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占中”看香港错失的经济发展机遇2014-09-29 22:21:46 曾经的香港,是人人口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四小龙”。而今它头上璀璨的光环似乎光鲜不在。2014年,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欢乐不起来”的年份:“反炒楼”、“反自由行”、“占中”等话题不断刺激着内地和香港民众的敏感神经。
一项针对青年快乐指数的调查发现,亚洲十个地区中,香港青年快乐指数排在倒数第三,在满分10分的打分中只有6.4分。香港人不开心,理由不外乎几点:房价太高、工资涨太少、“自由行”太多、生活压力太大……。那个万千中国人神往的东方之珠,风采正在远去。
反炒、反自由行、占中等话题不断刺激着内地和香港民众的敏感神经
是谁让香港人买不起房?几乎所有人都承认,香港的房价太高了。
有观点认为房价已成为香港居民无法承受之重,楼市出现了严重泡沫,存在极大风险。不断增长的内地游客和日益增长的两地交流,使得一些深受房价上涨之苦的香港居民想当然的认为内地人推高了香港房价。
但看看数据就知道,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寡头手中,10个地产商占据了香港80%的市场,囤积了大量的土地,其可开发住宅面积是政府可开发储备的4倍以上,可以绝对主导香港楼市供应。据推算,现在香港地产商手中的土地储备至少可建47万单位住宅,而2013年却仅仅给市场约8000个单位。香港地产商手握香港居民20年的住房储备,却坐视三户香港购房者来竞争一套房子。可以说,囤积居奇的地产寡头的合作博弈造成香港楼市供需严重失衡,是香港高房价的主因。
而去年初,港府提出楼市调控“双辣招”,意图通过加征印花税来增加住房交易成本的方式,调控房价。这种流于形式、隔靴搔痒式的调控也仅仅坚持了一年。今年5月,香港楼市重新量价齐升,楼市调控名存实亡。
至此,香港高房价已经不单是一个影响民生的经济议题,已经延伸到贫富矛盾、政府公信等社会政治领域。
内地和香港交流的密切并不是香港高房价的原因。香港寡头控制的房地产市场才是将房价推到香港普通居民极难负担的水平的罪魁祸首,而港府失败的楼市调控和口惠而实不至的“公屋”计划,反而将楼市泡沫吹得更大。
所以,香港畸形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严重影响了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和内地的关系。香港政府应该尽快进行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自由行”十年:被香港浪费了的黄金机遇从2003年到2013年,赴港自由行的内地游客从近847万人次增加到约4,075万人次。相对于约七百万人口的香港,内地游客似乎太多,增长速度似乎太快了。此前,小童当街便溺、驱蝗虫事件、海港城D&G事件、地铁饮食争吵事件,一个个小风波将内地游客和香港市民之间的矛盾推成了大浪。
理性仍然存在,香港特区政务司原司长唐英年曾对媒体表示“自由行为香港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可以说每个家庭都和自由行有关,我们不能得到所有的好处,却不付出任何不便。”
但显然,这样的理性解释却无法平复人们的怒气,因为给“自由行”设限的声音不绝于耳。
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史美伦认为,政府应该几年前就想到香港地方和资源有限,早些找方法疏通大量自由行对本地居民带来的冲击。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经济持续低迷。对中央政府予求予取的香港要来了“自由行”,却不懂得珍惜。香港经济本来可以更快更平衡的增长,香港人本来可以获得更多的本区域工作机会,赴港的游客本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面临着内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对于中国游客的进一步开放,香港的购物和旅游优势很快将不复存在。
2017,彼时香港已成“二线城市”?受各种因素影响,香港经济上的总量优势明显下降。香港可能从全球经济、金融、航运中心,逐渐沦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有报告分析称,目前,香港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仅为2%左右,而内地主要中心城市的增长率都在7%以上。据此推算,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经济总量超过香港只需要大约3到4年,也就是在2017年前后。而到2022年前后,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的经济总量都有望和香港相当,届时香港在中国城市经济序列中的地位,可能仅仅是一个二线城市。
随着内地金融改革的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可能会进一步弱化,北京的新三板、上海的主板和深圳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将形成中国内地较为立体的资本市场新格局,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会进一步削弱。同时,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也会随内地港口的发展逐渐下降。
当然,香港特殊的自由港制度安排、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成熟的商业传统,使她仍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总体来看,香港未来相对地位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童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