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南海“最强冲突”因何而起
近日,随着中国981号钻井平台赴西沙海域作业,中越南海争端进一步升级。据中方说法,5天内越南对中方船只进行了171次主动冲撞,以干扰钻井钻探。有外媒则称此次是中越两国近年的“最强冲突”。
从规模上,此次中越南海冲突是近年来最大的
综合两方发布的信息,此次是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之后最严重的一次冲突
5月8日,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易先良和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勇就中方在中国西沙群岛中建南海域钻探作业举行吹风会,根据易先良的说法,从5月3日到7日短短5天内,越南已经派出35艘各类船只对中方船只进行了171次主动的冲撞。此外,在冲撞过程中,中方公务船还在距中方船只5米远的地方发现了越方派出的潜水蛙人,越方还在水中释放了大量渔网和大型障碍物。
而越南方面的说法是,截至目前,中国已调派包括7艘军舰(至少有1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在内的80艘各类船只,抵达“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展开作业的海域,甚至还有一部分“配备武器的渔船”和中国军舰已进入附近海域与越南的船只发生冲突。
目前看来,虽然不同于1988年中越在南沙发生的海战,此次双方都只是采用了放置障碍物,冲撞和喷射高压水炮的方式对峙。但根据两方强硬的表态,冲突的规模可见一斑。英国的《金融时报》则直接将此轮冲突定性为:“多年来两国最为严重的一次冲突”。而越南股市也因此产生了剧烈动荡,暴跌6%,彭博社称这一跌幅已经逼近了越南股市200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中越两国船只在冲突过程中喷射高压水炮 此次冲突如此强烈主要源自中国处理争议海域问题的“新变化”
将钻井平台开进争议海域是中国近年来最有力宣告主权的行动之一,是“非常规动作”
多年来,虽然中国和各国在南海摩擦不断,但对于南海的资源,中国的控制几乎等于空白。根据学者孙兴杰提供的数据,仅在南沙地区,目前就有一千多口油井,其中大多数都不是中国的,每年被开采的油气资源让周边国家获利巨大。而在更广大的南海海域,中国则几乎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原油开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新型的“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开赴争议海域就显得“并不常规”。此举将勘探升级为了搭台钻井,而钻井更是被不少人称为宣誓主权和增强实效控制的“战略武器”。再加之中国加大了在西沙,南沙的基建,未来数月,还会有2-3个机场与码头建成。从而引发了越南急切的向中国发难。
此外,钻井平台直接开进越南一直难以涉猎的深海油田,经济上也让越南吃亏不少
可以说南海争端各方在技术和操作经验上都有欠缺,其中很多至今仍不具备建立独立完备的远洋石油工业体系。“海洋石油981”号是目前南海诸国中唯一能在争议海域探测深海油田的钻井平台,其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万米。而对于981号的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 Energy Studies Institute)研究人员Christopher Len认为,之前中国只是有在其有领土主张的南中国海部分区域进行钻探的意图,但“海洋石油981”号使得其有能力去实施。
“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 反观越南,由于技术落后,虽然南海有不少油田,但对深海却少有涉猎,而且多数油田都将大量的权益出让给了外国石油公司置换技术。为了能够快速抢占资源,越南在2000年还修订了《石油法》,甚至允许合资公司股份占到80%左右的份额。不过即便引入了如此多外资分食利润,南海石油仍然是越南的第一大经济支柱。根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国家油气集团的创收约占越南国民生产总值的24%,支撑着越南经济7%的年增长量。此次“海洋石油981”号开进西沙争议海域,可以说是直接事关越南的经济的支柱,让其吃亏不少。
虽冲突因中国改变现状而起,但越南的反制也不是“理直气壮”
越南本身就是单方加强“实效控制”思路的践行者,且从中获利颇丰
其实,越南本身就是强推“实效控制”方式的获益者。在南海争端的多年中,一直“闷声发财”,并且仍然在寻求力量扩大控制范围。前一段时间越南因经费不足放弃2019年亚运会举办权,但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却投入巨资成立了渔政力量(Vietnam Fisheries Resources Surveillance),加强在南海地区的维*权。
据《国际先驱导报》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南海周边国家已在中国南沙海域钻探油井1000多口,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1000万吨,天然气350亿方。越南在南沙群岛西部主要开发了三个油田——“白虎”、“大熊”和“龙”。这三个油田已查明的石油储量分别为2700万吨、5400至8100万吨和2100万吨。另外一处叫“青龙”的油田, 估计储油量达6800至20,400万吨。需要指出的是,“白虎”油田是美国败退越南前探明的油气田,后由越南接手,它的钻井位置离中国“九断线”还有一定距离,并不处于争议海域,但不排除在地质上它与中国南沙主权海域同属一片储油层。而越南与外国公司合作的“大熊”和“青龙”等几处油气田则位于“九段线”一带海域,明显属于争议海域。
而且国际上类似的案例也有很多,虽然反制方都是“咬牙切齿”,但效果均不明显
在国际上找到类似的例子也并不难,即对争议领土或者领海,一旦一方实施了“实效控制”,如果不想不顾后果的全面扩大冲突,另一方往往只能选择“咬牙切齿”,并通过一些“边角”方式进行反制。比如克里米亚对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北方四岛对于日本与俄罗斯、独岛对于韩国与日本,还包括中国与日本、韩国和南海诸国等等案例。
而针对此次越南和中国的冲突,BBC北美编辑马克·马代尔(Mark Mardell)在其BBC博客上表示,在华盛顿一些外交人士就将越南视为了“太平洋的乌克兰”。
所以面对中国强推的实效控制,越南的“最强反制”不过是种姿态,难有效果
面对一个大国强推的“实效控制”,可以说越南的反制只能算作“不得已而为之”。目的就是干扰对方实质控制的强度并且持续的引发争议,争取获得一些支持,待来日寻求机会。
此外,针对越南的情况,其摆出这种“以小博大”的强硬姿态也有安抚国内民众的意味。毕竟越南国内也问题丛生,政权内部充满腐败,权贵资本主义把持着国家经济,在几年前的经济危机中有20%的中小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大增。在这样的现实下,不少人就在反对本国政府的同时将怒火发泄到了中国上。在去年6月,越南的社会学家将来(音译)就曾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充斥民族主义的文章《越南政府不该过度屈从中国》,认为该国腐败的政府对中国过于软弱。
之前的经济下行和政府腐败使得越南民族主义情绪严重,不时有“反华游行” 总体来看,对中国来说这次处理争议海域回归了“实用主义”
回忆过去:“维稳思维”使得中国在南海权益长期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如前文所说,长期以来,中国对南海的资源都处于尴尬状态,中国甚至没有大规模开采过南海的石油。而造成这种“尴尬”的,就是对南海各国存在一种“维稳思维”,一有冲突行动就偃旗息鼓,而南海各国就有机会开采南海的油气资源。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2008年的报告,自1978年以来,越南先后与日本、苏联、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等国的数十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和开发合同,招标区域有120多处,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越南在我南沙海域的青龙、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个油田,年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而截止2012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已经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钻探了月1380扣钻井,年采石油产量达5000万吨,而中国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而中国此次“无视越南”增强实效控制,摆脱了之前的“尴尬”回归了“实用主义”
如今,中国采取的这种不理会争议,单方面加强“实效控制”的方式也是个突破。而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方式也能获得法律上的支持。根据学者孙兴杰在腾讯“大家”的文章《南海“实效控制”的竞赛》中的看法:“南海地区的维*权需要体现在更加细致有效的行动之中,无论从国际法的‘面子’还是地缘政治的‘里子’,实效控制才是硬道理。”【点击阅读完整文章】《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安全分析人士也认为,虽然此次的争端是围绕钻井平台(以及该平台可能发掘南中国海未开采资源的前景),但中越这一对峙具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可能创建怎样的例子,以及中国的邻国以及美国是否会允许中国获得对争议区域战略资源的控制权。
而全球智库斯特拉特弗(Stratfor)公司首席地缘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领军人物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 Kaplan),在他所著的《亚洲火药桶:南中国海问题和太平洋安定局面的终结》(Asia's Cauldron)一书中,则给了中越两国对于“实效控制”的争夺一个更本质的定性。在他看来,“越南官员们——他们毫无例外,全是实用主义者”。而随着中国官员回归“实用主义”,中国想要获取更多资源,南海局势可能变得更加微妙,因为“东亚问题完全就是关于贸易与生意。”
结语
现在看来,中国处理领土和领海问题的思路已经有了变化,不再被“维稳”思维所困,变得更加“实用主义”。而以这种务实的做法,对一些争议地区进行“实效控制”,也不失为一种宣誓领土主权和获取经济利益的“新风格”。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闻立场
你认为此次中越南海争端会进一步升级吗?
69%31%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微博
本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