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942阅读
  • 172回复

你为什么喜欢用“红卫中学”而不用“台山侨中”的校名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瓶子

发帖
561
金钱
729
经验值
753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6-05-10

这里转摘侨中网关于侨中历史的片段, 供大家参考讨论.

 

山女师 创办于1908年,其前身为淑慎女校。1928年,校址迁往台城城东路学宫,易名为台山县女子乡村师范学校。校长为余颖秀。1930年,陈婉华接任校长,她先后两度往香港、南洋和美洲筹款建校,前后共募捐得款港币25万元。
   1934
年二月,在台城南门壆基山麓建成了香港邑侨堂星洲宁阳堂,实现了第一期建校计划。同年8月,改校名为台山县立女子简易师范学校。从此,学习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班额增加,教学质量也大为提高。19375月,陈校长第二次出国筹款归来,因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长达8年而中止第二期建校工程,只兴建了女师附属小学校舍一座。
   
解放后,台山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台山女师,19548月,台山女师合并入台山师范学校,利用原址兴办台山县华侨中学。台山女师从此完成其历史使命。

 

fficeffice" />

台山市华侨中学,简称台山侨中,始办于1954年。
   
当时,为适应教育发展,由广东省文教厅建议,以民办公助性质,利用原台山女师校舍,兴办台山县华侨中学。学校设初中和高中,招收六成华侨子弟,四成照顾其他各阶层子弟。经费由政府拨款补助,华侨捐款归学校增添设备。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由文教科与侨务科具体筹办。
    1954
8月,由台山县侨联召集归侨会议,推选本县旅印尼华侨黄洁(当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等为台山县华侨中学董事会筹务委员。并推选黄洁为董事长,邝修屏、陈厚父、谭光攀为副董事长。第一届董事共20人。学校于19549月正式开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改名为台城镇红卫中学,只招收台城镇学生。1979年,学校又更名为台山县红卫中学。当年国家恢复高考,这一年本校毕业生参加高考成绩特别优异,轰动全县。19805月,学校恢复原校名台山县华侨中学,向全县招生。不久,校董会也开始逐渐恢复活动。

 

离线老同学
发帖
125
金钱
183
经验值
186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6-05-11
引用
原文由 瓶子 发表于 2006-5-10 23:08:26 :

这里转摘侨中网关于侨中历史的片段, 供大家参考讨论.

 

山女师 创办于1908年,其前身为淑慎女校。1928年,校址迁往台城城东路学宫,易名为台山县女子乡村师范学校。校长为余颖秀。1930年,陈婉华接任校长,她先后两度往香港、南洋和美洲筹款建校,前后共募捐得款港币25万元。
   1934
年二月,在台城南门壆基山麓建成了香港邑侨堂星洲宁阳堂,实现了第一期建校计划。同年8月,改校名为台山县立女子简易师范学校。从此,学习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班额增加,教学质量也大为提高。19375月,陈校长第二次出国筹款归来,因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长达8年而中止第二期建校工程,只兴建了女师附属小学校舍一座。
   
解放后,台山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台山女师,19548月,台山女师合并入台山师范学校,利用原址兴办台山县华侨中学。台山女师从此完成其历史使命。

 

fficeffice" />

台山市华侨中学,简称台山侨中,始办于1954年。
   
当时,为适应教育发展,由广东省文教厅建议,以民办公助性质,利用原台山女师校舍,兴办台山县华侨中学。学校设初中和高中,招收六成华侨子弟,四成照顾其他各阶层子弟。经费由政府拨款补助,华侨捐款归学校增添设备。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由文教科与侨务科具体筹办。
    1954
8月,由台山县侨联召集归侨会议,推选本县旅印尼华侨黄洁(当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等为台山县华侨中学董事会筹务委员。并推选黄洁为董事长,邝修屏、陈厚父、谭光攀为副董事长。第一届董事共20人。学校于19549月正式开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改名为台城镇红卫中学,只招收台城镇学生。1979年,学校又更名为台山县红卫中学。当年国家恢复高考,这一年本校毕业生参加高考成绩特别优异,轰动全县。19805月,学校恢复原校名台山县华侨中学,向全县招生。不久,校董会也开始逐渐恢复活动。

 


复 瓶子:
      印象中,国家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采用开卷考试,由1978年开始是闭卷考试。78年(届)由邝东明同学应届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而轰动全县,当时该届的高考成绩是全县第一名,学校因而受到特别嘉奖。

[此帖子已被 老同学 在 2006-5-11 12:30:22 编辑过]

离线老同学
发帖
125
金钱
183
经验值
186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6-05-11

四眼光头佬哥哥、玫瑰花姐姐:你们好!
非常佩服你们的热诚与执着,75ONE会更加热闹、成功。
我也来凑一凑热闹,因为才疏学浅,若有错漏,请多多包涵。

一、“尊师爱校、联系砚谊、互相帮助”,相信是各校友会、同学会的初衷吧?
二、每年校庆,例必挂横额,可否写上:
    台山女师××周年校庆(1908年——1954年)、台山侨中××周年校庆(1954年——1969年)、台城红卫中学××周年校庆(1969年——1979年)、台山侨中××周年校庆(1980年——现在),这样,“丑母”就不偏不倚了吧?有全面照顾的大横额挂了吧?
三、事件回放(可开启红卫78届一栏之“一年回顾——母校重游”):
    记得,旧年五·四假期,78届同学会组织回铁燕纪念活动,并决定返母校照相纪念。回程上,由宋健新同学致电通知周国裕校长(相信,当天校门大闸、各校舍都是“铁将军”把守),周校长当即指示门卫将校门(各处)大开,欢迎恭候校友驾临,并予大力支持。果然,78届的汽车大队浩浩荡荡地无阻拦地顺利进驻母校大操场。当时(假期,且又临急临忙),是有大条理由不予放行的。然而,我们却可以见到了大量有意义的、有纪念性的靓相。请问哥哥又可知此事?
     又,在78届同学会成立之初,母校曾邀得陈增光、林健雄会长及73、78、79届部分校友亦参加了在新天地酒楼举行的师生联欢会(可开启侨中网,“最新动态”第3页之“侨中教职工与校友共度元宵”),请问哥哥又可知此事?

四眼光头佬哥哥,时代在不断前进,就让大家多作沟通、摒弃前嫌,携手奋勇向前,与时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离线掌门人

发帖
26
金钱
44
经验值
44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06-05-11
瓶子,你贴出的关于侨中历史的片段,只是轻描淡写提到红卫中学,没有象台山女师,台山华侨中学那样突出校名,可见对红卫中学的敷衍和轻视。大家认为是吗?!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06-05-11
 引用:
        玫瑰花:
牛筋仔?我有,(从发上解了下来,递给居士),请问拿来做啥用?
---------------------------------------------
 阿昌既两碗 凉粉 极之利小水 , 正所谓 当面见功 ! 故 揾 牛筋仔.......。 非常感谢玫瑰花女士。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6-05-11
 再次从头细阅一回这个主题的所有帖子, 总觉得有认为 ---- 红卫中学这段历史是不光彩的 --- 这种认识存在。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6-05-11
 其实, 红卫中学 这段历史, 内容是最丰富, 社会动荡的次数最多, 幅度最大。 居士认为这段历史最优回味价值 。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6-05-11
 当今, 没有多少人可以用毛泽东思想来衡量, 解释当前中国社会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了。或者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小小的 台山桥中当权者, 也就不可能将    红卫中学   这四个字祭出来了。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6-05-11
 对不起。 75ONE 网 。 憨居士说错话了。 不应该在这里贴出有政治色彩的言论。 四哥, 如果有哪些感觉上不怎么的字句请删除。居士明白总有  审查   过程。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6-05-11
 你为什么喜欢用“红卫中学”而不用“台山侨中”的校名呢? 
  回答:用  红卫中学 , 是 实事求是 ;
              用  台山侨中 , 是  随风摆柳 。
             (因为毕业证书上说明是 红卫中学 )
离线老尖叔
发帖
120
金钱
142
经验值
141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6-05-12
引用
原文由 四眼光头佬 发表于 2006-5-9 23:16:05 :

白晕居士、老尖叔、昌记:

你们好!谢谢你们参与讨论!

本论坛讨论的是应该你个人喜欢与不喜欢用“红卫中学”而不用“台山侨中”校名的问题,而不是应不应该用“红卫中学”而不用“台山侨中”校名的问题!

我比较喜欢昌记的“我认为红卫中学这位母亲生出来的孩子们应该喜欢叫红卫中学做娘,不管她的历史背景与地位如何。但(台山侨中)(红卫中学)她们都有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孩子们本来都是同根生,叫妈、叫娘那就定有选择了,我看{台山侨中(红卫中学)}这样最为合适


      早幾天,本人曾講過文革中不少人改用“革命”名字

的情況,這是不爭的事實。我認為,《台山僑中》与《紅

衛中學》均是同一所學校,只是在那個“革命的年代”被

逼改名的。其實,從紅衛78屆的〈一年回顾——母校重游〉

便可見你們也認可了《台山僑中》這個母校,況且,是日

假期,母校打開大門恭候校友駕臨,可見母校沒有忘記紅

衛時期的校友(見第4頁“老同學”貼)。我們應向前看,要

理解。不要意气用事了。      但,假若一些人“认为红

卫中学这位母亲生出来的孩子们应该喜欢叫红卫中学做娘,

不管她的历史背景与地位如何。”硬要撞南牆,老尖叔也

沒辦法。只是覺得你們《紅衛中學》這個娘現在不存在了,

你們豈不做了沒娘的孩子嗎!這就太可憐了。老實講,我

不會跟你們一起去撞南牆。

          

[此帖子已被 老尖叔 在 2006-5-12 15:53:12 编辑过]

离线杨柳青
发帖
86
金钱
168
经验值
205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6-05-12

白晕居士:你终于醒悟了.但是要更正:拿着红卫中学的毕业证书说是台山侨中并非随风摆柳,而是指鹿为马.典型的文革作风.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6-05-12

虽然当年萝卜没福气成为红卫中学的学生,但是还是串门来了。

正如老尖叔所说,学校还是那间学校,只是称谓不同,就像台城当年的红旗路现在叫府前路一样,人们对它的情结并不因为称谓变化而改变。无论是红卫中学还是华侨中学都是你们的母校啊~

离线杨柳青
发帖
86
金钱
168
经验值
205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6-05-12

老尖叔,您还是留下吧,这墙您别撞了.

离线昌记

发帖
4063
金钱
301935
经验值
19829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6-05-14
老尖叔:回答你第56的贴,本人讲的应该是有两句话,全是回答主题的,请你别误会其它,更不能用一句代表两句,我希望你用我完整的这两句话去与主题参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