗产数额是14亿元,而对媒体宣称的遗产数额是64亿元,其曾经要求曾要求胞兄霍震寰交代账目,但胞兄仅披露了2900万美元(约2.26亿元港元)。而王永庆遗产纠纷案的争议焦点也是王文洋不清楚父亲的遗产范围。由于高资产人士的资产变动较大,明确列明遗产范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兜底条款予以解决,并指定遗嘱执行人在继承人的监督下按程序处理。

第二要依靠专业机构。霍英东遗产案之所以在霍英东去世5年后才爆发,最重要的原因是霍英东遗嘱指定的遗嘱执行人均是自己的家人,而这些人中霍英东的妹妹和妹夫先后因为去世和年事已高而无法胜任,导致遗嘱执行人实际上就只有霍震寰和霍震宇两兄弟,纠纷也就因此产生。如果霍英东同时指定了专业机构担任遗嘱执行人,就不会因为去世、生病、事故、入狱、出国等原因而无法胜任,而且由于专业机构受继承人的监督,执行过程更加严谨,也可以防止纠纷。

第三可以考虑设立遗产信托。美国第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历经了150年风雨,家族产业不但没有被子孙分光,而且还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家族基金,秘诀之一就是运用了遗产信托。近年来,香港社会名流也大多通过遗产信托避免家人和事业因为传承问题受到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遗产信托的优势很多,如科学传承财富、保障继承人生活、避免继承人内斗、避免未来债务、隐藏财富等等。相关法规还可有健全空间

另外,我国从立法层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来完善遗产继承法制上的细化和便利。陈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防范遗产侵占案件,在政府和法律层面可以做几个方面的努力。第一进行遗嘱自愿登记。

遗嘱登记的作用是防止当事人对遗嘱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遗嘱是否为本人签署,遗嘱是否真实等问题发生纠纷,也可以防止遗嘱被篡改和隐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新加坡政府设立了遗嘱登记局,免费接受市民的自愿登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试行间接继承制度。香港和英国等地实行的间接继承制度,是对达到一定金额的遗产进行登记,予以征税后,由政府机构进行分配,这样既保障了遗产税的征收,也避免了继承人的纠纷。

第三加大对遗产侵占的处罚力度。在亚洲女首富龚如心身前的千亿遗产纠纷案中,由于一审被认定伪造遗嘱,龚如心不但得不到遗产,还面临政府对其发起的入狱指控。龚如心去世后,其生前好友陈振聪因为被认定伪造遗嘱,也正在面临刑事指控。而这种刑事措施在中国内地鲜有适用。近年来,恶意侵占遗产导致的纠纷有上升的趋势,不但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社会公序良俗,加强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加大对遗产侵占的处罚力度十分必要。

相关阅读:

·霍英东两子争遗产上法庭 遗产执行人成冲突焦点 2011.12.22

·霍英东家族爆发争产风波 长房拒签协议(组图) 2011.12.22


发帖
914
金钱
20629
经验值
60
只看该作者 263楼 发表于: 2012-07-05

图文:霍英东家族关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8:31

  霍英东家族关系图(点击图片变大图)

  相关专题:霍英东病逝

离线红旗飘飘

发帖
629
金钱
6268
经验值
7
只看该作者 264楼 发表于: 2012-07-09


邓小平晚年生活罕见照(21p)
  邓小平 晚年生活很有规律。早上8点起床,喝一杯浓茶,他喜欢四川或者安徽的青茶,也喜欢西湖的龙井。然后吃过早饭,看看报纸,大约十点钟,到院子里散步。


他12点吃午饭,午休到3点,起来打桥牌,或者看书,看录像,之后再散一会儿步。6点半吃晚饭,在饭桌上他喜欢听孩子们聊天。晚上再看一会儿电视就睡觉。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265楼 发表于: 2012-07-12



专家:菲南海阴谋受挫 中国不应放松警惕

2012-07-11 22:14:57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email=editor@dwnews.com]投稿[/email]电子报

【多维新闻】中国与东盟的10+1外长会7月11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在菲中黄岩岛事件持续3个月搅动南海的大背景下,这场被认为关系“南海行为准则”的会谈受到格外关注。由于与他国意见不同,菲律宾希望联合东盟逼中国接受南海行为规范的企图没有成功,受挫的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指责中国“咄咄逼人”。对此,南海问题专家表示,东盟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根本不涉及南海问题,中国应警惕菲律宾“阴谋”,避免南海问题扩大化。


资料图“南海领土纠纷示意图。

菲绑架东盟受挫

目前菲律宾是“南海行为准则”的头号推手,它希望能把本国的利益和意图贴上“整个东盟意志”的标签,同时希望行为准则具有约束力,罩住“中国”。
菲律宾表示,希望联合越南推动东盟形成一致的立场,然后再抱团与中国谈判,要求中国接受一套南海行为规范,而越南也继续展示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8日,河内再次爆发反华游行示威,200多人在中国驻越使馆附近示威抗议,并高喊“南沙群岛属于越南”的口号。
《菲律宾明星报》引述菲外交部消息称,菲在会上要求讨论南海问题,并与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举行双边会谈,但中国不包括在内。分析指菲不断在东盟会议炒作南海问题,意在挑拨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但东盟10国中不少国家不甘心被菲律宾“劫持”,菲律宾媒体曝光说,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与菲律宾发生激烈争执。泰国外交部11日也表示,在泰国未来3年担当中国——东盟协调国期间,泰国将不会允许让南海争端问题妨碍到东盟与中国二者之间的合作。
知情人士指出,事实上,在东盟内部,有些国家并不赞同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看法。从整个东盟来看,菲越两国站在与中国对抗的前线,马来西亚和文莱则保持观望态度,而与中国关系良好的柬埔寨等国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
无奈之下,11日晚些时候,力推“南海行为准则”受挫的德尔罗萨里奥在金边感叹经历“艰难的”一天,并公开抨击中国“日益咄咄逼人”。

需防止南海问题扩大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曾表示,南海问题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而只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问题,东盟外长会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适合场所。

刘为民说:“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是有关各国增进互信、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适合场所。”他指出,人为炒作南海问题,实际上是无视地区国家谋发展、促合作的共识,试图干扰中国与东盟关系。

对于菲律宾和越南叫嚷着要在会议期间讨论南海问题一事,南海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表示,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并不适合谈南海问题,菲律宾和越南借东盟会议这个平台炒作南海问题是将南海问题扩大化。

李金明说,“因为东盟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根本不涉及南海问题,所以南海问题并不是整个东盟的问题,中方一直坚持南海问题应该由争端的双方协商解决,如果东盟整体谈南海问题,等于有第三方介入,把南海问题扩大化了,这明显是不合适的,也是中方一直反对的。”

鉴于日前东盟系列会议上,南海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议题。有分析认为,在内外压力交逼下,中国对领土问题的姿态不得不强硬,但亦不能过于强硬,否则将正中美国和日菲越等下怀,在亚洲甚至国际孤立中国。北京要做好平衡术,不只要守亦要攻。

从“守”而言,须坚守以双边对话谈判解决领土纠纷的策略,决不让争执多边化甚至国际化。至于“攻”方面,北京需要主动借助经济、外交等巧实力,以经济和政治利益团结亚洲诸国,尤其东盟和韩国等,才有更大政治能量化解领土纷争。


(霍青 编辑)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266楼 发表于: 2012-07-12






“东盟各国两面下注不得罪中国“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7月11日 08:06   德国之声中文网

分享至
[ flash=18,18]http://ui.sina.com/weibo/20120109/ZeroClipboard.swf[/flash]Share on facebook


  新闻报道“东盟各国两面下注不得罪中国“  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在柬埔寨召开,中国拒绝在东盟的场合中讨论南海主权问题。专家认为,东盟各国以“两面下注”的方式拉拢美国巩固国家安全,同时希望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德国之声中文网)东盟各国与中日韩外长会议本周在柬埔寨金边召开,会议中是否将提及南海主权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据法新社报道,东盟各国日前草拟《南海行为准则》,这一东盟外长达成共识的文件草案显示,东盟成员国希望以联合国国际海洋公约作为解决南海主权纠纷的基准。北京方面表示愿意与东盟国家在适当时机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但并不是旨在解决南海争议,而是为了增进各方的互信和合作关系。  中国在近年来与南海主权申索国菲律宾和越南频频发生摩擦。今年四月,菲律宾和中国因为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菲律宾称帕纳塔格礁)主权纠纷,在该争议海域进行为期数周的对峙。越南则在今年6月通过新的《海洋法》,宣称该国对黄沙群岛(Paracel)、长沙群岛(Spratly)(中国分别称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中国所称的中沙群岛(Macclesfield Bank)拥有主权和管辖权。菲律宾和越南更积极寻求美国支持,加强在防卫事务上的合作。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此前曾表示希望在东盟外长会上讨论南海问题。
  东盟各国"两面下注"拉拢中美


  2012年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于柬埔寨金边举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7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适合场所。他指出,南海问题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而只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问题,人为炒作南海问题,实际上是无视地区国家谋发展、促合作的共识,试图干扰中国-东盟关系。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主任桑德施耐德 (Eberhard Sandschneider)表示:"从全球媒体的报道看来,南海主权申索国间虽然时有摩擦发生,但情势仍不至于升级至国际法庭需要介入的阶段。"此外,中国的势力日趋强大,东盟其他国家和美国并不乐见南海爆发冲突,因南海的紧张情势不利于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双边合作。  前台湾国防部军政副部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及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则表示,中国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贯模式是以外交和经济手段施压,东盟国家或许对中国有批判和指责 ,但惧于中国的强大势力,东盟成员国并不愿意扩大情势:
  "各东南亚国家的社论都在提醒他们的政府,不要做过头。这些国家聚在一起也是担心这个崛起的大国对他们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他们也必须表态,展现团结。东南亚国家集体表态、拉拢美国支持,都是希望在安全上得到某种保证;可是在经济上他们又必须依赖中国。所以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是两面下注的方式,这些国家还包括日本、南韩和印度。"


  中国宣称拥有南海完整主权  美国态度强硬
  中国在2009年后一改过去软硬兼施的手法,对外态度日趋强硬,引起周边国家紧张,美国也因此名正言顺地重返亚太。但曾在美国重要智库任职的林中斌相信,中国在必要时会与华府私下沟通。他指出,美国由于社会和政治问题不愿与北京在南海议题上发生冲突。华府对外态度表现强势,主要是由于奥巴马不希望在年底总统选举前遭到对手共和党指责软弱,"对外强硬其实是对内表态",但实际上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虽然声势浩大,持久性仍是个问号。  桑德施耐德也指出,南海对美国而言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华府虽然曾承诺菲律宾在必要时予以援助,实际上美国并不愿被卷入军事冲突中,极力避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用军事力量。
  林中斌认为,中国对美的关系自2002年起便是以合作为主,"矛盾不可能消失,但合作要在矛盾之上",而在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主权问题时,则以国际经济发展为优先考量,贸然动武的机会微乎其微,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亦然:  "中国会在很多实际层面展现有效控制,他的军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他会避免第一个开枪,避免军事冲突。最后的结果是在中国声势浩大的情形下,美国内部的问题太多自顾不暇,中国再回到2002年温家宝讲的'合作、共同开发'。在此情形下,中国以龙头的姿态进行比较合作式的做法。前提是中国先占了军事和各方面的优势,再用外交等办法让大家都可以接受。"
  作者:张筠青  责编:苗子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267楼 发表于: 2012-07-14


美九月内受理中国公民签证申请逾百万
美国驻中国北京大使馆以及其他四个地区的领事馆们目前为止已经处理了超过百万的中国签证申请,同时,减少了签证预约的等待时间,缩短至一周。
美国驻中国北京大使馆以及其他四个地区的领事馆们目前为止已经处理了超过百万的中国签证申请,同时,减少了签证预约的等待时间,缩短至一周。
”美国国务院在7月12日发布的一份公告中称,“这种异乎寻常的成就使得本财年内中国的签证申请人数在上2011财年同一时期67.5万的基础上增加了近43%。美国政府2012财年从2011年10月1日起至今年9月30日止。
声明指出,为了提高通过签证的数量,美国大使馆增加了员工、提高工作流程、在某些情况下增加面试的试点项目。国务院高级领事官员、助理国务卿雅各布斯(Janice Jacobs)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附属单位剪裁,这家附属单位大大增加了签证面试机会。
不仅在中国,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诸如巴西和墨西哥的申请赴美人次也创下新高。在巴西,当地的美国领事馆于本财年至今处理的赴美签证申请数量同比增长了近44%;在墨西哥增长率也高达36%。
美国国务院的公告称,中国和墨西哥是仅有的每年申请数量超过100万的国家,巴西紧随其后。
为了吸引更多外国公民到美国旅游和消费,奥巴马政府于今年1月19日调整了外国人赴美签证的处理办法。他在今年年初签署的行政命令中,要求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将处理来自巴西和中国的整体签证能力提高40%,并要求八成的非移民类签证面试时间控制在三周以内。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若签证种类与上一次申请合格的非移民签证类型相同,申请人可免去面谈环节。
在中国,美国大使馆也增派了50名有汉语能力的新领事官员来华处理中国公民的签证申请。另外,在现有的北京大使馆和上海、成都、广州和沈阳四个总领馆之外,美国计划将领事服务扩大到武汉。
在6月8日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驻华大使相关专题
美推海洋法插足中国领海  帕内塔促国会通过海洋法公约,通过这一公约将为美国提供插手解决南海争端的框架。 相关新闻
美官员否认弃台论 美驻华使馆本财年已处理百万签证申请 渔政船巡航钓鱼岛 中日交锋这次新在哪儿? 华渔政船赴钓鱼岛巡航遭日舰跟随(组图) 骆家辉(Gary Locke)表示,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已在筹划选取办公地点,预计在2014年夏季正式开放领事服务。这将给周边地区,如湖南、湖北、河南和江西等地的签证申请者提供诸多便利。

而在北京,美国大使馆也已重启了位于光华路的领事配楼,旨在将北京领区的签证服务能力提高50%。
根据美国国务院提供的数据,美国政府2012年正分别在巴西和中国投资68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用来提高签证处理能力。这些投资内容包括增加面试窗口,扩大领事馆面积和改善等候区域等。



(王青 编译)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268楼 发表于: 2012-07-15



俄評估:中越因南海開戰 可能性越來越高

http://news.sina.com   2012年07月14日 03:25   中廣新聞網




  俄羅斯媒體日前刊登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中國與越南雙方,紛紛向有爭議的海域,集結軍艦,使得這個區域爆發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高,而且中國有可能就南海爭議,向越南宣戰,戰爭危機一觸即發。
  分析指出,中國如果因為南海問題,向越南宣戰,也不令人驚訝,因為這不僅是基於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而且也可以轉移中國國內日漸惡化的社會矛盾。
离线恩明

发帖
1570
金钱
12273
经验值
14
只看该作者 269楼 发表于: 2012-07-17

林书豪接受火箭队报价 重走姚明路再掀中国风暴
大中小2012-07-08 20:49:32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email=editor@dwnews.com]投稿[/email]电子报
四年2,880万美元!曾在姚明身上尝尽亚洲市场甜头的火箭终于向林书豪出手了,而豪哥则对这份报价十分满意,如果尼克斯不在三天之内匹配这份报价,那么下赛季的林书豪将披上火箭球衣。航天城再次迎来亚裔球星,林书豪也算接过了姚明的枪,不过,放弃在众星云集的世界大都会的纽约打球,来到一个支离破碎的火箭队,林书豪只是为钱而战?其实,豪哥也颇有些无奈,因为他现在必须看尼克斯队的管理层怎么想。
林书豪
转会猛料林书豪与火箭达成协议美国权威体育媒体ESPN近日爆出猛料,在上赛季席卷全球的“林旋风”如今要向西南方刮去了,休斯顿人为自由球员林书豪开出了一份四年合同,头两年的薪金总额为1,020万美元,而在这份合同的后两年,豪哥每年都能拿到930万美元的薪水,而最后一年为球队选项,他们也凭着这份优厚的报价与林书豪达成了协议。不过按照联盟的规则,最早签约时间为美国时间7月11日,因此这桩自由转会还未生效,而由于林书豪是受限制自由球员,所以尼克斯可以在三天内对火箭开出的合同做出跟进匹配,如果他们能开出价值相当的合同,那么林书豪下赛季仍将为尼克斯效力。尽管尼克斯方面曾在赛季结束后豪言“无论多大的合同,我们都将匹配”,但介于他们在这段时间毫无表示,而直接竞争对手更是漫天开价,ESPN专家布罗萨德表示对林书豪留守纽约毫无信心:“现在看来,尼克斯不见得会匹配合同。”市场为先昨日大姚 明日豪哥事实上,火箭总经理莫雷应该为签约林书豪感到羞愧———他在2011年夏天放走了林书豪,而后者在2012年的表现可以说给了他一记狠狠的耳光,而现今再度向林书豪示好,莫雷必然有些尴尬,但他不得不这么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