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是却在初中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课题开始带领学生进入物质的微观世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该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和动感设计,向学生呈现物质变化的微观世界,为学生提供微观、直接、形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和发现,同时注重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本人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针对讨论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通过对信息的对比、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最后通过精选练习题,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得到加深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知识性结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而老师尽可能做到精讲,让学生通过精练习题达到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巩固的效果。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从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2)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三、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是却在初中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课题开始带领学生进入物质的微观世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重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难点:⑴形成物质的微粒性观点; 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四、教法与学法 讲授-听记,谈论和交流-总结,指导-练习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与回顾第二部分:新课导入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否又由更小的粒子构成呢?第三部分:新课讲授 1、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通过几种分子的模型图片,使学生感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活动1:讨论与交流① 通过观察物质微观世界的变化,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 水的蒸发(物理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电解(化学变化):水分子破裂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 观察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和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归纳与总结:分子和原子和概念,化学变化的实质3、 活动2:思考与交流 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②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加深对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形成知识网络)4、 小结 第四部分:练习与巩固 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2、如下图所示,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七、 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动感图像,把物质变化的微观世界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和发现,并且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建立自信心。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由于本校的学生能力有限,学习自主能力和自觉性相对较弱,老师给予的引导比较多,重难点的讲解和强调还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