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25阅读
  • 29回复

夜观印象刘三姐随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康少微好

发帖
47940
金钱
22315
经验值
3649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4-06-05
                 助兴

离线康少微好

发帖
47940
金钱
22315
经验值
3649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4-06-05
                 助兴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4-06-05

水中舞台,服装付出‘代价‘了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4-06-05


靓照
离线cy8278

发帖
12425
金钱
64512
经验值
856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4-06-05
拍得靚、謝分亨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4-06-06
         謝樓主上傳分享!
离线布谷

发帖
21673
金钱
39250
经验值
5132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4-06-06
离线布谷

发帖
21673
金钱
39250
经验值
513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4-06-06
离线布谷

发帖
21673
金钱
39250
经验值
5132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4-06-06
离线布谷

发帖
21673
金钱
39250
经验值
5132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4-06-06
离线WUWEIBO

发帖
2004
金钱
50299
经验值
1078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4-07-13
这是张艺谋印象系列中最赚钱的一个,张导有股份,(不知超生罚款时有没有把这收入也算上)
离线WUWEIBO

发帖
2004
金钱
50299
经验值
1078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4-07-13
刘三姐是阳春人,在大江公益的大巷山上修道成仙.新宁八景中的凤山石室,苏渡怀贤,还有三仙寺等等就是与刘三姐相关的古迹.这些古迹在四库全书里都有记载.凤山石室与三仙寺在文革时被毁。苏渡怀贤还剩下一个破败不堪的凉亭.各位有兴趣可GOOLE一下苏东坡遇仙记的故事.


60年代,一个广西老师来台山,回去后根据这些故事创作了现代版的刘三姐,结果红遍全中国,刘三姐也成了桂林人.
离线WUWEIBO

发帖
2004
金钱
50299
经验值
1078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4-07-13
大巷山下就是绿围祖居,大巷,绿围,阿SAM, 你懂的.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4-07-24
sam g又去会刘三姐、场面好大。开眼界了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4-08-03
關於劉三姐(又名劉三妹)的傳說,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記載:“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尝往来两粤溪峒间,诸蛮种类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言语。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作歌。与之唱和,某种人奉之为式。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傜、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土人因祀之于阳春锦石岩。岩高三十丈许,林木丛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石有石磴,苔花绣蚀若鸟迹书,一石状如曲几,可容卧一人,黑润有光,三妹之遗迹也。月夕辄闻笙鹤之音。岁丰熟,则仿佛有人登岩顶而歌。三妹今称歌仙。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俍、瑶、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兵后,今荡然矣。”從屈大均的記載,可知劉三姐是漢族民間傳說人物,而其歌曲不但在漢族地區流傳,且影響了周邊的少數民族,故少數民族中流傳的劉三姐故事,來自漢族。

关于刘三姐原型身世,在其後的傳說流變中,衍生了说法頗多。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还有记载。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罗城城关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故有罗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说),这样的诸佛与人神共处一殿,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创作组经过深入民间采风,认定刘三姐是罗城人。

最早创作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的都是罗城人,那是在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首次创作演出了该剧,到1958年,广西的文学艺术家(其中包括罗城的包玉堂)。

罗城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这是劉三姐故事流行以後,附會上去的。

从罗城县城往怀群镇方向走40多里的乡间公路,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大石头。据了解,这两块位于怀群镇剑江村的大石头自古以来就竖着的,因其形象性,被当地人起名为“三姐望乡”和“秀山看榜”。两块大石所在的两座山相对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离,“三姐”与“秀才”遥遥相望。 “三姐望乡”被說成是一个女孩,背着一个背蒌,微微抬起头,透过层层叠叠的青山,遥望着碧绿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绿的修竹……与之相对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块天然的崖壁,一块大石立在一旁。从山脚下抬头望,仿佛一位秀才站在山头,翘首抬望,似乎在仔细的查阅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丝带被山风吹得飘然而起。

還有說法,說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那莫圩”,剧中对人物的进行较大的修改。莫老爷是开明的领袖,被人们尊称为“莫都佬”;他的儿子莫海仁是一个纨绔子弟,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多次加害刘三姐,最后莫都佬与其断绝父子关系;阿牛哥是一个孤儿,被莫府的教书先生所收养,改名为“张伟望”,他发奋读书,成为秀才;神秘人物冯子安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访学士”,实际上他是一名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最后他把刘三姐的事迹禀报给皇帝,皇帝下圣旨封刘三姐为“歌仙”,并为刘三姐建了一座牌坊。這些說法都是劉三姐傳說流行後逐漸附會產生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