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圩初建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是由李姓沿五十河的南北两岸相继兴建,因当时以烧牛骨灰为主,故初成为牛骨圩。由于农历每旬逢五、逢十为圩期,于民国初期改称为五十圩。圩中有塘田河流过,是台山市唯一一个一河两岸布局的圩集,对比端芬华侨建筑典型代表梅家大院,四九五十圩不仅与梅家大院建设年代相近,更是台山百年来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活跃商业活动的圩集。圩中延续了百多年浓厚的乡土市井气息,集市中人来人往,叫卖吆喝声未绝于耳。圩道两旁摆满了货品,鱼肉蔬果、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药材、农家用具,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五十圩是华侨文化生态保持得较完好的圩镇,圩中现存100多幢骑楼,沿袭了南欧商业建筑的风格,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精华,行人可进入骑楼避风躲雨。骑楼中各式各样的顶饰、阳台、柱头等,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还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浮雕和“满洲窗”。在视觉表现上,呈现的是一种成片性、连续性欧排式的特征,有一种整体之美。走在街上,迂回的街道,土洋风格融合的骑楼,总让人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