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34阅读
  • 56回复

台山地名征聯:大江石橋連公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乐叔

发帖
4195
金钱
6631
经验值
2028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3-22
毕业离校巳有三十多年,在这里重新聆听忆当年对楹联的解读,获益匪浅。这些楹联虽曾在台山诗词楹联期刊见过但总不及忆当年解说得透彻。谢谢你忆当年老师。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3-22
我只识弹不识唱。不过想给老明哥提点意见。地名都好,只是“乐”对“益”同是仄声字。如果下联末字是平声对上联末字的仄声就好了。
离线tany

发帖
991
金钱
1027
经验值
936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3-22

 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离线老明哥

发帖
7995
金钱
401734
经验值
172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3-22
tany:

  四九五十不同墟

  三伯百春是一人

离线老明哥

发帖
7995
金钱
401734
经验值
172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3-22

远游客:
我只识弹不识唱。不过想给老明哥提点意见。地名都好,只是“乐”对“益”同是仄声字。如果下联末字是平声对上联末字的仄声就好了。

远游兄:你说得对。憶老师的对子很难对,顾了词性欠了平仄,有了平仄却又失了关联,看来还得认认真真向憶老师请教为要。再拟一句:红岭緾溪寻三娘。红岭、緾溪、三娘徑,均是地名,同处城南附近。

离线憶當年
发帖
120
金钱
137
经验值
137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03-22

 

遠遊客:

  你說得對.上聯最尾的字應是仄聲,而下聯最末尾一字應是平聲.這是對聯最基本的定義,也是分辨上聯下聯的準則.謝謝!

 

 

樓上tany兄:

  你出的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這個墟字可似是平聲哇,你說是上聯別人就難對了.

   俗語話,出對容易對對難.隨便寫幾個字,人家就跟著抓破頭皮來對.所以出對一定要慎重.

   有些句子是無法對的.如前人說三埠建墟初期有人出了一個上聯叫:一里逄三埠 埠埠逄二七  求下聯,直至近代未見有工對的下聯問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絕句"了.

   數字太多的句子是不容易對的.因為老師曾經教過,數字從一至十百千萬億之中,除了三和千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仄聲.所以,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很難找到工對.

   恕筆者眼拙,還未看出這句子除了正面意思:"不同"之外,另一重意思暗示著什麼?請營長提示賜教,謝謝!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03-23

忆当年学长,看你的对联帖的确学到不少东西,或者说更加加固已有的一点东西。

有一事想请教。就你出的上联“大江石桥连公益”,其中第二、四和第六个字都是平声。当然,老伍哥的“广海山背望月明”的第二、四和第六个字都是仄声,刚好对上。这样会不会有违规矩?

离线憶當年
发帖
120
金钱
137
经验值
137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03-23

會長﹕不用言請教﹐大家共同研究。你提到聯句的平仄問題﹐嚴謹的對聯平仄原則上是平對仄﹐仄對平﹐上下聯之間相對位置上的字一定要平仄對立﹐上聯是仄聲字﹐下聯就要用平聲字來對﹐這是總的概念。根據前面我介紹的<中國楹聯學會規則>要求﹐可以不一定字字平仄相對﹐但是﹐在每一個音節眼上的字一定要平仄相對。什麼是音節眼﹖如“大江”這個“江”字就是音節眼“石橋”這個“橋”字就是音節眼﹐“連”單獨一個音節﹐“公益”這個“益”字就是音節眼。也即是你所說的第二﹑第四﹑第五﹑第七這四個位置上的字﹐一定要平仄對立﹐不能相同。律詩上有﹕“一﹑三﹑五不問﹐二﹑四﹑六分明”的說法﹐也是說這第二﹑第四﹑第六個字一定要分清楚﹐不能平仄相同。再看看﹕“大江石橋連公益”是﹕

仄平仄平平平仄﹐“廣海山背望月明”是﹕

仄仄平仄仄仄平。

  除了第一個字平仄沒有相對之外﹐其余的平仄都相對。再看看我們熟識的唐詩對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其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每一個字都是平仄相對的。又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其平仄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也是除了第一個字之外其他的都平仄相對。

   律詩的對句﹑與對聯大體上相同﹐但也有一些區別。格律平仄有嚴謹的平仄節奏﹐即是﹕除了句末字之外﹐平聲字一般要有兩個至三個連在一起﹐然後再換仄聲﹐如果平聲字單獨一個在句子中間﹐這就是叫”孤平“﹐如果有三個平聲字在句尾﹐就是”三平尾“是作詩的一大忌也。但對聯就不講”孤平“﹐只講”三平尾“與”三仄尾“。即對聯句子無論有多長﹐最後三個字不能同是仄聲﹐或同是平聲。詳情請多看<中國楹聯學會聯律通則>。

离线tany

发帖
991
金钱
1027
经验值
936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03-24
憶當年:

 

 

 

樓上tany兄:

  你出的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這個墟字可似是平聲哇,你說是上聯別人就難對了.

   俗語話,出對容易對對難.隨便寫幾個字,人家就跟著抓破頭皮來對.所以出對一定要慎重.

   有些句子是無法對的.如前人說三埠建墟初期有人出了一個上聯叫:一里逄三埠 埠埠逄二七  求下聯,直至近代未見有工對的下聯問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絕句"了.

   數字太多的句子是不容易對的.因為老師曾經教過,數字從一至十百千萬億之中,除了三和千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仄聲.所以,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很難找到工對.

   恕筆者眼拙,還未看出這句子除了正面意思:"不同"之外,另一重意思暗示著什麼?請營長提示賜教,謝謝!

忆当年先生:

    一,四九,五十乃地名,凡我邑人必知.

    二,四九,五十亦是自然排列数字.  

    三,旧时乡人以五日为期,定于某地结集为墟,买卖生活必需品,久而久之此地自然成了地名.有小贩者头脑灵活,初四甲地买入,初五乙地卖出,赚取小利用以养家.故有"四九五十不同墟"(当然也包括三八,二七)之谓.

     在下有以下疑问,先有诗词而后有格律?方言与普通话的平仄如何分辨?子美守律而为诗圣,青莲出律而为诗仙.在下感喟"每因平仄毁原句,穷究强求失意趣".就此请教先生.

离线yqc

发帖
5902
金钱
6303
经验值
5443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3-24

四九五十不同墟,上坪下坪???(请高人指点,谢谢!)

离线红棉花
发帖
1
金钱
1
经验值
1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03-24
憶當年:

 

 

 

樓上tany兄:

  你出的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這個墟字可似是平聲哇,你說是上聯別人就難對了.

   俗語話,出對容易對對難.隨便寫幾個字,人家就跟著抓破頭皮來對.所以出對一定要慎重.

   有些句子是無法對的.如前人說三埠建墟初期有人出了一個上聯叫:一里逄三埠 埠埠逄二七  求下聯,直至近代未見有工對的下聯問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絕句"了.

   數字太多的句子是不容易對的.因為老師曾經教過,數字從一至十百千萬億之中,除了三和千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仄聲.所以,上联: 四九五十不同墟 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很難找到工對.

   恕筆者眼拙,還未看出這句子除了正面意思:"不同"之外,另一重意思暗示著什麼?請營長提示賜教,謝謝!

忆当年先生:

    一,四九,五十乃地名,凡我邑人必知.

    二,四九,五十亦是自然排列数字.  

    三,旧时乡人以五日为期,定于某地结集为墟,买卖生活必需品,久而久之此地自然成了地名.有小贩者头脑灵活,初四甲地买入,初五乙芈舫?赚取小利用以养家.故有"四九五十不同墟"(当然也包括三八,二七)之谓.

     在下有以下疑问,先有诗词而后有格律?方言与普通话的平仄如何分辨?子美守律而为诗圣,青莲出律而为诗仙.在下感喟"每因平仄毁原句,穷究强求失意趣".就此请教先生.

"每因平仄毁原句,穷究强求失意趣". 同感。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03-24
憶當年:

  最近台山準備编纂一部<萬聯書集>發出征稿,筆者先想好一地名上聯:"大江石橋連公益 "

  提示:上聯"大江石橋連公益"表面上是由三個地方名,大江鎮﹑石橋墟﹑公益鎮 構成 ,但實際上也構成了一幅圖畫:在一條大江河上有一座石橋連接兩岸,很多人在橋上通過﹐成為大家都受惠的公益事業。而且,地理上,大江與公益之間是靠石橋墟連接起來的.

[此帖子已被 憶當年 在 2008-3-20 10:28:04 编辑过]

 

  已有多日未上网,刚上来就如此热闹,不免心痒,试对下句.

上联: 大江石桥连公益

下联: 长沙荻海合新昌

  大江对长沙,石造之桥对芦荻之海,连对合,公益对新昌.词性词义都能对上.如果要对平仄,"合"字可改"共"字,但前者更加达意,因要顾及一句双关的要求,对句既要道出长沙与荻海,新昌合并为三埠之后(抛开台山人的不忿不说)的昌盛新貌(确比台城发展更好),又要顾及地名在地缘上的排列,新昌是合在中间的.再者,"沙"与"荻"两字是地名,不能更改,平仄别无选择.由此看来,如果太过强求遂字平仄相对,不仅伤透脑筋,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甚至成为绝句.而且,古人所定的平仄格式,现代人不一定每一式听起来都是韵律和美,朗朗上口.本人作诗对对,一向对平仄不太在意,只求自己读起来顺口就行,这也许和性格有关,嘻!随心所欲,还有,正宗的台山人,普通话不灵光,哈哈!!

   如有说错之处,请各位高人点拨一下.以上所说有些是自我调侃之言,说实在的,忆当年老师的平仄理论确实对我帮助不少,在此谢过.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8-3-24 18:36:32 编辑过]

离线憶當年
发帖
120
金钱
137
经验值
137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8-03-24

樓上各位的見解筆者也有同感﹐的確平仄這一門很難﹐又有古韻﹐又有今韻之分﹐(平水韻稱古韻﹑普通話稱今韻)搞到個腦亂西。有時又局限於平仄﹐而使到一些詞語不能進入格律詩。如“一國兩制”“社會主義”等很多現代詞組都是連續仄聲或連續平聲﹐不適應格律上的平仄交替順序。

   但是﹐古體詩詩上除了格律之外﹐還有古風詩﹑詞﹑曲等。古風是不講究平仄的﹐只講押韻﹐有押平聲韻也有押仄聲韻。唐朝以前就沒有多少格律詩﹐古風較多。唐朝以降詩詞逐步走向高層次﹐人們選擇一些高難度的形式來作詩﹐以顯示其愽學多才﹐於是格律就應運而生。格律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有的人窮盡一生心血﹐也未能作出一首好的格律詩。而學不學格律詩也是人們的一種自由選擇﹐既然甘辛苦﹐很多人也選擇不去學。寫一寫自由詩﹑白話詩或古風﹐也未嘗不可。但是寫什麼詩就要按上什麼名字﹐千萬不要按錯名﹐如果把古風按上格律(七律﹑五律)人家就可能有異議。

   對聯是格律的基礎﹐實際上對聯好比一個鏍絲﹐上聯是鏍絲捍﹐下聯是鏍絲母﹐鏍絲捍上突出的地方﹐鏍災母就用一條坑把它藏住﹐鏍絲捍上的坑坑﹐鏍絲母就用突出部分把它填滿﹐這樣才合配。也可比過人世一樣有陰有陽﹐才能成為夫妻﹐生兒育女。如果兩個都是陽性或是兩個都是陰性﹐這就是同性戀。何來兒女可生﹖雖則現代有些人也提出同性戀合法化﹐可以成為夫妻﹐正式登記。這都是自由社會的事。

   說到對聯如果平仄不對﹐就好比鏍絲母不合雅﹐講得難听點就是同性戀。這可不能算是真正對聯。或許作者自己認為是。但文學作品是供大家欣賞的﹐不是自己一個人孤芳自賞的﹐要大家認同就要有一個游戲規則﹐按照這個游戲規則來做﹐普遍人都認同﹐如果不按照游戲規則﹐自己創一套新的“劍法”﹐這就不叫對聯了。請按上新的“劍法”名稱吧﹗

  其實除了對聯之外﹐還有格言﹑歇後語﹑俗語﹑諺語﹑勸世賢言等等。為什麼偏偏把這些“不合牙的鏍絲”以次品充當正品呢﹖如果把它分開單獨出售﹐同樣也是值錢的。

离线补习生
发帖
26
金钱
26
经验值
26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8-03-25
yqc:

四九五十不同墟,上坪下坪???(请高人指点,谢谢!)

                       yqc网友,    四九五十不同圩,

                                   上坪下坪是异村.             可以吗?

 

 

 

          

                      

 

离线tany

发帖
991
金钱
1027
经验值
936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8-03-25
  谢忆当年先生教诲!获益良多.尚有一问,诗词联句,初以文人雅士浅唱低吟而成韻律,复以抑扬挫顿而生平仄.时至近代,此风大不如前,鉴赏雅词者多,吟哦佳句者少.倘若在每一句子下面加上平仄注脚,岂不大刹风景,人们欣赏的是正文的意境,再好的平仄绝对不成佳联,只不过是"合牙的鏍絲"而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