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版
春意盎然
水墨江南
紫色梦幻
绿之印象
绿意盎然
蓝色天空
黑色旋风
沉痛送别台山同
凤凰花又开
台山培英新校区
热烈祝贺台山培
UID:34550
引用第29楼双面人于2011-01-27 07:37发表的 Re:Re:Re:Re:Re:回 楼主(老梅靓女) 的帖子 :親子之情系无止境的哲学思想,人类几千年来所谓成功例子系经作家,心理家,行为家把一个人推向成功之路,未必象文章甘写得完好无缺,也未必系属实,就算佢讲得十全十美,象文章甘去实行親子,也无法适合劳苦大众,所以从条件.环境.生活.左邻右里,长辈.后辈.....各方面去做。不是孩子读书聪明,就系父母親子教育好,而应该归功于孩子的努力,作为父母只能为孩子学习创造环境曾经努力过,孩子长大后能出人投地,作为父母这也只能为孩子占点光和内心的自我安慰也.....因为父母系有责任为孩子生长中去帮助佢,也是作为父母的应有责任。.......
引用第25楼老梅靓女于2011-01-26 17:43发表的 :梅版主:講得好!不給他們壓力.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嘗試.跌倒就會學爬起身.不過我認為小孩開始上學之時多些培養閱讀能力和對學習感興趣.打好基礎也很重量.當然你例外啦.你素質好.聰明過人.憑我的經驗.他們上幼稚園之時.我就喜歡買看圖識字.看圖識拼音給他們.慢慢就搵适合他們年齡的故事書我現在想返覺得是真有效喔.還有.......有時間再討論啦!謝謝你!
引用第22楼东成西就于2011-01-26 11:45发表的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艾美(Amy Chua)出版了「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华尔街日报以「华人母亲为何比较厉害」为题,登出书摘,当中近乎「虐待」的管教方式引起各界的广泛讨论。蔡艾美生于菲律宾的华裔家庭中,父亲为柏克莱的教授,她与丈夫同为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育有两名女儿。书中刻画中国父母管教小孩的方式是不淮外宿、不淮整天玩乐、不许看电视或打电动、不可以练习钢琴或小提琴外的乐器、不淮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只能拿第一(体育和戏剧除外)、成绩只能拿A,诸如此类的严格教管,让许多採放任式教育的西方父母咋舌。蔡艾美认为,西方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与感受,唯恐伤害到孩子,像是面对孩子的体型,中国妈妈会直接说“胖子,该减肥了”,但西方父母会迴避“胖”这个字,深怕会伤害到孩子。.......
引用第13楼月海的鱼于2011-01-24 14:09发表的 : 亲子之情交流: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为了让家庭生活质量好些,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兼职。所以儿子每晚只能和奶奶一起吃晚饭,只有星期天才能与父母一起。虽然父母每天都会打几次电话给儿子询问情况,但实际上还是冷落了儿子。儿子满眶泪水说:“你们只顾赚钱,理过我吗?”听到这话做父母的不应说:“我们忙于工作都是为了你。”或“如果不理你,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应:“对不起!是我们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让我们谈谈……”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亲子之情却不容忽略。因为要多赚钱而剥削了孩子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机会,损失的肯定比金钱为多。越来越多的父母因忙碌而忽视了与子女的沟通,当工作停下来时,才发觉自己并不了解子女的想法与喜好,而子女亦因此觉得父母并不关心他们,亲情越发疏远。所以,不少所谓代沟问题都只是人为的,如果父母、子女能够有好的沟通,互相关心,又何来代沟呢?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即使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兼职,亦要多些与孩子沟通,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扩展亲子之情。
引用第4楼双面人于2011-01-24 10:40发表的 :親子之情----用爱心去感动,让他感受父母的爱,但不是給他哪种过分的溺爱,正确处理"溺爱"的重轻,这亦是父母的一种艰难亲子的考验......大人两个尽可能減少在孩子面前争吵或发过分皮气,其实系会从孩子心灵上有影响和种下伏针,父母行为影响系好重要,尊敬老人必须从自我开始......我吾系专家,不过睇左靓女呢篇文章的感觉和分享。吾岩地方请大家更正
引用第18楼duanfenren于2011-01-25 04:28发表的 回 14楼(老梅靓女) 的帖子 :【老梅靓女】:讲起来如何教育好孩子还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呢。而对于生长在大陆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又有别于美国。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本班的同学网博客里也提过,而你现在提到的关于如何对“ABC竹升”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父母辈长于中国,很多观念和处理方式都按照中国那套来做,而子女这代纯属在美国土生土长,在学校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回到家里又要受到中国式的要求,真是两种不同文化相绞着,融合贯通最好,消化不了那就惨了。由于中美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差异,两种异质文化的冲击,使华裔家庭的育儿方法不得不要改变,先前习以为常的手段,被硬生生地拧了过来,故造成个别美国华人家长在子女教育上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做到既继续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吸收美国文化的精华,该有多好啊!而偏偏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着很多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说事事处处比我们高明,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有令我们借鉴的地方。曾见过一份杂志说:华裔美国女部长赵小兰是成功的“ABC竹升”。你看赵小兰能立身华府高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是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赵小兰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连老布什总统当年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先生(赵小兰父亲)一家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赵小兰的家长学学怎样管孩子!怎么管?答案应该是:将中国传统的孝顺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通过沟通后产生共同意识,从而达成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呢。希望在本帖里见到更多的网友和校友一齐加入讨论这方面的教育,分享各自的心得和体会。
UID:35102
引用第37楼yjxc于2011-01-27 14:22发表的 Re:回 14楼(老梅靓女) 的帖子 :校长:你体会"是两种不同文化相绞着,融合贯通最好".我都系甘认为能取其中西文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教育儿女那就会事半功倍了.还望大家来谈谈体会和见解.非常谢谢校长高见.(笑死人好似个帖系我开驾甘,但好想讲下体会拉吗)
UID:35440
引用第16楼老梅靓女于2011-01-24 16:31发表的 : 月海的魚:多謝你表達了我的心聲和描述了我的一些經厲.令我感触得熱淚盈眶.記得我小儿子念五年級的時候.全校拼字語文比賽得第一名.我既沒有去支持.也不知道.當天有白人客人到我店來告訴我.當時又歡喜又愕然.他看到我的表情.心中的明白.還笑笑口奉獻我一句.恭喜你.我明白你.不過下次盡量抽時間參加啦!此時此刻.我的內心變成了七味唐辛子.心想今天星期五.回到家再獎勵啦.怎知門一響大儿子跑到我面前.媽咪怎解你不參加我的打波比賽.人地個個父母都去.嘩一聲哭了出來.抱著儿子.細個仔也跑了過來.我也哭成一堆.孩子對不住.下次一定.從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何等重要.
UID:34401
引用第40楼美西小龙女于2011-02-01 14:06发表的 : 老梅靓女: 看了你这段经历, 真令人感动, 真是受益良多, 谢谢!!! 劳烦老梅靓女转告皇上, 你们特制DVD连看两次, 还未够引呢! 我还会再看,哈哈... 祝新年快乐, 身体健康!!! .......
引用第40楼美西小龙女于2011-02-01 14:06发表的 :老梅靓女: 看了你这段经历, 真令人感动, 真是受益良多, 谢谢!!!劳烦老梅靓女转告皇上, 你们特制DVD连看两次, 还未够引呢! 我还会再看,哈哈...祝新年快乐, 身体健康!!!.......
引用第41楼duanfenren于2011-02-01 14:26发表的 :【小龙女】:在这里没见你一段时间了,今天一上来就写这么长,皇上和皇后见了定龙颜大悦呢。今天我也看这个DVD两次,爱不释手,回味无穷,谢皇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