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校友报导寻找少萍同学的文章已经发表,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发生在同学网找人的真实故事,我深深为钟鸣校友的执着惊讶,幸好上帝的看顾我们终于成功找到四十多年的校友刘少萍了!而更加令人愉悦的是有钟鸣这样的好文笔,非常细腻地写出了寻找我当年的同桌刘少萍同学,同时我正在为找到她的照片而努力,期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大家分享刘少萍的芳姿。 再次谢谢钟鸣!
写 在 前 面
日前在同学网上发表了我们用了6年时间找到了失去联系44年的刘少萍同学的号外后,即引来同学网友的热议,祝贺、赞扬、感慨诸声不绝于耳,并且我还知道,原来坊间寻找刘少萍同学的远不限于我们这班初中同学,更多的还有她的小学和高中同学,以及寻找她的弟弟的一大群同学,多年来他们也一直在翘首以待中,只是没有我这般幸运。如今“谜底”一揭开,一不留神竟惠及无数,招致皆大欢喜这样的结局,这是当初没有料到的。还有很多熟悉的或陌生的同学、网友以不同方式前来索取刘少萍同学的联系方式,特别是对我们如何找到刘少萍同学表现出浓厚兴趣。号外虽发,但觉意犹未尽,为答谢大家多年来的关注和帮助,也为解难答疑,这几天我再以《众里寻她千百度》为题,赶写了这组反映寻找刘少萍曲折经历的稿子,以飨大家。
本文由之一到之五共五辑组成,计划每隔一两天发一辑。因时间仓促及水平所限,只能是将几年来的经历粗略地罗列一下,因而粗糙,疏漏之处更是在所难免,望多包函。 众 里 寻 她 千 百 度 ——寻找台山二中65秋(1)班刘少萍同学追踪纪实之一 说不准从什么时后萌生了回忆并寻找少年同学的念头,特别是那段就读台山二中初中阶段,那同学少年、那青春勃发编织的梦的岁月,一直是我魂牵梦萦而抹不去的记忆,以至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记忆的涟漪逐渐汇成汹涌波涛,猛烈地激荡着本该平静的心房,那远去的经历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的在脑海里叠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青葱的脸庞,一件件捧腹的趣闻,一切的一切,竟就像在昨天!三、四十年了,我竟可一气准确无误地写出了全班54位同学中47人的姓名,这当中就有刘少萍同学! 同学芳名在手,可是人在何方?却感觉惘然。因为我们别离于那个动乱年代,离校时连个毕业典礼都没有,毕业照片也是空白,联络电话更是天方夜谭,再加上数十年的更迭变迁,大家天各一方,并且时间老人早已把当初一个个俏丽的青春容颜雕刻成风霜尽染的老人家,寻找辨认起来谈何容易?前路茫茫。但怀旧的力量尤如一只巨大的推手,使我能够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但个人的力量及信息渠道毕竟有限,需要有人携手,于是想到了同班的刘树民同学。但他远在澳州,也是毕业后几十年未曾谋面,也无联系方式。 天无绝人之路。2006年秋,艳阳高照,心情无限好,一个难得的机遇翩然而至——有机会赴澳州一行,其中途经刘树民所在的墨尔本,于是费尽周折,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终与阔别38年的老同学刘树民重逢,且两人一拍即合,联手行动,自发扛起了寻找同学的“任务”。交谈中,我俩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各人当年的同桌,我的同桌是刘焕琴,而刘树民的同桌就是刘少萍! 澳州归来,我便着手开始寻找事宜。几个月后的2006年冬,刘树民从澳州回来探亲,第一时间就问找到谁了?我面有难色,说:“没有刘少萍的任何线索”,其他同学也只找到寥寥数个,只有黄树厚、黄国强、刘小平、张启彬,再加我们俩,总共才6人,于是我们在水步金山酒楼见了面,算是我班的第一次“聚会”,尽管不显山露水,却也由此拉开了大聚会的序幕。此后随着寻找工作的铺开,我们同心协力摸索前行,可以说是不耻下问不厌其烦顺藤摸瓜甚至穷追猛打无空不入,三年下来,有消息的同学上升到二三十人,三年战果,不算辉煌,但却考验了我们的忍耐力及虔诚心,以及来自多方面的关注和鼓励,使我们始终不渝充满信心。 到了2010年初,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有36位同学找到了下落,可刘少萍仍音讯全无。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计划,进行了合理分工,拟扩大战果乘胜追击。可是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却很沉闷,寻找结果非但没有任何进展,18位没有消息的同学成了一组凝固的数字,即使有下落的36位同学竟也有7位已先后身故,恶耗袭来,令人唏嘘的阴影一度笼罩心头...... 6位本班同学的故去,给我们留下了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沉重思考,不由自主地增强了把失散的同学找回来的决心。同时也知道,剩下尚未找到的同学,肯定也是最难找的,剩下越少就显得越难,好在我们不幸中之所幸的这代人,坐享着当今发达的交通、先进的通讯、快捷的网络,在茫茫人海我们可以游韧有余。
眼下,包括刘少萍同学在内的没有任何音讯的这18位同学,芳踪难觅,寻找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这时,有同学提示,可上台山同学网寻找。是啊,网络无疆界,于是,现“买”现“卖”,我在学会如何发帖、复帖及简单编辑技能后,2010年4月29日,我们便以公开信的形式,在网上发出了包括刘少萍同学在内的第一个寻人启事,原文誊抄如下:
“致原台山二中65秋初一(1)班部份同学:
尊敬的林敏仪同学、李思荣同学、刘昆仑同学、李启生同学、李成艺同学、刘邦 城同学、林池汉同学、骆伟明同学、黄仲康同学、刘荣添同学、邝树荣同学、 刘少萍同学、刘焕琴同学、许欢嫦同学、陈仲婷同学、李素婵同学、谭曼娜 同学、李树贞同学:
你们好!我是当年并不起眼,可能也没有给你们留下多少印象的小个子同学彭国华,现受同学们的委派寻找你们。曾记否?1965年的初秋,我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怀揣着青春梦想,踏入台山二中美丽的校园,朝夕相处了三载,当然其间也虚度了两年。是历史的缘故使我们最终梦断校园。还记得吧?毕业的那天,没有毕业典礼,没有老师的嘱咐叮咛,没有同学间相互祝福,更没有拥别的泪水与欢笑,无奈中带着怅惶、遗憾和忧伤,草草毕业,黯然离校,从此天各一方,相互间几乎无音讯。弹指间,历史竟无情地阻隔了我们42年,大家从风华正茂的少年步入了老年,其中经历回忆起来,相信人人都不乏喜怒哀乐的精彩人生故事。蓦然回首,想来不禁唏嘘。但不管如何,我们依然怀念共同的岁月,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毕竟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而不管它是悲是喜,你们说是吗?
老同学,我们这么多年没有联系,可能彼此间已经陌生,但情谊还在。我们想将被割断了的这段历史再接起来,把友谊的情缘续上,应该是很多人的共同意向。也正是基于此考虑这几年里我们苦苦追寻,可谓大海捞针,收获也不小,全班54名同学(其中6人已作古)中已联系到31人,加上班主任马伟儒老师共32人,你们这18位同学还没有联系上,但在我的脑海里还深藏着你们每一个人熟悉的面容,因为尽管过去了42年,全班同学的姓名我都还可以凭记忆写出来,说明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和其他31位同学非常渴望与你们重逢的那一天到来。同时也诚挚的希望其他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线索,我们将不胜感激。” 这封公开信发出后,我便一天到晚盯住电脑,紧张地审视着每一篇回帖,生怕漏掉哪怕是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不上网的同学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消息。可是,网上的反馈多是一些声援的、支持的信息,并无多少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
时间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三天!不知是我们心急还是网上“发酵”的时间不够,结果一无所获,心里不免有些迷惘。 三天过后,我调整了一下思绪,然后又以“再致原台山二中65秋初一(1)班部份同学”为题,向刘少萍等尚无音讯的18位同学发出第二封寻找启事,在信中对18位同学逐个回忆了其少年时代的音容笑貌或性格特征等,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同学情意及期盼,希望被感召被触动被人们奔走相告。
第二封寻找启事内容摘抄如下:(此处已隐去后来陆续找到的其中14位同学的情况)
“林敏仪同学......刘少萍同学、谭曼娜同学......李树贞同学......:
昨天,我在同学网上发贴希望能联系相隔了42年且未能谋面的你们,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我(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共同的经历毋忘,因为那是一段很特殊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对于你们18位同学,这么多年,你们当时的形象,你们的音容笑貌,以至举手投足和性格爱好,都时常在我的脑海浮现------
敏仪同学......您这个比较时尚,又博学多才,颇具儒雅淑女风度的城里女孩......您还钟爱您的琵琶吗?经过岁月的煅造,您的琵琶弹奏技巧更加炉火纯青了吧?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同学都很想念您。
少萍同学,你生在军人家庭,有着非同一般的优越家境,但您表现得朴实无华,和同学友善相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的爸爸叫刘长庆,是武装部长。看得出,从您丰满红润的脸庞及稳重的神态,较好地继承了父辈的好品质。
曼娜同学,您给我的是成熟沉稳,不多言语的那种印象......
树贞同学,您说话、办事得体有分寸有主见,不随波逐流,也可说是较严肃认真。
......
此贴一出,舆论哗然,纷纷赞扬我们同学之情如此深厚,记忆如此形象如此深刻,实属难得,并博得了兄弟班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随后,此帖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持续“发酵”、扩散和幅射,各个渠道的信息纷至踏来,18位同学绝大部分相继找到或有了一些基本信息,偏偏就是有关刘少萍的信息还是一片空白,感觉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 此帖被刘树民在2012-12-20 06: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