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598阅读
  • 411回复

我最爱的机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285楼 发表于: 2008-12-24
谢谢光大师!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286楼 发表于: 2009-01-21
谢谢GUANYU大佬帮我找了梦寐以求的19mm和180mm两个徕卡公主。急切期待拥抱她们入怀。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287楼 发表于: 2009-02-16

尼康常青树105mm/2.5

  1959年随大F推出的10.5mm/2.5可谓历史悠久,是最早的Auto镜头之一。实际上这支镜头的历史还可以向上追溯到1949年为S旁轴系列设计的nikkor-P 10.5cm/2.5,而更早的原型来自蔡斯sonnar,原始设计跟德国人脱不开干系,甚至有一说是出自德国人留下的图纸,这一点大概无法考证了。
 

 

  第一支Auto卡口的P 10.5cm/2.5采用5片3组的Sonnar结构,早期有9片光圈的版本,后期改为6片,成像锐利,反差略高。这支镜头,也就是通常称为白嘴105的nikkor-P auto 105一开始便受到了高度赞誉,成为尼康最受欢迎的中长焦镜头。最初的设计沿用了17年,之后由清水义之主持作了重大修改,采用了5片4组的Xenotar结构,明显改善了近距离的像差,在球差、慧差的控制上也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新的105大大改善了散焦控制,获得了柔和自然的过渡。光圈叶片也由前一代的6枚改为奇数的7枚,更利于焦外点光源形成漂亮的星芒。这支新的105就是后期的黑嘴版Auto 105mm,它的出现一改尼康镜头过于生硬,焦外不佳的形象,成为日系镜头也可以拥有徕卡蔡斯一样高素质的典范。优异的成像和焦外控制使它在尼康专用人像镜头出现之前,一直是最理想的人像之选。新105的设计师清水义之后来主持设计了多款Ai/Ais镜头以及显微镜头,成为尼康最有威望的光学专家之一。这支105后来经历了K版、Ai版、Ais版几次重大的改版,但光学结构一直沿用,直到105/2.5手动镜头停产,一共历时34年,是尼康最有生命力的光学设计之一。
 
  实拍印象

  黑嘴的Auto P 与 P.C版的比较。大家都知道这两只区别只在镀膜,但实际上这点区别也可以忽略。C镀膜最先使用在镜片数达到9枚的大光圈镜头28/2和35/1.4身上,根据尼康官方的介绍,多层镀膜可以在更广域的波长范围内抑制镜片间的反射和增加透光率,在普通的中小光圈镜片数量并不太多的镜头,单层镀膜并不会对镜头的性能有太多负面影响。105正是此类成熟、简单的设计:前后只有5片镜片,光圈只是适中的2.5,前口径52mm相当小型。实拍上两款镜头无论是分辨率、色彩、反差,还是极限的抗眩光性能,都没有明显差异。通常的情况下如顺光、阴天、傍晚的柔和光线下,它们都非常出彩。焦内清晰锐利,焦外柔和自然化开,的确不负盛名。只是P.C版多出一个心理优势,理论上更完美,这在二手市场的受追捧程度上表现非常明显。
 

 

  白嘴的Auto 105分辨率很高,反差大,成像风格稍微偏硬朗,所谓的“德味”不明显。分辨率的对比,按个人的测试结果也是黑嘴稍胜,但白嘴的反差大一些,很多情况看起来会感觉更清晰。紫边问题,各版本都不太明显,只在个别极端的情况下会出现,程度也并不严重,在老镜头里相当难得。

  105/2.5系列一直延续到Ais时代,如前所述,黑嘴P 105开始,其光学结构一直没有做过修改,因此在大致的成像风格和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别。在产的30多年中,这枚镜头经历过几次镀膜改进,从最初的单层膜,到C镀膜,到后来尼康使用的一种叫做集成镀膜(NIC- Nikon Integrated Coating)的技术,根据镜头不同的类型和镜片材质分别匹配每一镜片的镀膜是指达到最佳的整体性能。105镜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在相一光学结构平台上了解不同镀膜技术对成像风格的影响。个人印象,P.C auto 105的发色讨好,似乎更有特点,后期Ais的表现最全面,能在各种光线下还原出漂亮的色彩。这些不同实际上非常轻微,需要十分小心分辨才能体会得到的程度。
 
  历史的讽刺,镜片数量最少、定价最低的nikkor镜头:nikkor-T 10.5cm/4

  这枚105不属于经典的105/2.5家族,发布于1960年。区区三枚镜片“凸凹凸”的结构,口径34.5mm,当时定价13,000日元,只有105/2.5的一半不到。这枚镜头另有一个S旁轴版本,外观、结构完全一致,只是简单的把卡口改为F,为了节约成本甚至光圈机构也照搬了旁轴的原型,没有配置自动光圈,因此不属于Auto镜头之列。nikkor-T 10.5cm的开发,出发点完全是给高贵的105/2.5配备一个低廉的小弟,当时打出的口号正是:平价,轻便,谁都用得起的nikkor。有意思的是,4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最廉价的nikkor在二手市场上价格连续翻番身价大大超兄长,而且难觅踪影无处寻求,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稀罕物。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288楼 发表于: 2009-02-16

梦超广:nikkor-UD auto 20mm/3.5

  大F问世不久尼康就发布了一支超广nikkor-O 2.1cm/4,但这支从旁轴移植过来的超广角在使用上有诸多不便:首先它是旁轴系统上常用的对称式结构,后组过长以至于必须预升反光镜并配合外置取景器使用;其次,它无法装入自动光圈机构,单反相机的优势被完全埋没了;另外, 21mm焦距来源于旁轴系列,用在单反系列中略微有一点混乱。UD 20mm和N 24mm大致同时开始开发,1968年发布,至此F卡口的广角系列(35、28、24、20)基本配置完整。
  仔细观察N 24和UD 20的结构图,会发现两者有极其微妙的相似,实际上这是同一位设计师在同一时期设计的两枚大广角镜头,都沿用了协本善司“凸凹凸凸”后组的开发思路,因此两枚镜头有非常相似的表现:镜头变形极小足以胜任建筑摄影方面的应用,画面均一性非常出色,明锐度、细节描写方面无可挑剔。nikkor-UD auto 20mm/3.5作为尼康第一支为单反开发的20毫米超广角,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且一直没有被它的后辈们超越,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它的各项指标也属于一流之列。

  UD20mm口径达到72mm,身高近70mm,重量390克,镜片多达11枚,最近对焦距离0.3米,外形威武看起来不像是广角而更像一支大口径的人像镜头。实拍上,这枚超广的分辨率非常高,全开光圈的成像就足以令人满意,色彩、反差均有极佳的表现。大口径前组会吸收一些多余的杂光引起眩光,但仍然能保持足够的反差和分辨率。畸变控制是这枚超广镜头最值得夸耀的地方,几乎不可察觉的变形使UD20在拍摄风光、建筑类的题材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离线车头宏

发帖
490
金钱
501
经验值
224
只看该作者 289楼 发表于: 2009-02-19

wow,前辈了,这么多相机,玩得一定很开心,得闲拿来抹吓都好。

想去参观你的相册,但要注册,不太方便了。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290楼 发表于: 2009-02-22

离线yqc

发帖
5902
金钱
6303
经验值
5443
只看该作者 291楼 发表于: 2009-02-22
haha 好一个中毒者!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292楼 发表于: 2009-02-22

光之谷:
谢谢GUANYU大佬帮我找了梦寐以求的19mm和180mm两个徕卡公主。急切期待拥抱她们入怀。

等着你的大小乔?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293楼 发表于: 2009-02-22
木木四叔:



引用

非一般的中毒!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294楼 发表于: 2009-02-22

木木四叔:




引用

强壮的尼康军团!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295楼 发表于: 2009-02-23
价值不菲
离线车头宏

发帖
490
金钱
501
经验值
224
只看该作者 296楼 发表于: 2009-02-23

哪部可以用来砸核桃?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297楼 发表于: 2009-02-26
架架子得哗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298楼 发表于: 2009-05-24
呵呵...这里也有一些

离线長叔公
发帖
346
金钱
17
经验值
359
只看该作者 299楼 发表于: 2009-08-2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