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小时候老人常说“月是故乡明”、又有唐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呀,故乡的晴空朗月多么令人神往,叫人难忘。
记得童年时代经常返回家乡跟随老人一起生活,每到十五月圆夜,总是和家乡的小朋友三五成群各自从 家里搬来小和床、竹椅子齐齐放在红棉树下的地圹上,守着洁白无暇的明月,数着闪闪发光的星星,静静地听着老人家讲那有关月亮的美丽传说:在那遥远的月亮上有一座非常华丽的广寒宫,宫里住着一位勤劳的吴刚,他种有一棵美丽的桂花树,每天晚上都在辛勤地为桂花树松土、浇水和施肥。在他精心的培育下,桂花树越生越大、越长越高,几千年来大树下,不辞劳苦的吴刚还是天天不停地默默耕耘。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从而赢得了美丽的民女嫦娥的爱慕之心。在一个风高气爽,晴空朗月的夜晚,嫦娥抱着她可爱的小白兔子告别了民间,迎着银白的月光腾空而起跨过万里长空奔向月球,飞到吴刚的身边偕同伉俪,夫妻恩恩爱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把月球打扮得尽善尽美,使更白更亮的月光照向人间。从而谱写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古往今来,人们对月亮都充满着浓情厚爱,就连我们近代的伟人毛泽东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诗词中对月亮寄托着思念的情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宵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就,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主席缅怀月亮深切地怀念杨开慧夫人。
远古宋代才子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深情地描绘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关合人事。借明月自喻孤高,用圆月衬托别情,向皓月寄予真爱,望月亮诉说着人间的悲哀。
“月到中秋分外圆,人逢佳节倍思亲。”每年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炎黄子孙无论是身在何处都要赶回家乡和家人过上这个传统团圆节日。远在异国他乡的侨胞那只有仰望星空向着月亮诉说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百年来。人们对月亮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它充满着诗情画意和远大理想,作为星球当中,它是最接近地球和人类,也是地球和人类的守护神,它默默地造福着人类,给人们带来了幻想、希望和光明。
“月是故乡明”到今天故乡的月亮也不明了。经证了千百万年人类发展史,照亮过我们的祖祖辈辈的月光如今变得虚无。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重视,废气的大量排放,尘埃满天飞舞,不仅污染了城市,而且漫延到乡村。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里,大气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昔日皓月当空已变得模糊不清,继续发展下去这个生存空间会废在我们的手里,我们的后代将会见不到月亮、看不见光明……这!应值得人们深思。
在这飞腾的年代里,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了,同学们,无论你远在天涯或近在咫尺,在月圆之夜让我们向着明月共同举杯互相祝福吧!借此机会我先预祝海内同学们:月圆人圆,事事佳圆。
白云剑客2008中秋
[此帖子已被 白云剑客 在 2008-9-7 23:41:12 编辑过]