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6917阅读
  • 2117回复

历史解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45楼 发表于: 2009-08-25


历史上最有名的海盗[转帖]


  

  金·拉菲特这个活跃在19世纪初的无旗海盗,由于新奥尔良一役而与大英帝国成为死对头,是有史以来最浪漫的谜一样的传奇人物。拜伦曾这样赞誉他:“他只留下了海盗的名声,但比起其它成千上万种罪过,他是美德的化身。”
  拉菲特的父母是上了断头台的法国贵族,鼎盛时期拥有50艘船和1000多名海盗,基地在大特雷和巴拉塔利亚沼泽。基地设有咖啡馆、赌场、仓库和谷仓(用来关押奴隶)。他会说4种语言—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还是出色的组织者、战略家和观察家,主要经营奴隶生意,来如风去如电,甚至很难用言语形容他是个怎样的人。
  1814年1月8日,英国进军新奥尔良,新方政府向拉菲特许诺永不追究他和手下的罪行。没有他的火药及火石的资助,美国不可能赢得这场战役。
  新奥尔良一役过后,拉菲特果然封刀江湖,所有的巴拉塔利亚人都被大赦。可好景不长,很快,他的手下耐不住寂寞,重操旧业,18人被判处绞刑。心灰意懒的拉菲特从此浪迹天涯,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在南美帮助过玻利维亚的独立革命,也有人说他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上死于高热,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最凶残海盗“黑胡子”

  “黑胡子”又名爱德华,是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海盗,也曾经是母亲用来吓唬淘气孩子的魔鬼的代名词。他的旗帜不是常见的骷髅头图案,1700年时由一个叫伊曼纽尔的海盗用过,可是,真正把这面旗“发扬光大,永载史册”的却是“黑胡子”。
  据说在“黑胡子时代”,只要旗帜一展,四面八方的海盗就会望风而至。他的手下有大约300名海盗,他的船队包括“安妮女王复仇号”和其他3艘船“冒险号”、“复仇号”和一艘后勤船。
  1718年,英国皇权已固,政府决定收敛“官盗”行径。掌握着海盗基地的“黑胡子”开始了和英国皇家海军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1718年初,有幸逃脱了牢狱之灾“黑胡子”,无视同胞“放过英国船”的建议,把英国船“明珠号”困在了沙洲上。他和明珠号的船长罗伯特上尉决斗,在自己身上留下了5颗火药球和20道伤疤,成就是将上尉的头挂在了船头。但他最后还是死于1718年6月与皇家海军的一次海战中。

  最著名的女海盗格兰妮和安妮

  格兰妮曾是16世纪的“爱尔兰海上女王”。在投身于她的海上生涯前,她有过丈夫和3个孩子。鼎盛时期里,她拥有3艘袭击舰和来自爱尔兰海岸的200名勇士。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为巩固对爱尔兰的统治,有一批爱尔兰贵族受封,格兰妮的丈夫也在其中。1566年她再嫁,又有一子。有两年她身陷囹圄,但1579年她又重新战斗,即使丈夫和孩子被拘禁也不能阻止她。
  1593年,格兰妮单独觐见了女王,据说女王大受感动,下令当局不再妨碍她和她的家人,甚至愿意为她养老。但是格兰妮为她的爱尔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到1603年去世。
  安妮·波尼的父亲是一位英国律师,因为过失而不得不来到南卡罗来纳洲安家,不料却成了种植园主而发迹。一次家中遭窃,小偷人财两得,还“偷”走了自小反叛的安妮。两人私奔离家,安妮从此开始了海盗生涯,很快便以勇敢而闻名。
  后来安妮遇上了大海盗卡利哥,转而成了卡利哥的妻子。1720年,卡利哥夫妇和手下在海战中遭擒,鉴于性别,她和另外一名女海盗延后审理。卡利哥被判处死刑,死前安妮对他说:“如果你象一个人一样战斗过,今天就不会象一条狗一样被吊在这儿!”安妮的审判最终不了了之,有人说可能是她的律师父亲最终原谅了不孝女。

  海盗地理学家威廉·丹皮尔

  威廉·丹皮尔可能是最具有献身精神的海盗,确切地说,他只是加入海盗队伍的航海家,也是最著名的海图绘制家之一。丹皮尔出生于英国,16岁成为海员。1675年到1678年间当了一段时间海盗,只是因为乘海盗船更便于旅行。
  丹皮尔曾有几次周游世界的航行,目标是绘制新地图和探险。他命名了新不列颠,还发现了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群岛,有些岛屿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

  神秘宝藏的主人启德上校

  1689年前,启德上校是一个奉命在加勒比海保护英国船只、袭击法国船只的“官盗”。他四处结交高官显贵,甚至还计划把海盗们的财宝夺过来,与他的主子们分享。
  他驾着他的“冒险军舰”1696年4月从伦敦出发,一路进行他的财宝搜集工作,先到纽约,8月时到了红海。启德在赤道附近航行,想一直等到东南季风时期。12月中,他在南亚特兰大陷入一片浓雾中,浓雾散尽,他才发现自己处于皇家海军舰队中央。按规定,海军可以从任何一艘英国船只上调走一半水手。上校担心自己的航海生涯就此结束,于是掉转船头就跑。这样一来,皇家海军认定他不是好东西,开始在海岸线通缉他。后来启德上校如丧家之犬,连食物和淡水供应都成问题。
  1699年4月启德上校来到西印度群岛,在莫纳岛上埋下他一路搜集的数不清的财宝。1701年5月23日,他在英国波士顿被处以绞刑,钱和权贵都没能救得了他。只有他留下的神秘财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摘自香港《百花》]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8-25 16:22:53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46楼 发表于: 2009-08-25


“水银”鱼翅:无知的危险消费 [转帖]


  “对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的鲨鱼体内有机氯污染物含量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那里的鲨鱼是加拿大北极圈地区被污染最严重的生物体之一。”

  在棕黄色的背景上,呈现出两条鲨鱼的影像,中间被拼成两个中文字“水银”。这幅在网络上备受追捧的摄影作品是由27万颗鲨鱼的牙齿构成的,相当于全球每天因鱼翅而被捕杀的鲨鱼数量。

  图片作者美国知名摄影师克里斯·约旦表示,之所以有此创作,并特意拼出“水银”二字,是希望告诉人们,吃鱼翅的人,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下毒。

  然而,许多消费者对“水银”鱼翅并无概念。

  “这可是好东西!快尝尝!”在北京一家高档酒楼里,几位食客相互招呼着,围坐在服务员刚刚端来的一盘微黄浓郁鱼翅羹旁边。很快,一丝丝晶莹透亮的鱼翅被食客细细品味之后吞咽下肚。酒楼经理谢先生告诉《北京科技报》,售价380元一盘的鱼翅羹是他们酒楼的特色菜,很多食客都是慕名而来的,每天这道菜都要售出几十份。“鱼翅可是大补的,我们酒楼做的鱼翅都是从京深海鲜市场进的货,绝对假不了。”谢经理说。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大红门地区的京深海鲜批发市场,这是北京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在干货区,有几十家大大小小专营鱼翅、鲍鱼和海参的店铺,每家店铺都摆满了用透明塑料袋装的鱼翅,大小不等,颜色略有差异。

  在一家商铺内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只高达一米的鱼翅。“这就是品质最佳,价格高达十几万的‘天九翅’。”一名店员告诉记者,“天九翅”分两种,鲸鲨翅和姥鲨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贸易国际公约》附录显示,鲸鲨、姥鲨以及大白鲨是需要保护的三种鲨鱼)而普通鱼翅一斤也要1000元左右。这家店铺的老板边整理货品边对记者说,他店里的鱼翅非常好卖,有的饭店一个月就会从他那里进一万块的货,有的则会进上百万元的货。北京饭店、钓鱼台等京城各大饭店,都从他那里进货。

  记者走访了几家店铺,在询问到店里售卖的鱼翅是否具有检验检疫证明时,几家店铺的店员都表示,对于检验检疫证明,一般都是由供货方提供,他们也不知道这个证明具体出自哪个部门。而饭店进货时从来没有人向他们要过检验检疫证明,这样的情况全国都是如此。

  北京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经理林坤松告诉《北京科技报》,市场的检验检疫工作,主要是在工商部门领导下进行,工商局定期要求将样品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查。“我们市场办公室主要负责水产市场的经营管理,至于检验检疫方面,由于技术与设备的限制,只能做小范围产品的细菌类检测,而对于鱼翅这类干货,是没有办法进行检测的。”林坤松透露,北京海鲜市场的鱼翅,几乎全部来自于广州。

  野生救援协会和中国社会调查所曾专门做过一项调查,因全球鱼翅贸易每年被捕杀的鲨鱼数量在两千六百万只至七千三百万只之间,而这一数据既包括只被切鳍的鲨鱼,也包括那些尸体被保留下来用于其他目的的鲨鱼。目前鱼翅市场还在不断扩大,据估计每年增长5%左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鲨鱼专家称,90%来自世界各地的鲨鱼鳍,通过海上运输,抵达中国香港和内地。从1998年至2002年期间,香港进口的未加工的鲨鱼鳍数量从6900吨增加到9800吨。在2004年,香港报告给粮农组织的鲨鱼鳍进口量达到11000吨。

  香港所进口来的鲨鱼鳍,通常都会装车北上,运到广东省的各个加工厂。加工工作完成后,这些鱼翅又被运回香港或出口。而出口的地点除海外的华人聚集地以外还包括中国内地。

  野生救援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6年他们曾在中国16个城市进行过鱼翅消费调查。在2万4千名受访者中,35%的人表示曾经食用过鱼翅。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城市地区的普遍状况,可以推算中国已经有了1亿左右的鱼翅消费者。

  海鲜市场的老板从加工厂进货之后,除了拿到市场上卖,也充当着代理商的角色。他们会定期到经营海鲜的饭店,上门推销自己代理的鱼翅。若与饭店的相关负责人建立了良好关系,就可以长期供货。

  从事酒店管理行业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代理商从进货到销售再到饭店这个过程可以赚取高额的差价。和肉蛋、蔬菜等食材一样,饭店一般都会有固定的代理商,这样可以省去精力去市场挑选食材。而饭店利润丰厚,并不在乎代理商从中间赚取的那部分高额的差价。

  曾经是金钱豹亚运村店销售经理的一位先生告诉记者,金钱豹作为高端自助形式的饭店,鱼翅的消耗量非常大,所以会采取小规模的招标形式选取代理商。其它饭店也有采取招标形式的,但基于各种考虑,一般都会选择本地代理商。

  “由于我国对鱼翅进口执行高关税政策,很多人因此选择走私或以低报的方法逃避关税,走私入境的鱼翅数量不可能准确计算清楚。但不论这些鱼翅的销售渠道如何,是如何进入饭店摆到人们的餐桌上的,目前市场上鱼翅的检验检疫根本无从谈起。”野生救援协会办公室经理孙莉说。

  事实上,近几年来,因为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海洋,每年进入海洋环境的石油高达两百万吨以上,使得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而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吞食了其他鱼类后,食物中的重金属也随之进入鲨鱼体内,积累下来,因此鲨鱼体内的重金属的含量会越来越多。

  孙莉说,有关方面最近对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的鲨鱼体内有机氯污染物含量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那里的鲨鱼是加拿大北极圈地区被污染最严重的生物体之一。三丁基锡是用于船体防污涂料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意大利沿岸海域捕获到的鲨鱼的肾脏内已发现这种化合物。在东地中海的几种鲨鱼物种组织样本中也已经发现镉、铅、砷等金属元素。而2001年,曼谷唐人街市场的鱼翅抽查表明,10个鱼翅中有7个含有高含量的水银,最高含量为允许量的42 倍。2008年,香港市场的抽查表明,10个鱼翅中有8个含有高含量水银,最高含量为允许量的4倍。而烹饪并不能去除水银或其他重金属的毒性。吃了鱼翅后,水银和其他重金属进入人体,难以被排出体外,而是在体内积蓄下来,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导致头昏、头痛、肌肉震颤、口腔溃疡、肾脏损害、性功能减退、流产等。

  那么,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鱼翅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呢?

  北京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商局进行检查的计划是由上级部门制定的,并非定期定向检查固定产品。工商部门主管流通方面的检查,对于食品的检查主要针对进货渠道,例如合格证、检测报告以及进货手续等等。对于食品质量检测采用抽检形式,但要根据计划抽检,每次抽检的对象、项目、时间不定。而具体到针对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查,这位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检查不是由工商部门进行的,而是由国家具有相关检查资质的部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查。关于食物的质检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部门可以进行检查。通常的情况是,如果上级部门要求检查某一项,比如鱼翅,质检部门就会取样,送到具有检查资质的机构检验。

  “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一般由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林洪告诉《北京科技报》,其中水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会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检查。

  “鱼翅是近些年国内经济水平发展才开始在高级饭店大量出现的,并且,鱼翅的产量比起其他鱼类产品要小得多,属于小众产品,不会引起重视,所以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可能还不太完善,仅仅是作为一般食品来检查。”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的副教授王亚民说。

  记者在采访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时得知,关于鱼翅,目前只有一份检测标准,检测项目大概包括感官、水分、盐分、净含量偏差,还有一些安全指标,包括甲基汞、无机砷、铅、铬。但是,和其它食品标准相比,除了感官上的标准有所不同,没有其他任何特殊的检查项目。这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这个标准是2006年才颁布的,不过这两年并没有送检的案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目前国内还没有鱼翅方面的专业检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可我从事水产研究这么多年没听说过哪个部门去专门检测过鱼翅。国家监测的鱼类主要是人工养殖这部分,而且是大宗的品种才会去查。鲨鱼目前没有人工养殖,数量又比较小,所以并未被列为政府监管的主要对象。”

  “中国内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检测结果。” 王亚民说,鲨鱼分布范围很广,水域不同所以环境状况不同,鲨鱼体内的有毒物质残留也就不同。未被污染的大洋中的鲨鱼可能就不含汞,而污染物含量比较高的河口附近,鲨鱼就有可能含汞。所以,要得出一个确切的鲨鱼或者鱼翅甲基汞含量的数据,难度相当大。

  在王亚民看来,实际上大部分海产品都含汞,所以鲨鱼在这方面并不会更加突出。他指出,比起鲨鱼本身的含汞量,在鱼翅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更应该受重视。例如,为了使鱼翅看起来晶莹透亮,就会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如果是使用食用级过氧化氢溶液就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加工鱼翅的工厂大量使用廉价的工业过氧化氢溶液,对人体危害非常大。

  “其实,种种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国家整个水产品的货源追溯体系尚不健全。”林洪说。水产品不论是天然捕捞的还是人工养殖的,都有重金属、海洋毒素、弧菌、药物残留等危害产生的可能。欧洲委员会就认为改进相关渔产品的消费信息是迫在眉睫,并于2000年时就协调执行水产业的食品可追溯系统,这意味着,消费者能够知道其水产品的生产地及其加工处理过程的整个信息。食品可追踪系统成为欧盟《食品法》的规定之一。法规要求食品、饲料、牲畜、其它物质混入食品或饲料和在所有生产、制作及运输的阶段都需有追踪需要,不管是食品或饲料经营业者,都必须能识别任何一个与其有交易关系的上游供货商及产品,这包括来自非欧盟的供货商。法规要求食品及饲料经营业者,需提供适当的系统及程序,一旦具有法定资格的管理机构提出要求,业者必须要能够立即提供报告证明。

  在台湾,虽然没有完整的食品可追踪性制度,但也有“输欧盟养殖水产品出口作业流程”制度以及“输日养殖鳗鱼出售流程”记录,透过该记录,将养殖业者、贩运商、加工厂等鱼货相关信息登录在出售流程记录上,算是较简单的追踪系统。

  “而在我国,在水产品生产、处理加工以及流通贩售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相关信息尚不能做到完全持续追踪。一旦出了问题,监管部门无从查起。在许多省份,只有农业部设立的两个部级质检中心,而市、县没有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千家万户养殖水产品质量也不能有效检测,无法全面监控苗种、饲料、渔药及水体的质量安全。”林洪说。

  无论是从环保还是人类文明上来讲,专家都一致反对吃鱼翅。王亚民说,其实鱼翅本身并没什么味道,鱼翅汤的美味主要来自它的配料,用火腿、老鸡等真正的美味熬出来的。其实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并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鱼翅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这是一种蛋白质。鱼翅中的蛋白质即使特殊也并不能在人体直接发挥作用,而是会在胃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所以不管吃的是什么蛋白质,结局都一样,都是消化成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可信的研究成果证明,鱼翅有比其它鱼类产品更加丰富的营养和特殊的作用。人们仅仅是为了图个心理安慰或者证明自己经济实力,这实在是愚蠢和残忍。“从我们目前的研究看来,人工养殖的鱼类已经可以提供所有人类需要从鱼类身上得到营养物质,不需捕杀和食用野生鱼类。”王亚民说。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47楼 发表于: 2009-08-25


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转帖]

 

  ■韩石山

  徐志摩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间,成

  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更无法解释,好些名人因多角婚恋而身败名裂,至少也是声名受损,独有徐志摩却是,每经过一次婚恋,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一个女人显示着他的一个优异的侧面。纵然是他遗弃了的女人,到老也还是深深地爱着他。他的第一任夫人张幼仪,晚年就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说不定我最爱他。”

  一个著名的诗人,一个优秀的男人,这样理解徐志摩,还远远不够,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他的形象,比我们原来的了解,要伟岸的多,也光辉的多。几乎可以说,毕其一生,他的志向和努力,都在改良中国的社会,尽快地走向民主;提高国民的素质,尽快地自尊自强。这一心志,在他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的序里,说的很是透彻:“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汉密尔顿,美国华盛顿时代的政治家,对美国的建国方略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却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

  徐申如,他的父亲,清末民初时期,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也是该镇商会的会长。徐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该是联合本县乡绅,将拟定要经过桐乡县的沪杭铁路,拐了一个不小的弯儿,经过他的家乡硖石镇,为家乡人民谋了多少辈子的福祉(海宁县城后来迁到硖石镇),同时也让他自己由一镇的首富成为一县的首富。有人去浙江旅行,留心一下该会发现,这个弯儿,现在还在那儿硬硬地拐着。

  改善投资环境,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精明的徐申如先生,将这一经商方略用于独生儿子的培养,不期然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最好的学校,不用说了。正常的念书之外,还给他聘请最好的老师。这话说起来容易,做到怕就不那么容易了。且看徐先生为儿子聘请的是什么样的课外老师。小学毕业,为了让儿子的毛笔字有所长进,父亲领着儿子到上海,投师于名声最响的书法家郑孝胥名下,其时郑孝胥还没有去东北当他的伪满州国总理,还在上海作寓公鬻字为生。此事在《郑孝胥日记》中有记载。上大学上了北京大学,仍不满足,为了儿子将来能跻身上流社会,又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声名显赫的梁任公的入室弟子。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的都是第一流的大学。北京大学上预科而不上本科,是因为预科乃清末编译馆的底子,更注重外语的运用。包括学法律而不学什么国学,都是为了尽快地放洋。果然预科毕业一年后,便赴美留学。初到美国,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硕士学位。旋即渡海赴英,在伦敦大学混了半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研习政治经济学。课余时间,还参加英国工党的选举活动。

  在英国两年,上的是一流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罗素,哈代,曼斯菲尔德,狄更生。正是这位狄更生先生,将他介绍进剑桥大学王家学院。且看他送给狄先生的礼品是什么,一套雕版印制的《唐诗别裁集》,扉页上写着这样的话:“书虽凋蠹,实我家藏,客居无以为赆,幸先生莞尔纳此,荣宠深矣。”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加上天生的聪明伶俐,也就难怪,不长的时间,这个中国年轻的留学生,便成为剑桥大学的名人。连王家学院的门房先生,多年后,都还记得那个和气而又阔绰的徐先生。再后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去英国留学的大陆学者,写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世纪以来,成年后去欧美留学的中国人,很难融入欧美社会。当他对徐志摩的情况做过一番研究后,不得不修订自己的看法,说,就他所知,徐志摩是唯一的例外。

  按徐志摩的心性,依徐申如的期望,徐志摩本来还可以在英国和欧陆混下去,弄个博士不是难事。然而,当林徽因的倩影在眼前一晃,又倏忽而逝的时候,这位富裕的浪荡子,在多雾的英伦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便收拾行装,匆匆回国。他的这一轻率的行动,后来曾被他的一位学哲学的朋友嘲笑,此人叫金岳霖,晚年人都糊涂了,还记得徐志摩离开伦敦时唱了两句戏词,前一句他忘了,后一句是:“销魂今日进燕京!”实际上前一句是很好配的,“快马加鞭往前行,销魂今日进燕京”,如何?

  林徽因不过是个诱饵,实则国内,有伟大的事业在等着这个不世出的天才。

  出国前已拜在梁启超门下,一九二二年十月,徐志摩回到上海,双脚一离开轮船的甲板,即踏入中国上流社会的厅堂。到了北京,就住在梁启超当馆长的松坡图书馆里。松坡者,再造共和之名将蔡锷也。

  历史老人,像是预先安排好了似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此后几年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将要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

  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也就需要一个非常人物来呼风唤雨,叱咤风云。

  徐申如先生的长期投资,又来了一个丰厚的回报。如果说沪杭铁路拐的那个弯儿,只是造福桑梓,对邻县却有损害的话,那么这一次的回报,造福的乃是中化民族世世代代的子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骤变的时期。一件一件的史实不必缕述,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怕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社团与流派,历来是推动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古今中外,概莫有外。为了推进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长足发展,在徐志摩回国前,已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一九二一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七月在东京成立,很快就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说都是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成立之初,都起过相当的作用,文学研究会的广结人缘,创造社的骁勇善战,都是不可抹杀的功绩。然而,毕竟有着它们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文学研究会以国产作家学者为主,敦厚有余而魄力不足,难当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大任。创造社清一色的留日学生,人人英雄,个个好汉,只是气量狭窄,格局太小,难孚众望。真正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披,建树卓著的,还要数一九二三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这个新月社。而新月社的成立,起初只能说如同儿戏。

  一九二四年四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先到上海,再到北京。知道泰戈尔到了北京,定然要来松坡图书馆访谈,其时居住在馆内的徐志摩,为了讨老诗人喜欢,便在他住所的门外,挂了一个小小的木牌,用毛笔写了三个不会很大的墨字:“新月社”。想来该是个正午,人们都休息的时分,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悄悄地挂上这个小木牌后,定然还羞怯地四下看看。

  然而,就是这一挂,一个以留学英美为知识背景的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团体,就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真正显示它的群体威力,还要等到一九二七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之后。初成立的这三四年间,它的主要功能是联络同道,蓄积力量。这期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算学事件,圈点事件,观剧事件,音乐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得到的都是名声。确也是把好手,且有梁启超的情面,徐志摩很快便执掌了《晨报副刊》的编辑权。几个回合下来,便将这个“研究系”的报纸副刊,办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坚固阵地。在有限的版面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论争,最有名的该是“仇友赤白”、“闲话事件”两次大论战。在对世界趋势与中国国情的认识上,连胡适都逊他一筹。

  一九二七年七月,胡适离开北京,取道莫斯科参加中英庚款咨询委员会会议,途中给一位朋友写了几封信,谈他对莫斯科的印象,对苏联教育的成就大加赞扬。这位朋友将胡适的信转给徐志摩,徐将两人的信件同时发表,且加了长长的按语,对胡适的看法提出质疑与批驳。在徐志摩看来,胡适太天真了也太糊涂了,“这是可惊的美国式的乐观态度……这不是等于说由俄国式的共产主义过渡到英国的工党,或是由列宁过渡到麦克唐诺尔德吗?”胡适所以会犯这样低级的判断错误,徐志摩的分析是,一是他过分注重实干精神,而不分是什么样的实干,再就是他这几年没有出过国,“自从留学归来已做了将近十年的中国人”。

  和胡适相比,徐志摩毕竟是哥伦比亚政治学的硕士,且前一年趁赴欧之便,刚去苏联做过考察。而胡适,不光多年没有出过国,也没有经过政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

  一九二七年春天,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段,功绩卓著的文学团体,非上海的“新月派”莫属。当年在北京的新月社人马,几乎齐集上海,相继办起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尤其是《新月》月刊,其贡献不限于文学作品的发表,还引发了一系社会问题的讨论,比如以胡适为主,发起的关于“人权与约法”的论争。文学与政治的契合,终于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新月派”。

  这一时期的新月派,与前些年徐志摩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的关系,梁实秋有不同的看法。梁先生认为,上海时期的新月派,与北京时期的新月社没有任何关系。想来这是因为,梁实秋回国迟,基本上没有参与北京时期的活动,而在上海时期,他却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不承认前后“新月”的关联,并不等于否认徐志摩的功绩。

  这个刻薄的批评家,晚年回忆起年轻时的朋友,不无深情地说,“新月书店的成立,当然是志摩奔走最力”。又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是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是如此,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仅此一点,也足以证明徐志摩与新月派的关系。可以说,有了徐志摩,才有了新月派。

  尤可骇怪的是,谁都说徐志摩是位杰出的诗人,梁实秋,不独梁实秋,还有叶公超、温源宁、杨振声,几乎他同时期的所有朋友,却都说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超过了诗歌。不要忘了,现代文学诸名家中,梁实秋留美多年,专门研修文学批评,在这方面,他有足够的自负。“只要一读志摩的文章,就不知不觉的非站在他的朋友的地位上不可。”这是多高的评价!

  一个年轻人,回国不到十年的时间,接连几起婚恋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却还能闹中取静,静中发力,跃马挥枪,几个回合下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顶级的诗人,又是几个回合,便组建起一个功绩卓著的文学社团,开书店,办刊物,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这样的人,不是上苍着意怜爱的天才,又是什么?

  天才云云,不过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公允地说,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交合鼓荡下产生的一个宁馨儿。最终受惠的,还是他苦难的家邦。

  二○○八年五月十四日于潺湲室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48楼 发表于: 2009-08-25

 北京三千年——明成祖用朝鲜神秘女子陪葬的动机[转帖]


  重开“活人殉葬”范例的明太祖及其陵墓——南京“明孝陵”

   明朝被选定的后妃们,大多数不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还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惧自己即将为已死的皇帝殉葬。皇帝一死,太监们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赶到一间小偏殿。地上放着一排小凳子,上面的横梁上悬着一条一条的白绫,这些是为后妃们上吊准备的。

    据《明朝小史》卷3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为他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其后,成祖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则由10名宫人“殉节从葬”。妃嫔殉葬时,其状甚惨。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者30余人,全部逼其上吊自杀。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人名郭爱,进宫不到一月,可能连皇帝的面还没见过,却要为刚刚死去的皇帝殉葬,自知死期后,满怀愁苦的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就被迫作了殉葬人。”

    后妃们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缢、绝食,这在中国正史是很少记载。不过朝鲜《李朝实录》中却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自杀”的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余名被挑选出来殉葬宫女嫔妃先在殿外用餐,后被带到殿内,这个时候,宫女“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自缢的绳子,“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明成祖及其陵墓——明长陵

    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宫女韩氏;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临近自缢时刻,韩氏突然跪倒在地,向与她们“辞决”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国赡养老母,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韩氏临死时,向她的乳母道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这些殉葬的妃嫔死后,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在明朝皇帝中,英宗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建树,反而一生都受制于人。他九岁登基,三十八岁去世,他经历了“土木之变”,被掳去做俘虏,后艰难归国复位。但是他在临终前,却下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样,最终废止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英宗幼年登极,曾与为他父亲明宣宗殉葬的宫人诀别,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刺激和可怕的回忆。另一方面,这跟周宪王朱有炖有一定的关系。周宪王朱有炖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死于正统四年,死时没有孩子。他死之前,上秦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未等圣旨传到,王妃巩氏和施氏等6夫人已经同日自经殉身。英宗无奈,只能表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最重要的原因,明英宗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与明英宗患难与共,久经磨难,这些都是饱经磨难的明英宗无法忘记的。尽管如此,可是因为皇后没有生儿子,在错综复杂的内宫斗争中皇后处于极为不利的下风。当时,周贵妃之子立为皇太子。周贵妃非常嫉妒皇帝对钱皇后的宠爱。明英宗没死的时候,就有太监建议废除皇后,这虽然被他否定,但他知道其背后的玄机。明英宗临终时,意识到再也无法保护皇后,可又不忍心让皇后被逼殉葬,于是就“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嫔御殉葬,凡四事,付阁臣润色。”这样,明英宗就事先规定好了钱皇后的名分。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废止宫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然感动到流泪。明英宗死后,周贵妃果然对钱皇后发起进攻,幸亏得到一些大臣根据遗诏和情理进行力争,才使得周贵妃的意图没有得逞。除开钱皇后之外,其他曾经与英宗共患难的妃嫔,应该也是英宗考虑的因素。

    明英宗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49楼 发表于: 2009-08-25

中国有位世界首富 [转帖]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给行商们带来巨大商机。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后世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记载称,当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时,竟有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化为乌有,甚至出现了“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的奇观。
  在广东十三行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
  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主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在经营方面,伍秉鉴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发财致富。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还因其慷慨而声名远播海外。据说,曾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美元的债务,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宣布账目结清。从此,伍浩官的名字享誉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当时美国有一艘商船下水时竟以“伍浩官”命名。
  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建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承担赔款走向没落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 底化为灰烬。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0楼 发表于: 2009-08-25


揭秘邓小平不为人知的三段婚姻[转帖]


  对于邓小平个人生活方面讲,第三次回延安的收获是最大的,因为他结识了终身伴侣卓琳,此后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8年,共同经受了政治上的第二次、第三次“落”与“起”的惊涛骇浪。邓小平不愿谈往事,不愿谈自己的过去,对于自己的妻子也谈得不多,但是可以肯定,在长达58年的共同生活中,邓小平对卓琳同志有着相当多充满深情厚意的言与行。例如在江西蒙难的岁月中,邓小平像卓琳关心自己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卓琳,除了尽量多做些重体力家务外,每当卓琳病发作、卧床不起时,邓小平总是为她端饭送水,细心照看。对卓琳付出的辛劳,他也及时地表达敬意,这种习惯直至他完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还仍然保持着。节日里,煮饭烧菜任务往往由卓琳及女儿担当。吃饭时,邓小平总是不忘给卓琳及女儿倒上一杯葡萄酒,并说:“辛苦了,节日的厨师,我来敬你们一杯。”这问候声中,包含着这位伟人对自己妻子多么深厚的情谊啊!
  不过在1939年8月邓小平刚回到延安时,他还不认识这位原来叫蒲琼英后来改名叫卓琳最终成为他终身伴侣的姑娘。张闻天的夫人,老红军战士刘英回忆说:“邓发等同志要帮助他找个爱人。那里女同志倒是不少,抗战时期,来了很多女同志到延安追求真理,陕北公学、女子大学都有。所以他要找个爱人,看中了卓琳。卓琳也很年轻,也很不错,在陕公已经毕业了,就介绍给他。”当时,邓发拉着邓小平,“两个人一天高高兴兴地到处转,人们都说他们活像两个游神一样!”
  笔者曾阅览一些书刊、剧本,对其中虚构邓小平与卓琳相识恋爱的描写不以为然,作者出于好意,尽量想写得浪漫一些,但是我们决不能以现在男女青年的婚恋方式来想象当时这些革命者的情怀。
  用刘英的话讲,邓小平“要回前方去,只有赶快结婚了,结了婚才好带走。所以,这样,中央就给他组织了一个结婚仪式。这个仪式很简单,就在杨家岭毛主席那个窑洞外面的山坡上摆了一些桌子。在那个地方很热闹,小平同志和卓琳,还有孔原和许明,两对很高兴。虽然仪式很简单,但是到的人都是高层次的。”毛泽东和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和刘英、博古、李富春和蔡畅、王首道等都来了。周恩来因为去苏联治病而没有到场。
  这些高级领导人,难得为前方抗日将士举行婚礼,所以,简朴的仪式和简单的酒菜简化不了热闹的气氛。据刘英同志说:“敬酒敬得一塌糊涂,孔原同志也是高兴了,喝酒喝得很多,最后就醉了,许明就埋怨他。可小平同志一点没醉。我就奇怪,小平同志平时不喝
  酒的,他怎么能够不醉呀?那么多酒,一杯杯的,他还很豪饮,来者不拒。大家给他敬呀,他喝那么多酒,怎么不醉呀?闻天就讲,他说有假,我说什么有假?他说是白开水。”原来是邓发和李富春弄了一瓶白水充作酒水,才使得他们的老友邓小平免于一醉。结婚时,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几天后,他们就一道启程奔赴前线。此外,这两对新婚夫妇还留下了四个人在窑洞前的幸福合影。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1楼 发表于: 2009-08-25


慘絕人寰-歷史上有多少美女曾被烹食[转帖]

 

根據歷史上吃人的例子統計,吃美女的辦法有許多種。有的是把美女放在一隻大缸裏,外面用火煨烤,直到把美女烤熟;有的是把美女放在一個鐵架子上,下面用火烤,像烤羊肉串似的;有的是把美女的手腳捆綁起來,用開水澆在身上,然後用竹掃帚刷掉美女身體外層的苦皮,再割下肌肉烹炒而食;有的是把活美女裝在大布袋裏,放進大鍋裏煮;有的是把美女砍成若干塊,用鹽腌上,隨吃隨取;有的是只截取美女的兩條腿,或者只割下美女的兩隻乳房,其餘的部分扔掉。

歷史上吃人的人還把人肉的味道分出了三六九等。北宋靖康元年(西元1126),金兵南侵,戰亂四起,官兵和百姓都無糧可食,於是就把死人全部用鹽腌起來,曬成肉乾,以供食用。登州人範溫組織義軍抗金,兵敗後乘船渡海到臨安,隊伍進城後還在吃攜帶的人肉乾。他們把這人肉乾叫做“兩腳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叫做“饒把火”(意思是說這種人肉老,需要多加把火),年輕的婦女叫“不羨羊”(意思是說這種人的味道佳美,超過羊肉),小孩叫做“和骨爛”(意思是說小孩子肉嫩,煮的時候連肉帶骨一起爛熟)。元朝末年,天下動亂,駐守淮右的官軍缺糧,也捕人為食。他們認為小孩的肉為上等,女人的肉次之,男人又次之。他們把人肉叫做“想肉”,意思是說吃了之後美味無窮,還使人想念。

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在書的夾縫裏,我們真可以找到許多吃美女的記載!我們按照吃美女的原因不同,分類記載如下:

一、在遭逢大饑荒的年頭會出現吃美女的慘象。

這種現象當然是違背人性的,但在那種每個人都面臨著餓死威脅的情況下,不能打仗、不能幹重體力活而肉又好吃的美女自然首當其衝地成為受害者。

隋末的朱粲,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當時襄陽、鄧州一帶大災荒,白米萬錢一斛還買不到,百姓相食成風。朱粲乘亂起兵,常捕捉民間幼兒蒸熟吃肉。他對軍士說:“世上最美的食物,還能有超過人肉了,只要國中有人,我就不用擔心沒有軍糧。”於是下令,讓部下分道捕獲婦女和兒童,蒸熟分配給士兵當飯。每攻下一座城鎮,朱粲就傳命把弱小的女人和兒童分給各部,需要時就殺著吃。

五代時的趙思綰和朱粲是一丘之貉。他領兵佔據長安時,城中沒有吃的,就殺婦女兒童為軍糧,按一定的數目分給各部,每當犒軍時,就殺上百人。趙思綰愛吃人的肝,他把活的美女綁在木柱上,剖開肚子,割下肝臟,炒熟飽餐,把肝吃完,那被割下肝臟的美女還在慘叫。趙思綰從作亂到敗亡,共吃人肝六十六副。 

史載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兵士共食三萬人。當時人們相信這是事實,非常吃驚,韓愈卻獨持不同意見,認為是不可能的,並寫文章進行考辯。後世也曾有人重論此事,說張巡的軍隊所食三萬不是百姓,而是陣亡的士兵的屍體。但張巡殺死愛妾、把美女熬成肉湯,犒賞多日無食可進的士兵,以此作堅固軍心的手段,使得睢陽不但得以保全,甚至還能夠反敗為勝故事,倒的的確確是一個有案可稽的歷史真實。這段熬食美女的故事,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還被傳為精忠報國的千古佳話。

清順治九年(1652),南明將領李定國率兵攻新會,城中糧盡,清軍守將就殺居民為食。有個姓莫的媳婦與婆母相依為命,守將要殺食婆婆,美女莫氏叩頭請求替婆婆死,守將說:“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媳婦!”就答應了她的要求,捨了婆婆,把美女烹而食之。又有一個姓李的美女,丈夫被守將抓去,將被殺,李氏哭著說:“丈夫還沒有兒子,如果殺了他,就絕了他家的後代了,我即使活著又有何用?請把我吃了吧!”守將也答應了,就烹食李氏美女,把她的骸骨交給她的丈夫帶回家安葬。新會縣城被圍困八個月,守軍吃掉民眾近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有戶人家的女人孩子全部被吃,只有他一人倖免兵亂過後,這位倖存者有一天在路上遇見了清軍守將,就跪下向他下拜。守將感到驚訝,問:“你拜我幹什麼?”那人說:“我的老婆孩子都安葬在你的肚裏了,她們都沒有墳墓。如今寒食節臨近,我不朝著你的肚子下拜又到哪去拜呢?”

二、出於兇殘的本性或怪異的嗜好,以吃人肉、喝人血來滿足殘酷的慾望。

因此類事例被吃的美女甚多,說起來駭人聽聞。十六國時,石虎的太子石邃兇殘無度,他看見美貌的尼姑就抓過來,白日裏求歡,姦污後把她殺死,把她的肉和牛羊肉一同煮食,並且把肉賜給左右的人一起品嘗人肉的滋味。

東晉孫思作亂時,擒獲縣令就把他剁成肉醬,並且把他的美女妻子和美女女兒殺死吃肉。誰不肯吃這美女肉就把他支解處死,連他的肉也一塊吃掉。

隋代末年,諸葛昂和高瓚是一對豪侈兇殘之徒。他倆互相爭強賭富,都想佔上風,彼此設宴相請,都千方百計誇耀奢華,以超過對方為滿足。有一天,高瓚宴請諸葛昂,把一對十來歲的雙生子烹熟,頭顱、手和腳分別裝在盤子裏,端上宴席。滿座客人見是人肉,掩口欲吐。不久,諸葛昂宴請高瓚。他讓自己的一位愛妾敬酒,那美女無故笑了一下,諸葛昂怒叱美女一頓,命令她退下。不一會,把這位美女被整個放在大蒸籠裏蒸熟,擺成盤腿打坐的姿勢,放在一隻特大的銀盤子裏,她的臉上重新塗好脂粉,身上用錦蓋著。這道“菜”抬上來後,諸葛昂親手撕她大腿上的肉給高瓚吃,同席的賓客都捂著臉不敢看。諸葛昂神態自若,撕扯美女乳房上的肥肉大吃大嚼、盡飽而止。

施州刺史獨孤莊喜歡吃人肉,他生病時不想吃飯,只回憶起平時吃過的人肉味道不錯,這時他的部下有人死了一名婢女,就叫人割下她肋下的肉煮熟給他吃。

後漢蔡王劉信是一個極端殘忍的傢夥,他掌管禁軍時,左右若有人犯罪,就抓來他的妻子和孩子,當著他的面零刀割她們,讓犯罪者吃自己老婆的肉。被零割的美女身首異處,手足分離,滿地鮮血橫流,劉信舉杯飲酒,並讓樂隊奏樂,毫無憐憫的表情。

北宋初年,有個名叫王繼勳的,本是彰德節度使王饒之子、孝明皇後的異父同母弟,因為是皇親而被朝廷授予要職。後來他因橫行不法,獲罪被貶,怏怏不樂,產生變態心理,專門以生割奴婢的身體為樂事。開寶三年(970),他復官分司兩宗,性情越來越殘暴,經常強行買得民間少女作奴僕,稍不如意,就把她們殺死,烹食其肉。宋太宗趙炅繼位後,有人揭發了他的罪行,(977年)將他罷官治罪。他供認共殺食婢女百餘人。因罪狀確鑿,被斬首於洛陽。

又據傳說,古代契丹的東丹王李讚華好飲人的鮮血,他常把婢女的身上刺個洞,用嘴對著傷口吮吸血液,像小兒吸奶似的。

三、相信左道邪術以吃美女肉來治療某種疾病。

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林千之任西欽州知州,得了一種病(末疾),有個醫士告訴他,吃童女的肉可以強筋健骨。於是,林千之派人在本州境內捕少女,製成肉乾,叫做“地雞”。嘉定十年(1218),此事被當地土司告發,林千之被朝廷免官,但未判死罪,僅流放到海南。由於南宋政治腐敗,這樣的吃人的昏官竟然沒有得到懲罰。

有的人相信吸食人的腦髓可以治病。明代萬曆時,朝廷派到福建的高姓抽稅太監本是被閹割的人,有人告訴他生取童男童女腦髓和藥一起服用,可以使陰莖重新長出來,恢復性功能,於是,他就攫取民間少女和小兒,吸食腦漿,致使稅監府院的水池中白骨纍纍.

當今的人類已經進入了資訊化的文明的法制的時代,烹食美女已經成為了不可想像的天方夜譚。回味歷史上這些人吃人的慘劇之後,我們就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決不能讓這一幕歷史重演。美女們幸福、快樂的時候,也應該是我們民族強盛、文明的時代。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2楼 发表于: 2009-08-25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始末 [转帖]


1946年7月,“太康”、“太平”、“永定”、“永胜”、“永顺”、“永泰”、“永宁”、“永兴”8舰由美国远航回国,略事修整。我国政府即组织收复南沙、西沙两群岛舰队,以当时认为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护卫驱逐舰)为旗舰,率领“中业”(大型登陆舰),“永兴”(扫雷舰),“中建”(大型驱逐舰)等舰前往执行收复任务。任命海军上校林遵为舰队指挥官。林遵和麦士尧舰长指定我负责与航海官戴熙愉、参谋林焕章共同研究拟订航行计划,限令在1946年12月底前完成接收任务。

当时我是太平舰的少校副舰长,从1934年起在海关航标船和测量船上工作多年,对沿海航标、航道比较了解,对在大风浪中运送人员和物资上海岛也有一定经验。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只说这里是“危险地带”。因此当我接到指挥官和舰长交代这领航重任时,心中无数。于是四出搜罗资料,后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但该图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不适合航海之用。从这幅海图中,得知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大部份是由珊瑚礁构成,并多为水面下的环抱着礁湖的环礁。全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太平岛算是最大的岛,面积也不到0.5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3米。

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也只可在靠近7—8海里内才能看到该岛。在天水相连的辽阔南海中找他,好比“海里寻针”。太平岛四周被珊瑚礁所环绕,要登上该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能否找到这条航道,我手头还缺乏有关资料。但当时我抱着坚强的信念:人定胜天,法国人、日本人能登上太平岛,我们也一定能登上,何况我们的祖先就曾经上去过呢!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收复祖国领土的光荣任务。

我认真研究南沙群岛的形势和周围水深,以及南海的气候、风向、海流、海浪等,分析过去沉船多在南沙群岛东北部的原因。又根据当时东北风季,南海的海流是以西南流为主这一要点,认定由西向东驶近太平岛,大致逆流航行,对控制航速以搜索太平岛和找珊瑚礁间的航道是有利的。于是决定由榆林港开出后,先向南行驶,至越南海岸的华利拉(Varella)角外,然后向东驶向太平岛。虽然这样会多航行些里程,但既有把握找到该岛而又安全。

另一方面,由上海至榆林港所经各海区的气象、潮流、航标和雷区等,也要深入研究。因为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我国沿海的灯塔、浮标等大部份尚未恢复,有些雷区尚未经过彻底测扫,海上常有漂雷出现。同时,海上治安也较乱,华南海区海盗猖獗,对航船安全威胁很大。以上种种因素,都要在设计航线时考虑进去。经过短短半个月研究、设计和准备,制订了全部航行计划、途中舰队联系及指挥信号等,并经上级批准按照执行。

两次折回榆林港

1946年10月29日,“太平”号等四舰由上海吴淞口列队出发。沿途以信号灯、旗号或无线电话指挥和互相联系。开启雷达,加强了望,利用岸标,有时利用天体,勤测船位,做好海图作业,同时搜索海面物标,注意来往船只的动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平均航速为10节。11月2日到虎门,接收专员和工作人员上舰,11月6日由虎门续航,11月8日驶抵榆林港,在榆林港补给,与榆林和三亚海军商量无线电联络计划。

据悉日本在占领三亚和榆林期间,均设有海岸电台,在三亚港还设立机场潜艇基地和一个极大型的远程无线电台,以指挥日本在南海和南太平洋的海军和空军。但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或妥善保管这些战利品,反而将绝大部份设备、机械、仪器等拆散,盗卖零件,以饱私囊。我亲眼见到许多大型无线电真空管摆在三亚市场当作金鱼缸出卖。接收下来的大量贵重军用设施、通讯设备、交通工具,除了少数留给大官们自用之外,全部变成废品。在榆林港只有一个功率较小的海军电台可勉强与我们舰队联系。

在榆林港期间,我们还向当地的老渔民了解南沙和西沙群岛的情况。得知该两群岛的渔季是在2—4月。春季风力一般在4—5级以下;冬季多强风,东北强风风力可达7级,5月以后夏、秋雨季多台风。西沙群岛的锚地不算很差,但南沙群岛根本没有避风锚地,底质不是碎石、沙,就是珊瑚,容易走锚。由于该海区冬季多恶劣天气,实际上,选在11—12月份去接收南沙群岛是不适宜的,何况当时在战争时期受到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气象预报不准确,海上的天气难以掌握,中途又无避风锚地,艰险可想而知。但是,国民党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不能改变,而收复南沙群岛是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中的威信问题,惟有尽量克服困难,争取在限期内完成任务。

“太平”号等四舰在11月中旬和下旬曾有两次驶出榆林港,约3小时后,遭遇狂风巨浪,“中业”、“中建”两艘大型登陆舰横摇至30度。它们的受风面积特别大,眼看它们有倾覆的危险,逼得全舰队四艘返航榆林港待晴。


荧光屏上一粒光点——到达太平岛

1946年12月9日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早晨8时第三次由榆林港出航。在港外定真航向179°向越南东岸外驶去,根据当时风向、风力和估计的流向、流速,驼螺罗经驾驶航向为177°,利用雷达测定船位,“永兴”、“中建”两舰在出港后分头驶往收复西沙群岛。“太平”、“中业”两舰继续向南以平均时速10节航行。12月10日(约)上午10时在越南华利拉(Varella)角外利用陆标测定准确船位后,直指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于估计风流压准确,船位一直基本保持在航线上。12月12日(约)上午海水变为深绿色(过去一段为黑色),知舰已进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水域,距珊瑚区不远。于是派水兵上桅顶加强了望,搜索变浅的水色,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并注意其变化。

10时左右正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条短黑线,以后逐渐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断定这是太平岛无疑。又过半小时,航经一块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海水突变浅绿色。

再将船速减至极慢,改以该岛岸线的方位测定船位,并用雷达测得距离600米,水深测得30米,立即倒车,11时在太平岛的西南岸外下锚。这锚地是碎石、沙底,海水十分清澈,锚和锚链抛下海底后能全部看清。抛好锚后,拉汽笛长声,以引起岛上人们注意。然后放下汽艇和救生划艇开始登陆。

登上南沙群岛

我带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各一班分乘汽艇和救生艇登陆,前进至距岸约50米处,水太浅,我们离艇涉水登陆。我们先进入近岸边的堡垒搜索,未发现任何人员,于是在其顶部升挂国旗。再向北进入两座混凝土房子搜索,只见有日军留下的几件钢盔和破烂军服、皮鞋等。并将日军竖的石碑推倒。

以后,将修建材料、机械、仪器和修建工人等由“中业”舰陆续运岸。当天林遵指挥官、麦士尧舰长、中业舰长、副舰长、戴熙愉、林焕章和我在岛上举行了收复仪式,竖立一个高约一米的水泥钢筋碑,上刻有“太平岛”三个大字。广东省政府专员麦蕴瑜主持了收复仪式。被法、日帝国主义者先后侵占的南沙群岛,从此回到祖国怀抱。

岛上观察

在修建期间,我多次详细察看全岛,看到它东西向长约1公里,南北向宽约0.5公里,面积约0.5平方公里,高潮线上高度约10英尺(3.3米),热带植物高约3—4米。周围有珊瑚礁环绕,西南角外珊瑚礁算最窄也有约150米宽。岛上到处铺着白色的鸟粪。一层高约0.5米,在鸟粪中藏着无数海鸥蛋,沙滩里也有许多海龟蛋。建筑物均系水泥结构,估计是为防御台风和暴潮而设计。窗户较小,大部份已破烂。有水井1口,蓄水柜4个。东岸、南岸边有些残缺不全的防浪堤。其上有一道高约0.6米的水泥围堰围着。水井的水质经过化验仍可供饮用,立即装上手摇水泵。其它如发电车间、无线电台,气象站和住人的宿舍等,按轻重缓急分别进行修理或更换。当时留下的人员有海军陆战队一个排以及气象员、无线电员、修理人员、医务人员等共约60余人。还留下一批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和药物,生活用具(包括捕鱼网具、钓具等)和足够半年用的燃料、易耗物料、粮食、副食、罐头食物等。

返航

由于南京海军总司令部命令“太平”舰去榆林、三亚、秀英等港执行其他任务,于12月15日离开太平岛北返,12月25日驶入广州港白鹅潭锚地。这次由上海出发后航行共约3000海里,安全胜利完成全部任务,受到广东省广州市军政当局和群众热烈欢迎。林遵指挥官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各大报首版向全国和全世界宣传我国收复神圣领土西、南沙群岛的重大历史事件,南京海军总司令部立即传电嘉奖。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3楼 发表于: 2009-08-25


揭秘:皇帝新娘的嫁妆里有无“压箱底” [转帖]


有的人或许会问,民间新郎新娘进洞房有"压箱底"看,皇帝的老婆会不会陪"压箱底"?皇帝入洞房要不要学点性知识啊,或是由太监在旁边进行性生活指导?这就多虑了,皇帝个个都是性专家,花丛高手,哪会是婚前连女孩的乳房也未摸过的处男?

新娘子的嫁妆多由皇帝家置办的,会不会有"压箱底"很难说,但母亲也会教授闺女一些性知识,当是肯定的。

过去皇帝一般在16岁时进行大婚,而在此之前,一般在14岁时,甚至更早的时候便进行"性教育"了,由成年的富有经验的宫女给小皇帝或是太子当性实习老师。

后宫中的司仪、司门、司寝、司帐四种称谓的宫女,就是皇帝的性实习老师,专供其临御,当然,这些"老师"都是有工资的,每月拿俸禄,一般宫女是轮不上这样"好事"的。

中国历史上最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结婚也应该最早,13岁时便举行大婚。其父晋武帝司马炎知子性愚,派后宫才人谢玖给他进行性启蒙。谢指导十分到位,司马衷一炮打响,把谢玖弄怀孕了,司马衷本人还蒙在鼓里呢。连蠢皇帝婚前性教育都如此成功,智力发育正常的皇帝根本就不用教,别愁洞房内不懂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少皇帝都是结过婚才当皇帝的,便办不了大婚。如清皇共有10人,但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在位时举办过大婚。

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三大乐事也。但对皇帝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种政治婚姻,有时很痛苦,也很无奈,只能以冷落皇后排解苦闷,难以体会到洞房花烛之夜的愉乐。

皇帝皇后日常并不住在一起,大婚后一段时间才如常人一样,天天晚上住在一起,同床共眠,相拥热吻。如清宫有规定,大婚后皇帝皇后应在坤宁宫东暖阁住满一个月,两人才能回各自的寝宫。但清皇中真正住满一月的只有康熙一人。同治住2天、光绪住6天。末帝宣统溥仪退位后才结婚的,不过也是在宫里举办的,与皇帝大婚无异。但他当晚便移居养心殿的体顺堂,感觉在洞房不习惯不舒服。

清皇中,在洞房最难过的当是光绪皇帝,他在洞房内心事重重,根本不想与皇后,也是她的表姐隆裕上床。据说最后他趴在隆裕的怀里号啕大哭,表示只能永远敬重她,大婚以后好长时间光绪不跟隆裕皇后同床。原来光绪最爱的是珍妃,但慈禧却逼着他娶了表姐。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4楼 发表于: 2009-08-25


 清室退位诏书[转帖]


  清室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

 溥 仪

    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
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
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
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
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
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
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
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
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
兹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
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
宇.V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
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
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清代通史》中华书局 1985年版)

四千年专制的最后一声哀鸣
   ——《清室退位诏书》鉴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王朝,在西方
列强的坚船利炮的轰击下,一次次割地赔款,丧权卖国,苟
延残喘;而国内的人民则掀起一次次革命风暴,此伏彼起,前
仆后继。这个古老的帝国早已是一幢庞大的“纸房子”,它的
周围布满了干柴。 
  1911年10月9日(宣统三年8月18日)下午,汉口俄
租界宝善里的一个秘密房间里,共进会、文学社的负责人孙
武、刘公等人正为武装起义赶制炸弹。刘公的弟弟抽着烟进
来观看,火星落处,引发爆炸,也引来了俄国领事和巡捕,将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印及旗帜、告示、起义骨干名
册一并搜去,连夜送往湖广总督衙门。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瑞溦严令统制张彪按名册
捉拿革命党。于是,不待黄兴、宋教仁等领导人赶到,起义
提前发动。当晚7时左右,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在吴兆
麟、熊秉坤等骨干分子的率领下,起义士兵很快拿下楚望台
军械所,奋战一夜又一晨后,武昌城头插满了起义军的旗帜。
12日,武汉三镇光复,武昌首义成功。
  来自武昌的冲击波迅速传递到京师,王公大臣们确信武
昌失守后,纷纷取款转存外国银行。三五天内,“大清银行”
的现银被挤兑一空,一派树倒猢狲散的景象。
  而武昌首义的星星之火,立刻形成燎原之势。10月下旬
到11月中旬,就有湖南、陕西、江西、山西、安徽、江苏、
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山东等省纷纷响应,宣布
脱离清朝而独立。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行将寿终
正寝了。  
  汹涌的大潮、隆隆的炮声,吓得处在清廷中枢的隆裕太
后抱着6岁的皇上溥仪哭个不停。就在举朝上下惊慌失措的
时候,英国公使朱尔典代表列强推荐了一个可以“安定局
势”的人物,他就是北洋军阀的始祖、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因权倾一时被罢黜回老家养“足疾”。这次清廷被
迫重新请他出山,其实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也深知武力扑灭不
了革命党、清朝早已不得人心。于是,他在被任为钦差大臣、
授予节制各路兵马的全权,从清朝捞足了好处后,于10月30
日南下。11月1日拿下汉口,13日回到北京,16日组成由他
一手操纵的新内阁。然后就力主南北和谈,自己则骑墙观望。
他北面恫吓清帝退位,南面要挟欺骗革命党,从和谈中捞取
革命果实。 
  1911年12月29日,海外归来的孙中山因众望所归被公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
职,这时袁世凯就加强对南方的攻势。孙中山虽然宣誓要 
    “尽扫专制制度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成国
民之志愿”。但迫于内外压力,也是为了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不得已于1912年1月15日致电和谈中的南方首席代表伍廷
芳:“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
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凯眼看大总统职位垂手可得,于是就以“列强干 
涉”和“革命势威”进行“逼宫”。1912年1月17日、18日、
19日,隆裕太后连续召开了三次御前会议,讨论是否“禅
让”和赞同共和的问题。由于袁世凯的野心日益暴露,致使
原来赞成“退位”的一些皇族成员也站到反对共和一边。 
  1月26日,袁世凯授意亲信段祺瑞串通前线46名将领,
联名通电要求“改行共和”;同一天,四川籍的同盟会员彭家
珍以炸弹行刺良弼。良弼是宗社党的首领人物,曾留学日本、
学过军事,是皇族中的少壮派。他被炸3天后死去,皇族更
加乱作一团。
  2月3日,万般无奈的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
京政府磋商退位条件。   
  条件实际上早已议好。2月9日公布了“优待条件”八款,
主要精神是:皇帝尊号不变,待以国君之礼;皇室每年费用
400万元,由民国供给;清帝暂住故宫,以后迁居颐和园;皇
室宗庙陵寝、原有私产由民国派兵保护;皇室世爵依旧,免
予当兵,享有一般公民权;满蒙回藏各族与汉族平等。隆裕
太后接受了上述条件。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这是一个
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隆裕太后代表宣统皇帝,正式公布
了“退位诏书”。 
  这份诏书的初稿是由张謇和赵凤昌合作而成。张謇(1853
~1926),字季直,号青庵,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一甲一
名进士(即状元),但他放弃了“状元宰相”的仕途,回家乡
办实业,建立大生纱厂。后来成为卓有成就的实业家、教育
家和立宪党的领袖人物。赵凤昌则是张之洞总督两江时的智
囊。1909年张謇当选江苏省谘议局议长。武昌起义后,他顺
应大势,通电赞成共和,并策动程德全(江苏巡抚)独立。南
北和谈时,南方民军推张謇草拟清帝退位诏书。张与赵凤昌
商量后,在上海南阳路赵的寓所定稿,经南方革命政府通过
后,再由袁世凯交隆裕太后颁发。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诏书”。对于清王室来说,该是字
字千钧、句句揪心。但到了南通状元张謇的笔下,却似乎并
无什么难言之隐。反以婉转之辞,言之堂皇:“予亦何忍以一
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
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
天下为公之义。……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
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到底是大家手
笔,给了清室一个体面的“台阶”。
  且不论状元郎张謇的文才如何高妙。寥寥几百字的一纸
“诏书”,不但终断了满清267年的国祚,也成了中国4000年
君主专制的一个绝妙的“结束语”。此后,虽有袁世凯、张勋
之流试图有所挽救,却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5楼 发表于: 2009-08-25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竟曾霸占过诗人王维[转帖]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王维所作。王维在今天的人们说起来,地位似不及李白和杜甫。但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远在这两人之上。尤其是杜甫,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说起来王维的诗作,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历代名家无不叹服。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远远不如。

然而,本篇这首诗却也并不是特别出色。尤其是和王维集子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虽然王维才华横溢,但在这应制诗的题材中却也缚手缚脚,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这些,本诗当然就随手翻过,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这里我们特意录出这首诗来聊聊,是因为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而且经江湖夜雨学刘心武谈红楼一样“大胆假设,胡乱求证”,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强暴”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来看玉真公主的来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与唐玄宗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窦德妃曾被祖母武则天叫到宫中秘密处死。到玄宗做了皇帝后,却找遍了宫中,也没有把母亲的尸骨找到。窦德妃死时,唐玄宗李隆基才九岁,玉真公主当然更小,据说只有二三岁左右。慑于武则天的淫威,幼年时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但他们却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封宁王),就真心地推让李隆基当皇帝,李隆基对他也全无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后,和这些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不依君臣之礼,还是没有当皇帝时的老样子。了解唐代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李旦的这些儿女之间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见的。

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认为,玉真公主一当上女道士,就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据有人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的考证,说是“曾结婚,并生有二子”。这个“结婚”一词,用得不当。公主结婚,并非小事,史书肯定有记载,正式结婚没有,和男人同居之类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无论男女,都非常爱吃荤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宠,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唐代女道士,本来就都是放荡情怀的“豪放女”,玉真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少年时王维也是满腔希望,充满理想的。他的笔下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纯情,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气。但这些诗篇几乎全出于他的少年时代,及第后的王维虽然曾有被贬到山东济州(现在济宁附近)的经历,但后来他的仕途还是相当平稳的,然而他的诗里面却再也没有这样的豪气了,只有意冷心灰后的淡漠。王志清先生《纵横论王维》一书中的说法是:“王维亲和山水绝不是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远离政治或者对抗政治的选择,而是灵魂被罪恶感压迫到了无法忍受地步的一种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这是为什么?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段事情: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锈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6楼 发表于: 2009-08-25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不杀大臣和言官[转帖]

 

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约,证明这个开国皇帝确有政治远见,其誓约不仅是保证言路畅通和监察权实施的重大措施,也体现了封建专制时代难能可贵的进步。

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称帝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密镌一碑,立于太 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此后每代新皇帝登基,照例由一个不识字的宦官“验封启钥,先入焚香,明烛,掲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然后由皇帝亲自到碑前“再拜,跪瞻黙诵讫,复再拜而出”。仪式庄重而神秘。碑中“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在迷信观念极重的古代,第三条当然是极重的毒誓。但到北宋末年,金军攻破开封,太庙“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秘密就此公开。此外,被俘的宋徽宗,也曾托曹勋向宋高宗转达重要口信,据曹勋向宋高宗上奏:

“(太上皇)又语臣曰:‘归可奏上,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故七祖相袭,未尝辄易。每念靖康年中,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在]此,然要当知而戒焉。’”(《松隐文集》卷26《进前十事札子》,《会编》卷98《北狩闻见录》,《要录》卷4建炎元年四月,《宋史》卷379《曹勋传》)

在君主专制的条件下,敢于直言是极其不易的。众所周知,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是出名的,但这只属个人的政风,并未立下什么制度性的死规矩。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约,证明这个开国皇帝确有政治远见,其誓约不仅是保证言路畅通和监察权实施的重大措施,也体现了专制时代难能可贵的宽容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强调优礼士大夫,台谏官的谏诤和纠劾条件在不少场合下是比较宽松的,他们受到宋太祖誓约的保护。官员最重的处罚不过是流放岭南。古代的专制政治当然是残酷的,且不说平民布衣,就是大臣,也动辄遭杀身之祸。宋人谢逸在《读阮籍传》中说:“魏晋之交,王室不竞,强臣跋扈,杀戮大臣,如刲羊刺豕,无所顾惮。一时名士,朝不谋夕,如寝处乎颓垣败屋之下,岌岌然将恐压焉。”其实,在整个中国古代,又何尝不是“杀戮大臣,如刲羊刺豕”。北宋末年,陈公辅上奏说:

“汉法,大臣有罪,皆弃市夷族。本朝祖宗恩德之厚,未尝杀戮大臣,然窜逐岭表固有之矣。”

宋太祖誓约在北宋历代执行得相当严格,如大臣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皇位,也仅流放了事。在北宋后期的激烈党争中,大批反变法派流放岭南,变法派章惇、蔡卞制造冤狱,确实想将他们定为“大逆不道之谋”,而置于死地,但宋哲宗说:“已谪遐方,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杀戮大臣,其释勿治。”(《宋史》卷200《刑法志》)只有在宋钦宗时开了杀戒。宋徽宗认为宋钦宗诛斩王黼、朱勔、童贯等人“不祥”,故命曹勋传话,要宋高宗引以为训。

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这是宋朝政治冤狱和文字狱最滥,正直士大夫受祸最烈的一代,主要也仅开三次杀戒:第一次是杀张邦昌、宋齐愈等降金媚敌者,第二次是杀害直言敢谏的名士陈东和欧阳澈,第三次是杀害岳飞、张宪和岳云。秦桧得势之后,睚眦必报,杀心极重,但毕竟受到了皇帝的羁束,而在大部分场合下,皇帝也仍受宋太祖誓约的羁束,对许多正直士大夫的重惩,也就是流放岭南或海南岛。

南宋第二个权臣韩侂胄得势时,“坐伪学逆党得罪者五十有九人”,但也仅是贬窜了事。为时不久,“伪党之祸寖解”,并未开杀戒。后韩侂胄在政变中被杀,宋宁宗最初并不知情。后有诏斩其同党苏师旦,才开了杀戒。苏师旦原是“平江(府)之胥吏”,又当韩侂胄之“厮役”,属武官,在宋人眼里不算士大夫。第三个权臣史弥远为人阴鸷,他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武学生华岳和济王赵竑,但对许多名士,也仅是设法将他们逐出朝廷,外任地方官。第四个权臣贾似道,对政敌和名士,“小忤意辄斥,重则屏弃之,终身不录”,也未开杀戒。贾似道最终流放到漳州,在木绵庵被县尉郑虎臣“拉杀”,即击杀,并非出自宋廷的命令。宋廷明令斩杀的,只有其幕僚翁应龙。

由此可见,陈公辅的说法是符合史实的。后世认为宋政“宽柔”,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来,宋太祖的秘密誓约确是体现了“宽柔”的积极方面。当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总体制下,此种政治文明的进步毕竟是有限度的,不可估计过高。特别宋高宗不顾宋太祖毒誓,亲自下令的两次屠戮,即使在中华古史上也是罕见的凶残。

自宋以后的金、元、明、清以至更晚,在政治文明方面的倒退,则是显而易见的。皇帝的专制淫威不断强化,政治过程的残暴化,动辄迫害和诛戮,草菅人命,反而被视司空见惯。从珍视人命的现代人权和文明理念看来,这是理应被批判、谴责而唾弃的历史罪恶传统。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7楼 发表于: 2009-08-25


原苏联放弃珍宝岛内幕[转帖]


在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中,苏方已承认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可1969年3月,苏方又声称珍宝岛属于苏联。3月2日,苏联公然出动武装部队占领了珍宝岛。中苏之间的关系恶化至顶点,中苏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因为就在前两天苏联的一次内部高级会议上,葛罗米柯针对当时中苏之间的形势说:“中苏是近邻,与中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结果将是苏联受害,两国间的矛盾还是要立足于谈判。”他还说,“当前苏联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但是,他的看法没有占上风。

  3月11日,葛罗米柯去见勃列日涅夫。他说:“现在苏联的目标是同美国全面竞争。虽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但是,苏联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有两个主要敌人。”

  勃列日涅夫边听边点头。葛罗米柯也就越讲越轻松了,他继续说:“中苏之间的矛盾不是根本性矛盾。两国矛盾的起源是谁是马克思主义者、谁是修正主义者的争论,关键是中国想从苏联的控制下独立出来。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是不可能长期受制于苏联的。”显然,葛罗米柯看问题的眼光比较现实。

  葛罗米柯继续说:“在珍宝岛问题上,苏联是理亏的。中国政府成立后,废除了所有的历史条约,当时苏联政府是支持和认可了的,现在我们又以1861年的《北京条约》作依据,这是理亏的。”

  勃列日涅夫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猛然站起来说:“葛罗米柯同志,你的任务不是分清珍宝岛是谁的,而是在外交斗争中向中国表示,珍宝岛是属于苏联的。”

  葛罗米柯又站在战略高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说:“现在苏美关系正处于一个交叉路口,谁得到更多的国际力量支持,谁就会占优势。我们一旦抓不住这个机会,使美国在外交上占主动,那么,整个20世纪70年代仍是美国独霸天下的时代。”

  葛罗米柯的这句话击中了勃列日涅夫的痛处,他又一次站起来,点着了一支雪茄,在屋内走来走去。

  勃列日涅夫毕竟还是一个大国的元首,他抽完一支烟,亲切地看着葛罗米柯说:“这样吧,今晚找柯西金同志再开一个会,研究研究如何使这件事向好的方向发展。”

  苏联领导人后来进行了反复、认真、长时间的争论。3月29日,苏联政府发出了一个措词温和的照会,说:“……苏联主管当局允许为了砍伐干草和木材而使用这个岛……”这是一个暗示:他们不再争论苏联对该岛的主权问题了。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8楼 发表于: 2009-08-25


登州少女杀人事件,北宋王朝天字一号大案[转帖]


 
  1、 血溅田舍

  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登州地界某村,长相奇丑、只有几亩薄田的老光棍韦大,醉醺醺的从酒馆回到了自己在田边的茅屋,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当了这么多年的“剩男”,今天终于用几担子粮食当聘礼,从邻村换回来一个13岁的水嫩媳妇,过几天媳妇就能进门了….,韦大想着美事,渐渐的鼾声大作。月黑风高,四野只有蟋蟀的低吟,和夜猫子时而恐怖的啼叫,突然,一个瘦小的黑影出现在了韦大的田舍门前,轻轻的推开了虚掩的柴门,摸索着靠近了熟睡中的韦大,静默片刻,黑影突然拔出了一把柴刀,稍一犹豫,便狠命的向韦大的全身乱砍下去,韦大从梦中惊醒,他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傻了,几乎搞不清楚是梦魇还是现实,他下意识的用手阻挡,突然他手指的钻心剧痛让他痛苦的发出了一声长嚎,黑影倒退几步,转身冲出了田舍,消失在了如漆的黑夜中。

  天刚亮,该县主管治安工作的县尉,就赶到韦家勘察现场侦破案情,韦大身中十多刀,但大多是不致命的轻伤,唯一的重伤处是他在挡刀时,手指和刀刃相碰,被砍掉了一个手指,,县尉询问了韦大和周围的邻居,得知韦大因相貌丑陋,极少有人愿意与其来往,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仇家。再勘查现场,从门前的脚印和出刀的力量上,县尉判断凶手是一个年幼的女人,女人?和这个老光棍有瓜葛的女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韦大的未婚妻,那个13岁的女孩---阿云!

  县尉让手下人将犯罪嫌疑人阿云传讯到了县衙,县尉对这个年纪尚幼楚楚可怜的女孩说,说说吧,昨晚你干了什么,撒谎的话,小心大刑伺候。父母双亡,被叔叔用几担粮食的聘礼就卖给了别人的阿云,此时已经万念俱灰,一五一十得将自己的作案经过叙述了一遍。一起杀人未遂案件仅用了几个小时就侦破了,县尉等人不由得弹冠相庆,很快县令就依照宋朝的律例《宋刑统》做了判决,阿云弑夫的罪行,属于十恶大罪,是所谓十恶不赦,这是要判死刑的。接下来,便是认罪签字画押,但是,宋代的法律还规定,死刑并不是地方政府就能执行的,要逐级上报,并得到最高司法机构大理寺的批准,绝不草菅人命,这一规定可以说非常的超前,近些年,我们当代的政府才出台了这一法律制度,因此,历史学上有种说法“宋代似今”。按照规定,判决书首先呈送到了地区最高一级的长官,登州知州----许遵的手里。

  2、 清官判案

  自古以来,中国的老百姓对优秀的官员评价只有一个字:清。所谓的清官并不光指清廉,而且还指这个官员的思维清晰且执行能力强,否则他即使清廉的人,也不过是个庸官。而许遵这个人,应当就是老百姓说的清官。他是个从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派到地方挂职锻炼的官员,这样的人一般到地方镀镀金,即使不做什么政绩,只要四平八稳的度过短暂的挂职期,回到中央就会得到升迁,许遵不是那样的庸官,他没有按照程序把案宗往上级一交了事,他看到了这个案子,在同情阿云不幸的遭遇的同时,以他多年办案的经验和司法干部专业的思维认为,阿云罪不该死。他在向大理寺报告案件的同时,对这起案件作出了改判。

  许遵认为,阿云在母亲守丧期未满的情况下,被叔叔嫁到了韦家,按照法律规定,守丧期内的婚约不仅无效,而且违法,不仅当事人而且媒人都要被判处3年徒刑。但这样同时也说明了,阿云的身份并不是韦大的媳妇,她对于韦大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就不存在杀夫这样不赦的死罪。

  案宗呈到了审刑院和大理寺,而这两个高等司法机构,却又在法律中找出了,“杀人以伤者绞”这样的条文,说阿云即使不是韦大的媳妇是个普通人,但是这样的谋杀未遂但伤人的罪一样是死罪,要判阿云绞刑。

  阿云不知前世修得什么因果,与她素昧平生的官员许遵已经铁了心为她作法律援助,作她的律师,为她把这个官司打到底。许遵在翻找法律条文的时候,发现了就在阿云案件发生不久,朝廷就以皇帝敕书的形势下发过一个法律补充条文“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也就是说,谋杀未遂但伤人的案犯如果自首,谋杀罪就减二等,这几乎就是为阿云案量身定做的敕书。如果案件适用这一敕书条文,阿云最多是几十年的有期徒刑。

  3、 案件升级

  许遵继续向最高级的司法部门---刑部上诉,但是刑部同样维持原判,就在此时,许遵得到了升迁令,他被升任为大理寺卿,这样许遵以职务之便即可改判,阿云的生命似乎出现了转机。但是,很快作为纪检部门的御史台,以许遵借职务之便枉法的名义,弹劾许遵,要求其引咎辞职,许遵不服,在朝堂上向宋神宗阐述了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并奏请把这个案例下发,让翰林学士们讨论,皇帝也是凡人,而且宋神宗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的人,这样人的性格往往比较软弱,但比较容易有恻隐之心,从事情以后的发展来看,宋神宗此时肯定也在怜悯阿云的遭遇,他采纳了许遵的建议,让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著名的翰林学士负责讨论这一案件。一个小小的刑事案件,就此悄然升级。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在这样一个刑事案件的讨论中竟也是水火不容,王安石赞同许遵的判决,而司马光赞同刑部的判决,一时针锋相对,朝堂上两个人为了自己的观点常常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实在是受不了这样无休止的争吵辩论,他让翰林院和几个相关部门组成一个临时专案组,由吕公著等官员重新组织讨论判决,最终的讨论结果是支持王安石,也就是许遵的判决。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为这个事情又御批了一个字,“可。”事情似乎结束了,但是第二天,分管司法的齐恢等几名官员又联名上奏,请皇帝收回成命,他们要和王安石继续辩论,皇帝无法,只得同意,一时间阿云这个卑微的女孩的名字,不断回响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中,她的生死竟一时成为了帝王臣公们最热心的事情。

  那些老爷们关心的真的是她的生死么,非也。这只是朝中两种势力的对决,案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了阿云是否算自首,再进一步她自首后的量刑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还是皇帝敕书的规定,如果是法律为大,那么法律要求自首后,只是不追究产生伤人的原因罪行,比如入室盗窃被户主发现,盗贼伤害了户主,盗贼如果自首,只是免除他的盗窃罪,而阿云是为了谋杀而伤人,没有原因罪,也就无罪可以赦免减刑。

  而王安石认为,既然皇帝有敕书说,伤了人的罪犯只要自首,就可以减刑。敕书对自首的条文新的解释说明的效力,王安石们是以皇权为尊敕书为大,皇帝的命令就是金口玉言,皇权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皇帝可以对任何一项法令做出制定与废除,并对法律有最终解释权。而司马光一派认为,法律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使皇帝想改变法律,也要和士大夫阶层商议,不能乾罡独断,任意更改破坏法律的严肃性。这就是所谓的“律敕之争”。猛地一看,司马光等这些人貌似很有点现代的法律精神,但也并非如此,他所要维护的是守旧派士大夫阶层的势力,他所鼓吹的法律不可更改的进一步,就是制度不能改革,他想借此来限制王安石准备推行的改革,这又是所谓的“党争”。同时在司马光等人看来,这个案子是涉嫌谋杀亲夫,这种和杀父弑君一样的忤逆大罪,是他们这样卫道士所不能容忍的。

  争论还在继续,枢密院和中书省也被搅了进来,也就是政府的最高决策层都卷入这场争论,在这期间,宋神宗一度想对犯罪嫌疑人自首的界定和量刑重新作出解释,诏书从翰林院刚交到中书省,就被以这样内容的诏书不合法为名打了回来。谁说中国人对皇权惟命是从,谁说中国人没有民主传统,谁又说中国人自古没有法律意识?说这样话的人。都是仅仅看到了清朝而已。

  4、 尘埃落定

  皇帝终于失去了耐心,民主是需要集中的,宋神宗最终支持许遵和王安石的意见,并亲自下诏书赦免了阿云的死罪,改为有期徒刑的劳改。不久,阿云遇上了天下大赦,很快又恢复了自由身。以后她又重新嫁人生子。这个故事似乎要结束了。但是,17年后,宋哲宗继位,司马光又重新得势,他上台后旧事重提,继续纠缠起这个事情,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将阿云逮捕,很快斩首示众。司马光似乎终于出了一口曾经输给王安石的恶气。

  阿云,这个普通的登州女孩,无意中卷入了北宋中期的这场变法与守旧的党争和皇权和相权权力之争,她的死也终于为这场斗争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259楼 发表于: 2009-08-25


  专家:粤语不是粤人古语 而是中原夏朝官方语言 [转帖]


  

  中新网1月30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刊发周云先生的文章,称“粤语不是粤人古语,而是中原夏语”。文章摘录如下:  广东人喜欢看粤剧,首先就要知道粤剧的特点,就是以广东话作为声腔进行演出的。粤剧的源头在于外江戏,这不是广东本来自己土生土长的戏剧。更重要的是,广东话也不是原始土著居民原来的语言,而是原来黄河流域夏朝的古老语言。到了今天,黄河流域已经不再流行这种语言了,已经成为失传的语言。反而广东保留了这种古老的语言,广东话成为中国汉语的活化石。

  汉语是汉人的语言,粤语却不是粤人的语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然而事实如此。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并以广州话为代表。

  粤语的形成地

  据邢公畹等先生考证,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即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就发生了一场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的“夏语化”运动;到西周时期,进而形成以夏语原生地—秦晋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见《汉藏语系研究和中国考古学》)。

  当时各部落和民族结成了同盟,共同选领袖,治理天下,联盟之后,进行商品交换,分工合作,经济规模扩大了,部族之间的生存空间界线解决了,可以共同抗御自然灾害的问题,例如共同开发水利,治理洪水,大规模改善生活环境,生产力快速提高,发展出灿烂的夏文明。在共同的劳动中,就需要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黄河流域之所以成为文明中心,跟“夏语化”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今的汉语各大方言之间尽管千差万别,却总可以发现它与黄河流域的某种渊源。

  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粤语,便是如此。虽然它从古百越语言中吸收某些因素,但总体来看与古汉语有着更密切的渊源,有些语音和词汇,在今天中原汉语已经失传,在粤语中却保存完好。例如古汉语中的入声韵母,在今天的中原汉语中已不复存在,而在粤语中就完整地保存着。

  以“粤”命名 却非土产

  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普通话——“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

  在秦代之前,广东被称为南蛮。这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百越”乃汉语音译,又写作“百粤”,是古代南方土著的自称。百越又通百粤,所以,广东话又叫做粤语。

  百粤的构词方法是通名在前,专名在后,意为“越(粤)人”。“百”是人的意思,越是族名,即越人,或粤人。越南胡说百越乃越南族之古称,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就是越南的领土,可说是荒唐透顶。百粤与百越都是译音,同一回事,百越三千年前就在中国大地生活,越南仅是一个小藩属,按百越之继承逻辑,岂不是现在的越南也是广东的领土?

  从这一语词可看出,那时候广东人的交际用语是与中原汉语有很大差异的“百越语”。但“百越语”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已经难以考证。唯一的“化石”,是一部分地名中所保存的非汉语因素,例如“六建”“六贺”“六谢”“六吟”中的“六”,是指“山冲”,“那务”“那霍”“那录”中的“那”是指“田”,“罗镜”“罗龙”“罗沙”中的“罗”是指“山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的构词方法,也是通名在前,专名在后;同时,其中通名的意思,今天居住在那里的人已经完全不晓得,也就是说,这些地名中的非汉语因素在当地今天的粤语中已经不使用,恰好证明今天的粤语跟古百越语没有继承关系。

  由此可见,粤语虽然以“粤”命名,却非由古“粤人”的语言演变而成,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从外地“引进”的,是汉族移民带来的。这汉族,是秦代的汉族,主要是晋、赵、燕、魏的旧贵族及其下属兵丁。

  汉人南移 传播“雅言”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汉人南移,发生于秦统一中国之际。公元前223年,秦国60万大军攻灭楚国,便将大军驻扎于湘南五岭,准备南征百越。到了公元前218年,西江中部的“西瓯国”起兵反秦,秦始皇派50万大军征讨。又派史禄在海阳山开凿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以保证军事上的运输。灵渠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第一条主要通道。公元前214年,灭了西瓯国,战争告一段落,秦“发诸尝捕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广注:“五十万人守五岭。”(《集解》)这50万人,便是第一批汉族移民。

  在秦始皇时期,岭南各郡地旷人稀。直至东汉时的统计资料,南海郡(广东珠三角洲)也只有9万人。因此,迁入50万人,足以改变岭南越人“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些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一下子迁入那么多移民并无可能。但我们知道,大移民是秦灭六国之后为了巩固政权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分期分批移入。秦始皇既然可以将12万户豪富迁徙到咸阳以及巴蜀,又将内地大批罪人迁徙到河套以及甘肃一带,那么,完全有可能将大批中原汉人迁至岭南。虽不一定有50万那么多,但也肯定为数不少。而秦始皇之所以搞大迁徙,其目的主要在于铲除六国的地方势力,把族人和故土分开,交叉汇编,徙到南蛮之地戍边,也就连根拔起,不能在秦的京城附近形成威胁,做其复国之梦,秦朝的统治就牢固得多了。这些移民不可能来自与岭南毗邻的楚国,而多半来自中原或北方各国。由于他们是成批迁入,所以到达岭南之后,思念故土、怀念昔日乡音,特别强韧有力地固守原有的文化习俗以及语言,因而成为岭南最早的“雅言”传播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