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9478阅读
  • 558回复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300楼 发表于: 2010-12-08
蔡学长:好得很!“龙卷风”终于又出现了。“龙卷风”的出现,必定会在我们的栏目里掀起又一番的热闹,大家拍手欢迎!
老同学,十分期待你这次访美回来,抽空把几十年未见的同学近照上传,再次圆大家的梦吧,谢谢!也谢谢邻家小妹助一臂之力!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301楼 发表于: 2010-12-09
引用第300楼511001于2010-12-08 12:47发表的  :
蔡学长:好得很!“龙卷风”终于又出现了。“龙卷风”的出现,必定会在我们的栏目里掀起又一番的热闹,大家拍手欢迎!
老同学,十分期待你这次访美回来,抽空把几十年未见的同学近照上传,再次圆大家的梦吧,谢谢!也谢谢邻家小妹助一臂之力!


         二嫂己刊登寻人启事,托邻家小妹代为问候。(見“难忘的委国岁月”)

[ 此帖被Laotao在2010-12-10 23:48重新编辑 ]
离线见龙人

发帖
781
金钱
1469
经验值
121
只看该作者 302楼 发表于: 2010-12-09
    “龙卷风”真厉害,又给64秋初4班带来了新的生机,我虽不是这个班的,但也为之高兴。我知道成绩号排第二的同学现居住在美国沙加缅度。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303楼 发表于: 2010-12-11
今天来看小妹替大哥寻找老同学的帖子,进一步了解江帆博士的心路历程,看来大哥的新华书店情结一直延续……幸甚、幸甚!
从楼上各位踊跃跟帖,可见重情义的大哥大姐们,谢谢小妹让我再次亲近老三届。
问好!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304楼 发表于: 2010-12-11
引用第300楼511001于2010-12-08 12:47发表的 :
蔡学长:好得很!“龙卷风”终于又出现了。“龙卷风”的出现,必定会在我们的栏目里掀起又一番的热闹,大家拍手欢迎!
老同学,十分期待你这次访美回来,抽空把几十年未见的同学近照上传,再次圆大家的梦吧,谢谢!也谢谢邻家小妹助一臂之力!



    学姐不用客气,应该的。
    能从照片上见到几十年未见的老同学,那种喜悦之情,小妹能感同身受。
    您对老三届同学之间的互动,对老三届这专栏的热心程度感动了我!
    望老三届各位大哥哥姐姐们,开心每一天!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305楼 发表于: 2010-12-11
引用第301楼Laotao于2010-12-09 03:00发表的 :

         二嫂己刊登寻人启事,托邻家小妹代为问候。(見“难忘的委国岁月”)


           Laotao兄早已是这同学网上的大红人,可你家二嫂,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编《难忘的委国岁月》颠倒了网上众生,有妻若此,羡煞旁人!
          说实在的,小妹很向往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可以说,二嫂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带我游了一趟委内瑞拉,她的描述比旅游书上的真实多了,请替我谢谢她!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306楼 发表于: 2010-12-11
引用第303楼花心萝卜于2010-12-11 13:17发表的 :
今天来看小妹替大哥寻找老同学的帖子,进一步了解江帆博士的心路历程,看来大哥的新华书店情结一直延续……幸甚、幸甚!
从楼上各位踊跃跟帖,可见重情义的大哥大姐们,谢谢小妹让我再次亲近老三届。
问好!



     小妹谢过萝卜姐姐爱屋及乌之心!
      遥致问候!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07楼 发表于: 2010-12-12
Re:一中同学合影(左起:余真金、李江帆、黄小苏,波士顿2010.7.23)
引用第298楼龙卷风于2010-12-08 02:28发表的 一中同学合影(左起:余真金、李江帆、黄小苏,波士顿2010.7.23) :


    
    黄小苏同学是我在台山一中64秋初4班的同班同学,水步长塘三乐村人。自19688月毕业后,我就没有见过她。更准确地说,自一中文革停课后,她回乡下后,1967年以后就没有见过她。

    1968年底,我和一大批台城知青到都斛公社插队当知青。1969年春节期间,岳维和我商议写信约同学们春节在到台城我家聚会。后来,全班50多位同学有24人赴台城在周纪真照相馆拍了一张合照,可以算得上是“64秋初四”班的准“毕业照”。小苏和文嫦、优甜等同学参加了这次毕业聚会。

    可是,阴差阳错,作为发起人的岳维和我都没有参加这次聚会。我因响应公社号召留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没回台城过年。岳维写给我的聚会信因农村邮递员在春节期间不送信,过了年才收到。岳维则因在家油印邀请函,被他父亲以为搞派性活动,不让他去参加聚会。结果我们都错过了这次聚会,留下了初中没有毕业照的遗憾。

   去年校庆前后,我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不少失去联系的老同学,校庆期间和很多同学见面合照。旅居国外的不少同班同学,如李文嫦、黄小苏、李宝珍多次打电话来叙旧,但直到今年7-8月我去美国访问之前,一直没机会相见。

     7月底,我到波士顿访友,事先与小苏通电话约好在我下榻的一个朋友家聚餐见面。40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见面后自然有谈不完的话。小苏出国后一直在一家银行工作,目前工作和生活都很不错。可惜我因排期很满,无暇到她家访问。小苏告诉我,蔡爱心同学也在波士顿,但她当晚要加班而无法来会面。

        3班同学余真金也参加了当晚聚会。1996年我在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常到她家做客。与她
和她的先生卢植生(2班同学)关系很好,一直有联系。植生因有事,当晚没有来。好在后来还是有机会见了面。
      

      1969年台山一中64秋初4班同学聚会合照(前排左1李文嫦,左2蔡爱心,左5黄小苏)
    
      
       这次和小苏会面,使我不禁想起40多年前在台山一中读书的难忘岁月。当年我们在读期间,没有机会照过全班合照。我自己也仅因为胡栋培老师提供的一个机会,才照了一张“业余理发师”的照片。我一直期望能为老同学们在60年代的“光辉形象”找到历史文物作为“物证”。

     去年校庆期间寻老同学时我就想过,如能找到我们1964年入学时的学籍册,就可以找到同学们在60年代的宝贵历史照片了。可是,经多方打听,一直听到的是,台山一中老三届学籍册在文革中被弄丢了,我曾问过曾任一中校长的朱伟申学友,任过一中副校长并主持过90年校庆庆典的陈悦棠老师,都得到这样的信息。
  
       对此消息我感到心有不甘,一直想弄清楚。今年5月我有事回台山,专门去一中校办询问。在校友会有关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终于发现,我们64秋初级4个班的学籍册,居然完好无缺地保留在台山一中档案馆!看到尘封多年的历史文物,特别是自己当年入学时亲手填写的学籍登记表,我真是如获珠宝!

      有了意外收获理应与同学们分享。现将一份小礼物送给在波士顿见到的老同学黄小苏和没见到的蔡爱心同学,这就是我从台山一中学籍册复印件上“裁剪”下来的她们40多年前的“标准像”(应是1964年小学毕业时照的),供她们追忆少年时代,愿她们喜欢,也祝她们在太平洋彼岸万事如意。

       写到这里,顺便“引诱”一下一直没有在台山同学网上露面的老同学(特别是“2号老同学”)。你想看看自己踏进台山一中校门时亲手填写的学籍登记表和珍贵的“标准像”吗?赶快与我联系吧。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0-12-13 00:55重新编辑 ]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08楼 发表于: 2010-12-13
     感谢SZCAI(蔡学长?)、511001、Laotao、二嫂、花心萝卜、邻家小妹、见龙人(=面见圣上?)的关注、捧场和期望。特别感谢见龙人老同学提供“二号同学”信息。我没有他在美的联系方式,访美期间试图与他联系但未能如愿。迄今4班同学通信录上二号同学的电话地址还是空白。一帮台城同学常提起他在国内时组织的同学聚会。我曾看过一个“疑似二号同学”的跟帖,如属实,可见他在美国是关注台山同学网并已注册发帖了。如有可能,请把上贴转给他浏览。多谢!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0-12-13 01:13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09楼 发表于: 2010-12-13
引用第308楼龙卷风于2010-12-13 01:03发表的 :
     感谢SZCAI(蔡学长?)、511001、Laotao、二嫂、花心萝卜、邻家小妹、见龙人(=面见圣上?)的关注、捧场和期望。特别感谢见龙人老同学提供“二号同学”信息。我没有他在美的联系方式,访美期间试图与他联系但未能如愿。迄今4班同学通信录上二号同学的电话地址还是空白。一帮台城同学常提起他在国内时组织的同学聚会。我曾看过一个“疑似二号同学”的跟帖,如属实,可见他在美国是关注台山同学网并已注册发帖了。如有可能,请把上贴转给他浏览。多谢!

龙卷风您好!很高兴你又出现在我们的栏目,您的出现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乐趣。cai在汉语拼音里是蔡。如果我们见到面,肯定是认识的,当你读一小五年级时,我是六年级二班的,伍仲元老师任班主任。你在一中初二(4)班时,我是初三(4)班的,曹伟明老师当班主任。你在园美时,我在莘村。因为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所以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都十分清楚,也有许多共通的话题。热切期待您发布更多的“料”!谢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310楼 发表于: 2010-12-13
伍仲元老师也是我六年级的班主任,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11楼 发表于: 2010-12-14
引用第309楼szcai于2010-12-13 10:22发表的  :
龙卷风您好!很高兴你又出现在我们的栏目,您的出现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乐趣。cai在汉语拼音里是蔡。如果我们见到面,肯定是认识的,当你读一小五年级时,我是六年级二班的,伍仲元老师任班主任。你在一中初二(4)班时,我是初三(4)班的,曹伟明老师当班主任。你在园美时,我在莘村。因为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所以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都十分清楚,也有许多共通的话题。热切期待您发布更多的“料”!谢谢!

      
     果然是学长,且是都斛农友。多谢蔡学长关注。

   你在莘村哪个队插队?我在都斛中学读高中时,莘村有很多同学,如东凡李抗、李雁玲、李丽冰、李光拱、李安业 、李瑞安、李定娟、李伟文,还有莘村桔树塘李如心。在学和毕业以后,我多次去莘村访友。

   伍老师我也记得,但印象中误记为“伍中原”。一小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曾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第一部分“一中人马”中回忆过一小趣闻。可惜,“一小”现在真的变得很“小”了。我们当年的课室是侨房,已全部归还给屋主,加了围墙后,隔断了与人民广场的联系(以前人民广场就像是学校的操场),在操场上盖了课室楼,显得很狭窄了。
    
    初三(4)班与我们的初二(4)班是挂钩班,记当年曾经有些交流活动。可是已记不得细节了。我和初三倪穗炜学长常有联系。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0-12-14 19:55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12楼 发表于: 2010-12-14
引用第311楼龙卷风于2010-12-14 19:41发表的 :
      
     果然是学长,且是都斛农友。多谢蔡学长关注。
   你在莘村哪个队插队?我在都斛中学读高中时,莘村有很多同学,如东凡李抗、李雁玲、李丽冰、李光拱、李安业 、李瑞安、李定娟、李伟文,还有莘村桔树塘李如心。在学和毕业以后,我多次去莘村访友。
.......

龙卷风:当年我就在莘村东凡,与李国添,李健才等人同一大队,我哥哥与李国添在莘村中学当过民办老师。你所提到的那些莘村同学,都早已移民美,加,因为东凡海外关系多,办理移民条件充分,在波士顿有纽英伦莘村联谊会,但形同麻雀馆。在纽约新近成立了都斛同乡总会,可见这里聚居的都斛人很多。在一小时,你妈妈甄老师给我们印象很深,大伙也很关注谁是老师的儿子,那是很自然的。我与我班的陈丽芳参加过一小大队部的工作。倪穗炜与我从幼儿园起就是朋友,当年他与刘秉润帮生产队来莘村卖豆角时,还免费送给我们一些,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感谢他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13楼 发表于: 2010-12-15
    
       蔡学长:哦,原来穗炜还有“慷公家之慨”的壮举。当然这是人之常情啦。此前liyu看到我回忆69年在都斛插队时留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跟帖说她也没回台城过年。我打趣说,那年年初一我在圆美跟老农去卖甘蔗,要是见到她,我也会“慷公家之慨”的。

      1996年我在波士顿见过秉润,我和他、穗炜在植生、真金家一起大“擦”龙虾(有照片为证)。秉润是我班同学,文革中因其名有“秉持利润”的“资本主义”因素,后改为“炳润”。记得谭槐俊老师曾在语文课中拆解过“秉”字,说是“右边一只手握住一支禾苗”之意,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秉润虽然改了名,但出国后在伯利兹城开餐馆还是“秉”了不少“润”的,这充分说明其父母为其起名的“激励机制”。在此祝他继续“秉润”+滋润。去年同学聚会,发现我班至少有三位同学改了名(准确地说,只是改用了同音字,有学籍册为证), 另两位是健材(→健才)、凤鸾(→凤銮)。

     今年7月我在纽约会见了部分都中师生,其中有李抗伉俪、李光拱,你看是否还认得你的东凡老乡?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0-12-15 12:22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14楼 发表于: 2010-12-15
[quote]引用第313楼龙卷风于2010-12-15 00:52发表的 :
    
       蔡学长:哦,原来穗炜还有“慷公家之慨”的壮举。当然这是人之常情啦。此前liyu看到我回忆69年在都斛插队时留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跟帖说她也没回台城过年。我打趣说,那年春节我在圆美跟老农去卖甘蔗,要是见到她,我也会“慷公家之慨”的。

      1996年我在波士顿见过秉润、穗炜,大家在植生、真金家一起大“擦”龙虾(有照片为证)。刘秉润是我班同学,文革中因其名有“秉持利润”之意,后改为“炳润”。早在文革前谭槐俊老师在语文课中拆解过“秉”字,是“右边一只手握住一支禾苗”之意,大家对此印象非常深刻。秉润虽然改了名,但出国后在伯利兹城开餐馆,还是“秉”了不少“润”的。在此祝他继续“秉润”。去年同学聚会,发现我班有三位同学改了名(准确地说,只是改用了同音字), 另两位是健材、凤鸾。

.......


龙卷风您好!很高兴看到你上传的都中师生照片,但看了半天,只能认出李抗这位东凡老乡。因为73年我已离开了莘村,你后来到东凡探访同学时我已不在那里,所以没能认识你的同学。只有李抗常来我嫂家里玩(我嫂是东凡人),所以我现在还能认出他。去年我们去缅因州旅行,来到一家莘村人开的餐馆。餐馆富丽堂皇,可见老板的雄厚实力和经营有道。里面的厨师也是莘村人,一壮年人见到我们热情打招呼,令我们满头雾水,后来经介绍才知道他是当年我生产队的睇牛仔,小名叫“漏风”。现给几张相片您看看,看你对这些莘村老乡是否还有印象?

[attachment=404316]
[ 此帖被szcai在2010-12-16 09:48重新编辑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