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9451阅读
  • 558回复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90楼 发表于: 2011-01-05
Re:访美收获:找到朱民英同学
引用第389楼龙卷风于2011-01-05 19:03发表的 访美收获:找到朱民英同学 :
    
      去年访美寻找老同学的大收获之一是找到了失去联系四十多年的同班同学朱民英。
      民英是从台山实验小学考入一中的,在小学时就认识。虽然他小学和我不同班,但我记得他住在环城南路(靠近金紫里那边),我在一小读书时常到他家里借阅《少年文艺》看。
.......


龙卷风:元旦期间与担大旗的李同学谈到您的这张颇具历史性的珍贵照片,李同学以前也曾听同学说过,她很想收藏。我要求她把电邮地址给我,就能实现她的愿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91楼 发表于: 2011-01-05

蔡学长:OK ,请将历史照片(另发)转给我们“伟大的旗手”(可不是指“JQ同志”),并请代我向她问好,我自小学毕业以后与她很少联系,校庆时知她在美国,但未知详情,祝她新年安康吉祥。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1-05 23:29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92楼 发表于: 2011-01-06
引用第391楼龙卷风于2011-01-05 22:47发表的 :

蔡学长:OK ,请将历史照片(另发)转给我们“伟大的旗手”(可不是指“JQ同志”),并请代我向她问好,我自小学毕业以后与她很少联系,校庆时知她在美国,但未知详情,祝她新年安康吉祥。


龙卷风同学:我会尽快将历史照片转寄给我们“可爱的担大旗手”,并转达你对她的美好祝愿,相信她会很开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93楼 发表于: 2011-01-07
访美收获:找到朱民英同学
        
       还有一个趣闻,在我一本保留至今的初中作文卷中,有一篇《记一个艰苦朴素的人》,是写朱民英同学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的。不过写得并不好,林老师只评了72分。这可能是我中学作文得分最低的一篇。主要问题在于:我描写主人公的“光辉事迹”不是根据民英特点概括的,而是按报纸上英雄事迹“拔高”的。现在看来,选 “艰苦朴素”主题写民英并不太合适,他因家境好(他母亲文革前就当校长)而较难挖掘艰苦朴素“事迹”,我只好“合理想象”了。实际上,我班有不少贫下中农子弟很艰苦,周末从一中回家乡干农活,没钱坐车,只好步行往返,如选他们的素材写“艰苦朴素”,内容就会比较动人。可是因为不熟悉,我没有写这些同学。

      我还注意到,在这篇作文中,我用来修饰民英讲话的状语“慢条斯理”,被林老师划了红线。我班同学都知道,民英说话语速是“急性子”,林老师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我估计他划线是表示“货不对板”。如此遣词造句,说明当时我“文化水唔平”,批改时很可能令林老师“喷饭”了。尽管如此,民英是我班同学中唯一成为我初中作文中的主人翁这事,仍不失为佐证我与民英有良好同学关系的证据,不然我就不会选择他为“光辉形象”。

     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回忆了几件与民英相关的往事,现在看起来也很有“历史沧桑感”。

     其一,我在“卫生室的故事”中回忆:1964年秋台山一中新生报到之前,在班主任谭槐俊老师的安排下,我和朱民英等台城同学去我班男生宿舍四舍杀臭虫。那时“人瘦虫肥”,床板有臭虫是很平常的。臭虫生命力很强,即使没有人血吸,饿“瘪”了,仍能藏在床板缝里活好多年,一旦闻到人气就爬出来吸血,咬得皮肤上长起一个个小疙瘩,真令人讨厌。谭老师和我们一起把“勒架床”的床板搬出室外暴晒。我们先在地面用力“洞”(撞击)床板,一下子就可以震出很多臭虫。在地下乱跑的臭虫的下场当然是被处以“极刑”。接着对每块床板、每条缝、每个孔,每个可疑部位,都涂上杀虫药水。半年后,谭老师写的学期鉴定还表扬了我们的“杀虫业绩”。这些年倒是很少听说有臭虫了,不知是不是“除四害”的功劳(开始曾把麻雀列为四害,后来发现弄错了,用“臭虫”取代之)。

       其二,文革初期,我和民英都成了“黑七类”而被排斥。那时,很多政治待遇都被剥夺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晚自修,“红五类”(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子女去参加全校会议听传达,我和朱民英因属“黑七类”(地、富、反、坏、右、资本家、走资派,朱民英母亲任小学校长成了“走资派”)子女,没资格参加会议,两人在空荡荡的北院无所事事。作为“靠边站”班长的我百感交集。民英虽然似乎若无其事,但我相信他心里也是很不好受的。    

      自一中毕业后我与民英就失去了联系。2009年一中百年校庆时我寻找64秋初4班老同学,听说民英下乡回来后出国了,据说是在餐馆做,但究竟是打工,还是当老板,我班同学没人知道,所以直到校庆编写同学通讯录中,民英地址仍是空白。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2010年7月27日在纽约与文嫦、国威和启明的聚会中,我意外得到了民英的信息。国威在聚餐时很高兴地说,认了两位同村JJ。原来国威与文嫦一攀谈,发现他与文嫦、宝珍是同村(仅籍贯同村,此前他们连同在纽约也不清楚,更不知道是同村的),两人PK一下年龄,国威只好"甘拜下风"认文嫦为JJ了。令我意外的是,国威还带了几张朱民英的照片来。他告诉我,民英是他在台山农机厂的工友,现在南加州一个小镇开餐馆,他们一直有联系。他还专门去加州探望过民英,他还提供了民英的联络方式和近照。因路途遥远,我在计划行程中无法安排时间飞去与民英相会。

     几经周折,我在游览拉斯维加斯时和民英的餐馆打通了电话。接电话的员工告诉我,朱民英是在这餐馆,但他当时不在。后来我把电话打到民英家终于通了电话。民英听到我的电话很高兴。他告诉我,他下乡后招工回台城,后随太太移民到美国,现和太太开一间餐馆,弟弟另开一家餐馆。我回费城后,民英也来电话聊天。我觉得他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去年回母校找学籍册,不知为何,我班学籍册只缺了民英和秉润的学籍表,无法找到民英的“古代”标准相,只好把“现代”照片上传,让我班同学在网上会见他。
     
           朱民英全家福  
 

      
             李国威与朱民英合照
  

      
        李国威与朱民英伉俪在洛杉矶合影   
     
            朱民英和女儿们合照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1-08 08:01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94楼 发表于: 2011-01-08
       龙卷风:感谢您的美文和提供民英同学的照片,使我又能见到几十年前的朋友。虽然我与民英不是同届同学,但因为大家是老台城,在同一间学校读书,那个年头经常有来往。他出国移民早,所以渐渐疏远了,只记得有一年他回国探亲时,在石花公园与他见过面。现在反而与他的姐夫--曾经沧海的联系互动多些,如果您想看看民英大家庭的消息和照片,可以参考曾经沧海的网文。
      另外,您谈到当年写作文的趣事,使我也想起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为了拔高,将自家写成非常革命,从父亲到几个哥哥,都成了她笔下的无比勇敢机智的地下工作者。后来文章被老师在班上点评,对她的大胆编造给予狠狠的批评。我认为不能怪这位女同学,要怪,就要怪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95楼 发表于: 2011-01-09
龙卷风同学:珍贵的历史照片《小民兵游行》已顺利寄到“伟大的旗手”手中。她非常感谢你深厚的同学情谊,她衷心地祝福你。对你和朱民英,她记忆犹新,因为你们在班级里是学习成绩标青的佼佼者。我完成你交给的任务,心里乐陶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96楼 发表于: 2011-01-11

蔡学长:
      多谢你一直以来的捧场和跟帖,在此还要特别感谢你的“中介服务”。获悉小民兵游行的历史照片转给了“伟大旗手”,我也很高兴。多谢你转达老同学的祝福,也祝她新年万事如意(我猜想你和她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吧?)

   此照片中,还有一些似曾相识但现已叫不出名字的同学,应该是一小1964年毕业的同级同学,估计64届老同学能辨认。如有知情者能告知,追忆少年时代的往事,虽有“膝头大过脾”的历史沧桑感,但见到当年难得的历史照片未必不是件乐事。期盼老同学们如有兴趣与可能的话多在台山同学网发贴,回忆“一中人马”,特别是63-64-65秋初的同学情谊,毕竟我们曾经是“近邻”——都在在北院学习过
。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1-11 10:45重新编辑 ]
离线511001

发帖
2729
金钱
3317
经验值
819
只看该作者 397楼 发表于: 2011-01-11
报告龙队长,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自己,看来我是在另一方队了. 我也期盼我们这村能兴旺些,但我知很多同学在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398楼 发表于: 2011-01-11
引用第396楼龙卷风于2011-01-11 02:12发表的 :
蔡学长:
      多谢你一直以来的捧场和跟帖,在此还要特别感谢你的“中介服务”。获悉小民兵游行的历史照片转给了“伟大旗手”,我也很高兴。多谢你转达老同学的祝福,也祝她新年万事如意(我猜想你和她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吧?)
   此照片中,还有一些似曾相识但现已叫不出名字的同学,应该是一小1964年毕业的同级同学,估计64届老同学能辨认。如有知情者能告知,追忆少年时代的往事,虽有“膝头大过脾”的历史沧桑感,但见到当年难得的历史照片未必不是件乐事。期盼老同学们如有兴趣与可能的话多在台山同学网发贴,回忆“一中人马”,特别是63-64-65秋初的同学情谊,毕竟我们曾经是“近邻”——都在在北院学习过
。    

     龙卷风:我和“伟大旗手”的弟弟曾经是同一条船的蚝友。 毕业后,曾经重回北院学习过,照片被刊登在当年《南方日报》头版,内容是认真学习“反击右倾翻案风”。太可笑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399楼 发表于: 2011-01-12
        多谢蔡学长和511001的关注和捧场。建议511001找当年的大队辅导员邝老师,问问"小民兵游行"照片是谁拍的(感谢他定格了这历史时刻),以此为线索,说不定找到你那个方队的照片。
  
       还建议蔡学长找出那张旧报纸,让我们大家欣赏你在1970年代的光辉形象(重要的是还有一中北院的背景?)。就算是当年你"被头版反击右倾翻案风",现也没有什么人要跑去美国跟你“秋后算账”了。如你想找这份旧报纸,只要你记得日期,我也可以提供义务"中介服务"。

    说到旧报纸,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的“黑话事件”中也谈到一份报纸,一份令我终生难忘的关于“新官上任三把火”报道的羊城晚报。时过境迁,“黑话”如今再也不需要澄清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那份羊城晚报,把引起“黑话”事件的“始作俑者”复印下来留作纪念。最近,我的一位博士生帮我实现了这个心愿。他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找到1966年6月30日《羊城晚报》,上面刊登的河南省许昌第一高中学生慕振奎写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是当年我看到的那篇文章。

   重读旧报,真有隔世之感。实际上,那位班主任只不过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自己的路要自己来铺”,搞考试分数评比等,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被“革命小将”慕振奎武断地扣上了推行“和平演变”的“阶级敌人”等吓人大帽子。慕振奎现在何方?在网上搜索“慕振奎+许昌”发现,大量网页报道的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河南许昌“慕振奎”,一个17年热情资助穷孩子读书的下海职工。年龄差不多,不知是不是同一个人。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1-12 10:04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00楼 发表于: 2011-01-12
       龙卷风同学:记得那是76年的夏天(学校已放暑假),我们“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学习,是在一中科学馆(现在恢复为图书馆)二楼南面的教室。为了配合《南方日报》记者摄影,我们移到北院中间的树下,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上镜。后来回到单位,马上组织动员大会。一位刚刚从农村休假回来的管理区副主任,一马当先,争相发言。可能他在家休假还不知道风云突变,我的台城口音他没听清楚。他在发言中大赞邓伯的三项指示,大赞整顿为纲,令台下的人听了脸色由红转青,我连忙打断他的话头,告诉他,变天了,暴风雨要来了。吓得他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幸好我们那里山高皇帝远,我这个摘帽右派的儿子以及其他人,都没有落井下石,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我想你也不必劳烦你的博士生去找那份报纸,就算能找到,它也不会令我感到自豪,只有深深的惭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401楼 发表于: 2011-01-13
蔡学长:对你回忆的时间有些疑惑。邓伯伯在周总理病危时被不点名批判,76年1月6日周总理逝世后批判升级(天安门诗所谓“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就指这两事),他勉强在周总理逝世追悼会致悼词后就没有露面了。在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门事件中,邓伯伯第三次被打倒,中共中央作决议认定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邓被撤销一切职务,华国锋任总理。这事报纸公开报道,引起世人震惊,那时无人不晓。可是,到76年暑假(7-8月)时,邓伯伯已被再次打倒3-4个月了,那位管理区副主任居然如此闭塞,还不知道?另,邓伯伯提“三项指示为纲”(三项指示是毛主席提的,不是邓提的,邓只是提以毛主席三项指示为纲)大搞整顿是75年的事。76年初开始邓被批判不能正常工作,整顿也就无法进行了,故到76年暑假也没有整顿“业绩”可以由那位副主任赞扬了。故此我对你们在“北院上镜”的年份有些疑惑。当然可以有一个解释,那位副主任实在糊涂,他在1976年暑期还不知道邓已下台,他赞扬的是邓一年前的整顿。这使我想起一事,74年我们去佛山调查1854年红巾军起义史料时,一个被访老人对调查组说:“现在民国比清朝好多了。”大家听了笑成一团。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1-13 11:34重新编辑 ]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02楼 发表于: 2011-01-13
       龙卷风同学:你的疑惑是有道理的,我写完以后,自己也有疑惑。我对那些时间以及批林批孔批周公,4.5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事件,可能因为年代太久,又没有像你那样作过详细笔记,所以有混爻和错误也就不奇怪。如果一定要把当时的事件和时间搞清楚,我是完全赞同你的说法,因为它可以有根有据,所以这些要以你的说法为标准。但我要说明,在一中学习,照相登报以及管理区副主任将批邓搞成拥邓的发言,都是确有其事。在此,非常感谢你的指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szcai

发帖
19323
金钱
38132
经验值
367
只看该作者 403楼 发表于: 2011-01-13
        经你这么一提醒,似乎那次一中的学习,照相登报的事是参加一次学理论的班,在班上我们曾经表演《北京颂歌》等文革后段的节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学习是在台城第二招待所,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某中学的政治教师。可能是他同情邓或是对反复的政治运动深受体会,他见我们抄笔记那样积极,忍不住在课下劝我们不用太费力费时,因为讲的东西可能明天就要变。我认为如果没有实物资料,单靠自已回忆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可靠,也会令自己疑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线龙卷风

发帖
308
金钱
346
经验值
189
只看该作者 404楼 发表于: 2011-01-14

蔡学长:我一点也不怀疑你说的真有其事,我只是想知准确日期,这就可以轻而易举找到那张报纸。如“黑话事件”发生在1966年7月1日,我记得非常清楚。一开始我请人查那天羊城晚报,但没找到那篇文章。我觉得非常困惑,我相信我不会记错日期(我还庆幸没人把“黑话”与“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生日联系起来上纲上线批呢)。后才想起,那时晚报应是第二天才到台城的,再找6月30日的,果然就找到了。

     其实,我是很想为你找到那张南方日报头版老照片给你自己留念,虽其基调现已不合时宜,但毕竟是“过去式”。我建议你应以平常的心态,以旁观者的视角,以阅读史料的心情,去欣赏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无需以现时的价值观和情感(自豪或惭愧)去阅读历史。1973-1976年我刚好在读大学,全过程经历过当时的每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从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到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评水浒、反击右倾翻案风到批邓,都与我读大学的某个历史坐标相关,都留下深深的历史烙印,所以无需笔记也记得很清楚,为此提供一些参照点给你追忆时间。我们何尝不也都被卷进当时的历史漩涡里,谁能幸免呢?那时有个说法:“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跟着宣传部,年年犯错误”。政治风向变来变去的,今天跟着宣传部鼓吹的观点,明天就有可能因风向转变而变成“错误”的,真理简直没有客观标准了,不“犯错误”才怪呢。我们都无需为此而责备自己。
[ 此帖被龙卷风在2011-01-14 01:23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