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640阅读
  • 96回复

莫負主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11-08-06

我們認為是負面的事,神卻有正面的回應


-----和您分享-------

你會說:「這是不可能的。」
神卻說:「凡事都能。」(路18:27)
你說:「我太累了。」
神說:「我給你安息。」(太11:28)
你說:「沒有人真正關心我。」
神說:「我愛你。」(約3:16; 約13:34! )
你說:「我支持不住了。」
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林後12:9; 詩91:15)
你說:「有很多事情,我不能解決。」
神說:「我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你說:「我不能作這事。」
神說:「你凡事都能作。」(腓4:13)
你說:「我不能。」
神說:「我能夠。」(林後9:8)
你說:「我不能原諒自己。」
神說:「我寬恕你。」(約壹1:9;羅8:1)
你說:「我應付不來。」
神說:「我會供應你的所需。」(腓4:9)
你說:「我很害怕。」
神說:「我賜給你的,不是一個膽怯的心。」(提後1:7)
你說:「我經常憂慮和沮喪。」
神說:「將一切的憂慮!和沮喪給我。」(彼前5:7)
你說:「我的信心不夠。」
神說:「我所分給各人的信心,是我量度過的。」(羅12:3)
你說:「我不夠聰明。」
神說:「我給你智慧。」(林前1:30)
你說:「我覺得很孤單。」
神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13:5)

以上的......請傳閱,或許今天正有人需要它! 
我們認為是負面的事,神卻有正面的回應。不論你是否基督徒,都值得看一看!

以下的....只是故事, 若覺太長編可不看 :
貪念 ---- 感謝主跟感謝他的差別在哪裡
有兩個乞丐,每天同時經過一戶富貴人家。
這家的主人,每天丟銅板給他們,比較高大的那位乞丐總是大聲喊著:
「多謝主人!你真是仁心大愛,做好事,願你長命百歲,永遠健康!」
另外一位瘦削矮小的乞丐,只是輕輕地說:「感謝上主的恩典。」
這家的主人每天都丟銅板到窗外,而每天也同時飄來兩種感謝的聲音,
一個感謝他,另一個感謝主。

人起先不覺如何?漸漸地開始有一點不舒服,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一直累積,
直到有一天,他想:「奇怪!是我給他錢,他不謝我,卻去謝主,
我要給他一點教訓,讓他明白他應該謝的是我。」

主人到麵包店,叫師傅烤了兩條大小一樣的吐司,
將一條挖空塞了珍貴的珠寶,然後再把它封起來,兩條麵包看起來完全一
樣。

乞丐來的時候,他把那個普通的麵包交給瘦小的、只會感謝主的乞丐,
而把那條藏著金銀珠寶的麵包,交給高大、每天謝他的乞丐,
那個高大的乞丐拿到麵包,覺得好重,心想:「這麵包一定沒有發好,鐵定不好吃。」
他一向喜歡佔便宜,所以對矮小的乞丐說:「我這條吐司麵包跟你換好
嗎?」他沒說理由,瘦小個乞丐也沒有問,心裡想著:「這應該也是主的安排!」就跟他換了;
第二天,那個瘦瘦小小的乞丐,就再也沒有來乞討了,
他決定回去看望他的爸爸媽媽,準備過另一種新生活,他好感謝主!
------看, 我們認為是負面的事,神卻有正面的回應-----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11-08-12
                                    六、復活之事至今無法推翻
     柯伯裏(John Singleton Copley)是十九世紀英國最有名的律法權威,曾任英國首席檢察司、上議院議長、劍橋大學校長,被英皇賜名爲林賀思公爵(Lord Lyndhurst)。他去世後,他的親屬在一些文件中找到了他談及自己基督教信仰的詳盡記載,其中有這麽一句話:“我清楚明白那證據是什麽,有關復活的證據至今尚未被人所攻破。”信仰和反對基督教的人都知道,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的基石。所以,復活的真實與否,一直是雙方交鋒的核心所在。但耶穌復活的史實一直迄然聳立,無人能够推翻,兩千年前如此,中世紀亦然,上個世紀是這樣,如今仍也未變。柯伯裏的話,同樣切合今天的實際。
      律師莫理遜(Frank Morison)認爲耶穌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但不是神。他認爲用復活這樣喜劇性的童話來結束耶穌的一生是破壞了耶穌的形象。他立志要將耶穌在世的最後幾天中的事完全追記下來,以正視聽,還耶穌英雄本色。他本打算盡可能删去有關神迹的一切記錄,幷準備對耶穌復活一事絕口不提。他認爲自己是個律師,有足够的判斷力,能把耶穌復活這個騙局和迷信揭穿,以便一勞永逸地推倒基督教信仰。可是,他詳盡研究的結果,與他的初衷相悖,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觀點,接受了耶穌復活的事實。他的著作《歷史性的大審判》(Who Moved the Stone ?)是一本暢銷書,第一章的題目是“不願意被寫成的一部書。”

        利特爾敦(Lord Lyttslton)是文人兼政治家,曾任英國國會議員和財政部長,他曾追述他與他一個做法官的朋友韋斯特(Gilbert West)一段往事。他倆年輕時都深信《聖經》是一本欺騙人的書,幷决意要揭發其中的虛僞。利特爾敦立志找出大數人掃羅從未變成使徒保羅的證據,韋氏則從事印證耶穌不曾復活。他們分頭研究了相當長的時期。結果,二人均因竭力找尋證據想推翻基督教信仰,反而在證據面前放弃了偏見,悔
改歸信了基督。當他們碰面時,都覺得有些靦腆。他們沒能按預想的計劃因揭發了虛僞而歡呼,却彼此由衷地慶賀認識了神所啓示的《聖經》。後來韋氏寫了一本書《由歷史及考證資料看耶穌基督之復活》(Observationson the History and Evidences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在該書的扉頁上,韋氏引用了一句古語:“對真理未曾下過研究工夫者,實不宜信口隨意批評。”
        孟沃偉(John Warwick Montgomery)1931 年出生于紐約州,1952 年以優异的成績畢業千康奈爾大學,繼而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韋登堡大學、芝加哥大學及法國Strasbourg 大學獲碩士、神學士、哲學博士學位。歷任文學、神學和法學教授,著作甚豐。他在《歷史與基督教》( History and Christianity)第一章中寫道,“在這本書內,筆者準備不厭其煩地再提出這些問題:耶穌是誰?他自稱是誰?有何根據?本章與第三章將討論耶穌的生平、身分及其使命的歷史實錄,以作爲第三、四兩章的背景,因爲在後兩章內,我們將要討論耶穌基督的神性,他如何從死裏復活,以證明他實在是他所自稱的那一位。這些討論的題目難免會引起面紅耳赤的爭論,因爲這關係到人生哲學的檢討與批判。雖然如此,我們樂于與大家一起來思想這些問題,因爲筆者在康乃爾大學攻讀哲學時,就曾面對這些難題,結果變成了基督徒。
誠如劍橋大學教授魯益師(C.S.Lewis)所說,我是在‘拳打脚踢’滿不情願的情况下,被歷史的證據硬拖入主的國度裏。從那時起,我對基督教的認識越深,就越覺得其宇宙觀實在是完美無瑕,叫人經歷越多,就越滿足。因此我如今樂于向各位鄭重推薦。”
       孟沃偉提及的魯益師于 1898 年生于愛爾蘭,在一個學院讀了一年書以後,全靠自學,在牛津大學首次獲得三重學位, 1954 年出任劍橋大學教授。他是一個擁有獨特恩賜和邏輯頭腦的基督徒作家,其作品暢銷全球,享譽世界。年輕時,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但後來神將他“團團圍困”,《聖經》的歷史可靠性使他不得不降服在神的面前。他在描述他自己如何拋弃無神論、皈依基督時,有如下自白:“1926 年初,我所認得的無神論者中之最頑强者,在我房間內和我對坐烤火。他對我說,福音書的歷史性看來十分可靠。‘奇怪得很’,他接著說:‘弗銳瑟(Frazer)筆下那位受死的神,好象真正曾發生過似的。’讀者必須先認識我這位朋友(自那次以後,他沒有再對基督教表示任何興趣),才能想像他這句話給我何等非同小可的當頭棒喝。我悚然大驚:“倘若這位犬儒中的犬儒,剛硬者中的剛硬者,尚且不能覺得‘安全’,我還有何地可站,難道真的沒有逃脫的餘地了嗎?”“我所最不期望的,是他的無情步伐。可是,它却偏偏臨近我。我最驚怕的東西,最後也來臨了。就在1929 年三月一主日,我在神前跪下告,承認他是真神。也許那天夜裏,全英倫最勉强不過的悔改,就是我的悔改了。我當時幷不覺得這是最光榮重要的事,現在我却認爲是了。聖靈居然謙遜地接納一位象我這樣的人。浪子終于脚踏著地回家去了。這個浪子,一個游蕩、掙扎、憤恨,還游視每個方向、想逃之夭夭的人,究竟是誰願意大方地接納他呢?所以,‘强迫人入教實在被不法之徒濫用得太多了,這使一般人對入教産生誤解和拒絕。事實上,這恰好顯示神的恩典是多麽長闊高深。’”
--
待續--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11-08-14
<DIV s6?>




<DIV mb10?>
                                       七、小結——選擇
      杰出的劍橋大學學者魏思科(Canon Westcott)的話可以作爲這一章的小結:“實際上,把所有的證據集合起來,我們大可以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比基督復活有更充分、又更多樣的證據。除非你先存成見,認爲這一定是假的,不然,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們認爲復活缺乏證據。”
      復活的證據是如此充分、確鑿,但有的人們不信耶穌的復活,原因何在呢?我個人以爲,那些對耶穌復活的事經過深入、詳盡的研究、瞭解後仍不相信復活的人,幷不是證據不足使他們不能相信,而是由于理性、意志和道德的原因,他們不願意相信。(道德層面將在以後的章節裏論及)這裏只探討一下有關理性和意志的原因。
      有人認爲耶穌從死裏復活不符合科學,純屬無稽之談,因而根本不重視復活的證據。這種態度本身恰恰是不合科學的。 R. T. France 在《認識主基督》(Jesus the Radical)中指出:“如果你認爲,任何憑我們已有的知識,至少在原則上不能用自然科學解釋的事情,都不可能發生的話,那麽你已經采取了一條不合科學的思想途徑,就是在沒有任何其他可能的解釋的時候,拒絕證據所清楚指出的結論。”
       我們搞自然科學的人都有很多事與願違的經歷。在研究前我們有一套假說、設想,但實驗的結果與我們的設想不合,于是我們懷疑結果是否有誤。可如果反復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時,我們只好接受這些結果,開始考慮如何修正、甚至推翻我們原先的假設,以合理地解釋實驗數據。如果僅僅因爲不喜歡數據可能引導的結論而置實驗數據于不顧,依舊堅持自己的假想,那麽,我們就失去了作爲一個自然科學家的起碼品格。對耶穌的復活一事所應持的態度也是一樣的。再說,耶穌死而復活的真僞是無法用自然科學邏輯來驗證的。
     我在第一章已談到一些關于科學與神的關係(在第五章<現代科學和基督教信仰>中還將詳細討論=。自然科學是研究宇宙的自然規律的,所有的受造之物(包括人類)都須伏在自然律之下。但作爲自然律的制定者、維護者的神當然是超越其上的,他可以按他所造的律辦事,也可以不按其律行事,這是完全順理成章的。如果耶穌也受限于死人不能復活的自然律之下,他就不是神而是與我們無异的人了。神自己宣稱,‘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創十八14)耶穌也明確地對門徒說過:“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爲神凡事都能。”(可十27)道成肉身的耶穌是人也是神,他有超然的來踪去迹是理所當然的。他的出生順乎自然,他的成胎却是超然的;他的死是自然的,他的復活却是超然的。正是超自然的童女生子、死而復活充分顯明耶穌是神的兒子。
        R.T.France 還指出,“從雅典的哲學家到今日的世俗思想家,一直有許許多多的人拒絕相信耶穌的確從死裏復活。不是因爲證據不够(它們已經够明確了),只是對有些人而言,再多再好的證據都無法讓他們願意照著耶穌所要求的,重新調整他們的世界觀。”是的,你如果接受了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事實,你就可以接受《聖經》中的一切神迹。你就必能放弃無神論,把神引入這個世界。那麽,宇宙就變得有目的、有意義。<DIV mb10?>      人從哪里來、將到哪里去也就有了明確的答案。這樣,你就必須徹底地重估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這豈止僅是“調整”而已,簡直是大破大立、脫胎換骨!而這正是許多人不能面對的事。認識自己進而否定自己,是十分困難和痛苦的。然而只有修正錯誤才能把握真理。我們應該有在事實面前降服,在真理面前低頭的勇氣,應該有按認定的真理重新塑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無論是科學的追求者還是信仰的探索者,誠實、公允、執著、堅韌都是必備的品格。
      一談及基督教信仰,不少人總是習慣地說:“拿出證據來!”現在看得很清楚,關鍵幷不是基督教信仰缺乏證據,而是我們願意采用一條比較符合科學的途徑,順著已有的證據去找答案呢,還是固守先入爲主的意念,拒絕順著證據去找答案呢?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十四6)又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十一25~26)我們是願意自覺地經歷痛苦、磨煉而踏上永生之道呢,還是甘心昏昏然、舒舒服服地墜入永遠沉淪呢?這是一個將靈性與世俗分開來的基本選擇。耶穌一直將這項選擇放在我們面前,無人能回避,他一生的所作所爲是如此,他的復活尤其如此。
(待續)
[tr][td]<DIV id=mark_1208787 mb10? cc>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10
[/td][/tr]
离线wfkliang

发帖
7167
金钱
0
经验值
0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11-08-15
燕姐----妹头也许还没到你的境界---但喜爱你的音容笑貌.
平易近人---谢谢相遇.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11-08-17
引用第63楼wfkliang于2011-08-15 05:05发表的  :
燕姐----妹头也许还没到你的境界---但喜爱你的音容笑貌.
平易近人---谢谢相遇.[表情]

    真心感谢靓靓(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的赞赏;你是过奖了。没有人可以到达完美的境界,但真正信耶稣的人,每当犯错,会努力听从圣灵的责备、圣经的教诲,会悔改。我就是朝着这永恒目标行的人,是一条窄路。很高兴认识你,来渥太华玩时别忘了告知我一声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11-08-18
                                       第五章 現代科學與基督教信仰
    現代科學與信仰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也是涵蓋深廣的課題。但就科學與信仰的關係而言,大體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爲科學與信仰絕對對立、排斥,水火不容;第二種觀點認爲信仰可以存在于科學還無法企及的地方;第三種觀點是基督徒的觀點,認爲基督教信仰既超越科學,又不與科學相悖。此外,有人以爲科學與信仰完全互不相干,離開實驗室時把科學留在那裏。從教堂出來後,信仰也隨之留在教堂裏。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嚴格地說,此種信仰幷非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必完全貫穿于人的整個思維和行動過程。我將不對此種觀點多費篇幅。作爲一個崇尚科學的知識分子,我原在科學與信仰方面有過長期的掙扎。本章擬就對這三種觀點,在我曾困惑和思考過的一些層面上,作些剖析和論述。
一、科學與信仰水火不容嗎?
   不少人認爲,科學是基于事實的,是客觀、真實、可靠的,而信仰則是出自心念,是主觀臆測和不可靠的。因此,追求科學者必須揚弃虛無飄渺的信仰,虔誠信上帝的人則無法搞科學。不是魚死就是網破,兩者尖銳對立,不能兼蓄包容。持這種觀點的人有兩條强有力的依據。第一是中世紀的教會對天文學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逼害,足以表明信仰對現代科學的阻礙作用。第二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一個相信進化論的人,怎麽可能接受神用泥土造人的說法呢?我過去視這種觀點爲天經地義,現在却有了新的看法。教會對哥白尼等人的迫害被當作教會因循守舊、反對科學的佐證,深深地印在許多人心上。哥白尼、伽利略受到壓抑和迫害是事實,但從這一事實中導出的結論却有待商榷。對這些事實的經過及誘發因素作較詳細的瞭解和公正的分析,有助于澄清問題。莊祖鯤博士在《基督教與現代科學的發展》(載于《海外校園》第二期)一文中較爲詳細地分析了這一個案。其中有幾點值得在此指出。
   第一,哥白尼( 1473~ 1543)是第一個提出地球繞太陽運轉的“日心說”的天文學家。但他本人幷未遭受什麽迫害,因爲他有意在臨終前才將他的書印妥出版。長時期來人們以爲他這樣做是怕受教會的迫害:近代歷史學家却發現,哥白尼真正耽心的對象不是教會而是那些持亞裏斯多德宇宙觀、堅信地心說的天文學家。事實上,極力鼓勵哥白尼出版著作的人士中就有一名樞機主教和一位基督教(新教)的天文學家。身爲波蘭裔天主教徒的哥白尼,則在書的開端將此書獻給當時的教皇。
    第二,真正受到迫害的是伽利略(1564~ 1642)。他于1610 年用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來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後,當即受到其他大學教授的圍攻和教廷的警告。但因他的一位朋友繼位教皇烏班八世,他便有恃無恐地于 1632 年出版了他的巨著。結果他被定罪,被軟禁在意大利弗羅倫斯一座別墅裏,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十年。但莊文指出,伽利略被定罪的主因幷不是日心說(對此他事先已私下取得了教皇的默契),而在于他對教廷權威的挑戰。他堅持認爲神同時用《聖經》和大自然啓示他自己,因此《聖經》中有關自然現象的經文應從科學觀點重新解釋,從而大大激怒了一直擁有解釋《聖經》的最高權威的教廷,被定罪就在所難免了。
    我個人認爲,伽利略受迫害的主因是否是日心說幷不十分重要。當時地心說被科學界和教會人士普遍接受。問題的關鍵在于,這種以地球爲宇宙中心的觀點,幷非來自基督教或《聖經》,而是當時人們堅持的理性主義思潮的結果。《聖經》中根本沒有關于所謂地心說的論述,連一點這方面的暗示也沒有。所以,伽利略的受害與基督教信仰和《聖經》無關。乃是當時統治教會的人的失誤。與伽利略同時代的天文學家凱普勒(KePler)同樣公開支持哥白尼觀點,但他却未遭到任何迫害。因爲他住在馬丁路德領導的“新教”(即基督教)的勢力範圍之內,天主教鞭長莫及。伽利略和凱普勒的不同境遇是很能爲基督教信仰在哥白尼、伽利略事件上的無辜申辯的。
    毋容諱言,一些科學家歧視、誤解基督教信仰和《聖經》,確與一些神學家的失誤有關。除了哥白尼、伽利略事件外,金新宇博士在《科學與基督教》一書中還列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愛爾蘭主教烏雪( James Ussher,1581~ 1656)根據《聖經》中人類的家譜推算說,神造人發生在公元前4004 年,但《聖經》中幷沒有這樣說;當避雷針發明時,一些教會曾予以反對,認爲這是不敬,打雷時應敲教堂的鍾;1870 年當萊特主教( MitionWright)訪問美國一所基督教大學時,對該大學校長“我相信在未來五十年內人能象鳥高飛天上”的預言大爲震驚:“能飛翔天空的只有天使,請你千萬不要再提此事,不然你就會褻瀆神了!”但三十年後,正是萊特主教的兩個兒子發明了飛機,在北卡的上空飛行。……金新宇指出,過去一些教會領袖對科學缺乏認識,懷有成見,以爲科學是反對《聖經》的,因此科學與基督教之間便有了不必要的鴻溝。然而,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隨著現代科學的興起,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逐漸接受了人文主義(或自然主義)的世界觀。他們高舉人的理性,認爲人是宇宙的主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他們崇尚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哲學,以爲科學是認識真理的唯一方法;强調真理的可經驗性,拼弃一切于物質世界以外的客觀實體,不承認任何超然 的力量。正是在這種思潮的孕育下,達爾文的進化論迅速崛起,在短短的時間內席捲整個科學界、思想界。他們以這種世界觀、方法論向基督教信仰和《聖經》提出嚴重挑戰,釀成了科學與信仰兩軍對壘之勢。
     由于十九世紀下半葉和二十世紀初期一系列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的支持,《聖經》的歷史性、無誤性,至今不可動搖。可是,在進化論和創造性的對峙中,迷惑著、困惑者却不乏其人,筆者就曾是其中之一。如果進化論是真理,《聖經》必爲謬論。如果進化論是科學,創造論必然反科學。如果唯有科學才可靠、可信,基督教信仰必然不可靠、不可信。這是我過去深信不疑的邏輯推理。其實,這是似是而非的。當人們對進化論的立論、根據作一番比較深入的瞭解後,就不難發現進化論一直面臨著理論上、實踐上的許多難題,幷不是科學真理,只是一種未經證實的假說。現代科學的許多重要發現都支持創造論而不利于進化論。這些,在第六章〈進化論與創造論〉中我將詳細討論。如果不是因一些神學家的失誤和一些科學家的武斷,越過自身的領域和能力彼此干預的話,科學和信仰本該是和諧一致的。神是借著大自然和《聖經》啓示他的奧秘,科學則是研究神爲大自然制定的各種規律。
     從根本上說,科學與《聖經》應是相輔相成,幷行不悖的。根據蓋洛甫統計,前三個世紀的三百位著名的科學家中, 92%是神的信徒,其中幾乎囊括了人們熟知的所有大科學家,如牛頓、焦爾、歐姆、法拉第、孟德爾、巴斯德、馬克士威爾、蒲朗克、愛因斯坦等。在當今,各個領域的杰出學者、科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也不乏虔誠的基督徒。在他們身上,科學與信仰的和諧、統一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所以,認爲科學與基督教信仰水火不容的觀點雖有一定事實依據,而且在當今的知識界相當流行。但此種觀點流于表面,幷未觸及事物的本質。
(待續)

[tr][td]<DIV id=mark_1212894 mb10? cc>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10
[/td][/tr]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11-08-22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11-08-26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11-08-30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11-09-03
                                 二、神只存在于縫隙之中嗎?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爲,神只存在于未知領域之中,即當人們面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時;需要把神抬出
來作擋箭牌。隨著人們認知的增加,未知領域越來越小,神存在的空間也隨之减少。當人們完全認識宇宙時,就再也不需要神了。人們常常以牛頓的一個故事作爲例子。牛頓能用萬有引力定律準確地算出月亮繞地球轉動的運行軌道,但他不能解釋地球爲什麽會自轉,他寫信給劍橋大學老師的信中說:“地球爲什麽能自轉,我不能用萬有引力推算,所以要用神的手去轉動它。”(神創造一切,牛頓的話幷沒有錯,但一直受到嘲諷和曲解。)隨著科學的進步,抬出神來解釋未知之事的機會越來越小了。幾年前一位頗有名氣的科學家在牛津大學演講時說:“宗教是不必重視的,宗教已漸漸被科學推翻了,科學方法證明極有效能。”醫學的進步,使求神治病的人越來越少。有人說:“藝術的價值可以等于大量的禱告了!”阿基米德和拉普拉斯的誇口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常常暴露出人的驕傲和無知。“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把地球舉起來!”兩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大聲地這樣宣告說。他的依據是杠杆原理。但他尚不懂得能量守恒原理,否則便不至如此狂傲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被確立之後,不少人以爲宇宙的一切都可以用物理公式來表示。十九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Lanlace)即爲一代表人物。他認爲,給定了方程和初始條件,宇宙的一切都是可以預測的。據說,一次當他把一本天文學著作獻給拿破侖大帝後,拿破侖問道:“神在你的學說裏還有什麽位置呢?”他回答說:“皇上,我不需要神這種假說!”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確立了相對時空觀。除光速保持不變外,時空的一切量度都會隨觀察者的運動速度和參照系的不同而改變。此時,拉普拉斯的豪言便顯得淺薄了。
                                          勃克感言

首次登月成功是人類科技史上一件值得慶賀的劃時代大事。此時又有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在報紙上鼓吹說:“這次登月成功證實《聖經》創世記的記載,也成爲神話。……證明了人類合作的力量,人類高度的智慧,提高了人類的地位,確定了人類更高的價值,人類從此開始可以無愧地說,我們不只是萬物之靈,更是宇宙的主人。”
相比之下,美國太空計劃的一位關鍵人物、美國水星計劃及雙子星計劃的總執行者華特·勃克(Walter F.Burke)的頭腦却冷靜得多。他說:“我喜歡用嘗試征服的字眼,而不單用征服一字,人將永無完全征服太空的一天,只要想想離開我們最近的星球的距離。你若在基督降生時,就以每小150 萬哩的速度旅行,到今天爲止,你還沒有到達那裏。再想想約翰·格林的飛行,他飛行的最大高度爲 150 哩,而我們地球的直徑爲8000
哩,因此我們第一位太空人所飛的高度與地球的大小相比,不過是剛離地而已。”我曾更直觀地畫了一個圖,將地球縮小爲一個直徑10 厘米的球,格林的最大飛行高度僅離開地表1.8毫米!勃克的結論是:“不論人已有的這些太空發展,人想在他的一生中,越過我們自己的天河的機會,極爲微小。就是以光速的速度飛行,需要十萬年去跨越地球所屬的銀河,而我們知道太空中有無數的銀河存在著。這種由速度乘時間而得的距離,簡直大得難以想像。如果把星際間的距離和人的壽命相比的話,人以一生的時間也不可能在宇宙間走得很遠;換言之,人活得還不够長,旅行得還不够快,去侵犯神的宇宙。以現有的知識看,人只能在一小部分的太空裏作有限的探索而已。”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驚异地發現,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未知領域却越來越多,現僅以幾件事爲例。
                                  人能造一個活細胞嗎?
五十年代的生物學基本還是宏觀生物學。一提及生物學人們立即想到捕蝴蝶、采花草。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使人們可以研究、觀察到細胞的各種結構和變化,六十年代,生物學發展爲細胞生物學。到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基因重組技術等的問世,人們已可以在分子水平研究各種生命現象了。分子生物學的崛起,爲生物學、醫學、農業帶來革命性變革,生物工程已成爲若干前沿學科之一。有人預測,二十一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儘管生物學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异,但人們仍無法造出一個活細胞來,不少人認爲,人造活細胞是遙遙無期的。
(待續)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1-09-05

人能造一個活細胞嗎?
    五十年代的生物學基本還是宏觀生物學。一提及生物學人們立即想到捕蝴蝶、采花草。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使人們可以研究、觀察到細胞的各種結構和變化,六十年代,生物學發展爲細胞生物學。到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基因重組技術等的問世,人們已可以在分子水平研究各種生命現象了。分子生物學的崛起,爲生物學、醫學、農業帶來革命性變革,生物工程已成爲若干前沿學科之一。有人預測,二十一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儘管生物學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异,但人們仍無法造出一個活細胞來,不少人認爲,人造活細胞是遙遙無期的。
光的本質
   三百年前,牛頓根據他長期研究的結果,認爲光是由粒子組成的。雖然與牛頓同時期的荷蘭科學家海更斯Huyghens)的實驗證明光由光波組成相觸,但因牛頓名氣很大,科學界沒有重視海更斯的學觀。1801 年,楊多馬(Thomas Young)發現,光穿過兩條狹縫會發生于擾現象。光的這種衍射現象强烈地支持光是波的理論,但那時光波性質仍未被充分認同。1864 年數學家馬克威爾(Clerk Maxwell)從理論上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1887 年,赫茲(Hertz)在實驗室中成功地用震蕩電路放射出電磁波,證實了馬克威爾的理論。自此以後,歐洲大陸的科學家才接受了光的電磁理論,牛頓的光粒子學說被認爲是錯誤的,光波學說高于一切。
     到十九世紀末期,光電效應的發現又對光波學說提出挑戰。當光撞擊一個金屬面時,會把金屬面的電子打擊出來,這叫光電效應。電子流的强弱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弱和波長。當入射光的波長大于某一個值時,則無論怎麽增强光的强度,也不能産生電流。光電效應只能用粒子學說來解釋。因爲光子的能量與它的震動頻率成正比,只有頻率大于某個值的光子才有足够的能量擊打電子使之脫離金屬面而形成電流。同時,入射光
越强,表示入射的光子越多,打擊所産生的自由電子也越多,故電流越强。所以,光電效應與光波理論不符。
     1900 年蒲朗克(Max Planck)推出量子光學,認爲光是由量子(Quanta)組成的理論,才解釋了光電效應。于是,人們對光的認識又翻了個兒。到底光是粒子還是波,這個問題至今仍未解决。現在科學家承認光有兩重性,既是粒子又是波。光的反射和折射既可用粒子學說也可用波動學說來解釋;光的衍射現象只能用波動學說來解釋;光電效應則只能用粒子學說來解釋。
      光是如此重要,又如此奇妙,令人感嘆不已。人們日前對光的性質只能用頗爲矛盾的兩重性來解釋。但光的這種兩重性已被科學界憑信心接受。我聯想到,我們讀《聖經》時,也同樣面對很多難解的地方,如道成肉身的耶穌,同時既有人性又有神性,既是人又是神。我們是否也可以象科學家接受光的兩重性一樣,謙卑下來,憑信心接受耶穌的神、人兩重性呢?而目一,耶穌就稱他自己是光、是世界的光!真是太美妙了。
(待續)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1-09-09
非綫性三體系統的可測性
我一個研究物理的同學告訴我,目前在自然科學界興起的一個熱門研究方向叫“渾沌”(Chaos)。這一研究揭示一些極簡單的系統有驚人的複雜性和不可測性。自十八世紀以來,很多科學家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研究由太陽、地球和月亮組成的三體系統的穩定性問題,但至今未得到答案,對這樣一個體系,有兩種對立的見解。一種以龐加萊(Poincare)爲代表,認爲其系統是不可預測的。另一方則以拉普拉斯(Laplce)爲首。他說。“如果我們知道宇宙每一顆粒子在某一特定時刻的準確位置和速度,便可以計算出宇宙的過去和未來。”這是一種機械唯物論,認爲整個宇宙都是受機械律支配的。現在科學的發展和量子力學的確立,證明龐加萊的觀點是正確的。
任教于芝加哥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Kadanoff 1991 年在Physics Today 上發表的一篇通俗文章上寫道,當我們考慮一個簡單的非綫性三體系統的運動時,如果僅僅忽略了銀河系外一個電子對該系統的影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後,這個簡單系統的行爲也將變爲不可預測!
(待續)
我的同學極爲感慨地說:“考慮到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身,我們所掌握的科學武器,面對這類問題時,人類顯得多麽有限!多麽蒼白!多麽脆弱!我們必須承認,科學是有限的,在無邊無涯的未知世界中,我們始終只是一個稚童。在深奧無比的宇宙中,上帝才是原動力、創造者和主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10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1-09-09
离线秀燕

发帖
8480
金钱
23297
经验值
1207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1-09-09
《标竿人生》是一本很好和值得大家一读的书。在情感天地在未来的三十七天都有每天一读的转载。以下是第三天,诚意邀请大家到(情感天地)一起阅读。
                                  第三天什么在主导你的人生?

       我又发现人极尽能追求功名,原是出于竞争的心态。(传道书4章:4节)

  人若没有目标,就像船缺了舵——成了流浪汉、废物、人间渣滓。——汤玛斯.柯利

每个人都由某物主导他的人生。

  大多数字典给"主导"的解释是:“引导"、"控制"或"指向"。当你开车、钉钉子、打高尔夫球时,你便是在引导、控制、指向。你人生的主导动力是什么呢?

  此刻或许你正被困难、压力、期限所驾驭,或是被痛苦的回忆、不断的恐惧或潜意识信念所控制。人生会被千百种不同的情况、价值观和感情所支配。以下是其中最普遍的五种:


  被罪咎驾驭的人

  这些人一辈子不停地后悔并隐藏他们的羞耻感;被罪咎驾驭的人受回忆的掌控,他们往往不自觉地以破坏自己的成功来自我惩罚。当该隐犯了罪,他的罪咎使他与神隔绝,神对他说:“你必四处漂泊,在地上流浪。”这正是今日许多人的写照,漫无目的四处漂泊流浪。

  我们都是过往的产物,却不一定要成为过往的囚徒。神对你的目的不会受制于你的过往。他曾使杀人犯摩西变成领袖,也曾把懦夫基甸变为勇敢的英雄,他当然也可以在你的余生中成就奇妙的事。神常给人重新开始的机会。圣经说:“蒙主赦罪的人多么有福啊!......心里没有诡诈,上帝又算他为无罪的人是多么有福!"


  被忿恨驾驭的人

  这些人紧抓着所受的伤害,不愿赦免。他们不愿藉着饶恕解除痛苦,反而在心底不断重复回想。被忿恨驾驭的人,有的把怒气压抑在心底,有的发泄出来迁恕他人,二者都既不健康又无济于事。

  其实忿恨对你所造成的伤害,远比对你所忿恨的人伤害为大,当你不断为过往的伤害困扰煎熬之际,得罪你的人可能早已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继续过他的日子了。

  请记住,过去的伤痛无法再继续伤害你,除非你仍不肯把它放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法改变,忿恨苦毒只不过是自己伤害自己。为你自己的缘故,不如就把这件事当作一次教训便算了,圣经说:“终身怀恨是既愚昧又无聊的事。”


  被恐惧驾驭的人

  恐惧可能来自伤痛的经历,不切实际的期望、严厉的原生家庭、或甚至是天生如此。不管原因,被恐惧驾驭的人往往因怕冒险而坐失良机。他们但求保持现状,安全第一而不愿冒任何风险。

  恐惧是自制的牢笼,使你不能成为神计划中的人。你必须靠信心和爱心去对付恐惧。圣经说:“完全的爱可以把惧怕驱除,因为惧怕含有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还没有完全。”


  被物质享受驾驭的人

  想要拥有成为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他们相信拥有愈多就愈快乐、愈重要、也愈安全。其实这三个想法都不真确,拥有物质只能提供短暂的快乐,因为再好的东西也会令人日久生厌,到头来必然又期望得到更新、更大、更好的。

  另一个迷思是拥有愈多,自己就愈重要。自我评价与真正的价值是不同的,你的价值并不能以你拥有物质去衡量,神说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物质。

  最普遍的迷思是认为愈有钱便愈安全,其实不然。财富可能一夕之间便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去。真正的安全感只存在于无法从你夺去的事上,那就是你与神的关系。


  被别人的期望驾驭的人

  这些人容许他们的父母、配偶、儿女、老师或朋友的期望操纵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到长大成人都还在取悦他们那无法满足的父母。有些人则被同侪压力所驾驭,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想。很可惜的是,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最后往往迷失其中。

  我并不知道所有成功之道,但是我确知想要取悦每一个人注定失败。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肯定会错失神在你生命中的计划。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其他还有许多动力会驾驭你的人生,但这些全部导向一个死胡同————-埋没了的潜能,不必要的压力和失落的人生。

  这四十天旅程将告诉你如何过一个目的导向的人生,一个由神的目的主导、指引、控制和推动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了解神给你的人生目的,这个人生目的是成功、财富、名誉、享乐都无法比拟的。没有目的,人生便只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动作,没有方向的活动及无聊的事件。

  

目的导向人生的好处


  目的导向的人生有五种好处:

  人生有目的,生活有意义

  我们存在是有意义的,因此有些人用各种方法,如星象或通灵等去寻求这些意义。人生有了意义,就可以忍受任何事。人生若无意义,任何事都会叫人难以忍受。

  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曾写过:“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因为我努力挣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却连那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过一天算一天。除非有一天我真的找到我的人生目的,我才会觉得自己开始真正活着。

  没有神,人生就没有目的;没有目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人生就无关紧要,毫无希望。在圣经中,不同时代的人都曾表达这份绝望之情。以赛亚曾埋怨:“我劳碌是徙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约伯曾说:“我的年日就这样在绝望中飞逝,毫无希望。”又说:“我毫无生趣,厌弃生命,别理睬我吧!我的生命毫无意义。”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没有目的。

  希望就如空气和水,是人生的必需品。有希望才能面对一切。希伯尼医生发现,他能预知哪些癌症病人会痊愈,他只要问癌症病人:“你想活到一百岁吗?"那些对于人生目的有深切意义的病人会说:“当然想。”而这些病人大多数可以痊愈,因为人生有目的就有希望。

  如果你感到绝望,请等等。只要你决定要过一个目的导向的人生,你的生命就会有奇妙的改变。神说:“我知道我为你们安排的计划是要赐福,不是要降祸,乃是要使你们有前途、有希望。”你也许正面临一个你以为无法面对的景况,但圣经说:“神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能简化你的生活

  人生目的能帮助你划分你该做和不该做的事,也成了你衡量取舍的准则。你只需自问:“这事会帮助我完成神在我人生的目的吗?"

  当你需作决定,安排时间或运用资源时,若没有明确目的就没有准则。你会因当时情况、压力或当时心境来决定。没有目的的人会工作过量而疲于奔命,引致不必要的压力、疲乏与冲突。

  你不可能做到别人要求你做的每一件事,你只有足够时间去行神的旨意。如果你无法完成一切,便意味着你想做多过神你去做的(或者,有可能是你电视看太多了)。目的导向的人生会导致更简单的生活形态以及更简明的行程表。圣经说:“虚假炫耀,却是贫乏可怜,简朴清淡,却有丰盛生命。”目的导向的人生会带来心境平和。”上主啊,你把完全的平安赐给意志坚强的人,赐给信靠你的人。”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使人生更专注

  人生有目的,你就会集中精力在最要紧的事上,办事就有果效。

  人的天性很容易被琐碎的事分心。我们以自己的人生来玩追逐琐碎事务的游戏。梭罗观察发现,人们过着一个"安静的绝望"的人生,今天,更好的描述则是"无目标的骚动"。许多人就像陀螺,毫无目的不停地以高速转动,但始终留在原地,毫无进步。

  没有清楚的目的,你会不停地转换方向、工作、人际关系、教会或其他外在事物。期望每一次改变会解决你的困扰或填满你内心的空虚。你心想:“或许这次会不一样。”可是真正的问题————-缺乏焦点与目的————-并没有解决。

  圣经说:“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我们可以从光学中看到焦点的重要。分散的光只有极少的能力和作用,但把它们凝聚起来却可以形成巨大的能源。用一面放大镜可以凝聚太阳光,而点燃和纸张。当光被集中成为雷射线时,连钢铁都能穿透切断。

  专注又有目的的人生是大有能力的。能改变历史的伟人,都是生活专注的人。例如使徒保罗,他几乎是一手独力把基督信仰传遍罗马帝国。他的秘诀就是过一个专注的人生。他说:“我将我所有的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如果你要有所作为,便要专注!不要再池边戏水,不要想什么都做;少做些,甚至删除一些好的活动,只专心做真正要紧的事。不要将活动绩效混为一谈,你很可能非常忙碌却毫无目的,那有何意义呢?保罗说:“要专心竭力追求目标,我们心里所想要的一切,神会赐给我们。”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生命才会有动力

  目的往往会带来热忱,没有任何东西比清晰的目的更有动力。反之,缺乏目的的人,不会有热忱,对他来说,就算是起床这样简单的事,也是一件大事。我们疲累、乏力和失去喜乐,常常是由于一些无意义的工作,而非因工作过劳。

  萧伯纳曾说:“人生真正的喜乐是当你感到自己是为伟大的目的而活,是当你觉得自己是大自然的力量,而不是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只懂得埋怨世界不能令你快乐。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预备你面对永生

  许多人穷毕生之力要在世上名留千古,希望死后仍然被人所怀念。但至终最重要的却不是他人对你的看法,而是神对你的看法。人们往往没有领悟到,所有的成就最终都会被超越,纪录会被打破、名声会褪色、贡献会被遗忘。杜布森博士在大学读书时的志愿是要当学校的网球冠军。当他的奖杯被永久放在学校的奖杯陈列柜时,他觉得非常自豪。多年之后,有人把奖杯邮寄给他,并告诉他那是他们在学校装修时从垃圾箱里找到的!杜布森说:“不久之后,所有奖杯都会被人当废物丢弃。”

  在世上留下遗产是短视的,智者会花时间去建立不能朽坏、永恒的基业。你生存在世上不是为了要人记念,而是为永恒作准备。终有一天,你会站在神的面前,在你进入永恒之前,他要查核你的一生。圣经说:“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这样看来,我们各人都要把自己的事向神交代。”庆幸的是,神原希望我们通过这个考试,因此他把试题预先给了我们。根据圣经,神会问两个重要的考题。

  第一,"你怎样对我的儿子耶稣基督?"神不会查问你的宗教背景或对教义的看法;唯一要紧的是,你曾否接受耶稣为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学习爱他并信靠他?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第二,"你将我所给你的用来做什么?"你的一生做了什么?这包括神给你的恩赐、才干、机会、精力、关系和资源等等。你把它们全用在自己身上呢?抑或用在完成神为你预定的人生目的上?

  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预备好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决定你将来会在哪里度过永恒。第二个问题则决定你在永恒中做什么。当你读完本书时,你便知道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了。



  第3天 我的人生目的省思

  思想要点:有目的的人生是平安的。。
  背记经文: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以赛亚书26:3节上)
  思考问题:家人和朋友认为我被什么主导我的人生?我自己又希望由什么主导人生?



离线ELi

发帖
362
金钱
4727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1-09-11

不會無聊
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廿一23)
有人會好奇地問:天堂是個怎麼樣的地方?有一對小兄弟,每個主日都坐在教會第一排的椅子上,看著父親帶領敬拜。有一天,父親聽見兒子在哭,「爸爸,聖經上說我們要在天堂裡敬拜神,直到永遠,那太久了吧!」兒子哭著說。原來他以為天堂的生活,就像是一些沉悶的敬拜聚會般無限地延伸!
聖經沒有很仔細地描述人死後的生命,或天堂中的生活;但聖經告訴我們,神為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見過,人心未曾想到的。天堂和永生,都是我們從未見過的美麗事物。啟示錄形容,天堂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啟廿二1)。在天堂中,我們不再有痛苦和憂傷(參廿一4)。我們在天堂將永遠敬拜上帝,眾人將歡喜地讚美耶穌。(參五11至13)
司布真說過:「我對天堂不會感到陌生,我的神、我的天父,要把我接到永無止境的福樂裡去。」天堂的生活絕對不會是「無聊」的!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1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