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42阅读
  • 26回复

不迷信宪法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4-10
最近有人在香港图书馆的角落发现这本书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震惊之余,推荐给香港的大学生阅读。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4-10
最近有人在香港图书馆的角落发现这本书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震惊之余,推荐给香港的大学生阅读。
[attachment=1088844]

[attachment=1088845]
离线余宋一招

发帖
15609
金钱
43718
经验值
464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4-10
余也看过这本书的复印本,是史实的记裁!只有在毛的思想指引下方能发展、强盛。

发帖
98
金钱
217
经验值
29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4-11
假如毛主席万岁,那么出国发财简直是白日做梦(因为国门不开);
                  在国内想勤劳致富无疑是黄粱美梦(因为经济体制不允许);
                  想通过公平竞争上大学深造肯定是南柯一梦(因为取消高考制度);
                  牛鬼蛇神想翻身解放绝对是痴人说梦(因为无法无天)。
哪里好,哪个制度优越,不是用歌唱出来的,也不是用高音喇叭喊出来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的心中是有数的。君不见,国门一开,侨乡有路数的都纷纷“夹着尾巴逃跑了”(绝无贬义,纯属搞笑),这也就是时下流行的说法:用脚投票。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3-04-11



又一个自己跳出来。(文革语)
[ 此帖被河山在2013-04-11 02:23重新编辑 ]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3-04-11
要想公平竞争上大学?没有毛泽东,我们工农想都不用想。因为你读书都 困难,有几年书读,已经是天大的幸福!

发帖
98
金钱
217
经验值
29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3-04-12
将执政党凌驾于宪法之上,又将自己凌驾于执政党和宪法之上,这就是无法无天。这就是产生暴君和畸形社会的政治根源。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而不是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玩偶。凡违背人民的意志(宪法是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体现)、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都不会受到人民的欢迎。斯大林与前苏共就是最好的例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3-04-12


有人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试问:当时全国没有任何企业倒闭,没有一年农业减产,没有金融危机,没有通货膨胀,没有产品买不出去,没有工人下岗失业或发不出工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6.8%以上,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濒临崩溃”!所谓“长期发展缓慢”究竟有何根据! 按工农业总产值计算,1966年至1978年年均增速是8.5%,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至1981年6.7%的增速。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3-04-12

有人说:“文革”期间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我封闭”政策,“同外界隔断了十多年”,这完全是对事实的颠倒。相反,正是在这个期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日本、加拿大、奥地利、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正是在这个期间,打通了同美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进行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会谈,并于1978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正是在这个期间,中国同欧、亚、美、非洲许多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参加了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开展了大量经济技术合作和援助活动,开通了许多国际航空新航线;正是在这个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使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正是在这个期间,如前所述,我国的对外引进,对外贸易步子迅速加大等等。十年的时问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作出这么多的重大决策,所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外界隔断了十多年”、“关起门来搞阶级斗争”之类的谎言何据之有!

实事说明,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不可能超过毛泽东。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对外开放决没有带来苍蝇、垃圾和病毒罢了。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3-04-13
文革中是这样"迫害"头号人物的

原题目: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

                          作者:顾英奇

     从1968年2月到1969年10月,中南海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和全国知名的各科专家,为刘少奇做了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在他病重、病危期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抢救工作,多次把他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

    门诊部一开张就遇到给刘少奇看病的问题

    文革之初,少奇同志于1963年9月搬到中南海福禄居。

    1967年1月,我从下乡医疗队回到北京医院总值班室上班。当时医院虽然混乱,但对刘少奇看病的问题,周总理和中央办公厅曾给北京医院下达一条原则:刘少奇需要看病时,经他的警卫人员与北京医院总值班室联系,由医院的医生、护士出诊;药品还是从保健药房(文革中编入中央警卫团后勤部)发给。据刘少奇病历记载,北京医院曾有四位医生到他家出诊过,为解决疑难问题也曾在他家多次组织过会诊。

    1968年2月,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令,我被调回中南海并编入部队,任新成立的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中南海门诊部(现警卫局保健处前身)两名负责人之一,主持日常工作。之后,根据上级指示我们从北京医院接过刘少奇的医疗任务和病历。领导给我们的指示是:“刘少奇如果生病,叫你们去看病,你们就去,还要认真给他治病。”

    当时,我们先指派助理军医李留壮和护士马小先负责平时到刘少奇家的巡诊工作,门诊部的其他医生、护士也到他家出诊。医护每次出诊都做认真的检查、治疗并详细记录于病历。

    那时,少奇同志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庭院和室内,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原来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他情绪很低落,食欲下降,血压很高,糖尿病加重,身体消瘦,体力大为减弱。

    1968年4月,少奇同志开始语言减少,有时糊涂,尿失禁,手抖,步子变小(碎步)。为了查明病因,我们即请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王新德主任会诊,王主任虽未肯定脑部有局灶性病变,但肯定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态。这段时间,少奇同志还是照常下地活动,在卫士或护士的搀扶下散步,一直到他重病卧床不起时为止。

    在这期间,我们不但经常去给他看病,还对他的生活照顾及时提出指导意见:1968年5月3日,发现给刘少奇做饭的师傅马文全患痢疾,便立即进行了隔离治疗,另换一名师傅;同时把他的厨房、餐厅、餐具都做了消毒,以保护他的健康。

    6月18日,针对他血压增高,血糖波动等问题组织了会诊,调整了治疗药物;因胆固醇摄入过高对他不利,把他原先每天吃6个鸡蛋进行了调整,改为每天两个;并提出肉类和蔬菜要适当搭配,少吃些猪肉,多吃些牛羊肉、豆制品、蔬菜等。采购人员和厨师都很配合,都认真做到了。

抢救刘少奇

    在工作中,我们虽然不能像以往那样和他有思想感情交流,但我们确实严格按照医患之间的关系来处理他的健康和医疗问题,没有任何轻视和懈怠。

    当时,少奇同志身体已经相当虚弱,免疫力较低,易病。1968年6月初他受凉感冒,虽是小病,但疗效却较差。7月6日起病情又渐重,7月9日发烧、咳嗽加重,肺部罗音增多,我们看后初步诊断为肺炎。当时即派护士马小先住在他家进行护理。门诊部医生会诊研究了治疗措施,并当即将病情上报。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都明确指示说:“要千方百计地给他治病。”根据这一指示,我们即请北京、上海的知名专家会诊,并请陶桓乐、黄宛两教授和中南海门诊部医生董长城和我住在刘少奇家。因没有足够的床铺,顾英奇和董长城就在地板上搭地铺。同时安排四名护士参加护理工作,日夜值班。就此组成医疗组。

    当时,是汪东兴向我传达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在刘少奇病重时,周总理派他的保健医生卞志强(也是中南海门诊部负责人之一)几乎每天都来了解情况,指示要尽力救治。

七次从凶险的肺炎中把他抢救回来

    经X线胸片及痰培养证实,他患的是“肺炎杆菌性肺炎”。肺炎杆菌毒力较强,耐药,较难控制,这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对老年人常常是致命的。

    7月12日,少奇同志病势渐沉重,高烧不退,神志不清,谵妄,痰咳不出,有阻塞气道的危险。

    专家会诊提出,必要时需要做气管切开。这需要先请示得到批准,以便关键时刻立即施行。报告后,很快汪东兴即传达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如果病情需要,即同意医生的决定。”我们当即请耳鼻喉科、麻醉科专家(负责呼吸管理)住到刘少奇家,准备需要时及时做气管切开手术。

    此次肺炎至7月22日基本控制,但少奇同志的意识没有恢复。他虽然也是夜里睡觉,白天醒来,睁着眼睛,头左右转动,但没有思维活动,不能说话,认知力丧失,熟人也不认识(医学上叫醒觉昏迷)。从此一直卧床不起,吃饭靠护士喂,大小便不能自主,靠护士照顾。

    由于自身免疫力太低,所以肺炎反复发作7次(1968年5次,1969年2次)。在这期间曾多次出现病危,均经抢救、治疗得以转危为安。

脑软化日益严重,意识一直没有恢复

    1968年10月9日,他突然不能进食,头向左转、眼向左凝视,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为脑干有弥漫性小软化灶所致。10月11日开始鼻饲,由于炊事员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使每日总热量保持在1500千卡——1700千卡。因此,少奇同志到1969年,虽然意识、认知力、语言、记忆功能丧失,但体重增加,面色红润,枕部的头发变黑;虽然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但没有发生过褥疮,这都是由于护士按护理规程,按时按摩、翻身、擦澡、被褥清洁才得到这样好的结果。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我们留下了他在“家庭病房”里的照片。照片上刘少奇虽然已经不能认人和说话,但他头部自由转动,眼睛明亮,注视着景物。“家庭病房”窗明几净,床单雪白,器物整齐。

    在1968年7月至1969年8月6日期间,请专家会诊共40次,仅1968年7月会诊即达23次。一般上午、晚上各一次,有时一日会诊3次。参加会诊的专家有:上海的董承琅、北京的吴洁、陶桓乐、王叔咸、李邦琦、黄宛、王新德、薛善一、吴家瑞、姜世杰等教授专家。中南海门诊部参加医疗工作的有:卞志强、董长城、张林、牛福康、李留壮、马小先。参加特护的有:北京医院的曹兵(瑞英)、纪秀云,警卫团的韩世泉(男)、三○一医院的董洁秋、卿喜珍等。

    为刘少奇治疗所用的药品,都是由保健药房供应的。绝大部分为进口药,尤其是所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是当时国内临床医院所没有的。如果没有这些抗生素,是无法多次控制肺部感染的。

    从1968年7月至1969年10月,医护人员天天守护在刘少奇床边,从未发生过差错。至于严重的精神创伤,免疫力低下,肺炎反复发作,脑组织软化,意识严重障碍等病情发展,实非当时以至目前医疗技术所能挽回的。

中南海门诊部派医护,把刘少奇护送到洛阳

    少奇同志在我们的照顾下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后,1969年10月,上级指示要把刘少奇疏散到河南去。中南海门诊部派董长城医生和曹兵、纪秀云两位置护士携带医疗抢救用品一直护送到洛阳,并向当地接班医生做了详细交班。

    1979年11月27日,中纪委的王绍棠把刘少奇的病历、治疗和抢救工作的全部资料取走,其中包括数张刘少奇在家庭病房中生活和治疗的照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两案的审查已有结论。其中对中南海门诊部给刘少奇治病和抢救是满意的。中办警卫局领导向我们传达了上述情况说:“门诊部为刘少奇治疗和抢救,以及所写的病历,受到两案审查组的表扬。认为记录清楚、内容翔实、字迹工整;反映了治疗、抢救、护理、专家会诊、治疗处置和医嘱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实可信,无懈可击。审察组认为门诊部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刘少奇的这段病历大部分是董长城医生执笔的。

    讲述人:顾英奇,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保健处医生,北京医院主治医师,中央警卫团中南海门诊部副主任,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主任军医,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卫生部副部长等职。



[ 此帖被河山在2013-04-13 01:03重新编辑 ]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3-04-13
再年文革对象的二号人物是怎样受"迫害"的
这是凤凰卫视的节目,这是记实的电视记录片。叫《凤凰大视野——永不了的邓小平(三)》


[ 此帖被河山在2013-04-13 13:03重新编辑 ]
离线河山

发帖
739
金钱
1128
经验值
122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3-04-15
从上面两帖看,毛真是不讲法律呀!怎么不采取法律行动?明知永不翻案靠不住。
还说什么: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这样的人杀了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要来比,许多人头就要落地。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可以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第三条,消灭证据。镇压反革命要有证据。这个反革命常常就是那个反革命的活证据,有官司可以请教他。你把他消灭了,可能就再找不到证据了。这就只有利于反革命,而不利于革命。第四条,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不能帮助除四害,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杀了他们,你得一个杀俘虏的名声,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
离线余宋一招

发帖
15609
金钱
43718
经验值
464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3-04-25
河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