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513阅读
  • 1198回复

我是余小贞、越华63届毕业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900楼 发表于: 2015-01-11



法国警方击毙《沙尔利周刊》袭击案两名嫌疑人
2015年01月10日 09:09:43 | 责任编辑: 余申芳 | 来源: 新华网  

   1月9日,在法国塞纳-马恩省达马尔坦昂戈埃勒市,警察在围捕《沙尔利周刊》杂志社袭击案两名嫌犯的行动中警戒现场。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宪兵特种部队当地时间9日傍晚在塞纳-马恩省达马尔坦昂戈埃勒市击毙在逃的《沙尔利周刊》杂志社袭击案两名嫌犯,并成功解救他们当天上午绑架的一名人质。武装分子7日袭击了《沙尔利周刊》杂志社巴黎总部,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 新华社记者陈晓伟摄



[ 此帖被ginsun在2015-01-11 05:2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2-02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901楼 发表于: 2015-01-11

法国埃菲尔铁塔灭灯悼念杂志社枪击案遇难者
2015年01月09日 10:40:17 | 责任编辑: 翟子赫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2015年1月8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当晚关灯,以向《查理周刊》遇袭案的12名遇难者表示悼念。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5-02-02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902楼 发表于: 2015-01-17
新闻眼 法国自取其辱 奥巴马公开唱反调
禺阳撰写2015-01-16 19:47:26

1月16日凌晨,在比利时警方发起的一场反恐行动中,疑似与恐怖组织有关联的枪手与比利时警方发生持续10多分钟的枪战,现场还有爆炸发生。比利时警方宣称,2名疑似恐怖分子的枪手被击毙,另有1人被逮捕。《沙尔利周刊》(又称《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案仿佛点燃了恐怖分子袭击欧洲的导火索,然而,幽默的法国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对比此前遭受9•11重创的美国,法国的遭遇不仅是小巫见大巫,似乎还有一丝自讨苦吃的意思在里面。
比利时差点成为了下一个受害者也门基地一名高级别领导人安西称策划并发动了针对法国《查理周刊》的袭击事件。这是惨剧发生一周以来,首次有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并表示,该组织不会就此收手,未来还将发动类似的袭击。他说,“如果你们有言论自由,那我们也有发动袭击的自由。” 该组织此前曾多次指责并威胁《查理周刊》,并把多名采编人员列入暗杀名单。

遇袭后的周刊封面仍以讽刺穆斯林为主

与此同时,法国最大的讽刺周刊《鸭鸣报》也在其最新发行的刊物中表示,他们在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后也收到了死亡威胁。
欧洲当前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而原本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给法国乃至欧洲打开了一个反思言论自由与宗教信仰的窗口。但是,1月14日,《查理周刊》发行袭击发生后的新刊,新刊依旧以讽刺先知为主,至此已经销售了500万份,而通常,《查理周刊》的印数仅为6万份。不仅法国媒体没有试图反省,法国总统奥朗德还发动欧洲各国首脑加入针对恐怖主义的巴黎百万人大游行,然而,查理周刊那些粗俗和充满恶意的漫画却因为17名受害者还变得高尚起来。《查理周刊》的主要经营者坚持无差别地嘲讽极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不同势力,而且特别“关照”伊斯兰教。此周刊在遇袭前发布的最后一条推特就是讽刺伊斯兰国首领巴格达迪。
对此,美国以纽约时报为主的主流媒体却表现出另一种旗帜鲜明的立场——支持《查理周刊》的言论自由,但并不支持《查理周刊》的表达方式。《纽约时报》作者布鲁克斯撰文《我不是查理》指出,如果他们曾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试图在任何一个美国校园里发行他们的讽刺报纸,它连30秒都撑不到。学生和教职工组织会指责他们散布仇恨言论。政府会切断资金来源,让他们关门。公众对巴黎这次袭击的反应揭示了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立马就将那些在法国冒犯了伊斯兰恐怖分子的观点的人奉为英雄,但对那些在本国冒犯了他们自己的观点的人却远没有那么宽容。“在考虑挑衅者和侮辱者时,我们希望保持文明与尊重的准则,与此同时也为那些不受礼貌和品位束缚的、具有创造性、爱质疑的朋友们留有一席之地。”巴黎袭击之后,美国有不少报刊并没有刊载《查理周刊》的漫画以示支持,反而删除了他们之前在网站上转载的内容。由此可见,美国人知道,在一个充满差异的社会里,说话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查理周报》于1970年在争议中诞生,当时,一份名叫《切腹》的出版物因讽刺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遭受强烈批评,后来倒闭。于是,这家出版机构的员工创立了一份新的周刊,也就是《查理周刊》,名字取自它转载的美国漫画“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尽管发行量只有大约3万,《查理周刊》的挑衅性漫画还是引发了争议,并激怒了穆斯林。2006年,这家报纸转载了丹麦报纸《日德兰邮报》率先刊登的穆罕默德的漫画,遭到法国穆斯林群体的起诉。并且,德国媒体上也很少有关于穆斯林移民的正面报道。一些对穆斯林的偏见在德国很有市场。

可见,欧洲不止一个《查理周刊》,欧洲一直以来都是政治漫画的温床,从1848年起,欧洲的政治漫画和报业是同时成长起来的。想必欧洲人也不会因为《查理周刊》遭遇极端分子袭击而善罢甘休。
而一向口碑不佳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却在此次事件中着实出了一把风头。不仅史无前例的让所有欧洲首脑站在自己这边,包括法国的老仇人英国。还摆出一副同仇敌忾的姿势,出动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空袭ISIS,并站在甲板上器宇轩昂地向军方发表讲话。如此高调得奥朗德和反恐领袖奥巴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政要游行奥巴马故意缺席,除了白宫解释的安保原因,不愿过分吸引注意力也是其中一方面原因。面对奥朗德的大张旗鼓,奥巴马甚至美国人恐怕都在想,和911两千多名受害者相比17名受害者显然不值得奥巴马跑一趟。并且,美国在反恐道路上如今越来越缺乏支持者,这次拉拢欧洲的绝佳机会奥巴马却毅然放弃,想必他心里清楚,欧洲媒体嘲讽穆斯林的传统显然是不入流的,所以没有必要去支持。
《查理周刊》一夜成名,而他也成了欧洲言论自由的标杆。然而,到底是言论自由还是对自由的侮辱,从欧洲以外的其它国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欧洲媒体选择在报纸上转载冒犯穆斯林的漫画,进一步对抗、羞辱和异化穆斯林,并以此“纪念”《查理周刊》被杀害的编辑和漫画家。法国人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味地把法国式的幽默强加给别人,这种将错就错却不值得去同情。


(禺阳 撰写)
[ 此帖被蔡棟銘在2015-01-17 11:2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5-02-02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903楼 发表于: 2015-01-20

高校不得为西方意识形态“养孩子”
2015-01-19 16:02:44
教育政治化似乎成为中国高校的“特色”。 2014年岁末之际习近平在官方会议上指示,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紧跟习近平的指示,中办针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出台相关文件,这是中办继2014年10月后关于高校思想工作再次发文。中办印发文件,指导高校工作本就罕见,而且连发两文显示中共对高校思想工作异常重视。
北京时间1月19日,党媒新华社报道,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指出,作为这项工作的前沿阵地的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强调高校学生及教师要“又红又专”

《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并提到,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强调高校学生“又红又专”的底色,或许是基于对未来的隐忧。在中共的认知中,如果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被西方意识形态所“攻占”,其思想在学生中如瘟疫般扩展,那么中共意识形态的统一体系便面临崩溃。也许在若干年之后,这些学生成长为未来政坛的生力军后,中共会发现他们事实上乃是替西方意识形态的忠实信徒,那么这当真是吃着中共的饭砸中共的锅了。
当然,对中共而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学生的“底色”还包括教师的“底色”,2014年《辽宁日报》刊文《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公开炮轰高校“呲必中国”泛滥,将近期高校内部潜藏的意识形态战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事实上,在互联网传播时代,类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等深受西方意识形态思想熏陶的自由派学者,成为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主导者。这些思维活跃并乃至中共-党内的改革派声音形成群体效应,挑战甚至“绑架”中共官方的话语体系,势必引起中共的注意。
新出台的《意见》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提到了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提出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等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为教师构筑制度藩篱。
中办出台的《意见》细致的提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此外,《意见》重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调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      


(程怡 综编)
[ 此帖被蔡棟銘在2015-01-20 12:54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2-02
离线ginsun

发帖
1858
金钱
13193
经验值
15
只看该作者 904楼 发表于: 2015-01-21

上海今日公布踩踏事件调查报告 事故致36人遇难

时政新闻新京报[微博]2015-01-21 03:21

我要分享68

上海书记韩正: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深感痛心内疚

时长:2'34''来源:东方宽频

最悲情:时间轴回顾上海踩踏事件节点 未能跨过的跨年夜

相关专辑

推荐视频:

收起视频

  • 上海书记韩正: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深感痛心内疚播放:502103

  • 最悲情:时间轴回顾上海踩踏事件节点 未能跨过的跨年夜播放:2310586

  • 上海市领导开会前肃立默哀踩踏事件遇难者播放:143876

  • 独家策划:多国防踩踏经验盘点 动画演示疏散过程播放:1497241

  •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36位遇难者名单全部公布播放:1150152

  • 【拍客】踩踏事件头七现场 加强禁严医护待命播放:108975

  • 【拍客纪实】第4期:上海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黄浦江畔的呜咽播放:1525876

  • 警方因跨年灯光秀更换地点未在广场安排交通管制播放:270619

  • 动画还原外滩踩踏事故过程播放:682579

  • 上海卫计委召开发布会踩踏事件伤员数增至49人播放:308802

记者昨日下午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今天上午,上海将发布“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2014年12月31日夜间11时35分左右,上海外滩因人群拥挤,发生一起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另据中国青年报消息,针对2014年12月31日晚黄浦区部分领导在“外滩源附近一家高档餐厅用餐”的有关情况,上海市纪委21日也将公布调查结果。

回顾

人流对冲有人摔倒导致踩踏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36位遇难者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37岁。遇难者中包括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学生。

据介绍,考虑到往年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取消了往年组织的大型跨年灯光秀活动,但外滩作为世界闻名的地标,仍是一个各方人员在节假日的自行聚集点,也一直是海内外游客以及本地人观赏景色的主要地点。根据事先部署,上海相关部门已组织了超过平时的700多警力到场。目击者称,当天20时许,外滩人流开始陆续增多,到20时30分已接近2013年跨年时有灯光秀活动的人流规模,公安等部门第一时间又紧急抽调了数百名警力赶往现场。至23时30分前后,陈毅广场和清水平台的人流产生对冲,有人摔倒,造成了踩踏事件的发生。

事实+

上海踩踏事件处理时间表:

2015年1月1日凌晨4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踩踏事件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事件发生后,上海市连夜成立工作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

1月1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邬惊雷在医院举行的集体采访中表示,截至1日11时,此次踩踏事件中已有36人死亡,47人受伤。

1月1日晚,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对所谓“撒钱”导致踩踏事件作了澄清,称根据视频监控显示,抛撒“美金”一事在拥挤踩踏事件之后。

1月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已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1月3日,36名遇难者名单全部公布。

1月6日,市长杨雄通报了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有关情况,表示:虽然事件原因还有待调查确认,但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刻反思。

1月6日下午,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讲话中指出,迎新年之夜上海市外滩发生群众聚集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1月7日,韩正在会上说,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教训十分惨痛,我们深感痛心、深感内疚,痛定思痛,要深刻吸取教训,尽心尽力做好善后各方面工作。(腾讯新闻综合人民网报道)返回腾讯网首页>>

相关阅读: 外滩踩踏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又有2名伤员出院 1人仍在抢救 2015.01.14

·上海黄浦区部分领导踩踏事件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2015.01.13

·林俊杰郑州演唱会取消 或与上海踩踏事故有关 2015.01.11

·上海踩踏后首场大型活动限流 每平米不超0.75人 2015.01.11

·媒体:上海踩踏事故国家层面未派调查组缘何特殊 2015.01.08

相关搜索: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5-02-02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905楼 发表于: 2015-01-21

上海踩踏事件结案,韩正拆除政治炸弹

王磊评论2015-01-21 02:59:21




今天上午上海官方公布了12月31日上海跨年踩踏事件的处理结果,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等11位官员要么丢了“乌纱帽”,要么降职、记过处分,已经过去21天的上海跨年踩踏事件或将告一段落。然而,官方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与类似的事故处理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值得关注。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习近平、李克强高度重视,习近平立即做出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汲取教训。”,李克强也做出了批示。
据港媒透露,事件发生后的2015年1月1日零点48分到1日17点李克强跟韩正通了四次电话,态度和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最后一次通话严厉批评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看了事件发生的场面,听了你的报告,对惨剧发生是不可理解,不可原谅,是人为严重渎职造成惨剧,是人祸。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惨剧,完全可以预防会发生的惨剧,从专业上是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造成损坏,影响极大,日后会反映出来,事件对市委、市政府、对中央都会有沉重压力。”

1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讲话中批评道,“迎新年之夜上海市外滩发生群众聚集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从官方的这几次表态可以看出官方对于上海市的踩踏事故非常重视,并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人为事故,肯定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而且事后媒体曝光,上海踩踏事故发生时,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正在附近一个高档日本餐厅“胡吃海喝”,明显是违反了中央 “反四风”和“八项规定”。
对于上海市的踩踏事故,中央的处理方法与其他类似事故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其原因或许是上海市是外界认为的某种政治势力的大本营。中央除了对上海市领导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没有直接插手对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而是把"烫手的山芋"直接抛给了上海市官方。
可是,中央对于别的地区出现的同类事件却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2013年11月22日黄岛经济开发区考察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事故,事故造成了62人死亡、136人受伤。11月24日习近平就亲自前往青岛看望受伤的人员,并慰问了遇难者家属,听取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汇报。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了150余人死亡,150余人受伤的惨痛结局,但是国务院仅仅问责了江苏省一名副省长,对其进行了记过的“轻微”处分。没有免去一名厅局级以上官员的职位,而仅仅对相关官员进行了警告或记过的处分。这是一起正常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结果。
而对于伤亡情况类似,同样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上海跨年踩踏事件,习近平并没有亲自到现场去慰问伤员,抚慰公众情绪,而是留给上海市,“逼着”他们自己对于这起事故作出“合适”的处理,如果上海市的处理结果太轻的话,激起了民愤,习近平再次出手责罚上海,对上海市政府进行惩罚。反之,如果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处理得当,则“饶”他们一次。长期以来,外界一直传言上海市是某一种政治势力的大本营。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踩踏事件的处理方式有了更多的政治考量,也因此变得异乎寻常。因为历史原因,上海长期成为某一种政治势力的地盘,中央政府“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正因为此,胡温才在2006年拿掉了蔑视中央权威的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但是上海仍然被某派政治势力所把持。
而这次上海发生如此严重的安全事故,正好给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提供了可以借以发挥或敲打的可能。所以,上海发生跨年踩踏事件之后,习近平直接把“球”抛给了上海市官方,如果上海市官方护犊的话,习近平可以再杀他个回马枪,严肃处理,把责任归到上海市政府的身上。上海市正是明白了习近平的这层意图,于是下定决心,做出了对于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等11位官员免职、记过的处分。只是不知道这次的处理结果中央是否会满意?
(王磊 评论)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2-02
离线蔡棟銘

发帖
1246
金钱
12446
经验值
35
只看该作者 906楼 发表于: 2015-01-23

舆论场:谁该为惨案负责?
泉野撰写2015-01-22 02:19:55
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上海市政府在距离新年踩踏事件21天之隔对外公布调查报告后,参伴着不同情绪的声讨和追问旋即涌来。《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推送的五问,不可谓不力透纸背:事隔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问责以上海黄浦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的领导没有出现在问责名单上,问责是否到位,依据何在?外滩踩踏定性为“事件”而非“事故”,在问责方面,两者有什么重大区别?对群众自发聚集性活动而非政府组织的公众活动,政府是否负有同样的责任?踩踏事件后上海取消或暂停了部分人流密集的公共活动,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

跨年夜上海外滩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与党报步调一致的,还有香港《南华早报》置于头条位置的“七问”。增补的问题包括:对死者家属和伤者如何赔偿?上海自查,如何保证客观公正?面对汹汹而来的拷问,上海方面给出的回答也在预料之中。概而言之,不管是自查还是问责,抑或是反省、教训,上海市政府已经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1天公布调查结果,不迟!且远远早于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的60天上限;更高级别临高没有被问责,到位!不信去查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定性为“事件”而非“事故”,无区别!关键是找法律依据,关键是看政府有没有作为,是直接过错还是间接责任;至于赔偿问题,不急!因为还没等追问落定,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遇难者家属将获80万抚慰金的消息已经急速而来。80万抚慰金“多不多”无人问津,公众更愿意揪着问责“够不够”发散思维。惑从何来?把脉到了社会主流情绪走向后,党报子报《环球时报》前来剖析踩踏事件中复杂中国镜像——在舆论场上,每当出事时总有更激动的追责主张出现,而且常能得到一些支持。客观说,出了这样严重的踩踏悲剧,上海市的问责决定出得越快,追责的官员越高,越能受到舆论的欢迎。不得不说,问责总有一部分是为了让公众出气,全世界对事故的问责都多少会有这方面的考虑。释疑解惑之后,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谁该为惨剧负责?为保政治正确,也为平息公众之怒,胡锡进选择了肯定上海市政府的问责决定。追问也好,自查也罢,不妨暂且告退,谁让中国如此复杂。
虽然同样是点评调查报告,《北京青年报》在微信公众号“团结湖参考”中推送的《发布会之后,该如何修复民众的恐惧》,显然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而且对上海市政府的声讨力度也毫不逊色于连续追问。因为当晚汹涌人流的照片早已在网上流传,千里之外的网友们都知道那里在发生什么,近在咫尺的当地政府却似乎并未意识到危险的临近。这样的恍惚与懈怠,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事发前外滩广场的严重情况,其实已经不是黄浦区所能独立应对,非常迫切需要市级部门统一协调。“不知道”本身就是失职,知道了之后又是怎么应对的,报告里却并没有交代清楚,不能不说,这是此次发布会在信息沟通方面的一个瑕疵。作为最大山头之一,来自北京媒体圈的批驳声音很快在各个场域蔓延开来。而作为事发地,上海本地媒体的反应则更有嚼头。22日晨间的东方网,没有追问,也没有为调查报告站台,而是退而求其次将上海市一二把手的讲话置于了显要位置突出展示。首先是市委书记韩正的“强调”——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各种安全责任问题都必须认真查处;中央八项规定是铁律,有违必究。显然,此处八项规定指向的,正是惨剧发生后不久被曝光的黄浦区吃喝宴请事件,这也是公众之怒极度膨胀升级的根由之一。接着是市委副书记杨雄的补充,“依法依规果断处置、从严问责,决不遮掩、决不袒护、决不姑息。”凿凿之言,闻之醍醐灌顶,却也在“够不够”的关头沦为另一种苍白无力的形式主义。而纵观发布会或是自省会,黄浦区委书记等人均没有露面,最该成为听众者反而缺席,想必是面壁反省去了。

而获得政治提携的上海后起之秀澎湃新闻,也在不遗余力以高规格的社论形式督促“上海自省”。的确,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愿意自己醒来。对于上海,除了自省,别无他法。被置顶的澎湃新闻社论,在方字格中写下了类似于“导言”的悲情导读——“悲剧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需要直面,不容遗忘。”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上海,这是踩踏事件的诸多反应之一,这个反应也恰恰解释了悲剧为什么发生,也是市政理念里面最应该反省的地方。在政府亟需自我革命的时代,改变要发生在骨子里。自省也好,整改措施也罢,这些仅仅是个开始。要让人们相信,即使发生了这些悲剧,上海仍然是上海。没错。上海仍然是上海,所以上海人身体力行给上海加把劲。来自《新闻晨报》的短评,显然预备以情制胜。“悲剧发生以来,人们心情沉重,城市面貌黯然,但是,上海必须振作起来!追问、自责、反省之后,今天早晨醒来,该上海人自己给上海加把劲了!”虽然简短,但因为满满的正能量,旋即获得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的转发和扩散。不过,作为上海本地晨报,该喉舌显然未能理清中国之大势。在“今夜,我们都是上海人”的浪潮裹挟下,悲剧更多地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不能承受之重,虽然罪责需要上海独立来承担。而在西方舆论场,循着中共官媒的质问以及民间不具名的声讨浪潮,也纷纷陷入到“为何没有更高级别官员落马”泥沼中不能自拔。不难看出,围绕踩踏事件的是是非非,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故而明知道讨伐不会激起涟漪和浪花,还是选择不遗余力地亢奋到底。
最后不妨以《上海滩》男女主角的一段对话作结——女主:创造比守望更重要。
男主:有时候,你明知道一些事情没有结果,你还是要去做。

(泉野 撰写)





[ 此帖被蔡棟銘在2015-01-23 12:4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5-02-02
离线神州大地

发帖
747
金钱
9465
经验值
12
只看该作者 907楼 发表于: 2015-02-01

新一轮“货币战争”可怕吗?

[backcolor=url(http://mat1.gtimg.com/view/todayTopic/2013/bntBg2.png) -64px -144px no-repeat]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颇不平静,先是欧元区一改先前的紧缩政策,仿效美国推出了总额超过一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其后多个国家也宣布降息,谋求将本币贬值。这些政策推高了美元,导致人民币大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西方又发动了一场“货币战争”吗?答案并非如此。 …[详细]

量化宽松、降息、让货币贬值不是打货币战争,而是为了抵抗通缩

一说起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许多人就联想到美国的4次QE,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意图印美钞向全世界输出通胀,掠夺他国财富。所谓量化宽松,确实可以理解为印钞票——一国央行购买本国发行的债券等资产,向金融市场注入本国货币。许多人认为,这可以达到让货币贬值的效果,让本国产品在贸易市场上变得更具竞争力,用以打压他国产品。目前,欧洲经济正处于停滞,一些人相信,欧洲是想通过压低汇率来拉动出口,以振兴经济。欧洲央行宣布量化宽松后,欧元应声下跌,这被认为是明证。目前,同样施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还有日本,经济同样处在泥淖之中。此外,新加坡等国宣布降息,也被一些人解读为要加入汇率贬值大战。

欧元区进行量化宽松是为了打“货币战争”吗?并不是这样。量化宽松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以抵抗越来越明显的通缩。这次通缩的直接原因,还是源于油价暴跌。由于美国页岩油的供应量越来越大,欧佩克又决定不减产,加上各国经济普遍不好开工不足,导致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一路下跌,石油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原料,也造成很多相关产品价格下跌,从而引发了通缩。但通缩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一直采取紧缩政策来应付危机,从而让通缩变得难以避免。…[详细]

那么,抵抗通缩的意义在哪?

为什么说“印钞票”不一定是坏事?

通胀的害处人人皆知,但少有人知道的是,通缩的危害同样很可怕

日本持续多年处于接近通缩状态,商品经常打折也很难卖出去
通胀有什么坏处,相信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得到——货币超发,百货沸腾,什么“蒜你狠”、“豆你玩”之类的,不一而足;而同时工资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增长的速度,这就引发了诸多抱怨。许多人都听说过一种说法,通货膨胀是一种“隐形税”,政府通过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民众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减少了民众拥有的财富。所以,绝大部分人对通货膨胀都非常讨厌,并且感到害怕。

但通货紧缩这一现象,我国民众却了解不太多。按一般的理解,通货紧缩会让物价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才对,问题在哪里呢?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产品在不久之后会降价,那么你会现在购买还是在将来购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个体消费者而言的理性选择,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却有很大的问题——通缩使得人人都预期在价格下降以后才进行消费,那么产品现在卖给谁?产品卖不掉,企业就不会进行生产,就会发不出工资,甚至会裁员。员工拿不到工资或者被裁,就更不会去消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通缩并不一定是因为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的,而往往是因为经济不佳引发流动性停滞,而这时候就算银行利率降为零甚至降为负利率,人们也依然把钱存起来而不去消费,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市场货币短缺,从而引发通缩。目前,欧洲和日本就基本处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状态,经济活动相当不活跃,这对整个国家和民众都构成了伤害。这就是通缩的害处,现在一般认为,每年2%的温和通胀是一个最好的情况。…[详细]

这种情况,当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用什么方式解决。

在经济不佳的时候,用节衣缩食的方式挺过经济危机未必是好的方式

一般来说,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找到问题是什么出现的。日本的问题往往被归咎于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企业制度僵化,女性习惯做家庭主妇等等,这些损害了日本经济的竞争力,因而导致国民信心不足。而欧洲的问题则通常被认为是创新乏力,而且以希腊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民众贪图享乐、福利太好,工作却不太勤劳,而偏偏又欠下一屁股债,从而陷入了经济危机。

那么,出了什么毛病就解决什么毛病,这就是正常的思路。顺着思路走下去,就能明白,日本需要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改革,而希腊等欧洲国家则要削减人们福利,不要再大手大脚地支出,并提升民众的工作时长和效率。政策就该这么制定,剩下就是执行,执行的好,危机自然就能解决。

这样做有用吗?如果可以把国家看作一个公司,那么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成功的企业家,在面对处境欠佳时,都知道需要削减成本,降低工资,总而言之,要先勒紧裤腰带,然后提升竞争力,只要你能克服过程中的困难,那么问题终将解决。

然而问题在于,按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说法:国家并不等于公司。“国民经济政策,即使是在一个小国,也需要考虑在商业生活中常常无关紧要的某些类型的反馈。例如,即使是最大的公司,也只会把一小部分的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然而即使是极小的国家,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也主要是卖给国内的。”

克鲁格曼的这段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摆脱危机的方法是把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那么削减工资肯定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做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经济受到抑制时,削减工资和开支只会加剧真正的问题,即需求不足,从而摆脱不了恶性循环

希腊节衣缩食,越缩越困;美国量化宽松,经济好转,也没有引发通胀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他推出的万亿欧元量化宽松改变了之前的欧元区货币政策
那么,还可以怎么办呢?答案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削减工资和开支,反而是增大开支和印钱,目的是让经济活动“跑起来”,用繁荣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虽然对凯恩斯主义一直以来都有诸多批评之声,然而近年的经济现象却似乎表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而用节衣缩食来应对经济危机,却遭到了失败。

最典型的例子依然是希腊。按照当初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设想,只要希腊坚持实行严苛的财政紧缩,削减公共服务、政府雇员工资和社会福利,那么经济下行会在2011年时就结束。然而事实是,直到现在希腊的衰退也没有结束,反而还经历过大幅加深。希腊的境遇到2014年才触及谷底,当时该国已经体验到了全面的萧条,整体失业率提高到了28%,青年失业率提高到了将近60%。是因为财政紧缩没有做到位吗?也并非如此,希腊公共开支的削减幅度超出了最初计划的预期,当前水平比2010年降低了20%。

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出在,财政紧缩造成的经济低迷,让增加政府收入、削减开支的努力变得白费。希腊政府征收的税款占GDP的比例,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了,然而由于GDP下降如此之快,税收收入总额却下降了。此外,GDP大幅缩水也导致了一个关键财政指标,即债务在GDP中的占比持续提高。这让希腊的债务问题变得依然严峻。

相反的例子则出现在美国,尽管是表现在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方面的,但思路确实跟希腊相反。在经济危机之初,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就迅速制定了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借贷行为的活跃,带动了生产和消费的活跃,并且降低了失业率,从而提升了整个经济的繁荣程度。因此相比起欧洲,美国经济很快出现了持久的复苏。

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刚出台之际,很多人都担心这种做法极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完全是过虑了,美国量化宽松持续了4轮,总额多达数万亿美元,但美国到目前实际上面临的是“通胀还不到2%”即“通胀过低”的问题。

那为什么印钞票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答案很简单,经济活跃的规模需要用到这么多货币,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详细]

长期来看,“印钞票”的确有害,但短期危机只能靠这个解决

尽管伯南克的量化宽松取得了成功,但在这一政策实行的这些年里,包括欧元区现在改弦易辙投入量化宽松的怀抱,都一直面临着强烈的质疑。“问题明明是过度借贷、过度超前消费引起的,危机来了之后却还鼓励人们借贷、消费,这样真的可以吗?”在不少企业家看来,政府背负赤字去花钱,以及印钱这样的伎俩,肯定没办法解决问题的。而且很多人还认为,“印钞票”引发的高流动性和活跃借贷现状,只会引发新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些被政府注资挽救的金融机构,此前因不良借贷,不善经营就应该倒闭。因为“太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是一个荒唐的做法,这样只会鼓励不良借贷行为卷土重来。

的确,长期来看,“印钞票”有很多问题。但正如凯恩斯所说的,“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解决短期面临的危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任由企业破产,会出现大量失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个代价是不能承受的。希腊接近30%的失业率,已经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结语

提起“印钞票”,人们往往都非常不满,但“量化宽松”这一政策的经验表明,这一做法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很管用的。但是,如果长期这么印钞票,那就无异于“饮鸩止渴”了。

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闻立场

你认为印钞票来解决经济危机是可取的方式吗?

  • 15020

    可取

  • 36487

    不可取

29%71%

本期评价

    [ 此帖被神州大地在2015-02-01 10:5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鋒之劲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5-02-02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08楼 发表于: 2015-02-02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09楼 发表于: 2015-02-02
    好帖,值得顶!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10楼 发表于: 2015-02-02
    好帖,值得顶!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11楼 发表于: 2015-02-02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12楼 发表于: 2015-02-02
    好帖,值得顶!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13楼 发表于: 2015-02-02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鋒之劲

    发帖
    1510
    金钱
    52189
    经验值
    30
    只看该作者 914楼 发表于: 2015-02-02
    好帖,值得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