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2954阅读
  • 116回复

林氏族史(转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11-06-03
Re:林氏族史(转贴)
谢谢良师弟!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11-06-03
Re:林氏族史(转贴)
美国华裔教授林良多发表英文诗回击西方偏见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Duo-Liang Lin)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随后在互联网上热传并引起中西方网友热议。这首诗表达了许多美籍华人长期以来内心的压抑和愤慨,因此被评论为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的海外华人向西方偏见“射出的一记利箭”。该诗全文翻译如下:
              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林良多
              当我们是东亚病夫时,我们被说成是黄祸;
              当我们被预言将成为超级大国时,又被称为主要威胁。
              当我们闭关自守时,你们走私鸦片强开门户;
              当我们拥抱自由贸易时,却被责骂抢走了你们的饭碗。
              当我们风雨飘摇时,你们铁蹄入侵要求机会均等;
              当我们整合破碎山河时,你们却叫嚣“给西藏自由”。
              当我们推行马列救国时,你们痛恨我们信仰共产主义;
              当我们实行市场经济时,你们又嫉妒我们有了资本。
              当我们的人口超过十亿时,你们说我们摧毁地球;
              当我们限制人口增长时,你们又说我们践踏人权。
              当我们一贫如洗时,你们视我们低贱如狗;
              当我们借钱给你们时,你们又埋怨使你们国债累累。
              当我们发展工业时,你们说我们是污染源;
              当我们把产品卖给你们时,你们又说造成地球变暖。
              当我们购买石油时,你们说我们掠夺资源、灭绝种族;
              当你们为石油开战时,却说自己解救生灵。
              当我们动乱无序时,你们说我们没有法治;
              当我们依法平暴时,你们又说我们违反人权。
              当我们保持沉默时,你们说我们没有言论自由;
              当我们敢于发声时,又被说成是洗过脑的暴民。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你们这样憎恨我们?”
              你们回答说:“不,我们不恨你们。”
              “我们也不恨你们,只是,你们了解我们吗?”
              “当然了解,我们消息多的是,有法新社、美国有线新闻网、还有英国广播公司……”
              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回答之前请仔细想一想,因为你们的机会是有限的。
              够了,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太多的伪善。
              我们要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太平盛世。
              这个辽阔的蓝色地球, 容得下你们,也容得下我们。
              附:英文原作如下: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When we were the sick man of Asia, we were called the yellow
peril。
              When we are billed to be the next superpower, we are called the
            threat。
              When we closed our doors, you smuggled drugs to open markets。
              When we embrace free trade, you blame us for taking away your
jobs。
              When we were falling apart, you marched in your troops and wanted
            your fair share。
              When we tried to put the broken pieces back together again,
              free Tibet you screamed, It was an invasion!
              When tried communism, you hated us for being communist。
              When we embrace capitalism, you hate us for being capitalist。
              When we have a billion people, you said we were destroying the
            planet。
              When we tried limiting our numbers, you said we abused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poor, you thought we were dogs。
              When we loan you cash, you blame us for your national debts。
              When we build our industries, you call us polluters。
              When we sell you goods, you blame us for global warming。
              When we buy oil, you call it exploitation and genocide。
              When you go to war for oil, you call it liberation。
              When we were lost in chaos and rampage, you demanded rules of law。
              When we uphold law and order against violence, you call it
            violating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silent, you said you wanted us to have free speech。
              When we are silent no more, you say we are brainwashed-xenophobes。
              “Why do you hate us so much﹖”we asked。
              “No,” you answered, “we don't hate you。”
              We don't hate you either, but, do you understand us?
              “Of course we do, ”you said, “We have AFP, CNN and BBC's ……”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Think hard first, then answer, Because you only get so many
            chances。
              Enough is enough, enough hypocrisy for this one world。
              We want one world, one dream, and peace on earth。
              This big blue earth is big enough for all of us。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11-06-03
Re:林氏族史(转贴)
一针见血
离线鸡道

发帖
7140
金钱
1876
经验值
1481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11-06-03
Re:林氏族史(转贴)

GUANYU 版主对林氏族史的研究好用心。
不知这些资料是不是在一两个地方找到的哪?鸡道也好想知道一些自己的姓氏族史。谢谢。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11-06-03
Re:林氏族史(转贴)
谢谢鸡道兄光临!是从多个网络搜寻,然后对比各文章再选比较多接近的.
离线鸡道

发帖
7140
金钱
1876
经验值
1481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11-06-03
Re:Re:林氏族史(转贴)
引用第64楼GUANYU于2011-06-03 23:26发表的 Re:林氏族史(转贴) :
谢谢鸡道兄光临!是从多个网络搜寻,然后对比各文章再选比较多接近的.


谢谢版主,我是看到西子报导大江沙埔小学时提到蔡氏的起源和您这里的转贴引起的念头。谢谢提供的消息。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对自己的氏族的历史开始感兴趣。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离线四九林莺

发帖
6034
金钱
37833
经验值
3099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11-06-04
Re:林氏族史(转贴)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12-03-06
Re:林氏族史(转贴)
林氏家训  
一、崇孝道
  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考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之谓大孝。
  孝为立身之本。若不孝于亲,必不能忠于国,友于兄弟,睦于宗亲、乡党,合群于社会,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如何能使人之行为皆善?请必自孝父母始。人能以父母待子女之心行事,则万善之本己立,由是而友兄弟,而睦宗族,而笃乡里,由是而居乡则为善,入仕则不为贪吏。
  人子事亲,无论穷富,当以奉养为先。富者能够供甘旨,贫者能菽水承欢,各凭其力。务能承亲志,和颜婉语,不可貌奉心违,以贻父母忧。
  子之孝,不如率媳妇以孝。媳妇居家之时多,洁奉饭食起居,自较周到,故俗谓孝妇胜一孝子。
  人子事亲,有一分力,即应尽一分力,不能稍有吝惜。有兄弟分家。各丰衣足食,而于父母身上应尽之责,竟彼比推诿。计较分毫,此之谓大不孝。
  人子事亲,晨昏定省,久出必告,返必面。古人父母谢世,若有远行,亦必拜墓而去。
  父母教育子女,未有先存子女报答之念者。子女幼而能志于学,长而能忠于事,进而能立德,立功,立言,为国家社会有用人才,皆所以报答父母教养之心,皆孝之大者。
  亲有过失,子女当轻言柔声委婉进谏,若亲志不从,则俟亲心愉悦时再说,不陷父母于不义,亦为孝之一端。
  坟墓乃先人藏骸之所,年时务须拜扫;家庙乃先祖神灵栖托之处,年节必修祭祀,力之所及,勿以代远而不顾,勿以路遥而不往,届时族人相处,正可以联族谊而敦一本之亲。
  孔子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后世陋俗,有割股断指以疗亲病者,此迷信之谈,背人伦之旨,非子女行孝所当为。
   葬亲陋俗,风水之说,谓先人葬佳地,后人可致富贵。从无此理,亦无此事。所以历代家训,皆以此为诫。安先人体魄之地,惟择高阜,士质干燥,僻静不易受人 畜破坏之处为佳,从来贫富贵贱无常,与风水何干?古代帝王之家,亦同此理,今则举行火葬,事简而费省。当视亲之生前意愿而行,不违亲意,即是尽孝。
  旧俗丧亲,必请僧念经超度,声乐鼓吹,奢侈浪费,于死者何益?历代家训,谆谆示诫,应知警惕。
  二、睦宗族
  族人虽有远近亲疏,要其本源则一,族中人有喜事或凶事,必先行庆吊之礼。遇有合族之事,必同心商榷。平时聚会,亦以联族谊为重。人情不见则疏,日疏日远,大非睦族之道。
  宗族于我,固有亲疏。自祖宗视之,则均一人之子孙,能以祖宗之心为心,自知族人之当睦。睦族之要有五:一日敬老,二日亲贤,三日矜恤孤寡,四日周济急难,五日解纷。此前人古训,实有深意。
   睦族有四务:一日矜幼弱:幼时失去亲人,难以自立成才,则须有矜悯之心,随时给以助力;一日恤鳏寡:贫者则恤以善言,富者则恤以财力,资其生活;一曰周 窘急:族人有衣食无着者,则谋给以生路,量己之力,为之接济,亦尽己之心;一日解纷争:族人有纷争者,得多人劝解,往往得心平气和,重归于好,此亲族之所 贵也。于此之外,若有力量,捐义田,设义仓,立义学,置义冢,使合族之生死均无所恨,实为睦族之大者。
  睦族之要有三:一日尊尊:对尊辈则恭顺有礼;二日老老:虽属平凡,而年纪己高,亦须尽扶保护之礼;三日贤贤:凡德行学识可为族人模范者,虽年辈较低,亦须待以敬贤之礼。
  家庭亲戚,不外有三党。待父党宜念木本水源;待母党宜念生身恩谊;待妻党宜推爱及人。待人忠厚,常存敦睦联谊之心。
  凡族中鳏寡孤独无依者,果能安分守己,当念同族一本之义,联通族合力量情以周济之,不可漠然视如路人。有婚嫁丧葬不能举者,或品学兼优而无力上进者,联族人量力而助,义不容辞。
  睦族必以叙伦为先,叙伦必以正言为先。一族之中,祖孙、叔侄、兄弟之间,各有定名,不可紊乱,尤不可因尊长寒微,遂致径呼尔我,避加尊称,以失人伦之序。须知敦本睦族,切不可重富轻贫,少存异视之心。
  族之兴盛,在乎族人之贤否。子孙贤,族自兴,乃不易之理。族中男女儿童,不论天资锐钝,皆应善为教养。虽钝拙者,亦必使.其有一技之长以谋生;有可造之才,以家贫而难于就学者,应量力协助,使其有成。
   族谱所以明水木之本源,辩支派,维族系,敦人伦。睦族之道,莫大于此。古人谓寥谱三十年一修,今交通发达,印刷便利,或二十年,或十年一修,新增出生子 女皆无不可。务宜勤修,以免遗漏。子女凡十岁以上,皆宜指导其读谱,以奠其敬宗睦族之根基。保藏族谱,宜于干燥通风之处,以免屋漏、虫鼠之害。遇有大故迁 徙,则奉谱而行,庶无亡谱失系之虞。
  三、重教养
  天下无不慈之父母,但庭训不立,则溺爱不明者有之。故父母之于子女,必幼而教以孝悌,稍长而授以学业,其顽劣者,亦必严为教训,勿姑息以养是非。为父母者尤须以身作则,务使其子女自幼即有行为矩范。
   人家子女,多于儿童时任其所为,日渐月溃,乃逾规矩,此养而不教之过;及其长大,爱心渐疏,见其小过,又以为大恶,怒责拳打,此柱憎之过,二者皆非父母 教养子女之道。教育必自孩童时始,若幼即骄惯、语言不逊、举动不端,而以其幼小无知不加纠正,习久成自然,日后虽欲变其气习不可得矣。为人父母者,当深体 此意。
  子女姿质敏俊,固然可喜,然应防其天才外溢,流于非途。宜早加训诲,以学礼范其行,以读书励其志,长大之后,习与性成,行为自不逾矩。
  子女童稚之年,父母、师长之训教,宁严勿宽,然严勿失于厉,宽勿失于纵,方为恰当。稍严以收其身心,俾其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为非礼。
  子女敬长之道,古有明训。凡年长二十者,以待父辈之礼事之;年长十岁者,以待兄辈之礼事之。凡遇尊长,坐必起,言必逊,貌必恭,行必让,侍坐必居偏,应对必用称呼,方得后辈体统。凡为尊长者亦不得以辈尊而轻视卑幼,遇后辈有德才出众者,亦当以贤者之礼相待。
  士农工商,皆为正业。随子性质所能。兴趣所近,各事一业。宜专宜勤,毕生以之。成事兴家,皆由于此。
  子女幼小学语时,父母即教以对人称呼之礼;能学时,则教以起居之礼。幼而习之,既长则规矩自谙。
  子女幼年可不避宾客,年少见识未广,正当于周旋晋接间学习。
  训蒙之要,重在语言举止。自幼不逾规矩,则长大自合于礼法。
  子女事父母尊长,则其言必即应,所教之事必速行,不得怠慢自任己意。
  坐势要正,上身要直,齐足敛手,勿倾倚侧偃,勿交胫摇足,勿踞坐斜靠桌椅。与人同坐位,尤不能摇摆手足,妨碍同坐之人。
  站立要垂手正身,不可背向而立。若立近墙壁,不得倚靠。
  行走姿势要正常,若非急要事,应步伐整齐前进,上身勿摇摆,举步宜常视足下,过门不得踏门槛,以防跌倒;勿跳跃而行。路遇尊长或熟人必致敬意。
  子女童年处尊长或宾客前,如遏尊长呼唤,当即起应,有问随事对答,发音清朗,语勿太高。长者有问,词毕而答,勿从中插话,喧笑戏谑。
  凡饭食须从容举箸,勿乱扒乱拨,咀嚼勿_有声;适腹而止,勿贪多过饱。碗箸安放,要整齐安稳。
  凡视听务要耳目专一,如看书则一意在书,勿旁视或旁听他事;听父母、师长训诫,亦须一意领受勿杂听他言注意他事。
  按时寝息,宜平心静气,勿言语,勿乱想;心安神定,自易入眠。旱睡早起,可使精神焕发,获次日工作良好效果。
  同学之间,当互相亲爱如兄弟手足,学胜于己者,品行端方者,要虚心向其学习;勿结伙嬉游争闹,荒废学业而沾染恶习。
  教子女习礼,以明大义为要。临凶礼,不可有嬉笑之容;临吉礼,不可有惨戚之色。衣服不求新而求整洁,仪容要端庄而戒轻浮,举动要从容而勿失态。
  人生在世,非教育不能成器,非读书明理不能成就大业。教育以培养其立身致用之本;读书以达其为人处世之用。二者缺一不可。
  古人惜寸阴、分阴。时不可失,少年立志学习,当惜阴趋时,为一生事业成功之基础。熟记此语,终生受用。
  四、齐家政
  治化之道。必先齐家。然政行于天下易,而教施于一家难。盖骨肉之间,恩胜情深,则家法难申,自非身先德化不为功。治家之难,难于治民,良非虚语。故善治家者,以正己为则。己正,则子女相率以从;己不正,虽有治家严法,亦无以为功。
  治家以正人伦为本。正人伦以尊祖睦族、孝父母、友兄弟为先,以敦亲党,和乡里为要;近正人如近父兄,远恶人如远虎狼。以勤俭立业,慈让为怀,约己而济有礼而好德。如此者可以兴家,可以安身而立命。
  治家内助最要。男人性每多刚,或临事愤怒,得解劝一声,可省却不少意外事。或激怒一语,每种下无限祸根。每日开门七件事,莫不操之于内,俭约节用,亦理家要政。
  后妻对于前妻子女,世间颇多难处。非妻之不贤,或子女不孝也,缘自私之心而然。有自私心则猜疑,则妒忌,因而渐至失欢,终成大恨。持家者应观微知变,预为之防则善矣。
  天下之人皆同胞,而同出于父母者有几?兄弟姊妹之间,若有贫困急难,俱当尽力救助,不应漠如路人而伤手足之情。世谓处兄弟姐妹间者,勿妄怒妄怨,真处家良言。
  子弟纷争于外,虽以曲直为礼,仍须自家约束,有理亦宜容忍一些。理屈者必严自教戒。若为亲情、为体面回护其短而纷争,乃自伤体面,自毁子弟前途,每肇不测之祸。
  父母不幸中年亡故,所遗幼年弟妹,长为兄姊者,当抚之如子女。尽衣食教诲之事;弟妹之待兄嫂,亦应事之如父母之礼。
  家庭中兄友弟恭,妯娌随子,全家和气,父母愉快,亦孝之大者。或家庭有异母,如兄弟和睦,亦可消除偏爱之私。
  婚嫁为人道之始,立家之基,尤宜审慎。对方应求品德才识为本,勿贪图聘金,勿看重妆奁,勿攀高门,勿慕贵势。
  家庭中贤否难尽齐一,如父子不能皆贤,或兄弟不能俱佳,或丈夫放荡,妻子悍暴,譬如附身赘疣,不能割弃,唯有自身善以处之。庶收潜移默化之功。
  家庭日用所需,不可奢靡,不可吝啬,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衣食既足,生理自旺,礼教德行由是而生。凡安乐之境,莫不由勤俭而来。
  勤俭为立身立家之本。人不但贵乎有一长,有一业,且贵乎能勤其业,发挥其专长。不论士农工商,凡勤且俭者,家必日进,否则莫不致败。
  世间惟财与色,最能败坏人心。赌钱淫色,近毁己身,祸贻子孙,败家伤生,实由自致。持家者必以之自律其身,必以之教诫之弟,若涉足其中,将不能自拔,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晚矣。
  创业之难,每难于登天;毁业之易,则往往由于不知不觉之中。谚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抵事业有成,总由勤俭,而其覆败,每恩怠奢。故谨身节用,量入为出,勿失其度,则竿有倾败之忧。
  一家之中,男女皆不坐食,虽操作辛苦,然而知物力雏艰,由是养成节俭朴实美德,小则可以一家自足,大则可以利物济世,矫俗成风。
   “体面”二字,误尽古今天下人。若丧葬婚嫁,交际之类,不自量力而行,只贪图体面,至负债积穷,后悔莫及。一家之中生财有数,苟取之尽锱铢而用之如泥 沙,所入不足供其所出,则将何以为继?多见富贵子弟,先人所遗产业至厚,不及数年而家产荡然无存。盖败家之由,不知节用为其一端。俗语日:“常当有日思无 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父祖之贻子孙者惟义为善,否则,如违背天理而取不义之财,跋扈乡里,强取豪夺,徒贻子孙以祸根,非爱家之道。
  五、正礼节
  国家治乱,系于人心之邪正。守礼法,合人群,世风必正,国家必治;人心邪则悖礼犯法,贻害人群,故验国家治乱必先观礼法盛衰。
  人之立身于世,重在争人格,讲礼节,重名教。卑污之行,有如白圭之玷,终身不能磨灭。可不慎哉!可不戒哉!
  尊长生辰称庆,世有此俗,遵礼致庆承欢,铺张宴会,非显亲之道。宁俭勿奢,谁云非孝?待小人物不可有轻视之态,犹不可妄自踞傲,亦不可近于狎昵,为人所轻,自失仪容。
  苍蝇附骥尾,驰虽千里难免附着之羞;茑萝附松柏,虽上接云霄,难免攀援之耻。故有志者重立身,宁风霜自持,严于操守,不为狗马亲人。
  饮酒适量而饭,不可过度,尤不可沉醉喧嚣致乖礼节。奉延宾客,惟诚恳致意,不可强人饮酒,致人所难。
  人不能无过,有过自觉则改,方可立身成人;饰非文过,便一生无长进处。人惟能改过为第一美事。
  古人敦厚,虽婚庆大典,尽礼而己,不事铺张。所见历代族谱,对此多有训诫。处今之世,风气所趋,虽不能尽法往古,然节约从事,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
  六、务读书
  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智愚,第一要读书。读书则能知事理,古人所谓致和、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使人知为人之理,立业之方,有益于民,有功于国,而不至为非作歹,为世人所不容。
  幼年读书,尤须专心一意。务要读得字字分晓,须背诵者,尤要背诵,幼年所读书,可终生不忘。谚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故读书要熟,明其义理,则为有成。
  读书“十则”:静坐则神清;澄思则理透;好问则识广;多读则识博;笔勤则文兴;功纯则德进;好冷僻则有炫奇之戒;务细碎则有穿凿之嫌;无卧薪尝胆之志,则心思不至;无破釜沉舟之勇,则功夫不深。
  人生有限,时光如奔电逝波,一去不返;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不可因循姑待,白首徒悲。贪恋无益之为,虚掷韶华,误有为之学问。古人爱惜分阴,真为金玉良言。
  善读书者,于人不置疑处,须教有疑问;人已有疑者,却要会其理出而无疑,读书能致如此地步,才算是有悟。
  少年读书,能记忆而不知其用处;中年读书,知有用而常苦善忘。其上焉者,著书立说;下焉者,摘要笔记。书中精义,经手自写,则记忆自深,且可留为他人读书之参考。
  读书在勤勉,在能刻苦。古人如囊萤,如映雪,如悬梁,如刺股,莫不从刻苦而致有成。须记勿怠勿骄,勿自恃聪明,勿半途而废,勿安于小成,如此必可致大成,成大器。
  七、明德性
  大丈夫须有顶天立地之志,处世存心,要有容人度量,而勿求容于人。
  人必善忍,其业乃有成;必有容,其德乃得大。君子立身,未有不成于忍而败于忍,惟能忍,方能恕于合众志以成大事业;不忽视小事物,方能谨慎处世而致成功。
   忍辱一事,自古为难,虽豪杰之士,多由此败。处之之道,当察辱自何来,若其来自小人则理直在我,何怒之有?若来自君子,须知吾过当改,亦何怒之有?不辩 其由,而以一怒应之,或致相仇而不能己,何异乎树敌以困我,孤我,自取失败之道。故日忍辱是人世交际第一关头,为立身立业,成功失败之第一关键。
  人不可炫己之长,揭人之短。须知人各有所长短,故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只见己之长,不知己之短;对人则专视其短而蔑视其长,入世处事,必感世路多阻而寸步难行。
  人之通病在好炫自己。或自夸其功名;或自夸所业,以致遭人之忌,吃亏在不自觉之中。故智者不言所长,始能保其长而其长自大。
  有一分自满之心,面上便带有自满之色,口中便有些自满之言,殊不知间再无可自满之事。若自谓己满不可复加,便己是走入究途末路。轻躁浅露,骄以自败,有识者耻之。
  路狭处,留一步让别人走;味甘处,留三分与别人吃。胸中不立城府,对人无成见,平易近人胸怀坦白,自无树敌之人。
  若事出不己,与人争论,只可据事言理,不可脱离本题,涉及其他,尤不可涉及他人私事。人以曲事加我,我从容解释,毋须与之忿争,旁观者自明曲不在我,而我益为人所重。
  有誉我者,当察言者之意,省自我之实。誉过其实,当加警惕,切不可以此沾沾自喜。
   行一善而欲人之颂扬,施小惠而欲人之感激,此皆由于满腔自私之故。名誉诚为人之第二生命,欲维持名誉,则必须重道德,守信义。如我有求于人人竟欺我,我 必轻其为人,后遇此人虽共言之成理。则亦不之信矣。以此类推,我之对又将如何?我不负人人亦不致负我。即或不然,古人云:“宁使人负我,勿使我负人。”又 日:“人无信不立,无义则乱。”凡存心处世,立言制行,要名实相副,始终如一,勿损人而利已,勿徇私以害公。如此则名誉自立。
  做人作事要堂堂正正,切戒言行不一。须知惟有人间耳目最难掩盖,切勿以为世间只有我最聪明,一旦阴事揭开,将何以立足于人前?则后悔己晚!
  八、谨言语
  言不由衷,人之所恶。待人持物,务要诚实。虚伪之言,经久必露出破绽。故出言先自思量,是合理的便说,不合理的便不可说;事有益于人的便说,有损于人的便不可说。勿说大话,勿说空话。古人云“言寡尤,行寡悔。”
  闻人过失,须加警惕,耳可闻,口不宜说。语云:“经目之事,犹有未真。十口相传,岂可尽信。”至于闺房之事,尤不宜道听途说。喜谈乐道,儇薄之行,君子所不齿。
  言语快意时,截然能忍默得住;意气到发扬时,截然能收敛得住:忿怒嗜欲到沸腾时,截然能抑勒得住。能做到此三者,方能做得来大事业。
  言语切戒轻薄,如好谈人短,揭人隐私,一时信口恣意而谈,遂贻其人不解之恨。大抵人而好以言语讥人者,必因其私心太重之故,所以见人家富贵则妒之,见人家声名则嫉之,嫉妒之心蕴于平日,不自觉而发之于口。殊不知闻之者怀恨在心,已肇构祸之阶。
  人前不可谈人隐私。无意言之,而辗转相传,喧腾众口,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损人招怨于此肇端。言谈不可不慎。
  交接宴会之际,流品不齐,贫富不同,或体貌不一,或学识不等,语言之间,倍须留意检点,勿犯人忌,勿犯人短,勿以所学,自行畅言于浅学之前,庶免听者愧疚而转为嫉恨。
  说闲话于有事之家,诉苦情于无用之地,最惹人厌而于事无补,尤宜切戒。
  九、慎交游
  处世贵在知人。于朋友间,知其友其德,藉以辅吾仁,矫吾失。故交友得其人则可自薰其德,此所谓益友也;苟不择其人则惟导恶习,趋下流,此所谓损友也。故择交不可不慎。
  交富贵之友,戒之在骄在奢;交雄杰之友,戒之在争在斗;交商贾之友,戒之在吝在啬;他如不肖荡子,则万不可近。交友不善,足以危身破家,可不慎欤!
  益友在坐,如他山之石,互相切磋,励我以道义,博我以学问,一夕之话,胜读十年之书;片语之投,逾于百朋之锡。故人贵有艮益友也。
  朋友之交,以相下为宜。相尚以道义,相濡以学问,同心相应,同德相成。若徒矜己之长,攻人之短,此非交友之道。切戒!
  朋友有通财之义,急难中扶持周济,恩同骨肉,但受之者不可 无铭感之心,而与之者则不可存望报之念。
  人有平日不相知,而忽加我以礼,此必当审度,不可轻易接受。恐异日有难于回答之处。诚不可不慎。
  旅途朋友,尽属新交,审其言谈,察其举动,窥其好恶,方可交接,而于取予授受之际,仍须非常谨慎。
  凡强来亲近者,必非寻常,宜稍持距离以观其趋向,然不可露故避之迹。
  人于交往时,不可尽倾私秘于闲谈中,若有变化,将被执为口实。朋友失好,不可有过分语言相加,古人谓:“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心口皆善,吉人也;心口皆非,人得而防之,尚不致为我害;惟言貌称圣贤而心肠似蛇蝎者,不可不防,当慎之远之。
  人世间交际之诀,律已以谦,待人以恕,接物以信,临事以义。可以受用终身。
  十、处世事
  明是非,辩忠奸,守节义,权生死,才算得大勇。不自用,能用才算得大智。
  以爱子女之心事亲之则无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无大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可全交谊,和人群。
  立身处世之道,见识要远,操守要严,器量要大,谋虑要长。行事审其当否,行之在我,不怨天,不尤人。处众以谦退礼让为先。言欲逊,逊则人和;行欲严,严则远侮。
  端重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洁法奉公是居官良法。
  人之处世,不可有轻人之心,怀此心者类乎薄,挟上人之必者类乎狂。虚心以接物,乃为进德修业之本。
  济人为美德,固无贫富之分。富人济人以金钱,自是富厚长者情怀,然贫者力不能及此,只须存一片方便心,具三寸善言舌,为人解忿息事,虽不是金钱施予,却有金钱办不到之效果。
  凡遇事先想道德如何,有了主意,再参详众议,即决断而行,切忌依违因循,随人指挥而致败事。
  我以厚待而人竟以薄待我,应思我之厚或有未至;我以礼接而彼仍薄我、虐我,则思我之礼或有未洽。然既厚以心,洽以礼,而彼仍薄我、虐我,则当如敬鬼神而远之矣!何处无小人当思处之之道。
  勿以吝为俭,以刻为严,以诌为礼,以傲惰为厚道,以狡黠为聪明,以愚钝为宽大,苟如是,则何啻毫厘千里矣!宜有临事分别。
  群处之间,即到和易极处,亦只是情款浃洽,而胸中泾渭,自当分晓,不可随波逐流,漫无主宰。
  听人说人是非,莫轻信,亦莫轻答。须知凡爱说闲说,爱管闲事,爱图闲钱之人之言,皆不可轻信,其人尤不可轻交。
  虽至亲兄弟姐妹之间,如有缓急,可自我量力助之,万不可存求报之心。
  虽为姻亲,家富而心不正,行为不端者,敬而远之。
  客筵赏赍,寺观施舍,不如移之以助孤独无依,残疾无告者。
  人每因一些小便宜,随事便起忿争,既伤和气,又损心神,实是因小失大。
  众人事须凭公议,如公议不可者即止。犯于公议,虽为善事,亦难使众人心服。
  处乡里当以敦厚谦和为心。若有横逆之来,可晓之以理,不可以暴气怒骂应之。
  居必有邻,故睦族之外,尤须睦邻。睦邻之道,如有应接,大而财产交易,小而借贷往还,以至酒食应酬等事,皆宜谦让以敦情谊,始可有无相通,守望相助,出入相扶持,而臻群居安乐之境。
  居邻不幸而有强梁巧诈,为非作歹之能容忍处仍以包容为宜,万不得己,可托故迁徒,另择善邻。古谚有云:“百金买宅,千金买邻。”择邻不可不知。
  睦邻之道非一端。我居是方,必致力是方之风俗教化,务使善善亲亲而恶者自孤,必有所惮而不敢恣意为非。古有君子居乡化盗者,其庶几乎?
  讼狱之事,为大冤不白而起。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与同国,不申告于官则无以白其冤,讼仍不得已者。若田产婚娶细微之故,是非则宗族里党可以和解,若稍有不平,亦宜忍耐了事;涉讼公庭,结怨愈深,耗财破家,祸害更大,语云:“讼则终凶”,可以为戒。
  为人处世,心胸要阔大,意度要安闲。约己而丰则群下乐为之用,所得常倍。周虑而审处,则成事可免劳而易集。惟有心胸狭小,性情偏急,好利己而薄人之辈,未有不致败者。慎之!戒之!
  以忠孝为本,以礼义为纲,不论职位高低,职业殊别,皆足以风世俗而正其身,励其行,以范后昆以型乡里,岂日于世无补哉?

离线天天开心
发帖
2
金钱
3
经验值
0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12-03-06
Re:林氏族史(转贴)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12-03-21
Re:Re:林氏族史(转贴)
引用第68楼天天开心于2012-03-06 08:51发表的 Re:林氏族史(转贴) :
[表情]  [表情]  

谢谢天天开心!君也是林氏子弟?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2-03-21
Re:林氏族史(转贴)
《元和姓纂》
林宝
卷五736—741页

殷太丁(文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案《通志》,林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与此不同。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傳》,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傳》云,林楚之先,皆林氏之良也。齐有林阮,见《说苑》。
林类见《列子》。林回,见《庄子》。
A[岑校]比干为纣所灭
类稿三三、《新书》七引“灭”作“戮”,是也。《类稿》林姓引文,比今本讹夺更多,不赘及,他倣此。
B[又]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
校云:“案《通志》,林氏出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与此不同。”库本无“与此不同”四字,但云:“世系甚明,因长林山得氏,说自林宝始,夹 称其偏,狥有以也”。余按古代得氏,恒有数说,究其来源,亦往往姓同系窻。必谓林姓尽出比干,固为不可,而谓林姓祗祖姬氏,要属难稽。宝籍济南,殆据本宗传述。樵生闽地,偏听晋安之言(闽多林姓)。说可并存,难为轩轾。库校专主夹 后著之《通志》,正坐偏徇。洪氏改为[与此不同],持论尚不著边际也。
C[又]皆林氏之良也 “林”,《通志》作“季”,《类稿》、《新书》及《备要》一九同。
【济南邹县】《风俗通》云: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号“十德之门”,又居九门。据《祕笈新书》增。见《戚苑》。子孙秦末居齐郡邹县。汉分齐郡置济南,遂为郡人。
A[岑校]至林玉为相《新书》及《备要》“相”上有“赵”字。
B[又]又居九门
四字洪氏据《祕笈新书》增,《类稿》引文亦有之。
C[又]见《戚苑》
当即唐刘扬名所撰之《戚苑纂要》,引见前刘姓临淮望下,库本“苑”误“菀”。
玉元孙挚,仕汉,封平棘侯,传封四代,见《功臣表》。曾孙林遵,字长宾,受《尚书》于同郡欧阳高,官至少府、太子太傅,见《汉书儒林传》。遵六代孙邈,后汉徐州刺史、清泉侯;五代孙乔,字伯遹,与释道安为友,见《高僧传》。伯遹元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生胜,北齐散骑侍郎。魏分清泉为临清,今兖州临清人也。
A[岑校]曾孙林遵
按《汉书》八八作“林尊”,“尊”、“遵”古读通。
B[又]五代孙乔字伯
“遹”,库本作“升”,下同。
胜生昙。昙生通。通生登,唐清苑、博野二令,以二子官居高陆,入关居三源县,生游楚、游艺、游道、游真。
A[岑校]入关居三源县
“源”当作“原”,唐属京兆,亦见《劳御》考二。
游楚自万泉令应燮理阴阳科第二等,擢夏官郎中,出凤、陈、坥、三州刺史,生希邱、希望、希礼。希邱,定平丞,生肃、琨。肃,延安主簿,生少良、伯成、季随、贾。伯成,偃师尉。琨,司驾员外、知制诰,生礼、膳部、右司郎中,谏议大夫、中都男、赠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生贲、贽、贵、宝。贲,左神武胄曹。贽,崇文校书,并举进士。贵,定平丞,三代进士。宝,太常博士。希礼生塭、钻。塭,京兆法曹,生伸、偃。伸,白水令。偃,司议郎。
A[岑校]生少良伯成季隨贾
《丛编》一三引《复齐碑录》有《卢君女墓表》,元和六年立,林贾撰文,此贾为宝再从父,殆即其人。
B[又]琨司驾员外知制诰
《全文》四五八云,琨,代宗朝官左司、司封郎中,知制诰,按今《郎官柱》封中有琨名。《全诗》十一函八册收琨诗一首。
C[又]生礼
劳《考》一云:“二字疑衍。”按琨之从父名希礼,其子似不应名[礼],劳说是也。
D[又] 璠京兆法曹
《全诗》十一函八册收林琨诗一首。
游道,高平令,生希业、涛、洋。业,河南法曹,生弼、赏。弼,王屋令。赏,监察御史。涛,渭南尉;孙清赵,邺令。洋,密、衢、常、润、苏九州刺史,生晔、益、实、毕。晔,万年尉。益,河阳丞。
A[岑校]涛渭南尉
《全文》六二一收涛《对惰农判》一首。
B[又]孙清赵
库本作[清越]。
C[又]洋密衢常润九州刺史,洋见《精舍碑》监察御史并内供奉。《元龟》五四,天宝九载有吴郡太守林祥,应即此人,“祥”乃“洋”之讹。《旧书》一四六,薛播伯父元暧之妻,为济南林氏,丹阳太守洋之妹。《全文》三六有《玄宗赐丹阳太守林洋敕》。《嘉定镇江志》一四:“时练师李含光将赴金坛,故有是敕,石刻犹存,含光上表年月系天宝七载,则林洋守丹阳正其时也。”
D[又]益河阳丞 《全文》六二一收益《五声同色赋》一首。
游真孙明,大理司直、榆次县令。
【平凉】后魏平凉太守林遁,称遵后。晋永嘉后平凉。女为魏孝文帝后,生废太子恂。
A[岑校]平凉后魏平凉太守林遁称遵后晋永嘉后平凉女为魏孝文帝后按《北史》一三云:“孝文贞皇后林氏,平原人也。父胜,位平凉太守”。《魏书》一三略同。是平原人,非平凉人;名胜,不名遁。“永嘉后”之下有夺文,或为“徙居”等字。
【广陵】监察御史林衮,状称遵后。后汉末,恂仕吴,因居焉。恂盖衮之先也。
A[岑校]监察御史林衮《全诗》五函六册刘商有“送林衮侍御东阳秩满赴上都”,此与《登科记考》二四大顺元年下引《淳熙三山志》之林袞,时代不同。
【魏郡】林放之后,状称本居广平任县,隋末徙魏州。唐率更令林庭珉,女为元宗昭仪,生万春、宜春二公主。其子湜,为湖城令。
【晋安】林放之后,晋永嘉渡江,居泉州。东晋通直郎林景,十代孙宝昱,泉州刺史。今领判官、监察林藻,江州判官兼监察林蕴,皆其后也。
A[岑校]今领判官监察林藻
《黄御史集》,明人曹学佺序引《灵岩寺碑》云:“贞元中,侍御史林公藻、水部员外郎蕴谷兹业文。”余按《御史集》五《灵岩寺碑》实云:“初,侍御史济南林公藻与其季水部员外郎蕴,贞元中谷兹而业文。”非谓两林氏已官侍御、员外也。《解题》一六,藻贞元七年进士,官至岭南节度副使。《登科记考》一二,藻,披次子。《纪事》四二,贞元七年杜黄裳知举,访名士於尹枢,枢言孤进有林藻,是年藻第十一(亦见《广记》一八O引《闽川名士传》)。《宜和书谱》十收林藻深慰贴一,当即其人。
B[又]江州判官兼监察林蕴《考欧阳行周集》二有《蜀门与林蕴分路诗》,同卷三有“与林蕴同之蜀诗”,同集九又有“送巴东林明府序”,应即其人。明林俊《见素文集》,蕴,披第六子,贞元四年明经及第(《新书》二00有传)。全诗六函一册欧阳詹《玩月诗序》:“贞元十二年,……予与乡人安阳邹楚长、济南林蕴、颖川陈诩亦旅长安。”闽人语:“欧阳独步,藻蕴横行。”
[成都]汉有林闾,善古学,扬雄师之,见《雄集》。
[河南]《官氏志》,邱林氏改为林氏。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2-03-22
Re:林氏族史(转贴)
氏历史回顾--四叔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2-03-24
Re:林氏族史(转贴)


林披诗选 - 林披    
秋气尚高凉
    秋气尚高凉,寒笛吹万木。故人入我庭,相照不出屋。
     山川虽远观,高怀不能掬。
林楚翘诗选 - 林楚翘    
菩萨蛮
    画堂春昼垂珠箔,卧来揉惹金钗落。簟滑枕头移,
     鬓蝉狂欲飞。
     笑拖娇眼慢,罗袖笼花面。重道好郎君,人前莫恼人。
林璠诗选 - 林璠    
季夏入北山
    整驾俟明发,逶迤历险途。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
     树绕圆潭密,云横叠障孤。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
林琨诗选 - 林琨    
晚望
    清晨孤亭里,极目对前岑。远与天水合,长霞生夕林。
     苍然平楚意,杳霭半秋阴。落日川上尽,关城云外深。
     方予事岩壑,及此欲抽簪。诗就蓬山道,还兹契宿心。

林嵩诗选 - 林嵩    
赠天台王处士
    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茶烟岩外云初起,
     新月潭心钓未收。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
     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林藻诗选 - 林藻    
青云干吕
    应节偏干吕,亭亭在紫氛。缀空初布影,捧日已成文。
     结盖祥光迥,为楼翠色分。还同起封上,更似出横汾。
     作瑞来藩国,呈形表圣君。裴回如有托,谁道比闲云。
吴宫教战
    强吴矜霸略,讲武在深宫。尽出娇娥辈,先观上将风。
     挥戈罗袖卷,擐甲汗装红。轻笑分旗下,含羞入队中。
     鼓停行未整,刑举令方崇。自可威邻国,何劳骋战功。
梨岭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
     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林杰诗选 - 林杰    
王仙坛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金盘摘下挂朱颗,红壳开时饮玉浆。
林宽诗集 - 林宽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
    勾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
     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篪。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
穷冬太学
    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
     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
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
    宪厅名最重,假日许从容。床满诸司印,庭高五粒松。
     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鸟度帘旌暮,犹吟隔苑钟。
送谢石先辈归宣州
    名随春色远,湖外已先知。花尽方辞醉,莺残是放时。
     天寒千尺岳,颔白半联诗。笋蕨犹堪采,荣归及养期。
下第寄欧阳瓒
    诗人道僻命多奇,更值干戈乱起时。
     莫作江宁王少府,一生吟苦竟谁知。
寄何绍余
    雁过君犹未入城,清贤门下旧知名。风波冻马遥逢见,
     革橐饥僮尚挈行。住在闲坊无辙迹,别来何寺有泉声。
     芙蓉苑北曲江岸,期看终南新雪晴。
送人宰浦城
    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
     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



省试腊后望春宫
   皇都初度腊,凤辇出深宫。高凭楼台上,遥瞻灞浐中。
     仗凝霜彩白,袍映日华红。柳眼方开冻,莺声渐转风。
     御沟穿断霭,骊岫照斜空。时见宸游兴,因观稼穑功。
寄省中知己
    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花开封印早,雪下典衣频。
     怪木风吹阁,废巢时落薪。每怜吾道苦,长说向同人。
朱坡
    朱坡坡上望,不似在秦京。渐觉溪山秀,更高鱼鸟情。
     夜吟禅子室,晓爨猎人铛。恃此偷佳赏,九衢蜩未鸣。
酬陈樵见寄
    失意闲眠起更迟,又将羁薄谢深知。囊书旋入酒家尽,
     纱帽长依僧壁垂。待月句新遭鬼哭,寻山貌古被猿窥。
     元和才子多如此,除却清吟何所为。
华清宫
    殿角钟残立宿鸦,朝元归驾望无涯。
     香泉空浸宫前草,未到春时争发花。


终南山
    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
     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
歌风台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送人归日东
    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
寓兴
    西母一杯酒,空言浩劫春。英雄归厚土,日月照闲人。
     衰草珠玑冢,冷灰龙凤身。茂陵骊岫晚,过者暗伤神。
少年行
    柳烟侵御道,门映夹城开。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报仇冲雪去,乘醉臂鹰回。看取歌钟地,残阳满坏台。
哭栖白供奉
    侍辇才难得,三朝有上人。琢诗方到骨,至死不离贫。
     风帐孤萤入,霜阶积叶频。夕阳门半掩,过此亦无因。

送升道靖恭相公分司
    东风时不遇,果见致君难。海岳影犹动,鹍鹏势未安。
     星沉关锁冷,鸡唱驿灯残。谁似二宾客,门闲嵩洛寒。
关下早行
    轧轧推危辙,听鸡独早行。风吹宿霭散,月照华山明。
     白首东西客,黄河昼夜清。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闲情。
曲江
    曲江初碧草初青,万毂千蹄匝岸行。倾国妖姬云鬓重,
     薄徒公子雪衫轻。琼镌狒犭术绕觥舞,金蹙辟邪拏拨鸣。
     柳絮杏花留不得,随风处处逐歌声。
长安遣怀
    醉下高楼醒复登,任从浮薄笑才能。
     青龙寺里三门上,立为南山不为僧。
送僧游太白峰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顶上多灵迹,尘中少客知。
     悬崖倚冻瀑,飞狖过孤枝。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诗。
哭造微禅师
    神迁不火葬,新塔露疏柽。是物皆磨灭,唯师出死生。
     虚堂散钓叟,怪木哭山精。林下路长在,无因更此行。
献同年孔郎中
    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驱马每寻霜影里,
     到门常在鼓声初。蟾枝交彩清兰署,鸾佩排光映玉除。
     一顾深恩身未杀,争期皎日负吹嘘。
闻雁
    接影横空背雪飞,声声寒出玉关迟。
     上阳宫里三千梦,月冷风清闻过时。
送惠补阙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
     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
和友人贼后
    带号乞兵急,英雄陷贼围。江山犹未静,鱼鸟欲何归。
     城露桑榆尽,时平老幼稀。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
长安即事
    暝鼓才终复晓鸡,九门何计出沉迷,樵童乱打金吾鼓,
     豪马争奔丞相堤。翡翠鬟欹钗上燕,麒麟衫束海中犀。
     须知不是诗人事,空忆泉声菊畔畦。


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
    古木重门掩,幽深只欠溪。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
     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沉西。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
苦雨
    霪霖翳日月,穷巷变沟坑。骤洒纤枝折,奔倾坏堵平。
     蒙簦来客绝,跃甃噪蛙狞。败屐阴苔积,摧檐湿菌生。
     斜飞穿裂瓦,迸落打空铛。叶底迟归蝶,林中滞出莺。
     润侵书缝黑,冷浸鬓丝明。牖暗参差影,阶寒断续声。
     尺薪功比桂,寸粒价高琼。遥想管弦里,无因识此情。
塞上还答友人
    无端游绝塞,归鬓已苍然。戎羯围中过,风沙马上眠。
     草衰频过烧,耳冷不闻蝉。从此甘贫坐,休言更到边。
林滋诗选 - 林滋    
望九华山
    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大者嶙峋若奔兕,
     小者□嵬如婴儿。玉柱金茎相拄枝,干空逾碧势参差。
     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萝烟石月相蔽亏,
     天风袅袅猿咿咿。龙潭万古喷飞溜,虎穴几人能得窥?
     吁予比年爱灵境,到此始觉魂神驰。如何独得百丈索,
     直上高峰抛俗羁。
春望
    春海镜长天,青郊丽上年。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
     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散襟披石磴,韶景自深怜。
蠡泽旅怀
    谁言行旅日,况复桃花时。水即沧溟远,星从天汉垂。
     川光独鸟暮,林色落英迟。岂是王程急,偏多游子悲。
宴韦侍御新亭
    烟磴披青霭,风筵藉紫苔。花香凌桂醑,竹影落藤杯。
     鸣籁将歌远,飞枝拂舞开。未愁留兴晚,明月度云来。
人日
    春辉新入碧烟开,芳院初将穆景来。共向花前图瑞胜,
     试看池上动轻苔。林香半落沾罗幌。蕙色微含近酒杯。
     闻道宸游方命赏,应随思赉喜昭回。
和主司王起
    龙门一变荷生成,况是三传不朽名。美誉早闻喧北阙,
     颓波今见走东瀛。鸳行既接参差影,鸡树仍同次第荣。
     从此青衿与朱紫,升堂侍宴更何营。
[ 此帖被四叔在2012-03-24 06:22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 林氏族史(转贴)|四九中学 - 第5页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2-04-10
Re:林氏族史(转贴)
潮汕第一状元林大钦 - 廷策对

(据 )此为保存至今的林氏状元林大钦试卷。林大钦,年十二喜读苏氏嘉事占集,操笔为文屈注奔腾神气与大苏文宛肖。嘉靖辛卯,举于乡第六人,壬辰赐进士装元及第,年二十二岁。明嘉靖十一年林大钦状元榜(1532年科举榜)乃潮汕人的第一位状元!  其廷对也,阁臣定孔生高生二卷,都御史汪公镏见文,诧曰:奈何答策无冒语,大学士张公孚敬曰:是娴苏氏策学者,必当上意,乃附二卷封进,上览之,亲擢第一,榜发,中外称庆,咸谓大魁得人。兹录全策如下:

青云千吕诗
应节偏千吕 亭亭在紫氛 缀空初布影 捧日巳成文
结盖祥选迥 为楼翠色分 还同起封上 更似出横汾
作瑞来藩国 呈祥表圣君 徘徊如有托 谁道此闲云

  廷策对
  皇帝制曰:朕惟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乐生,俾遂其安欲然后庶几尽父母斯民之任为无愧焉。夫民之所安者所欲者,必首之以衣与食,使无衣无食,未免有冻馁流离之害。夫匪耕则何以取食,弗蚕则何以资衣,斯二者,亦王者之所念而忧者也。今也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情冗杂之为害,边有烟尘,内有盗贼,无怪乎民受殃而日甚一日也。固本朕不类寡昧所致,上不能参调化机,下不能作兴治理,实忧而且愧焉。然时有今昔,权有通变,不知何道可以致雨呖,时若灾害不生。百姓足食足衣,力乎农而务乎织,顺乎道而归乎化。子诸士明于理,识乎时,蕴抱于内而有以资我者,亦既久矣。当直陈所见所闻,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臣对,臣智识愚昧,学术疏浅,不足以奉大问,窃惟陛下当亨泰之交,抚盈成之运,天下皆已大治,四海皆已无虞,而乃拳拳于百姓之未得所为忧,是岂非文王视民如伤之心耶,甚大美也。然臣之所惧者,陛下负聪明神智之资,秉刚睿仁圣之德,举天下之事,无足以难其为者,而微臣所计议,复不能有所补益于万一,陛下岂以其言为未可尽弃而有所取之耶。陛下临朝策士凡有几矣,异时莫不光扬其名声,宠绥其禄秩,然未闻天下之人有日天子某日降某策问某事用某策,济某功者,是岂策士之言皆无可适于用耶,抑或可适于用而未暇采之耶,是臣之所惧也。臣方欲为根极政要之说,明切时务之论,而不敢饰为迂阔空虚无用之文,以罔陛下。陛下若以其言为可信而不悉去之,试以臣策付之有司,责其可行,则臣终始之愿毕焉。如或言不适用,则臣有苷愚欺天之罪,俯伏以待罪谴,诚所甘心而不辞也。
  臣伏读圣策,有以见陛下拳拳以民生冻馁流离为忧。以足民衣食为急,此诚至诚恻怛以惠元元之念,天下之所愿少须臾无死以待德化之成者。然臣谓陛下诚怀爱民之心,而未得足民衣食之道,诚见百姓冻馁流离之形,而未知冻馁流离之实也。夫陛下苟诚见夫百姓冻馁流离之实,则必思所以富足衣食之道,未有人主忍见夫民之冻馁流离而不思所以救援之者。未有人主救援夫民之冻馁流离而天下卒至冻馁流离而不可救者也。今夫匹夫之心。可行于一家,千乘之心,可行于一国,何者以一家一国固吾属也,会谓万乘属天下者,有救援天下真实恳切之诚而顾不效于天下者哉,是臣所未信也。臣观陛下临朝,凡十有余年于此矣。异时劝农蠲租之诏一下,天下莫不延颈以望更生,然而惠民之言不绝夫口,而利民之实至今犹未见者,臣是以妄论陛下未知斯民冻馁流离之实,未得足民衣食之道也。
  臣闻之,仁以政行,政以诚举,王者富民,非能家衣而户食之也,心政具焉而已矣。夫有其心无其政,则天下将以我为徒善;有其政无其心,则天下将以我为徒法,徒法者化滞,徒善者恩塞,心法兼备,此先王所以富足人之大略也。臣观史策,见三代以后之能富其民者,于汉得一人焉,曰:文帝,当乱秦干戈之后,其时之民,盖日不暇给矣。文帝视当时之坐于困寒者,盖甚于涂炭也。育之以春风,沐之以甘雨,煦煦然与天下为相休息之政,而涂炭者衽席矣,故后世称富民者,以文帝配成康,亦诚有以致之也。然而文帝固非纯王者,窃王者之似焉,犹足以专称于后世,而况夫诚于王者,而顾有坐视天下于冻馁流离者哉!
  臣窃谓今日陛下忧民之心,不焉不切,爱民之政,不为不行。然臣所以敢谓陛下于斯民之冻馁流离而未知其实,于足民之衣食而未得其道者,窃恐陛下有爱人之仁心,而未能如王者之诚怛恳至,有爱人之仁政,而未能如王者之详悉光明,臣是以敢妄论陛下而云云也。然臣所望仁政于陛下者非欲尽变天下之俗也,非欲复井天下之田也,亦日宜时顺情而为之制,而不失先王之意尔,臣请因圣策所及而条对之陛下策。
  臣曰:夫民匪耕则何以取食,弗蚕则何以资衣,斯二者亦王者之所念而忧者也。今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之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惰冗杂之为害,边有烟尘,内有盗贼,何怪乎民受其殃日甚一日也。此见陛下痛念斯民之病,深揆困乏之本,而急思所以拯救之也。臣谓民之所以耕蚕稀而日甚其殃者,游情起之也,冗杂病之也。若夫水旱虫蝗之灾,则虽数之所不能无,然君人之忧不在恶,何者恃吾耕蚕之具素修而无所耗,则虽有水旱虫蝗而无所害,臣闻有道之国,天不能灾,地不能厄,戎狄盗贼不能困,以恒职修而本业固,仓廪实而备御先也。
  臣闻立国有三计:有万世不易之计,有终岁应办之计,有因时苟且之计。万世不易之计者,大学所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也。故王制三年耕则有一年之积,例之则九年当有三年之豫,其终岁所入盖足以自给,而三年之蓄,恒可以预待不虞,如此者,所谓天不能灾,地不能厄,戎狄盗贼不能困,臣前所谓王者之政,陛下今日所方欲切求而励之行者。所谓终岁应办之计者,盖生财之道未甚周,节财之道未甚尽,一岁之入,仅足以克一岁之用,其平居无事,尤未见其甚敝,值有凶荒盗贼之变,则未免厚敛重取,以至于困败而不能自振,若此者,盖素备不修,因时权设。汉唐宋以下治天下之大率,而非吾陛下之所以奉天理物,深厚国脉者。其所谓因时苟且之计者,盖平时之所以敛取于民颇无其度。而取民惟畏其不多,用财惟畏其不广,方其无事,百姓已不能自给,迨其有变,则不可复为之计矣。此则制国无纪,溃乱不时,盖昏乱衰世之政焉。臣前所谓起于游情,痛于冗杂之弊亦略有同于是。
  陛下今日所方欲改辙而易海内之观者,臣谓今日游惰之弊有二,冗杂之弊有三,此天下之所以长坐于困乏,而志士至今愤惋而叹息者也。其所谓游惰之弊二者,一日游民,一曰异端,游民众则力本者少,异端盛则务农者稀。夫民所以乐于游惰者何也,盖起于不均不平之横征,病于豪强之兼并,小民无所利于农也,以为逐艺而食,犹可以为苟且求生之计,且夫均天下之田,然后可以责天下之耕,今夫里之小民,剥于污吏豪强者深矣,散食于四方者众矣,大率计今天下之民其有田者一二,而无田者常八九也,以八九不耕之民,坐食一二有田者之粟,其势不得不困。然而散一二有田者之业以为八九自耕之养,其势未尝不足,议者病游民之众也。或有逐商之说,然臣以为游民之商,本于不得已也,而又无所变置而徒为之逐,臣惧夫商之不安于商也。臣谓今日之弊源已深,更化者当端其绪而绥理之,理而无绪,势将驱力农之民而商,又将驱力商之民而盗也,天下为盗,国不可久。其便莫若颁限田之法,严兼并之禁,而又择循良仁爱恻怛之吏,以抚劳之法,以定其世业,禁以防其奸贪,吏以得其安辑,游民其将归乎。若夫异端者,盖本无超俗利世之智,而徒窃其减额逃刑之利,不工、不商、不农、不士,以自便其身,且其倡无父无君之教,于天下将使流风之未可已焉,此其为害甚明,故臣不待深辨,然臣窃悼俗之方敝也。秃首黄冠,克斤道路,珠宫琼宇,照耀雪汉,此风未艾,效慕者众,非所以令众庶见也,非所以端风正纪之要体也。故臣愿陛下严异端之禁,敕令此辈悉归之农,其有不如令者,许有司治罪不赦,盖非惟崇力本之风,仰且彰教化之道,此臣拳拳所望于陛下之至意也。
  其所谓冗杂之弊三者必汰,一日冗员,二日冗兵,三日冗费,冗员之弊必澄,冗兵之弊必汰,冗费之弊必省,三冗去而财裕矣。夫圣人所以制禄以养天下之吏与兵者何也,吏有治人之明,则食之也。兵有敌人之勇,则食之也。是其食之者以其明且勇也。其或有不明不勇者,则非耕不得食,非蚕不得衣,何者无事而禄,亦先王之所俭也。今者天下之吏与兵何如也,臣非欲尽天下之吏与兵,而不禄之也。臣徒见任州县者,固有才能,不胜而坐禄者焉;隶兵籍者,固有老弱不胜,而滥食者焉,且入赀之途太多,任子之官太众,简稽之责不严,练选之道有亏,臣是以欲于此辈一澄且汰焉,其所以去冗滥而宽民赐者不少也。若夫冗费之弊,不能悉举,即其大而著论者之,后宫之燕赐,不可不节也,异端之奉  不可太过也。土木之役不可不裁也,陛下端身以率物,节已而居俭,其于三者固未可议焉。
然窃见天下之大,民物之众,九州四海之贡,尺帛粒米之赋,山林川泽之税,日夜会稽,以输太仓,可谓盛矣。而国计未甚克,国用未甚足,以为必有所以耗之者矣,且夫上之赋其下者以一,而下之所以供夫上者常以百,盖道路之耗,输挽之费,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内府之百金,民家之万金也,以百万民家之资,费之于一燕飨,一赐予,一供玩者,何限耶,故日冗费。在今日有未尽节者,盖臣闻之,以天下所有之财赋,为天下人民之供养,未有不足者,特其有以冗而费之者,故其势将横征极取,天下不至于饥寒冻馁大败极敝不已。臣读史记,见周文王方其受命之时,地方不过百里,而四方君长交至于其国,其所以燕飨劳来之典,不容终无,然而当时百姓各足,饥寒不病,故民诵之,诗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盖庆之也。传至于其子孙,以八百国之财赋,自养一人,宜其甚裕而无忧,而民反流离困苦,至于黄鸟仳离之咏作焉。臣于此,见君人节已以利人,则易为功;广费以厚敛,则难为力。臣是以拳拳以省冗费为陛下告也。
  陛下策臣曰:固本朕不类寡昧所致,上不能参调化机,下不能作兴治理,实忧而且愧焉,此陛下忧勤之言,禹汤罪已之辞也。然臣谓陛下非徒为是言也,须欲励是行也,夫君人之言与士庶不同,一或不徵,天下玩之,后虽有美意善政,人且骇疑不信,陛下往年尝有恤农之诏矣,然而天下皆以为陛下之虚言。何者,诚见其言若是焉,而未见其惠也。今陛下复策臣若是焉,臣以为亦致忧勤之实而已。欲致忧勤之实,须速行臣前所陈者。臣前所陈者,皆因圣策所及条对,要之所以振弊利世之道,犹有未尽于此,臣请终之。夫山泽之利未尽垦,则天下固有无田之忧。今夫京师以东,蔡郑齐鲁之间,古称富庶强国,三代财赋多出于此。汉唐以来,名臣贤守,其所以兴田利而裨国用者,沟洫封浍之迹,往往犹存,而今悉为空虚茅苇之地,此古人所谓地利犹有遗者,而陛下所使守此土者,一切苟且应职.而无为任此忧者,此北人所以长坐仰给于东南,少有凶荒不继,辄辗转沟壑不能自给以生者,地利未尽也。
  臣意陛下莫若严其守令,重选才干忠诚为国之士,使守其地,而专一以兴田利为事,朝廷宽其禁限,听其便宜,而惟以此为田利课,则四海当有赵过者出,不数十年之后,则江北之田应与江南类,可省江淮数百万之财赋,而纾北人饥寒冻馁之急,一举而利二焉,大惠也,陛下能断而行之,大勇也,或日非不欲行也,如南北异宜何?臣请有以折之,夫今日所谓空虚荒瘠无用之地者,非向时所谓富贵而所托赖以兴起之本区乎,昔以富贵,今以荒虚,臣诚未见其说,亦曰存乎人耳,魏人许下之屯可见矣,方枣只为屯许之画也,当时亦诚见其落落难合洎其成也,操终赖之,省粟数万,今天下之大,又安知其无能为枣只者乎?臣是以愿陛下以此为田利课,则山泽垦矣。
  臣又闻之,关市不征,泽粱无禁,王者所以通天下。大公大同之制也,自汉桑弘羊以剥刻之术媚上,而征榷之法始详,历代因之而不革,大公之制未闻也。然臣终以此为后世衰乱苟且之政,今朝廷之取民,荼有征,酒有榷,山泽有租,鱼监有课,自一革一木以上之利,莫不悉笼而归之公,其取下悉矣。夫上取下悉则其势穷,夫兽穷则逐,人穷则诈,今陛下之民将诈乎。司国计者,非不知其势之不可以久也,然而明知其弊而冒之者,诚曰国家利权之所在也,臣以为利不胜义义苟未安,利之何益,况又有不利者在乎。
  臣闻之,王者所以总制六合而正服民心,张大国体者,固在道德之厚薄,不问财赋之有无。臣观征利之说,不出于丰泰之国,恒出于误乱之世,纤纤然与民争利者,匹夫之事也。万乘而下行匹夫之事,则其国辱,非丰泰之时所尚也。陛下何不旷然为人所难,思大公之法,去衰乱之政,令天下人士争言日惜哉!汉唐宋不能舍匹夫之利以利人,至我明天子然后能以天子之大体镇服民心焉,陛下何久于此而不为也。臣愿陛下息山林关市之征焉,使天下知大圣人所作为过于人万万也。若夫悉推富民之术,则平籴之法,不可不立也,常平之仓不可不设也,奢侈之禁,不可不严也。凡若此者,史策之载可考,陛下可能举而行之,成典具在,故臣不必深论之也。
  由臣前所陈而言之,均田也,择吏也,去冗也,省费也。由臣后所陈而言之,辟土也,薄征也,通利也,禁奢也。田均而业厚,吏良而俗阜,冗去而蠹除,费省而用裕,土辟而地广,征薄而惠宽,利通而财流,奢禁而富益,八政立而王制备矣。陛下果能行臣之言,又何忧于百姓之冻馁流离,又何至于有烟尘盗贼之警,又何患不顺乎道,而归乎化哉!通变时宜之道,其或悉备于此,然臣以为此数者,皆不足为陛下之难。所患人主,一心不能清虚寡欲,以为宽民养物之要,则虽有善政美令,未暇及行,盖崇高宝贵之地,固易为骄奢淫逸之所,是故明主,重内治也。故古之贤王,遐观远虑,居尊而虑其危,处富而慎其溢,履满而防其倾,诚以定志虑在节逸,欲图寅畏在禁微邪也。故尧曰兢,舜曰业,禹曰孜,汤曰检,臣以为数圣人固得治心之要矣。
  臣尝观汉武帝之为君,方其临轩策士,奋志六经也,虽三代之英主不能过焉,洎其中年多欲,一念不能自胜,公孙弘、桑弘羊、张骞、卜式、文成五利之辈,各乘其隙而售之,卒使更变纷然,天下坐是大耗。臣是以知人主一心不可使有所嗜好,形见于外,少有沉溺为祸必大,故愿陛下静虚恬虑,以为清心节欲之本,毋以深居无事而好逸游,毋以海宇清平而事远夷,毋以物力丰实而兴土木,毋以聪明英断而尚刑名,毋以财赋富盛而事奢侈,毋羡邪说而惑神仙,澄心正极,省虑虚涵,心澄则日明,虑省则日精,精明之运,旁烛无疆,举天下功业惟吾所建者,岂止于富民生,足衣食而已哉。
  臣始以治弊治法为陛下告,终以清心寡欲为陛下勉,盖非有惊世绝俗之论,以警动陛下,然直意以为陛下之所以策臣者,盖欲闻凯切时病之说,故敢略尽其私忧,过计之辞,哀情所激,诚不知其言之犹有所惮,亦不知其言之犹有所隐,惟陛下宽其狂易,谅其朴直,而一赐览之,天下幸甚。臣谨对。
离线仁兄

发帖
14982
金钱
302000
经验值
10940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2-04-10
Re:林氏族史(转贴)
    认真阅读了楼主的!《林氏族史》考根, 林氏得姓于周公叔旦分封72国之前, 林氏应该直接称 "姓" 了吧? 由于 "姓别婚姻" "氏别贵贱", "林"也可称氏, 姓氏两者兼得! 特改一联献给贵姓望族的林姓:
        林姓广大千年盛,  祖德宏深万代昌!
仁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