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川乌头【异名】川乌。
【基原】为毛莨科植物川乌头。
【原植物】乌头,多年生草本,高 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肥,直径 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服 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生片卵园形,宽5/12厘米,3裂几达基部,两側裂片再二裂,中央裂片连片楔形,裂片边缘粗齿 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服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6厘米,宽约20厘米,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展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披灰黄色短绒毛,骨荚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毒性】乌头毒性较强因品种,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不同,毒性差别很大,炮制过程中,生物碱损失81/100,不同地区附片毒性测定可相差8倍之多,其总生物碱 含量与毒性强度间无平行关系,而与乙铣基含量有关。疲劳,出血,饥饿的动物毒性可减弱,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者容易中毒,中毒剂:乌头5/150克,附子25/100克。中毒症状 :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全身发麻。脉博减少,呼吸困难,手足搐溺,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
【炮制】生川乌,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制川乌,取净川乌,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漂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取出,同甘草,黑豆(川乌100斤,甘草5斤,黑豆10斤加水煎煮),至川乌熟无白心为度。除去甘草’黑豆晒干,回润切片,晒干。【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入脾,命门二经。
【功用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孪,半身不逐,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宜忌】阴虚阳盛,热症疼痛及孕归忌服。反半夏,栝蒌,贝母,白敛,白芨。恶藜芦。
【中毒】一般服乌头古称大辛大热,大毒之品,近代研究有乌头碱,
致死量为(2.5毫克),故应用时必須注意安全,中毒症状药后30分钟/1小时左右出现,开始口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烦燥不安,呕吐,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迫,肢冷脉弱,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多发性室性早期早期收缩。如能及时救治,可获恢复为安。引起中毒的原因1.用药剂量超量,2药物配伍不当,(与贝母同用〕3煎煮时间过短,4患者体质虚弱。【抢救】黑豆,甘草汁可解乌头中毒。
【选方】(1)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生川乌去皮研末,乌头散12克,生羌汁10毫升,米50克煮稀粥,每碗加蜂蜜糖30毫升调匀服,毎天1次。
(2)治脾虚腹泻:木香25克,生川鸟(去皮)50克,研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名(木香丸)陈皮,醋汤送服每次30丸。
(3)治痈疽肿毒:川乌(炒)50克,黄柏(炒)50。共研末醋调糊外敷。
(4)治久年疥癣:川乌头7枚捣碎煎水外洗。
(5)治口眼蜗斜。生乌头,青矾各等份研细粉末,取一字,嗑八鼻内取出鼻涕,吐涎。名《通关散》。
[ 此帖被辰丰在2017-04-23 21: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