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货币战争”可怕吗?
[backcolor=url(http://mat1.gtimg.com/view/todayTopic/2013/bntBg2.png) -64px -144px no-repeat]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颇不平静,先是欧元区一改先前的紧缩政策,仿效美国推出了总额超过一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其后多个国家也宣布降息,谋求将本币贬值。这些政策推高了美元,导致人民币大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西方又发动了一场“货币战争”吗?答案并非如此。 …[详细]
量化宽松、降息、让货币贬值不是打货币战争,而是为了抵抗通缩
一说起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许多人就联想到美国的4次QE,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意图印美钞向全世界输出通胀,掠夺他国财富。所谓量化宽松,确实可以理解为印钞票——一国央行购买本国发行的债券等资产,向金融市场注入本国货币。许多人认为,这可以达到让货币贬值的效果,让本国产品在贸易市场上变得更具竞争力,用以打压他国产品。目前,欧洲经济正处于停滞,一些人相信,欧洲是想通过压低汇率来拉动出口,以振兴经济。欧洲央行宣布量化宽松后,欧元应声下跌,这被认为是明证。目前,同样施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还有日本,经济同样处在泥淖之中。此外,新加坡等国宣布降息,也被一些人解读为要加入汇率贬值大战。
欧元区进行量化宽松是为了打“货币战争”吗?并不是这样。量化宽松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以抵抗越来越明显的通缩。这次通缩的直接原因,还是源于油价暴跌。由于美国页岩油的供应量越来越大,欧佩克又决定不减产,加上各国经济普遍不好开工不足,导致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一路下跌,石油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原料,也造成很多相关产品价格下跌,从而引发了通缩。但通缩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一直采取紧缩政策来应付危机,从而让通缩变得难以避免。…[详细]
那么,抵抗通缩的意义在哪?
为什么说“印钞票”不一定是坏事?
通胀的害处人人皆知,但少有人知道的是,通缩的危害同样很可怕
日本持续多年处于接近通缩状态,商品经常打折也很难卖出去 通胀有什么坏处,相信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得到——货币超发,百货沸腾,什么“蒜你狠”、“豆你玩”之类的,不一而足;而同时工资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增长的速度,这就引发了诸多抱怨。许多人都听说过一种说法,通货膨胀是一种“隐形税”,政府通过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民众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减少了民众拥有的财富。所以,绝大部分人对通货膨胀都非常讨厌,并且感到害怕。但通货紧缩这一现象,我国民众却了解不太多。按一般的理解,通货紧缩会让物价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才对,问题在哪里呢?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产品在不久之后会降价,那么你会现在购买还是在将来购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个体消费者而言的理性选择,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却有很大的问题——通缩使得人人都预期在价格下降以后才进行消费,那么产品现在卖给谁?产品卖不掉,企业就不会进行生产,就会发不出工资,甚至会裁员。员工拿不到工资或者被裁,就更不会去消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通缩并不一定是因为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的,而往往是因为经济不佳引发流动性停滞,而这时候就算银行利率降为零甚至降为负利率,人们也依然把钱存起来而不去消费,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市场货币短缺,从而引发通缩。目前,欧洲和日本就基本处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状态,经济活动相当不活跃,这对整个国家和民众都构成了伤害。这就是通缩的害处,现在一般认为,每年2%的温和通胀是一个最好的情况。…[详细]
这种情况,当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用什么方式解决。
在经济不佳的时候,用节衣缩食的方式挺过经济危机未必是好的方式
一般来说,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找到问题是什么出现的。日本的问题往往被归咎于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企业制度僵化,女性习惯做家庭主妇等等,这些损害了日本经济的竞争力,因而导致国民信心不足。而欧洲的问题则通常被认为是创新乏力,而且以希腊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民众贪图享乐、福利太好,工作却不太勤劳,而偏偏又欠下一屁股债,从而陷入了经济危机。
那么,出了什么毛病就解决什么毛病,这就是正常的思路。顺着思路走下去,就能明白,日本需要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改革,而希腊等欧洲国家则要削减人们福利,不要再大手大脚地支出,并提升民众的工作时长和效率。政策就该这么制定,剩下就是执行,执行的好,危机自然就能解决。
这样做有用吗?如果可以把国家看作一个公司,那么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成功的企业家,在面对处境欠佳时,都知道需要削减成本,降低工资,总而言之,要先勒紧裤腰带,然后提升竞争力,只要你能克服过程中的困难,那么问题终将解决。
然而问题在于,按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说法:国家并不等于公司。“国民经济政策,即使是在一个小国,也需要考虑在商业生活中常常无关紧要的某些类型的反馈。例如,即使是最大的公司,也只会把一小部分的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然而即使是极小的国家,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也主要是卖给国内的。”
克鲁格曼的这段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摆脱危机的方法是把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那么削减工资肯定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做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经济受到抑制时,削减工资和开支只会加剧真正的问题,即需求不足,从而摆脱不了恶性循环。
希腊节衣缩食,越缩越困;美国量化宽松,经济好转,也没有引发通胀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他推出的万亿欧元量化宽松改变了之前的欧元区货币政策 那么,还可以怎么办呢?答案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削减工资和开支,反而是增大开支和印钱,目的是让经济活动“跑起来”,用繁荣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虽然对凯恩斯主义一直以来都有诸多批评之声,然而近年的经济现象却似乎表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而用节衣缩食来应对经济危机,却遭到了失败。最典型的例子依然是希腊。按照当初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设想,只要希腊坚持实行严苛的财政紧缩,削减公共服务、政府雇员工资和社会福利,那么经济下行会在2011年时就结束。然而事实是,直到现在希腊的衰退也没有结束,反而还经历过大幅加深。希腊的境遇到2014年才触及谷底,当时该国已经体验到了全面的萧条,整体失业率提高到了28%,青年失业率提高到了将近60%。是因为财政紧缩没有做到位吗?也并非如此,希腊公共开支的削减幅度超出了最初计划的预期,当前水平比2010年降低了20%。
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出在,财政紧缩造成的经济低迷,让增加政府收入、削减开支的努力变得白费。希腊政府征收的税款占GDP的比例,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了,然而由于GDP下降如此之快,税收收入总额却下降了。此外,GDP大幅缩水也导致了一个关键财政指标,即债务在GDP中的占比持续提高。这让希腊的债务问题变得依然严峻。
相反的例子则出现在美国,尽管是表现在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方面的,但思路确实跟希腊相反。在经济危机之初,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就迅速制定了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借贷行为的活跃,带动了生产和消费的活跃,并且降低了失业率,从而提升了整个经济的繁荣程度。因此相比起欧洲,美国经济很快出现了持久的复苏。
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刚出台之际,很多人都担心这种做法极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完全是过虑了,美国量化宽松持续了4轮,总额多达数万亿美元,但美国到目前实际上面临的是“通胀还不到2%”即“通胀过低”的问题。
那为什么印钞票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答案很简单,经济活跃的规模需要用到这么多货币,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详细]
长期来看,“印钞票”的确有害,但短期危机只能靠这个解决
尽管伯南克的量化宽松取得了成功,但在这一政策实行的这些年里,包括欧元区现在改弦易辙投入量化宽松的怀抱,都一直面临着强烈的质疑。“问题明明是过度借贷、过度超前消费引起的,危机来了之后却还鼓励人们借贷、消费,这样真的可以吗?”在不少企业家看来,政府背负赤字去花钱,以及印钱这样的伎俩,肯定没办法解决问题的。而且很多人还认为,“印钞票”引发的高流动性和活跃借贷现状,只会引发新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些被政府注资挽救的金融机构,此前因不良借贷,不善经营就应该倒闭。因为“太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是一个荒唐的做法,这样只会鼓励不良借贷行为卷土重来。
的确,长期来看,“印钞票”有很多问题。但正如凯恩斯所说的,“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解决短期面临的危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任由企业破产,会出现大量失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个代价是不能承受的。希腊接近30%的失业率,已经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结语
提起“印钞票”,人们往往都非常不满,但“量化宽松”这一政策的经验表明,这一做法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很管用的。但是,如果长期这么印钞票,那就无异于“饮鸩止渴”了。
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闻立场
你认为印钞票来解决经济危机是可取的方式吗?
29%71%本期评价
[ 此帖被神州大地在2015-02-01 10: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