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747阅读
  • 558回复

灌水专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75楼 发表于: 2009-06-30


 中国性文明落后美国五十年? [转帖]


  这些年常看到说中国落后别国的文章,譬如创新形式落后美国22年、经济落后美国100年、军力落后美国20年等等,心里时不时要伤心一回。但再伤心也比不上今天看到这篇,题目是《五十年的差距——中美性文明进程比较》,作者说,题目也可以写成《再谈美国人的性态度——在性的方面,我们还是东亚病夫》。呜呼,在我看起来就是关灯脱裤子的事,我们居然也落后了,还落后五十年。则瞧起来国家需要优先发展的,除了经济就数性事业了,军事建设之类,也要排在后面。

  伤心之余——不过我是这样的人,不能你说落后五十年,我就相信了,以为真的这样——我瞧那文章,也是有一些疑惑的。

  譬如作者说,美国的女人出门的时候,皮包里会放几个保险套。如果忘记带,他的丈夫还会追出去送给她。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治安糟糕,太太一旦被强奸,就可以求罪犯用保险套,免得感染疾病。作者于是唏嘘感慨,中国的女人被强奸了,简直就没脸活下去,社会也不宽容她,瞧瞧美国,提倡“戴套强奸”的,不比中国文明么?

  我觉得两件事情其实毫无可比性,先说美国那件事。

  美国女人是否一向带着保险套出门,因为没有去过那里,我是不知道的。可就算真的是这样,我想这个事情能说明的,倒不是美国的性文明多进步,而是美国的治安确实已经到了糟糕之极的地步,以至于民众根本没有了安全感。美国男人给出门的老婆一个安全套,恐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见得他们就对老婆被强奸,不产生心理上的抗拒吧。作者居然以为这个事情可以表示美国性文明进步,我就觉得很有趣了。如果等到有一天,中国的女人上街,包里都藏几个保险套了,作者是庆幸中国进入“性小康时代”了,我们平常人不免就以为糟糕之极——这样的社会,实在太不安全了。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如果美国女人出门真的都自备保险套的话,对广州公安局去年宣布“广州是最安全的城市”时,我报以嘲笑表示道歉。因为我觉得,广州看起来至少比美国安全得多,公安局长并非吹牛。更何况,美国妇女就算自备保险套,罪犯也不见得全都愿意执行。如果美国的强奸犯愿意执行戴套强奸,那么我觉得他们的素质比美国警察高。

  再说中国公共舆论对待妇女被强奸一事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确实并不太宽容。我说的不宽容,不是说那些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那些评论。只要出现在媒体,中国人个个显得很民主,该节目的主持人都是一副仿佛自己被强奸了一般的态度,诚恳而可怜得吓人。听他说话,听着听着忍不住的人都要哭出来。我说的是街头巷尾的议论,跟在电视上完全两个样子,每个人都仿佛亲眼看到强奸过程,一个个娓娓道来,指指点点。

  然而,以上的态度又早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之所以对此这样的事情喜欢评点,只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情有趣,而不是出于对受害女子的“贞洁”的怀疑——诸位读者中少不了有看到“社会新闻版”里有《禽兽父亲宿奸女儿》、《少女被轮奸》这样的标题,就目不转睛看个没完的人。只要问一问自己,究竟是觉得自己看这个新闻是为了批评受害者的道德,还是纯粹就是觉得此事新鲜有趣,或者纯粹对强奸犯表示愤慨,就明白我说的“指指点点”已经改变了态度的原因了,因为我们往往会泛起对受害者的同情。

  作者其实是用古代中国对待性受害者的态度,偷换了现在中国人对此事的态度。还是我以前说过的,这帮无聊分子,就喜欢用古代的中国和现在的西方作比较,从而得出现在中国不如人的结论。在古代,女子被强奸,是以通奸论的,不仅强奸犯要被处罚,被强奸的女子也要和强奸犯一起受惩罚。因为前提是女子的性行为代表了他的贞洁,不论其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中国人对待性受害者的态度的转变,我倒也觉得不必太过于欢喜。一个社会过于喜欢强奸新闻,本身就是病态的。而作者因此断言中国性文明落后美国五十年,我就觉得结论很鲁莽。作者难道认为,那些无聊的美国人看电视新闻或者报纸新闻的时候,看到类似的新闻,就不会发表一番可恶的言论么?我看大约还是和中国人差不多吧,饭后的谈资。

  作者的第二个例子更有趣,说一个美国留学生听说母亲再嫁,非常高兴地对他说:“我妈妈真年轻”,还决定买一个礼物给他的新爸爸。然后就感慨一回,说中国人对待夫妻之间的忠诚,是表现在两个人能不能过一辈子;而美国夫妻之间的忠诚,就表现在互相尽量过的舒服,所谓尊重对方的选择。

  我觉得这个例子和性文明落后美国五十年没有关系,也觉得没有反驳的必要,因为作者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也许有一天,他的老婆和别的男人跑了,他的儿子还很高兴,并寄礼物给他的新爸爸的时候,李扁作者除了庆幸中国进入了“性小康时代”之外,还能懂得什么是爱了吧。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76楼 发表于: 2009-07-02

帝国遗民:中亚俄罗斯族的命运[转帖]
 
  在100多年时间里,中亚俄罗斯族群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和人为的双重进程。1991年以后,人们发现:中亚还有大量俄罗斯族——“帝国”的遗民们。他们的境遇和命运,是学者和政治家口头、笔下活跃的话题,成为俄罗斯、中亚乃至所有后苏联国家中大政治的一部分。

  不久前爆发的俄、格冲突,引起中亚学界和政界人士关注;有人甚至担心:俄罗斯开了一个先例:借口保护俄侨而入侵相关国家。中亚俄罗斯族问题的微妙性,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中亚俄罗斯族的迁移

  早在16世纪末,就有一些俄罗斯人来到中亚北部,但其大规模移民是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的。当时,帝俄军队刚刚征服中亚不久,就有大批俄内地农民要求迁居中亚。他们隐约觉得,国家会为自己报销路费或给某种优惠。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斯拉夫人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这种自发的“民间殖民”,某种意义上巩固了俄军的军事征服成果。

  20世纪上半叶及中期,俄罗斯族向中亚移民经历了四波浪潮:1920年代,苏俄内战和欧俄遭遇大饥荒,许多人逃难到中亚。1930年代,苏联工业化进程开始,大批俄罗斯族来到中亚,发展当地工业;与此同时,“大清洗”也迫使许多俄罗斯族到中亚。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欧俄的工厂和人员疏散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继续运转并支持前线,苏联的经济地理布局发生深刻变化。1950、1960年代,赫鲁晓夫发起了开发处女地的运动。许多俄罗斯族移民来到中亚,建起工厂、学校、剧院、运河、水库等,改变了中亚的社会面貌。

  但是到1960年代,俄罗斯族人口开始回流。1968年,许多俄罗斯族离开哈萨克斯坦,进入1970年代,其他中亚国家的俄罗斯族也陆续离开。原因是中亚当地居民的出生率太高,发生了所谓“人口爆炸”,引起就业困难、经济增速放缓,对来自欧俄的高技术人才需求减少。而且,随着中亚民族的传统复兴,当地人与俄罗斯族矛盾激化。19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各共和国都通过了《国语法》,当地人的民族主义上升,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甚至还爆发了民族冲突,而俄罗斯族常常成为冲突的受害者。

  1991年前后,中亚俄罗斯族爆发了移民潮,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中期。主要原因是所有中亚国家都存在经济问题,这些年轻国家没有建国经验,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失业率高。另外,中亚社会泛滥的家族政治模式,对于非本地民族有着显然的歧视。由于俄语的教育、文化、信息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俄罗斯族感到自己的子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中将毫无前途,被迫前往俄罗斯寻求出路。1991年到1999年,俄罗斯接收了300万俄罗斯族人、24万乌克兰人、3万多白俄罗斯人,其中2/3以上有劳动能力,一半以上都受过中高等教育。

  从20世纪末开始,俄罗斯族的大规模移民潮已不多见。一方面,想走的多数已经走了;同时,中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局势逐步好转。但俄罗斯族的人口仍持续减少,截至2006年,俄罗斯族在哈萨克仅剩397.3万人,在乌兹别克为1 00万人,在吉尔吉斯为47万人,在土库曼估计在9万到10万之间,在塔吉克则为4.5万到5万人。到2007年初,中亚俄罗斯族估计在500万到550万人。与苏联时代比,留在中亚的大约是60%,40%已经离开。


  独立初期的反俄民族歧视

  中亚是境外俄罗斯族的主要聚居区,仅次于乌克兰。大多数中亚俄罗斯族居住在哈、乌、吉三国,塔吉克和土库曼斯坦的俄罗斯族不断减少,且多为退休者或临近退休者。

  在独立过程中,中亚社会被动员起来,来自边远地区的人口浪潮般拥入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城市。他们理直气壮地争夺住房、首都郊区的土地以及政府机关中的职位。他们都怀着信念:俄罗斯人是前殖民者,因此,应该剥夺那些之前的“剥夺者”,让主体民族当家作主,填充他们留下的真空。这些人群往往“俄罗斯化”程度低,多半不会说俄语,或说得像外国人一样蹩脚。大批人口急速拥入城市,导致资源紧张、就业艰难、犯罪率升高,引发族群矛盾。一些极端者在街头公开谩骂、侮辱、甚至殴打经过的俄罗斯族,对他们喊:滚回你们的国家吧!包括俄罗斯族在内的欧裔——犹太人、乌克兰人、希腊人、日耳曼人等面临去留抉择,命运难卜。多数人的心理、意志都不够坚强,只好选择“滚回”自己的国家(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等);也有许多俄罗斯族人是“神经战”中的坚强者,他们留下来,成为“帝国的遗民们”。排挤的做法并非政府鼓励,但却对建国不久的政府不无裨益;而为长久计,必须加以制止,以挽留这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为新国家服务。所以,中亚领导人后来采取措施禁止民族歧视和排挤,但是,各种有形无形的排斥和清洗已经发生了。

  留下来的俄罗斯族,或主动或被动地将自己的命运与新国家联系在一起,成为少数民族。尽管多数新独立国家的宪法、法律都规定各民族平等,但是,各国都不断采取措施,推进和强化“民族化”进程(如规定民族语言为国语,在各方面“去俄罗斯化”等)——中亚国家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至今并未终结,其间,俄罗斯族最敏感,心理压力巨大。

  一些老弱者无力回到俄罗斯,成为真正的社会弱势群体。在经济恶化时,他们丧失社会保障,养老金都难得及时领取,走向沦落,被迫操一些不体面的生计:拾荒等。他们仍有苏联时的淳朴民风,会在外国人问路时,不远三里、五里将问路者送到目的地;会在公车上旁若无人地絮叨、抱怨、发牢骚,痛斥世风日下,然后突然高喊:让斯大林站起来!

  或许,留下来的俄罗斯族在心理和道义上的收获,是他们一朝经历了作为少数民族的艰难,因此,更容易与其他早年流落中亚的“非主体民族”(东干人、朝鲜人、鞑靼人等)找到共同语言。在中亚这个民族陈列馆里,他们学会了更平等地看待其他少数族群。


  有限的参政机会

  在反俄歇斯底里之后,中亚当地居民变得理智,不再将不幸都归咎于俄罗斯人;而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相对稳定、成熟,对中亚俄罗斯族的地位也有积极影响。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族群,如今的中亚俄罗斯族却很难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族在当地权力部门的比重就越来越低,居多数的是各国主体民族。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该国1995年议会选举中,下院中有43名哈萨克族,20名俄罗斯族;但到1999年议会选举时,下院选了14名哈萨克族,却没有一名俄罗斯族,仅有的两名俄罗斯族议员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直接任命的;再到2 007年议会选举时,下院选了82名哈萨克族、17名俄罗斯族,俄罗斯族的议席比例比其人口比例低了许多,为了平衡,充任下院副主席的季雅琴科、上院副主席苏金二人均为俄罗斯族。在哈萨克斯坦政府机关中,俄罗斯族公务员比例更低:哈萨克族占79%,而俄罗斯族占14.5%,乌克兰人占0.9%。

  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更差。1995年选举的议员中,85人是吉尔吉斯族(占81%),6名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 (5.7%),而俄、乌两族在该国人口中的比例为24%;2005年,议会成员中85%是吉尔吉斯族,只有1名俄罗斯族作为点缀;2007年选举中,73名议员是吉尔吉斯族(占81%),7名俄罗斯族。俄罗斯族之所以大幅增加,是因为该国实行新选举法,所有政党必须安插15%以上的非主体民族名额。而实行新选举法的背景是:吉尔吉斯斯坦南(奥什和贾拉拉巴德)、北(比什凯克)政治分裂,2005年颜色革命后,南方人主导的新政府宁可任用“异族人”以制衡北方势力,典型是任命俄罗斯族的丘基诺夫为总理。

  相比之下,在移民较少的塔吉克和土库曼斯坦,政府中几乎没有俄罗斯族。而在中亚第一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些俄罗斯族在外交部、内务部等担任技术性职务。

  哈、吉两国政府中,之所以能容纳一定比例的俄罗斯族,主要得益于两国领导人保持对俄友好关系的个人努力。另外,对于中亚最富裕的哈萨克斯坦来说,其对境内各民族所推行的“哈萨克化”政策获得成功,也是原因之一。1990年代初,一半多俄罗斯族认同自己既是哈萨克斯坦公民,又是俄罗斯国民;但现在,多数人只认同自己是哈萨克公民。


  “去俄罗斯化”在继续

  由于长期遭“老大哥”欺压的历史,中亚的“去俄罗斯化”进程至今还在延续。

  在哈萨克斯坦的教科书里,帝俄、苏联时代一律被视为殖民地历史,直到1991年,该国才“成功完成了民族解放斗争”。近年来,哈国连续对省、市、县、村庄、街道等发起更名运动,实现“去殖民地化”,而将保罗达尔和彼得保罗斯克二市更名的问题,在俄、哈两族之间引起分裂。网络论坛里的俄罗斯族“建议”主张更名的人:请自己建哪怕一个城市,然后,随你怎么命名。无疑,“去俄罗斯化”让俄罗斯族在心理上感觉被疏远、排斥。

  在吉尔吉斯斯坦,当亲俄的总统阿卡耶夫于2005年流亡俄罗斯后,学界开始重审已被遗忘的1916年民族起义事件,认为是帝俄针对吉尔吉斯人的种族灭绝,并通过了政府决议,引起俄方不安。当然,之后由于吉国当权派与美国关系变坏,吉俄关系又开始回暖。

  在土库曼斯坦,已故总统尼亚佐夫曾根据2003年俄、土签署油气合作“世纪大单”(土国以优惠价格向俄供气2 5年)中的附加条件,宣布作废之前的双重国籍协议,要求土国俄罗斯族在两个月内选定祖国,而如果选择离开土库曼,可能会失去财产、住房、公民权、工作等等,俄罗斯族一时陷入恐慌。俄政府一度低调容忍,但国防部高官声明将不惜动用核武器保护境外俄侨,引起舆论大哗。随着土国新总统上台,土俄紧张关系也有所缓和。

  除了外交和政治上的纷争引起中亚俄罗斯族担忧外,中亚国家的家族势力和政治文化导致腐败现象严重,也令俄罗斯族不自在,并失去上升的机会。多年来,家族主义、裙带风是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哈萨克斯坦,3个玉兹瓜分了政府中的职位:大玉兹23个,中玉兹13个,小玉兹6个。总统、总理、下院主席、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国安会主席等人士都出身大玉兹,中玉兹的代表人数少些,小玉兹则处于政治边缘。大玉兹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总统家族及其亲近的人。而在吉尔吉斯斯坦,南、北两大政治集团轮番主导该国政治进程。1990年,北方部落出身的阿卡耶夫上台,表明南方势力衰退——此前领导人是来自南方的马萨列夫;阿卡耶夫总统将许多亲戚安插到政府、企业的重要职位上。2005年,阿卡耶夫政权倒台,来自南方大家族的巴基耶夫上台,俄罗斯族还是要靠边站。


  “召回俄胞”见效慢

  多数情况下,俄罗斯无法在境外俄侨遭歧视时提供有效庇护,以至于有人认为,俄政府希望这种情形出现,从而将这些惶恐不安的人赶回本国;就等于是说,俄政府与反俄的民族主义者和歧视政策“合谋”,以解决自己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 —多年来,俄罗斯人口持续下降,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俄罗斯的人口将只剩1.078亿人。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最感人口缺乏,不得不接纳大量中国人和朝鲜人。俄罗斯担心任由这种形势发展下去,本国安全将难以保障,所以主张借“吸收境外俄侨”来解决自己的人口问题。此举还可在政治和道义方面赢得好处:表明俄罗斯没有忘记境外俄胞。而且,多年以来,中国吸引了巨额的华人、华侨的投资,也令俄罗斯学者和政治家热议、并艳羡不已,希望借助境外俄侨而加强与所在国家的联系,吸收投资,让业已流失了的智力实现“回流”。最后,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并赚取了巨额的石油美元,使其初步具备了接收移民的条件。

  2006年12月,俄罗斯开始执行从近邻国家吸引移民回俄罗斯的国家计划,预计在2007年移民5万人,到2 012年前移民30万人——不包括家庭成员。备选的12个移民目标区中,7个位于西伯利亚或远东,都是俄罗斯的不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当地人都大量移民到欧俄地区;而即使是中部省份,经济也不怎么发达,因此,大多数移民都愿意前往靠近西方的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驻哈使馆收到的申请表中,一半多都希望去加里宁格勒州。

  但是,眼下看来,俄罗斯的人口召回政策困难重重。2007年11月1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同胞一体化-20 07”论坛上,只有130人打算移居俄罗斯,另外还收到4500份申请。一些现实困难是:住房问题无法解决——新移民在俄罗斯没有信贷记录,无法贷款买房;俄驻外使领馆态度恶劣、效率低下。许多想要移民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族抱怨使领馆工作消极,而使领馆则推诿说,是地方政府没有尽力为新移民安排工作。此外,大规模移民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新移民和原住民争夺住房、工作岗位等资源,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

  另一方面,中亚俄罗斯族对母国的召唤反应并不积极。不少留下来的俄罗斯族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较高,在技术含量高的单位领取高薪,部分人还有生意。即使对于情况较差的俄罗斯族来说,移民俄罗斯的前景并不明朗,也未必美妙。新移民须归还俄政府发给他们的钱,几乎是被一张“卖身契”束缚;将新移民赶到经济落后之地扎根,几乎又是一次惩罚——中亚俄罗斯族已被祖国惩罚过一次了——许多人的祖先本来就是逃难到中亚的:由于饥荒、1930年代的镇压富农、“大清洗”运动等。还有些人不信任俄政府,甚至有抵触,他们有一种悲情:1991年后,叶利钦政府让俄胞在境外听凭命运的摆布,蒙受了巨大苦难。

  现在,经过多年融合,中亚俄罗斯族的民族心理已不同于本土俄罗斯族,他们适应了当地社会,形成一个新族群,可称为“俄裔亚洲人”或“中亚俄裔”。对于多数中亚国家来说,俄罗斯族是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中亚国家工业、科技领域的支柱,他们离去会导致许多工业设施无法运转;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俄罗斯族参政还可以抑制中亚国家的政治毒瘤——贪污腐败,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贪婪、凶狠的亲戚。俄罗斯的人口召回政策,甚至让哈萨克斯坦感到压力:到2015年前,该国将有 50万人的劳力缺口,也须依靠外来移民填充。

  同时,坚持留下的俄罗斯族并不总是被信任。有人担心,俄罗斯会将中亚俄罗斯族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挑起中亚的民族冲突;中亚俄罗斯族甚至可能成为“第五纵队”。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五日战争”让某些论者警惕:中亚国家也可能因俄侨问题而面临俄罗斯入侵的危险。8月28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为《金融时报》撰写的稿件中称,处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民族之间的关系,需要极度小心。他说:“共产主义分崩离析之后,俄罗斯甘心接受了‘失去’1 4个前苏联共和国的事实。这些共和国成为了独立国家,有大约2500万俄罗斯人留在了不再属于自己的国家。其中有些国家在对待少数民族时不够尊重。”然而,中亚国家对于俄、格冲突表态非常谨慎,梅德韦杰夫在上合峰会上的一些相关建议并未获得广泛赞同,就说明了中亚国家对俄可能打“俄侨保护”牌的警惕。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77楼 发表于: 2009-07-02

蒋介石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精神遗产? [转帖]

  
  参加西安东线一日游,一上车经验丰富的导游就宣布纪律了:西安是古都,到这里旅游和到其他风景区有所不同,这里是“三分看,七分听讲解”,所以,大家跟紧点,要注意听导游讲解。

  接下来就很有意思了,我因为常常开小差,而惹得一起过来实习的见习导游小白姑娘屡次过来拉我回队伍,深怕我错过了讲解员给我讲秦朝的故事。

  用我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一天游览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洞”,一个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躲藏的石洞,一个据说杨贵妃出浴的洗澡盆,也像一个洞,还有一个是秦始皇用来埋藏他的梦幻兵团的洞。


  在蒋介石藏匿的洞穴和“捉蒋亭”前,来自大陆各地的游客竖起胜利的V字手指自豪的合影留恋。而贵妃的洗浴澡盆,不但显得干巴巴象个墓穴,而且导游在说到这位据说不到一米六零却有140斤体重的“美女子”时,说她发明了用鲜花泡澡的原因是她有狐臭,所以,这个西安据说唯一两个5A级旅游点之一的华清池不再吸引我,来到外面,发现大家大概也和我想的一样。原来,这个千年前供皇帝洗澡淫乐的地方最吸引人的竟然是那座现代雕塑:杨贵妃的半裸雕像。(嗯,这样的雕像,是不是应该过滤一下?)

  导游说得没错,西安游主要是听讲解,否则,你还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啥值得看的,回去后告诉人家,我去了西安,就看到了几个泥巴土坑,说是皇帝和他小老婆洗澡的澡盆,还有几个泥巴捏成人物和马匹,说是我们大中华第一个皇帝的梦幻兵团。

  其实,听不听讲解,我都有这个感觉,就拿那个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来说吧,出土的时候,只不过一堆堆泥土,几乎没有一个保持完好的兵马俑。后来经过我们多少年巧夺天工的修复,弄出了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泥巴人和泥巴马,往那里一竖,成了世界一大奇迹。

  但你能告诉我奇迹在哪里吗?因为泥巴人做得像?显然不是,因为那时的手工泥巴人技术绝对超过这些士兵的造型。那么,是不是保持得好?应该也不是,如果你看一下那些还正在发掘的原始坑道,就知道,这种泥巴能保持这么久,无非是和泥巴混在一起。现在靠很多科技和人工,把它们分开,修复。

  可是,秦始皇兵马俑还是很让世人吃惊?到底在哪里?很简单,就是它的规模。秦朝出土的逼真的东西远远超过兵马俑,可是,哪里会有如此疯狂的规模?成千上万毫无意义的泥巴人和马,占了差不多当时一个欧洲小国的面积,这规模这气势,还不能称为世界奇迹?

  你还别说,这种世界奇迹还只有秦始皇这种暴君能够创造出来。要知道,当时秦朝连连打仗,虽然统一了中原,可国力并不怎么样(不到20年就被推翻了),可秦始皇竟然能够在这种人民向往安居乐业、希望和谐的时候,花费了如此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搞这些泥巴人和泥巴马——你说它能不灭亡?

  可正因为他的无聊和无耻,却给两千年后的我们搞出了据说唯一可以和世界七大奇迹抗衡的兵马俑。真让人哭笑不得。而且,更让人昏倒的是中国的另外一个最伟大的奇迹——万里长城,竟然又是这位秦始皇搞出来的。如果说他的无知和无耻搞出了兵马俑,妄图让这些泥巴人在他死后继续跟随他到阴间维持他的荣华富贵;那么修筑长城时,就暴露出了他的残暴。他用长城巩固自己生前的国土,用兵马俑保卫自己死后的疆域。他的王朝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却给后世的皇帝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里,不知有多少帝王想重温秦始皇的昔日荣光……

  就是这样一个无耻和残暴的始皇帝,竟然为两千年后的中国人带来了至今还在傲视世界的“古老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也难怪,当我面对那些兵马俑的时候,有那么一刻,我理解了,他们虽然被埋在土里,却默默地捍卫了秦始皇的业绩直到今天……

  我什么也说不出,只是远远地站着听导游讲解秦始皇帝的丰功伟绩,而跟随她的游客们都被吸引了,有些甚至发出了赞叹。讲解员说,这是我们中国第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皇帝,他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

  他也统一了书本,统一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统一了思想和真理……我嘀咕了这么一句,这是我整个旅游过程中唯一一次打断导游而说的一句话,不过,没有人听懂我在说什么。

  毕竟,在这么大规模的泥巴人面前,我们显得如此的无力和渺小。  

  作者:杨恒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78楼 发表于: 2009-07-02


唐诗中的屈原形象[转帖]


  唐诗中大多称引屈原的诗篇,并没有集中描绘屈原的形象。唐诗作者称引屈原,主要是借以抒发他们自己的情感和现实人生。但在这些称引屈原的简短诗句中,屈原的形象显现出来。透过唐诗中的屈原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诗人丰富

  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和社会。

  屈原的生命形象

  屈原的生命形象,在唐诗中是憔悴、悲怨、愤恨和痛苦的集合。唐诗中大量借用屈原的生命形象抒发作者的失意人生,如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杜甫《地隅》:“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许浑《太和初靖恭里感事》:“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李商隐《楚宫》:“湘波如泪色潦潦,楚厉迷魂逐恨遥。”屈原的放逐和行吟的人生经历被唐代诗人较多引用,而由此所体现出的屈原悲情形象,在唐代诗人中更是深入人心。如李嘉佑《夜闻江南人家赛神》:“逐客临江空自悲,明月流水无已时。”柳宗元《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在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诗中,也较多的体现了屈原悲情的生命形象。如黄滔的《灵均》:“莫问灵均昔日游,江蓠春尽岸风秋。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刘威的《三闾大夫》:“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汪遵的《招屈亭》:“三闾溺处怨怀王,感得今人尽缟裳。”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屈原的人生悲情来比作音乐的悲声。如白居易《听芦管》:“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李宣古《听蜀道士琴歌》:“愤声高,怨声咽,屈原叫天两妃绝。”雍裕之《听弹沈湘》:“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由此可见,屈子悲、愤、怨、恨的生命形象在唐代几为定格。

  屈原的人格形象

  唐诗中屈原最主要的人格形象是“独醒”,它蕴含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困苦。如洪州将军《题屈原祠》:“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原是独醒人。”孟郊《退居》:“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李中《夜泊江渚》:“水乡明月上晴空,汀岛香生杜若风。不是当年独醒客,且沽村酒待渔翁。”皎然《奉酬李中丞洪湖州西亭即事见寄兼呈吴冯处士时中丞量移湖州长史》:“樵子逗烟墅,渔翁宿沙汀。主人非楚客,莫谩讥独醒。”贯休《晚泊湘江作(一作晚泊湘江怀古)》:“烟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邻。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其次是屈原的忠心、正直、执着、高洁、好修等。体现屈原的忠臣形象,如胡曾《咏史诗·汨罗》:“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自向波间葬鱼腹,楚人徒倚济川舟。”贯休《读离骚经》:“我恐湘江之鱼兮,死后尽为人。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蒋冽《经埋轮地》:“正直死尤忌,况乃未死前。”体现屈原好修名,如元稹《表夏十首》其十:“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李白《笑歌行》:“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体现屈原执着,如白居易《咏怀》:“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如赵冬曦《C湖作》:“盈虚用舍轮舆旋,勿学灵均远问天。”体现屈原高洁,如汪遵《渔父》:“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孙郃《古意二首》其一:“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这些诗篇中,虽然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不同,但都体现出屈原相同的人格形象。

  屈原的文学形象

  屈原的文学形象,从唐诗评价屈原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首先,屈原的文学形象与他的生命形象息息相通,体现出悲、怨、愤、恨、愁的色彩。如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二):“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元稹《楚歌十首》(其一):“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齐己《潇湘二十韵》:“《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刘兼《登郡楼书怀》:“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思写不成。”白居易《寄唐生》:“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李群玉《湖中古愁三首》(其一):“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这是唐诗中最多的一类,体现出屈原“感激情深”的文学形象。其次是与屈原的人格形象相应,屈原的文学形象体现出高洁、执着的特点,如韩愈《感春四首》(其一):“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醴。”无名氏《霜菊》:“骚人有遗咏,陶令曾盈掬。倘使怀袖中,犹堪袭余馥。”陆龟蒙《孤雁》:“骚人夸蕙芷,易象取陆苋。”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芳荪》:“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骆宾王《同辛薄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其一):“芳杜湘君曲,幽兰楚客词。”再次,从对屈原杰出的文学成就的评价中,体现出屈原辞赋的开创者和文学大家的形象。如李白《江上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严维《赠别刘长卿时赴河南严中丞幕府》:“文变骚人体,官移汉帝朝。”徐铉《哭刑部侍郎乔公诗》:“词赋离骚客,封章谏诤臣。”与屈原的生命形象和人格形象不同的是,屈原文学大家的形象,在唐诗中得到一致的认同。

  以上唐诗中显现出的屈原形象,反映了唐代诗人们特殊的内心世界,以及唐代社会多元的文化特征。唐代诗人大量借用屈原的悲情生命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诗人们与屈原相似的人生感悟。他们对屈原不幸遭遇所寄予的同情,表达了他们力图摆脱屈原似的悲剧命运、寻求理想人生的愿望。唐代诗人们对于屈原的人格形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唐代儒、释、道多元文化碰撞的结果。唐代社会意识形态,不单是儒家的进取精神,释家的空虚理念和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深刻影响唐代社会。屈原被公认的文学大家的形象,则是《楚辞》作为文学在唐代大放异彩的体现。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79楼 发表于: 2009-07-02


文革中军队的新任务[转帖]

  
  在战争年代,人民军队负责保卫国家,建立了坚固的国防线。“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又赋予了军队五项新任务,简称“三支两军”。包括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支左指是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是“文革”前期部队支持地方被称为“左派”的一些组织;支工是支援工业;支农是支援农业;支工、支农是到地方贯彻党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规定,支援工业和农业生产;军管是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具体说是部队对一些要害部门、单位、系统等实行军事管制;军训是派军队对大中专院校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从1967年初开始,全国处于“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武斗成风,局势难以控制。为制止全国混乱局面,国家决定派人民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起初中央只是下令对广播电台、粮食和物资仓库、监狱等“要害”部门实行军管,随即扩大至民航系统。随着局势一天天混乱起来,需要“管”的单位越来越多。各单位的“当权派”都被“打倒”了,“造反派”又互斗不已,谁能负起管理之责?只剩下部队了。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这一文件首次将“三支两军”作为一个整体性任务向全国全军提出)。仅在1967年前5个月中,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就对全国7752个单位实行了“军管”,其中包括对2145个单位实行了警卫保护,其中包括中央各部委、1219个银行(占全国银行的42%)、547个广播电台(占全国广播电台的24%)、111家报社(占全国报社的53%)、10个铁路局(全国共18个铁路局)。

  “三支两军”是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三支两军”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项重大事件。从1967年至1972年,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280余万名指战员担负这项任务。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人员之多、时间之长、任务之巨,是解放军建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附《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三支两军的人员除少数干部转业留在地方工作外,大部分陆续撤回军队。同月,“支左”人员开始陆续撤回,“三支两军”宣告结束。
   作者:许善斌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0楼 发表于: 2009-07-03

白宫是如何操控记者的[转帖]


丹尼尔·巴特利特在小布什总统时期担任过长达7年的白宫传媒顾问。《文汇报》6月15日刊登该报驻美记者朱幸福对他的采访文章。摘登如下。
记者:白宫不掌握媒体,不能控制媒体,但你们是如何操纵记者的?

巴特利特:当白宫有重大政策行动时,为了确保准确,有时提前向特定记者透露一些主要内容,旨在早期塑造故事。在选择记者方面,你一定要熟悉对方擅长报道哪些议题。如果总统想在艾滋病问题上发表重要政策演讲,我们决定选择《华盛顿邮报》记者。因为我们了解这是对方喜欢的议题。白宫记者很多,你很难操纵他们。现在媒体比里根时代更多,有这么多因特网,75%的美国人现在通过因特网了解新闻,你完全控制很难。但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出击,你就会陷入被动,因此你每次都需要提供一些信息,给记者一些事情干。白宫通讯部门的任务是要把主动性、操控性和计划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记者:美国记者喜欢报忧不报喜,白宫如何处理一些不利的失实新闻报道?

巴特利特:布什总统出访外国时,总会遇到示威游行,有时只有4个人参加抗议,但美国的新闻照片放大这些示威抗议者的愤怒,白宫看到这样的说明非常沮丧。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要用自己的照片来进行反击,提供自己一方关于总统出访的故事,然后张贴在白宫网站上,说明总统出访受到热情接待,要有分析,决不向不负责任的报道投降。记者们报忧不报喜,我们要进行反击,提供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我的头发为什么变花白了。

记者:2007年,美国一些小报说布什总统在白宫情绪低落,经常借酒浇愁,第一夫人劳拉向他发出警告:如果不戒酒,离开白宫后她就要同布什离婚。对于这样的报道,白宫为什么不驳斥?如果情况不是这样的,布什总统为什么不状告这些小报?

巴特利特:本来许多美国人不知道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如果你到法院提出起诉,你会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的信誉就会受到更大争议。小报刊登这类故事的目的就是要激怒你,帮助它推销垃圾报纸。如果《纽约时报》刊登这样的消息,我们才不能忽视。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1楼 发表于: 2009-07-03


甲型流感 社会成本难以估量[转帖]

  公共卫生要算大帐
  在今年爆发甲型H1N1流感初期,政府、社会和民众对于北京市严格的防控措施都是一致赞同的,但随着局势的逐渐变化,尤其是北京出现了100多例病例,但是都是轻症,密接中感染的人数也极少,一些社会舆论我市采取的防控措就产生了一些微词,质疑防控“过度”。但是我认为,我市采取的防控措施是有效、适度的、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据经济学家估计,以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经济遭受损失推算,如果疫情延续一个季度,主要国家的GDP损失可能为10%。为避免甲型H1N1流感疫情失控,在疫情初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是必须也是值得的。前期必要的投入是为了今后节省更多的资源。日本在出现输入性病例之后,由于政府没有积极干预,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已经出现了130名感染者,最终导致4000多所学校停课,140多万学生放假回家。近期香港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香港自5月1日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发现后,采取了严厉的防控措施。后来政策调整了,结果发生本地传播。6月12日香港某学校爆发,涉及12人本土感染,导致上千小学、幼稚园停课十四天,涉及五十多万名学生。近日香港病例激增,且出现社区暴发流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北京,其社会成本难以估量。
  我国公共卫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而美国2亿多人口,人口密度较低,居住分散,而且储备有充足的疫苗和药品,我市有1700万人口,400万个家庭,如果疫情迅速扩散,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社会和经济的损失,早期防控的这点成本估计连零头都算不上,所以我们现在付出的艰苦努力,严格的防控就是在争取时间,为北京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为各项防控措施争取更多的落实时间,这就是我们公共卫生人员要为社会算得大帐。(新浪博客)
  最新报道:我国未来或现甲流死亡病例

专家称,选择药物治甲流应坚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原则。
  香港调整防治甲流策略,集中监察重症病人,不再追踪个别个案。昨天,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梁万年表示,在全国层面上,我们进一步加强“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当然,也要及时组织专家研究防控策略调整,具体什么时候调整还要看综合判断。
  对于香港调整甲流防控措施,梁万年表示理解,同时他说:“香港的政策调整以后,有可能造成疫情在社区传播甚至蔓延。”
  对于甲流的传播趋势,梁万年称,今年秋冬季出现甲流广泛传播或流行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国病例数的增加,会波及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孕妇等,极有可能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对于广东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梁万年表示,居家并不意味着放任,在治疗的同时,实行了严格的隔离和相应管理政策,同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主动服务,社区医务人员每天上门巡视、指导,测量体温,观测临床变化,并报告相应情况。
  对于目前珠三角流感态势,对此,国家质检总局通关业务司司长刘德平表示,最容易传播的群体就是在校学生,针对珠三角几个学校流感局部暴发的不同情况,有关部门是有预案的,比如有的班级停课,有的学校停课。
  对于疫苗如何接种的问题,梁万年表示,疫苗从生产研制到最终能够使用,最少需要三个月时间。目前的战略是在10月1日前储备我国人口1%的疫苗,这是作为我们应对甲型流感大面积暴发流行的战略储备疫苗。从这个阶段来看,目前疫苗是不上市的。
  他强调,疫苗生产出来以后,并非所有人都要打,疫苗的使用要强调免疫策略。不是说这种疫苗所有人都接种,就完全可以防治。实际上,任何一种疫苗,不论做得多么精细,多么安全和有效,毕竟是新的一种物质进入人体,都难免有一些不良反应。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的效应和效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接种。最终的接种,专家正在研究,可能要列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以及在什么状况下采用什么样的顺序进行接种。
  广东省卫生厅昨晚通报,全省新增报告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深圳6例、江门1例。
  至此,全省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40例,分别是广州83例、东莞56例、深圳51例、江门32例、佛山13例、珠海3例、茂名1例、清远1例。目前已出院140例,现住院100例,全部患者病情稳定,无重症病例。
  中药漱口防治甲流
      昨天,广东省中医院发布甲流中医治疗方案。
  据全省防治甲流专家组成员邹旭教授介绍,治疗甲流主要坚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原则。发热咽痛为主,则采用“银翘散加减”,咳嗽重者为主采用“桑菊饮加味”。如兼有腹痛、呕吐,可加藿香、佩兰,夹湿者则加薏米、扁豆。
  据该院副院长陈达灿介绍,咽痛、咳嗽患者每两小时用中药“漱口方”漱口,岗梅根30克、土牛膝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对于体温高于38摄氏度且无汗者,可采用中药“泡脚方”,麻黄粉15克、桂枝粉15克、防风粉15克,一天沐足两至三次。此外,特别注意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使病邪有出路。流感样症状者以及居家隔离者,可将“漱口方”饮片煮半小时,放冰箱存放,每天漱口三四次。(广州日报)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2楼 发表于: 2009-07-03

年薪可能不设上限?高管的薪酬该由什么确定[转帖]

      相关信息:
  央企高管薪酬规范望下月出台 年薪可能不设上限
  据报道,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资委等共同参与的“央企高管薪酬规范”有望7月出台,可能不设统一上限。据悉,此次央企高管限薪将不同于金融机构高管“限薪令”统一划出“上限”的方式,人保部在确定央企高管总体薪资水平下调的前提下,将不会为央企高管的收入设置“统一上限”,而是针对每个不同企业的情况,以相应公式计算后单独划定。 (羊城晚报 )
  银行高管的薪酬该由什么来确定?
  每年这个时候,伴随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就会听闻“银行高管自肥说”,今年的情况也是这样。
  中国的国有企业可谓多矣,高管薪酬如何确定实在是个理论上严肃、实践中随意的课题。笔者在去年4月份,曾就此问题写过题为《郭树清到底该拿多少工资》的文章,其中写道:简单地、甚至是情绪性地纠缠在某某人多少万年薪的绝对数中并无多大意义。关键是,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所面临的薪酬管制,内生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政府的行政干预。面对众多国有企业,作为所有者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天然地处于信息劣势,很难低成本地观察到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很难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事前签订有效的激励契约,同时也很难在事后实施有效的监督。这使得激励不足或者过度激励如同跷跷板的两头,周而复始地发生。
  一年时间过去了,几乎一样的情况又发生了,银行高管的薪酬问题还是引出了大量简单,甚至情绪性的评论。归根结底,这只能说明,国企高管薪酬制度依然处于无可比照、难以归依的状况,由此,不独于马xx等少数行长,针对所有国企高管,亦无论他们拿到多少薪水,只要有人提出质疑,都能陷其“假想敌”于百口莫辩之境地。
  高管的薪酬应该由他们与股东间的谈判来确定,而其最重要的依据则在于事先的市场价格与事后的绩效考核,只可惜,我们的问题偏偏在于基础性的条件不具备。譬如说,仅从年报来看,几家上市银行业绩增长颇为可观,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管制及价格垄断,这些业绩究竟有多少来自管理得当,那也确实是件值得怀疑的事情;再譬如说,作为名义上的银行大股东,以汇金公司为代表的国资部门本身有无足够的激励和约束去激励和约束旗下子公司,那就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大难题了。
  因此,在银行高管薪酬问题上,与其徒劳无益指其“自肥”并冀望于种种“立竿见影”、“雷厉风行”的计划手段,那倒真不如更多呼吁国企改革在市场化道路上加速推进。要看到,一段时间来,因上市而带出的进步还是明显的,最起码,倒逼下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透明、规范的薪酬契约取代非透明的、非货币化的自我激励成为可能。倘非如此,即便有先生女士想指摘谁“自肥”,那也多半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wartime 和讯博客)
  下一页:薪酬体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薪酬体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支付薪酬时,如何平衡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
  个人绩效还是团队绩效是目前薪酬制度中讨论的热点。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是以个体考核为主,主要重视员工的工作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责任感以及主动参与等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团队工作方式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在变革组织工作内容和提高组织绩效方面的巨大作用日益被人们认可,团队绩效和团队薪酬也由此兴盛起来。团队绩效一般重视生产力、产品与服务品质、顾客满意度、时间、成本等指标。当目标设定明确、个人绩效很容易测量、任务完成又与其他人很少相关、监督者的公平性也能保证的情况下,个人绩效更为合适;相反,个人绩效很难测量、工作产出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员工有着较高的组织承诺时更适合团队绩效。  但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实施团队绩效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管理者已经习惯了个人绩效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简单、明确也易于操作,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践中改变这种思维定势并不容易;另外,如何建立完善的团队绩效管理模式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调整,甚至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变革作为配合,因此组织惰性也阻碍了团队绩效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高层管理者要认识到团队绩效的重要性,消除员工对变革的恐惧,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大团队绩效的奖励力度。  其次,单纯的团队绩效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社会惰性和“搭便车”现象,团队中有些成员付出很少,但却能拿到和其他人同样的报酬,造成团队成员都向偷懒惰者看齐,严重影响了团队的整体绩效。因此,我们在评价团队绩效的同时也要评价团队成员的个体绩效,在支付薪酬时同时考虑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假设按照团队绩效确定某团队的薪酬总额为10万元,团队中的五个成员在绩效考核周期内的考核结果分别为80,60,90,80,90。用总额除以考核结果之和计算出团队的单位工资为250元,则进行团队内部工作分配的时候,考核为90分的人所获得的工资为22500元,而考核为60分的人只能得到15000元。这样就在薪酬支付中把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了。
  二、 支付薪酬时,如何平衡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
  没有哪一家企业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完全分割开来,因此,实际中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平衡这两种激励方式。在组织中,有一些人一定会对组织的长期绩效产生更深刻的影响,例如高层管理者。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在薪酬支付过程中,如何在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中进行平衡。  无论你更关注短期绩效还是关注长期绩效,有效的薪酬制度要体现企业中不同人员对组织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多的股东和董事会更看重高层管理者的能够保证企业3-5年顺利发展的各种能力,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衡量他们的长期绩效指标,例如客户增长率、盈利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开发速度等。而基层员工则更多地通过个人、团队或职能部门更多地影响着组织的短期绩效,尤其是年度绩效。例如,销售代表决定着年度销售业绩;生产工人决定着每年甚至每天的产品质量等等。因此应该给予这类员工短期的奖励,及时地肯定他们工作上的业绩。  但是,中层管理者和一些核心员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如果这些核心员工对组织的长期绩效也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也应该对他们实施长期激励。股票期权、股票增值计划、完善的福利制度等,目的是在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为核心员工提供这些奖励鼓励他们与企业共同奋斗。因此,根据不同员工对企业短期、长期绩效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他们的薪酬,才能有效解决薪酬支付过程中的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的问题。
  三、 在时间和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满足全面薪酬中的哪个部分?
  在时间和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满足全面薪酬中的哪个部分?著名的薪酬问题专家Jay R. Schuster和Patricia K. Zingheim认为,在时间和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浮动薪酬(例如绩效薪酬)的比例,更能激励员工。  浮动薪酬相对基本工资和福利来讲具有风险性,它取决于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和绩效结果。员工获得浮动薪酬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并经历一定的风险,所以浮动薪酬相当于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和激励。而且基本工资和福利相对固定,如果它们在全面薪酬中的比例过高,则会增加薪资成本,也不利于激励员工。所以当组织的资源非常有限,不能依靠基本工资和福利来提高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那么提高浮动薪酬的就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另一种更经济的方式是从精神层面上奖励员工。有一家高科技公司为了表彰年度最佳研发人员,特意在全公司范围内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为他们定制了象征荣誉的奖杯,虽然成本不高,但这些研发人员感受到了公司对他们的重视和肯定。这种非货币化的奖励形式是对员工工作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知识、技能、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等多方面成绩的认可和赏识,既有利于企业人力成本的降低,又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 我们应该奖励绝对绩效还是相对绩效?
  只有资金雄厚的组织才能给员工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薪酬,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基于员工的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来支付员工的薪酬的。这时候,企业就要考虑是基于绝对绩效支付薪酬还是基于相对绩效支付薪酬。  绝对绩效是指员工完成了既定绩效标准的多少,例如在安全性、质量、利润、顾客满意度以及其他一些绩效指标上的绝对标准。这些标准一旦没有达到,我们就会认为员工是不合格的,就会减少对其的奖金分配。也就是说,在员工没有达到最低绩效标准之前,企业重点关注的是绝对绩效。  但是当很多员工都达到最低绩效标准时,我们就更应该奖励相对绩效。相对绩效是将员工的绩效与其他员工的绩效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相对绩效优秀的员工能够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奖金。如果由于客观因素造成既定绩效目标没有实现,企业仍要给其中较为优秀的员工给予绩效奖励。如果大多数员工的绩效都超出了标准,那么在奖励绝对绩效的同时,再对其中相对绩效较好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这样,激励效果会比仅仅奖励绝对绩效的效果更好,员工会因为追求相对绩效的卓越而更加努力。  企业在测量绩效的时候,仅仅关注着两者之间的一种是不明智的。拿激励经理人为例,企业要考察他相对于竞争公司来说做得怎么样(相对绩效),还要关注他是否达成公司的绩效目标(绝对绩效)。这样既可以提升组织绩效,又可以持续达成高绩效,还可以使公司绩效优于竞争对手。又如在团队中,我们在关注团队绩效的同时也要测量个人绩效。这样,在团队绩效完成的同时,将奖金分配偏向于团队中相对绩效较好的个体,这样有助于减少吃“大锅饭”的现象。
  五、 薪酬高的企业就一定是绩效高的企业吗?
  有多少企业是真正基于绩效支付薪酬的?尽管很多企业都会说他们有基于绩效付薪的策略并且也非常愿意这么做,但是,真正做得很好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都知道要基于绩效付薪,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做。企业和员工需要建立一种双赢的关系,当员工得到他们的回报的同时,也给组织创造了价值。薪酬高的企业仅仅能让员工看到他能够从企业中获得什么回报,而不能告诉员工如何去创造高绩效、如何去发挥他们的技能和能力。高薪仅仅给员工带来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而并没有建立起一种强调绩效的企业文化。  要建立一种强调绩效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薪酬制度要能够忠实地反映企业所重视的价值观,让员工明白企业需要他们做什么。例如企业重视创新,要让员工提出的一切有价值的想法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不仅要奖励创新结果,而且也要奖励创新过程。在可变薪酬上,要保证绩效薪酬的比例。不论是高层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绩效薪酬严格与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挂钩,要能体现出绩效优劣的差异,这样才能对员工有激励作用,才能让员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才是企业真正想要的。让员工看到,即使在高薪企业中,如果员工不努力,还是可能拿到低薪。这种薪酬制度的设计,企业在保证薪酬的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既能够控制薪酬总成本,又能够保证内部公平性,充分体现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六、 如何决定高层管理者的浮动薪酬?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越来越高,而企业的平均效益却越来越差;但是许多效益很好的国有企业,其高管的薪酬却不高。高管的薪酬一般分为基本工资、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三部分,基本工资稳定在一个固定水平,而后两者均为浮动薪酬。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没有把经营业绩与高管的浮动薪酬联系起来。  年度奖金一般属于短期激励,与其相挂钩的指标可以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维度中选取。如利润增长率、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因为这部分奖励属于高官的风险收入,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可以综合以上的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计算出一个恰当的系数,乘上企业利润总额超额完成的部分,来确定高管的年度奖金。当然,若系数为负值或未产生超额利润,则企业高层管理者非但得不到风险收入,还要相应扣减基本收入。因此,该奖金除了起到短期激励作用外,还对高层管理者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目光长远的企业应当考虑将经理人相当一部分的薪酬作为未来的报酬,既能满足经理人风险回报的要求,又能刺激他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考虑,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长期激励中,股权激励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股权激励所隐含的绩效指标是企业的中长期绩效,当高管拥有了企业的股票或股份,就会关注企业的长期收益,从而可以很好地避免高管人员为了追求短期绩效牺牲公司长远发展。
  七、 我们从基于绩效薪酬中获得什么回报?
  企业一般都会花大力气来进行绩效考核并基于考核结果付薪,但是有没有企业想过这样做值不值得?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下去,企业从中获得的回报是什么?显而易见,如果不按绩效付薪,员工就会产生一种应得权利心态——认为拿工资是理所应当的,就会产生拿钱不好好干活的现象。如果不为高绩效支付薪酬的话,到最终,企业里只会留下绩效较差的员工,而绩效较高的员工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可能会离职。也就是说,为高绩效付薪有助于留住和激励高绩效的员工,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让低绩效的员工向高绩效转变。还有一点就是,绩效薪酬实际上是一种可变成本,会自动随着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改变而改变,对于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减轻了组织的固定成本开支的压力。  很多管理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员工是高绩效的,哪些员工绩效不好,那到底需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很详细的评价吗?无论是绩效评价还是基于绩效付薪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一般在评价周期结束的时候,需要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要对员工的具体表现做出评价、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案,这时,就需要前期的相关绩效管理的工作的支持。进行绩效评价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让员工感到公平。管理者的直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其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用一套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来评价员工的话,会使员工觉得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从而为绩效薪酬的分配提供真实、有力的依据,绩效薪酬才有激励作用。( 新浪博客)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3楼 发表于: 2009-07-04

歌王之死——迈克尔·杰克逊[转帖]


  “我们刚刚得知,迈克尔杰克逊在洛杉矶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有人告诉我们原因是心脏骤停,救护人员在救护车里实施了心肺复苏术,但情况看起来很糟。”

  “他大约在20分钟前被抬上救护车,他的妈妈正在去探望他的路上。”

  “我们刚刚放下打给乔杰克逊的电话,杰克逊的父亲,他说,‘他的状态不好’。”

  在娱乐网站TMZ.com首先爆出50岁的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之前,该网站在当地时间6月25日下午4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晨7点30分)以迈克尔杰克逊心脏骤停为题,持续更新他的状态。

  从那一刻起,洛杉矶就被掀翻了。

  42分钟无效抢救

  整个下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的上空都不停地盘桓着一群新闻媒体的直升飞机,数百人聚集在医学中心门口,警察在门前拦上了黄色警戒线。有人在呼喊:“求你们救救他。”

  纽约时代广场,当大屏幕的滚动新闻显示杰克逊的死讯后,压低的抽泣声从密密麻麻的人群里喷发出来,人们开始通过手机互发消息。36岁的哈里斯说,“这是自从肯尼迪被刺杀后,我在时代广场记住的另一件事。”警察们也现场维持秩序。

  很多人前往好莱坞星光大道,为杰克逊的星星献花,有的错给了同名的电台主持人。杰克逊在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蜡像被摆进橱窗,橱窗前聚满了杰克逊的粉丝。在英格兰,这个周末即将演出的剧场里,当杰克逊的音乐在扩音器里响起,人们开始鼓掌。

  杰克逊位于贝沙湾的家距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疗中心约有六分钟车程。这是一座被形容为法国城堡的豪宅,建于2002年,有7间卧室、13间浴室、12个壁炉和一个影院,月租10万美元。三个孩子,最大的12岁。近些年来,孩子们是他唯一的倾诉对象。

  洛杉矶消防部门确认他们在当地时间6月25日中午12时21分接到从杰克逊家里打来的911呼救电话,救护车8分钟后到达,当时他已经没了呼吸,也没有了脉搏。医务人员迅速将他抬上救护车,紧急送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医生对杰克逊进行了心脏按摩和输氧,但整个过程中杰克逊都没有苏醒。

  英国《太阳报》披露一名急救人员的说法,称杰克逊的一名助手告诉他们,事发前杰克逊注射了一针叫德美罗(类似吗啡)的止痛药物。注射后不久,他的呼吸频率越来越慢,最后竟停止了呼吸。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助手对杰克逊做了人工呼吸,却没有效果。

  到达医院后,医生对杰克逊实施电击,插入了呼吸管,但他的意识始终没有恢复。一名医生最后通知了杰克逊的亲属和助手,所有尝试恢复心脏功能的努力都已失败。就在医生宣布杰克逊死亡消息时,他的妹妹拉托亚刚刚冲进医院,但她和杰克逊的母亲一样,来的已经太迟了。注射止痛药物的说法引发了人们关于杰克逊使用毒品引发心脏骤停的猜测,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杰克逊的哥哥杰麦恩-杰克逊此后在医疗中心发表了正式声明,证实杰克逊到医院后抢救了42分钟,但抢救无效。虽然杰克逊的死讯震惊了世界,但关于他死亡的具体细节除了“心脏骤停”这几个字之外,在最初的几个小时里公众仍知之甚少。他最近刚刚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且付清了体检账单。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院的说法,“心脏骤停”通常没有明显警示信号,往往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由于脑部缺血而失去意识。最好心脏停跳的4分钟内采取正确措施,美国心脏病专家史蒂文尼森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停跳8分钟后生存。在美国心脏骤停的总死亡率是15%。

  《纽约时报》记者伊恩此前曾披露,杰克逊正在忍受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的折磨,被称为“Alpha-1胰岛素缺乏症”,他需要肺移植。他还称杰克逊的左眼已经95%变盲,身体状况正变得越来越糟。但杰克逊给予否认。

  被挤坍的网站

  杰克逊全面体检为的是这个日子——7月8日,那是杰克逊回归舞台的日子。上个月,杰克逊刚刚在伦敦租下了贝沙湾的豪宅以便排练即将开始的一系列演唱会,他称之为“谢幕”。伦敦氧气体育馆的50场演唱会票在3月13日开售后的几天内全部售罄,大家在期待他重归。他得到了两名亿万富翁的支持,也遭遇了两个不吉利的数字。

  很多人并不愿意接受“谢幕”这两个字。他的支持者希望这50场演唱会只是他重新回归舞台的开始,接下来会有为期三年的世界巡演、新专辑、电影、一个博物馆以及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的音乐滑稽剧,甚至还包括一个和杰克逊1982年发布的著名专辑同名为“颤栗”(Thriller)的娱乐场所。

  不过人们现在不得不接受比“谢幕”更坏的结果。“我的心都碎了,他是一个传奇,他对美国和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只比我大五岁,我看着他的作品长大,你到这里会看到很多希望,大家唱着他的歌。”一名英国崇拜者在接受CNN采访时说。“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在一起有过很多时间,他读各种类型的书,他不喜欢和外界分享他自己,因为他不想让媒体,太靠近自己的生活。”演员科里富尔曼拿出一副眼睛说,“这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眼镜,我一直保存着。”

  在杰克逊突然入院的消息出来之后的几个小时,维基百科网站的编辑们成了世界上最忙的人之一。他们对付网站上不断被编辑和更新的真假难辨的信息。从当地时间25日5时20分TMZ 网站上的“我们得知当救护人员到达,杰克逊已经没有脉搏并且再没恢复”开始,他们就在“他已经死亡”,“这个未经证实”,“再一次说,他没有死亡!”等等言论之间来回折腾,删除、加上、再删除、再加上。大约在6时15分,维基终于因为超载而短期内显示了:“对不起,网站遇到了技术困难....无法链接数据库服务:错误未知。”

  新闻机构相对谨慎。福克斯新闻称杰克逊:“情况不能立刻确定”,而路透社则引用了TMZ网站的消息。《洛杉矶时报》首先称杰克逊昏迷,它在6时15分更新了它的信息:“深度昏迷的杰克逊到达医院后,医生宣布他的死亡”。随后,《洛杉矶时报》的网站就被挤坍了。

  这正是杰克逊为50场演唱会紧张排练的时间。不过杰克逊在此前已经把最早的几场演唱会时间后延。5月底 ,有报道称彩排进行到第45天,杰克逊只露了两天面。而一周之内,他就去了三次诊所。即将到来的演出和彩排对他是一种压力。但只有这样才能消解他目前的大部分债务。

  24日晚,杰克逊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为他的演唱会进行彩排。有媒体将这次彩排称作“他有史以来最好的表演”,但另外的说法却是在生命最后几个小时里,杰克逊表现得很疲惫,本应在晚上七点钟到达斯台普斯中心,但直到十点他才到达。无论如何,彩排强度和即将演出的精神压力对杰克逊糟糕的生存状况来说都是双重巨大的。

  杰克逊走的时候,身高178公分,体重却只有57公斤,拍拍他的背,会硌到骨头。50岁,他已不再年轻而且非常孤独,“流行将离我们而去”,英国《独立报》用这样的标题来缅怀杰克逊。而在此之前,杰克逊背负更多的是舆论压力,自虐的糟糕的生活状态、引起争议的娈童案,让媒体和公众里充斥了怀疑的声音。

  也许这样说不够善良,即使杰克逊已经红了40年,即使他有着超强想象力和不世出的才华,但在他尚未淡出公众视线,尚未完全贫困潦倒的此时猝然离世,好过被人们逐渐遗忘。他的音乐因为他的离世而永存。

  拒绝长大的人

  被誉为艺术天才的迈克尔·杰克逊一辈子都不希望过成人的生活,虽然,他永远也长不大的梦,被证明多么不合时宜

  本刊记者/王晔

  原定于7月13日从伦敦开始的50场全球巡演还没开场就永远落幕了。

  2009年6月25日,美国流行歌曲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心脏跳动骤停。再过两个月零三天,他就51岁了。

  2008年8月28日,迈克尔度过了自己成名以来最安静的生日,没有热闹的聚会,甚至不想再提他的乐园“永无乡”。

  我不想,不想长大

  花园里7个小矮人在唱歌,无花果和橡树上小鸟雀跃,美洲鸵和斑驴悠闲地觅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市向北开车一小时,就可以看到圣耶内村和迈克尔的儿童乐园永无乡。这个占地约1093万平方米的别墅区在始建时就花去杰克逊2200万美元。

  在永无乡里,迈克尔是长不大的童话人物彼得?潘,热衷于邀请十几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和他一起享受童话世界。2006年,迈克尔已经濒临破产,可他还是举债400万美元来完善彼得?潘乐园。

  “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对,他就会恨不得冲过来把你撕成两半。”1993年,已经成为天王级巨星的迈克尔·杰克逊在同样是非裔的女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面前首次说出童年和父亲。1964年,杰克逊6岁。一直梦想成为音乐家的约瑟夫?沃尔特?杰克逊让自己的五个儿子组成乐队“杰克逊五兄弟”,迈克尔·杰克逊担任主唱。乐队组成前,沃尔特对五个儿子进行了魔鬼式训练:一旦他感觉不满意,就会把刚4岁的杰克逊从腿上倒提起来一顿狂打。沃尔特还曾深夜踩着梯子从窗户爬进杰克逊的房间,带着恐怖面具,大声尖叫。自此以后很多年,迈克尔都会做噩梦,梦到自己在卧室里被绑架。沃尔特说他那么做,不过是想教会儿子晚上睡觉要记得关窗户。

  迈克尔非常恐惧用鞭打让他迅速成才的沃尔特,只要一看到沃尔特,他就会感觉恶心。在向奥普拉倾诉童年遭受父亲的虐待时,迈克尔突然双手掩面,哭了起来。

  永无乡的童话玩偶室里有一台老式的打字机,上面有一行未打完的字:“我们只想要圣诞节……”

  在永无乡里,迈克尔的童年梦得到补偿,童话世界里有的玩偶,都被迈克尔摆在玩具室的架子上。

  “只要你个头不到1米,你就很容易走进迈克尔。”这是从1964年就跟随照顾迈克尔管家的心得。“他有点害怕成人的世界,他根本就不必长大。”迈克尔之所以在第二起虐童案被证明无罪,一份儿童心理医师的证明非常重要。2003年,在多次和迈克尔与原告男童接触后,心理医生卡兹得出这样的结论:迈克尔只是一个“心理年龄退化到10岁左右的人。”卡兹医生绝非妄下结论,迈克尔一生接受过12次整容(虽然他只承认做过四次,其中包括1979年因为跳舞鼻子受伤后不成功的第一次整容和1984年头皮被演唱会烟火烧了之后的第三次整容),动手术最多的是鼻子,而鼻子的形状,越来越像彼得?潘的鼻子,小,鼻尖上翘。

  没有长大的迈克尔虽然经历了两次婚姻,但有没有成年人的性行为都是一个谜。他和第二任妻子黛博拉?基恩生有一儿一女,都是白种人。2006年,离婚后的黛博拉为了争夺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曾威胁说要出具秘密文件,证明两个孩子是通过匿名精子人工受孕所生,和迈克尔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第三个孩子迈克尔王子二世“毯子”,迈克尔承认是找代孕母亲所生。

  正是永无乡毁了迈克尔的一生。三十多年一直关注迈克尔的美国记者和人物传记作者兰迪·塔拉伯雷利说迈克尔一直活在“孩子、动物和虚幻现实之中,学不到应付真实世界的技能。”从1988年购买了永无乡后,他更是变得异常孤僻,彻底与亲人、朋友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除了永无乡外,一直想保护他的经纪人也扮演了坏角色:他需要心理治疗,但经纪人只会一味纵容他;他不知道计划,经纪人允许他肆无忌惮地花钱。直到2008年春天,因为无力偿还2450万美元贷款,杰克逊出售永无乡。

  找不到原来的我

  “我再也不回永无乡了。”

  2005年6月13日,迈克尔第二次娈童案当庭无罪释放,他当时就发誓不再回永无乡。事实上,自从1993年13岁男孩伊文?钱德勒对精神病专家和警察说迈克尔对他性侵犯,永无乡就不再是梦幻岛。伊文说和他发生过性关系的迈克尔“上身白,下身黑。”而在对迈克尔的体检中,医生证明迈克尔因为罹患白癜风,所以不得不用浓妆来遮盖脸上的斑点。那时迈克尔的脸,还没有完全变成白色。因为找不到更多旁证,“加利福尼亚州”以庭下和解告终,迈克尔被迫付出2000万美元,虽然迈克尔和经纪人都多次表示并没有付出那么多。

  第二次控告迈克尔性虐待的男孩是在一次慈善活动中结实迈克尔的,当时他罹患癌症,迈克尔不仅资助他治病,还把他带永无乡。男孩后来说“常常和迈克尔在一个房间睡觉,”但最终迈克尔再次证明自己的清白。

  第一次被告性虐待后,迈克尔就因为压力开始使用各种镇定剂和止疼药。到1993年秋天,因为药物依赖,迈克尔不得不取消第四张专辑Dangerous的全球巡演,花了几个月时间去专门戒毒。

  除了心理压力外,迈克尔还一直因为白癜风而苦恼。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迈克尔被诊断出患有白癜风和红斑狼疮,这两种病都不宜接受太多日照。与此同时,迈克尔急于把自己塑造成“会跳舞的男孩”,开始节食,到了1984年,1米79的迈克尔体重只有48公斤。而1993年被告性侵犯后,迈克尔更是长时间不吃饭。身边的助理说经常看见迈克尔走路跌跌撞撞。到了1995年后期,他经常会在录电视节目时因为营养不良继续不下去,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迈克尔并不愿意向公众承认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从10岁起,迈克尔就开始小心翼翼地维护他的公众形象。事实上,除了整容和虐童传闻外,在美国流行歌坛流行了40多年的迈克尔几乎没有任何负面传闻,倒是他对慈善的热心在整个流行乐坛上独一无二。迈克尔一人支持了39个慈善基金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2006年以个人名义为慈善捐款最多的个人。

  因为游说克林顿政府为艾滋病患者拨款,杰克逊被邀请到非洲加蓬共和国访问,在那里,他受到国王式的待遇。十万多人夹道欢迎,一个部族首领还给他“加冕”,迈克尔戴着金冠,签订了官方任命文件。

  美国人在享受迈克尔带来的音乐飓风的同时,也非常享受各种娱乐小报对迈克尔的各种诋毁。

  在两次娈童案都担任检察官的斯尼登在第二次正式立案时(第一次娈童案迈克尔并没有被起诉)准备了厚达50多页的控诉材料,而说到为何认定迈克尔会娈童时,他的解释是迈克尔曾经有过一次前科。为了收集证据,警察进入永无乡,用手铐将迈克尔的手锁到背部关进卫生间长达45分钟,而此后检察官和当地治安官都说迈克尔受到非常公平的待遇。有人为他抱不平,认为他被不公正待遇,因为是黑人。

  备受虐童案和失败整容折磨的迈克尔从2001年起就再没有出一张专辑,直到2008年2月推出《颤栗》25年纪念版。此时,迈克尔的白癜风已经非常严重。2008年8月永无乡被迫出售时,迈克尔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最有可能是红斑狼疮并发症)只能坐在轮椅上外出,他不得不全身包裹严实。

  迈克尔杰克逊逝世后,被人们认为最有种族歧视倾向的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很快表达了悼念之情,只有一个迈克尔杰克逊,他的音乐和舞蹈,跨越了种族、语言和国界。

  迈克尔杰克逊的亲友

  父亲:Joseph Jackson(出生日期:1929年7月26日)

  母亲:Katherine Jackson(出生日期:1930年5月4日)

  大姐:Rebbie (又名:Maureen Reilette,出生日期:1950年5月29日)

  大哥:Jackie (又名:Sigmund Esco, 出生日期:1951年5月4日)

  二哥:Tito (又名:Toriano Adaryll,出生日期:1953年10月15日)

  三哥:Jermaine (又名:Lajaun, 出生日期:1954年12月11日)

  二姐:LaToya Yvonne (出生日期:1956年5月29日)

  四哥:Marlon David (1957年3月12日)

  小弟:Randy (又名:Steven Randall, 1961年10月31日)

  小妹:Janet (1966年5月16日)

  第一任妻子:Lisa Marie Presley (1994年5月26日——1996年1月18日) Lisa Marie Presley出生于1968年,职业为歌手,是“猫王”Elvis Presley的独生女。她在同MJ婚姻之前曾同音乐人Danny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一女。

  第二任妻子:Deborah Rowe (1996年11月14日——1999年10月) Deborah Rowe,又称Debbie Rowe ,出生于1960年,德国同爱尔兰混血,金发碧眼,职业为皮肤科护士。她在MJ婚姻之前曾同一名职业为中学教师的男子有过7年的婚姻,但无子嗣。

  儿女

  长子:Prince Michael Jackson, Jr(出生日期:1997年2月13日,Debbie Rowe所生)

  长女:Paris Michael Katherine Jackson(出生日期:1998年4月3日,Debbie Rowe所生)

  次子:Prince Michael Jackson II(出生日期:2002年3月,为试管婴儿生母不详)

  教子: Michael Gibb (“Bee Gees”乐队成员 Barry Gibb的儿子 )

  最好的朋友:

  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著名美国女影星)迈克尔杰克逊漂白后的脸,就是按照她的模样设计的。

  自称迈克尔杰克逊朋友的人:

  小甜甜曾大谈如何受杰克逊的影响;

  “命运之子”说过如何从杰克逊的“太空步”中找到灵感;

  “外国蚂蚁农场”乐队表示,是靠翻唱杰克逊的歌曲获得商业成功;

  “超级男孩”承认在新专辑中借用了杰克逊的风格。

  这几位在mj爆出丑闻后,逐渐闭嘴不谈与他的交情。

  罗纳德里根:

  美国前总统,mj最有力的粉丝。

  巴特辛普森:

  《辛普森一家》的大儿子,他是迈克尔的粉丝,mj也很喜欢巴特这个角色,他们曾经在一个卡通片里出现过。

  彼得潘:

  长不大的小飞侠,mj很喜欢,据说他的鼻子整容时借鉴了彼得潘的鼻子。

  米老鼠:

  mj最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和中国人80后才被米老鼠陪伴长大相比,美国的50后,如mj,已经是和米老鼠共度一生的人了。mj画的米老鼠,如今也是文物了。

  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作品

  整理/罗屿

  迈克尔·杰克逊在5岁时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是“Climb Every Mountain” (《爬遍每座山》)。

  “杰克逊五兄弟”(The Jackson5) 乐队第一次登台亮相的地方叫“Mr. Lucky's”酒吧,J5的成员每人获得1美元的酬金。

  1968年,10岁的杰克逊和兄弟们离开家乡,来到洛杉矶发展。他们推出第一张单曲唱片《大男孩》,反响空前。第二年,另一张唱片《我想你回来》,短短6周内,销量就达200万张,位居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

  杰克逊五兄弟组合 1970年连发三张专辑:唱片《ABC》309万、《Third Album》160万、《Christmas Album》 130万

  1971年1月,重回故乡的五兄弟,被看作“全民偶像”,衣锦还乡。他们获颁家乡最高荣誉“金钥匙奖”。

  天王时代

  1971年杰克逊单飞,1978年扮演了《新绿野仙踪》的演出,延长了插曲,还扮演了稻草人。

  1979年之后,杰克逊的时代开始了,他发行了《疯狂》

  1982年发行了《颤栗》 ,《颤栗》的MV之前,音乐录影更多是被看作唱片的附属宣传手段。直到《颤栗》,唱片公司才真正把其视作艺术,首次采用了33毫米的电影胶片拍摄。

  英文名称:OFF THE WALL

  中文名称:(墙外)又名:疯狂

  发行时间:1979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专辑风格:节奏布鲁斯+舞曲

  销量介绍:2000万张(7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THRILLER

  中文名称:颤栗

  发行时间:1982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此专辑影响巨大,奠定了MICHAEL歌王的地位,BILLIE JEAN连续数十周排行榜首,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歌曲。

  销量介绍:1.04亿 (世界单张专辑销量第一)

  1983年5月16日,美国“25”频道举办大型现场演出《昨天,今天,永远》,杰克逊应邀演唱《颤栗》专辑中的《比莉?珍》一曲。音乐响起,杰克逊边唱,边向观众展示了他此后轰动世界的新舞步——“月亮舞步”。这是他花了1000美元向电影《灵魂列车》中的小演员、16岁的吉隆学来的,是一种刚刚在纽约街头流行起的舞蹈,但杰克逊进行了改良,从而打上了自己的标签。就连著名舞蹈家,84岁的弗雷德?阿斯泰尔,看过演出后也在第二天致电杰克逊,要他传授“太空步”的秘籍,并盛赞他是个伟大的舞者。

  1984年,杰克逊所属的唱片公司,为庆祝《颤栗》的成功,1984年2月7日为杰克逊举行了一次庆功晚会,共花费25万美元。开场不久,主办发开始朗读一则来自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贺电:“自从你踏上歌坛之路,你就俘获了众多歌迷的心,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你鼓舞了我们所有人。”

  2月28日,全美音乐最高奖——格莱美颁奖典礼举行。杰克逊一人获得了12项提名,共拿走了8项格莱美奖,创下了个人年度得奖的最高纪录。

  1987年,发行唱片《飙》。

  1991年,唱片《危险之旅》。

  1993、1996年,两度在中国台湾地区开演唱会。

  1995年,唱片《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一辑》 。

  1997年,唱片《血染舞池》

  2000年,迈克尔-杰克逊宣布退出歌坛。之后还发行了《万夫莫敌》(2001年) 都是老歌的新专辑《Number Ones》。

  2009年3月,宣称7月要在英国氧气体育场开演唱会,此时他无力偿还欠下的5亿美元债务。他手里捏着医生的体检证明,兴奋地说要唱够一百场。因为传说他患有皮肤癌,当时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他的健康担保。

  7月没到,天王陨落。

  2009-06-29 来源: 新世纪周刊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7-5 10:45:34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4楼 发表于: 2009-07-05


论“优秀干部”和“被表彰”大楼的倒掉[转帖]


   
  前不久,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党委副书记柴四清因为嫖娼吸毒而被开除党籍。而此前,他被评为当地的优秀干部。最近和柴四清一起倒掉的还有上海在建楼盘“莲花河畔景苑”。据一负责人介绍,这个楼盘曾被上海建设部门表彰过,荣获“文明工地”称号。
  由此看来,倒掉的都是最“优秀”的,无论是人还是楼。人们不禁要问,优秀的东西都倒了,那么剩下的那些不优秀的呢?按常理讲,一个人还是一个物,只要他是优秀的,就肯定比一般的好。吊诡的是,所谓“优秀”的倒了,而“不优秀”却没倒,究竟原委何在?
  柴四清是优秀干部,有证书甚至奖金为证,估计是假不了。就是这样优秀的干部去嫖娼吸毒,被一个帖子撂倒后竟然声称被陷害。事情经过很清楚,视频和截图上一点也没有柴书记被强迫的痕迹。显然,柴书记的意思是有人诱使他犯错。不过,有句俗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么粗浅的道理难道柴书记不懂?就在柴书记倒掉后,有民众反应,说他侵吞赈灾粮款,开价值70多万的名车,包养三四个情人……很难想象,这么“优秀”的干部要是不倒天理还真不容。
  上海这个“被表彰过”的楼盘更是邪乎,整幢大楼瞬间倒掉,连根拔起。有趣的是,这个新闻事件成了香港大学在上海招生的面试题。大楼倒掉后,当地政府已经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媒体也是小心翼翼,说发现有和现任官员重名的公司股东。后来也证实,多名股东在政府任职。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政府公司。大楼倒掉的原因被当地政府初步认定为施工不当。而日本的电视台详细的报道了这件事,并且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他们还对中国的楼市泡沫进行了质疑。他们把这次倒楼事件定性为不可思议的“童话”,这是不可能在日本发生的。还是日本媒体实在,几句话就点到要害。
  曾经“优秀”的倒了,“不优秀”的还远吗?公众内心的焦灼再一次对“优秀”的产生程序进行了质疑。是谁评出来的优秀干部?又是谁表彰的优秀楼盘?在这所谓“优秀”产生的背后有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像柴书记这样早被群众切齿的官员却当了上了“优秀干部”;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的楼盘却被表彰了。这样的“优秀”在公众的心中被扔进了垃圾桶,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同时,“优秀”产生的背后是潜规则的盛行,利益的置换,权钱的交易……
  说到底,这些所谓的“优秀”并不是公众所认可的优秀。干部优秀与否不是干部自己说了算的,楼盘优秀与否也不是开发商买个称号就算数的。这一切都应该由公众来评判。话说回来,公众认为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是倒不掉的优秀。一个官员如果受到公众爱戴和拥护,一个楼盘如果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你说他们不优秀,会有人信吗?金杯金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靠旁门左道糊弄来的“优秀”,怎么能不倒掉?让人担忧的是,倒掉的不仅仅是某个官员或某个楼盘,还有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和社会凝聚力。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5楼 发表于: 2009-07-05

新华澳报:陈水扁为何不理妻子劝告图当"烈士"?[转帖]

      中新网7月2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2日刊出署名富权的文章说,陈水扁的贪贿案即将审结。尽管民进党意图以陈水扁的“司法人权”来掩盖,但终究难掩藏扁贪贿事实。这一点连陈妻吴淑珍也心知肚明,写信给扁责骂他图当“烈士”而不顾家人,要求他尽早认罪。然而,陈水扁却不为之所动,相反还意图作最后一“搏”,就是企图能保住已转移到境外的巨赃款,“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即使自己可能被判较长刑期而享受不到,也可为其儿孙后代留下后路。
  文章摘录如下:
  陈水扁的贪贿案即将审结。尽管从“程序正义”的角度看,检调单位和法院在办案和审案的过程中,在程序上有一些瑕疵,但从“实体正义”的观点看,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贿、伪证等犯行,已是确凿无疑。因此,某些瑕疵并不妨碍“司法正义”的成立。尽管民进党意图以陈水扁的“司法人权”来予以掩盖,但终究也难以掩藏陈水扁贪贿的事实。这一点连陈妻吴淑珍也心知肚明,写信给陈水扁责骂他图当“烈士”而不顾家人,要求他尽早认罪。
  然而,陈水扁却不为之所动,相反还意图作最后一“搏”,就是企图能保住已转移到境外的巨赃款,“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即使自己可能被判较长刑期而享受不到,也可为其儿孙后代留下后路。先让陈幸妤带其三个小孩出去,陈致中、黄睿靓夫妇万一也被判刑入狱,陈幸妤再将其女儿也接到美国, 将来陈致中夫妇官司解决之后,再赴美全家团聚,将来也不会再回来了。因此,便导演了其女儿陈幸妤要求“出境”大戏。
  扁除了是利用陈幸妤容易情绪失控的性情,在前往看守所探望他时轻易地调动起她的歇斯底里性格,表演了一场“情绪崩溃”的悲情戏目,以图引发世人同情之外,还亲自出马,写了封“一一九”的求救信给马英九,要求“马兄”能法外施恩,下令“法务部”让陈幸妤到美国注册读书,在绿营中煽起悲情。
  陈水扁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利用陈幸妤要到美国留学的“一生最大愿望”,让其在到美国“读书”期间,待到台湾驻美记者跟踪采访她的兴趣渐渐消淡,有所放松之后,就到银行处理那笔据说多达八十亿元新台币的资产,将之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至少是不能被冻结。另外,也是要把小孩带离台湾,她的长子赵翊安已到了入学年龄,今年九月就要进小学,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实际上,随着案情的深入侦审,陈水扁转移到海外的赃款越揭越多。除了是陈致中所承认的存在瑞士的5.7亿元新台币之外,还有美国的80亿元,日本则是更多。其中,在瑞士的5.7亿元,陈家已声称将会汇回台湾,尽管至今仍是说说而已,尚未付诸行动,但毕竟是已经曝光,并已亲口承认,因而是不可能实施再次转移的了。现在最亟待处理的,就是存在美国的80亿元,及在日本的另一笔巨款。
  在日本的巨款,因有陈水扁的死党金美龄、许世楷等帮忙,应属暂时无忧。而在美国的80亿元,陈家本已有其代理人黄芳彦为之看管,但美国已经注销其签证后,他已成为“黑人”,没有身份代陈家到银行办理任何手续。陈致中夫妇曾以“注册入学”为由,前往美国处理户口,但陈致中夫妇已被实施出境管制,陈水扁就只有寄望于当时尚未卷入“扁案”,仍享有出入境自由,恰巧也要到美国考试的陈幸妤的身上了。
  但前段时间陈幸妤在赴美国考试期间,由于最喜欢拍摄她歇斯底里地吼叫的电视记者盯得很紧,陈幸妤来不及再次转移赃款。因此,只能改变计划,待到陈幸妤正式到美国留学后,等到每天跟拍的媒体已经欠缺新鲜感而厌倦、有所松怠之后,再行转移赃款。而陈幸妤一来确是有着要到美国留学的愿望,二来在陈家声名狼藉之下,在台湾的日子很不好过,连儿子赵翊安要到学校上学也受到同学的排斥,心情很不好,也希望能到美国以读书来躲避,因而陈水扁就确定把再次转移资产的重任交给了陈家最后一个未被起诉,也未被实施出境管制的陈幸妤。
  然而,检方对扁家动向早就了如指掌,突然控告陈幸妤犯有伪证罪,而陈幸妤为了自救,也承认了伪证罪。这就正合检方的“合尺”,当即四面导致,也成了被告及被管制出入境。于是,就有了陈幸妤在探监时情绪崩溃、泪洒现场的一幕,更有陈水扁亲自致函马英九,声称倘陈幸妤去不成美国,她可能会想不开,可能会导致三种后果,一是情绪失控而精神错乱,二是自杀,三是可能带三个小孩自杀,希望马英九与“法务部”让陈幸妤到美国注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马英九却是以“同情,但在法治下无能为力”来应对之。从法治观点看,马英九的反应是无可厚非的,因而连那些经常“逢马必反”的“挺扁派”,也不敢指责。但是,却会在社会上引发“人情”争议并发酵。而伪证罪也不是算大罪,并非一定要管制出境不可。因此,“法务部”已有所考虑。
  为了阻止陈水扁一家再次转移其在海外的赃款,台湾司法部门应从法律程序入手。比如,透过国际反洗钱组织-艾格蒙联盟通知美国,冻结陈水扁一家的存款户口,以防止其再次清洗黑钱;又如,透过国际刑警组织的渠道(台湾当局虽然不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年会,但仍有与其发生业务联系),知会美国方面,以陈幸妤己被列为被告,依照美国的入境管理法律,应当吊销她的学生签证和入学资格。由此,陈水扁即使是写多几封求情信,这张“悲情牌”也将打不响。[稿源:中新网]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6楼 发表于: 2009-07-05

贪官陈良宇在狱中玩不玩“躲猫猫”? [转帖]


  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最近被党中央开除出中央委员会,比较怪异的是,陈良宇是先被开除,再由全体会议追认。按照中央的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被开除必须通过全体会议表决,但在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先开除后追认,足可见得陈良宇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的主持人杨锦麟先生以读报闻名天下,他在近期的一次读报内容便涉及到陈良宇在秦城监狱的情况。陈良宇在狱中的情况一经披露,便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很多人在感到出乎意料的同时不禁要问:一个罪犯为何能享受到如此高级的待遇?据称,陈良宇每天的生活费是200元,单人住房达到20平方米,而且配备了高档马桶等设施。还和一般犯人不同的是,在服刑期间,陈良宇不但可以不着囚服,而且还能身穿西装、打领带。
  秦城监狱有中国第一监狱之称,秦城监狱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附近,虽然秦城监狱是中国最著名和最神秘的监狱,但很多北京人至今都不知道它的具体地址。有资料显示,这里不仅关押过满清要员、国民党将军、而其还关押过四人帮、陈希同、成克杰、王怀忠等高级别的囚犯。在以往,历次政治运动后都会有不少的人走进秦城监狱,现在的秦城监狱似乎已经成为了高级别贪官的专用监狱,当然,诸如刘晓庆那样的明星大腕偶尔也会有机会入住。
  了解到陈良宇在狱中的情况后,舆论哗然,因为每天200元的生活费可以说足以让监狱外的很多平民垂涎欲滴。在常人的印象中,监狱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哪能有这么好的待遇?秦城监狱的级别虽高,也不应该对贪官如此优待。一些评论人士更是挥毫对这种情况进行大加批评,认为没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起不到最大程度震慑贪官的作用。
  贪官确实可恶,诸如陈良宇这样的大贪官更是让人深恶痛疾,很多人巴不得陈良宇被处以极刑,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所干的伤天害理的事情实在是罄竹难书。陈良宇在秦城监狱中的待遇很好其实是笔者早就知道的,虽然很多进去的官员罪大恶极,但几乎都能享受到陈良宇的这种待遇,在秦城监狱,陈良宇的享受并不比其他贪官高级。
  之前同样在秦城监狱住过很久的贪官陈希同、王怀忠当时的待遇同样也很好。陈希同不仅仅可以自己提前点菜,而且还能和管教时不时地打打球。陈希同在监狱里依然改不了他的那个臭脾气,因为有时候自己的要求被看管监狱的军人拒绝,结果竟然大吼大叫,而且不乏自知之明地称自己是“北京的大贪污犯老陈”。据称,秦城监狱里面的设施很齐备,可能就是没有空调,王怀忠在夏天的时候,往往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放一盆凉水,以缓解炎热程度。另外,秦城监狱里面好像还能养花,所以,在里面的贪官确实算是非常享受的了。
  有人看到陈良宇在监狱中还能配备冰箱,这种待遇看似高级,其实在国外条件好的监狱中,普通的犯人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2008年9月,笔者在参观日内瓦监狱的时候发现,该监狱里面不仅有冰箱,而且还有电视机,只是房间不如陈良宇他们的大而已。而在中国南方的某些城市,笔者发现,看守所简直就不是人生活的地方,里面不仅伙食不尽人意,而且每天都有人在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在对陈良宇这样的高官在监狱中享受高级待遇愤愤不平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一下其它监狱中的人的生存状况呢?
  据说,陈良宇的辩护律师高子程前一段时间随家属探视过陈良宇,他向外界透露,63岁的陈良宇现在两鬓斑白,但精神比“双规”之时要好很多。很显然,陈良宇不仅仅在里面生活好,而且还不像其他犯人那样要去被迫玩“躲猫猫”的游戏,秦城监狱真不愧为中国第一监狱。假如秦城监狱的这种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得到大力推广,其它监狱中的犯人也能享受到这种人性化的待遇,那便是民众之幸了。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7楼 发表于: 2009-07-05


“皇粮”与“俸禄” [转帖]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谈到要组织一次书画笔会大概要花多少费用,当中一位嘴里嘟啷着我呷的是“皇粮”拿的是国家“俸禄”不在乎钱不钱的问题,此话无非要表明自己与在座的其他人不一样的身份,彼此不能相题并论。“皇粮”与“俸禄”是中国旧时封建官吏的口粮和薪水沿用至今是人们惯以标明身份的象征,是阶层的最高符号。人们通常指的“正”牌与“杂”牌的本质区别就是“内”与“外”的区别,现行的人事制度把编内和编外严格区分开来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等级的划分。过去同一单位有正式工,合同工和临时工,工资和待遇也有严格区分。
  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有女孩嫁人要嫁吃“皇粮”的,以示自己在当地就要高人一等,那时的“皇粮”指的是农村以外的口粮,不种田有饭吃的人通称为“皇粮”,是令人最为羡慕的,种田的人不一定有饭吃。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差别有很大的改观,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在的“皇粮”和“俸禄”是指准公务员身份的人,是当前挤破脑袋想入门槛的群体,此处是归避风险的最大港湾,不过这支队伍由1978年的50:1到1996年的30:1今年已接近18:1,也就是说国家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吃“皇粮”的事业单位人员)由1978年的3673万人到2009年已接近7000万人,18个老百姓供养一个公务员,财政每年需要增加工资性支出占国家财政新增收的64.5%,还有很多地方自订的编外工作人员未纳入国家财政支付,由地方政府自行酬处,实际上,现有的“皇粮”不再像过去那样显得神秘,只要没有大的灾害和战争,普通老百姓吃饭都不成问题,要真是有那么个情况不说是老百姓,“皇粮”恐怕也很难保;至于“俸禄”与其国家供给,不如说是老百姓供养,纳税人供养,当国民生产总值低于或高于社会生产总值时,国家起到了调节和杠杆作用,才能使国家机器得以正常健康运行,长久以来,造成体制内外两重区别根本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利益分配差别,讲得更为透切一点就是生产、经营与纳税后支配的区别,通常价值的体现在于税收,掌握税收和财政者自然是管理者,财税最后如何分配,合不合理当然也是管理者说了算。前面提到每年新增的财税一大半用于公务员工资性支付,亭台楼所的建设,还有日常自上而下数不胜数的会议、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政策性补贴及其它费用支出等,还有行政级别差补的一大笔财政支出,要占据整个财政的半壁江山,而实际用于民生本身的只有通过发债和“赤”字弥补。也就是说,只要占编,人这一生生老病死所有支出国家财政全包了,差别的实质也就在于此,这支队伍是绝大多数人做梦都想加入的。
  杭州的这次公车改革正是他们看到了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良心发现不能再长此以往了,下定决心痛改“顽症”,早在很多年前,河南也尝试过此项改革,终因触及的部门和有头面的人太多,不得不流产。笔者多年前也为此算了笔账,单项改革全国单从能源、公车维修和工资性支出,每年至少增加财政支出在七千个亿以上,尚不包括购车款。按照规定,凡副部(军)级以上干部用车的标准40万左右/台,正部级为50万左右/台,且四年更换一次,一个副部级干部退休后个人年财政性支出大概在40-50万左右(文件规定),可想而知,全国这个级别的干部有多少,又每年新增多少,照这样计算,国家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恐怕远快于经济增长。由此可见,享用“皇粮”和“俸禄”的优越莫过如此。
  比此更“牛”的是,享用“皇粮”和“俸禄”却专干自己的事的人,委实可在大众面前炫耀一番,尽管这些人除了“皇粮”和“俸禄”外,还有一个级别待遇,各省的文联和官方社会团体就有一批这样的人。虽不是公务员却参照公务员管理,享有准公务员待遇,他们常年不用坐班,借“艺术”之名利用外界高调解读自己的职务大大方方赚自己的钱,个人年收入在300万到1000万不等乃至更高(因地域不同而受影响),像这种既吃“财政”又没谁管常年打着“艺术”的幌子利用“职务”之便在外大捞特捞不受纪律约束的人全国约有十数万人,本级财政累计支付每年高达上亿。陈绍基在未出事之前拟拿出1500万要当“国”字牌某专业协会副主席的愿望,也就不难解释了。更为令人担心的是,一旦“皇粮”和“俸禄”附于其身,却又为何很难脱于其身焉?问题就出在的“进入”和 “退出”机制上,这支队伍占有的比例越低,也就越精干,科学决策越能落到实处,民众的实惠也就越多,创造财富者(劳动者)也就越有干劲,民众未来的希望也就越大。享用“皇粮”和“俸禄”若知是人民给予的,理应得到人民更多的信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以充分体现。中央党校研究室等部门的联合调查发现,截至2006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越过5000万的有27310人,越过亿元的有3230人,而过亿的2932人是享用“皇粮”和“俸禄”的高干子女,占整个亿万富豪的91%,余下像“黄光裕”式伴着权贵发迹的又不善经营的人物。若流之求长远,必加深思也。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旧时朝廷百官恭维皇上的惯用用语,每每发现有不少大小臣们在说这句话时,都各自心怀鬼胎,背着皇上尽是干些伤天害理,败坏朝廷的事,搜刮民财,中饱私囊;由于平时又善于察言观色,利用虚假信息和粉饰场面以讨皇上欢心来掩饰自己不可告人的伎俩,并试图得到皇上更多的恩赐。正义、忠良、狡诈、欺骗、心怀叵测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整个朝廷乃至皇上难辨真伪。中国近代史上导致封建旧制循环更替,如果当年的“皇粮”和“俸禄”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彼此都争相让给有更多才华,更多抱负,处处心系百姓的人去“吃”和“拿”就不会觉得象山竽一样很“烫”手,整个民族和社会真的在进步了。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8楼 发表于: 2009-07-05

强硬回应安理会制裁的朝鲜始终是个大问题! [转帖]

  朝鲜半岛始终是个问题
  2009年5月25日,朝鲜当天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对此做出表态。奥巴马的声明内容如下:
  “今天,在违反国际法的情况下,朝鲜称进行了一次核试验。该国很有可能还企图再发射一枚短程导弹。(注:据韩联社报道,朝鲜继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又陆续发射了三枚短程导弹。)依照(朝鲜)此前的声明与动作来看,这些举措并不意外,这是让所有国家都深切关注的事件。
  朝鲜发展核武器及弹道导弹计划的企图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朝鲜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直接且不顾后果地向国际社会发起了挑战。
  朝鲜的行为加紧了东北亚地区的紧张态势,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这些挑衅行为只会加剧朝鲜的孤立地位。除非朝鲜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扩散的企图,否则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朝鲜具有威胁性的行为所带来的危险使国际社会有理由采取行动。我们已经并将继续与参与六方会谈的其他各方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国展开合作。”
  2009年5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此次核试验是加剧东北亚紧张局势,并威胁区域安保与稳定的行为。俄罗斯只能将其视为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的行动。”
  2009年5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召见朝鲜驻俄罗斯大使,就核试验表示遗憾,并敦促朝鲜重返六方会谈。俄罗斯外交部当天通过声明表示要求朝鲜尽快重返六方会谈,从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区域安保问题。声明称,俄罗斯外交部重申了对朝鲜第二次核试验和短程导弹发射感到担忧。
  2009年5月28日,在韩国访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兼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表示,中国人民也反对朝鲜实施核试验。尤其东北亚地区居民对朝鲜核试验造成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非常担忧。对於朝鲜的第二次核试验,中国政府也已经表明坚决反对。中国将壹如既往地支持韩半岛无核化,并最终实现无核化。不论从韩半岛、东北亚乃至世界和平和中国的利益出发,朝鲜都不应实施核试验。
  现在的形势是朝鲜核问题或许交到安理会谈论。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在内正在酝酿制裁,思考对策。
  2009年5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日本和韩国的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闭门磋商,讨论一份有关朝鲜核试验问题的安理会决议草案。
  此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日本、韩国的代表已于26日就朝鲜核试验问题举行了闭门磋商。与会各方认为,朝鲜25日进行的核试验违反了国际法,威胁地区和平与安全,需要国际社会“直接、认真地对待”。
  加拿大的评论人士则认为环顾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有制衡和约束朝鲜的能力,并建议中美应该紧密合作来应对朝鲜的“核挑战”。(长恨此身非我有 网易博客)
  
    朝鲜拿什么赌明天?
   5月25日,朝鲜又不管不顾地进行了一次核爆,结果搞得是四邻不安,联合国安理会不得不就此召开紧急会议,安理会临时主席会后发表谈话指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一致认为,朝鲜核试验违反了安理会2006年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谴责”,并表示安理会将在近期通过一个决议对朝鲜加以约束。
  这年月,要看清朝鲜已经很难了。你不知道它在想什么?要什么?最终想干什么?他给人的感觉好象一直在“赌”!而“对家”是谁似乎很难搞清楚,是美国?韩国?日本?还是中国、俄罗斯、联合国?也许只是他自己!总之,现在搞清楚朝鲜人的想法很难,上海话叫“拎不清!”
  自从美国换了新领导人,朝鲜就一直“蹦得”,似乎总想找点机会和美国人过招,朝鲜人也知道,这个世界还是美国人的天下,谈大事还得找美国,但这次美国人也学油了,就是不搭理朝鲜,而对全世界的其他的热点国家,美国人都温和虚假地捋了一遍,惟独没给朝鲜人任何眼色,连正眼看都没看他一眼。这让朝鲜领导人很郁闷,因为打骂都是“对手”,处境还算“平等”,而不理不睬,让朝鲜领导人很尴尬,说好听的是没有对手,说难听的就是没人和你玩!这就很孤独了,很郁闷了,是被完全抛弃的感觉!
  结果,朝鲜先从小做起:杀女教师,停办工业园区,禁止旅游,停开南北火车,后玩大的:发射卫星,退出六方会谈,恢复核设施,轰走核查官,活捉女间谍,直到再次进行核爆,总之,你们越不理我,我就越折腾给你们看,看你们能忍,还是我能折腾!最有意思的是,朝鲜越来劲,国际社会反而越加“沉着”,好象所有的密切关系方都知道,现在的朝鲜尽管拥有了核弹,但也只能是自己炸自己,而除了书面和口头的谴责,最好什么也别做,让他自生自灭!
  美国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再对朝鲜直接动武了,否则他们在华盛顿广场上的韩战纪念碑就白修了;中国也不会再会为朝鲜“保家卫国”了,朝鲜就是朝鲜,中国有那么多临国,为什么一定要为朝鲜把自己搞得死去活来?总之,朝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是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四强包围中的“死穴”,想动弹都难。
  60年来,朝鲜为了生存,几乎所有的招儿都用了,发动战争,劫持人质,炸毁客机,开发核武,试射导弹,当然,其中也有装模做样的和谈。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本质一切都没有变,还是一个典型的国际“玩闹”,而所有关心朝鲜的人,现在所要考虑的就是下一次朝鲜用什么来“闹”!拿什么来“赌”!
  当然,肯定不会是拿“背心和裤衩”!(虾道 新浪博客)
  相关新闻
  朝鲜强硬回应安理会制裁
  据新华社电 朝鲜外务省29日发表声明说,如果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就朝鲜核试验问题对朝鲜实施进一步制裁,那么朝鲜将“不可避免地”采取进一步“自卫”行动。
  据报道,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日本、韩国各方已就扩大对朝鲜制裁原则性达成一致。(燕赵晚报 )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89楼 发表于: 2009-07-06

中国古代美男子简介[转帖]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二、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但是这位先生的帅名却又多少来得有些蹊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从来就没有哪部正经的史书甚至野史笔记里说过他是如何如何的帅,唯一的佐证便只有他写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赋》了。在那篇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接着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爱丑陋的妻子,与她生了五个孩子,从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毕竟大家都比较相信帅哥,于是就听信了宋玉的话,而“登徒子”却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除了这篇赋之外,就再也寻不到一分一毫关于宋玉之美的蛛丝马迹了。

  据说,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没有因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场上混得还是比较差的,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虽然靠写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过楚王,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连提点建议都没被采纳。但他并没有从此自弃,而是投入到创作中去,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骚体的基础上变化出一种新体裁----赋,虽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算是不辱没师门了。其作品文字华丽,对事物刻画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赋》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据说是一篇赝文,很多人都说它并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考证宋GG是一位帅哥倒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假若真是别人写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该是得到时人或晚近之人公认的了,否则的话,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夸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的。无论事实如何,宋玉终归是顶着了一顶帅哥的高帽了,他的帅名也早已流传千古,虽然多少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虑到他才子词赋家的身份,入选这份美男榜还是不遑多让的。

  三、子都

  子都《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佬。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上好几个小时,由此也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满嘴仁义的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且听我慢慢道来……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年》里便记载了他因争车未遂而在阵前射杀己方大将颍考叔的光荣事迹,由这一点看,子都老兄多少还是缺了些大丈夫应有的宽广心胸和英雄气概,只能将其归入偶象派一类了。

  虽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大帅哥子都毕竟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各位看官或许会感到奇怪,要问我为什么在开篇第一句便说出一句废话来。没做国君之前,当然是公子了,难道是乞丐不成,这一句话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是有那么一点,然而尽管如此,我却还是要说,因为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拍公子鲍的马屁。你公子鲍不是喜欢布施恩惠于国人吗?(由此可见公子鲍恐怕亦心存夺国的野心)好,老娘我帮你布施;还不愿意吗?还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国的江山也献给你做交换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的biangbiang声,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当然,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鲍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至于他做了国君以后的表现,我却只能遗憾的说声“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五、邹忌

  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内涵了,通常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邹忌更愿意别人注意他内在的东西,比如说他更希望人们赞美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时邹忌的梦想,就是有一个比他更漂亮的人来代替他的苦恼。每天清晨,这位齐国美男子起床后都会站在一面铜镜前忧郁地低语: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有点象白雪公主的后母)?而魔镜总会歉疚地告诉他:很遗憾,我的主人,迄今为止您依然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每当魔镜说完,它总会看到对面的邹忌忧伤地哭泣,像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直到有一天,魔镜突然对邹忌这样说:我的主人,您终于不再是齐国最美的男人了,城北来了一个叫徐公的男人,他现在才是这里最美的男人。

  这一天,是邹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于是邹忌问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樱桃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又问小妾,妾回答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鹌鹑和仙鹤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复问客人,客人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云杉一样没有可比性。

  过了几日,邹忌见到了这位在别人眼里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邹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宫奔去。在王宫里,邹忌与齐威王边饮酒边聊天。邹忌说: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让我给她买樱桃吃;我的妾想让我给她买野味解馋;我的客人想让我给他批几方木头盖房,所以都说徐公不如臣美,但事实上我与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鹌鹑、狗尾巴草,这证明我受了他们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国之道……

  齐威王听了邹忌一番话,陷入了沉思……

  翌日,齐威王召邹忌觐见,一脸神秘地对邹忌说:爱卿,你又是齐国最美的人啦!邹忌不解,问:为何?齐威王笑嘻嘻地说:寡人已经把那个城北的鸟徐公毁了容,现在你老婆再夸你漂亮当然就不是蒙蔽你啦!

  自此,人们都传说邹忌疯了。据说有人曾看到过他,已经变得神志不清,只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只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六、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七、吕布

  吕布字奉先,三国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温侯,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美女多半自恋,美男也不例外。吕布在丁原手下,虽说也是“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有模有样。新归董卓后更是盲目追求“名牌”,“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整个一个天皇巨星的打扮!我敢打赌,麦克•杰克逊出场也没他这么排场。连国内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禅也对他一见倾心。

  吕布不但善用画戟,就连射箭也有超乎寻常的本领,神乎其技的“辕门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其武艺之高超,就算关羽、张飞、刘备三人联手,也才勉强赢他。就个人武艺而言,吕布在三国时代可谓无敌于天下。

  但其为人反复,无仁义,叛伏无常。他原为丁原的义子,那个被他“怒目而视”的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马和金珠玉带就令他谋杀亲“夫”(丁原)投奔新“夫”(董卓)。这也难怪小吕,他出身贫寒,除了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外一无所有。就象平民出身的绝代佳人,面对用法拉利(赤兔马)和钻石黄金追求她的世界首富(董卓),又有多少人会不抛弃“旧爱”(丁原)呢?吕布成为董卓部下后,又因与其小蜜(貂禅)私通,因恐东窗事发而与司徒王允合谋杀了董卓。曹操征讨徐州时,吕布趁机偷袭其根据地,后与曹操反复征战,因被水攻,以及部下候成叛变而投降。

  在白门楼,吕布被擒。刘备对曹操说,“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实他知道自己妒忌丁建阳、董卓,因为他自己也想得到吕布。吕布实在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溺爱,而爱总是让人盲目的。他明白任何人得到吕布都会溺爱,英雄如曹操也不例外(想一想后来他怎么对待关羽就可见一斑)。如果这样,曹操或许会步丁建阳、董卓后尘,这样自己就少了逐鹿中原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他不希望吕布死。然而他不能忍受曹操得到吕布这个事实。他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这就是刘备的逻辑,所以他更希望吕布死。曹操虽然很想得到吕布,但他也不想成为丁建阳和董卓,只好把吕布给杀了。“红颜薄命”原也适用于三国第一美男。

  八、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九、卫玠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侃侃而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候对着进不去的BBS也时不时会唉声叹气一翻)。

  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带上新妇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卫玠并不买帐,他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所以我们的fans在追星的时候都应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挺适合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